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青岛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青岛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为增强我市核心服务功能,提升“青岛服务”辐射能级 ,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国 家、省有关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转型发展实现新跨越,新时期发展面临新形势 “十三五”以来,我市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兴服务业 蓬勃兴起,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发展质效不断提升,改革 开放成果丰硕,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为全市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基础。 1.总量规模扩大,质量效益不断增强。2015年以来,全 市服务业年均增速8.3%,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平均每年 提高1.4个百分点,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613.59亿元 ,占GDP比重达到61.4%,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 形成。利群集团、世纪瑞丰集团、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等8家企业入选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入选比例占全省 45%。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8%,2020年服 务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78.1%,吸纳城乡新增就业占 全市新增就业的65.9%。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加值年均 增长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到2020年达到 65.7%,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压舱石”。 2.内部结构优化,新动能不断释放。生产性服务业年均 增长9.3%,2020年占服务业比重53.7%。交通运输、仓储和 邮政业占服务业比重由2015年的12.68%下降至2020年的 10.48%;软件信息、科技服务等产业为主的营利性服务业 增加值年均增长13.2%以上。出台“创投风投十条”,在中国 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超千亿元 ,光大理财公司、意大利意才基金等相继落户,法人金融 机构数量达35家。东软载波、软控股份等5家企业入选中国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竞争力“百强”。全市电子商务交 易平台实现交易额1.1万亿元,网络零售额、企业数量均排 名全省第一。成为省内唯一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 内唯一“三型”叠加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培育日日顺物流、聚 好看科技、伟东云教育等独角兽企业,新华锦、海丽雅、 亿联科技等8家企业获评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21名现代金 融、文化创意等领域人才获评“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3.差异发展明晰,产业空间逐步集聚。实施“双百千”行 动和“一业一策”计划,聚焦服务业45个细分行业,打造优势 特色产业集群。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 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指导性文件,引导区(市 )服务业差异化发展,胶州湾国际物流园入选国家级物流 示范园区,日日顺物流青岛仓获批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 范基地,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集群、青岛金家岭金融现代 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天安数码城获评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 范区,即墨服装小镇等9个单位获评省服务业特色小镇,青 岛橡胶谷等9个园区入选省重点服务业园区,初步构建起国 家级、省级、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梯次发展格局。建立“亩均 效益”激励机制,通过产出效益、投资强度、产业集聚度等 指标考核园区产业发展水平。 4.平台功能提升,高端要素耦合汇集。成功举办了跨国 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 亚欧创新发展论坛、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全球 (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世界韩商大会等一系列重大会展 活动,搭建起服务业融合发展新平台。获批建设中国-上海 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以下简称“青岛自 贸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和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中日(青 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开放载体。91家服务业商协会纳 入全市行业协会商会联盟。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世界工业互 联网产业大会,卡奥斯成为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智能 制造示范平台,海信智能家居场景运行示范平台成为首个 国家级智能家居示范平台。城阳区获评全国首批“两业融合 ”试点区域,海尔集团等3家企业获评试点企业,数量居副省 级城市首位。 5.综合改革推进,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印发《青岛市开 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在财富金融管理、知 识产权质押融资、陆海多式联运、邮轮经济、影视产业集 聚创新发展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先后获评全国物流创新 发展试点城市、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全国首批产教 融合型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等国家 级试点。青岛自贸片区13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山东省首批 最佳实践案例;实施海关、外汇等支持上合示范区建设系 列政策,创新完善重要制度15项。成功获批国家全面深化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推动服 务贸易创新发展。2020年,我市服务进出口848.9亿元,占 全省36.3%,稳居首位。 6.政策体系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强化制度精准供 给,实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服务业创新 发展等政策,构建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商务 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精品旅游、医养健康、商贸 服务、文化创意等七大产业推进专班,形成“一个产业、一 个行动计划、一支招商团队、一批重点企业、一个承载园 区”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创新推行“一事全办”“一业一证 ”改革,优化升级“一窗式”改革,开展“自助办”“全市通办 ”“帮办代办”“延时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 从国际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服务网络化、智慧化 、平台化,跨境电商、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 、云上展会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全球服务数字化时 代来临。