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十八大以来党的历史发展基本经验汇编(4篇)(领导制度发展历程、主题教育活动)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十八大以来我党主题教育活动的基本经验 和启示 党内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有效推动了思想建党的步伐 ,其是我党自我革新实践中摸索到的特色经验,使党的优 良传统被继承和发扬。党中央通过在党内开展主题教育活 动,对党员的思想理论进行了武装,帮助党员的思想在进 行洗礼后,能够对党的理论和奋斗的过程等进行重温,使 得党员的精神气质不断提升,为凝聚党的力量、加强党的 团结、提升为民服务的意识等提供了重要保障。尤其是党 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 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后,广大党 员干部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深入剖析这 些主题教育活动的经验和启示,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 供理论依据。 一、十八大以来我党主题教育开展的成效 (一)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 念是在不断学习中形成的,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实现 了从认知到认同的转变。有的党员干部看到别人功成名就 ,就会心生妒忌,盲目追求,这也是一种相对低俗的理想 信念。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帮助党员干部认识到 自己与人民的关系,时刻清醒自己的头脑,进而在做出巨 大奉献的同时能够实现自身的理念信念。 (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增强党的宗旨就是能够全心 全意为人们服务。十八大以来所开展的四次主题教育活动 ,都是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为核心的理念进行的。尤其是党 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党员为民服务的意 识不断增强,党的执政为民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三严三 实”和“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开展的目的就是能够提升党员 的专业素养和作风,端正自身的态度,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这就完全可以看出十八大以来所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能 够使党员的宗旨意识得到增强。 (三)党员干部进取精神得到增强一些党员干部行为 存在不愿担当、不愿拼搏、甘于现状、冲劲和拼劲不足等 问题。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能够对广大党员干部的作 为和想法进行引导,在让他们发扬革命精神后找出自身的 问题,积极开展创新,使得他们的精神面貌不断振作起来 ,将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进而能够在工作中 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十八大以来我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经验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 1.搞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建议。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活动时,需要为每一位党员干部发放《论群众路线 ———重要论述摘编》等书籍,以此让这些人员开展自主 的学习。例如:在召开的党员理论学习会议中,通过开展 集中学习,讨论如何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在 学习之后,需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深入到基层,在脱贫 攻坚工作中进行调研,并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所提出的一些 见解和意见;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到互联网 中,在对社会各界进行征求后,提出相应的建议。这些互 动都能够推动党员与群众实际活动进行相互联系,进一步 让党员在学习教育中增强自身的为民意识,提升自身的工 作积极性。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得党员干部在作风上变 得更加主动,在情感上更贴切群众,在思想上能够更加尊 重群众、在生活上给予更多帮助等。 2.认真查找问题,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支部组 织党员干部通过联系实际,结合征求的意见等,对其进行 认真分析和剖析,对存在的“学用脱节、调研深入不够”等问 题进行深入的查找和分析;党员干部还需要对个人作风问 题进行剖析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党员之间通过开展批 评和自我批评,进行相互的沟通和谈心,查找各自问题 ,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支部领导将个人的作风 撰写文稿等上传到微信、博客中,以此来听取网民的意见 ,使得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经验 1.作风建设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以xjp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当前党员干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了抓住“关键少数”,使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具备较强的担当能 力和忧患意识,具有严谨的思想作风和政治担当。以党章 为根本遵循,以加强政治建设为统领,开展“三严三实”专题 教育,全面对主要领导干部的作风、思想信念、宗旨意识 和党性修养等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当前一些不负责任 、不敢担当、对党不忠、阳奉阴违的问题等进行了有效地 治理。通过开展这一教育活动使党的不正之风(病树烂根 之人)等得到大力治理,从而构建了良好的政治生态。 2.集中解决脱离群众的“四风”问题。党员干部脱离群众 ,将会影响到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当前党的建设中“四 风”问题依然较为严重。有些党员干部的言行背离了党的宗 旨,这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三严三实”专题 教育活动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做出了重大举措。“三严三实”抓 住“关键少数”,大力改善党内作风,严明党的纪律,提高领 导干部党性修养,净化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提升道德品质 ,纠正不正之风,促进领导干部坚决做到“严于修身、严于 用权、严于律己”。例如:对于形式主义(不重实效、图虚 名)、享乐主义(贪图安逸,没有以人民最根本的利益为 主)、官僚主义(不作为、不负责任)、奢靡之风(铺张 浪费)的人员给予严厉的惩罚。 (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1.