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1年株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1年株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曹慧泉 2021年9月2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株洲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 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株洲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庆祝建党 一百周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和习近平总书记 考察湖南一周年的关键节点,是在株洲建市以来走过七十 年辉煌历程、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 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过 去、谋划未来,动员全市上下勇当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主力 军,奋力谱写现代化新株洲壮美篇章。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 ,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迎难而上、克难奋进,坚持创新 驱动、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一谷三区”,圆满完成了既定目 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效。 这五年,我们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原则,推 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株洲落地生根 、开花结果。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 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 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增强“四 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具体行动 上。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做,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 ,量化任务、细化措施、实化责任,以株洲改革发展的生 动实践,充分彰显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强大真理力量、思想 力量、实践力量。 这五年,我们把增强综合实力作为硬道理,取得了一 批标志性成果。围绕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增长,保持战 略定力,坚持精准施策,在经济下行、产业转型压力和新 冠肺炎疫情冲击下,GDP年均增长7.1%,总量突破3000亿 元,成为全省第二个地方财政收入过200亿元的市州,入选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综合实力 跃上了新台阶。围绕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响 精准脱贫攻坚战,全市2个贫困县、166个贫困村、16.4万贫 困人口全部摘帽脱贫,提前三年实现整体脱贫、同步全面 小康,为率先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围绕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主动融入长株潭一体化,株洲县撤县 设区,株醴融城加快推进,市区面积由853平方公里拓展到 190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29万增加到173万,城镇化率 由62.1%提升到71.26%,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这五年,我们把“中国动力谷”作为鲜明品牌,优化了现 代产业新体系。大幅淘汰落后产能,以壮士断腕的意志和 决心打赢了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战,全市关停包括清 水塘261家企业在内的170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擦亮 了株洲产业发展的底色。大力培育新动能,全力构建“中国 动力谷”现代产业体系,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纳 入国家重点培育产业集群,服饰产业成为第二个千亿集群 。IGBT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两机”重大专项等一批项目 加快推进,建成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 新平台,新增了5家上市企业,涌现了全球首列智轨列车等 一大批创新成果。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居全省首位 。“中国动力谷”成为了中国制造版图中的一张响亮名片。 这五年,我们把改革开放作为关键一招,激发了发展 的动力活力。坚持以改革强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 重大成果,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改革全面推进,关键性制度 改革相继推出,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一件事一次办”、 “门前三小”、幸福株洲监督与服务微信群、农村集体产权制 度改革等经验在全国推介,发展的机制更活了、环境更优 了。坚持以开放增活力,“湘欧快线”开通始发站,保税物流 中心建成运营,一批“三类500强”企业落户株洲,株洲产品 畅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两型社会、新型城镇化、公 共文化服务、公立医院改革等试点改革取得重大成效,连 续5年共11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表彰,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 推广的株洲经验。 这五年,我们把发展惠民作为根本追求,增强了人民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和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全市上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奋力夺取了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和抗洪 救灾的重大胜利,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 力推进以岗位、学位、床位、梯位、车位、厕位“六位”为重 点的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进 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批突出环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区域 土壤质量、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河流水质均得到明显改善 ,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积 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扎实开 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勇夺全国综治工作优秀地市“六连冠 ”,四次捧得“长安杯”。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 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炎帝陵入选国家5A景区。株洲 这座城市越来越有颜值、有温度、有魅力。 这五年,我们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营造了风清 气正的政治生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 从严治党取得了明显成效。