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01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8日在四川省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黄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 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 隆重举行庆祝活动,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回顾 党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 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 和标志性成果,激励我们满怀信心奋进新时代,汇聚起同 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灾情的冲 击影响,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 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领导下,统筹疫 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按照 “稳农业、强工业、促消费、扩内需、抓项目、重创新、畅 循环、提质量”工作思路,埋头苦干、拼搏实干,经济发展 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较好完成省十 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5万亿台阶,达5.38万亿元、增长 8.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73.3亿元、增长12%;城乡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10.3%。 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政府自身建设 得到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 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 扬伟大建党精神,组织开展党史研学活动,沿着先辈足迹 重走长征路,瞻仰伟人故里、将帅故居、先烈故土,探访 “两弹城”,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隆重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工建设国道351夹金 山隧道,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用心用情用力 保护管理运用好革命文物,启动实施烈士纪念设施三年提 升行动,改造提升江姐故居、赵一曼纪念馆,建成川藏公 路博物馆,推出11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40个红色经典景 区。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 机制,将投资项目、财政资金安排等列为省政府常务会议 常设议题,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制定修订政府规章6部,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 规14件,推动出台全国首个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条例。 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96件、政协委员提案1014件。发挥审计 监督作用,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 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压减一般性支出,财政直达资金精准 有效惠企利民等3项典型经验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敢 于动真碰硬,扎实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四不两直”抓督查、 “事不避难”抓落实,深入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 工作,全省政府系统作风持续改善、执行力进一步增强。 一年来,我们着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 见效,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川渝协同联动持续深 化。召开党政联席会议2次,形成“1+4+7”政策体系,成渝 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四极”之一进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获批建设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国家示范区、全国一体 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67个合作共建重大项目开工 65个、完成投资2154亿元。设立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 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内荣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 区,川渝高竹新区、遂潼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等毗邻地区合 作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启动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建立 跨区域财税协同机制。实施便捷生活六大行动,210项高频 事项实现川渝通办、日均办理1.8万件。极核主干功能不断 强化。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 案编制完成,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复,成都经济 总量近2万亿元。成德眉资同城化加快推进,464个“三带”建 设项目加快实施,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干 支联动五区协同竞相发展。实施五大片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经济总量分别增 长8.5%、8.6%、7.6%、7.6%,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绿色发展 特色鲜明,七大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全部突破2000亿元 ,绵阳、宜宾超3000亿元。“一区一策”支持4个省级新区建 设,投资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县域经济底部支撑更加坚实 。出台实施争创百强县百强区百强镇奖励办法和培育方案 ,西昌市、简阳市跻身全国百强县,10个区入选全国百强 区。命名首批省级特色小镇17个,确定中心镇700个,县域 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动 力不断增强。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西部(成都)科学 城、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国家川藏铁路 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行,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科技创 新先行示范区、国家实验室四川基地加快建设。新增落户 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 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成都超算中心 进入国家序列,部分大科学装置取得一批重大科学发现。 产业技术创新持续强化。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 范区、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 。实施144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和创新产品项目 ,2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育成全国首个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种公猪品种“川香黑猪”,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 1.9万件、增长36.3%,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96亿元。军民协 同创新深入推进。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链供 应链补短板项目55个,16项先进技术成果获国家立项支持 。医用同位素堆落地建设,国家科技创新汇智平台获批运 行,科技协同攻关和要素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大众创业万 众创新蓬勃开展。出台“科创十条”,新增两院院士6名,全 省人才总量突破1000万人。实施“天府科创贷”试点,全省研 发经费投入超1000亿元,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万家、增 长20.5%,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营业收入达2.1万亿元 ,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年来,我们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产业链供应链 稳定性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开展“强 工业”十二大行动和稳链强链行动,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 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3家、达207家,新 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5家、达14家。