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无锡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202109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走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前列 谱写“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崭新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无锡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杜 小 刚 2021年9月2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无锡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 告。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 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 ,在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 和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市第十 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五年来,我们推进产业强市,质量效益持续提高。全 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台阶,人均GDP位居全国万亿 级城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跨入千亿级行列。战略性 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 34.9%和48.3%,9个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物联网集群入 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达4030家。全面启 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科技进步贡献率保持全省第一,建 成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市场主体 突破100万户,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等四张榜单的企业数、 上市公司市值均为全省第一。 五年来,我们致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日益增强。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行政管理体制、财税金 融、国资国企等改革力度加大。党政机构、群团、深化事 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太湖新城管理体制优化调整。惠山 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经开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响 “无难事、悉心办”最优营商环境城市品牌。农村集体产权制 度改革全面完成,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获批全省首个 深化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改革试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交汇 点建设,开展集成电路供应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获批国 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高层级开放平台。 五年来,我们强化一体发展,区域城乡更为协调。长 三角一体化发展无锡行动方案有序实施,长三角地区主要 领导座谈会、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在锡成功举办。 锡澄、锡宜协同发展区实质性启动,成立全省首家本土航 空公司,“公铁水空”建设取得全面突破,初步形成“一体两 翼两区”市域空间布局。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 设示范城市,致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连续三年获评内 地最宜居城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示范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提质提效,首批农房改善试点全面完 成,建成一批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乡村示范点。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环境质量明显优化。率 先出台对污染防治攻坚不力市(县)区政府实施严格惩戒 措施。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太湖治理和河道综合整治 ,开展“美丽河湖”三年行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改善幅度好 于全湖、连续十三年实现安全度夏,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 水体,高质量完成长江流域退捕任务。PM2.5平均浓度在全 省率先达到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创有监测数 据以来最好水平。锡东垃圾焚烧发电厂成功原址复工,危 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五年增长超6倍。单位GDP能耗苏南最 低,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五年来,我们聚焦共建共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低保标准分别 是省和国家脱贫标准的2倍和3倍,提前两年实现155个市级 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微幸福”民生工程深受欢迎。成为首 个国家健康城市示范市全覆盖的地级市,义务教育优质均 衡监测全省第一,职业教育改革、就业工作获省政府督查 激励表彰,创成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服务质 量满意度、消费者满意度监测全国第一。创成首个全国文 明城市群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群。全面打赢新冠肺炎疫情 防控阻击战,为全省全国疫情防控作出“无锡贡献”。 五年来,我们注重民主法治,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支 持人大结合实际创造性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支持政协 广泛实施民主监督、视察调研、协商议政,推动统一战线 工作积极开展创新实践,群团组织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全 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市城市运 行管理中心建成投用,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 誉“长安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绩效位居全省前列,公众安 全感连续三年、公众法治建设满意度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全域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安全生产形 势稳定向好。 五年来,我们全面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更加坚强。精 心组织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增强了全市人民坚定不移 听党话、矢志不移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两学一做”学习教 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取得积 极成效,“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和“三强三促”开新局主题活 动深入推进。全面实施基层党建“三项工程”,积极落实“三 项机制”,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活力持续激发。严格贯彻中央 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扎实做好中央和省委巡视反 馈意见整改工作,在全省率先探索派驻和巡察机构改革 ,十三届市委巡察实现全覆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总体成 效位居全省前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巩固发展。 五年砥砺奋进,成绩来之不易。我们经受住了疫情的 大战大考,有效应对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诸多 挑战,打赢了“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了各类矛盾风险,这 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掌舵领航的结果,是党中央和 省委坚强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及各位老领 导、老同志薪火相传、无私奉献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 拼搏、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无锡市第十 三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市各民主党 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锡部队 、各驻锡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无锡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 ,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五年探索实践,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必 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些年,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一切行动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号 令,所有工作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展开,在党中央坚强领 导下,我们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 ,应对变化变局、育先机开新局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推 动无锡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必须坚持以党的 创新理论为引领。