切实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 ,不断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 运行。突出加强政治建设,政治建设考察、政治巡察实现 全覆盖。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基层党支部“五化”全面达标 ,基层党建工作连续四年获“好”等次。坚持好干部标准,树 立正确用人导向,选人用人工作满意度测评居全省前列。 加强党管武装,支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天元区武 装部入选全军十大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严格落实意识形 态工作责任制,打造了“韶山—井冈山”红色文化走廊和全国 首条红色旅游铁路专线,涌现了时代楷模黄诗燕、全国道 德模范夏昭炎等先进典型。坚决扛起主体责任,支持纪委 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一批腐败案件,有力推 动了党风政风民风的持续向好。 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考察湖南以来,我们从思 想深处确立对“三高四新”战略的自觉自信,把服务“国之大 者”与谋划“市之大计”统一起来,不断理清发展思路,改进 工作方法,坚定不移推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 株洲落地见效。坚持以打造“三个高地”为重点推动高质量发 展,进一步强化厂所结合的产业链创新链协同优势,先进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入选全国第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 欧科亿、华锐精密、时代电气3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和29家国 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航空涡轴发动机等83项 “卡脖子”技术,涌现全球最大功率电力机车“神24”等一大批 创新产品;市县两级启用“企业开办一站通专窗”,株洲湘粤 非铁海联运班列开通运营,中标墨西哥城地铁一号线,创 全省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新高。大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三 十大标志工程中我市的11个项目均超时序进度,50项“十同 ”任务取得重要进展。成功承办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 推进大会,与吉安、萍乡达成系列合作协议。促进全面脱 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攸县皇图岭镇、炎陵中村瑶族乡 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统筹抓好治水修路、办 学兴业、扶危济困等民生工作。不断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 水平,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尔塔”病毒,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全市人民众志成城,3天实现包围圈外围零新增、9天实 现确诊病例零新增、17天中风险地区全部清零,用实际行 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彰显了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 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全民意志和城市气魄。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我们共同奋斗,市委总 揽全局、协调各方,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株 洲军分区始终团结共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民 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有力发挥 桥梁纽带作用,全市上下凝聚了强大合力,干事创业成为 了株洲大地上的最强音。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项项丰硕成果、一组组亮丽数 据、一件件民生实事,印证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极不 平凡的历程。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在于党中央和省委的 坚强领导,在于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在于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推动一切工作,在于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于始终抓住制造强市、打造“中国动 力谷”,也得益于历届市委和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坚实基础 ,得益于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得益于各民主党 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广大志愿者和驻株部队、武警 官兵、消防指战员的拼搏奉献。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株洲 市委,向所有为株洲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 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 要是:发展水平与株洲在全省的地位还不完全相称,综合 实力、创新要素集聚力和城市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强;发展 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投资效益、招商引资落地效率、营 商环境、产业生态还有较大优化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县域经济实力、民营经济影响力、园 区承载力等还不强,公共服务和民生改善还有大量工作要 做,促进共同富裕的任务还很艰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水平还有差距,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各类风险的 任务还很重,生态环境治理的短板还不少,城乡治理的科 学化、法治化、数字化水平还不高;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 、作风能力与新时代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没有充分彰显,等等。对此,我们 必须敢于直面问题,着力补齐短板,切实加以改进。 二、朝着建设现代化新株洲的目标奋勇前进 今后五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最紧 要的五年。建设现代化新株洲,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始终以新思想 领航定向,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 思想引领航向,必须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 我们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 新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这个阶段 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加速演 进,东升西降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 态势没有变,发展的“时”和“势”对我们总体有利。习近平总 书记去年对湖南的考察为我们指明了“三高四新”战略方向。 株洲经过建市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不懈奋斗 ,以深厚的产业底蕴夯实了发展根基,以强劲的创新活力 积蓄了发展动能,以区域一体化提升了发展能级。奋进新 起点,开启新征程,我们要找准历史方位,充分用好自身 资源禀赋,发挥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放大比较优势,继 往开来续写株洲发展新篇章。 