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7日在重庆市第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胡衡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一年,也是重庆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共重 庆市委直接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关心支持下,我们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 “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 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 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 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疫情防 控成果持续巩固,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社会大局保持 和谐稳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较 好完成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一年,我们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党 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全市上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 百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 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 德、学史力行。3400万重庆人民更加满怀信心地听党话、 跟党走,把“两个确立”的政治成果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 护”的政治自觉,转化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忠实践行,转化为履好职责、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 。 ——这一年,我们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在战略 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积极配合国家层面规划编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国家综合立体 交通网规划纲要》《“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 设实施方案》等重大规划公开发布,明确成渝地区为全国 交通4极之一,赋予重庆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 融中心、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等新定位。精心编制全 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52个市级专项规划,储备重大项目 532项,启动实施233项、累计完成投资超过3000亿元,为 “十四五”开局起步打下坚实基础。 ——这一年,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 筹发展和安全,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面对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我们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慎 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因时因势调度经济运行,坚决守住 安全发展底线,两起本地疫情均在1个潜伏期内得到有效控 制,新冠疫苗基本实现“愿接尽接”“应接尽接”,为经济社会 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894亿元、 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 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6.1%、18.5%、22.8%、 9.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分别增长8.7%、10.6%,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重点抓了九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落实科技自立自 强要求,贯彻市委五届十次全会部署,深入推动科技创新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提升创新平 台。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提速,超瞬态实验装置、中 科院重庆科学中心等科研平台加快建设,北京大学重庆大 数据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等研发机 构建成投用;两江协同创新区新引进科研院所10家,集聚 院士团队14个,分布式雷达验证试验场启动建设,西工大 重庆科创中心投入运营;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启动建设长江 模拟器、野外科学观测站;15个高新区引进重大科技产业 项目474个、总投资2604亿元。壮大创新主体。新增2所高 校,新引进研发机构16家、累计达到104家,新增4个国家 级工业设计中心,联合微电子中心获批成为国家级制造业 创新中心,市畜科院获批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 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 别达到118家、5108家、3.69万家,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 企业占比预计达到30%。优化创新生态。获批建设全面创新 改革试验区,编制科技进步路线图,制定实施基础研究行 动计划,组建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推出“科技成果转化24条 ”,累计启动10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获批设立国家海 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和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 ,新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超过5万名,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和商 业价值信用贷款累计分别达到223.5亿元、81亿元,科技企 业融资近4000亿元,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 2.21%,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 (二)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多措并举增强产业链 稳定性和竞争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高技术制造 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8.1%、18.2%,数字经济增 加值增长15%以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支柱产业 提质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和产业链供应链 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一链一策”建设33条重点产业链,启 动建设首批6个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加快推动产业向高端 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汽车产业实现“整车+零部件”双 提升,博世庆铃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项目开工,比亚迪动 力电池二期等项目建成,长安UN I—K、福特野马 Mach—E等新车型上市,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12.6%;电子 信息产业加快补链成群,计算机年产量首次突破1亿台,京 东方第6代柔性显示面板产线正式投产,华润微电子12英寸 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康宁显示玻璃基板前段熔炉等项 目落地,电子产业增加值增长17.3%;医药产业集群逐步成 型,博唯生物预防性重组蛋白疫苗等项目加快推进,重庆 国际生物城、水土生物医药创新基地等建设提速,医药产 业增加值增长14.5%;装备、材料、消费品产业转型步伐加 快,增加值分别增长16.8%、5.9%、8.9%。