这些年,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照对应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 话指示精神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对标对表新发展理念纠 正偏差、校正方向,持续深化认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 实,开辟了无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境界。必 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这些年,我们围绕争当全省高质 量发展领跑者,系统展开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 、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工作,以极 大定力促转型、调结构、优布局,高质量成为全市发展的 主旋律。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这些年,我们全面落实 党中央和省委深化改革各项措施,敢闯敢试、先行先试 ,创新解决一批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 策性问题,许多领域实现了重大变革和重塑,为高水平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劲动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这些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下大力气办好 富民、惠民、安民实事,持续排查解决教育、医疗、住房 、环境、稳定、公共安全等领域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 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提升了全市人民的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激发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和 力量。 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贯彻落实新 发展理念还不到位,干部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的能力素质有 待提高,运用创新思维、法治手段、市场机制解决问题的 能力还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 产业链现代化任重道远;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依然艰 巨,优化营商环境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跨域大交通、数字 新基建等“两新一重”建设存在短板,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步 伐有待加快,生态环境质量还未实现根本性好转;社会文 明素质有待提升,民生事业优质均衡发展还有差距,社会 治理、公共安全等方面存在不少隐患;“四风”问题仍有反复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还需巩固涵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强化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扎实迈好现代化建设每一步 。 今后五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无锡乘势而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时代风起 ,太湖潮涌,无锡的发展踏上了新的征程。对焦历史航标 ,面对风云激荡的时代大势,迫切需要我们在与时俱进中 顺势而为。进入新阶段,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 远,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尽管挑战前所未有,但 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践 行、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全面落实 ,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正确路径。我们要 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容应对,下 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更加主动系 统谋划上、放在更加积极对接跟进上、放在创造性落实中 央决策部署上,扎实做好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工作 ,在应对各种变化变局中走好现代化之路。对焦区域坐标 ,面对群雄竞逐的发展浪潮,迫切需要我们在激流勇进中 抢先有为。当前区域一体化明显加快,随着长三角一体化 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扬子江城 市群、苏锡常都市圈等协同战略的深入推进,制约要素流 通的思想束缚、空间阻隔、市场障碍加快打破,特别是长 三角一体化格局加速形成,为无锡融入区域发展、更加有 效集聚优质资源创造了条件。但也应看到,国家区域发展 战略的实施使区域内核心龙头城市的优势更为突出,我们 与区域位置相邻、主导产业相似、城市能级相近的兄弟城 市,在同类赛道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如果没有“想人所未 想”的先见之明和“做人所未做”的先行先试,就会被标兵甩 开、被追兵赶上。我们要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 ,高质量高效率办好自己的事,创造更多率先、示范的成 果,在区域一体化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对焦愿景目标 ,面对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迫切需要我们在务实奋进中 担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对江苏现代化建设作出 重要指示,从2009年“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 ”,到2014年“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篇 大文章”,再到去年提出“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 前列”,这些都饱含着总书记对江苏的厚望重托。省委提出 要积极探索现代化建设的苏南路径,打造可以代表国家水 平、引领未来方向的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奋力走在全 国现代化建设最前列。我们要把无锡的现代化建设放在总 书记提出的“走在前列”要求和擘画的“强富美高”蓝图中加以 把握,扛起党中央和省委赋予的重任,以全省高质量发展 领跑者的姿态,对标世界现代化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勇 担“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在“十三五”较高发展平台上,勇争 第一、敢创唯一,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精神 ,推动无锡现代化建设成为全省全国率先中的率先、前列 中的前列。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 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 到“两个维护”,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围绕勇做全 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坚持稳中求进 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 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 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 党,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加快建 设人民满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打造新发展理念实 践示范区,走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前列,谱写“强 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崭新篇章。 结合我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围绕率先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是,圆满完成“十 四五”规划目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城市现 代化国际化水平达到新高度,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成为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到2035年,经济实力、科 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基本建成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名城、国际美誉度的生态宜居名 城、全国辐射力的交通枢纽名城、全国影响力的山水文旅 名城,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率先建成现代化强市,成为现 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无 锡拥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强富美高”现代化图景世人瞩目,高水平实现 共同富裕,跻身全球发达城市行列,成为世界看中国的标 志性窗口。 今后五年的具体目标任务是:致力打造现代产业新高 地,在率先建设经济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上走在 最前列。