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保护主义 、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服务贸易和跨境投资的 自由化、便利化面临多方面冲击,对全球服务业发展和国 际分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从国内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着力推 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 新发展格局,即将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充 分激发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现代服务业将迎来 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期。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 分问题仍然突出,服务业领域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 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 较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任重道远。 从全市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 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 作新平台,为我市率先实现服务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指 明了方向。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青岛经略海洋、军民融合 、动能转换等先行先试任务,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 供了重大机遇。国家先后批复建设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 片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高能级开放平 台,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和胶东经 济圈一体化发展,为青岛服务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带来了历 史契机。国家战略汇聚、开放功能进一步提升、区域协同 进一步升级,要求我市服务业发展紧抓机遇,提升服务能 级,在更高水平开放和区域协同中体现青岛担当。 与此同时,“十四五”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 题:一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强。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与国 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行 业规模较小,金融产品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创新发 展活力不足。传统的批零住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非营利性服务业合计占GDP比重高达30%以上,而战略性新 兴服务业占比不足3%;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仅为深圳的 50%。三是对外开放程度不高。金融、科技、文化、旅游、 医疗卫生、商贸等领域开放力度不足,面向国际国内两个 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有待提升。四是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金融、商业、产业等综合服务功能远未充分发挥,领军企 业、头部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不强,辐射范围和服务半径有 待进一步扩大。五是发展机制不活。“放管服”改革需要进一 步深化,放权不到位、监管缺失等问题仍一定程度存在 ,市场化水平不高。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启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 新征程 (一)指导思想。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青岛的 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 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开放改革 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 、智能化”发展方向,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 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 升级,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 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聚力提升城市核心服务功 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叫响“青岛服务”品牌,全面建设国家级 服务经济中心,初步实现服务业现代化,为开放、现代、 活力、时尚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跨界融合。坚持数字赋能,激发现代服务 业主体创新活力,推动服务技术、理念、业态和模式创新 ,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 及服务业不同领域间的融合发展,形成有利于提升智能制 造核心竞争力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模式。 以人为本,丰富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更多更好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为导向,着 力增强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能力,积极推进消费扩容升级 ,全面增强城乡人文品质、公共服务品质。 市场导向,品牌引领。顺应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势,充 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主体、 产业园区、社会组织等多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公平 竞争中提升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坚持质量至上、标准规范 ,树立服务品牌意识,发挥品牌引领带动作用,着力塑造 “青岛服务”品牌新形象。 提升能级,强化协同。着力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在服务胶东经济圈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进一步增强服务业核心竞争力,推 动服务业差异化、集聚化发展,逐步提升服务区域协同能 力。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制约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 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政策体系和发展环境,最大限度 激发发展活力和潜力。做实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服务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 更深层次扩大开放。 (三)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末,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 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服务人民品质生活和产业转型升 级能力进一步增强,数字赋能、业态高端、特色鲜明、辐 射力强的新时代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构建,初步建成国家 级服务经济中心。 质量效益迈向新台阶。现代服务业对稳增长、促消费 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提升,经济贡献地位更加突出。到 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55%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 50%左右。 创新融合跃上新水平。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 务、科技服务等重点行业能级得到提升,服务业技术创新 、业态创新、模式创新进一步强化。到2025年,数字经济 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5%左右,新培育省级以 上服务业创新中心10个以上。 品质服务实现新提升。消费扩容提质政策体系进一步 完善,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新 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全面推广,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到 2025年,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达到650亿元左右。 集聚发展呈现新格局。“一核引领、三区拓展、两点协 同、多点支撑”服务业空间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服务业集 聚化和规模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到2025年,市级及以上 服务业集聚区数量达到50家以上,产业集聚度达到70%。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全国 前列,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外 开放进一步扩大,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推进 ,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服务进出 口总额达到1100亿元。 三、增强中心功能,提升服务新发展格局的水平 充分发挥航运、贸易、金融、科技等产业基础优势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逐步加强与沿黄流域经济腹地、 半岛城市群等交流合作,不断扩大链接全球、区域要素资 源能力。 (一)提升核心服务功能,增强链接全球要素能力。 1.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统筹推动航运、金 融、商贸、文旅等产业融合,积极探索“港产城”融合发展模 式。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争取国际船舶登记制度改革,建 立与国际接轨的海事仲裁制度,集聚国际知名航运组织和功 能型机构,发展国际船舶代理、外轮理货等业务,培育青岛航 运指数。建设以船舶交易为主的海洋产权交易市场和引领 时尚的国际消费品贸易市场,提升交易、物流、金融、数据 等综合服务集成功能。拓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保税展示 销售、进口商品直销、离岸贸易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深 化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培育数字贸易、金融保险等 潜力型服务产业,发展服务航运贸易的专业化融资、保险 、结算业务。 2.建设国际海洋科技服务中心。支持极地科考、深远海 探测、载人潜器、深海空间站、海洋观测等海洋基础研究 ,建设海上综合试验场,为国家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提供支 撑。建立海洋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海洋高技术产业示范等 机制,建设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构建海洋 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圈”。鼓励龙头企业收购境外科技企业、 设立境外研发平台,引进顶级科技组织、科研机构和跨国 公司研发机构;强化与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等重点 国家科技合作,建立国际灯塔式开放创新平台。搭建国际 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建好国际院士港、院士智谷、国际海 洋人才港、青岛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国海洋人才 市场(山东)等人才集聚交流平台。 3.创建面向日韩的服务贸易国际合作示范区。推进 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中日(青岛)地方 发展合作示范区等平台建设,推动与日韩在金融、技术转 移转化、文化贸易、电信计算机和信息、医养健康等领域 服务贸易发展。依托青岛自贸片区创建“中日韩消费专区”。 开展中日韩地方金融合作,依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 ,推动日韩交易所在青设立办事机构;争取中日韩共同投 资基金落户。搭建中日韩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立国际化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加强中日、中韩海关间“经认证的 经营者(AEO)”互认合作,构建通关、检验检疫、标准计 量等合作机制。 (二)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服务区域协同能力。 1.打造中国北方总部经济高地。聚焦浮山湾、金家岭、 唐岛湾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引领山东、辐射沿黄、 服务全国的北方总部经济高地。加快智慧楼宇、智慧城区 建设,提升浮山湾总部片区,聚集现代金融、航运贸易、 文化旅游、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资源;聚焦创业城市、 财富青岛建设,拓展金家岭总部片区,发展创投风投、财 富管理、科技创新等总部;推动唐岛湾总部片区与青岛自 贸片区协调联动,集聚国际贸易、现代物流、海洋经济、 先进制造、影视文化等总部机构。利用上合示范区和青岛 自贸片区等国家战略部署,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 、央企、民营500强企业在青设立地区总部或功能性总部 ,鼓励大、中成长型总部企业发展。大力招引高成长型科 技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新经济企业总部,支持企业 “分改子”“子升总”“总升级”。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兼并重组、 资源整合,鼓励本土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有序推进商务楼 宇升级改造和管理服务提升工程,构建最具竞争力的总部 经济政策体系。 2.建设多式联运组织中心。落实黄河流域省会(首府 )和胶东经济圈“9+5”城市陆海联动合作倡议,以畅通沿黄流 域循环为切入点,协同打造多式联运组织中心,强化外联内 通的链接作用,推动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发挥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及上合组织国家等国际客 厅平台作用,整合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资 源,推动建设青岛版国际化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加强与郑 州、西安等自贸试验区城市互动发展,打造联动黄河流域、 服务北方、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推动贸易和投资 自由化便利化,更好配置全球资源。依托山东港口群延伸港 口服务功能,建设洛阳、银川、兰州、西宁等“内陆港”,构建 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健全黄河流域海关协作机制 。