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1年各类走笔材料汇编(14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赣州市上犹县推进乡村振兴走笔 2021-08-30 初秋时节,行走在上犹县乡村,山水相拥的风光、郁 郁葱葱的田园、生机勃勃的业态、通畅整洁的乡村道路勾 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乡村振兴图。 美丽乡村如何建设?近年来,该县补短板强弱项,大 力建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 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获评全国 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连续三年荣登“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生态更宜居 “一时美”转向“持久新” 驱车来到安和乡黄坑村,青山环绕、绿水相依,一栋 栋民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村庄道路宽敞、干净,田野风光 令人神清气爽。 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环境变得干净整洁,“一时 美”转向“持久新”。“以前,村里村外主要是泥巴路,下雨天 出行不方便。如今,泥巴路变成水泥路,河水清澈见底。 ”村民刘月萍走在村道上高兴地说。 围绕打造宜居美丽乡村,该县坚持高标准、全域推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机制、长效管 护机制等措施,推进环境乱象整治、乡村综合治理,实现 了农村改水改厕、房屋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 ,农村公共区域、沟渠河流、村落庭院干净卫生、整洁美 丽、规范有序。 产业更兴旺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 在梅水乡洋田村,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吸引众 多游客入园采摘、品尝、观光,乐享田园之美。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洋田村实现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 、旅游农业融合发展。各大葡萄园以租用农户土地、聘请 农户务工、收购农户农产品等方式,带领农户增收致富。 以生态宜居为重点,该村还持续抓好人居环境改善,大力 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精品农家乐、采摘园和民宿。 在上犹,生态美、产业兴、生活富的村庄还有很多。 立足生态优势和产业基础,该县建立“村‘两委’+产业基地 +种植大户+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茶叶、油茶、富硒果蔬等 农业产业,带动种植户和农户增收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 兴。目前,全县发展油茶34万亩、茶叶10.75万亩,建设蔬 菜基地等150多个,建成光伏电站17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 平均超过17万元。 乡风更文明 村民精气神越来越足 双溪乡卢阳村村民赖碧峰是一名乡村医生。邻里乡亲 有病,他24小时随叫随到。40年来,他出诊26万人次,背 烂24个医药包,骑坏6辆摩托车,出诊总里程超过40万公里 ,先后获评“江西省优秀乡村医生”“赣州好人”等荣誉。 十年前,高洞村村民赖荣豪因腰椎骨折,导致下肢瘫 痪。因家庭困难,他无法在医院长期住院治疗,选择居家 治疗。多年来,赖碧峰每天骑行3公里,为他打针换药,从 未收取出诊费和治疗费。 在卢阳村,像赖碧峰这样的好人好事还有很多。通过 村规民约,广大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意识 越来越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 践中心(所、站),该县广泛深入开展好人评选、道德评 议活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 庭”等一系列乡村文明创建工程,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 家风、淳朴民风,让腰包鼓起来的村民精气神越来越足。 目前,全县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 所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42个,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新时 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 一个个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文明和谐的村庄正在犹 江大地上涌现,整洁的街道、美观的绿化、齐全的设施 ……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吉林省敦化市聚力推动乡村振兴走笔 2021-04-12 沃野良田蕴育生机,大棚蔬果长势喜人,村庄环境洁 净整齐……行走在初春的敦化乡野,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 近年来,敦化市以“乡村兴则县域兴”的战略视角,依托 我省绿色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和延边“两翼腾飞”增长极主导 优势,构建起乡村振兴“四梁八柱”,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 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以“粮食稳农”为基础,加固振兴根基 天气渐暖,春耕在即。