推动大数据智能 化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新一代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上合组织数字 经济产业论坛、2021智博会;“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不断壮 大,新集聚大数据智能化企业1000余家,新认定智能工厂 38个、数字化车间215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 点(重庆)接入二级节点20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带宽达到590G、骨干互联网直连城市达到38个;“云联数算 用”全要素群加速聚集,京东、中科曙光等高性能算力设施 相继布局,建成5G基站7.3万个,上云企业达到10.1万户 ;“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不断丰富,部署建设城市信息模型 基础平台,打造城市安全、智慧交通、基层智慧治理等融 跨平台,提档升级礼嘉智慧公园,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双智 ”试点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 心规划》获批,启动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等改革试点,获 批跨区域外债管理便利化试点,推出科技跨境贷、汇保通 等创新服务,落地中国农业银行数字化风控中心和一批金 融科技总部,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加快建设,新增上市 企业6家;获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入实施“巴渝 新消费”八大行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新业态不断涌现 ;国家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进出口整体 通关时间较2017年压缩60%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 生产总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培育市级软件产业园7个 ,软件业务收入增长24.6%;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旅游 发展升级版启动实施,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预计分别增 长8.3%、9.2%;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 展,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 (三)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落实 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召开两次川渝党政联席会议 ,设立300亿元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共同实施85项年度重 点任务,推进67个重大合作项目,打造10个区域合作平台 ,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 层次轨道交通规划获批启动实施,成渝中线建设启动,成 达万、渝万、渝昆、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建设提速,郑 万高铁重庆段开展联调联试,渝西高铁可研获批,渝宜高 铁重庆段完成可研编制,大足至内江高速、合川至安岳高 速重庆段建成通车,涪江双江航电枢纽、川渝电网一体化 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推动科技创新区域协同,成渝综合 性科学中心启动建设,集中开工40个重大科技项目,合作 共建6个重点实验室,组建成渝地区高新区联盟、技术转移 联盟和协同创新联盟。推动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制定汽车 、电子、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 ,获批共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全国一体化算 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推动生态环保联建联治,共同实施 长江干流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开展跨界河流污染专项 整治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启动 第二批便捷生活行动,210项“川渝通办”事项全面实施,跨 省医疗结算、公积金异地贷款等实现“一地办”,企业和群众 享受到更多同城化便利。 (四)扎实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一区 两群”协调发展工作调度机制和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促 进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提升主城都市 区极核功能,中心城区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先进制造、 现代服务功能加速集聚,主城新区工业化主战场作用进一 步显现。推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巫山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三峡 库心·长江盆景”等跨区域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万开云同城化 发展成效明显。推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发展 ,组建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成立武陵文旅融合发展公司 ,举办首届中国武陵文旅峰会,新增3个4A级景区,全年接 待游客867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41.2亿元。 (五)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 放要活力,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拓展开放通道。西 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07个国家(地区)、315个港口,运输 箱量增长54%;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超过4800班,开行量 和货值货量均居全国首位;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 际航线增至106条,国际货邮年吞吐量突破20万吨。提升开 放平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编制实施五年发展规划,累计 签约商业项目250亿美元、金融项目232亿美元;自贸试验 区新形成自主培育改革创新成果16项,启动建设10个联动 创新区;两江新区服务贸易额超过70亿美元、跨境电商交 易额预计增长50%,万州、永川综保区获批建设,果园港口 岸通过国家验收,寸滩港口岸功能有序转移,高新区、经 开区等各类开放园区引领辐射功能持续增强。发展开放型 经济。实施与东盟经贸合作行动计划,开展跨境贸易便利 化专项行动,成功承办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 年特别外长会、澜湄合作第六次外长会、中国—拉美企业 家高峰会,继续办好西洽会、中新金融峰会、重庆英才大 会,累计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12家,国际友城增至52对 ,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以上。以开放促改革。获批营商 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深入推进 要素市场化配置、国资国企、“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出 台“促进生产经营27条”“助企纾困17条”等政策,为企业新增 减负超过600亿元,金融系统为实体经济让利160亿元,全 市新设立市场主体57.9万户、总量达到320.4万户,民营经 济增加值占比达到59.6%。 (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建立健全城乡 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 地。