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先锋模范汇编(6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他用生命践行了忠诚为党的铮铮誓言 ”——记新疆皮山县公安局原副局长艾热提 ·马木提 “2016年9月10日的一声巨响,夺走了师父年仅47岁的生 命。5年了,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都会想起他对我的 期望和激励。他用生命践行了忠诚为党的铮铮誓言,是我 一生学习的榜样!”提到艾热提·马木提(见图,唐凌摄 ),新疆皮山县公安局民警帕尔海提·阿卜杜喀迪尔十分悲 痛,眼中泛起泪光…… 艾热提·马木提,1969年出生,新疆皮山县人,1989年 7月从新疆警察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参加公安工作,历任 皮山县公安局城镇派出所民警、所长,科克铁热克派出所 所长,皮山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等职务,曾荣获全 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最美奋斗者”称号,2019年被授 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2016年9月10日,皮山警方获取一条重要线索,公安部 A级通缉令通缉在逃人员、制爆团伙头目藏身在一个村庄荒 地里。得知消息后,艾热提马上赶到。在抓捕过程中,为 了掩护队友,艾热提身负重伤,不幸牺牲。 “每当危险出现时,他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皮山县公 安局国内安全保卫大队大队长木塔力莆·麦麦提告诉记者 ,现在科克铁热克派出所依然挂着艾热提的照片,时刻激 励着大家向英雄学习,用生命守护初心,守护这方土地上 百姓的幸福生活。 “他时常告诉我们,把群众想在前面,所有问题就迎刃 而解了。”木塔力莆说。 科克铁热克乡25个村的分布情况、自然环境、道路交 通等状况,艾热提了如指掌。在担任科克铁热克派出所所 长的时间里,艾热提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将百姓视为亲 人,培育出深厚的警民鱼水情。 2015年7月3日,皮山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科克铁热 克乡4000多间房屋倒塌。艾热提第一时间带领辖区民警参 加救援,从废墟中救出20余名群众,疏散群众5000多人次 。“多亏了他,我们和家人才能从废墟中死里逃生。”科克铁 热克乡百姓托合提买买提·赫依提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充 满感激…… 就是这样一位始终把百姓安危放在心上的公安干警 ,在面对危险之时,在祖国和人民需要他的时候,毫不犹 豫地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出一首对党忠诚、一心为 民的英雄之歌。 艾热提牺牲的消息传出后,许多群众都自发去参加他 的葬礼。“他是一个好警察,对人民群众爱得真切”,这是提 到艾热提,科克铁热克乡百姓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父亲英勇无私精神的激励下,如今大女儿古丽米热 也追随父亲的步伐,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我希望将 父亲的精神传承下去,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 “我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自豪!”二女儿古丽其热·艾热 提说。 “艾热提的精神始终激励我们扎根边疆,用忠诚捍卫国 家安全,用热血守护人民幸福,用舍身奉献告慰英烈,为 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 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木塔力莆说。 翟光明:为祖国“加油” 为民族“争气” 1988年12月3日,陕西长庆油田,第一口科学探索井“陕 参1井”响声隆隆。 一股强大的天然气气流挣脱大地束缚,喷涌而出,霎 时映红了天空。 井场沸腾了,在场的人一起跳跃欢呼,“成了!终于成 了!”开钻近11个月,得知这一喜讯的翟光明激动得心花怒 放,眼角泛泪。 而就在一个月后,他组织研究选定的科学探索井“台参 1井”历经一年多的艰难钻探,喜获工业油流,新疆吐哈油田 得以发现。 “石油勘探是有科学根据的冒风险。”这是中国工程院院 士翟光明坚信的原则。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我国 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亟须扩大国内油气产量,但石油新增 探明储量增长缓慢,继续寻找新的战略资源接替区势在必 行。 1986年,翟光明提出了钻探科学探索井的建议。 “一口科学探索井,可打开新篇章。”翟光明的同事高度 评价他的这一探索。科学探索井的成功,展现了我国油气 勘探的潜力和新希望。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油气勘探工作者,找油贯穿了翟光 明的一生。19岁那年,翟光明考上了北京大学地质系。 1950年夏季,大学毕业的翟光明走进了石油勘探行业。