近一段时间来,敦化市农业农 村局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始终忙碌着,为了做到防控 疫情、农技推广“两手抓”“两不误”,推出了“战疫情助振兴 ”农业科技网络讲堂,培训围绕春耕备耕生产技术、因地制 宜选择良种、科学合理配方施肥及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进 行讲解。 不少“学员”在听后都表示这一培训形式很赞:“虽然大 家不能集中学习,但有了微信群,在家照样学知识,有疑 问随时和专家交流,非常方便。”截至目前,线上培训共组 建148个交流群,农民学员16737人。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 和思想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 培养和建设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关键。 正是得益于日益完备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敦化市培 育出一支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引领乡 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敦化市全面推 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保护性耕作,保护好、利 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两区”划定领跑全省县 域,建成高标准农田162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5376家 ,土地规模化经营达到50%,粮食产量占全州36%;荣膺 “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近年来,敦化市以“粮食稳农”为基础,从传统种植到智 慧农业,从稳产增产到提质增效,农业科技的创新应用、 智慧农业项目的开展,让一产发展得更扎实,为“接二连三 ”推动三产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以“特产富农”为主导,加强产业联动 初春时节,敦化市江南镇站北村里百十来栋大棚里果 蔬长势正旺。农民芦喜彬家有3个大棚,他介绍说:“自从跟 着村里一起搞棚膜经济,一家从靠天吃饭,给别人打工 ,摇身一变成了年收入20万元的富裕户。”说起现在的好日 子,村民芦喜彬的嘴角掩不住笑意。 江南镇镇长侯宇说:“2020年,江南镇农村经济总收入 达30.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农业竞争力、农民 生活水平、农村活力逐渐增强。” 江南镇是敦化市“特产富农”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近年 ,敦化市充分发挥东部山区的资源优势,以农业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像抓招商 引资一样抓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推动初级产品向食品、药 品、化工原料转化,做规模、品牌、融合发展“三篇文章 ”,形成参药、食用菌、野生采集等八大特色产业,2020年 产值达92亿元。 敦化市作为全省“一主六双”医药健康产业走廊重要一极 ,吉港澳中医药健康产业合作区承接地,敖东、华康、紫 鑫、三九等知名药企,纷纷“建基地、深加工、塑品牌”,布 局发展北方道地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人参、 平贝母、灵芝、梅花鹿四大种种植养殖基地2300多公顷 ,其中人参年产量占全州的25%。 敦化市还倾力将16个乡镇打造为6个类型特色小镇 ,303个行政村打造为12个类型特色村庄,不断完善“一乡一 业”“一村一品”格局,敦化被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优秀主产 基地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 安全示范区”。 以“旅游兴农”为亮点,加速产业融合 再过一个月,敦化市官地镇黑背村的梨花就要开了 ,到时,2000余亩梨花将竞相绽放,犹如雪海。 黑背村一直享有“美丽梨乡”的美誉,多年来,出产的香 水梨、苹果梨、李子、沙果、葡萄等地产水果始终以质量 优、口味纯,广受市场欢迎。每年春季漫山开放的梨花形 成了独特的梨园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 近年来,官地镇以推动乡村振兴为契机,以黑背村为 重点和引领,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赏花、采摘等功能 为一体的“美丽梨乡”,产业带动效应凸显,农民收入稳步增 长。 发展乡村旅游,敦化市实施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 品工程。发展休闲观光游、农事体验游,建成一批康养基 地、乡村民宿和美丽乡村,构建“一区多基地”全域旅游发展 框架,沿201、302国道建成两条乡村旅游示范带,差异化 打造52个示范点;擦亮“吉祥六鼎山”“雁鸣湖温泉”“老白山 雪村”“寒葱岭红叶”等旅游名片,小山村成为“中国最美休闲 乡村”,敦化获评“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不仅如此,敦化市还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推 动乡村振兴。按照“一户一图”标准,紧盯稳步推进危旧房拆 除、柴草垛出村、厕所改造等重点,实现“村村整洁”到“户 户干净”的嬗变。 吉林省辽源市乡村振兴工作走笔 2021-07-22 朝阳村里,锦鲤成群,游人争相投喂。 青山如画,溪水潺潺,花果飘香,村富民安。无论是 东丰县人与鹿的和谐共处,还是东辽县朝阳村里夜市喧嚣 ,7月的辽源,在尽享山水田园景色的过程中蓄积乡村振兴 的蓬勃力量。 