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了看齐意识。 在开展全党向党中央看齐的同时,还要向党的决策、党的 理论等看齐,这对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改革等都提供了 理论上的经验。通过开展两学一做,能够让党员干部深入 了解和掌握更多党章、党规等,深刻理解xjp总书记的讲话 精神,使得党员干部能够提升自身的看齐意识。因此,对 于党员干部来讲,他们都需要在学、看等方面予以高度的 重视,将看齐意识渗透进学习教育中。同时坚持以学为基 础,提升他们的党性自觉。近几年,有些党员干部受到多 元思想的影响,对党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在发展过程中 迷失自己的方向。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党员干部学的 少、掌握的理论知识少。党员干部需要对自身的思想进行 及时调整,自觉地对自身作风进行纠正。首先,要多学习 ,多开展自省自悟的活动,直视自己的不足,纠正自己的 错误。其次,以齐为标准,对事物的本质予以理解。思想 上和政治决策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使党员的心 紧紧地结合到一起。同时党员还需做好身齐、严守党的纪 律和规矩、严格自身的职责。最后,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 ,发挥党员带头的作用,以自身的言行树立看齐标杆,进 而带动群众的看齐意识不断提升,成为看齐意识的模范者 。 2.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建立常态化学习教育机制 。两学一做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党员能够接受经常性的教育 ,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活动,使党员在学习 中能够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学习教育中有针对性 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将思想教育落实到日常教育中,用心 用力,抓细抓实,让党员干部接受更好的教育。把“两学一 做”作为“三会一课”的基本形式,做到经常学、深入学,把 学习、教育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使学习、教育在工作中 产生效果,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党支部在学 习时需要转变之前单一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党员参加学习 、教育的主动意识,让党员干部在多元化的学习、教育中 得到成长,进而让每一个党员能够变得更强、做的更好。 建立常态化学习教育机制,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视 :第一,建设专业化的党员教育队伍。配备专门基层党务 工作者或者机构工作人员,在他们的带动下,提升常态化 教育的效果。第二,建立专门的教育基地。基层党校或者 单位等都需要将党员教育培训作为主要的教育工作。在科 技示范基地、纪念馆等地方构建完善的党员教育基地。同 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党员自主学习的路径,如采用广播 电视、网络信息、报刊杂志、学习强国等媒介,让党员干 部进行自主的学习,提升学习的效果。 三、十八大以来我党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启示 (一)突出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 回顾历史,党事业的成功主要取决于理论知识的研究 运用。中国共产党是依靠学习、研究和实践走到了今天 ,在之后的时间里也需要依靠学习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 因此,十八大以来我党所开展的四次主题教育中都着重提 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四风”问题上要求党员干部需要 认真地阅读和学习十八大报告中的内容,对xjp总书记系列 重要讲话进行学习,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观念 和思想,使得党员的内心得到充实;“三严三实”要求党员认 真学习《xjp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这 一理论学习能够帮助党员明确自身的职责,严格规范自身 的行为,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不忘初 心,牢记使命”要求党员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联系实际学 和思考学。这些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为丰富党员干部的 理论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方式方法,教育走深走实 现阶段,为了能够紧随时代发展趋势,在开展教育时 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以弥补传统单一化教育方式 的不足,再借助多种创新的方式,增强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其一,借助榜样的力量,开展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树立 榜样就是选择示范人员,让党员在重温榜样的力量后,践 行初心,感悟初心。这一做法也是前四次党内主题教育活 动开展的有效实施做法。而在选择优质的素材时,可以结 合《榜样》节目中的一些素材(全国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先 进事迹),通过观看一些访谈节目让党员接受心理上的洗 礼,帮助党员找到自身的不足,进而为党员自我教育工作 等提供更加生动的素材。其二,开展“三会一课”活动,帮助 党员在学习中掌握更多方针和政策。走出会议室,走进博 览馆和展览馆、走进革命圣地或者红色基地,借助互联网 技术等对党课的场景空间进行再现和拓展,主持召开党员 演讲活动,将这些活动全部深入到四次主题教育活动中 ,成为其开展的主要载体,帮助党员深刻地了解党的最新 方针和政策,从而使得自身的党性意识和身份意识逐步增 强,帮助党员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 ,时刻规范人们的行为。 (三)突出问题导向,转变错误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过程中,能否对自身的问题进行 公开和解决,积极进行自我检视等都成为执政党在执行时 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在进入到新时期后,我党积极开展 了四次主题教育活动,这几次活动都提出了自身问题。例 如:对当前出现的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精神 懈怠的人员进行及时处理,并对破坏党的形象、人民期望 值较差的党员进行处理。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中,将主 要的精力放在解决信念发生动摇、滥用职权等党员身上 ,在逐一地检查后,全面发挥警示的作用,使得党员的职 责更加明确,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社会的伟大征 程中。因此,这些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确定目标,以 突出问题为导向,帮助党员掌握主题开展的目的,时刻规 范自身的行为。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教育效果 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通过广泛覆盖的宣传,提升了教 育效果。