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的建议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 景目标的建议 (2020年11月27日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 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 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中 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认真贯彻 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天津实际,就制定天 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 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重大成就和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远景目标 1. “十三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五年 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 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 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 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 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天津扎实实 施,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力推进 ,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迈出坚 实步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稳步推进,世界一流智慧港 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建设全面加快,“一基地三区”建设 取得明显进展。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新动 能加速成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国有企业、“一制三化”、 开发区法定机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营商环境显著改善。污染防治攻坚 战成效显著,“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生态环境 明显改善,城市更加宜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民生保障不断增强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棚户区改造、提前和延长供暖、解 决“一老一小”问题等惠民举措有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任务圆满完成。党 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平安天津、法治 天津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 成果。全面从严治党呈现新气象,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反 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巩固发展,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 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经过五年的奋斗,全面建成高质 量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大都市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十四五”时期天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今世界 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关键时期,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天津承担着推进京 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任务 ,拥有独特的区位、产业、港口、交通等优势,拥有改革 开放先行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 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先行先试的优越条件,有利于高质量 发展的因素不断积累,不利因素逐步消除,特别是构建以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 局为天津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同时,天津也处在负 重前行、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头,思想解放不够 ,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新动能不足,产 业结构偏重偏旧偏粗放,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欠账较 多,社会治理存在短板。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增强机遇 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勇于知难而进,在危机 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 位、发挥优势,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 新征程,再创天津新辉煌。 3.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远 景目标。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基本实现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要求,到2035年,天津将基本建成创 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实 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 阶;“一基地三区”城市功能和优势更加凸显,“津城”“滨城 ”双城格局全面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核心产业竞 争力处于国内第一方阵,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城市治理 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天津基本建成,平 安天津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城市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 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 境根本好转;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显著提高。 二、“十四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 目标 4. “十四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 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 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 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构建 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完善现代化大都市治理体系,努力 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大都市开好局、起好步。 5. “十四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 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 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 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 政治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 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 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市人民积 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 和各领域,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拼质量、拼 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把改革开放先行区作为 第一定位,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开脑 袋上的“津门”,坚决破除一切制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 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 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发展与安全,牢固树立全 国一盘棋思想,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强化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 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6. “十四五”时期天津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着眼于实 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远景目标 ,综合考虑天津发展的机遇、优势、条件,坚持目标导向 、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 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基本实现。全国先进制造研 发基地基本建成,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更加健全 ,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 比重大幅提升。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智慧港 口、绿色港口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 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显著增强,形成 更加健康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适 应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更 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 力,营商环境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津城”现代 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形成若干现代服务业标志区。“滨城”城 市综合配套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 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基本建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 同高效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新发展理念得到全 面深入贯彻,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 健康发展。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型企业集群进一步壮 大,对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 源地形成有力支撑。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与现代化大都市 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更加完善,形成需求牵引供给 、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更加深入人心,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 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 加健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 局得到优化,“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生产 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 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 境显著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绿色宜居。