加强与太原、西安、兰州等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合作,共建 沿黄物流大通道和一体化市场体系,推动各类要素更大范围 畅通流动。 3.建设胶东经济圈时尚消费中心。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 城市为引领,集聚海外优质消费资源,支持国际、国内知 名品牌设立首店、旗舰店。以功能升级、业态创新、品牌 集聚、时尚引领为方向,全面升级浮山湾、中山路、唐岛 湾、金家岭、台东等重点商圈,打造大学路、山东路、闽 江路、台柳路等一批国际时尚消费街区,建设“买全球卖全 球”国际消费平台,增强服务山东半岛消费群体、引领消费 时尚的能力。以发展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为重点 ,构建山海旅游、休闲民宿、商圈潮购、健康养生、教育 培训、户外体验、数字娱乐等消费场景,发展品牌消费、 情感消费、艺术消费、沉浸消费、颜值消费、数据消费等 新业态,培育时尚经济、IP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绿 道经济、地铁经济、免税经济等新模式。鼓励市场化方式 举办新品集中发布的时尚走秀、国际展会、商业节庆等活 动。扩展城乡消费市场,布局城乡融合新型消费网络节点,打 通绿色农产品入超、优质工业品下乡最先和最后“一公里”。 完善鼓励消费政策体系,塑造消费生态,改善消费环境,落实带 薪休假制度,鼓励消费金融创新。 四、发展九大产业,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目的地经济、流量型经济,推动 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5大 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精品旅游 、现代商贸、文化创意、医养健康4大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 化和高品质转变,培育形成具有辐射带动竞争优势的现代 服务产业体系。 (一)建设功能强大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1.现代物流。以打造全国主要的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 ,依托东西互济陆海大通道,强化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综合功能,建设生产服务型、港口型、空港型、商贸服务 型国家物流枢纽。以海运航线为发展基础、陆路通道为突 破方向、空中走廊为重要补充,拓展覆盖广泛、链接紧密 的多式联运服务网络。以强化干支运输与末端配送衔接为 核心,构建双向流通的城乡配送网络。大力发展社会化、 专业化、单元化物流,提升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智慧化 水平。加快推动物流与制造、商贸等联动融合发展,提高 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鼓励发展冷链物流、跨境电商物流 、保税物流、网络货运、即时物流等高端和新兴业态,拓 展物流衍生服务。争取到2025年,物流业增加值超过 1600亿元,5A级物流企业数量超过15家,港口集装箱吞吐 量达到2580万TEU,基本构建起高效便捷、通达顺畅、绿色 安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2.现代金融。以打造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金融中心为目标 ,积极设立法人保险、证券、期货、公募基金公司,培育 引进财富管理机构,大力发展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 ,有序扩大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本土企业跨境融资、跨 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等试点业务规模。积极引进外资银行 ,开展跨境融资、资金清算、本币结算、外汇交易,推动人 民币国际化。鼓励本地企业申领证券、保险、公募基金等 金融牌照。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发展新型抵质押贷款 ,拓展知识产权、股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供应链金融 等业务。鼓励投资基金以股权、债券、夹层投资等方式支 持实体经济发展。鼓励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发 展金融科技;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先 行先试。扶持资本服务市场做大做强,加强与港交所、新 交所等境外交易所的合作,扶持本土企业境内外上市。到 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200亿元。 3.商务服务。以打造国际高端商务会展平台为目标,大 力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总部管理、人力资源 、会展广告、营销策划、信用评级等行业,培育引进一批 专业服务业法人机构。提升本土企业商务服务专业化、规 模化、集聚化发展水平,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扩 大内地与港澳合伙型联营律师事务所设立范围,构建与国 际接轨的商务服务体系。围绕海洋经济、数字经济、文创 影视等特色领域,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探索建立国际会 议引进申办联动机制、国际会议举办竞标机制。加大高端 会展招商,积极引进具有国际知名度和专业化水平的品牌 会展,申办重大节事活动,高水平打造一批国际知名会展 活动,推进胶东半岛会展业一体化发展;重视后会展经济 ,延伸会展效益。到2025年,规上商务服务企业主营业务 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每年举办会展活动超过400场次。 4.信息服务。加快发展新型工业APP、工业操作系统、 工业防火墙、新型数据库等高端工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 ,做好互联网接入相关服务,支持软件与硬件、内容与终 端、服务与应用一体化整合,打造“软件+硬件+应用+服 务”垂直一体化生态体系,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 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 用。依托崂山区、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高新区、青岛蓝 谷建设集成电路、超级计算、虚拟现实等数字经济集聚区 ,持续拓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在动态仿真、智能装配 、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质量检测、产品追溯等领域应用 。到202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 10%以上。 5.科技服务。围绕建设国际海洋科技服务中心,以技术 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和技术孵化器、技术交易市场和知识 产权交易中心为载体,以科技创业和研发创新为重点,发 展研究开发、工业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检验检测 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服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 用,强化发展产品规划、设计管理咨询等高附加值工业设 计服务,培育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和品牌设计企业。支持开 展各类众创、众智、众包、众设线上创作活动,鼓励发展 各种形态的开发者社区。推动在线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 进知识共享、成果转化、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到2025年 ,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5%。 (二)打造品质卓越的生活性服务业中心。 1.精品旅游。以建设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着眼 胶东旅游一体化,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度假旅游转 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