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1年各类工作纪实汇编(共23篇)(2021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共青团湘西自治州委员会五年工作纪实 作者:周名猛 张甜子 李金树 2021-12-21 为党育人 加强青少年思想引领,不断提升组织引领力 坚持以新思想武装青少年。举办团干部学习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读书班、分享会等 100余次,全州6329个团组织、389个少先队组织开展组织 化、常态化学习。积极开展“学习新思想·赶考新时代”“青年 大学习”等线上学习活动,累计参学人数200万人次,掀起了 深入学习新思想、奋力赶考新时代的活动热潮。 坚持以理想信念塑造青少年。在全州共青团、少先队 组织中高频次、组织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 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在建 州6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 动10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与国旗合 影”“光影铸魂”等主题活动,40余万名青少年在参与中,深 受教育和启发。 坚持以红色文化感染青少年。培育“红领巾讲解员 ”12004名,引领全州青少年在讲述“四史”故事中传承红色精 神,汲取奋进力量,工作经验被团中央推介。依托十八洞 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青少年 教育基地,承接6万余名青少年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策划推 出湘西州第一批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地图,开展湘西 红色故事征文、讲述大赛和微团(队)课比赛等系列活动 ,用心打造并推动一批优质红色故事进学校、进机关、进 乡镇、进企业、进基地、进作品。 坚持以优质文创产品影响青少年。全州团属新媒体矩 阵稳定凝聚青少年30余万人,网上共青团的引领力不断增 强。并不断推出优质文创产品,《湘西正青春》《我也想 》《最美逆行者》等10余首以州庆、扶贫、抗疫等为主题 的原创歌曲、MV。微电影《穿越时空的信仰》荣获湖南省 青媒奖年度最佳文化产品奖。短视频《乘上这young张吉怀 》,播放量200余万次,集中表达了湘西青年对迈入高铁时 代的兴奋喜悦。 服务中心 组织青年投身湘西发展时代洪流,不断提升组织贡献 度 主动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战场。积极助力教育 扶贫,努力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团州委五年来,共筹资 1897万元,积极实施“芙蓉学子”“起跑线计划”等10余个品牌 助学项目,援建希望小学7所,建成团团希望小屋13个,团 团心灵驿站4个,资助学生6000余人。积极帮扶青年创新创业 ,釜底抽薪拔除“穷根”。实施第三轮农村青年移民科技创业 “启航行动”,共为601名青年移民提供1200万元贴息贷款和 1800万元扶持资金,该项目被团中央作为全国共青团助力 脱贫攻坚典型在全国推介。与州委人才办联合实施“湘西州 青年创业英才支持计划”,为122名创业青年提供300万元资 金扶持。帮助28名创业青年争取到169万元“湖南省大学生创 业基金项目”扶持。开展各类青年创业培训62场,培训青年 3000余人次,输送123名青年到全省、全国平台学习、参赛 ,余小龙、张祝君、陈芳婕等30多名青年在全国、全省创 业比赛中获奖,张勇、陈慧获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 划项目的支持。同时还积极引领“互联网+”风潮,培育网红 助推产业发展。实施湘西州“网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通过 集中培训、短视频大赛、直播带货比赛等活动,组织培育 新时代网红300余人。各级团组织书记带头上阵,走进直播 间,为当地产品代言,带动一批青年网红为湘西特色产品 代言“打CALL”,网红助力湘西优势产业发展的燎原之势逐 步形成。团州委组织各类青年人才扎根基层,以青春之力 共铸时代伟业,五年来,招募311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和 139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和支教工作 。积极承接清华、北大、湖大等50余所学校近200支队伍深 入我州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湘西青年在决战脱贫攻 坚、推进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冲锋在前,何雁群等19人 荣获湘西州“青年扶贫奖章”,菖蒲塘村党委书记周祖辉作为 精准扶贫领域代表获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保靖县创业 青年石玉洁获评全国首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入围奖。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展现青年担当。利用团属媒体及 时传递权威声音,引导社会舆情,缓解公众恐慌,迅速组 织1000余名团干部带头成立200余支青年突击队,带领 4000余名青年志愿者有序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募集30万只 口罩及若干消毒物品投入抗疫一线。策划开展了“致敬最美 ‘逆行者’”海报等优秀抗疫青年宣传活动,对抗疫工作中表 现突出的177名青年个人、37个青年集体进行集中表彰。湘 西青年抗疫主题短视频《点亮》作为湖南唯一作品在 “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网络嘉年华上播放。 在推动湘西文旅融合绿色发展中彰显青春作为。开展 “我是河小青,美丽湘西行”“小手牵大手·共建美丽湘西”等 生态环保主题活动,组织1.3万名青年志愿者、1000多个家 庭参与到水质治理、植树护绿、净化环境等志愿服务。开 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评选活动,成功创建1个国 家级青年文明号,12个省级青年文明号、3家省级青年安全 生产示范岗、8名省级青年岗位能手,以高速收费站、旅游 服务窗口为代表的青年文明号,服务面貌焕然一新。举办 湘西首届城市微型马拉松、“农耕节”等活动,向世界展示了 湘西美丽的城乡面貌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承担60周年州庆 、申遗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们的一张张笑脸 成为了一面面展示湘西精神面貌的旗帜,一扇扇透视湘西 历史文化的窗口。 服务青年 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不断提升组织服务力 竭诚关爱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持续深化“温暖过年·有 你有我”“阳光助残”等关爱特困青少年品牌活动,五年累计 帮扶近万名弱势青少年,推进“护梦工程”,五年共组织 1500多名青年志愿者深入村(社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 陪伴活动500余场,服务近3万人次。创新实施“起跑线计划 ”,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募集爱心物资、款项110余万 元,关爱城镇特困青少年466名,开展吸毒人员未成年子女 结对帮扶工作,该项目荣获全省共青团系统改革创新大赛 二等奖。 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全面推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十个一”工程,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1500余场,开展预防 青少年溺水宣传教育活动500余次,于300多处水域巡逻近 1300余次,开展法治宣讲进校园、进社区4000余次,影响 青少年40余万人次。开展禁毒、防艾、助残、自护等品牌 活动5000多场,影响青少年50多万人次;积极开展“青少年 零犯罪零受害村(社区)”创建,成功创建3个“双零社区”全 国示范点。不断提升新时代“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运行质 量。 着力强化团的服务体系建设。贯彻落实《湘西州中长 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共同构建党委领导 、政府推动、部门协同、社会共建的服务青年发展工作格 局。常态化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 ,形成提案建议147份,围绕青少年发展的热点难点建言献 策。聚焦青少年在学业就业、婚恋交友等方面的现实困难 ,大力推进青年之家、青少年维权岗等服务阵地建设,开 展服务活动3400多场,服务青年10万余人次,有效打通了 联系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主责主业 推动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系统组织力 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推进城市和农村团建工作,持续 扩大团组织有效覆盖,五年来,共建立学校领域团组织 2581个,社会领域团组织3748个,其中“两新”团组织694个 ,驻外团工委2个。坚持做好团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规 范发展团员38881名,“学社衔接”率每年稳定保持在97%以 上。持续加强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全州团支部“对标定 级”完成率达100%,匡悦等23名团员(团干部)获评国家级 、省级优秀共青团员(团干部),吉首市第一中学团委等 38个团组织获评国家级、省级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 选拔203名湘西籍在校大学生兼任乡镇(街道)团(工)委 副书记,基层团组织活力进一步激发。统筹推动“一专一站 两联”建设,实现县域团代表联络站全覆盖,在北京、深圳 建立青年人才联络站,联络对接高层次人才350余名,进一 步延伸了共青团的服务“手臂”。 深化共青团组织改革。推进县域共青团改革。贯彻强 “三性”、去“四化”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吉首、花垣、龙山共 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聚焦团干部选用、团组织设 置和运行、团员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 县域共青团强化政治功能、形成社会功能。不断深化团教 协作。推动州县两级全面成立教育团工委,建立团教工作 联席会议制度。全州189所中学全部设立团校,学校共青团 机制更加健全,工作更加规范,学校共青团的主体地位不 断强化。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落实全团带队政治 责任,将少先队工作纳入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和党建工作 建设指标,积极加强少先队工作经费保障,全州389所中小 学校全部配备大队、中队辅导员。吉首市谷韵民族小学少 先队大队、吉首市第一小学少先队大队获评“全国优秀少先 队集体”。 全面推进从严治团。推行督导和通报约谈机制,分阶 段对各项工作通报排名。充分运用“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 小,防微杜渐,持续加强对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团中央六 条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常态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团 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引导各级团干部增强政治判断力 、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能力 过硬、作风过硬的团干部队伍。 回首激情岁月,湘西青年走过的是一条锐意创新、探 索前进的道路,是一条脚踏实地、拼搏奉献的道路。 展望美好未来,湘西青年定当不负韶华,勇担使命 ,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围绕打造“三区两地”的发展定 位和建设“五个湘西”的主攻方向,团结带领全州广大团员青 年跑好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湘西“第一棒”,奋力谱写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湘西新篇章。 河南省淮滨县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纪实 2021-12-20 在淮滨,城区里,一泓清水穿城,绿岸、拱桥、曲径 ;条条小巷通幽,黑瓦、白墙、绿树……乡镇里,入村入 户的条条大道,干净、整洁,机械、人工一派繁忙......城乡 面貌“颜值”被刷新,新貌换旧颜。而这一切,要得益于河南 省信阳市淮滨县开展的“铺天盖地”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明责任,个个肩上有担子。 淮滨县县委县政府高点站位,精准把握中央和省市精 神,坚决落实好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及时成立县委书记、 县长任组长的高规格集中整治行动工作专班,统筹全县城 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根据工作需要相继成立城市 环境综合整治、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 治三个专项工作专班,每个专班由一名县处级领导担任指 挥长,分别负责农村环境、县城区环境、城区交通秩序综 合整治工作。完善和细化工作责任清单,将工作任务逐项 分解,做到每项工作有责任领导、有具体责任人,制定工 作计划、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推动责任落实。 重宣传,声势浩大助攻坚。 “我们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云上淮滨APP、网站 、自媒体平台、抖音、微视频、微信等媒体平台,发挥主 流媒体的主导作用和新兴媒体的重要作用,加强网站、微 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的协同配合,坚持多渠道传播、多 形态展现,实现‘一次采集、N次加工、多元分发、全媒体 覆盖’,形成宣传的网络矩阵和集群化效应,在全县已经形 成浓厚的舆论氛围。”淮滨县融媒体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郑烽光如是说。 截至目前,该县共悬挂宣传横幅1382条,刷写固定标 语6236条,出台宣传车辆7244台次,发动干群参与 348718人次。有效发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为淮滨县“全民动 员齐上阵”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高参与度做出了贡献。 激先锋,好钢用在刀刃上。 以党建“红色”引擎驱动乡村“绿色”发展,淮滨县将人居 环境整治和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党支部为核心 ,建立支部包片、党员包户的工作模式,发动党员干部积 极投入、示范带动,引导群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 “街道、社区帮我们整治臭水沟、给道路两侧铺土、又 是清垃圾又是栽树的,环境变好了,我们住着也舒心。特 别感激社区,我就利用下班时间来帮社区干点活。”该县桂 花街道立城社区志愿者柴坤涛边铲路边的泥土边说。 “有些垃圾堆放已经有段时间了,影响美观不说,天气 回暖后还易招蚊虫,现在党员干部帮我们清理了,除去了 我心里的一块疙瘩。”家住公路旁的周峰开心的说。 聚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件利及你我,惠及千秋的 大好事,身为淮滨人,建功献力,我义不容辞。”该县市民 章华阳说。 “最近各地都在进行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个普通群众 ,俺也一直想要为家乡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就带着自家的挖掘机过来了。俺来的早,已经干有几天 了,表彰不表彰的俺不在意,主要是能为家乡变靓做一份 贡献,心里头高兴,有成就感。”12月16日,在该县谷堆乡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正在中场休息的老关村群众陈文 昌,话语朴实无华,干起活来却干脆利落。 道平路畅广场亮,河清岸绿环境美,这是群众的普遍 期盼。该县新里镇完成“白改黑”后,路基变宽了、路面平整 了、路况顺畅了,周边群众纷纷点赞。 “我们家门口以前是个大深沟,既影响出行,还不美观 ,现在政府把这儿给我们填平了,还给我们村修了一个广 场,老人出门晒太阳、小孩儿玩耍都非常方便,我们都特 别高兴。”提起家门口新修的小广场,该县新里镇村民孙耀 文脸上止不住笑容。 “以前咱村车辆乱停乱放,衣服乱晒,垃圾遍地。现在 和过去相比那是大变样!在村里遛弯儿心情也舒畅了。”王 店乡赵寨村村民杜元国开心的说。 如今,经过全县上下不懈努力,淮滨县城乡人居环境 整治工作成果显著。同时,该县扎实推进全县农村户厕改 造工作,累计投入户厕改造资金7473万元,改造农村无害 化卫生厕所5.3万户;高标准完成89个整村推进村改造任务 ;成立改厕后期服务队274个,配备后期管护人员1046人 ,配备粪污抽运车48台;适时开展户厕问题“回头看”,摸排 问题26128个,已全部整改到位。着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 理,组织22家专业治污企业深入16个乡镇274个行政村排查 需治理坑塘沟渠污水水体5436处,已全部得到治理。同步 推进乡政府所在地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投入资金9806万元 ,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4个,铺设污水管网71657米,实现 所有乡镇府所在地污水处理全覆盖。 截至目前,淮滨县投入大型机械9278余台次,整治乱 倒乱扔137091处,整治乱堆乱放41684处,整治乱搭乱建 12569处,清理违章建筑6250处,清理河塘沟渠4705处,清 理残垣断壁7327处,清理居民门前杂物97587处。 一项项人居环境整治的硬指标完成,让群众乐享发展 成果,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淮滨,通过人居 环境整治,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更从根本上改变了村民 的生活方式,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告别柴火、煤,换 上新能源;告别旱厕,换上水冲马桶;告别夜晚出门一片 黑,迎来路灯照明……淮滨人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攻坚克难奋战八周年工 作纪实 作者:戴升宝 2021-12-20 2021年3月26日,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开通初期运营。 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4号线多处火热施工,繁忙的经 十路上到处是几百名建设者集中会战的奋斗场景;济莱高铁 全线参建人员近9000人,迎着寒风奋战在青山绿水间;华山 北片区一期工程主要道路全部进入沥青摊铺阶段,济南东 站片区管鲍大街、龙脊河东路、龙脊河西路等市政道路施 工有序推进…… 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济南轨道交 通集团正为更加四通八达、活力迸发的“通达之城”美好蓝图 不懈奋斗! “济南产”盾构机今年顺利进军郑州、南京等十几个城市 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盾构机产品订单已经排至2022年的二 季度;济南本土地铁建设铁军——黄河路桥不但在济南市场 建功立业,还在全国市场开疆拓土;管片制造、地铁咨询设 计、新型建材、特种电缆以及工程检测等产业持续推进 ,并日渐带来效益;大盾构再制造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电 气设备、机电装备、信号系统悄然布局,济南地铁产业初 步成链,展现出激情澎湃的活力…… 在地铁经济版图方面持续深度布局,济南轨道交通集 团正为蓄势腾飞的济南经济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蓄 足长远发展的后劲! 安置房项目正加快室外景观绿化工程施工,力争早日 完成建设任务;租赁住房建设取得新进展,总建筑面积约 11.8万平方米的彭家庄租赁住房项目6栋住宅楼有5栋进入主 体结构施工,部分已建至地上9层;成网运营的轨道交通一期 3条线路正成为“准点通勤”的代名词,引领着济南人民进入 新生活新时代;轨道交通所有工程建设确保市民通行优先 ,让他们既拥有美好的建设成果,又享受舒适的建设过程 ……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真抓实干、着眼长远,济南轨 道交通集团正为提升1000万济南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 满足感持续发力! 2013年12月25日,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正式成立,承载 着济南人民的地铁梦想扬帆起航。当时的济南,还是部分 人口中的“钝感之城”,温吞、缓慢、内敛、保守,被打上不 少负面标签。以济南轨道交通人为代表的城市建设者不气 馁、不辩解、不抱怨,用不屈的斗志、顽强的实干奋力描 绘城市发展新画卷,将济南人民的地铁梦想逐一变成现实 :2015年7月16日,轨道交通1号线开工建设,地铁圆梦之 旅正式开启;2019年1月1日,1号线建成通车,济南进入地铁 时代;2021年3月26日,随着轨道交通2号线初期运营,济南 昂首跨入地铁换乘时代。 回首八年奋斗历程,济南轨道交通人才恍然发现,轨 道交通建设取得的一系列耀眼成绩,只是济南人民顽强拼 搏、砥砺奋斗所创造的丰功伟绩的冰山一角。在震惊世人 的“济南速度”感召下,济南轨道交通人所创造的“地铁速度 ”、“地铁加速度”已经成为地铁界的“济南现象”。疾驰在高 质量发展的大道上,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正以高质量跨越式 发展的澎湃之力,蹚出一条地铁产业全链条发展的新路子 ,加速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为加快推进新时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描绘新画卷、贡献新力量。 党建引领 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 随着多领域工程建设的推进和地铁产业的持续发展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干部职工短短几年增至9000多人,如 何统一思想、集聚合力,圆满实现济南人民一个又一个地 铁梦想?当然是开展长期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 为了建好市内轨道交通、济莱高铁、商河通用机场 ,需要来自五湖四海的众多大型企业参与建设,几十上百 支建设队伍,动辄就是几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大会战,怎么 才能让大家目标统一、步调一致完成一个又一个建设任务 ?当然是构建多行业多单位“联创共建”的党建联盟! 为了解决工程建设中一个又一个技术难点,有时需要 求助和协调其他城市地铁集团和专家学者参与,有没有快 速有效的高效率沟通方式?当然是“云党建”!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思斌告诉济南 日报记者,多领域、全方位地开展具有济南轨道交通特色 的高质量党建工作,是轨道交通人连续取得多项令业界瞩 目成绩的最根本支撑和保障。面对每一个重大工程节点 ,冲在前面奋力前行的总是“党员突击队”,他们把共产党员 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每一次攻坚行动,“党 员先锋岗”总设在施工最前沿,团结带领大家跟着迎风飘扬 的鲜红党旗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坚持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抓好 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 化为澎湃动力,以党建引领集团中心工作,带领全体轨道 交通人勠力同心,勇往直前,努力推动全市轨道交通事业 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工程建设推进到哪里,党旗就插到哪里”、“市民有需 求,地铁有回应”、“把困难留给自己,把畅通让给市民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特别重视党建工作与实际工作密切 结合,善于把党建伟力转化成轨道交通人攻坚克难的战斗 力、勇往直前的精神力和民生优先的担当力。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面对点多面广的 工程建设,面对泉城人民的热切期盼,济南轨道交通集团 党委班子成员主动担当、靠前指挥,咬定青山不放松,一 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工程建设,确保轨道交通2号线如期 建成通车,一期建设圆满收官;二期建设“六剑齐发”,地铁 建设再展雄风;济莱高铁、租赁住房、市政道路、商河通用 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多点开花。正是凭借党建 力量,他们最终给济南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集团所属各 基层单位把党建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员模范 带头作用,把支部建到项目上,让党员冲在一线、党旗飘 在工地。一个个基层党支部淬炼成了团结职工的核心、教 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红色堡垒”,助力济南轨道交通 集团连续多年在全市国企党建考核中名列前茅。济南轨道 交通集团坚持以党建带动群团组织建设,在全市六大投融 资平台中率先成立工会、团委、妇委会和慈善工作站,率 先发布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各群团组织紧密联动、协同发 力、积极作为,初步形成“大抓党建”和“抓大党建”的工作新 格局。引导广大职工在履职尽责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相得益彰,本领更出众、工作 更出色、人生更出彩!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充分利用地铁资源,建成“一车一站 一廊”(即“一辆主题列车、一座主题车站、一条主题文化长 廊”)党史学习教育宣传阵地,把地铁车厢、车站变成流动的 党史学习教育、为民服务、形象展示的平台,已经成为同 行业争相学习和研究的“打卡”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攻坚克难、勇往 直前的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先后获得“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山东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 作先进集体”“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泉城创新奖”“经济社会 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市管企业一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2020年1月23日,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攻 坚克难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建设攻坚 不畏难永向前 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轨道交通建 设发展情况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 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 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要继续大力发展轨 道交通,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 市交通系统,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作为济南首条地铁线——轨道交通1号线的领衔建设者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交投公司总经理路林海,永远记得那 个让他热血澎湃的日子:2015年7月16日!