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黔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0106)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2年黔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6日在重庆市黔江区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区长:周恩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一年来,我们深学笃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和 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 紧团结和依靠全区各族人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 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 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0.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 11.5%。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成果持续 巩固。整合涉农资金6.2亿元,实施项目298个。帮助2.2万 名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消费帮扶1.1亿元。动态清零“两不愁 三保障”问题。消除返贫致贫风险942人。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以太极镇、金溪镇等5个重点乡镇和冯家寨子等62个重点 村(社区)示范带动,分层分类推进乡村振兴。黑溪互通 至马黄路段、卡子隧道至马喇场镇段二级公路投用,新改 建 “四好农村路 ” 2 0 0公里,村(居)民小组通畅率达 98.5%。完成房屋整治及环境提升357户、农村改厕600户。 对口帮扶衔接有效。到位资金7000余万元,帮扶项目38个 ,交流培训干部500余人次,来黔支医支教100余人。 (二)产业发展与科技赋能有机融合。农业高效发展 。生产粮食23.4万吨、蔬菜26.1万吨,产烟6.9万担、产茧 7万担,出栏生猪75万头,六九畜牧建成国家级生猪核心育 种场。“黔江羊肚菌”“黔江桑蚕茧”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认证。工业提质增效。工业投资增长70%,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值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三磊玻纤一期二线启动建设 ,烟厂易地技改加速推进,海通丝绸和耀润电子建成投产 。获批渝东南首个市级高新区,神斧锦泰建成市级数字化 车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渝东南领先,新培育科技型企 业48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规上工业企业7家。服务业扩 能升级。实现电商交易总额60亿元。“普惠金融到村”全覆盖 。累计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2亿元。濯水景区品牌影响 力进入全国40强,成为全市唯一上榜“100强”的景区。获评 首批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对外开放与区域协作相互促进。开放基础逐步 夯实。渝怀铁路开行动车,黔石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渝湘 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加快建设,黔江东南环线高速公路工程 形象进度达78.5%,黔江武陵山机场改扩建项目基本完工。 80万吨铁路散堆货场建成运营。新增进出口备案企业6家 ,进出口总额增长26%,成功申报全市首批自由贸易试验区 联动创新区。新签约招商项目47个,到位资金24亿元。区 域协作走深走实。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分 别与广安、南充开展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蚕桑丝绸产业 战略合作。抢抓“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机遇,挂牌成立 “重庆高新区·黔江产业合作示范园”,实现横向生态转移收 入3.2亿元。 (四)城市功能与品质完善提升。规划布局持续优化 。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划定城镇开发边界67平方 公里、城镇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高铁片区、南沟片区等 详规基本成型。功能设施不断完善。迎宾大道、正舟路全 面升级。舟白隧道整治等27个功能项目、峡谷美地等10个 公租房提升项目建成投用,丝绸大厦等25个老旧小区改造 项目有序推进。新开工商品房49.8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 40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9311个。新建天然气管网751公里 、5G基站450个、新能源充电桩100余个,改造电网100余公 里。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推进城市“三化”,深化城市“三管 ”。“马路办公”解决问题1万余个。严控城市违法建筑,完成 高层建筑可燃雨棚、突出外墙防护网等专项整治。数字城 管高效运行,办结案件1.7万件,结案率94.8%。 (五)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齐抓共管。污染防治成效 明显。整治规范用气企业297家,淘汰老旧机动车593辆 ,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3天。交通路东段等8个雨污管 网投用。城市居民小区、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 城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 100%。生态修复不断强化。三级河长巡河1.1万余次,整治 水污染问题385个,成为全市唯一竞得2021年全国水系连通 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试点区,获国家支持资金1.5亿元。治 理水土流失33平方公里,修复矿山6个,完成营造林33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65%。 (六)民生保障与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社会保障持续 增强。15件重点民生实事完成年度任务。城镇新增就业 1.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7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3亿元。教育水平稳步提升。武陵中小学如期开学,职教 中心入驻新校区。新增学位1.2万个,各类在校学生突破 12万人。教师队伍建设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普通高考 综合指标渝东南领先。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双减”要求,学科 类校外培训机构实现清零。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中心 医院成为重庆大学附属医院,民族医院创三级医院接受评 审验收,武陵山公共卫生应急医院等项目有序推进,建成 3个紧密型医联体和4个片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卫生区通 过复审,新增国家级卫生乡镇5个。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成 功举办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民族文化艺术馆建成国家一 级馆。输送的运动员李大银摘得第十四届全运会举重项目 金牌,市六运会获金牌数居渝东南、渝东北首位。 (七)风险防范与社会治理有力有效。疫情防控精准 有力。成功处置市外来黔旅居疫情,有效应对区域疫情波 及风险,累计接种新冠疫苗94.2万剂次。重大风险防范有效 。严防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积极控增量、化存量、优结构 ,守住了信用安全底线。有序化解民营企业债务风险,银 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下降”。社会治理全面加 强。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村(社区)换届。常态化 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全民反诈”专项行动,全区 “八类案件”持续减少。推进信访“治重化积”专项工作,群众 来信来访和到市进京非访集访实现“四下降”。未发生较大及 以上安全事故。 