首先,加大社会宣传的力度,以制定公益宣传专 题方案,通过在机关单位或者乡镇等全面设置“两学一做”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宣传栏。并在公共汽车、地铁上等 以滚屏的方式,对教育内容进行连续地刊播。其次,在重 点区域或者人员密集的地方持续播放进行宣传,进而使得 主题教育活动学习教育的氛围变得更加浓厚。最后,坚持 新媒体宣传和传统媒体宣传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 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党员干部的学习效果。 (五)开展实际调研,加强民众互动 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加大广大群众与党员之 间的联系,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中,需要充分重视民主 问题,在加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后,能够让群众在学习教 育活动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党员还需要主动接受群 众监督,促进自身的行为的规范。因此,只有在开展的教 育活动中主动听取群众意见,顺应民意,才能使得这些主 题活动有群众基础,才能促进主题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另外,要加强群众监督,在制度上需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由于近几年一些政府机关在发布信息时并不及时,内容 也不够全面,导致一些群众监督的力度不够。因此,应拓 宽群众监督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主题教育活动的实践 经受检验,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特征与 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jp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实现 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成功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 展推向新时代,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此大背景下,学者们进一步对中国 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与高超的执政水平进行深入化、微 观化与系统化的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力这一内源性要素 逐渐显露出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断增强党的政 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 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①。这是党中央作出 的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力建设的根本部署,为新时代中国 共产党领导力的研究提供根本遵循。此后,中国共产党领 导力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学者们纷纷从中国共产 党领导力的历史轨迹、概念范畴、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以 及提升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形成诸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基于此,为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特征与趋势 ,进而对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力深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本文运用CNKI以及CiteSpace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成果 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将“基础科学”“哲学与人文科 学”“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经济与管理科学”作为限 定文献分类目录,将“2012-12-08”至“2020-9-30”设为限定搜 索时间,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党的领导力”“政治领导力 ”“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以及“群众组织力”为内容,分 别以“篇名”“摘要”“关键词”以及“全文”进行精确搜索。将搜 索到的报纸、会议通知以及新闻报道等无效内容进行剔除 ,共得到有效数据241条,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 一、研究发现 1.年度发文量 年度发文量能够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展现出相关研究的 发展阶段、整体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从相对数值来看 ,2012年到2020年的年度发文量分别为10篇、12篇、8篇、 16篇、22篇、20篇、58篇、52篇、43篇,整体上呈现出增 长趋势,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前景较为乐观。 2012年到2017年的年度发文量不太高,说明虽然中国共产 党领导力的研究已经显现,但并未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2017年到2018年的年度发文量拐点突现特征明显,说明 201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得到快速发展,这与党 的十九大报告中突出党的领导力建设的内容以及中国共产 党领导力论坛召开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数据反映出来的 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2.主要研究者及机构 主要研究者及相关研究机构也是从较为宏观的角度衡 量当前研究整体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数据处理,可以直 观地反映出研究者、研究机构的层次水平以及合作情况。 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中,进行“作者”与“机构”的可视化分 析,本文截取排名前十位的研究者信息数据,分别是:中 共山东省东平县委党校王玉堂、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 学院)胡月星、中共江苏省委党校(行政学院)胡宗仁、 贵州财经大学何茜、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李雪勤、中共中央 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刘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 院)祝灵君、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奚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 大学蔡礼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李锡炎。