就在这一天,轨道 交通1号线打下第一钻,标志着济南正式展开地铁圆梦之旅 。 轨道交通1号线是轨道交通建设者在济南的开篇巨作 ,他们扎根施工一线,砥砺奋进,面对全新的地铁建设领 域,发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斗志昂扬地迎接一个又 一个的挑战:乱如一团麻的22条高压电缆80余公里的迁改 ;盾构机要下穿京沪铁路、京台高速、京沪高铁、富水岩溶 区,上跨济菏高速等多处一级风险源;在强富水条件下完成 全国首次液氮“冻结”水下接收盾构机,这是一次只有在济南 才能碰到的泉域环境地铁施工创举。 施工难点还不是轨道交通建设者最头疼的,保泉才是 重中之重。济南地铁之所以争执了几十年,最大的原因就 是济南是泉城,在泉域环境里修建地铁,还要绝对不能影 响泉水喷涌,这是地铁界的世界级难题。按照“用慎重的态 度对待保护泉水,用智慧的方法建设轨道交通”的思路,济 南轨道交通集团始终坚持保泉优于修建地铁的原则,确保 泉水与地铁共荣共生。建设者在施工中采取封闭降水、原 位回灌及导水通道等主动保泉措施,有效消除了建设和运 营期间对济南水环境的影响。最终,建设者攻克了修建“泉 域地铁”这个世界级难题。 在轨道交通1号线奋战了三年多,路林海和他的团队解 决了数不清的难题,终于在2019年1月1日迎来了轨道交通 1号线的建成通车。本来以为1号线就是最难的工程了,可 谁知道这竟然只是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路林海又 领衔建设了济莱高铁、商河通用机场等项目,面对一个又 一个全新的建设领域,路林海深刻地体会到“没有最难,只 有更难”这句话的内涵。 在3号线建设中,6标盾构区间位于“七十二名泉”之一的 白泉泉域,隧道距白泉最近距离仅1.5公里,为全国首例在 泉域地区施工的地铁工程,也是他们攻克的第一个世界级 难题。随后,他们在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中碰到了“最硬的石 头”、“最黏的淤泥”、繁华路口不能中断的交通等,都可以 称为国内少见的地铁施工难题。其中,“最硬的石头”最高硬 度达到264兆帕!这样的岩石硬度,在中国的地铁工程中颇为 罕见。 轨道交通建设者以人定胜天的决心和信心打拼在攻坚 一线,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行,一天一点进展的积小胜 为大胜,最终把这些“硬骨头”一点一点地“啃”了下来。如今 ,这些施工难题已经成为历史,被建设者踩在脚下变成了 “垫脚石”。 从第一条地铁线,到三线联网运营迎来换乘时代,再 到开建济莱高铁,轨道交通建设者一路披荆斩棘,逢山开 路、遇水架桥,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铸就了一座 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随着轨道交通二期规划的“六剑齐发”,轨道交通3号线 二期、4号线和6号线建设全面铺开,给轨道交通建设者提 供建功立业新舞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施工难题。其 中4号线有“四大四高”的典型特征,四高即“临近泉水敏感区 ,保泉压力大;贯穿经十路,交通疏解难度大;管线数量多 ,迁改难度大;周边环境复杂,协调量大”。四高即“市民期 盼,社会关注度高;水文地质复杂,施工风险高;工艺工法复 杂,安全风险高;途经主城区,环保要求标准高”。6号线要 穿越济南的老城区,进入泉水敏感区,仅施工区域狭小作 业面无法打开和保泉这两个难题,就足以让业界望而却步 。 好在,轨道交通建设者经过前期工程的火热洗礼,已 经拥有了面对再大困难也宠辱不惊的心态。他们每一天都 面对着全新的世界,时时刻刻都做着勇于挑战自我的尝试 ,在攻坚克坚、勇往直前的奋斗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济南 轨道交通集团奋斗精神:“不畏难,勇向前”。只有“不畏难 ”,才会有勇敢探索全新世界的动力;只有“永向前”,才有可 能持续奋斗开创美好的未来。“不畏难,勇向前”,恰好是应 对“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最有力的法宝。济南轨道交通集团 的《抢抓轨道交通建设新机遇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在 实现地铁建设与泉水共荣共生中彰显国企担当》入选济南 市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 运营攻坚 迎来“准点通勤”时代 在济南地铁各个车站里,人们经常看到穿着红马甲的 大学生志愿者热情地提供引导服务,他们有的扶老助残 ,帮助行动不便的乘客上下车;有的给乘客指引方向,提供 最便捷的换乘或者接驳方案。 在济南西站和济南东站设立济南地铁“泉心”“泉意”服务 台,热情的工作人员为外地来济乘客提供贴心的服务,让 他们顺畅地转乘地铁,或者搭乘其他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 。 以上两个场景,是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运营有限公司工 作人员用心用情为市民服务的缩影。 2019年4月1日,轨道交通1号线初期运营,泉城人民多 年的地铁梦终于实现。2021年3月26日,轨道交通1号、2号 、3号线成网运营助力济南进入地铁换乘时代。人们在尽情 享受地铁新生活的同时,也悄然发现济南城市格局已经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坐地铁多少分钟”成为距离单位、特色商 圈以轨道交通线路重新划分热点区域,精确到分钟的上下 班生活成为现实,济南地铁正引领市民进入“准点通勤”时代 。地铁不但改变了城市交通,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更让人们欣喜的是,地铁运营所到之处缔造繁华,让泉城 处处是中心从“理想照进现实”。迅速成长的地铁运营大军也 开始快速进入市民视野。承担地铁运营重任的近5000名员 工,成为市民心目中地铁新生活的使者。 2016年10月17日,运营公司筹备小组正式成立,地铁 线路运营筹备工作正式开展,当时,全部人员一共14名。 2018年6月6日,运营公司成立,地铁运营筹备工作进入全 新阶段。 在沈阳地铁集团成长为企业高管的李作周,为了助力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实现高质量地铁运营的梦想,义无反顾 地来到济南,担任筹备初期的运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并全 面主持运营筹备工作。2019年7月,他被任命为运营公司党 委副书记、总经理,成为济南地铁运营攻坚的带头人。地 铁是一个包含专业多、集成度高的综合系统,涉及客运、 乘务、车辆、信号、通信、轨道、供电等20多个专业。地 铁人才专业性强,培养周期长,人才储备和建章立制都是 关键的环节。对济南地铁运营来说,最缺的就是人才,专 业的人才! 在2016年运营筹备初期,面对从零开始的艰难局面 ,运营公司把目光投向全国寻找合适的人才,先形成了最 初的运营团队。随后,确定了获取运营人才的整体方案 :核心岗位重点引进,基层岗位自主培养。李作周带头研 究制定了3条地铁线路的组织架构、定岗定编和人才培养计 划,与5所院校签订了培养协议;开展了十几批大规模社招、 校招等招聘工作。同时,完成了运营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尤其是结合轨道交通2号线全自动运行的特点,编制了适 用于常规线路与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管理的规章体系。 行车组织、客运服务、安全管理……地铁运营的每一 步都容不得放松和马虎。为了提高济南地铁的服务水平和 现场管理及应急处置 能力,运营公司干部职工“苦练内功 ”:行车组织上追求科学精准,设施设备维护上追求精益求 精,客运服务上追求全心全意…… 在此过程中,济南地铁形成了自己的运营服务理念 :“情若甘泉,润你心田”,推出了“站长面对面”“常乘客”见 面会等系列服务活动,设立“泉心”“泉意”服务台,用心倾听 乘客心声,全面回应乘客诉求;针对特殊群体诉求,创造性 地推出“爱心预约”专项服务;开展“关爱孕妈·让爱畅通出行路 ”活动,增设母婴室,为孕妈、宝妈群体的出行提供安全、 舒适和贴心服务…… 截至上个月底,济南地铁已累计运营1180余万列公里 ,安全运送乘客6400余万人次,优质服务获得广大市民乘 客的高度认可。 产业攻坚 努力变身“赚钱者” 2021年10月25日上午,济南轨道交通集团与中车青岛 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签约暨济南中车四方轨道 交通装备有限公司首列车投产开工仪式在济南中车范村车 辆基地举行。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首列车投产的一小步,其 实是济南地铁产业布局的一大步。 “轨道交通是彻头彻尾的新动能,不管是轨道交通建设 、综合物业开发,还是千亿级地铁产业的打造,每一个环 节都培育着新动能。”陈思斌告诉济南日报记者,济南轨道 交通集团不只是一个建设单位,还是集规划、融资、建设 、运营、物业开发于一体的投融资平台。济南轨道交通集 团秉承着“土地资源开发收益平衡地铁建设投入,物业开发 和股权投资收益弥补运营亏损”的理念,推动着创新多层次 、多渠道、立体化、全方位的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努力 变身“融资者”和“赚钱者”。 从最初济南本土地铁建设企业的培养到盾构机实现“济 南造”,近年来,济南地铁产业稳步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地 铁建设、设计、建材、盾构机生产、管片制造、电缆生产 等产业,并通过股权投资方式与盾构制造、管片制造、电 缆生产、车辆维修等企业合作,进一步增加济南地铁产业 的厚度。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向产业链的上下 游延伸,实现高端带中端,建链、延链、补链发展。与中 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 公司分别成立合资公司,努力打造济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龙头,整车造修项目成功落地并实现首列车投产,向着“济 南地铁,济南造、济南修”的目标不断迈进。加强与中国铁 建的战略合作,其旗下勘察设计龙头企业铁四院参股轨道 交通集团设计院。与中铁四局合资成立济南轨道中铁新型 建材有限公司生产轨道板;与中国铁工成立济南中铁轨道绿 色发展有限公司,拟在TOD综合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引 入世界500强企业ABB公司来济投资,并与其合作生产牵引 电机等低压电机设备。 随着济南地铁建设的推进,济南本地建设企业逐步加 入“建设军团”,并开始承揽省市外地铁建设。由济南重工生 产的盾构机加大本地应用力度,逐渐树立起“济重造”的盾构 机品牌。随着济南重工集团重组的完成,济南轨道交通集 团进一步支持其与海瑞克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大直径盾构 再制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使其向着国内重 点隧道施工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的目标奋进。与国网济南供 电公司合作,参与山东爱普电气混改;参股山东淼汇智能科 技公司,助力AFC系统集成领域快速发展;参股山东高速工 程检测有限公司,拓展工程检测业务;与上市公司德才装饰 股份强强联合组建山东德才建设公司,拓展济南及周边市 场业务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智慧车站、轨道交通信号领域 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资合作并签署战略合作协 议,济南轨道交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推进企业混合所有制 改革,与本地龙头民企圣泉集团达成合作。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按照“以施工装备、车辆造修为核心 ,加快产业集聚”的思路,积极谋划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园区 建设,成立了济南轨道交通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依托济 南重工集团在盾构机等大型工程机械的技术优势、装备优 势,利用其现有厂区和周边土地资源,着力打造济南轨道 交通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生态 链,依托商河通用机场建设规划通用航空产业园,依托济 莱高铁建设带动莱芜雪野片区高质量发展,依托山东爱普 电气新厂区打造电气设备智能产业园,加快构建高能级、 高品质、特色化济南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带。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济南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资源 开发能够实现收支平衡,走向更高质量的快速发展之路 ,更希望整个济南地铁产业能够早日发展壮大,为GDP迈 入‘万亿俱乐部’的济南经济发展打造新引擎。”陈思斌目视 远方,满怀期待。 创新攻坚 探寻澎湃发展动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 、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 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就是极为重视创新的企业,狠抓科 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加速人才培养 ,有力保障了济南轨道交通一期工程的高效建设和二期规 划的成功批复,助力济南轨道交通事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 路。 济南特殊的水文地质构造和丰富的地下泉水在全世界 独一无二,曾一度被称为“全世界最难修地铁的城市”,给地 铁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有一失必有一得”,济南特 殊的泉水地质环境给科技创新提供了难得的试验舞台。济 南轨道交通建设者在全力攻克“泉域地铁”这一科研难题的同 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山东省专利二等奖、济南市 技术发明一等奖。 在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过程中,硬岩区成了盾构施工的 “拦路虎”。