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湖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湖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 教育强省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教育 现代化2035》和《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 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以来教育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全省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毛入 园率实现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赶超 ;义务教育跨越全面普及和基本均衡两大关口,进入优质均 衡发展阶段;高中阶段教育步入普及协调发展新阶段;纵向贯 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高等教育迈进 普及化阶段。办学条件有效改善,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教 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提升。 1.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十三五”以来,全面加强了党对 教育工作的领导,高规格组建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全部成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及其秘书组。大中小幼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进一步夯实,统一向民办高校选派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 ),建设全国高校党建“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 ”60个;中小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开展市州 中小学党建工作评议评比,基层党支部全部达到“五化”建设 合格标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得到有效落 实,全省教育系统政治生态和行风明显好转。 2.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实施中小学德育整体建设工程,一批德育工作经验被上 级部门推介,“我是接班人”网络思政大课堂被中宣部和教育 部评为优秀案例;持续实施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和创新 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成功获批教育部第 二批“三全育人”试点省。办学质量全面提升,1421所中小学 校被认定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青少年航校出飞率位 居全国前列;推动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2所学校、 9个专业入围国家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全面 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3所大学入选“世界一流 大学”建设计划,4所大学的12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 设计划,51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320个专业获评国家 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6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相对2015年提 升19.36个百分点;全省高校围绕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新 增153个本科专业点,撤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本科 专业点66个。毕业生就业率高位稳定,各类毕业生就业率 均稳定在91%以上,省内就业率稳定在56%以上,高校毕业生 初次就业率连续9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所高校获评全国 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3.办学条件有效改善。2020年底,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校 舍面积、图书、仪器设备值分别达到18068.54万平方米、 41245.32万册、420.19亿元,比2015年分别增加了3839.37万 平方米、9586.57万册、188.96亿元。2016年出台《湖南省 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学校规划和建设工作得 到加强。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农村公 办幼儿园建设工程,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1316所;规划建设 100所芙蓉学校,截至2020年底,竣工投入使用43所;义务教 育超大班额实现清零,大班额基本清除,大班额、超大班 额降幅居全国首位,普通高中大班额大幅下降;“全面改薄 ”顺利收官,累计支出322.54亿元,建设标准化教学点 5677个。教育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含 教学点)实现互联网、多媒体教室全覆盖,建成新型网络校 联体540个,获批全国首个“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 4.普及水平实现跃升。学前教育基本实现普及普惠,不 断加强公办园学位供给,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 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6.49%,超过全国平 均水平。 2 0 2 0年,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 85.92%,比2015年增长12.7%。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基 本均衡,全省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净 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均超过全国平均 水平,全省整体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 认定;30万人口以上县市均有一所特教学校,残疾儿童少年 入学率达 9 7 . 0 9%。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持续推进 ,2020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93.29%,比2015年增加 3.29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9个百分点。高等教育 全面进入普及化阶段,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53 .64%,比2015年增长13 .43个百分点。 5.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教 职员工102.8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1.65万人),比2015年增加 18.79万人。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小学、初中、高 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持续提升,分别达到了100%、 99.81%、98.22%;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普通高校具 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分别提高到30.61%、71.69%。 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全省高校新增两 院院士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人、讲座教授 21人、青年学者34人、特设岗位4人,23人获得国家杰出青 年科学基金资助,48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0个团队入选“国家特支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8个团 队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乡村教师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实施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工程,招 收培养各类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师范生5.49万人,招收规模由 2015年的0.6万人增加到2020年1.44万人,乡村教师公费定 向师范生培养入选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国 培计划”“省培计划”等累计培训乡村教师50万人次,较“十二 五”增加了25%以上;在全国率先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人才 津贴政策并覆盖全体乡村教师。 6.教育改革开放水平显著提高。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 推进,高职分类招生考试全面推广,高考加分政策不断清 理完善,从2018年秋季进入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实施高 考综合改革,成为全国第三批改革省份。稳妥推进普通高 中新课程改革,2020年起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显著,与教育部签订《落实〈国家职业 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备忘录》,成为全国首批建设产教融 合试点省,全国7个部省共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省份之 一,全国6个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措施激励的省份之一。 推动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建立分类管理制度,推进民办学 校分类登记。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在全国率先下放高校 职称评审权,在省直单位率先推出政务服务旗舰店。教育 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开展,现有招收来华留学生高校45所 ,在校留学生6359人,比2015年增加了55.55%;成功举办首 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形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 “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岳麓宣言》;连续12年成功举 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承办了首届世界中文教育 大会、第六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等大型活动。 7.教育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 至2020年底,全省教育系统共建设1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7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 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6-2020年,全省高校 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91项 ,全省普通高校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 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占全省获批项目数比例超过90%。科技 成果转化成效明显,全省高校取得了超级计算机、“海牛”深 海钻机、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等世界领先成果;产生了华天 光电、东映碳材、博云新材、赛诺生物、赛恩斯环保、光 琇医疗等一批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高校已成为我省科技 成果转化乃至科技创新的主要引擎。人才支撑能力更加强 劲,“十三五”期间,全省普通高校累计向社会输送博士、硕 士毕业生10.43万人,本科、高职、中职毕业生275.17万人 ,各级各类学校每年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群体开展 各类培训超200万人次。教育扶贫精准实施,累计劝返义务 教育阶段建档立卡适龄少年儿童1.39万人;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资助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累计资 助贫困学生1887 . 4 2万人次,发放各级各类助学资金 221.58亿元 ;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部贫困县,受益学生 202.65万人;高校消费扶贫实现常态化,累计购买扶贫产品 2亿元。 (二)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省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 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部分地方落 实不到位,教育保障水平还不高,各级各类教育生均经费 支出仍较低。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 的顽瘴痼疾不同程度存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不到位 ,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仍然存在薄弱 环节。