预计五大支 柱产业营业收入达4.6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增培育1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 区和10个服务业强县,服务业增加值达2.8万亿元、增长 8.9%。社会融资规模及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12万亿元和 10万亿元、8万亿元,存贷比达80.3%,均创历史新高。新 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4家、达189家,4家公司在北交所首批 上市。召开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九寨沟景区全域恢 复开放,三星堆博物馆持续引领文博热,命名11个天府旅 游名县、首批66个天府旅游名牌,推出809道天府旅游美食 ,国家5A级景区达15家、居全国第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 区达8个、居全国第一,采取超常举措促进冬季旅游淡季不 淡,文旅产业恢复性增长势头更加旺盛。稳步发展现代农 业。新增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总数达13个、居全国第 一,出台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目标考评细则,建成高标准农 田470万亩,粮食产量超716亿斤,生猪出栏6314.8万头,第 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注重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国家数字 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成5G基站6.6万个,认定首批12家 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近4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 台,推动29万家企业上云,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6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 4012亿元、增长18%左右。 一年来,我们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经济基本盘更加稳 固。抓项目促投资。省委、省政府抢抓战略机遇,超前谋 划,强力推动一批利当前、管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强投资 运行调度,建立“三库一表”工作制度,用好“红黑榜”,实施 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四川时代动力电池 一期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三到六期项目加快推进,七到 十期项目成功签约,宜宾基地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动力 电池生产基地。绵泸高铁内自泸段建成通车,毗河供水工 程一期建成通水,川藏铁路四川段全线开工建设,成达万 、成自宜等高铁加快推进,时代吉利动力电池、白鹤滩 —浙江特高压输电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10.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4%。挖潜力促消 费。深入实施新消费三年行动,成都市获批全国首批城市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首批10个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 区加快建设。新增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 15个,累计覆盖110个县、居全国第一。推动线上线下消费 融合,网络零售额突破7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长15.9%。稳外资促外贸。开展“外贸护航行动”,新增国家 级经开区2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4家,成都国际铁路 港等4个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多措并举强化外资招引,实 际利用外资115.4亿美元、增长14.7%。加快外贸市场主体培 育,新增落户世界500强企业13家、达377家,进出口总额 增长17.6%。 一年来,我们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市场主体活力不断 迸发。重大改革事项有力推进。揭榜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 10项任务落地落实,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务实推 进。蜀道集团、生态环保集团、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成 功组建,省内民用机场整合、地勘单位改革有序推进。省 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 基本完成。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降低社会用电成本347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最多跑一次 ”事项占比提升至 99.2%,“全程网办”事项占比提升至94.9%。深化商事制度 改革,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新 增减税降费近40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35 .2万户、达 771.6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 升。出台“开放十条”,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实现与 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一体”运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 进,铁路营运里程新增375公里、达5687公里,高速公路通 车里程新增468公里、达8608公里,出川大通道达40条。开 行国际班列4358列,成都中欧班列境外城市站点增加10个 、达68个。成功举办西博会、科博会、泛珠论坛、金砖国 家国际竞争大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活动,四川投资 吸引力不断增强。尼泊尔、智利驻成都总领馆正式开馆 ,土耳其驻成都总领馆获批设立,新增国际友城和友好合 作关系51对、达418对,开放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 一年来,我们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乡村全面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巩固脱贫攻坚成 果。做好脱贫攻坚收官收口和总结评估,严格落实“四个不 摘”要求,全覆盖开展“回头看”,落实监测对象帮扶措施 ,226万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建 立完善衔接政策体系,完成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机构优化 重组,选派新一轮驻村干部3.4万名,全国首个乡村振兴金 融创新示范区在川落户。推进浙川东西部协作,实施帮扶 项目776个、完成投资34亿元。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出台指导意见和“1+24+1”工作方案,划分乡镇级片区 809个,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颁布实施农 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 ,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率达97.5%,1292个村探索开展合并 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新增家庭农场1.1万家。推进乡 村建设。实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设立100亿元 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实施农村危房和农房抗震改造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处 理体系覆盖率分别达87%、96%。新改建农村公路1.7万公里 ,新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1个、示范县10个,12个乡 镇、119个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评选“最美古 镇”20个、“最美村落”30个、“水美新村”316个。 一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 持续改善。成功承办2021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研讨会。污染防治有力有效。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 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八一水电站整改实现销号验收,长 江经济带小水电整改任务基本完成。持续打好蓝天、碧水 、净土保卫战,大力整治“散乱污”企业,建立常态化暗查暗 访机制,实现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全覆盖,全省优良天数率 达89.5%,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6.1%,土壤质量保 持稳定。