“最硬的石头”也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吸引 了山东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关注。济南轨道交通 建设者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不少创新工法、专利技术和 省部级科技奖励,为地铁界研究极硬岩石区盾构施工提供 了可借鉴的成熟经验。 地铁隧道需要在地下进行盾构施工,为保障济南泉域 复杂地质环境盾构安全高效掘进,他们针对盾构机设计制 造与安全控制难题,联合山东大学、中铁十四局等单位承 担了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超大断面隧道智能一体化盾 构机关键技术与装备产业化”项目,研发了盾构远程智能掘 进控制系统,将极大提升盾构机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如今,轨道交通4号线、6号线建设已经铺开,济南轨 道交通施工将向保泉敏感区大举进军。泉水保护、穿越千 佛山断裂带和地下暗河等业界罕见的工程技术难题,给科 技创新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将激发济南轨道交通建设者更 大的创新热情。不久的将来,济南有望收获更多闻名地铁 界的科技创新成果。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要想实现科技创新,必须依靠高层次人才。济南轨道交 通集团广搭平台,集聚人才,扩大企业创新的“朋友圈”。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联合山东大学等单位牵头成立轨道 交通领域省级学术组织——山东轨道交通学会,吸纳省内 外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工作者;加入中国土木工程 学会、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山东土木工程学会,与中国岩 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水下盾构隧道技术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 议,不断壮大轨道交通领域的“朋友圈”。主动申请平台,强 力支撑科技创新,先后成功创建省级院士工作站、省工程 研究中心、省行业重点实验室等20余个科技创新平台,为 轨道交通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同时,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科创中国”要求 和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创造性地 提出“顺风车”式科研协作模式,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 基地,向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无偿开放泉水条件下修建地 铁的试验场景,搭建开放共享型现场试验基地,形成济南 科研招商新格局。这一做法被省科学技术协会评选为 2020年度改革品牌项目,并被省政协采用为反映社情民意 的创新做法。目前,已经有不少“双一流”大学和业界知名企 业前来济南开展新技术和新装备现场试验,加速推动优质 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近日,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独立 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成为济南市首家获得独立招收 博士后资格的市属企业,也是继浪潮集团和山东黄金集团 后第3家驻济企业。具备独立招收资格后,将大大提高济南 轨道交通集团招收博士后的主动性、自主性、针对性,为 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优秀人才进站进行产学研用提供 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济南轨道交通集团通过招才引智渠道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引进博士8人、硕士658人,推荐优 秀员工攻读工程博士20余人、工程硕士80余人;与山东大学 等“双一流”高校开展战略合作,推进科研联合攻关,加快创 新驱动步伐,承担科研项目120余项,申报专利500余项 ,授权专利326项,获批软件著作权52项;荣获詹天佑奖、山 东省专利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类奖励 20余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突破2000人,多人获得泉城产业 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影响济南”科技人物等荣誉称号 。 创新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力,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家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强化创新、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形成合力,才能全面提升竞争实力 和发展潜力。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立足当下,谋划长远,全 力打造创新成果泉涌、创新动能澎湃的新格局,为推进济 南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绵延不绝的澎湃动力。“十 四五”期间,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将进一步持续发挥科技创新 对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 投入,围绕轨道交通“新基建”与山东省“十强产业”布局,加 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高精尖企业间的深化合作 ,在“产学研用”上下功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如今的济南,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 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 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风口上,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重大 历史机遇期。为了适应济南城市发展由空间拓展向高质量 发展转型的内在需求,推进全域统筹协调发展,“东强、西 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已经全面铺开,为 济南描绘出更为宏大的发展蓝图。 视野向东,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凤凰”振翅;视野 向北,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蓬勃起势,黄河两岸焕发 出新活力;视野向西,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加快发展 ……而在济南快速发展的每一个区域,都有地铁元素在发 挥或者即将发挥重要作用:跨越黄河的多条桥隧,给轨道 交通做预留;正在建设中的轨道交通4号线和6号线,横贯东 西穿越西部新城、老城区和东部新城,连通济南多个重要 交通枢纽;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延长至济南国际机场,实现 “空地”无缝衔接;济莱高铁建成后,将成为济南“东强”战略 的重要交通支撑…… “济南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建设充满了期待,这对轨道 交通集团来说既是压力,更是动力。”陈思斌告诉济南日报 记者,“十四五”期间,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将抓抢历史机遇 ,以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为契机,按照“先急后缓、先试 先行,预留空间、压茬推进”的思路,在实施轨道交通二期 建设规划的同时,同步谋划实施周边区县轨道交通线网建 设,通过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中运量轨 道交通“四网融合”的高效衔接,积极发挥轨道交通骨干作用 ,建立起多制式、多层次、全面覆盖、综合高效的轨道交 通网络体系,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作 出新的更大贡献。 驰宏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工作纪实 2021-05-07 驰宏综合利用是驰宏锌锗走出大山,改制上市建成的 第一个冶炼基地,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20年 10月,驰宏综合利用获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2018年,中铝集团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启动央地合作项 目。2020年更是通过导入“阿米巴”经营模式,打造“科技+经 济”的双轮引擎。通过构建绿色、安全、高效的综合利用能 源体系,提高绿色创新能力,提升清洁生产能力,打造绿 色生产标杆企业,为“十四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完成贡 献力量。 健全工作机制,筑牢“人人都是经营者”的工作格局 驰宏综合利用建立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 岗双责、损害担责、失职追责”的责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 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国家环境保护新 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节能低碳、生态保护管理制度 、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并严格执行落实。落实环境保护 和节能减排资金投入,自2005年建成至今,累计环保投入 近10亿元。 2020年通过导入“阿米巴”经营模式,实现了从“成本中 心”向“利润中心”定位的转变,形成“人人都是经营者”的工 作格局。通过目标细化、分解,指标可视化、货币化管理 ,生产严守安全、环保底线为方向,激发内部活力,提升 管理效率,实现环保指标、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的稳步向 好。 全要素对标助力系统升级,构建综合回收能源体系 全方位推进“全要素对标”工作,通过对标先进、对标一 流,提升清洁生产能力。能源管理方面,全年组织召开能 耗对标分析会12次,专题分析会2次,强化管理、及时纠偏 ,能耗指标完成总体向好,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经核定 ,“十三五”期间实现产品节能量约20000tce(吨标准煤当量 ),超“十三五”目标约3000tce。析出铅直流电单耗、锌冶 炼综合能耗等指标达到目标值。2020年顺利通过曲靖市工 信局2020年工业节能现场监察。 环保方面,构建了“渣、水、气”综合回收利用的能源体 系,提升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依托湿法炼锌与火法炼铅工 艺互补的优势,实现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做到减量化、资 源化、无害化,实现清洁生产。 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方面,回收生产污水统一处理达标 后回用,实现生产废水零排,工业重复用水率高达97%以上 。建厂之初投入使用的初期雨水收集和回收利用系统年雨 水回收处理量近50万方,已成为行业必备环保设施。 气体的回收利用方面,实现了低浓度、高浓度二氧化 硫的回收利用。引进并采用的除尘、收尘技术装备解决了 铅烟尘超低排放、减量排放的行业难题。 技术助力环保升级,践行绿色初心使命 自2019年启动的一系列环保项目,增加了环保效益。 2019年7月,驰宏综合利用围绕厂区北面、西面和东面建设 约为400亩,宽50米、长5000米的“绿色生态隔离林”,种植 树种约9.5万株。经计算,林带植被区年涵养水源总量为 900立方米/公顷。每亩隔离林年保土约为1.5—2吨。每公顷 林带每年吸收二氧化硫等气体约80—200千克。生态隔离林 的建成使得整体绿化覆盖率提高24.6%。2019年启动的“消 雾消白”环保技改工程,统一对厂内湿法冶炼系统的排气筒 烟气进行消雾消白治理,改善烟囱排放的现状,提升整体 视觉效果。启动的“水资源控污减排技改项目”通过废水脱盐 处理系统,以分质回用、分质处理的形式实现废水全部回 用。2021年3月,项目实现单日达标达产,生产趋势向好。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将迎来碳达峰的关键期 、窗口期。面对“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驰宏综 合利用将继续转变发展理念,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增强绿 色发展能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 展道路。 东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纪实 2021-08-09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放眼东营,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之速蓬勃发展:根 据2月发布的全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我市综合科 技创新水平再创新高,创新水平指数达到81.15%,跃居全 省第5位;指数增长幅度为23.1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位 。