7月16日,辽源市召开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和农村人 居环境整治现场会。会议全面落实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大会 、千村示范创建百日攻坚动员部署会精神,统筹推进全市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从而进一 步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完善机制 形成管理闭环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重心全面转向 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辽源市坚持“稳”“防”两手抓,全面启 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脚踏实地起步、生动良好开局 。 辽源市紧扣“总体稳定”这个关键,坚持“四级书记一起 抓、党政同责一体抓”的高位推动机制,完善辽源市制发的 五个方面43个制度,落实市县乡干部包村包户、行业监督 监管等责任,继续开展党政主要领导遍访活动,以上率下 推动“四个不摘”深入落实。继续稳定“先诊疗后付费”“五点 双享两救助”等教育、医疗、住房、饮水民生保障政策,完 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就业帮扶、兜底保障、“一事一议”救 助等精准帮扶机制。 辽源市坚持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两手抓,在继续实施 2020年制定的《关于巩固脱贫成效保障稳定脱贫的贯彻落 实意见》和《返贫风险防范监测和骤贫处置工作机制实施 办法》基础上,依据《吉林省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 案》,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形成了基层摸排、 行业筛查、平台监测、分析研判、交办反馈、跟踪落实等 机制及配套制度,确保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落地见效 。由扶贫部门、行业部门组成工作小组,对易返贫致贫人 口,紧盯收支状况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采 取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三位一体 ”监测方法,线上实时比对监测、线下定期实地摸排,形成 “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管理闭环,确保及时处置、动态 清零。 多措并举 全面保障 辽源市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摸排整改提 升专项行动。认真落实“一贷二奖五免六助”“雨露计划”等政 策措施,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和“一对一”跟踪帮扶,确保困难 家庭适龄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深入实施健康扶贫计划 ,持续落实“先诊疗后付费”等基本医疗政策,充分发挥全市 47家定点医疗机构作用,实现诊疗就地就近、结算方便快 捷。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脱贫人口合作医疗参保率达 到100%,坚决筑牢“五道防线”,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风 险。建立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动态监测机制,强化日常排查 管护。全面实施城乡饮水一体化工程,计划投入资金4.45亿 元,铺设管网2890.63公里,建设饮水工程428处,新打井 346眼,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年底将达到95%。持续落实“五点 双享两救助”保障机制,符合条件的4510名脱贫人口已全部 参保并领取养老金。保持低保扶贫“两线合一”标准不变,农 村低保提高至4080元。同时,及时落实残疾人补贴政策和 临时救助措施,为脱贫人口提供全方位、常态化、网格式 的政策兜底,全面保障基本生活稳定。 加强监管 跟进服务 县区出台《扶贫资金项目及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和《 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性文件,建立健 全产权责明晰、用管护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严格监管脱 贫攻坚以来形成的扶贫项目、公益性和经营性资产,完善 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抓好产业、光伏等扶贫项目资产 后续运营维护,建立明细台账,分类落实管护主体,明确 管护责任,规范收益分配使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措施。 目前已确权资产规模1.56亿元。紧盯资产管理、项目收益、 利益分配等重点环节,严格落实公开公示制度,确保项目 建设精准、资金安排精准、分红覆盖精准。聚焦全市特色 种养业提升和帮扶带动主体培育发展,做好“优”“特”战略的 依法监管保障和持续跟进服务,促进扶贫产业发挥最大作 用、释放长远效益。 抓特色 稳就业 促进稳定就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硬任务、硬 举措、硬支撑。积极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实施产业精 准扶贫规划,延续面向脱贫村和脱贫人口的支农再贷款、 小额信贷、产业收入保险等金融服务政策,优化“政府+企 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 ”“小商品加工+转移就业+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和就业等 发展类政策,推动扶贫产业提档升级,有效促进脱贫人口 稳就业稳增收。