思想引领航向,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 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管方向 、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的战略指引。建设现代化新株 洲,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国家创新型城 市为依托推动创新发展,以长株潭一体化和湘赣边区域合 作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推动协调发展,以“一带一部”为引领推 动开放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契机推动绿色发展,以 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共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 驱动向创新驱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社会管理 向社会治理、城乡统筹向城乡融合转变,实现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思想引领航向,必须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 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 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是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株 洲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产业和环境优势,必须抓住“一 带一路”、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长株潭一体化等战 略机遇,找准自身功能定位,更加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 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消费升级,扩大有效投资,升级打 造产业品牌,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 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打造国内大市场重要节点、产业 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一环。 思想引领航向,必须扛起新发展使命。2013年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了“一带一部”“三个着力”“守护 好一江碧水”等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特别是去年9月考察湖南 勉励湖南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为我们今后的 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长株潭核心增长极的重要组成 部分,株洲必须强化“核”的担当、彰显“核”的作为,切实发 挥主力军作用,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株洲新篇章。 新的起点肩负新的使命,新的赶考承载新的任务。今 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 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 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 略,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在打 造“三个高地”中走在前列,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中勇于担当 ,在深化湘赣边区域合作中作好示范,在中部地区高质量 发展中探求新路,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奋 力谱写现代化新株洲壮美篇章。 市委坚持把服务“国之大者”与发挥株洲优势紧密结合 ,提出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要全力培育制造名城、 建设幸福株洲。制造名城,就是提升硬实力,在全省打造 “三个高地”上当先锋打头阵,打造“中国动力谷”的升级版 ,把株洲建设成动力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在国家 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中形成示范引领,在具有核心竞 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在内陆地区改 革开放高地建设中取得重大进展,让株洲先进制造业代表 国家深度参与全球竞争。幸福株洲,就是改善软环境,切 实回应企业和民生关切,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水平,加快建设文明典范株洲、数字智慧株洲、创新创业 株洲、生态宜居株洲、品质魅力株洲,推动营商环境更加 优化,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更具时代气息 的“神农福地”,让人民物质更加富裕、精神更加富有、生活 更加幸福。 未来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综合实力更加雄厚,产 业实力、创新能力、开放活力全面提升,打造国际领先的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世界一流的中小航空发 动机产业集群,力争新增2-3个千亿产业集群,科技进步贡 献率超过70%,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到15%,全市经济总量 迈上5000亿元台阶。城乡发展更具品质,在长株潭都市圈 新增长极中增加株洲分量,株洲产业优势更加凸显、城市 特色更加鲜明;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成为区域协同发展 样板,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城乡融合发展机 制更加健全,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75%。精神文明更 加富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炎帝 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有效传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基本构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争创全国文明 典范城市。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政治生态更加清朗,社会 生态更有活力,基层基础更加稳固,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 固,数字化治理为智慧株洲赋能增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建设好数字株洲。人民生活更加 幸福,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 15%以上,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更为健全,生态环 境大为改善,共同富裕取得新的进展。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展望美好未来,我们信心 百倍、豪情满怀。通过五年的努力,株洲的综合实力将跃 上新的台阶,高质量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再用十年的奋斗 ,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那时的株洲将成为全球先进 制造业版图中的璀璨明珠,成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品 质之城,成为富饶美丽、文明善治、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 。 三、高质量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方向已明,关键在干。