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深入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 计划,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 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区域创新能力 不断提升,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我市坚持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高位谋划、专班推进、三方协同、 常态调度、资金保障“五项机制”,确保创建工作高效推进、 成效显著。 我市坚持高位推进、高位谋划,将创新型城市建设纳 入总体发展格局和任务体系,从市级层面加强统筹谋划 ,举全市之力推进实施。实行“委员会+专班+专组”组织架 构,组建“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专班,下设 4个推进组,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行重点工作“周报 告、月调度、季督导、年考核”,用工程的办法挂图作战、 推进落实,把创建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力求实效。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方面,我市按照上级要求,突出创 新型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强化政 策激励,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重点 工作,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健全科技投融资机制,扩大“科 信贷”覆盖面,我市创新开展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走在 全省前列。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合盛铜业有限公司车间内 ,技术人员正在对高性能电子铜箔产品贴标。该项目的引 进拉长了开发区铜基新材料产业链条,实现高附加值的产 业升级,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45亿元。 记 者 周广学 报道 随着科技创新政策的不断完善,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 作用有效发挥,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加速破解 ,政策“磁力”效应凸显:一个个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技术攻 关力度,在创新领域实现一个个突破,全社会创新创业生 态环境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 去年以来,我市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 施小微企业“双升”战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和高成长型 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瞪羚”“独角 兽”企业。2020年,全市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27家,市 级科技型企业334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9家,培育瞪羚企 业7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53家。启动实施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计划,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9家 ,全市企业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7项、省科学技术奖励8项 ,再创历史新高。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系统工程。我市牢固树立系统观念 ,对照《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聚焦重点领域,实 施攻坚突破。 ——实施创新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抢抓黄河流域生态 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我市瞄准“国家现代 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目标,积极引进新技术、研发新工艺 ,大力实施产能整合和“减油增化”,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端发 展。深入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工程,以智能化改造和 技术创新为重点,推进产业升级和数字赋能。同时,培育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做大做强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 业。 ——实施创新园区能力提升行动。我市充分发挥省级 以上开发区创新带动作用,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错位发展 ,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板块。高标准建设“东南西北”四个创 新型园区,构建创新主体格局的同时,扎实推进省级以上 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充分激活内生动力。 ——实施创新企业提质扩量行动。我市突出企业创新 主体地位,统筹实施小微企业“双升”战略、高新技术企业培 育行动和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通过壮大科技企业 队伍,健全企业研发体系,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构建创新 型企业梯次培育格局。 ——实施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我市积极整合资源 ,通过完善技术转化服务体系、建设市校合作实体机构、 拓宽对外科技合作渠道,进一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 动优质创新成果落地实施。 随着创新型生态的进一步优化,今年以来,全市415家 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4项专利获第22届中 国专利奖,其中金奖1个、银奖1个、优秀奖2个;获省教育 厅批复同意,东营职业学院新设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今年 启动招生;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草带建设研讨暨“创建生 态草牧业科技体系”示范区工作交流汇报会在市现代农业示 范区召开……科技创新之花正在我市处处灿烂绽放。 近日,东营软件园“互联网+”众创空间第三批入园项目 评审会召开,9个创业项目通过评审,园区总入驻企业突破 200家。 “互联网+”众创空间是我市唯一一家以培育、发展软件 信息产业为目标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旨在为大学生、创业 青年、海归人士搭建创新研发平台,提供产品推广、技术 支持、管理咨询、创业实训等服务。在2020年度山东省科 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绩效评价中,荣获优秀等级。 纵观我市各大科技双创平台,众创空间的发展态势不 是个例。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发展环 境不断完善、集群效应日益凸显的发展态势比比皆是,一 个个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人才创新创业“新高 地”正在加速崛起。 这正源于我市强力推进实施的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行动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平台思维”,以平台聚集技术、人 才、项目、服务等高端要素资源,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形成了层次多元、功能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 高校历来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为 此,我市着力建设科教平台,目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 院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共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东营科学技术研究院、 重质油国家实验室等工作都在顺利推进中,不仅开启了油 地校深度融合发展的新篇章,还将进一步推进我市形成完 整的高等教育体系。 聚焦优势产业创新需求,我市积极打造产业创新平台 ,按照“一产业、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模式,建设高能 级创新平台,构建市场化的产业培育生态和创新创业生态 。同时,科技孵化体系建设思路由“扩量”转为“提质”,严格 认定和备案标准,引导孵化机构和众创空间提升建管水平 、实现规范发展。 目前,全市建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其中 国家级6家、省级6家;建有众创空间35家,其中国家级4家 、省级17家;孵化设施总面积达到123.2万平方米,入孵企 业及创新团队1741个。与胜利油田共建胜利创新孵化器 ,入驻创新团队22个,培育出中石化首家创新创业企业 ——胜利星科检测技术(山东)公司。 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研发基地启用、山东省高端石 化产业技术研究院“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化工中试 基地项目列入2021年省重大项目……这些创新平台发展的 星星之火正在东营不断掀起产业创新发展的燎原之势,推 动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未来,我市将毫不动摇突出科技 优先,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夯实支撑高 质量发展的创新基础,再创产业发展新优势,澎湃“第一动 力”,阔步走向未来。 甘肃舟曲首批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纪实 2021-09-05 8月7日,对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来说,是 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8时一刻,该县首批60户地质灾害避 险搬迁户289人告别故土,起程前往500公里外的新家园 ——兰州新区。40多辆大巴车、货车载着乡亲们的家当和 梦想,在高原晨光的照耀下驶向新家园。 避开地灾危险 舟曲县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接合部和 川甘陕三省交界处,总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 208个行政村403个自然村,常住人口共约13.56万人。全县 海拔高度1173~4504米,境内山高谷深,地质断裂发育,地 质环境脆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灾频发。19个乡镇 均有地灾隐患点分布,共计299处左右,是我国受地灾危害 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地灾多发、频发,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多年来不断发生的特大泥石流、江顶崖滑坡、牙豁口滑坡 以及今年发生的立节镇北山滑坡、果耶镇磨里滑坡等灾害 ,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舟曲的地灾防治工作,相 关领导多次进行现场调研。时间拨回3月12日,甘肃省委、 省政府以及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到自然资源部汇报对 接舟曲地灾综合防治与避险搬迁事宜。3月14日,甘肃省自 然资源厅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舟曲地灾避险搬迁工作。会 议要求各方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决策部署,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积极 支持地灾危险区内群众避险搬迁工作。 为系统全面开展地灾调查研究,摸清现状,确保避险 搬迁工作落实到位,甘肃厅决定由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负责统筹全局技术力量和资源,安排精干力量深入舟曲 19个乡镇进行地灾风险调查,查清隐患点总量,摸清隐患 点地质构造,提出富有针对性的建议,为舟曲县政府提供 决策依据。 随后,甘肃省地矿局组织所属8个地勘单位实施舟曲县 1∶1万地灾风险调查。地质技术人员克服高寒缺氧、交通 不便等困难,周密安排,发挥专长,获得了真实可靠的调 查资料,按照“查清家底、合理统计、分类施策、一点一策 ”的要求,对所有地灾隐患提出了具体处置建议,尤其对需 要实施避险搬迁的地灾隐患进行了逐点详述论证,并以信 息化手段标明每个地灾隐患点的基本信息,为政府决策提 供了准确翔实的依据。 兰州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 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 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 移示范区”的使命,总面积17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5万 。目前具有地广人稀、交通便捷等特点。 