这 些显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研究者主要来自 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以及干部学院,这与机构的职责定 位以及研究者的知识积累、研究兴趣和研究特长有着密切 关联。贵州财经大学、中国纪检监察学院以及中国社会科 学院大学等机构及研究者亦包含其中,说明中国共产党领 导力研究的机构和研究者分布整体上呈现出较为合理的布 局态势。需要注意的是,排名前十位研究者之间没有合作 对象,说明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较为稳定的合作研究群 落。 3.主要被引文献 文献被引程度能够反映出研究成果的关注度,被引度 高说明研究成果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通过对主要被引 文献进行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可以从中观层面观察当 前学界研究注意力的集中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出 相关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共 被引分析,获得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被引频 次前十位的论文排名,分别为:《乡村振兴与农村基层党 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吴成林,2019)被引次数13;《不 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进一步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李 辉为,2018)被引次数12;《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统筹增 强“四力”》(刘波,2018)被引次数9;《适应新时代新挑 战,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祝灵君,2018)被引次数 8;《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必要性、难点及路径选择》 (纪中强,2018)被引次数7;《新时代党的思想引领力建 设的路径选择》(李玉良,2018)被引次数6;《党的领导 力与国家能力——兼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与经验》 (祝灵君,2018)、《新时代党的领导力提升的内涵、缘 由与路径分析》(黄清迎,2018)、《不断增强党的思想 引领力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戴焰军 ,2018)、《执政党领导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探析》(贺 善侃,2014)等4篇被引次数均为5。 整体来看,被引频次高的文献主题既包括中国共产党 领导力的形成、内涵、地位等元研究内容,也包括基层党 组织组织力、群众组织力、思想引领力等具体要素的研究 内容,说明学界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研究注意力体现 系统性与重点性的统一。深入研究发现,对中国共产党领 导力具体要素的研究比例较高,说明学界更加关注中国共 产党领导力的应用研究,这与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建设 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下一步,应用研究比例高于基础 理论研究比例的趋势会变得明显。 4.热点关键词 热点关键词分布是从微观角度对当前研究进行分析的 重要指标,可以很好地确定某一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问题。 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共得 到节点53个,连线77条。从中可知,政治领导力(58次 )出现频率最高,领导力(41次)、组织力(38次)、基 层党组织(26次)、新时代(25次)、思想引领力(17次 )、群众组织力(12次)以及党的建设(10次)等关键词 出现频率排名较为靠前,说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 对不同关键词的中心中介性进行科学统计,“可以观测 到不同关键词媒介联络功能的强弱程度,数值越高代表其 联系功能越强”②。政治领导力(0.34)、领导力(0.27)、 新时代(0.22)、组织力(0.20)等关键词的中心中介性排 名靠前,说明这些关键词的媒介功能较强,以这些关键词 为桥梁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研究聚集。下一步,这些领域的 研究成果会逐渐增多,一些创新性的观点可能会在这些领 域突现。 二、研究总结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取得众多富有理论 价值与实践价值的成果,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研究亦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 现在4个方面:一是大量的研究成果以报纸为载体进行呈现 ,往往具有字数不多、质量不高的特点,反映出当前中国 共产党领导力研究的碎片化、笼统化问题;二是研究者之 间、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不能形成富有活力的 研究集群;三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应用研究内容多而 对其元研究的内容少,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的长远 发展;四是研究成果难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与“领导力”的有 机融合。鉴于此,本文认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力 研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集中研究注意力,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提供动 力 学者的研究注意力与他们的知识积累、研究经历、研 究特长以及研究兴趣息息相关,是推动学术研究发展的关 键因素。从实际情况来看,学者研究注意力的转移充满矛 盾。一方面,学者对理论与现实的发展动态具有超高的敏 感度,容易把握研究的创新点、价值点与增长点。另一方 面,学者研究注意力的集中转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既与相关体制机制有关,也与学者个人的判断与选择 有关。因此,研究注意力的转移与集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 事情。如前所论,虽然从相对数值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 力研究发展较快,但是从绝对数值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 力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基本性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 决,对同一问题的回答也是众说纷纭、难达一致。因此 ,更加需要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学者集中研究注意力 ,厚植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的巨大力量。 