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汕头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0108)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2年汕头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8日在汕头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汕头市人民政府市长:曾风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 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 会精神,全面落实“1+1+9”工作部署,深化推进“1146”工程 ,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经济综合实力稳步 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来源于我市的财政 收入年均增长 9 . 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6.4%,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7.6%。重大项目投资 显著提速,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超1万亿元,重大基 础设施建设捷报频传,动车开进汕头市区,广汕汕高铁全 面铺开建设,广澳港区二期工程投入运营,潮惠、揭惠、 汕湛、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改革开放水平持续提 高,国家高新区、综保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市 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相继 获批,省专门出台政策支持汕头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支持华侨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汕特、澄海、潮阳、南澳 4家农信联社成功改制为农商行。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提质 ,累计投入345亿元推动练江从污染典型转变为治污典范 ,潮阳、潮南纺织印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练江综合整治 成效得到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充分肯定;累计 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38座及污水管网4820公里,新建生活 垃圾处理终端设施6座,入围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 市,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保障改善民生 不断提效,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 得重大成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显著成效,牢牢守护 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深深感悟总书记对汕头的关怀厚爱和如山重托,知恩感 恩、砥砺奋进,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强 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 济社会发展,奋力完成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实现“十四 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0亿元左右 ,增长6%;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16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151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7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145亿元。 (一)产业高质量发展迈进新阶段。坚定不移把工业 特别是制造业摆在经济发展的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 壮大,实施新型产业用地管理办法等系列招商政策,全年 集中签约开工投产16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1694亿元。大 唐勒门I海上风电项目并网投产,上海电气主机厂、发电机 项目正式投产,鲁能新能源产业基地、华纳机舱罩等项目 启动建设。总投资额超50亿元的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 心落地建设,数字科技产业基地初步建成并实现营收110亿 元,高新区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 纳入科技部火炬中心试点培育名单。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 启动建设,以76平方公里的六合先进智造区为核心区,先 期启动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岭海中小微 企业创业园首期建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通过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5家,获省基 础研究重大项目1项,新认定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新型研 发机构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 验室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 心、汕头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落地建设。要素保障得到强 化,划定16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控制线,制定支持“工改工 ”政策措施,全年出让产业用地2093亩,占土地出让面积的 51%;成立上市公司发展促进会,新增A股上市公司3家 ,实施“政银保”融资合作项目,“汕金惠企通”线上融资平台 运行,首贷服务中心成立,金融服务不断优化;认定高层 次人才352名,新引进博(硕)士2757名、外籍高端人才和 专业人才85名,引才聚才初见成效。 (二)特区改革开放迸发新活力。深汕深度协作扎实 推进,与深圳签署深度协作框架协议,总投资183亿元的 30个合作项目落地建设,汕头(深圳)协同创新交流中心 建成运行,深圳汕头协同创新科技园加快建设,“汕头广澳 —深圳蛇口组合港”创新模式试运行。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持 续深化,推动出台《汕头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集中整治办事收红包、融资难税负重、建筑领域审批效 率低、交通秩序乱、环境卫生差等五方面顽瘴痼疾,推进 营商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完成10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 照分离”改革,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0个 工作日内,实现98%以上的事项“最多跑一次”。重点领域改 革纵深推进,下放自然资源等领域市级行政职权434项,深 化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国有“僵尸企业”出清 288家,国有企业完成公司制改制121家。开放型经济加快 发展,实施市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南澳前江获批试行 更开放的对台小额贸易管理措施,汕头港集装箱吞吐量全 年达175万标箱,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综保区跨境电商“前店 后仓”创新项目、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等启动运营 ,跨境电商综试区“两平台六体系”扎实推进,实现外贸新业 态进出口253亿元,增长22.4%。 (三)引侨聚侨惠侨作出新探索。“侨”机制进一步创新 ,实施“六大行动”和“一十百千万”工程,推动出台《汕头华 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条例》,获批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 度专项改革试点,华侨试验区获“8+1”省级行政职权,创新 人才引进、创业扶持等6项引侨聚才政策,设立全国首个华 侨旅居养老示范基地。