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一号文件精神解读:稳住农业基本盘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2年一号文件精神解读:稳住农业基本 盘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 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 ,以下简称“文件”)发布。文件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 “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进 行解读:一是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背景,二是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三是聚焦粮食安全 。 一、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背景 (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 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 此基础上,我们在农业农村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比如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质量,依托国内大循 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市 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议》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 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 ,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 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 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 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 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 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 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 农村现代化。《建议》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 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兴有效衔接。 (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 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 基础上,对于农业农村问题,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 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 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 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 一场种业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 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要建设 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 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 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三)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 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 期转弱三重压力。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们既要正视困难 ,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 会改变。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做好 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 持多边主义,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 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对于整体经济的发展,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 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 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 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 稳打。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同时,会议提 出了七项具体要求:一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二是微观 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 国民经济循环;四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五是改革开放 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六是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 协调性;七是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 开。在会上,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 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 ,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 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 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证粮食安全,大 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要有合理布局,主产 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耕地保护 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 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 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要真正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确保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同时,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 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 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 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 对于农业农村问题,会议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 生产,确保2022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强化“菜 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确保畜禽水产和蔬菜有 效供给。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责任 ,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大力推进种 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要巩固拓展好 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力度 ,抓紧完善和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深 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 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立 足现有村庄基础,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 建设,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 代生活条件。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 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 ,妥善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 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 兴要求,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 二、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是“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 兴重点工作”, 与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一脉 相承。文件共八个部分,分别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 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 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 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 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我们要注意的是,文件的发布有一个重要基调,即“不 提新主题、不讲新提法,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 面部署”。这既是文件总的风格,又是文件的特点之一。同 时,文件在前言部分提出,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 、实效性导向。对此,我们可以以“两条底线、三项重点、 一个加强”为线索,来学习贯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其中,“两条底线”是指“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包括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完 善监测帮扶机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等内容;“三项重点”是指“扎实有序做好乡村 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包括促进农民就地 就近就业创业,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 台载体,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等内容;“一个加强”是 指“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包括压实全面 推进乡村振兴责任等内容。 (一)“两条底线” 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文件指出,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确保粮食 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主产区、主销 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 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 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这就是说,从数量上讲,我 们要保障粮食供给,不能随着二三产业发展而越来越少。 这一部分是文件对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提出的一 个最明确的要求。 文件指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加大 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 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 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 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 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 菜。这一部分主要是应对我们的结构性短缺、结构性矛盾 。 文件指出,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加大力度落实“菜 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大力推 进北方设施蔬菜、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应急保供 能力。这一部分主要是应对大中城市的供应问题。 文件指出,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2022年适当提高 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 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 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创 新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 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服务公司、 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 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开展 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这一部分主要是从政策支持、体制机制方面提出的一系列 针对保障粮食和主要大宗农产品供给的措施。 文件指出,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严格控制以玉 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这一部分是站在长远角度上提 出的要求,即“不与人争粮”。文件指出,落实“长牙齿”的耕 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 责,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 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 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 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 责。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 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 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 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 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建立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全程监管机制 ,确保补充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实现补充耕地产能与 所占耕地相当。改进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管理办法。 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这一 部分表明了 党中央、国务院在耕地保护上的决心,即严守耕地红 线,明确耕地使用方式,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 追责”。 文件指出,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多 渠道增加投入,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 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实施重点水源和重大引调水等水资 源配置工程。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黑土地 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启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这一部 分主要是讲耕地质量。 文件指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收集,强化精准鉴定评价。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 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贯彻落实种子法 ,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 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这一部分主要是打 好种业翻身仗。 此外,文件还指出,提升农机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