分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一县一策”支持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大力 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创建3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 范区和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荣昌、潼南入选全国农业 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万吨、创近 13年新高,生猪产能恢复至正常年份水平,“巴味渝珍”授权 农产品累计达到637个,农业增加值、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和 网络零售额分别增长7.8%、15.8%、17.5%;启动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330公里、新 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011公里,改造农村危房5097户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占比分别达 到84%、40.5%;“三变”改革试点扩大到2234个村,“三社 ”融合发展提速,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大力推进城 市提升工作。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区两群”国土空间 规划以及綦江—万盛等跨行政区规划编制完成。坚持以轨 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加快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和交通 强市建设,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在建里程 929公里、营业里程达到839公里,开行公交化列车35对 ;“850+”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提速实施,在建里程308公 里、通车里程达到417公里;“三环”高速全线贯通,高速公 路新通车439公里、总里程达到3841公里,省际出口通道增 至27个,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执法权划归公安部门;中心城 区建成“4桥2隧”,打通未贯通道路35条,整治交通堵乱点 62处,城市道路通车里程超过6000公里;江北机场T3B航站 楼及第四跑道进入主体施工,重庆新机场前期工作取得积 极进展;忠县新生港开港运营,寸滩邮轮母港开工,果园 港二期及扩建工程完工;两江燃机电厂二期、丰都栗子湾 抽水蓄能电站启动建设。推进以“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更 新,长嘉汇、艺术湾、枢纽港等城市功能名片加快建设 ,市规划展览馆新馆建成,江北嘴江滩公园、雅巴洞湿地 公园等十大公共空间建设成效显现,渝中、九龙坡入选全 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全市31个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 目全面启动,累计完成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3568万平方 米,老旧小区累计加装电梯3440部,109个城市边角地建成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2278公里山城步道建成投用,309个坡 坎崖滩项目得到治理提升,磁器口后街、十八梯等历史文 化风貌街区建成开街。深化“大城三管”,完成市容环境整治 专项行动,中心城区隧道、道路护栏美化亮化实现全覆盖 ,建成110个“劳动者港湾”示范点,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管 理链条建成,“马路办公”整改问题82.6万个,建成区数字化 城管覆盖率达到95%,4个区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近 者悦、远者来”的美好城市取得新进展,越来越多的人到重 庆“行千里·致广大”。 (七)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共抓大保护、不 搞大开发,全面落实长江保护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 之地。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和 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实施“两 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32万亩,国土绿化营造林510万亩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4.5%;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 态修复全面完成,长江禁捕退捕成果持续巩固,渝北、北 碚入选“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重庆山水林田湖草工程试点入 选中国特色生态修复案例,广阳岛生态修复主体完工、入 选全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强化减污治污。开展提升污水 “三率”专项行动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建设改造城镇排水管 网1900公里、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27.5万吨,强化大气多污 染物协同控制和联防联治,深化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 题整改,全面淘汰锰行业落后产能,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 保持为优,7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空气优 良天数达到326天、其中优的天数146天,土壤环境质量稳 步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考核为优秀。强化节能降碳 。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整改“两高”项目122个,累 计建成绿色园区15个、绿色工厂171个,发行绿色债券 142亿元,上线“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能耗“双控 ”进度总体符合国家下达目标要求。 (八)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在财政收 支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坚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保持 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坚持就业优先,落实减负稳岗扩 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5.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 制在5.5%以内。深化教育改革,学前教育普惠率不断提升 ,义务教育“双减”成效明显,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教育评 价改革、“县管校聘”改革稳步推进,新高考“首考”顺利实施 ,“公参民”、校外培训机构问题有效整改,职业教育不断壮 大,高校“双一流”建设取得新进展。推进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新增互联网医院18家、三级中医院5家,“三通”医共体建 设覆盖所有区县,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面推 开。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尘埃落定》《仙豆》等舞台艺 术获国家级奖项,《重庆·1949》等大型文旅驻场演艺成功 上演,完成“红色三岩”31栋文物建筑保护展示,红岩文化公 园首期项目对外开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改造提升 39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一批24小时城市书房 ;出台建设体育强市实施意见,成功举办市第六届运动会 ,我市运动健儿在东京奥运会、残奥会共获3枚金牌。优化 养老服务供给,新建乡镇养老服务中心223个,提档升级乡 镇敬老院150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强 社会保障,持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重点优抚 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扎实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5件重点民生实事完成年 度任务,36件重点民生项目取得积极成效,“为科技工作者 办实事20条”全面完成。 (九)扎实推进安全稳定各项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 展理念,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建立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转换机制,强化“人 ”“物”同防、闭环严防、关口细防、横向联防、社会谨防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 平台经济规范监管,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治理,妥善 处置单体企业风险,入选全国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试点 ,重点领域风险总体可控。