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罗平县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2年罗平县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13日在罗平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王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 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我们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取得伟大胜利 过去五年,是罗平乘风破浪、追赶跨越的五年。五年 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 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曲靖现场办公会精神,用 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 成绩,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脱贫攻坚夺取全面胜利。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 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五年共投入扶贫资金49.7亿 元,全县1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074户42402名贫困人口 全部脱贫,1242户4424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新生 活,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成为云南首批、曲靖 首家脱贫摘帽县。贫困群众出行、喝水、用电、通信、上 学、就医、住房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脱贫地区整体面貌 焕然一新,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庄 严承诺。沪滇扶贫协作成效显著,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 1.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51个,为罗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 了重要贡献,携手书写了新时代的“山海深情”。乡村振兴迈 出坚实步伐,机构队伍和体制机制平稳过渡,旧屋基乡村 振兴示范乡、1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云上花 海”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建设初显成效,长底乡列为全国民 族乡村振兴试点,“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有序推进,探索“乡 贤治村”新模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 (二)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沉着应对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推动改革发展,交出了一份高质 量跨越式发展的答卷。年末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4亿元 ,是2016年的1.9倍,年均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年均增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 5.6亿元、实现翻番,综合财力从2016年的31.9亿元提高到 2021年的3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67.2亿元,年 均增长17.2%,荣获2018年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先进县、 2019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2021年位列西部百强县 第74位。高端食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新建高标准农田13.3万亩,补充耕地1.4万亩,累计认证 “三品一标”农产品71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73户,生猪规模 化养殖率达32.1%,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省 “一县一业”特色县,罗平小黄姜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产品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绿色能源产业不断壮大 ,水电风电总装机容量突破104万千瓦,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焕发新的生机。产业园区获批为省级产业园区,完成园区 道路25公里、标准化厂房5.6万平方米,累计入园企业80户 ,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 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域旅 游加快发展,打造国家3A级以上景区4个、省级旅游名镇 2个、省级旅游名村5个、中国传统村落3个、乡村旅游示范 村10个,鲁布革布依风情小镇获“云南省特色小镇”命名,创 成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 年均增长17.2%、26.7%。 (三)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统筹推进城乡融 合发展,县城建成区面积2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0.9%,五年提高4个百分点。改造城区主次干道9条,打通 “断头路”4条,打造民族特色街区5条,新增城市绿地30.1万 平方米,获评“云南省美丽县城”、云南省文明城市、云南省 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突出县,全国文明城市创 建通过第一轮测评验收。城市经济活力增强,金花玉湖“城 市会客厅”、方圆荟购物中心、东风时代广场、智慧停车系 统建成运营,商品房销售面积73.9万平方米,5个“烂尾楼 ”有序盘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完成人居环 境综合治理村836个,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129个,改造农 村户厕9.4万座,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卫生厕所普 及率达95%、75%。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罗八高速公路一期 、江召高速公路、麒师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富罗高速公路 即将开工建设,罗平通用机场完成场址论证,新建改建农 村公路700公里,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250公里,创 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阿岗水库下闸蓄水,牛街河水 库主体工程完工,县城第二自来水厂建成投用,城乡供调 水一体化工程加快建设,湾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 ,罗师大型灌区工程进入设计阶段,荣获全国节水型社会 建设达标县;鲁西背靠背换流站、直流异步联网工程建成 运营,升级改造农村电网1396.6公里,受益农户6780户。 4G网络实现全域覆盖,建成5G基站282个。 (四)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宜人。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 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坚决打 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及“回头看”交办反馈问题得到有力整改,城区空气质量优良 率达99.7%,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控以上 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认真落实河(湖)长制 ,龙王庙水库、万峰湖、桃源小河、污水等治理效果显著 ,创建“美丽河湖”16个。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产业园区 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运营,学田污水处 理厂完成提标改造,淘汰落后产能9000吨、黄标车1393辆 ,关闭退出非煤矿山80座,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4.7%。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 ,累计排查整治“两违建筑”84.8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国土山 川绿化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林 长体系,完成营造林34.2万亩、石漠化治理14.5万亩,森林 覆盖率达47.2%。 (五)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 成,殡葬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公务用车、供销、国资国企 、财税金融、农业农村、教育、医药卫生等改革深入推进 ,县开投集团组建运营,获2A信用评级。