他 的第一站是大西北的第一个油田——老君庙油田,从事野 外石油地质调查。 “远看像是逃难的,近看像是要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 搞勘探的。”以前地质勘探行业常流传着这样的调侃。西北 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还阳光明媚,下一刻就天昏地暗 ,大雪纷飞,细碎的沙石被风裹挟着打在脸上,下雨时泥 沙时常浸湿半截裤管,玉米和红薯常常就是一餐…… “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必须用自己所学报效国家,多 为国家寻找些石油出来。”1955年2月,翟光明光荣加入中国 共产党。生活的苦、身体的累从未压倒过翟光明,他鼓足 了劲向前冲:白天看地面露头,丈量地质剖面,绘制地质 构造,困了就席地而卧;晚上就在篝火旁做记录。 此后多年里,翟光明的足迹遍及酒泉、四川、松辽、 渤海湾、准噶尔、陕甘宁、塔里木、柴达木等全国大中盆 地,先后参加和制定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 北油田以及辽河油田和四川等地区整体勘探部署和组织实 施。 但石油勘探之路怎能一帆风顺。 石油深埋地下,看不见、摸不着,与艰苦的条件相比 ,最让勘探队员们难以承受的是:打出空井。这样的失败 翟光明经常遇到。 有人问翟光明,“既然遇到过那么多次失败,就真的从 没想过放弃吗?”翟光明永远都是坚定地说:“从来没有!你 放弃了,那就真的是彻底失败了!”“搞勘探,必须要有坚定 的信念”。 如今,鲐背之年的翟光明仍在坚持工作。 为什么对找油这么执着? 翟光明说:“自力更生,多产油气,贫油国的帽子给中 国不是不太合适,是根本不合适!”。 “找油!找油!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当年他 离开大学向大西北进发,就是带着这一信念,永不停歇。 林丽娜:劳模精神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闪 光 “防控有速度,服务有温度” 9月10日,莆田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石狮迅速响应,要 求全市各村(社区)开展防控排查,同时结合文明城市创 建,开展环境消毒防护,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底线。 闻令而动,林丽娜一边化身“小喇叭”,走街串巷,宣传 疫情防控知识,免费分发口罩,提醒辖区居民和商户做好 防护工作;一边化身“防疫员”,开展社区消毒,清理社区垃 圾死角。 9月15日起,石狮市开展全市大规模核酸检测,湖滨街 道在玉湖社区也设立了核酸检测分点。“当时任务特别紧急 ,要求一天之内完成辖区所有核酸检测任务。”林丽娜来不 及多想,连夜配合社区党委书记统筹部署相关工作,多方 筹集核酸检测所需的帐篷、凳子等物资,短短1天时间,就 完成了近1.5万人的核酸检测任务。 在核酸检测现场,林丽娜维持队伍秩序、疏导人群 ,落实“一米线”,指导广大市民群众提前做好泉州核酸检测 平台居民登记,讲解操作要点,帮助答疑解惑,做好服务 保障工作。 “孩子,你乖乖坐在轮椅上,我们推你过去。”今年15岁 的小洪是玉湖社区一名脑瘫患者,行动不便。在了解到小 洪的情况后,林丽娜特派专人、专车前往小洪家中,将其 接送至检测点,又开通绿色通道助其快速完成采样。 “防控有速度,服务有温度,住在玉湖,安心!”小洪的 父母点赞道。据了解,针对像小洪一样有需求的“老弱病残 ”对象,林丽娜不仅组织专人、专车接送,还提供轮椅服务 ,并安排工作人员全程协助对象完成采样。 “英雄守前线,我们援后方” 自9月15日起,石狮市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石狮 市广大医护工作者再次出征,不畏高温,与时间赛跑,加 班加点、昼夜奋战在核酸检测一线,守护着广大人民群众 的安全和健康。 看到医护工作者们顶着高温天气,穿着密不透风的防 护服连续核酸检测工作,有的医护人员甚至因此劳累过度 ,晕倒在工作岗位上。林丽娜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英雄 守前线,我们援后方!”林丽娜立即联系联金辉集团泉州分 公司、泉州德元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根据医护 人员实际需要,向石狮市总医院、石狮市妇幼保健院、石 狮市中医院等核酸检测工作“主力军”送去盐典、小面包、小 桶面等饮料餐点,致敬向“疫”而行的医护工作者。 得知石狮市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在全市两个高速口及 石泉路等14个普通出境路口设立防疫检测点,实行24小时 值守,开展卫生检疫工作。9月22日下午,林丽娜又马不停 蹄地组织爱心企业,向坚守在各防疫检测点的工作人员送 去牛奶饮品、乳酸菌饮料、小面包等饮料餐点。 哪里需要防疫,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事实上,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林丽娜每天都 会关注疫情的最近进展,牵挂着奋战在“疫”线的工作人员。 早从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开始,林丽娜便充分 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多渠道了解采购疫情防控的急需物资 。