“侨”经济进一步活跃,成立汕头市侨 界博士发展促进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举办“万商共创推 进双循环”系列活动,“华侨之家”加快建设,19批华侨青年 创业团队入驻。“侨”文化进一步弘扬,推进小公园保育活化 ,中山纪念亭、西堤片区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郑正秋 蔡楚生电影博物馆、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等完成布展 ,新增侨批档案4万余封,10个“最美侨村”风貌初现,新设 3个东南亚海联文化驿站,海外华文教育在线直播课服务学 生1.3万人次。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批交通市政 项目加快建设。潮汕人民翘首期盼的粤东城际铁路开工建 设,区域铁路加速织密成网并将实现“公交化”;广澳港疏港 铁路本月底开工,汕汕铁路、汕头站综合枢纽工程加快建 设,漳汕铁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汕北大道(凤东路)、 中阳大道龙湖段建成,海湾隧道、牛田洋快速通道、金砂 西路西延、陈沙大道、汕南大道潮阳段加快建设,南澳联 络线、潮汕环线京灶大桥、潮汕大桥开工建设。广澳港区 三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2万吨级石化码头加快建设。 一批能源水利项目加快推进。粤东LNG项目汕头段一期配 套管线建成调试。粤东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加快推进,潮 水溪疏浚工程建成,榕江关埠引水工程、粤东灌区续建配 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建设。一批教育医疗项目加快实施 。汕头大学东校区一期、二期和市体育产业基地基本完工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南校区加快建设,广东汕头幼儿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办学,新建中小学4所。市中医院等 7家医院新改扩建工程竣工,市中心医院、市公共卫生医学 中心、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和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易地 建设项目加快建设,汕大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完成升级 改造。一批商贸项目加快落地。华润万象城开业,万象汇 、正大万客隆、中骏世界城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 天环冷链水产配送中心建成运营,粤东江南国际农产品交 易中心、濠江冷链物流生态圈产业园加快建设。 (五)文明城市建设展现新风貌。以筹办亚青会为契 机,实施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工程,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开展全国文明城市新一轮创建工作。亚青会组织筹备有 序开展,25个竞赛场馆和1个运动员村建设改造基本完成。 城市环境品质明显提升,黄河路与泰山路快速化改造部分 试通车,海滨路、金砂东路、嵩山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完成 品质提升,新建改建公园广场14个、人行天桥13座、农贸 市场35个,整治“六乱”行为28万宗,“一点一策”推进整治中 心城区67个易涝点。交通秩序有所改善,持续开展交通秩 序整治行动,“潮汐勤务”有效疏通中心城区36处易堵点,初 步缓解南澳大桥节假日交通拥堵,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 亡人数分别下降21%和13.4%。文化旅游取得新进展,“八个 一批”工程扎实推进,保护活化迴澜书院等45个历史文化项 目,新增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濠江区获评省全 域旅游示范区,南澳县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污染防治成 果得到巩固提升,5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和36个饮用水源水质 全部达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5%以上,建设 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 (六)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农业产业加快优化升级 ,获批创建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新增2个省级现代农业 产业园和1家国家级、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澄海、潮阳 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通过验收,南澳国家级沿海 渔港经济区项目列入国家支持建设试点。农村人居环境加 快改善提升,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基本完成雨污分流工 程和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建立县镇村一体化生活 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自然村全部 建成干净整洁村,列入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城市,濠 江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村综合改革进展顺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建立乡村治理“五小清 单”制,探索出一条“为村组织赋能、让村民受惠”的乡村治 理新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深圳市和省 委统战部、省交通集团对口帮扶有力,与我市共组成60支 工作队下沉镇街,为全部脱贫户购买“防贫险”,健全防止返 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和 省主会场活动,推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八大礼包”,举办 “喊全球侨胞吃狮头鹅”等互动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媒 体全景式呈现。 (七)保障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争取上级转移支付 210亿元,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5.9%。常 态化疫情防控抓紧抓实抓细,实现疫情“零输入”、场所“零 传染”、人员“零感染”,完成全程接种461万人,全民免疫屏 障初步建立,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快速提升。教育优质均 衡发展,基础教育阶段新增公办学位1万个,民办、公办义 务教育学校实现同步招生,普惠性学前教育覆盖面持续扩 大,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提质发展,广东以色 列理工学院引进院士担任校长,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保障和山区、农村边远地 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建设 心血管等5个国家区域医疗(医学)中心省分中心,汕大医 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为国家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市中心 医院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合作共建粤东医疗中心 ,市中医院入选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单位,负压救 护车实现区(县)全覆盖,全市收治异地疑难危急重症病 人数居全省第四。就业和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镇新增就 业4.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增加至55种,低保 特困救助资金支出提高17%,实施“惠民保”商业补充医疗保 险。承办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职业技能大赛 ,3人获南粤技术能手奖。