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 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多层次社 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乡村振兴 战略全面推进。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 善,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行 政效率和公信力明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 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 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三、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京津冀协同 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坚持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 历史机遇,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动服务雄安 新区建设,对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优化空间布局 和城镇体系,增强城市承载力和服务辐射功能。 7. 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紧 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主动服务北京、 学习北京、依靠北京,深化部市、院市、校市、企市合作 ,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疏解清单,打造一批承接标杆。立足 强化城市主导功能,运用市场化招商机制引进首都外溢项 目,不断优化承接结构。建立健全承接布局动态调整机制 ,加快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 清京津产业新城、北辰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中日(天 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等承接载体建设,优化服务 环境,完善支持政策,确保企业和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发展好。推进“微中心”规划建设,打造功能承接“第二战场 ”。依托先进制造、航运物流、职业教育等优质资源服务雄 安新区建设,深化创新分工与产业协作。支持静海、西青 等区发挥区位优势,全面对接服务雄安新区。 8. 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 输体系,深化区域港口群、机场群协作,完善开放互联的 区域公路网络,持续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基本形成京津 雄半小时通勤圈、主要城市1—2小时交通圈。发挥京津冀 原始创新、自主创新、源头创新优势,加快推进协同创新 共同体建设,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业园区 合作共建,推动三地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调联动发 展。加强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强化大气污染协 同治理,加强海河流域上下游和环渤海城市环保协作,完 善跨流域、跨省市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清洁能源供应保障 ,加快建设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推动公共服务共建 共享,深化办学办医合作,拓展跨省市购买养老服务试点 ,健全应急管理长效联动机制。深入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 改革试验,深化“通武廊”小京津冀改革试验,探索理顺“飞 地”管理体制。 9. 完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树立“紧凑城市”、“精明增 长”理念,严守城镇开发边界,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 格局。按照城市标准规划建设滨海新区,优化资源布局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要素承载能力 ,推进社会事业优质均衡发展、职住平衡协调发展,促进 人口和产业聚集,全面提升“滨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 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 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 。调整优化市域城镇体系,着力强化武清、静海、宝坻、 宁河、蓟州的资源集聚能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区域节 点城市和小城镇。加快京津同城化发展,支持与北京毗连 区域融入新版北京城市规划,增强京津的中心引领和辐射 带动作用。 10. 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 口、绿色港口,推进港口设施智慧化、港区管理智能化 ,建成国际领先的智能集装箱码头和港口智能管控中心 ,持续优化运输结构,全力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绿 色港口。构建贯通“三北”地区、联通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腹地 运输网络,发展以海铁联运为核心的多式联运,加密集装 箱班轮航线航次,扩大环渤海内支线运量,大力发展中转 运输,促进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培育航运服务生态 ,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等现代航运服务业,争取 建设跨境贸易中心。科学划定港城边界,优化港口功能布 局,建设以专用货运通道为主干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深化 “一港六区”统一运营管理,集约节约利用岸线资源,做大做 强临港产业,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建设区域航空枢纽和 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实施天津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加快 航空物流园区建设,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 11.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品位。对标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 副中心规划建设,高质量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全面推 进“多规合一”,用法律法规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打造交通 强市,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郊)铁路建设,优先发 展公共交通,加强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做强“城市大脑”,发展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 新基建,推动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整体优化、协同融合。 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 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数据资源汇聚存储、交易流通 、开发利用和安全保护,构建数据资源服务体系。提升全 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加强低效建设用地、闲置楼宇资源“二次开发”,做好煤水 电气热等民生设施改造,提升地下空间管理利用智能化水 平,增强城市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树立 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深化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推进 城市管理精细化。 四、坚持创新引领,协同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 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 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 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自主 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优化创 新生态系统,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全力塑造发展新优 势。 12. 着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积极融入国家创新战略布 局,谋划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推进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 心等重大平台建设,高标准筹建天津市实验室(海河实验 室),打造全国先进的科技大平台集群。着力推进基础研 究,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支持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推 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 ,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 学、生物制药、组分中药等前沿和优势领域,实施一批具 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 术和共性技术,打造更多天津版“国之重器”。 13.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牵头组织创新 联合体,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 、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发挥企业家在 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科 技创新平台链条建设,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强化创新型企 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培育,打造“雏鹰—瞪羚—领军”和高 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的高精尖企业集群。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 14. 加快培育创新生态。坚持“以用立业”,建设若干高 水平大学科技园,建立健全成果转化平台体系,推动项目 、技术、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着力打通成果转移转化 通道。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 ,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自主权,深化项目 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 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 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推行科 研项目“揭榜制+里程碑”等新机制。壮大天使、创投等基金 规模,拓展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建设中国(天津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强化知识产权培育应用,建设知识 产权强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着力在独创 独有上下功夫。推进全域科普向纵深发展。 15. 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 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在全市创新格局中 的引领作用,培育“信创谷”、“生物制造谷”等一批主导产业 突出的创新标志区。高水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 发展试验区,打造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等未来产业引领区 。