积极促进稳岗就业,坚持落实关于就业创 业的37条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就业意愿调查,以开展“就业 援助月”“春风行动”“稳岗留工”等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大宣 传力度和岗位信息推广,持续扩大就业总量,加大创业扶 持力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面向农民工、脱贫人口等群 体实施各类技能培训,增强素质就业、技能就业能力。举 办线上线下系列主题招聘活动,精准服务企业用工,精准 对接务工需求,拓宽就地就近就业途径。持续抓好乡村公 益岗位的开发与管理,统筹岗位规模和薪金待遇,确保有 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得到优先安置。 吉林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走笔 2021- 10-31 秋风送爽,松辽沃野,黑土凝香,稻染金黄。 近年来,我省始终把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 定提升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深入实施“藏 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结合“东、中、西”不同区域农业 发展分布特点,坚持“夯实基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良 田粮用”基本原则,按照“四个优先”工作法,扎实有序推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 截至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781万亩,其中水田 593.9万亩、旱田3187.1万亩。到2025年,预计建成高标准 农田5000万亩,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60%左右,推动项目区 粮食增产10%左右。 “望天田”变“高产田”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广积粮谷,兴修水利,务本兴农。高标准农田建设是 集农机、农艺、水利等技术于一体的农业综合系统工程。 为进一步提升农田设施保障能力,近年来,我省通过实行 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位一体”综合配套建设 和“六个结合”工作举措,把昔日“望天田”变成了“田成方、 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田”。 金秋时节,在榆树市高标准农田核心区一望无际的田 野里,一浪高过一浪的水稻已变得金黄,沉甸甸的稻穗迎 风招展。 “以前,这里的地高低不平,净是些小池子,像蜘蛛网 似的,杂乱无章,加上没有水渠和硬化路,收割机也开不进来 ,流转都没有大户愿意承包。”榆树市红旗村村民张大爷边介 绍边走进稻田:“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对耕地进行了平 整和重新划分,还硬化了道路,硬化过的水渠将每块田都 串联在一起。” “我们这都铺上了地下管网,新修的灌渠旱能浇、涝能 排,春季注水时就像自家水龙头一样,拧开阀门,水就到 田里了。”谈起现在的变化,张大爷指着田间管道介绍,与 常规稻田用的机井不同,过去两个白天都灌不完一公顷地 ,现在15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注水。每年春耕时注水泡田 ,就怕水温太低,机井上冻,这回都是地下管网连接河水 ,再也不用怕了。 “喜看稻菽千层浪,一看就是丰收相。今年,经过土地 整理后,建成地力好、保水保肥的高标准农田,我这228公 顷水稻长势特别好。这些超级稻预计每公顷产量达到2万斤 左右。”民悦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禹庆说。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修建田间道路3000余公里、农道 桥790余座、田间灌排渠道820余公里、涵闸等渠系建筑物 6500余座,打机电井7800余眼,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占永 久基本农田比重突破50%。 “粮田”变“良田”科技赋能助增收 高标准农田里新技术、新模式成为丰收稳产的保障,规 模连片开发取得新成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 致富增收。 在永吉县万昌镇张全家庭农场高标准农田地里,沉甸 甸的稻穗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金黄,水稻收割机在田间 来回穿梭,气候土壤自动监测、自动化除虫等现代化农业 设施一应俱全。 从春种、夏长到秋收,农业机械“各司其职”,“包揽”全 部工作,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在水稻育秧 期,农场采用了工厂化育秧方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育 秧大棚温度、湿度、土样、空气、光照环境指标的智能化 管理。在水田整地时,利用先进的整地机、双面筑埂机、 撒肥机进行土地精准整地施肥。 在水稻田间管理期,使用新型水稻自走式喷杆喷雾机 结合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全过程通过农业可 视化进行水稻生产的远程监控、生产调度、苗情观察,实 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性,产品的可追溯性。 