“平安汕头”建设加快推进,政法 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明显,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巡逻防控体 系,刑事、“两抢”警情分别下降9.5%和35.8%,设立市应急 救援中心,组建市森林消防支队,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事 故起数分别下降33.5%和23.1%,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 安全事故和火灾事故。“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难点问题。投入10亿元 ,全面完成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三洲榕南干渠应急抗旱 引水工程和南澳全岛一网供水工程建成通水,有效强化群 众生活用水保障。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44个,完成供水提压 改造8.5万户,中心城区管道燃气覆盖率提升至71.4%,社区 居住品质进一步提高。新增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60个。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一般事项交办压缩至30分钟 内,事项办结率达99.3%,群众满意度达93.5%。 过去一年,我们不断加强政府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 设,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 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狠抓党风 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厉 行勤俭节约,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阳光、法治 政府建设,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 议67件,政协委员提案188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 草案17件,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17件,编制发布市 、区(县)政府部门主动公开目录,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 运行。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人防、海防 、气象、统计、档案、地方志、新闻出版、信访、国防动 员、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首勠力同心的共同奋斗历程,我们深切 体会到,办好汕头的事,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 民至上,坚持发展为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生态优先 ,坚持产业支撑,坚持项目驱动,坚持干字当头,坚持久 久为功。这些经验体会,必须倍加珍惜,并在未来工作中 不断丰富和发展。 各位代表,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根本在于有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 委的坚强领导,是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拼搏的结果 ,是海内外乡亲和各界朋友鼎力支持和共同参与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 识分子、干部职工,向给予我们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人士,向中直和省直 驻汕单位,向驻汕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 汕头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 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 存在不少短板不足。一是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产业体量不 大,整体呈现劳动密集、布局分散、产品附加值低等特征 ,缺乏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未形成规 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二是营商环境仍需优化 。用地、用工、物流、融资等企业综合成本偏高。有的公 职人员担当意识、改革意识、服务能力不强,行政效率有 待提高。三是创新发展动能不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 度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对产业 发展的支撑不够,高端人才短缺。四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存在短板。特别是联接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都市圈快速 便捷通达水平不高,港口集聚辐射力不强,与全国性综合 交通枢纽的定位有差距。五是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程度 不高。城市管理较为粗放,交通秩序乱象、停车难等问题 未有效解决,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城市内涝治理等工作 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六是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需要不断加 强。民生领域欠账多,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依 然突出。我们必须直面问题,狠下苦功夫,切实加以解决 。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要坚定不 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并确定未来五年奋斗目标 ,具体是: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 产业集群形成规模,科技研发投入大幅增长,现代化经济 体系加快形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 活力和创造力有效激活,省域副中心城市服务带动作用明 显增强。 打造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进一步 提高,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平安汕头”“法治汕头”建设取 得新成效,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健全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打造开放包容的文明窗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 人心,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政治生态更 加山清水秀,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特质更加鲜明 ,城市形象更具感召力、亲和力、国际吸引力,文化事业 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壮大。 打造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华侨特色历史文化保育活 化取得新突破,对外文化交流传播取得新进展,制度型开 放迈出新步伐,聚侨惠侨机制更加完善,以侨为“桥”的纽带 作用充分发挥,初步建成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先行示范市 和华侨创新创业首选地。 打造绿色宜居的智慧都市。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 纽基本建成,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生 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碳减排扎实推进,城市更绿色宜居、更智能智慧。 打造共同富裕的粤东明珠。