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到兰州新区调研后,决定 将舟曲避险搬迁群众安置到兰州新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方案》,提出按照“分期实 施、先急后缓,成熟一批、搬迁一批”的思路,分3年向兰州 新区搬迁安置3107户、12415人。 做好一切准备 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兰州新区积极发 挥国家级新区的责任担当,急舟曲之所急,利用现代农业 公园规划建设的灾后重建农村安置住房,在原计划年底完 工交付的3405套住房区域,划出独立片区先建成200套,专 门用于舟曲179户避险搬迁移民安置。 全力推进安置住房建设。按照7月底完成185套住房交 付的要求,兰州新区组织各方力量加班加点、倒排工期、 强化调度,通过实行交叉施工、联合作业等方式,全力以 赴抢进度、齐心协力保工期。项目参建各方和相关部门心 系舟曲百姓,以新区速度、为民情怀,如期完成185套安置 住房的建设及装修,并顺利通过验收。 想方设法做好生活服务配套。兰州新区设置“临时商业 服务一条街”,招商入驻10家商户,包括综合超市、便民商 店、蔬菜水果店、餐馆、装修家具店、五金建材店等。同 时,为保障各类管理服务人员所需,在安置点设立了简易 食堂和办公住宿场所;公安、卫健、民政等部门提前介入 ,便民警务室、卫生服务站、社区管理站等挂牌运转,治 安巡逻同时展开。从安置点通往兰州主城区的2条公交线路 开通运营,以满足安置群众的日常出行需求。 兰州新区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切实做好承接 安置前期准备和后续工作,做到输送和承接的无缝衔接。 制定了《兰州新区承接舟曲县首批避险搬迁安置群众入住 工作方案》,确保首批搬迁群众顺利入住,并为后续承接 搬迁安置积累经验做法。兰州新区移民办提前将安置人员 名册推送至各专责组和相关部门,及早谋划搬迁群众的就 业就学、户籍迁转、社保转移、土地分配、社会管理等事 宜,帮助群众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 开启新生活 8月7日16时,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公园迎来了来自舟曲 的新居民。欢迎仪式结束后,乡亲们开始排队办理入住手 续,领取新房钥匙。 来自舟曲县果耶镇虎家梁村的王女士拎着行李,大步 往前走,身后是她的父母,两个孩子跑在前头找新家的门 牌号。王女士手里攥着一把新钥匙,打开了大门门锁。来 到客厅,看到地上整齐码放着大米、面粉、油、鸡蛋、蔬 菜和几箱矿泉水。一家人先到每个房间参观了一圈,便来 到巷道口等着拉家具的车。 新房子面积约96平方米,是3室1厅1厨1卫的格局。每 家都有院子,有人比划着说可以圈出一块地来种菜。记者 来到村民虎成成家,见他正在吃早上出发时带的面包。虎 成成今年52岁,两个子女在外打工和上学,当天只有他和 妻子搬来了。问他对新家满不满意,他笑着说:“好着呢 ,以后咱就慢慢适应新环境。” 来自果耶镇真庄磨村的村民刘石海同样对新房很满意 ,他说:“以前一下雨我们就担心出现滑坡,现在终于不用 担心了。”刘石海今年50岁,3个孩子都在上大学,这次他和 妻子先到新区落户,等安稳了就接老人过来。“我之前是做 家电生意的,现在准备在这里继续做。以后生活肯定没有 问题,一定会更好。”刘石海对未来充满信心。 当天晚上,工作人员给乡亲们统一订了餐。这份体贴 ,让乡亲们感觉很温暖。8月10日、13日、26日,第二、第 三、第四批次的140户、680多人相继迁入兰州新区。之后 ,为搬迁群众举办的首场技能培训——蘑菇和葡萄种植技 能培训班在新区西岔园区移民点开班,乡亲们在新家园的 新生活拉开了序幕。 皋兰县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 纪实 2021-09-23 近年来,皋兰县统筹协调、强化措施、靠实责任、狠 抓落实,全力争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进一步凝聚 全县上下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 力,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皋兰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石榴 花开”新乐章。 皋兰,地处甘肃中部,位于兰州市、白银市、兰州新 区三角辐射地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被 誉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太平鼓之乡”。全县总人口 14.8万人,涵盖汉、回、藏、满、东乡等16个民族,其中少 数民族人口1879人,占总人口数的1.27%。 宣传引领 营造创建浓厚氛围 皋兰县坚持把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教育引领作为开展 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 人参与的良好创建氛围。 全县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培训,组织参观张一悟纪 念馆、兰州战役纪念馆、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中国 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第 18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少数民族干部读书会、“做 一株守护民族团结的石榴花”石榴杯短视频征集大赛、民族 政策理论知识网络答题、学习观摩互观互检活动、书画笔 会和科技下乡等特色活动,举行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进校园 活动和民族联谊交流、互帮互助活动。 皋兰县借助“一村一品”文化展演、“黄河鼓韵”文化艺术 节等大型活动,大力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 展团结共建、温暖入户等活动,切实增进了各族人民群众 之间的情感交流。 皋兰县通过编印宣传手册,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设置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牌、文化墙绘、灯箱广告、主题雕塑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街、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广场等方式 ,在各类微信、微博、网站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在全县 上下形成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民族团结进 步创建浓厚氛围。 培育典型 打造创建特色亮点 皋兰县大力培育创建工作亮点和特色,打造民族团结 “石榴籽”工作品牌,全面完成了一景、两廊、两馆、三场宣 传阵地建设;打造了“三队两站一室”石榴籽系列平台。组建 了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石榴籽政策理论宣讲队、石榴籽民 族歌舞队,设立了石榴籽少数民族人口服务站、石榴籽青 少年服务工作站、石榴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室,开 展了多种形式、各族人民喜闻乐见、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的系列创新实践活动,实现了创建活动全覆盖,进一步深 入推进了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 皋兰县积极与高校及邻近县区开展联创共建活动。主 动与白银市白银区对接,签署“皋兰县白银区睦邻友好区县 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联创共建信息 共享机制,共同举办书画展和微视频征集活动。加强与甘 肃警察职业学院的交流合作,将校地融合发展作为创建全 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全新实践,建立长期、全面、深 度战略合作,形成双方之间共建共享、互联互促的紧密合 作关系。与永登县联合举办唐卡绘画艺术展,让各族群众 了解兰州地域内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在文化 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构建 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展经济 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皋兰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的主题,将创建工作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坚持将民族团结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安排、同部 署、同促进。 全县坚持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民族团结工作的关键抓 手,全力保障改善民生,让各民族群众在平等共享中增进 团结,切实解决各族群众的后顾之忧。坚持将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作为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大力推动连片 现代化种植、特色规模化养殖、多元精深化加工,不断提 升软儿梨、高原夏菜、红砂洋芋、兰州白兰瓜、和尚头小 麦、畜禽养殖等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附加值,各族群众 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 作纪实 2021-09-10 “近年来,我县围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 、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聚焦聚力‘五大振兴’,做实‘五个 突出’,跑好‘接力赛’,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工作迈出了新步伐。”新田县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同 志说。 突出顶层规划设计,绘就“新蓝图” 新田县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县委主要 负责同志亲自研究、系统谋划、靠前指挥,按照 “1+7+13+X”体系,制定1个总体计划、7个重点专项计划、 13个乡镇区域行动计划和相关部门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 工作计划,确保乡村振兴工作提前谋划、系统推进、心中 有数、手里有招。一是编好“1”个总体计划。以《乡村振兴 促进法》为根本遵循,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 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与国家省市乡村振兴 规划紧密衔接,率先制定了《新田县加快实施乡村振兴 打 造硒锶高端产品“基地”三年行动方案》。二是落实“7”个专 项计划。以“五大振兴”为重点,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定7个专项计划,明确近三年的产 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三是 落实“13”个乡镇(街道)计划和部门X计划。层层压实乡村 振兴工作责任,乡镇(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因地制宜制 定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出台《统筹整合使用财 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美丽乡村建设及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整合资金3亿元以上,用 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厕所革命”和考核奖补等工作,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 突出脱贫成果巩固,筑牢“兜底线” 新田县立足脱贫县实际,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 贫作为底线任务,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监测 帮扶“不松懈”。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 易返贫致贫人口实行动态监测“零死角、无盲区、全覆盖”。 经访查和数据信息核实,目前,全县有“三类对象”873户 2158人,拟纳入监测对象162户258人,已全面落实医疗救 治、综合保障、就业扶持等“一对一”帮扶措施,返贫致贫风 险得到有效化解。二是政策落实“不动摇”。严格按照脱贫不 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的要求,组织发改 、农业农村、水利、乡村振兴、烤烟办、综改办等行业部 门,2021年初实施项目635个,总投资1.25亿元,资金主要 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雨露计划、小额信贷贴息等方面,持续巩固“两不愁三 保障”成果。三是群众增收“不停步”。落实劳务合作、办好 扶贫车间、用好公益岗位、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等措施 ,多措并举促进就业。目前,全县实现3.4万余名贫困劳动 力外出就业,落实公益性岗位1561个;31家省市龙头企业 带动农民发展生产达2.5万户,同比增长14%;78家帮扶车 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1232人,比2020年新增脱贫劳动力 就业138人,有效保障了脱贫户收入稳定。 突出乡村产业兴旺,跑出“加速度” 新田县按照“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 ,重点发展“一特(蔬菜)两辅(烤烟、大豆)”以及粮油、 畜禽、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做大主导产业。