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制定美丽四川建设战略 规划纲要,出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建 立长江、黄河流域跨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制定生态 保护红线内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三区三线”划定国家级试 点顺利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若尔盖国家公园 加快创建。落实河湖长制,大力实施“清船”“清网”“清江 ”“清湖”行动。施行林长制,完成营造林608万亩、退牧还草 212万亩、沙化土地治理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2%。绿 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出台支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 发展18条政策,将碳排放约束性指标纳入评价考核体系 ,在全国率先试行环评预审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 上马,多措并举保障电煤电力供应,没有拉闸限电。乌东 德、白鹤滩等重大水电工程建成发电,清洁能源装机和发 电量占比分别达85.3%、86.6%,水电总装机8947万千瓦 ,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加快建设 。 一年来,我们有效防范应对重大风险,安全发展基础 不断夯实。打赢森林草原防灭火“翻身仗”。把坚决落实习近 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建立“末端发力 、终端见效”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史上最严防火令,科学处 置凉山木里“4·5”、冕宁“4·20”等森林火灾,全省火灾起数下 降79.6%,未出现一起重大人员伤亡,圆满完成森林草原防 灭火专项整治任务。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紧盯 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加强人、物、环境同防 ,持续查堵漏洞,完善流调溯源机制,坚持中西医结合、 中西药并用,打赢两轮疫情防控“遭遇战”。“四川天府健康 通”覆盖超1亿人,接种疫苗累计超1.5亿剂次,切实维护人 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实施安 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 大整治和食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生产安全事故 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1.2%、9%,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 故。扎实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制定应对巨灾方案,省部首 次联合举办“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完成城乡房屋 建筑安全风险排查,成功处置泸县6.0级地震,有效应对 16轮强降雨,安全转移123万人。 一年来,我们持续惠民生增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 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民生保障坚实有力。30件民生实事 超额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65%以 上。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预期目 标内。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稳 步提高、参保人数达636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 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实施养老服务“七大工程”和适老 化改造提升十大行动,新增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84个。统 筹未成年人保护六大体系建设,实施儿童关爱服务项目 1100个,惠及留守儿童、困境儿童130余万人。下达救助补 助资金114.9亿元,兜住500余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为 282万持证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深入开展根治欠 薪专项行动,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城镇老旧小区改 造新开工6245个,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3万套(间)。推 进生活垃圾分类,设区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3%。社 会事业加快发展。“双规范”“双减”工作有序推进,全省整体 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认定,民族自治 地区15年免费教育惠及学生172.8万名。增设紧缺和急需高 等职业教育专业点529个。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顺利完成首 轮建设任务,2所高校分获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新增 博硕点105个、居全国前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9%。 深入实施健康四川行动,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和重大 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加快建设,全省首个生物安全防护三级 实验室建成投运。开展中医药强省建设十大行动,中医医 疗机构数、中医年诊疗量均居全国第一。三星堆遗址考古 发掘取得重大突破,稻城皮洛遗址填补青藏高原旧石器时 代考古空白。全省222个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4004万人次 ,四川体育健儿在第32届夏季奥运会、第16届残奥会和第 14届全运会、第11届残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全省注册志愿 者达1487万人。平安四川建设深入推进。践行新时代“枫桥 经验”,开展“治重化积”专项工作,实施第二批城乡社区治 理试点示范。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电信网络 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禁毒斗争形势持续向好,扫黑除恶 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持续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和 “问题楼盘”化解,有效防范化解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地 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全省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政府 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建设、退役军人 事务和双拥共建工作。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完成。国 家安全、外事侨务、港澳台、民族宗教、机关事务、档案 、保密、参事文史、决策咨询、文学艺术、史志、哲社、 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支持工会、青年、妇女、工商联 、侨联、友协、贸促、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取得 新进展。 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 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统筹推动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奋力拼 搏的结果,是中央驻川单位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 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四川改革发展的同志们及各界人士 ,表示衷心感谢!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 干警、消防救援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崇高敬意!向港 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诚挚谢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 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中小微 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稳就业任务艰巨 ;产业链循环不畅,供应链瓶颈短期内难以彻底缓解;民 生领域还存在短板和弱项,乡村全面振兴任务繁重;安全 生产、防灾减灾和金融、房地产等领域仍有不少风险隐患 ;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庸政懒政怠政和不作为、乱作 为、假作为现象,等等。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 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2022年主要工作 今年我们将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做好政府工作意义 重大。