几年来,农场陆续连片流转了施家村等4个村300多户 农民的5400亩土地,相比传统种植方式,高标准农田全程 机械化作业每公顷可节约生产成本3000多元,真正实现了 土地平整肥沃、田间作业道畅通、灌溉设施完备、全程监 控、全程机械化、高光效栽培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项目区粮食产量每亩可增产80- 120公斤,劳动成本每亩平均可减低50元左右,土地流转价 格每亩普遍提高100-200元,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省农业农 村厅工作人员说。 吉林市新电商助力冰雪经济发展走笔 2021-10-18 新电商如何助力冰雪经济发展?冰雪运动、冰雪旅游 、冰雪文化怎样搭乘数字经济发展快车?数字冰雪内容创 新与营销有哪些途径? 在近日召开的新电商助力冰雪经济发展论坛上,多位 专家学者、企业家从不同角度纵论新电商与冰雪经济深度 融合之路,同与会者分享交流。 “近年来,吉林省紧跟数字发展潮流,加快推进数字吉 林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动能。特别是冰天雪地 ,作为吉林省宝贵而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发展资源是吉林省 巨大的产业潜力和竞争优势。”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 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在致辞时 表示。 当前,吉林省正在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 。冰雪产业是吉林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先导产业。让互联 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和智慧服务,赋能雪场、 景区景点、餐饮、住宿、交通等,将有助于以冰雪运动、 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吉林冰雪全 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素有“雾凇之都,滑雪天堂”美誉的吉林市,冰雪经济发 展氛围浓厚。当地大力开展冰雪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 等活动;开设19个冰雪相关专业,每年培养冰雪人才约 1500人;“互联网+冰雪”成效初显,北大湖度假区已实现 5G信号全覆盖和缆车WIFI全覆盖,2020—2021雪季,北大 湖线上经济收入达6400万元。“我们热切期盼新电商界的朋 友到吉林市投资兴业。与我市携手打造一批高品质雪场 ,建设一批旅游景点及配套服务设施,培育一批冰雪装备 知名企业,开发一批旅游线路和产品,发展一批冰雪经济 新电商业态,共同挖掘‘冰天雪地’价值!”吉林市委副书记 、市长王路向与会者抛出合作共赢“橄榄枝”。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脚步日益临近,吉林也将迎接最美 的冬天。长白山、雾凇岛、查干湖、净月潭等地,冰雪资 源得天独厚,满足了人们对冰雪、对冬天的所有期待。”中 国青年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毛浩表示,将积极发挥“青 年智库”作用,通过专业、充分的调查研究以及深入、生动 的推广宣传,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我国举办冬奥会重大意义 的认识,充分加强年轻人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和参与度,促 进更多青年投身冰雪产业发展。 “吉林是我国冰雪资源最优质的区域之一。要充分利用 东北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宪玉基于 冰雪消费与新电商融合视角,从冰雪消费场景、全产业链 数字化、电商与冰雪旅游吸引年轻消费者等方面展开分析 ,提出“新电商与冰雪经济融合发展将催生世界级的冰雪电 商机遇”。 同程文旅副总裁谢晔指出,游客使用互联网规划行程 渐成常态,旅游网站和APP的应用为冰雪经济发展带来新的 契机。不妨以冰雪旅游为先导,探索数字化旅游新基建、 数字化目的地品牌营销、互联网+电商+航空+旅游产业链联 动等路径,涵盖交通、住宿、餐饮、娱乐、文化等多产业 的整合联动,促进农文旅、文旅商等数字化结合,做大文 旅消费市场。 “我注意到,吉林正在打造东部冰雪体验之旅,延伸拓 展西部渔猎文化之旅,培育开发南部康体养生之旅,培育 冰雪休闲度假、冰雪温泉养生、冰雪观光体验、冰雪民俗 史迹等产品。”在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秦一看来,吉 林冰雪经济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直播等宣传推广形 式和渠道,将有助于吸引更多人体验冰雪、参与冰雪。 江西省多措并举推动移风易俗走笔 2021-04-05 “倡导安全祭扫,遵守规章制度;倡导文明祭扫,弘扬 传统美德;倡导绿色祭扫,促进自然和谐……”日前,省委 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联合下发清明节安全祭扫文 明追思倡议书,号召全省广大群众传承慎终追远、孝老敬 亲等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安全、文明、绿色祭扫,推动移 风易俗。 移风易俗入民心,文明新风扑面来。近年来,我省坚 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谱写全域创建、持 续推进、重点整治“三部曲”,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 群众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培育淳朴民风、良好 家风、文明乡风。 全域创建,提亮文明底色 去年10月10日,上饶市广信区16对新人在清水乡墩底 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了“爱在稻香新城”传统中式集体婚 礼。新人们用实际行动告别婚事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争 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实践者,在社会上引起了 广泛关注。 