2.增强研究合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提供支撑 科学研究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一群人的“大合唱 ”。这是因为,研究者之间合作数量少、合作程度低容易带 来研究成果碎片化同质化、研究成果更新周期长以及个人 学术研究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 力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既要发挥个人专长、突出个人特 色,也要强调团队意识、做到共进共赢。一方面,着力搭 建线下合作研究平台。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中国共产 党领导力研究中心,实现以机构促集群、增合作、强发展 的目的。不同研究机构之间也可以签订合作发展协议框架 ,在课题申报、课题调研等方面通力合作、携手并进。另 一方面,努力探索线上合作研究平台。互联网的发展为学 术研究交流提供极大便利,构建线上合作研究平台已经成 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可以利用现有的CNKI工作平台进行合 作化研究,也可以逐渐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的虚拟 化学术社区,增强研究交流的便捷性、实时性。 3.强化元研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提供指导 元研究是指对某一领域、某一学科本身各种问题地研 究,如学科创立背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学科定位、学科结构、分支学科、发展趋势等。元研究的 发展是某一领域、某一学科发展的灵魂所在,能够为我们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提供根本理论指导。如 果对某一问题的元研究重视不够,则会导致问题研究的逻 辑思路零散无序,研究框架模糊不清,研究结果缺乏科学 性与实践性。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研究而言,一定要 统筹协调应用研究与元研究的协同互动关系,“要更多地思 考其孕育形成发展深化的历史轨迹,从理论与实践、历史 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其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挖掘,对其概 念范畴进行科学界定,对其科学体系进行系统概括。”③这 应该是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的核心重点。需要注意 的是,政治领导力等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推进政治领导力等内容的研究会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力 这个整体的发展,“但一定不能简单地将政治领导力等具体 的构成要素等同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力本身,要处理好部分 与整体的辩证关系。”④ 4.融合研究视角,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保驾护航 学术研究往往以特定的视阈或视角来发现问题、思考 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我们得到对某一问题的独特理解。这 种对问题研究进行整体观照和研究的理论工具我们称之为 研究视角。从这个角度来看,由研究视角而衍生的研究方 法属于元研究的范畴,研究视角本身是一个相对独立性的 范畴。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中国共产党”与 “领导力”难以融合的问题,其根本成因就是不同研究视角融 合协同互动程度不够。从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 究被引文献以及热点关键词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来,党建研 究视角相当突出,但是与领导力研究视角融合的程度不高 。这就导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过程中,仍旧将党的 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等内容作为主要抓手,将领导力置于 低阶概念的范畴,在逻辑上不能积极主动地把党的建设与 党的领导有机结合起来。下一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 究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党建视角与领导力视角的协同互 动,实现党建研究重点、研究资源与领导力研究理论、研 究话语有机结合。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发展历程 及基本经验 1980年,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时指出:“领 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 长期性”[1]。这一论断振聋发聩,使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 民进一步认识到领导制度、组织制度的极其重要性,更加 自觉地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制度的改革、创新、健全和完 善。狭义的党内领导制度是指党的领导工作与活动的规则 和程序,是党的组织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制度,它对党的领导机关的产生、构成形式及其相互 关系,领导机关的权限、活动程序、工作指导原则以及领 导体制、领导机制、领导干部设置等都做了具体规定。 一、党的领导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制度,也是党的领导 制度的根本原则。从建党开始,党就设计和确定了初步的 组织结构。随着党的事业发展,党的组织逐步壮大,到 1927年党的五大时,将党的组织系统划分为全国、省、市 或县、区、生产单位五级。之后,逐步改进完善,到今天 已经形成了从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到基层组织一整套科学 严密的制度体系,把数千万党员组织得井井有条,无一疏 漏。 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其形 成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 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是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创始 人。他们虽然没有提出“民主集中制”概念,但提出了以民主 和集中相结合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和活动基本准则的思 想,对党内民主和集中作了许多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 》第三卷中指出,凡是有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就像一 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针对无政府主义者所宣扬的“个 人绝对自由”的错误观点,恩格斯指出:“一方面是一定的权 威,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 者都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革命无疑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要 巴黎公社面对资产者没有运用武装人民这个权威 ,它能支持哪怕一天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没有理由责 备公社把这个权威用得太少了吗?”