“放管服”改革持 续深化,“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100%,网上可办率达 100%,企业开办实现“全程网办、一日办结”,项目审批时 间大幅压减,服务企业“三项制度”有效落实,营商环境大幅 改善,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五年新增市场主体2.7万户,市 场主体总量达3.9万户,注册资金237.3亿元。民营经济增加 值达166.2亿元,占GDP比重5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 计签约项目60个,引进到位资金330亿元。谋划储备重点项 目718个,总投资2863.8亿元。争取到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资金21.7亿元,位列全市第一。科技创新明显进步,培育高 新技术企业6户,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质量强县建设 深入推进,注册商标2259件、中国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 证明商标7件、农产品地理标志1件。全面落实纾困惠企政 策,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5亿元,清偿民营中小企业账款 4.13亿元。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 10.1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从2016年的4%下降 到2021年的2.6%,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六)民生福祉大幅改善。始终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 要的政绩,五年民生保障支出140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 78.1%。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工伤、 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参保率不断提高。累计发放惠农补贴 资金2.8亿元、养老保险金23.4亿元,医保基金支出26.3亿元 ,减免困难人群医疗保险4655 .4万元。城乡低保保障 11912户26491人,特困供养1114户1178人,累计发放低保 特困救助资金5.1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累计转移农 村劳动力68万人次。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41030元、19620元,年均分别增长7.9%、9.9%。改造农村 危房32032户、棚户区3302户、老旧小区22.2万平方米,阿 岗水库1297户移民全部妥善安置。积极推动“有学上”向“上 好学”转变,投资17.1亿元实施幼儿园、义务教育“薄改”、 普通高中等新建改建项目13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 14.9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一村一幼、一乡(镇)一公办、 一县一示范”目标,“大班额”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实现基本 均衡发展,罗平四中、五中建成投用,破解了高中教育瓶 颈,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7.6个百分点。实施义务教育教 师“县管校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职业、民办、特殊 教育实现共同发展。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 标,县人民医院晋升三级医院,县中医院通过二甲医院复 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县域就诊率达99%,荣获 国家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整体水平走在 全省县级前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公共文化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全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累计核查涉疫地区入罗人 员2.9万人,免费接种新冠疫苗92.2万剂次、覆盖49.4万人 ,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对来势汹汹的 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派员组队驰援湖北、增援边境,为抗 疫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加强民族团结,深化双拥共建 ,创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 单位71个,蝉联四届全省双拥模范县。持续深化平安罗平 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各类刑事案件下降 27.5%,命案下降44.9%,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成功打掉黑恶势力犯 罪团伙20个,抓获团伙成员305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 241起,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第四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 取得显著成效。社会矛盾风险得到有效化解,信访“退三”目 标如期实现。深入推动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严格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防灾减灾救灾 能力不断提升。 (八)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 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章党规党纪 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 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广大 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 命。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 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建议501件、提案496件,“七 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审计监督有力有效。牢牢掌握意识 形态工作主动权,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持之以恒纠 治“四风”,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务实重干、担当作为蔚然 成风。坚定不移正风肃纪,严肃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 腐败问题,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亲清新型政商关 系加快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加快形成。 扎实推进统计调查、库区移民、广播电视、档案史志 、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拥军优属、民族宗教等工作,大 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工商联、科协、残联 、慈善事业发展,各方面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历程非同寻常。面对错综复杂 的外部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 情的严重冲击,我们以坚韧不拔、移山填海的意志品质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打 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无愧于时代的 新业绩。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 、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 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上下团 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 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干 部、医务工作者、社会各界人士,向武警官兵、人民警察 、消防救援指战员、驻罗单位、驻罗部队,表示衷心感谢 并致以崇高敬意! 回顾五年的拼搏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旗帜鲜 明讲政治,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时刻同党中央决策 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对标对表,才能确保各 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同人民想在一 起、干在一起,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必须紧紧扭 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 ,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营商环境,才能 不断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必须把创新贯穿于经 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机制创 新激发干部担当作为,才能开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境界 。