同时,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外事侨台、国家安全、 民族宗教、退役军人、审计、统计、供销、保密、史志、 应急、消防、邮政、老区、机关事务、乡镇街道等工作取 得新成效,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 、红十字、科普、气象、地震、档案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 ,四届区人民政府各项工作顺利收官。回顾过去五年,面 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对政府 债务保信用、资源环境严约束、财政收支紧平衡、遗留问 题难化解等压力,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革故鼎新、 负重前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渝东南领先地位,为渝 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保持发展定力,综合实力逐步增强 。人均GDP从4万元提高到5万元,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从1.8万元提高到2.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3亿 元、保费收入12.5亿元、存贷款余额700.7亿元、市场主体 数量5万余户,均居渝东南第一。城市建成区面积27.6平方 公里,新增外来人口4.3万余人,城镇化率高出渝东南平均 水平9.4个百分点。 ——五年来,我们着力产业升级,集聚能力不断提升 。产业体系持续完善,玻璃纤维等新材料、光伏风电等新 能源、茧丝绸等消费品产业初具规模,获批全国产城融合 示范区。连续14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连续11年蚕 茧产量居全市第一,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品牌214个,获评 “中国蚕桑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脆红李之乡”。建成 武陵山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和渝东南成品油储备中心,大十 字购物广场成为渝东南规模最大的智慧商圈,获评全国电 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区,创成国家5A级景区,构建“1个 5A+7个4A”景区方阵。 ——五年来,我们树牢底线意识,三大攻坚战成效明 显。6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4.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成 全市最大的李家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成为武陵山 区首批脱贫摘帽区县和首批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中央 定点帮扶单位、东西部协作单位、市级帮扶部门倾情帮扶 ,累计到位帮扶资金5.4亿元。投用污水处理厂13座、雨污 管网128公里、垃圾中转站15个。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 设示范区。重大风险总体可控,群众安全感指数连续4年在 98%以上,成为全市唯一三度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 安杯”区县。 ——五年来,我们聚焦品质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治拥治堵取得新进展,新黔大道、舟白复线隧道、北部 环线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建成投用,新增停车位2.5万余个 。城市功能不断优化,新增城市给排水管网70余公里,新 建城市公园4座、公厕30座、通讯基站5500余个,城市隧道 群亮化提质,碧桂园等一批品质楼盘、红星美凯龙等一批 知名商贸品牌入驻黔江。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新改建 “四好农村路”2364公里,投用中型水库2座、农村供水工程 4553处,改造农村危房1900户。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获 评“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178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渝东南 领先。黔江武陵山机场航线从8条增至14条,高速公路里程 从99公里提高到125公里,铁路里程从62公里提高到148公 里。黔江海关和进口商品授权分销中心投用,“佰裕佳”注册 为国际商标,进出口总额增速连续三年领先渝东南。建成 国家级“双创”平台5家、重庆OTC挂牌企业46家、科技型企 业398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均居渝东南首位。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滚动实施民生实事85件。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比重保持在75%以上。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0万余人,城乡养 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教育教学整体水 平保持渝东南领先,区外来黔就学人数占比达21.4%,成功 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建成国家级医学特色 专科1个、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渝东南分中心7个、市级 医学特色专科和重点学科23个,区外来黔就医人数占比达 32.1%。创立全市首个国家级文学品牌“中国土家族文学奖 ”。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 ”。 ——五年来,我们强化自身建设,行政效能持续提升 。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 化,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升。坚 决贯彻区委部署,主动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监督。严格执 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 ”,带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依法行政,“七五”普法 顺利完成。全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浓厚。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掌舵领航的结果,是市委、市政 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 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对口帮扶单位用情用力、 无私支援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 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 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 、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黔部 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指战员,向市级各部门和 中央、市驻黔单位,向在黔投资兴业的企业和对口帮扶黔 江的单位,向来黔工作的广大干部,向关心支持黔江改革 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拼搏奋进成效显著,五年实践经验弥足珍贵。一 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听从习近平总书记指挥,坚决贯 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和区委工作要求,事业 才有保证,发展才有希望。二是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只 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推动质量变革、效 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三 是必须坚持协作协同。只有“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 全局”,唱好“双城记”,奏好“协作曲”,发挥比较优势,才 能在区域竞争中突出重围、开创新局。四是必须坚持改善 民生。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民生 ,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厚度”,才能汇聚起推动事 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五是必须坚持拼搏实干。只有不断加 强能力和作风建设,持续强化“比”的意识、“拼”的精神、 “争”的劲头,才能在奋进新时代的征程中实现更快发展、取 得更大成就。 各位代表!成绩催人奋进,问题不容忽视。我们清醒 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高 质量发展基础不牢,集聚辐射能力还有差距,财政运行压 力较大,干部能力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欠缺。