广信区婚俗的改变,是我省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 服务活动,教育引导乡村居民摒弃陋俗,追求文明新风尚 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省建成新时代文明实 践中心(所、站)7448个,组织开展文明低碳祭祀、整治 婚丧陋习及封建迷信等志愿服务活动8876次。 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我省将全域推开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加强省、市、县 (市、区)、乡(镇)、村五级联动,推动文明城市、文 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五大群众性精 神文明创建齐驱并进,做到全时段、全人群、全方位、无 死角、零容忍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进一步凝聚群众、引导 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持续推进,弘扬文明新风 在抚州市广昌县塘坊镇横山村,村民袁菊兰因孝老敬 亲事迹突出荣登“红榜”,她带着婆婆改嫁、20多年如一日不 离不弃照顾婆婆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以发布红黑榜单为抓手,充分发挥道德正向激励和反 向约束作用,如今已成为我省各地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生 动实践。据悉,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主题,省文明办等牵头 协调22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聚焦破除封建迷信、丰富农 村精神文化生活、树立文明乡风等重点任务,引导全省所 有行政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推行 了道德红黑榜、诚信积分制等,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 福感和安全感。 与此同时,我省依托文明村镇创建形成鲜明导向,依 托重点人群抓好示范带动,加强部门联动,加大宣传力度 ,推广先进典型,让文明新风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 面。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共有全国文明村镇218个、江西省 文明村镇501个。 重点整治,共建文明家园 日前,省民政厅、省文明办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婚丧 领域移风易俗示范点建设的通知》,以点带面深化婚丧领 域移风易俗,提升群众满意度。通知明确南昌市青云谱区 、浮梁县、共青城市等12个县(市、区)为全省试点单位 ,计划通过1到2年的时间,运用群众自治、党员干部带头 等方式推进示范点建设,有效遏制高价彩礼、低俗婚闹、 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初步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 针对天价彩礼“娶不起”、人情往来“聚不起”等群众反映 强烈的突出问题,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牵头组织各地积极 举办“零彩礼”集体婚礼,开展“无事酒”集中整治,一定程度 上减轻了群众负担。 “移风易俗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省文明办相关负 责人表示,我省将坚持为民惠民靠民,坚持共建共享共治 ,坚持日常经常平常,常态整治、长效巩固,让移风易俗 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让赣鄱大地成为文明和谐的精神 沃土和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聊城市直党员志愿者服务群众活动走笔 2021-04-08 连日来,我市气温回升,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也一直升 温。在大街小巷、社区村庄,经常出现身穿红色马甲的党 员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帮助环卫工人清理垃圾、引导 市民规范停车、宣传健康知识、开展惠民演出……他们面 带笑容、勤恳服务,用实际行动谱成一曲奉献乐章,实践 着对党的誓言——为人民服务。 自2月25日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发出倡议以来,我市市直 党员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参与创城工作,大力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精神,以积极 健康、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为党旗增辉。截至4月 6日,市直注册志愿者35548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32项 ,志愿服务时长114126.5小时。 当好为民办事“服务员” “人生的故事苦辣酸甜,沉淀了时光坚守着诺言,看那 忠诚无限,自古长存天地间,前方的路何惧艰险,忠诚不 动摇,坚守着诺言……”3月25日,铿锵有力的歌声从度假区 朱老庄镇辛庄村文化广场传出。当天,市公安局的党员志 愿者参加“冬春文化惠民”暨“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并 表演了精彩节目,赢得了村民们的阵阵掌声。 “以前的辛庄村,文化活动较为匮乏,村民农闲时只能 打牌、下棋、唠嗑。”辛庄村村民郑宝宏说,自从翟书记来 了之后,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市公安局的党员志愿者也 经常来为村里群众服务,现在连文化活动都丰富起来了。 