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 创新体系基本建立,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取得重大 成果,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 撑。科技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太湖湾科创带成为长三角原 始创新高地和“高精尖特”产业重要承载区,全社会研发投入 强度、科技进步贡献率等创新指标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 标准。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成为国内大循环重要 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致力打造现代气派新都 市,在率先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上走在最前列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高显示度 的标志性成果,全方位接轨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形成制度 化协同推进机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全国性综 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更加巩固。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 位发展的市域空间格局全面建立,锡澄、锡宜深度融合 ,农业农村“五园五区六带”基本建成,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地区发展差距显著缩小,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风范充分 彰显。致力打造现代生态新环境,在率先建设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现代化上走在最前列。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全 面推进,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推进碳达 峰、碳中和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位居全 国前列,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彰显江南风情,绿水青山转化 金山银山通道进一步拓展,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效应更加明 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为健全,优美生态环境令人向往 、令人陶醉。致力打造现代生活新家园,在率先建设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上走在最前列。率先建立推动共同 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更 加协调,农民市民不再有明显身份界限、城乡生活不再有 明显落差,率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 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在更高水 平上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老 有颐养、弱有众扶,成为共同富裕的示范引领区。致力打 造现代文明新典范,在率先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 调的现代化上走在最前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践行 ,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率先创成全国文 明典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文化生活丰富 多彩,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 ,形成更多具有锡韵特色的文化精品,历史文脉延续传承 ,吴文化、工商文化、运河文化等呈现新的魅力,文化软 实力明显增强,无锡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致力打造现代 治理新样板,在率先建设秩序优良活力彰显的现代化上走 在最前列。创成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 市,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覆盖全域、 全时感知、高效处置的“一网统管”城市治理体系,城市治理 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城市更 具韧性、更为安全,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公平正 义,城市现代化治理成为样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国领 先。 做好今后的工作,要胸怀“国之大者”。看任何问题、作 任何决策、抓任何工作,都要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 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不断提高把 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 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全市 上下意志统一、行动统一,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要心系 “民之向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放在心 中最高位置,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党的宗旨,坚持发展为 民的价值取向、民生优先的行动指向,始终同全市人民想 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团结带领人民 群众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而奋斗,加快实现全体人民的共 同富裕。要夯实“强之基者”。遵循现代化建设规律,坚持发 展是第一要务,坚定推进产业强市不动摇,加强对现代化 建设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 进,抓紧实施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事项、 重大工程,多做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工作,夯实现代化建设 的基础,更有底气地喊出“高质量发展看无锡”,在国家“强 起来”的历史进程中烙下太湖印记。要紧盯“城之安者”。增 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安全发展贯穿现代化建设 各领域全过程,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以人民安 全为宗旨、政治安全为根本、经济安全为基础、文化和社 会安全为保障,既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又 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坚决守住“稳定、 安全、生态、廉政”四条底线,推动无锡的现代化建设行稳 致远。要抓牢“政之要者”。聚焦干部这个关键,推动干部转 思想、转理念、转作风,树立现代理念、国际视野、人民 情怀,破除传统观念、惯性思维、自满意识,弘扬创新精 神、实干精神、争先精神,提升系统谋划能力、政策研发 能力、贯彻落实能力,掌握推动工作的科学方法、有效打 法、管用办法,在新征程上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奋力推动现代化建设走在最前列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打下了 坚实基础。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形 成更多优势,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更大突破,开创无锡现代 化建设新局面。 (一)进一步发挥产业科技创新优势,努力在关键核 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科技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是引领无锡发展的最核心密码,科技与产业 高度融合是无锡的最显著特征。要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 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一百年不动摇”的信念和毅力实 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把科技创 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建设高能级创新载体。高水平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 示范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集中力量推进 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加快推进梁溪科技城、太湖湾科创城 、霞客湾科学城、宛山湖生态科技城、陶都科技城建设 ,形成“一带多点”协同创新格局。推动太湖实验室创建国家 实验室,加强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无锡 )中心、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 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国家级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 区等重大创新平台内涵建设,争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 新发展试验区,在创建国家级产业、技术以及制造业创新 中心上实现更大突破,使无锡在更多领域担当国家战略科 技力量。高标准建设一批国际科创社区、创新园区、创新 楼宇、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新增科创载体500万平 方米,新增新型研发机构50家,与国家确定的所有未来技 术学院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多种形式布局一批市外孵化器 、域外创新中心、研发基地等科创飞地,探索科创综合体 建设,构建多元集合的创新生态圈。 攻关高水准创新技术。