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实施 常态化安全监管“十条措施”,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建 立暗查暗访和督办交办机制,综合整治高层建筑、古镇古 寨、厂房库房、老旧小区消防和危化品、道路运输、食品 药品、城市内涝、地质灾害、森林防火隐患,安全生产形 势稳定向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制定加 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和矛盾 纠纷大调解体系,推进信访“治重化积”专项工作,开展政法 队伍教育整顿,实施“全民反诈”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 除恶斗争,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实现“双下降”,人民群众安 全感和满意度得到“双提升”。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政府自身建 设全过程,扎实推进中央巡视、审计和国务院大督查等反 馈问题整改,坚决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 流毒,肃清邓恢林流毒影响,旗帜鲜明讲政治、对标对表 抓落实的政治氛围更加浓厚。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 制度,全年向市委请示报告130次,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和政 协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1220件、市政协提案1020件 。严格依法行政,出台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开展法治 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 案13件、立改废政府规章16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 神和市委实施意见,落实纠治“四风”十项举措和过紧日子要 求,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村 (社区)换届。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 迈出新步伐,民族宗教、国家安全、外事、侨务、港澳台 、审计、统计、档案、保密、参事、史志、人防、气象、 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会、妇女、儿童、青年、老龄 、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在应对挑战中主动作为 ,在爬坡上坎中砥砺攻坚,成绩来之不易,历程令人难忘 。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重庆工作、推动重庆发展,最坚 强的保证是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和党中央坚强领导,最 根本的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 指引,最突出的主线是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 在重庆大地上。我们也深刻感受到,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 ,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3400万重庆 人民顽强拼搏、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出了力,每个人都了 不起。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 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渝部队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 防救援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关心支持重庆发展的中 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 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重庆经济社 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需求恢复有所放 缓,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 经营困难增多;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产业、金融 良性循环尚未形成;产业发展能级整体不高,产业链供应 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有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 ,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还有不少短板;融入国内 国际双循环在软硬联通上仍有堵点卡点;绿色低碳转型任 务艰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民生领域还有不 少薄弱环节;安全稳定风险隐患依然较多;政府系统工作 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一定重视发展中的困难、正视工作中的差距,采取有 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党将召开二 十大,我市也将召开第六次党代会,需要保持平稳健康的 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做好政府工作责任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 次全会精神,扎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 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 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 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 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 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 ”“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向纵 深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 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 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 总值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城镇新 增就业6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增长7%左右;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 统筹考虑。 上述预期目标,与全国经济走势和我市“十四五”预期目 标相衔接,同全市经济潜在增长水平相适应,充分考虑了 各种变量,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 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稳字当 头、稳中求进,在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注 重稳定经济大盘、稳住社会大局,注重融入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 撑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 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重庆经济和全国一样,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 弱三重压力,必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稳 住经济基本盘。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抓好项目储备,加强政策对接 ,抢抓国家加大政府投资规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 资的“窗口期”,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盘子”。抓好基础设 施投资放量,深入实施抓项目稳投资专项行动,聚焦“两新 一重”、城市更新、民生补短板等领域布局一批重大项目 ,开工一批成熟项目,加快在建工程进度,形成更多工作 实物量。抓好工业投资提质增效,用好产业链招商等方式 ,引进一批牵引性强、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提高招商签约 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额,引导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 投入。