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基 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区域教育、医疗、文化、 商贸“四个高地”基本建成,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爱人民、为人民、靠人民、给人民,突出重点、集 中精力,抓好一批固本强基的实事,做成一批惠民利民的 好事,解决一批历史遗留的难事,特别是推动一批重大现 代产业项目落地见效,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取信于民,一步 一个脚印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 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 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起 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使命任务,弘扬伟大 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 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贯彻“1+1+9”工作部署 ,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全力办好第三届 亚青会,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推动 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 长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 在3.5%以内,节能减排指标完成省下达的控制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集中力量推动“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攻坚突破 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围绕打造超2000亿 元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力争新开工建设 100万千瓦以上项目,争取近海深水区部分场址列入国家示 范项目范围并开工建设,加快建设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 电基地;加大风电产业链招商力度,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园 一期项目,以及塔筒、叶片等上下游项目建设,谋划打造 海上风电母港,规划建设风电学院,着力打造全产业链 ;同步推进氢能、储能、智慧电气装备等产业发展。围绕 打造超1000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高等院校和化学与 精细化工省实验室科研成果在汕产业化,规划建设锂电池 新材料产业园,大力发展锂电池材料、高端功能材料。围 绕打造超1000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立讯全球 电子信息产业中心、立汕智造等重大产业项目为龙头,整 合本地骨干企业,主动对接国内龙头企业,加快发展5G产 业;发挥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作用,大力发展高 端信息服务业,加快建设数字特区。围绕打造超2000亿元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坚持补链强链延链,加强技术改造创 新、品质优化提升和品牌创建培育,推动建设纺织品采购 中心、展会展览中心、工业园区,发挥产业协会作用,推 动企业抱团发展,提高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水平 。围绕打造超500亿元玩具创意产业集群,规划建设玩具产 业园区,集中优势资源,发挥宝奥城、科创中心、玩具协 会功能,推进传统玩具与数字创意融合,以工业互联网 “1+1+5”为抓手,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培育壮大 “玩具+”产业。围绕打造超500亿元大健康产业集群,规划建 设生物医药园区,引进大型企业带研发、带项目投资,积 极申报药品进口口岸,依托龙头企业、医院和国家级药物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联合建设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 动健康医药、健康食品产业联动发展。从2022年起连续5年 ,每年安排4亿元实施“百亿企业、千亿产业”培育计划,扶 持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规划建设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六合核心区要坚 持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建立健全园区管理体 制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开发,推进16.7平方公里起步区 开发,加快莲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大产业、大项目 落地。国家高新区要发挥创新策源地引领带动作用,推动 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的成果转化和省科学院汕头 产业研究院、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落地建设,重点引进 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5G智能制造、新材料等行业的“专精 特新”企业和“瞪羚”企业,加快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 务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综保区要对标学习横琴、 前海两个合作区先进经验,聚焦保税核心业务,发挥“保税 +”功能优势,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 ,培育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维修、外贸综合服 务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动综保区扩围。华侨试验 区要全力建设华侨产业园和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产业集 聚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数字经济、商务会展、特色金 融等新业态。多渠道降低企业入园成本,规范园区外企业 生产经营行为,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打造一批每平方公 里产值超百亿的示范特色工业园区。 大力推进“工改工”。完善用地支持、财政激励、税费优 惠、产业准入、标准厂房建设等配套政策,建立政府引导 、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改造模式,深化国有低效产业用 地再开发,实施集体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完成“工改 工”6000亩以上。探索产业准入评价机制和工业用地全周期 管理,推行“标准地”“带项目”“带方案”供地模式。 构建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实施关 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规上工业企业研发 机构全覆盖和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四大行动”,完善全链条孵 化育成体系,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推进创新 平台建设,加快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建设,规划建设 纺织服装、日用化工等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大力引进 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我市建设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加快政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高校技术成果转化和资源要素支 持,举办产学研“面对面”专题对接会,推动企业和高校、科 研院所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推 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质量强市建设,大力实施知识 产权战略和质量提升计划,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质量 认证作用。构筑人才集聚高地,实施重点产业人才振兴、 博(硕)士优才成长计划,加快引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 创新团队,开展“千名博士助千企”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