郑宝宏所说的翟书记是市公安局派驻农村基层党建工 作组书记翟军。翻开翟军的笔记本,上面有这么一句话 :作为一名党员,只有为老百姓办实事,才能真正走进老 百姓的心里。 群众的事无小事。在走访中,翟军了解到,村中14盏 路灯年久失修,村民夜间出行多有不便。在他积极协调下 ,短短3天,路灯亮了,百姓笑了。村中留守老人较多,理 发不便,他积极协调美发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村中 老人免费理发。于沙路穿村而过,为保障村民出行安全 ,他积极协调为该村安装5条减速带、减速标志及爆闪灯 ,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提升。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拔节关键期。3月 26日上午,翟军邀请聊城市农业科学院专家一行五人,到 辛庄村指导春管技术,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学到了专业的种 植技巧,村民对今年丰产丰收的信心倍增。 “翟书记他们来了以后,村里发生了大变化,不仅为 60岁以上老人上门办理公交卡,还给村里打了9眼井,真是 为我们村办了大好事、大实事。”辛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达钦 竖起了大拇指。 此外,市公安局还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深入村 居,认真听取社区群众生产生活意见建议,从最突出的问 题着眼,从反映强烈的矛盾点抓起,积极为民排忧解难。 同时,教育引导群众争做文明市民,弘扬文明新风。 当好健康教育“宣传员” “咱们北方春季多风,春燥现象明显,大家可以用枸杞 、菊花泡茶喝,清肝去火。”3月25日下午,12345市民热线 受理中心的党员志愿者走进古楼街道站前社区,为社区居 民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春季健康养生知识讲座,受到社区居 民的欢迎。 志愿者们介绍了春季养生的重要性以及健康生活带来 的益处,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现场趣味互动小游戏,把 活动推向了高潮,社区居民们踊跃参与,大家也在轻松愉 快的氛围中获取了健康养生知识和春季养生小妙招。 “给社区的老人普及春季养生知识,老人们都特别爱听 。物质生活提高了,他们还需要更多的养生知识,我们以 后还会做这方面的志愿活动。”12345市民热线受理中心党支 部宣传委员范艳红说。 志愿服务活动不仅通过身边小事给人温暖,更能推动 党的理论走进寻常百姓家。3月19日,在古楼街道湖北社区 ,一场志愿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参加。12345市民热线优秀青 年宣讲员高雅琪作为志愿者,为社区党员带来了“讲好党史 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课。 “宣讲作品选材广泛、主题鲜明,以弘扬爱国精神,讴 歌革命先辈先烈、英雄人物和模范人物事迹为主题。”范艳 红说,志愿服务活动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 众、关心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区落地生根。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本 次宣讲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而且增强了 党员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悟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 觉和行动自觉,激励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积极担当作为,为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建设局面贡献 一份自己的力量。 黔张常铁路龙山段建设走笔 龙山县黔张常铁路建设指挥部 :魏宏齐 2021年1月23日 历史永远铭记 2019年12月26日那一天,首趟和谐号动车开进了湘西 最北段的龙山县“龙山北站”,土家山寨老百姓自此结束了不 通铁路的历史,61万各族群众从此跃上了出行方便、快捷 的“高铁时代”。铁路运营一年多来,从龙山北站出发、到达 的乘客,每天4000多人次,可直达长沙、上海、宁波、广 东、深圳、重庆、黔江等中东部城市和西部地区城市。 “以往坐汽车从龙山到长沙,要6、7个小时,现在从‘家 门口’乘高铁,3个多小时就可到达长沙喽。”是的,土家山 寨人民盼了多年的“铁路梦”终于圆了,历经10年多时间争取 、建设,凝聚着国家、省、州各级政府和铁路主管部门关 怀的这条铁路,必将引领武陵山区沿线1500多万各族群众 阔步迈上幸福新征程,谱写西部贫困山区各族群众决胜全 面小康新篇章。 一、从2004年第一次联席会议,到2014年开工,整整 十年,“十年磨一剑”,圆了土家儿女魂牵梦绕的“天路” 黔张常铁路自渝怀铁路黔江站引出东行,横跨渝东南 、鄂西南和湘西北,沿途经重庆市黔江区,湖北咸丰、来 凤县,湖南龙山、永顺、桑植、永定、张家界经济开发区 、慈利、桃源、鼎城、武陵区等3省市5地(州)市12县 (区)的43个乡镇(街道),终点达常德火车站。设计为 客货共线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快速铁路。线路全长339.37公 里,其中重庆境内约22.72公里,湖北境内约55.75公里,湖 南境内260.9公里;总投资384亿元;设计时速200--250公里 /小时;沿线设15个车站,其中客运站9个,包括黔江站、常 德站2个既有车站和咸丰站、来凤站、龙山北站、桑植站、 张家界西站、牛车河站、桃源站等7个新建车站。其余水沙 坪、凤岩、教字垭、禾家村、龙潭镇、陬市6个站为功能越 行站。龙山北站已成为目前全国动车线上县级火车站“示范 站”。 