在得知石狮市总医院急需一次性手套、消毒液等防护用 品后,林丽娜立即多方联系医药器材供应商,几经周折 ,最终采购到价值一批2.38万元的防护物资,全部捐赠给市 总医院医院。紧接着,获悉集中收治泉州地区确诊患者的 泉州防治传染病医院医生急需一批羽绒服御寒,林丽娜再 次多方发动筹集,最终两家经营服饰企业的阳光太太志愿 者协会会员主动响应,各捐出50套羽绒服,及时送往战“疫 ”一线的医护人员手中。 疫情防控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疫情防控期 间,市民居家抗疫,学生居家学习,为缓解大家对疫情的 焦虑情绪,促进家庭和谐,林丽娜又牵头联合社工机构、 心理咨询机构,开通石狮首条疫情防控心理服务热线,为 需要的市民群众提供心理援助。同时,带领协会携手多家 爱心企业和机构,向坚守在战“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交警人 员、新闻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环卫工人送去水果、饮料 等物资,为他们加油鼓劲。 全国劳动模范吴志民:从“抱怨”里寻找发 明灵感 不同于平常人,吴志民最擅长的事,就是从“抱怨”里寻 找发明创造的灵感,他可以将声声抱怨化作前进发展的新 动能。   吴志民个子不高,温文尔雅,眼里总是饱含着暖 暖温情。他那一双灵巧的大手,经过几番操作,就成了一 个个帮得上大忙、干得出强活的“好宝贝”,同事们都夸他是 个能工巧匠。 2020年11月,吴志明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12年,吴志民在电力设备制造公司任职,经常听到 安装电流互感器的工人抱怨辛苦。传统方法安装电流互感 器,需要一人钻到柜子里托起25~40公斤的电流互感器 ,另一人在外固定螺栓。既不安全,也非常吃力。特别是 夏天,安装完成后往往全身湿透。 “这种笨拙而危险的传统方法可不是长久之计。”吴志民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领衔发起攻关,研发团队前后用 了两个月时间,新型安装设备研制成功——10KV中置柜电 流互感器液压安装小车,实现单人独立安装,时间也从原 来的22分钟下降到10分钟,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这套方 法也被浙江省总工会命名为“吴志民式电流互感器安装操作 法”。 随后,由他主持研制开发“GPRS远程重合报警终端 ”“BFZU-4810新型不间断电源系统”“交直流逆变一体化电源 ”“D0600配电网自动化装置”等项目,共申请了6项专利,获 国网金华供电公司2014年县级供电企业科技成果一等奖 ,力促企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型。 2016年,所在企业年产值达到2.8亿元,义乌市工业企 业其中排名第14位,2018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 工作26年来,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吴志民先后经 历生产、制造、管理等多个岗位,每到新的岗位,总是希 望能利用自己的特长,解决实际问题。 2013年11月,吴志民调到大陈镇供电所,发现电力抢 修车存储备件有限、摆放凌乱,抢修过程中经常要折回单 位拿材料,影响抢修效率。吴志民心想,何不把电力抢修 车的后备厢改装成“移动仓库”呢? 如何在不改变供电所原有抢修车车辆结构的情况下 ,提升空间利用率与工具使用效率呢?他立马行动起来 ,实施供电所原有的抢修车技术改造项目。经过6个多月研 究,多次调试改进,抢修车折返率终于由原来的52.6%减少 到2.1%,城市平均故障修复时间缩短30分钟,山村平均故 障修复时间缩短一小时,年均缩短抢修时间1080小时,有 效地实现了故障的快速修复,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减少了 居民停电时间,用户满意程度大幅提升。目前,该成果已 经在义乌市11个供电营业所(站)推广应用。改进后的电 力抢修车申请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 从1998年首个国家专利开始到现在,“智能语音报警短 路接地线”“多功能一体化电源装置”“多功能变压柜”“抽屉式 蓄电池箱”“即插式电源”“整流逆变装置”……吴志民已拥有 各种专利20余项。由他任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4次被命名为 “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吴志民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发明 王”,2017年获评义乌供电公司首届“义电工匠”,2018年获 评金华市“八婺工匠”,2019年获评“浙江工匠”。一本本荣誉 证书,就是他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践行。 吴志明坦言,自己的发明创造,并没有高深的尖端理 论,都是贴近工作、贴近生活的。经过努力,解决了问题 和困难,给他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 ,就是他觉得最快 乐的事。 威海“最美退役军人”黄树礼:退役了也是 “尖兵” 高大魁梧的身材、留着利落的寸头、脸上总是带着笑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