对此 ,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举措加以解决,决不回避 矛盾问题,决不延误发展机遇,决不辜负人民期望。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 新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黔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 遇期、经济转型升级的窗口期、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期、 区域激烈竞争的突围期。区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 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 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 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全面 落实五届市委历次全会、区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区 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 发展格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 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走 生态优先型、文旅融合型、区域协同型、城乡互动型高质 量发展路子,加快建设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综 合交通枢纽,高水平打造“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奋力 开启黔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这五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以打造“中国峡谷城·武陵 会客厅”为引领,做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两翼 ”支撑,提升宜居宜业宜游“三宜”水平,推动文旅美城、集 散兴城、工业强城、开放活城“四城”建设迈上更高台阶,打 造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区、山区、脱贫地区“五区”高质 量发展样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 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5%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4.5万元以上。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坚持开放协同。强化开放意识,扩大视野格局 ,放眼全国市场,在发展大局中找准方位,立足黔江实际 ,集聚资源要素,谋划产业发展,办好自己的事,做好利 他的事,携手渝东南兄弟区县“融群”“进圈”“入局”,努力成 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高质量发展牵引城市和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 二是锐意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着力锻长板、补 短板、破瓶颈。聚焦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 键环节,启迪新思维、探索新模式、激发新活力,向项目 要成效,向招商要实效,向预算要绩效,向国企要质效 ,以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三是突出目标集聚。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 不为”,制定“机会清单”,选准重点产业,定了就干、干就 干成、久久为功。分清轻重缓急,聚焦国市部署、区委要 求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全力以赴办实办好。坚持“三性”标 准,建立“负面清单”,坚决做到不该上的项目一个不上、不 该花的钱一分不花。 四是强化人才引领。加强干部培养历练,提升专业素 养,增强谋划发展、破解难题的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优 化人才服务保障,汇聚各类优秀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加强政策集成引领,调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积 极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五是激励创先争优。建立真抓实干激励机制,为想干 事、能干事者建平台。对标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全力冲刺 全市先进、渝东南第一。树好考核导向,强化结果运用 ,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大 力营造创先争优文化,让争先进位成为全区干部的思想自 觉与行动自觉。 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任务。 (一)着力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融入成渝地 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成投用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开 工建设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力争开工黔万高铁和黔务 、黔利高速公路。加快争取广垫忠黔铁路、黔永高速公路 项目落地。打造武陵山区重要航空门户和旅游中转港,形 成20条以上城市航线网,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深度 参与成渝地区优势产业协作,推动与广安、南充等地合作 走深走实,探索建设飞地产业园。深入践行全市“一区两群 ”协调发展。深化与重庆高新区对口协同,精准开展科技、 人才、技术、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对接,高标准建设“重 庆高新区·黔江产业合作示范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 、科技研发服务机构达到120家,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全面 落实区第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围绕“五度”目标,聚焦“四 城”建设,着力在“点上聚焦突破、面上持续发力”上下功夫 ,高水平打造“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 (二)着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 坚成果。加强对易返贫致贫重点人群动态监测和及时帮扶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 半篇”文章,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大 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充分发挥农村“三变”改革、 “三社”融合支撑作用,构建以“粮油桑猪”为主导、“烟果渔 菌”为特色的产业体系,走好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生 态化路子,打造200亿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新型经营主 体,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新增全国名 特优新农产品5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00个。强化农业 科技、装备和人才支撑,推动智慧农业建设。大力实施乡 村建设行动。完善提升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快城乡基础设 施一体化、区镇村三级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打造数字乡 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设宜居家园 、涵养山水田园、打造幸福乐园,建成宜居村庄50个。建 成干田堡至水市、沙坝至三塘、六道拐至新华、白石至黄 溪等乡镇三级公路,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000公里,实现 “1小时黔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达到100%。提升 乡村人才支撑。创立乡村振兴学院。完善人才下乡激励机 制和政策体系,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培养农村实 用人才1万人以上,建成市级以上农业“星创天地”5个。 (三)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