抓好资金保障,管好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创新 政府投融资机制,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提高资产证券 化水平,更好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确保社会融资规模合理 增长。 促进消费升级扩容。抓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契机,实施国际消费载体提质等“十大工程”,深化“巴渝新 消费”八大行动,巩固消费回暖势头。培育品质消费,推进 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三峡广场等商圈建设,提档升 级中央商务区,优化商圈业态布局,发展智慧商圈。激发 县乡消费,加快发展县域商业,鼓励区县开展新能源汽车 促销、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推动育幼、护理、 家政、住房租赁等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培育新型 消费,挖掘重庆特色文化、特色美食和特色旅游资源,推 动消费产业联动融合,提质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 融合、商旅文体跨界发展。优化消费环境,完善现代商贸 流通体系,健全社区商业配套设施,发展农村物流配送 ,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完善消费者权益 保护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要 完善企业意见收集、办理、反馈良性机制,营造重商、亲 商、安商良好氛围,千方百计把各类市场主体保护好、发 展好。构建更优产业生态,整合产业创新资源,建设一批 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完善研发设计、成果孵化、小试中试 、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体系,推进应用场景建设,支持首 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广应用,为市 场主体厚植发展沃土。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做强做 大“链主”企业,大力培育领军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 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培育发展优质中小企业。加 大助企纾困力度,落实国家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继 续执行现行纾困政策,实施中小微企业助力工程,对受疫 情影响较重的服务业等困难行业实施精准帮扶;建立完善 科学用能政策,优化煤电油气保供机制,推广高速公路差 异化收费,健全面向小微企业、覆盖所有区县的政府性融 资担保体系,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商业价值信用贷款 规模;强化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帮助企业解决缺煤、缺电 、缺芯、缺柜、缺工等要素短缺问题,让企业增强信心、 轻装上阵、加快发展。 (二)统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 发展,持续释放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优化效应。聚焦“两中心 两地”战略定位,集中精力办好重庆自己的事情,齐心协力 办好川渝合作的事情,努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 区域经济布局。 纵深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全方位协同、全领域 合作,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推动重大规划编制,配 合国家部委编制出台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专项规划,联动四川编制完成水安 全保障、国际消费目的地建设等规划方案。推动重大改革 政策落地,争取获批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绿色金融 改革创新试验区等试点试验,联动推进成渝地区高标准市 场体系建设,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启动实 施第三批“川渝通办”事项。推动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争取国 家批复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 验区建设方案,推进川渝高竹新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 带等建设,加快首批20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深化川 渝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协作。推动重大合作项目实施,聚 焦现代产业体系、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等共建领域 ,实施160个引领性标志性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支撑双城经 济圈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落实三个片区建设行动 方案,做大做强“一区”、做优做特“两群”。主城都市区,突 出强核提能级、扩容提品质,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基础设施“一张网”、公共服务“一张表”、城市管理“一平台 ”,统筹布局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重大功能设 施,促进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交通同网、产业同链、服务 同标、发展同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突出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推动万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推进万开云同城 化发展,加快“三峡库心·长江盆景”等跨区域合作平台建设 ,推动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板块协 同发展,强化沿江区县城市互动、产业联动,做靓三峡制 造、三峡农家、大三峡旅游等特色品牌。渝东南武陵山区 城镇群,突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黔江建设渝东南区域中 心城市、秀山建设渝鄂湘黔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支持武隆 开展旅游国际化试点,支持彭水建设民族地区产城景融合 发展示范区,引导各区县建设精致山水城,合力建设乌江 画廊旅游示范带和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促 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三)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 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是调结构、转方式的根本 之策,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 “四个面向”,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支 撑作用,以创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建设一流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 ,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聚焦科学主题铸魂,建设金 凤实验室和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推动国家实验室基地、中 科院重庆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落地,支持高校研究院和 特色研发机构在科学城集聚;面向未来发展筑城,提速建 设科学会堂、科学公园等功能设施,建成投用科学大道一 期;联动全域创新赋能,强化“一核引领、五区联动”,统筹 规划布局、政策协同、重大项目和环境营造,建设“科学家 的家、创业者的城”。高标准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瞄准新 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集聚开放式、国际化高端研 发机构,开工建设卫星互联网等科创项目,建成投用分布 式雷达验证试验场、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打 造全国重要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建设广阳 湾智创生态城,聚焦“智慧+”“创新+”“绿色+”,建设重庆脑 与智能科学中心、广阳湾实验室,探索打造零碳示范产业 园,培育零碳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