[2]他们既反对只要集中 、独裁,不要民主的密谋集团的“集中制”,又反对不要集中 统一,只要个人意志的“自治制”。 列宁在领导俄国共产党的实践中,最初强调的是“集中 制”。后来接受了欧洲著名革命领袖罗莎卢森堡的批评意见 ,在1905年将“集中制”的概念更改为“民主集中制”。1906年 俄共四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 原则建立起来的”,民主集中制正式确立为俄共的建党原则 。1920年7月,列宁在《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的报告中 ,将“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作为加入共产国际的 重要条件。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 设具有根本性指导意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指导下成立的时候,理 所当然地接受了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但那时还没有正 式使用“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党最早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为 党的指导原则,是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国 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其中第二章“党的建设”第十 二条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第十三条规定 :“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一定区域内建立这一区域内党 的最高机关,管理这一区域内党的部分组织。”此后,历届 党的代表大会制定的党章,都确定以民主集中制为党的组 织原则。 1945年,中共七大党章对民主集中制作了如下概括 :“民主集中制,即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领导下 的民主”。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强调:“党内 民主的集中制,即是党的领导骨干与广大党员群众相结合 的制度,即是从党员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党员群众中坚 持下去的制度,即是反映党内的群众路线。”[3] 从党的七大到党的八大,总体看全党对民主集中制原 则的理解是正确的,贯彻是不错的。但1957年后,受“左”的 思想和个人崇拜的影响,党内民主受到破坏,民主集中制 原则得不到正确贯彻,“文化大革命”几乎把它完全扭曲。虽 然党的九大、十大、十一大党章仍然规定民主集中制原则 ,但实际上正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的:“由于在过去 一个时期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 ,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强调民主 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4] 1982年,党的十二大对民主集中制的提法有重大改变 ,提出“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放弃了从党 的七大以来一贯强调的“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提法,并规 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六条基本原则:(1)党员个人服从党的 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 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 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 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 各级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 工作。(4)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 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 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 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 互相监督。(5)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 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民主 讨论,作出决定。(6)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 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 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重申了这六条基本原则,但在 总纲中恢复了“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 下的民主相结合”的传统提法。实践证明,民主与集中两者 同等重要,不能偏废。 二、党在夺取政权时期领导制度的建设 建党之初,由于党员数量少,又分散于各地,所以主 持党中央工作的人数极少。1927年党的五大前,陈独秀说 党在组织工作上的主要问题是党中央机关很不健全,仅有 9个中央委员,还不能经常在一起工作,经常在中央工作的 只有两三个人,有时甚至只剩下一个人。他在党的五大的 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目前还不是一个有完善组织的党,而 是各个共产主义者的小组”“在组织工作方面,最重要的是使 中央成为强有力的中央”[5]。 鉴于这种情况,1927年党的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 议案》指出:“中央应该强毅地实行集体的领导。”在组织机 构方面,将中央执行委员会改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央委 员数量由四大的9人增加到31人,候补中央委员由四大的 5人增加到14人。取消了四大以前对总书记职权的规定,第 一次决定设立党的中央政治局,由中央委员会“选举正式中 央委员一人为总书记及中央正式委员若干人组织中央政治 局,指导全国一切政治工作”。党的五大选出的政治局由8名 委员、2名候补委员组成。政治局设常务委员会,由3人组 成,处理党的日常事务。同时,对中央政治局以及中央委 员会的议事、汇报制度做了明确规定,从制度上确保党的 集体领导,防止个人专断。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党的各级 组织都要实行集体领导。 为了确保集体领导制度得到保障,党的五大及《中国 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作出重要制度规定:一是按 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一定区域内建立这一区域内党的最 高机关,管理这一区域内的部分组织。二是把“严格党的纪 律”作为“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