完善“一区五园”联动机制,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深化津南海河教育园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产学研用 深度融合,打造“天津智谷”。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 五、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 机结合起来,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推进产业数 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网络 强市、数字城市,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 环。 16. 全面增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坚持 制造业立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海河产业 基金、滨海产业基金支撑引导作用,以信创产业为主攻方 向,增强智能科技产业引领力,着力壮大生物医药、新能 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高端装备、汽车 、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加快构建“1+3+4”现代 工业产业体系。做强做实世界智能大会品牌,大力发展数 字经济,实施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推进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人 工智能先锋城市。推动建设国家基础软件创新中心,大力 培育国产自主可控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全力构筑全国领先 的信创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建成 一批标杆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 心城市和典范城市。支持5G关键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引导 企业开发应用解决方案,建设5G产业集聚高地,打造全国 一流5G城市。全面加强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17.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自主可控、安 全高效,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锻长板、补短板,推 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促进产业链价值链 向中高端跃升。大力实施新动能引育计划,充分发挥新兴 产业(人才)联盟作用,提高本地产业配套率,打造一批 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国 家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南港工业区重大项目建 设,打造世界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基地和国家级石化产业聚 集区。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做强海洋工程 装备、海水淡化等海洋经济优势产业链。深入开展质量提 升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重要原材料、关键 零部件、核心元器件的稳定供应水平,增强产业抗风险能 力。 18.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 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 升级,深化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 快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高水 平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增强服 务先进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着力提高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和水平。盘活用好中 心城区小洋楼、工业遗存、商务楼宇等资源,推进海河沿 线服务业布局,加快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业态高端、功能 集成的服务业发展标志区。建成国家会展中心(天津 ),打造会展经济功能区。建设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 都”。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推动智慧物流等在线服务新 经济加快发展。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加快发 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 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19. 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导向 ,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发 挥腹地广阔优势,增强服务辐射“三北”地区能力,大力开拓 国内市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 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能+”消 费生态体系,培育引领性强、知名度高的消费新平台。提 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拓展信 息消费、绿色消费和农村消费等新领域,推动汽车等消费 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积极发展首店经济,创新发展夜间经济,探索发展免税经 济,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力振兴老字号品牌。优化 海河国际商业中心布局,实施高品质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 工程,形成若干主题鲜明商业地标和体验中心,建设区域 商贸中心城市。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优 化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 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着眼于促消费惠民生调结构增后劲 ,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卫生 、健康养老、生态环保、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 等突出短板,着力扩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科研设施投 资。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推动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 ,统筹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 组织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 、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20. 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升级版。坚持走质量兴农、科 技兴农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都市 型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综 合效益和竞争力。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防耕地 “非农化”、“非粮化”。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 小站稻振兴计划。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基本保障型蔬菜 生产功能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 全保障,擦亮“津农精品”金字招牌,以“津菜进京”工程为引 领,推动优质精品农产品进入全国高端市场。健全农业科 技创新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技、装备和服务支撑,实施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升植物保护和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节水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 度融合发展,积极培育产业融合类农业园区,加快发展城 市服务型食品加工业,创新发展都市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 游,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21. 推动农村全面发展进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 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带 动乡村能力。充分保留自然风貌,把乡情美景融入现代乡 村生活。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立健全长效运行管护机制 。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加强农 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 化,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 ,推动科技人员下乡、农村大学生回乡、农民工返乡创新 创业。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高农村基层组织 建设质量。 22.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健全农村困难群体常态化主动发现机制,逐步提高兜底保 障水平。推动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排查整治和改造迁建。巩 固拓展我市结对帮扶困难村、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 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增强受援地造血能力和 内生动力,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 23.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落实第二 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培育壮大规范发展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健全城 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 共享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 、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稳妥推进新一 轮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 新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完善财政支农投入 稳定增长机制,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加快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扩 面、增品、提标,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引导工商资本 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资金、产业、技术支持,强化对租赁 经营农地的规范监管和风险防范。 七、全力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区,构筑市场化法治化国 际化营商环境 坚持把改革开放先行区作为第一定位,推动有效市场 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围绕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完善要素 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 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24.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 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 能力。全面完成竞争类企业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