依托土 壤天然富硒优势,“一县一特”富硒蔬菜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 22万亩以上,打造了中山叶类蔬菜、骥村红皮萝卜、陶岭 三味辣椒和新圩食用菌4个蔬菜专业镇(街道),每个乡镇 (街道)培育了5个以上蔬菜专业村。二是做优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种植烤烟4.5万亩、大豆8万亩、油茶 4万亩、中药材10万亩,打造了大坪塘新隆柑橘、大冠岭中 药材等6大“产业片”和龙溪白茶等60多个“一村一品”示范村 。巩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成果,生猪年出栏50万头,生猪 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三是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大力 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动陶岭三味辣椒、新田大豆、 新田大米等脱贫特色产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 目前,全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345家,培育国家、省级农 民专业合作社11家,国家、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7家,省市 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3个。 突出人居环境整治,展现“新气象” 新田县坚持“县镇主导、村级主体、村民主动”,以 S323、S215、S282和X042公路沿线为重点,创建4个“美丽 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的乡村 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示范片,集中建设36个特色示范 村,引导带动全县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纵深推进。实 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改三清五建设”行动,即实施改厕行 动,清危、清脏、清乱行动,污水整治、道路提级、绿化 提升、村貌升级、产业提效行动,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 美丽家园。 突出组织人才保障,打好“组合拳”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县级领导以上率下,每个乡 镇(街道)由一名县委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每个示范村 由一名县级领导挂点督战,定期调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 治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绩效考核,“一月一督查通报、一季 一排位评比”。二是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建,圆满完 成村“两委”、乡镇党委换届,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人选中 ,致富带头人198名,占比86.1%。实施“堡垒计划”“造血计 划”“火种计划”“先锋计划”四项计划,全面推动“五化提质 ”。三是强化人才保障。经过严格考察,全县选派驻村干部 258名,组建118支驻村工作队到村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出台《新田县引进优秀外出求学人才实施办法》,设立 1000万元年度人才发展资金,上半年引进紧缺专业人才 119人、医技人员144名、人才团队2个,柔性引进学科带头 人6名。 接下来,新田县将继续跑好乡村振兴这场“接力赛”,坚 持问题导向,突出主攻方向,强措施、补短板、建机制、 促提升,抓实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 施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完善体制机制,确保常态长效。坚 持建管结合,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乡村振兴长效机制,走 出乡村振兴“新田模式”。二是加强人才支撑,筑牢发展基石 。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三区四地”建设,落实人才规划 ,强化服务,引进紧缺人才。三是突出高质高效,推进产 业振兴。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农村建设基地和加工厂 ,推动蔬菜、生猪等农产品延链、补链、强链。四是围绕 宜居宜业,深化环境整治。紧紧围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 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村庄清洁行动等重点工 作抓落实,因村施策,分类治理,确保“五年提升行动”目标 落到实处。 环河北路派出所“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纪 实 2021-09-08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环河北路派出所将“我为群众 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重要载体,紧密联系区域发展所需、 群众所盼、民心所向,不断拓展服务空间、细化服务流程 、提升服务质量,坚持将助企、利民、护安、纾困作为首 要职责,进一步扩大警企联动度、增强警民融合度、强化 警地协同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切实把“学党史”的思想动能 转化为“办实事”的行动效能。 坚持助企惠商,聚焦企业所愁 提供“管家式”定制服务 环河北路派出所地处天津空港经济区,是天津生产性 服务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龙头区域,辖区汇聚中冶天工 、中铁十八局、中航直升机等重点国有企业和科大讯飞、 天津华大基因、中科院工业生物研究所等高科技企业单位 1290余家。近年来,环河北路派出所牢牢把握区域发展定 位,将优化营商环境放在突出位置,针对涉企违法犯罪 ,创新运用“多警联动协同作战、快速反应集中攻坚”技战法 ,侦破“ 7.29侵犯著作权案”等涉企案件。 去年7月,某驻区企业向派出所报警,其公司研发的智 能制造生产线控制系统源代码和相关文档被离职员工窃取 复制后,以30万元人民币销售转卖并已在生产线上调试 ,一旦使用推广,将对公司著作权带来严重损害,造成不 可估量经济损失。接报警情后,派出所立即组织精干力量 成立专案组,在新区局刑侦、网安部门的指导下,经过一 个月的调查取证,最终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日前 ,两名犯罪嫌疑人因犯侵犯著作权罪,被天津市滨海新区 人民法院分别判处刑罚。此案的告破,极大保护了辖区企 业的根本利益,维护了企业的著作权成果,为辖区企业护 稳“保险箱”,当好“安全管家”,让辖区企业能够更加安心发 展。 坚持利民便民,聚焦群众所急 提供“一站式”快捷服务 环河北路派出所辖区实有人口4.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 2万余人,占实有人口总数的近50%,以企业“打工一族”为 主,设有海河英才、北方人才两个大型集体户,人员流动性 大。为方便群众办理户籍相关业务,环河北路派出所秉承 “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模 式,推进“微笑+高效”窗口服务,做到受理资料“一手清 ”,回答问题“一口清”,承诺做到“一三五十”,即3分钟办理 户籍变更、5分钟办理户口迁移、10分钟办理身份证承诺 ,实现让群众来一次满意一次,不让群众往返跑路。 今年7月,群众张女士到环河北路派出所办理落户业务 ,但因配偶目前在上海无法到场办理相关手续。了解相关 情况后,环河北路派出所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先行办理落 户业务。几日后,张女士专程来所感谢民警为其解决户口 难题。 坚持护区创安,聚焦辖区所盼 提供“岗哨式”驻点服务 随着社会发展,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案件严重影响社会 治安稳定,是人民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深恶痛绝的突出 违法犯罪案件。为有效遏制辖区案件高发态势,环河北路 派出所从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入手,持续加大防诈骗宣 传,并在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以“谨 防诈骗 共建安全”为主题的警民联络岛,方便辖区群众发现 被骗后,能够在第一时间联系民警,有效解决案件多发难 题。为提高破案速度和效率,挑选精干力量成立“打击电诈 ”专业队,实现打击效能最大化。 近日,环河北路派出所接到新区反诈中心转递线索 ,群众石某某疑似正在受到“冒充公检法类”电信诈骗。接此 线索后,环河北路派出所迅速指派“联络岛”值守人员前往石 某某登记居住地和其所在公司寻找。最终,民警在石某某 位于东丽区的家中将其找到。据了解,石某某当日上午接 到自称天津市公安局户政科的电话,称其名下民生银行卡 涉嫌洗钱,石某某信以为真并按对方指示屏蔽电话,同时 返回家中准备将自己名下7张银行卡信息告知对方。就在千 钧一发的关键时刻,石某某被民警找到,切断了与骗子的 联系,及时阻止了财产损失。 坚持解忧纾困,聚焦百姓所难 提供“破冰式”暖心服务 位于天津空港经济区的远洋欣欣家园小区建于2009年 。由于该小区建成时间较早、车位缺口较大,导致一段时 期内管理较为混乱。2020年,因小区多次出现车辆占用消 防通道情况,消防部门对该小区进行行政处罚。随后,经 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及业主代表多次协商,小 区施行限额停车,部分居民对此反映强烈,各类纠纷警情 频发。 针对这一现状,环河北路派出所主动协调城环、物业 、社区、交警及消防部门,多次就小区停车问题进行了现 场会商,初步形成解决方案,方案施行一段时间后小区停 车秩序明显改善。正是在派出所的大力协调下,困扰小区 居民多年的停车难、乱停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得到了辖 区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金昌市“双拥”工作纪实 2021-08-22 对于金昌来说,“双拥”向来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 军爱民,民拥军。从建市至今,金昌这座小城里涌动 着无数个感人的双拥故事。 43.8万人口、1990名重点优抚对象……时代在变,金昌 的“双拥”方针没有变。 自1994年第一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以来,我市已 连续八次荣获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特别是各级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以来,我市发扬优良传统,落实政 策措施,突出特色亮点,下功夫拓展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 内涵和外延,全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谱写了一曲党 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双拥赞歌。 建机制夯基础 全方位加强组织领导 今年“八一”建军节,市四大班子领导先后到金昌军分区 、武警金昌支队、市消防救援支队等地,看望慰问部队官 兵和优抚对象,并开展了军事日国防教育活动,带头接受 国防教育,共叙军地军民鱼水深情,共商军政军民团结大 计。 每逢重大节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都要带头 走访慰问驻军部队、重点优抚对象,并认真履行军分区党 委第一书记和武委会主任职责,严格落实党委会议军、武 委会议训、军地联席会议、第一书记定期到军事机关听取 工作情况汇报等制度,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和市政府 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退役军人移交安置、信访维稳等 工作,督促落实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政策。 我市探索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军地齐抓共管、军事 机关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企事业单位主动配合 、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双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到了“六 纳入、六统一”。先后制定出台《金昌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工作实施办法》《金昌市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细则 》《金昌市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办法》等10多个制度文 件,推动双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同时,我市还顺利完成民兵组织调整改革任务,在省 军区民兵调整改革检查考核中位居全省前列,被评为“战备 训练和民兵工作综合考评优秀单位”。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建 设,修订完善了各类动员预案。圆满完成征兵任务,被省 征兵办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积极探索国防后备力量融 建融训的路子,集中轮训党政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适龄 青年2万多人次。金昌军分区在省军区军事训练考核中成绩 优异,被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优服务抓落实 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今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金昌市金川区税务局“退役军人 涉税服务室”正式挂牌。