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 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大政方针,扎实抓 好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 落地落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 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 务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 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 ”“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 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合理增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奋 力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 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 值增长6.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增长8%,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经济增速,地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粮食产量稳定在710亿斤以上。能 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完成国家下达节 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任务。 上述目标的确定,一是基于应对重大挑战的考量。疫 情仍然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 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困难更加凸显,还有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 战,这些都需要我们沉着应对、主动作为。二是基于顺应 发展趋势的考量。既要与全国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与我 省“十四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又要符合我省中长期经济潜在 增长率,符合我省作为西部内陆省份追赶跨越的现实需要 。三是基于稳定市场预期的考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 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在我省交汇叠加效应不断显现,释放 出来的一系列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和发展红利,有利于促 进我省经济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只有稳 增长才能更好保就业、保民生。要切实担负稳住经济基本 盘的政治责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系统 观念,周密安排部署、精准出台政策、迅速推动落实。二 是有序实施双碳战略。坚持先立后破,统筹兼顾,不断改 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促进全面绿色 转型。三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兜住 兜牢基本民生,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推动共同富裕取 得重要进展。四是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增强忧患意识,坚 持问题导向,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 境。 第一,全面提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推动川渝合作共建再深化。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圈建设规划纲要》和重点专项规划,推动国土空间、生态 环境保护等规划尽快出台。制定实施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 分离改革方案,协同推进土地管理、市场监管、税费征管 一体化等改革取得突破。大力推进160个共建重大项目,加 快建设成渝中线高铁等项目,建成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 ,力争开工建设天府南—重庆铜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 程等项目,加快推进成渝、遂渝高速公路扩容等项目前期 工作。协同推进20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出台万 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方案,推进10个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规划建设取得实质 进展。新实施一批便捷生活行动和“川渝通办”事项,提升群 众办事便捷度。 推动极核主干功能再提升。支持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 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深化智慧城市国际标准试点 、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高质量建设天府新区、成都东 部新区,积极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实施成都都市 圈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 验区建设,推动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 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发展,支持建设天府大道科创走 廊。启动建设成德、成眉市域(郊)铁路,加快建设成资 市域(郊)铁路,大力推进成都都市圈环线铁路前期工作 ,推动既有铁路公交化运营,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再加力。项目化清单化推进五大片 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在区域中心城市 开展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行动,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 好新一批114项省级行政职权调整实施事项承接落实工作。 加快省级新区交通、能源、信息等“硬件”和营商环境、创新 平台、人才引育等“软件”建设,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先行 区、领头羊。持续开展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培育,命名一批 创新型县(市、区)。加快夹金山隧道建设,因地制宜推 动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高标准编 制安宁河谷综合开发总体规划。 第二,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发挥大院大所大学优势,高 起点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高水平打造西部(成都 )科学城,高效率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突破性发展。 启动建设电磁驱动聚变等国家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锦屏 深地实验设施和中科院成都科学中心、稻城天文科技集群 项目,建成投用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转化医学设施等国 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大力推进国 家实验室四川基地建设,聚焦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 环境等领域建设天府实验室,布局建设省级国防科技重点 实验室。 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在科研实力雄厚、产业竞争优势 明显的重点领域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加快建立以市场为 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积极争取国家有关 部委支持,完成国家级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高端航空 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工业云制造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加快 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同位 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做实做强省级跨高校院 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实施高新区能力提升行动和高新技 术企业倍增计划。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 载体提档升级,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 钒钛稀土、智能装备、生物育种等重大科技专项,着力解 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加强太赫兹通信技术、存储技术、光 电技术、量子互联网、激光技术等领域引领性前沿技术攻 关,争取原创性突破。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设立 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共同承担国 家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科研项目“揭榜制”、科研经费“包干 制”和科技成果评价综合试点。实施100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