今后五年,我们要紧扣高质量 发展要求,围绕“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发力,努 力走出一条符合株洲实际、具有株洲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一)突出“聚焦”,彰显高质量发展新担当。打造“三 个高地”、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 ,是中央、省委赋予株洲的政治任务,也是提升株洲发展 层次的关键之举,我们必须全力聚焦,干出成效。 聚焦打造“三个高地”。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 地,提升产业影响力。瞄准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产业发 展目标,着力构建“3+3+2”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世界级、 国家级、区域级产业集群梯度发展格局,为制造强国建设 贡献株洲力量。第一个“3”,就是聚焦轨道交通、航空动力 、先进硬质材料等3个优势产业,把优势做优,把长板拉长 ,推动产业集群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建设国际 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世界一流的中小航空发动 机产业、全国一流的先进硬质材料产业,打造轨道交通、 航空动力两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先进硬质材料国家级产业 集群。第二个“3”,就是突出电子信息、新能源、高分子新 材料等3个战略产业,培育新的产业龙头,加快延伸产业链 条,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增强实力,新能源产业快速成长 ,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做大规模,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2”,就是“两个一批”,一是升级陶瓷、服饰、烟花爆竹等 一批传统产业,推进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提升 品质品牌,将陶瓷产业打造成国家级产业集群,力争3年内 突破千亿,将服饰产业打造成辐射全国的产业集群,规模 达到1500亿元,提升烟花爆竹产业品牌和市场份额;二是 布局功率半导体、永磁动力、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与大数 据、通用航空、新型功能玻璃、5G应用、深海装备、北斗 应用、算力基础设施等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完善现代产 业体系,抢占发展制高点,不断提升株洲在中国先进制造 版图中的影响力。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提升核心竞争 力。围绕建设中部地区重要创新策源地的目标,深入推进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创新链 与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持续发挥 厂所协同的优势,紧盯主导产业,支持株所、608、601参 与“揭榜挂帅”,在新一代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材 料等领域承担一批重大国家专项,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紧盯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在“抢点卡位”中争取先机 ;升级传统产业,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等创新技术,为传 统产业赋能。盯住省内外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承接机会,推 动企业与国防科大、中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合作,深化科 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建设技术产权交易 中心。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建设 大科学装置和检测、认证平台,高水平建设国家先进轨道 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推动中小航空发动机、高分子材料、 高性能电机等领域创新平台进入“国家队”。全力打造内陆地 区改革开放高地,提升城市吸引力。坚持问题导向,重点 推进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要素市场化配置、数字化治 理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探索具有株洲特色的首创 性改革路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产业链招商,瞄准 龙头企业招商,瞄准专精特新招商,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 产业,加快布局一批新兴和未来产业,推动项目高质量“引 进来”。发挥轨道交通、陶瓷、服饰等产业优势,铁路公路 的交通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助推企业“走出去”。大力发展会 展经济,争取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长期落户 ,切实办好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 费大赛、服饰博览会等国省展会,提升株洲的国内国际知 名度、影响力。紧密对接湖南自贸区,发挥湘粤非铁海联 运新通道优势,大力发展对非贸易,打造跨境电商集散地 ,培育外贸新的增长极,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 层次的对外开放。 聚焦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 键词,主动靠拢长沙、对接湘潭,大力落实“十同”行动,共 同培育长株潭都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在空间布局 上,加强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无缝对接,推进长株潭绿 心中央公园建设,加快云龙、田心、清水塘、天易、渌口 等重点片区开发。加快株醴融城步伐,支持攸县撤县设市 ,推进醴炎县域经济走廊建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全面 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在产业发展上,坚持错位互补、 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主动加强与长沙和湘潭企业、高校 、科研院所、创新联盟的对接合作,共同建设长株潭东部 先进制造业发展带和湘江湾智能制造产业走廊、科创走廊 ,共同打造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为主的世界 级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在基础设施上,全力建设 “轨道上的长株潭”,加快形成“半小时交通圈”,以京港澳东 移线、醴娄高速为重点完善跨市交通体系,以城区“一心两 环两桥多路”、长株攸高速建设和国省干道、农村公路提质 改造为重点构建互联互通的城乡交通网络,共建长株潭国 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物流枢纽。在公共服务上,主 动对标长沙,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三市资源普惠共享,以 公共服务一体化带动要素一体化。 聚焦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加强对接合作,完 善推进机制,推动交通互联、产业互兴、旅游互动、环境 共治、服务共享、品牌共育,以湘赣边区域合作带动乡村 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以“五好”乡村创建为抓手建设全国乡 村振兴示范区。坚持以“三农”为先。推进巩固脱贫攻坚和乡 村振兴有机衔接,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大力发 展精细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六大强农”行动升级版,打造 “湘赣红”全国知名农业品牌核心产区,推进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