成立以来,该服务室在税费缴纳、 涉税咨询等各个方面提供了优质服务,得到退役军人、现 役军人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此外,我市还设立了退役军 人法律服务站,在医院、金融机构等单位开通军人军属和 退役军人“绿色通道”,进一步提升了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的 幸福感和获得感。 今年3月24日至25日,我市举行了2021年“春风行动”暨 退役军人及军人家属就业现场招聘会,共组织76家企业参 加现场招聘,提供481个岗位,吸引1000多名求职者参加。 2019年以来,我市举办退役军人暨现役军人家属就业专场 招聘会8场(次),协调30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20000余个 就业岗位,推荐招录430人。 各单位、社会团体依托“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积极 开展送爱心、送温暖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军烈属的浓 厚氛围。对符合条件的烈属,优先纳入廉租房、公租房和 危旧房改造等住房保障范围。对年满60周岁且生活困难 ,或身患重大疾病且生活不能自理的烈属,免费入住敬老 院、福利院等市内公办福利机构。 为解决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的困难和诉求,依托金 川区政务外网搭建运行“军人直通车”系统,在各退役军人服 务中心(站)设立受理点,各受理点把军人军属、退役军 人的困难和诉求快速转至各承办单位,能够实现在2个工作 日内受理,最短时限内反馈办理意见,实现了“数据多跑路 、军人少跑路”。 心连心办实事 合力打造互惠共赢格局 我市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开展深度合作,积极 推动实施永昌藜麦产品认证中国航天员食品标志,启动了 “火星1号基地”项目。依托金川公司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 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 省贵金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金属及化合物粉体材 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甘肃省镍钴新材料军民融合协同创 新中心,实施军工科研项目11项,与中国航天第六研究院 等军工单位开展对接交流工作5项,为国防事业作出了积极 贡献。 军地合作换来丰景,村民欢情酣涌心头。金昌军分区 先后投入350余万元,为永昌县马营沟村分三期建成“八一幸 福家园”养老型住宅32套,接续参与建设“八一小康幸福家园 ”住房60套。永昌县、金川区人武部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到联 系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200多名青年民兵在反季节蔬 菜种植、中药材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闯出 致富新路。武警金昌支队投入资金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 了种养殖合作分红协议,与帮扶户签订农产品订购协议 ,圆满完成了大型纪念活动礼兵保障、重点敏感期联勤武 装巡逻等任务。 军队有需求,地方有保障。“送医送健康进军营”“科技 进军营”“拥军爱军,法律服务进军营”“文化进军营”“一针一 线都是情——送鞋垫进军营”活动,免费为驻金部队检修营 区路灯及配电线路,设置“拥军优属经营承诺牌”……各级各 单位动真情、办实事、送温暖,形成了部队一心一意搞训 练、地方聚精会神保支前的生动局面。 强氛围拓渠道 不断激发军民共建活力 双拥的基础在基层,双拥的活力也在基层。 按照“工作从基层抓起、措施在基层落实、活动在基层 开展、效果在基层体现”的工作思路,我市大力开展“双拥工 作在基层”“丝绸之路双拥文明线创建”活动。建立双拥和国 防教育、优抚安置、基础建设服务、卫生教育保障、供应 保障、基层群众拥军、社会拥军“七大拥军工作体系”,建成 军民共建联系点48个、军民共建示范社区9个,成立乡镇 (街道)拥军优属服务队35个、拥政爱民服务队14个、成 员近6000人,活跃在全市农村、社区、厂矿、军营,不断 谱写着军民鱼水新乐章。 结合金昌实际,创作推出了微纪录片《永昌1936》、 宣传片《信仰的旗帜》、纪录片《青春丰碑》,红色音乐 剧《焉支花开》展演达25场次,被中央和省级媒体争先报 道,是我市继原创作品《热血军旗》等作品之后推出的双 拥文化精品。 3月17日,金川区广州路街道组织开展了“学习百年党史 ,凝聚奋进力量”党史宣讲活动,90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刘 忠尔讲述了在旧社会下,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状况 ,再讲到抗美援朝战争……今年,我市组织12名老兵进机 关、进学校、进部队,开展红色教育和党史宣讲活动29场 次。 对立功现役军人,我市通过敲锣打鼓、披挂绶带等方 式,向功臣的亲人和家乡父老报喜,激励官兵全身心投入 到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去。从2018年的25人,到 2019年的48人,再到2020年的72人,我市立功受奖人数连 年攀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市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疫 情防控工作,有积极捐款支持疫情防控的救火英雄孟兆星 烈士家庭,支援湖北抗疫一线最美逆行者韩凤霞家庭、退 役军人郭万军,主动请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老兵王 天斌等。全市共有700余名退役军人参加战“疫”志愿服务活 动。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劳动模范”张祯,“中国好人 ”杨荣,“扶贫兵支书”任一军……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了一 大批双拥模范典型,激发了广大军民投身强国强军实践和 地方建设发展的热情。 在这片热土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欢歌此起彼伏 、经久不息。如今,党政军民不忘初心、勠力同心,在更 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奋力 向着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冲刺! 金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2021-07-12 7月,走在金昌的大街上,行道树在阳光照耀下显得生 机勃勃。公园里广场上,黄发垂髫怡然自乐;道路上,车 辆行人在交通灯指引下有序前行……这座戈壁小城,正向 世人展现出不一样的西北风姿。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 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 具有价值的城市品牌。文明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市城市 形象、发展能力和市民素质的全面提升。 培塑理想信念 锚定文明航向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全市人民的 参与程度。为了把文明城市创建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我市始终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为创建工作凝心聚力。不 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切实增强全市 干部群众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将 党的创新理论贯穿到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加强战略思 维、宏观谋划,组织开展“常委讲堂”“草根宣讲”“云平台、 微宣讲”等特色理论政策宣讲活动,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金 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着力培养时代新人,我市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宣传教育,深化“五大文明创建”,大力选树和学习宣传 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 “志愿之城”,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面推进新 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金川区和永昌县相继被列 为全国、全省试点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金 昌模式”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盖章认可”,金昌市被确 定为全国仅有的15个重点宣传对象之一、甘肃省唯一重点 宣传对象,新时代文明实践“金昌品牌”已在全国唱响。 构建常态机制 巩固文明成果 创城殊为不易,保持更是艰难。文明城市创建非一朝 一夕之功,也不能一蹴而就,唯有驰而不息,建章立制 ,抓常态、管长效,方可久久为功。 “创建工作推进到哪里,责任落实、制度完善就跟进到 哪里。”在创城工作中,我市强抓制度创建,进一步健全完 善了 10 个方面 40 项制度构成的创建工作体制机制。 包抓负责制,确保了重点任务、“瓶颈”问题的有效突破 ;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了年初签订、平时跟进督导督查、 测评前逐项兑现问效的流程管理;总督导制度和常态专项 督查制度保障了严格督导督查,严肃追责问效的落实运行 ;挂图作战、销号办结制度,推动了重点任务高质高效有 序完成……同时,严格执行《金昌市常态长效推进全国文 明城市建设工作问责办法(暂行)》,科学问责追责,推动争 先进位,构建文明城市创建全链条闭合式责任体系。城乡 共建、地企共建的创建机制也建立起来,全社会都参与到 共同打造幸福和谐家园的活动之中。 为民靠民惠民 落实文明根基 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人民群众不仅是文 明城市创建的主体,更应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最大受益者 ,他们是否满意是衡量文明城市创建能否成功的重要标尺 。 我市在打好“文明牌”的同时,也把创城工作打成了“民 生牌”“民心牌”,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文明创建的成果。我 市落实创建为民靠民惠民,坚持做强经济、做细民生、做 优生态、做精城市,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金昌。 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每年将财政支 出的70%以上用于就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民生事 业,全市公共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稳居全省前列。立 足基层、夯实基础,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 全国文明单位12 个、文明村镇8 个、文明校园3 所、文明家 庭2 户,省级文明单位54 个、文明村镇15 个、文明校园7 所、文明家庭6 户。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我市按照“大建设、精 管理”的思路,围绕打造精致城市,从市民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组织开展城市景观亮化美化建 设、基础设施建设、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卫生整 治、交通秩序整治等12 项专项行动,让城市街道更干净、 环境更优美、社会更安定、出行更便利。仅2020 年,铺装 硬化破损路面1200 多平方米,新改造楼房3372 套,施划停 车泊位1.3 万余个,更新、设置各类交通标志180套。 春华秋实三十载,砥砺奋进谱文明。1985年,在这座 城市刚成立四年之际,市委市政府就提出文明城市创建的 口号。2015年,金昌市以全国第10名的佳绩成为全省首家 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地级市。2017年,金昌确认保留 荣誉称号。2020年,金昌喜获文明城市“三连冠”。 文明从未停息,金昌绝不止步。 2021年,金昌提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响亮口号 ,这是自信,更是决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年6月,在市创 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的调度下,十余个工作小组走 出办公室,走进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小区楼栋、商超夜 市……事无巨细件件督查,地无远近寸寸落实。“红马甲”们 顶着艳阳酷暑再次出现在创城一线,这是金昌人的成绩单 ,更是金昌人的挑战书。 金昌将在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和城乡协调发展,推动文 明城市迈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画卷上书写下一段新的 征程。 辽宁振兴银行党建工作纪实 2021-09-30 辽宁振兴银行作为辽宁省首家民营银行,自2017年 11月开业以来,始终遵循民营银行差异化发展要求,坚持 互补发展、错位竞争,持续深耕普惠金融业务领域,努力 创新小微金融服务模式,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业务稳基础、 场景业务立长远、综合金融业务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2021年一季度以来相关经营数据持续向好,净利润持续 增长,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 等重要指标均高于监管要求。 取得当前发展成果,得益于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