实施“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 ,形成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长期持续投入机制,完善科技 项目立项和组织方式,建立战略产品牵引、重大任务带动 的科研组织新模式,突破重点产业领域“卡脖子”技术,形成 更多自主原创核心成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企 业研发机构提升计划,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一 所一策”发挥在锡国家科研院所作用,健全产学研协同攻关 机制,拓展全球产业创新合作伙伴,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 络。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均实现倍增,培育一 批具有极强创新力、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构建高效能创新生态。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 重大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 制,打通科研成果产业化通道,探索“揭榜挂帅”“以赛代评 ”等有效模式,推动重点科技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高 效化配置。注重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科技创新。高标准 建设科创服务综合体,大力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探索设立 知识产权法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健全 多元化投入机制,扩大天使投资等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规模 ,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创新试 点,打造尚贤湖基金PARK等基金集聚高地。加强科普宣传 和创新文化建设,加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 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树立开放包容理念,积极复制 自贸区人才便利政策,从法规层面突破高层次人才“引育留 用”问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奖补政策体系,把人才 评价权交给企业。持续升级“太湖人才计划”,推进“锡引”工 程,提升太湖人才峰会、无锡“太湖杯”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大 赛等活动影响力,集聚一批全球顶尖的“高精尖缺”战略科技 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一批高水平工程师 、高技能人才和高层次跨专业实干型人才,擦亮“无比爱才 、锡望您来”品牌。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培育发展各类 人才集团,创建国家人力资源产业园,争创1-2个世界级技 能大赛中国集训主基地。 (二)进一步发挥实体经济优势,努力在产业基础高 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上取得突破,加快打造现代产业新高 地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柱 ”,是无锡发展最强的“王牌”。要坚定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 略,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构筑自主可控 、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中国第一工商名城。 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 程,健全产业集群组织管理和专业化推进机制。坚持以智 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实施卓越产业链 培育工程,做强做大10条优势产业链,参与“大国重器”建设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集 成电路和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实现翻番、“两机”产业规模增长 2倍以上。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 、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国家新兴产业技术创 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应用示范先导区。实施未来产业 培育计划,在第三代半导体、量子技术、深海极地、氢能 等领域抢占发展制高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进一 批重大工业强基项目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质量强国 标杆城市。高水平办好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等重大展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 促进服务业发展,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试点示范建设,争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市。促进现代服 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特色总部经济、临空经济 、枢纽经济,建设区域金融商务中心,积极发展科技服务 、人力资源、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提升要素资源的集 聚配置能力。大力发展夜经济,培育壮大消费新模式新业 态,形成一批特色商区街区,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创 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国放心消费城市。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加快现代农业“五大园区”建设,深化“百企建百园”工程,推 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 创建工作。加快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科技 ,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 护制度,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进一步夯实区 域性粮食安全的基础。 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产业 发展,探索建立市场化招商引资奖励机制、招商服务激励 机制,引进一批龙头型、旗舰型重大项目。深化“百企引航 ”“千企升级”行动,制定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开展单项冠军 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培育链主企业和头部企业,加快 涌现一批“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制定更有含金量的扶 持政策,力争实现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突破,提升无锡企业 在各类500强榜单中的地位。加强企业上市指导服务,每年 新增上市公司15家以上,增强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上市 企业市值突破2万亿元,争创全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 区。加大低效用地腾退、存量用地盘活力度。 (三)进一步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优势,努力在 城市数字化转型上取得突破,加快建设高水平“数字无锡” 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之势改变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 重塑治理体系、推动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最核心的驱动力 。要以人为本,坚持技术和城市“为人而转”,聚焦“优政、 兴业、惠民”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网络强市,打造创 新、绿色、宜居、安全、韧性的全国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围绕“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集 成电路、高端软件、智能计算、新型显示等基础产业,做 大做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 ,超前布局6G、卫星互联网等前沿产业,形成具有全球竞 争力的标志性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围绕“产业数字化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数字金融等新产业,加快生产 制造、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商贸流通等领域数字化转型 ,推动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贯通融合,争创国家新型 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推动生活数字化转型。把“灵锡”APP作为政务服务和城 市服务的移动端总入口,构建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坚持 从人的需求和用户视角出发,打造一批智慧社区、智慧交 通、智慧医院、智慧校园等应用示范场景,以数字化推动 基本民生保障更加均衡精准。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加快 数字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数字商圈平台、社区智慧 物流网络、新能源设施终端等生活“新基建”。重视解决老年 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数字鸿沟”问题,倡导各类公共服务 “数字无障碍”。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推动治理数字化转型。建立新一代政务数据共享交换 体系,推进全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建设,推动公共数据 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业务共享开放,加强流程再 造、业务重塑,加快实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