必须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之路,我们未来的发展空间才 会越来越大,发展道路才会越来越宽,发展步伐才会越来 越快,发展质量才会越来越好。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树 牢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 类风险,才能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稳致远。必须把抓 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 越向前,发扬钉钉子精神,才能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 验的实绩。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 的建设,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局,不断增强政 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 更好地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聚民力、促进发展。 我们也清醒看到,罗平仍是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 不充分问题突出,支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 。主要表现在:制造业缺失,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不 高,高端食品加工不足,打造全域旅游还任重道远,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现代产业体系 尚不健全;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县域经济、园区经济不 强;市场主体偏少,工业基础薄弱,财源建设滞后,财政 收支矛盾突出;城镇化水平不高,城市服务功能不强;市 场化程度不高,市场要素、土地林地等服务要素、环境要 素保障不足,营商环境需要大幅提升;城乡差距、收入差 距较大,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贫困群众 脱贫水平较低、标准不高,致贫返贫风险依然存在;教育 、医疗、养老、扶幼等基本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要补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尚不稳固,生态环境保护 治理任重而道远;重点领域安全隐患不容忽视;人才短板 凸显,干部队伍担当精神,改革、开放、创新意识,推动 发展的本领和抓落实的能力都需要进一步增强;反腐败斗 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同时,疫情防控形势对全县经济发 展和社会稳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上述问题,我们 必须清醒面对、全力破解。 二、今后五年,我们真抓实干、开拓奋进,阔步迈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今后五年,是罗平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关键五年。我国 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双循环格局催生经济发展 新动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速转移,有利于我们借势借 力发展。全省聚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实施滇中崛起战 略,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有利于我们 把资源、区位优势快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市加快建设先 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云南 副中心城市,我们只有把全县的发展主动融入到全市、全 省、全国的大局中,才有利于我们把准发展方向、释放发 展潜力。新阶段我们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发展机遇也越 来越多。同时,全县上下人心思进,抓发展干劲十足。我 们要把握好大局大势,坚定信心决心,奋斗新时代、奋进 新征程、担当新使命,努力交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 、无愧于人民的新答卷!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 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 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省政府 曲靖现场办公会和市第六次、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统 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全域旅游统领经 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旅游和工业双轮驱动,着力构建现 代产业体系,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 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民 生事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建成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 展示范区,推动健康生活目的地、先进制造基地建设取得 重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梦的罗平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 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 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城 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定不移突出产业兴县,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新 突破。聚焦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坚持“两型三化”方向 ,加快构建迭代产业体系,做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产业 支撑。 全面打造全域旅游。做优“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编制实 施全域旅游五年行动计划,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两高两新 ”专项行动,招引高质量旅游项目,培育高标准旅游主体 ,做好高水平旅游营销,营造高品质旅游环境,实现景区 专业化运营,加快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推动罗平成 为人人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围绕补齐吃住行游购娱短 板弱项,加强景区景点开发,深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建 成一批高端酒店、精品民宿,打造体育公园,全面提升旅 游服务品质。推动农业、文体、工贸、康养与旅游融合发 展,发挥“水”优势,做足“花”文章,做美“峰”景线,融入 “养”元素,活化“文”灵魂,延伸旅游产业链、价值链,丰富 旅游产品供给。加强与周边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实现资源 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80亿元 ,带动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 发展壮大新型工业。做强“绿色能源牌”,抢抓碳达峰、 碳中和战略机遇,深入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 度融合,推进绿色能源、有色金属、新型建筑建材产业融 合发展,绿色能源产业产值突破45亿元、有色金属产业实 现产值80亿元、新型建筑建材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加快 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依托罗平有色金属产业优 势,聚焦生物制品、绿色铝、绿色硅、汽车零部件、新能 源电池、金属型材等方向,开展精准招商,加快补齐工业 短板。推进煤矿“五化”建设,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煤 炭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实施园区优化提升行动,强化基 础设施建设和要素保障,创建绿色低碳示范园区、高新技 术示范园区,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到2026年,工 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 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0%。 打造高端食品基地。