2016年7月该铁路又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 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 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大通道,列为渝长厦(重庆至长沙至 厦门)快速铁路“厦渝通道”的重要一段。它的建成将填补渝 、鄂、湘三省交界地区铁路网空白,完善国家中西部铁路 网布局,对于促进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家实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沿线旅游产业发展,促进革命老区 和少数民族集聚区脱贫致富进程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是渝、鄂、湘高速铁路网不可或缺的生态线、 文化线、扶贫线及旅游线。 “四次联席会议”使黔张常铁路从虚到实、从无到有,纳 入了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黔张常铁路前期计划是黔 (黔江)张(张家界)铁路。2004年9月13日至14日,湘西 州、张家界市、恩施州、黔江区政府分管领导、发改部门 和支铁办负责同志在重庆黔江召开第一次联席会,共同商 讨争取将黔张铁路纳入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十一五”铁路发 展规划。2004年12月25日,第二次联席会在湖南吉首召开 ,商讨铁四院主持编制的《黔张常铁路规划研究报告》 ,铁道部专家们建议将该铁路延伸至常德。2005年2月28日 ,湘、鄂、渝三省市发改委在湖北恩施举行第三次联席会 ,明确各省市将黔张常铁路项目纳入各省“十一五”规划。 2007年7月13日,在湖南龙山召开第四次联席会,会上传达 了铁道部已意向性同意将黔张常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 网规划的信息,并通过了铁四院的申报关铁道部经济规划 研究员、和铁三院的初审关以及铁道部发展计划司的初审 关。 2008年1月4日 黔张常铁路通过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修编方案。2010年8月14日,黔张常铁路预可研报告在张家 界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查。2011年3月9日,国家发改委批复 新建黔江经张家界至常德铁路项目建议书。2012年12月 ,铁道部、湖南、湖北、重庆联合向国家发改委报送黔张 常铁路可研报告。2013年9月12日,黔张常铁路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在北京通过专家评估,设计时速为200km的国家 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2014年10月11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和 湖南、湖北、重庆三省市以《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新建黔 张常铁路初步设计的批复》批准项目初步设计,明确“沪昆 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黔张常铁路有限责任公 司”)为建设单位。2014年12月28日,黔张常铁路湘西段工 程在龙山县兴隆街乡三塘村大坡隧道进口处举行仪式,州 委书记叶红专宣布开工。 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3万多名筑路铁军,背井离 乡,默默无闻,把汗水、智慧和高科技浸入大山,铸就穿 越武陵山脉的“贴地飞龙”,打造精品工程,创造了新中国 铁路建设史上一项项新奇迹 都说全长1956千米的青藏铁路是天路,没错,它是世 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中国新 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13年9月入选“全球百年工程”,是世 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但是由于黔张常铁路所处的 武陵山区是喀斯特地形,沿线穿越深山峡谷、高坡陡壁、 溶洞密集、暗河遍布,水文地质状况极其复杂,且多处桥 梁跨越既有铁路、高速公路、等级道路,跨越酉水、澧水 等多条水系,施工中遇到了页岩油气、瓦斯、高墩大跨桥 梁等30多个风险工点,重点控制工程多,施工安全风险大 ,被业内人士称为“第二条宜万铁路”,所以将黔张常铁路称 作“第二条天路”也不夸张。 机器的轰鸣声在山谷里回荡,和着大山里的鸟鸣奏出 华丽的铁路建设交响乐;插在机械设备上的各色彩旗迎风 招展,让两条铁轨在青山绿这水中映衬得更加醒目。几年 来,全体参建者,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男女,他们以工地 为家,风餐露宿,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默默献给了条铁路 ;他们敬业坚守,一丝不苟,用汗水和智慧,打造了项目 建设的一个个亮点工程,成就着他们人生最美的华章。4年 多来,来自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建筑等建筑企业的 3万多名参建者,自2014年12月开始,陆续开赴沿线标段 ,按照“精品、绿色、智能、人文”的要求,掀开了黔张常铁 路建设幄幕。至2019年初,施工单位共开凿隧道104座,架 设桥梁196座,全线桥隧比达到77.9%。 高科技推进作业。2014年12月28日,黔张常铁路大坡 隧道在兴隆街乡三塘村开工。大坡隧道全长6.68公里,属一 级风险隧道,也是控制性工程,中铁十八局黔张常铁路项 目部负责施工。为确保深洞作业人员安全,他们采用一级 机械化配套,花1735万元购置了2台瑞典阿特拉斯生产的 Boormer2238型三臂凿岩台车,该设备具有作业范围大、灵 活性强、空气和噪音污染小、安全等技术优势,实现了快 速、优质、高效施工。 2016年7月,中铁五局五公司项目部在刘家寨隧道施工 期间,洞中罕见巨型天坑,为防止塌陷,他们组建攻关小 组,与设计、监理部门一起,改变施工方法、措施,虽然 工期延迟了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