做特“绿色食品牌”,推进“大产业 +新主体+新平台”建设,实施“一二三”行动,推动罗平由农 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农业总产值突破180亿元。用工业 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建设高端基地,推进高端加工,打造 高端品牌,高端食品制造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农产品加工 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紧扣打造全 国油脂加工中心、全国小黄姜加工交易中心、全国一流生 猪养殖和肉制品加工中心目标,培育壮大现有龙头企业 ,引进一批国内同行业中领先的企业,新增省级和国家级 农业龙头企业10户以上。加强地理标志培育保护,建设农 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新增“三品 一标”农产品20个以上。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培 育一批冷链物流运营服务主体,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坚 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 “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确保粮食安全。 推进数字罗平建设。制定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 计划,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进资源数字化、数字产 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把数字经济打造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 发展的强大引擎。全面建设数字政府,打造全面网络化、 高度智能化、服务一体化的现代政府治理形态。加快大数 据中心建设,推进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城市治理、乡村 振兴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建设数字社会,基本建成新 型智慧城市。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5G网络县域 覆盖率达到100%。 (二)坚定不移强化创新引领,蓄积加快跨越发展新 动能。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 好结合,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用创新为发展赋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 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户以上,新增高新 技术企业8户以上,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引导全社会加 大研发投入,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推动人才创新,深入实施“现代产业人才建设工程”“情归 珠源人才计划”“双招双引工程”,扎实做好产业、教育、卫 生等重点领域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 供人才支撑。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扎实推进产业工 人队伍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 ,新增市场主体4万户以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市 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 用改革为发展固本。全面实施营商环境提升三年行动 计划,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打响“罗平服务”营商环境品 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 ,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为企业提供最优服务。深化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 、一次办”,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 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财税运行质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县开投集团发展壮大,健全市 场化经营机制。巩固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 展活力。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体制机制。深化殡葬改革成果,提升惠民殡葬服务管理水 平。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 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 营经济健康发展。 用开放为发展添翼。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市发 展战略,全面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借力长 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云南面向南亚东 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等战略机遇,推进更高水平、更大力度 开放,努力成为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市场之间的重 要节点。顺应产业西移、资金西进大势,聚焦重点产业、 重点区域,精准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强化定向招商、专业 招商、以商招商、市场化招商,吸引更多企业和企业家到 罗平投资、到罗平发展,力争招商引进项目65个以上,引 进到位资金不少于500亿元,招商引资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 资不低于150亿元。 用项目为发展增势。提高项目工作水平,盯着项目干 、围着项目转,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精准对接 国家、省、市政策投向,围绕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 环保、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实行工作项目化 、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谋划储备重点 项目400个以上,总投资规模不低于1800亿元。健全落实重 点项目县级领导包保、专班推进、督办交办、现场观摩等 工作机制,持续掀起大干快上项目热潮,完成固定资产投 资900亿元以上。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 资金支持,发挥投资拉动效益,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三)坚定不移深化城乡协同,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 样板。把新型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推进城乡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建成城乡融合发展示范 区。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强化规 划实施监管,严格管控“三区三线”,合理布局“三生空间 ”,加快实现“多规合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城镇空间和建筑布局,传 承保护历史文化,打造一批农业大镇、商贸强镇、旅游名 镇,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深入开展“干部规划 家乡行动”,因地制宜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保留乡村特色 风貌,不搞千篇一律,不搞大拆大建,建设望得见山、看 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幸福乡村。 打造美丽宜居城市。拿出“创则必成”的决心信心,加大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力度,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确保2023年 成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提升罗平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 力。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市政道路、背街小巷、 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和居住社区建设,实施城市生态修 复、垃圾污水治理,推进花园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 、“无废城市”建设,实现供排水一体化,巩固提升国家园林 县城、“云南省美丽县城”创建成果。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建 设一批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发展赛事经济、夜间 经济,提升城市经营水平,增强城市经济活力。深化户籍 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常住人口城镇 化率提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