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区域间、城 乡间、校际间、学段间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 盾依然突出,“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城镇挤”“乡村弱 ”“择校热”等现象仍一定程度存在,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 障体系还不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够契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发展还不充分,双师型教师缺乏;高等教育高峰不高,引领 性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较少,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均衡 ,终身教育的协同推进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 突出,新升格高校、民办高校、中职学校的教师缺员较多 ,体育、音乐、美术、劳动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 足,新兴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应用性学科的教师缺口较 大。思政工作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学校、家庭、社会协 同育人机制还不健全。 (三)“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 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 时提出的着力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落实“五 项重点任务”及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 提供了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理 念。推动乡村振兴、“三高四新”、科教强省等战略实施,服 务我省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3个万亿产业和15个千亿 产业发展,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长江经济带 、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长株潭一体化、自贸 试验区建设、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湖南,为我省教育 开放和区域交流合作提供了新机遇。5G、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新技术为我省教育创新发展增添了新动能。把握新发 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教育改革发 展肩负着艰巨又光荣的历史使命。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 全会精神以及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和考察湖 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教育发 展与安全。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题,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引领 ,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协调发展 ,持续推动教育强省建设,高效服务乡村振兴、“三高四新 ”发展战略,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全方位人才和智力支 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 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掌握 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全面加强教育 系统党的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教育改革发展提 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 位,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进一 步完善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在组织领导、 发展规划、经费投入、资源保障上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 位。 ——坚持协调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 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 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依法治教,推进教育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 断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加快推动各级各类教育 协调发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创新驱动,以新发展理念统 筹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以教育评价改革为龙头深化教 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 快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 会发展的能力。统筹利用国内国际教育资源,着力提升教 育对外开放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符合湖南实际的高质量教育体 系,主要发展指标基本达到教育现代化水平,教育对经济 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 显提高。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进入教育 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行列。 1.发展更有质量。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质量观牢固确立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 制度环境逐步优化;大中小学一体化的思政课程体系更加健 全,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协调 发展,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备,国民 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教育对 外开放局面进一步拓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教育 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2.供给更加公平。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 高,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迈 上新台阶,优质公办园大幅增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 城乡一体化有效推进,城乡、区域差距不断缩小;高质量普 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多样化有特色发展;高等教育普及水 平稳步提高,新增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进一步提高;特 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民族教育实现特 色而有质量的发展。 3.保障更加充分。依法治教全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普 遍建立,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实现突破性进 展。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明显 改善。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进一步 提高。推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创新,教育信息化支撑作用 更加凸显。 4.服务更加优质。服务我省“三高四新”战略发展能力全 面提升,区域教育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和协作体系更加健全 ,教育布局结构与人口变化、城镇化建设等实现协调发展 ,全面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质量科技创新发展体 系,全面提升高校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供给和服务能 力,人才培养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对经济社 会发展的贡献度稳步增强。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 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坚持把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推 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加强和创 新思想政治工作,注重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总 结推广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移动”思政课教学经验,引导学 生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深化新时代爱国 主义教育,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大力建设红色研学基地,组织开 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创作优秀影视教育作品。制定出台 湖南省教育系统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 作领导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课程思政各学段全覆盖。 加强大中小学一体化德育研究和课程教材研究。抓好大中 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工作。建立健全职业院校“阳光 德育”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密切 家校合作,强化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效衔接 ,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切实减轻义务 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效缓解社会教育焦虑,营 造良好教育生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 育,把国家安全观教育纳入思政工作体系,丰富学校国家 安全和国防教育内容。 2.推进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巩固和拓展“三全育 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成果,贯彻“三全育人”湖南共识 ,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 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化高校 思政课改革创新,联结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网络大 空间,推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充分运用丰富 的红色教育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和新媒体平台应用。培 养一批思想政治工作名师、优秀团队、中青年骨干和优秀 辅导员。 3.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要求 ,强化学校体育美育改革,提升学校体育美育水平。制定 并实施学校体育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 划(2021-2023年),配齐配足体育美育师资和场地器材,增 强学校体育美育基础能力。深化学校体育美育评价机制改 革,完善体育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机制,逐步提高体 育中考分值和权重,探索将艺术纳入中考。深化体教融合 ,加强体育资源整合,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扩大校 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 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积极开展体育特色项目,鼓 励中小学校与体校加强合作,在教学、训练等方面实现资 源共享,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努力让每名学生掌握至少 1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 4.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和实践育人。加强校园劳动文化 建设,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 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机 制,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以 实习实训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 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本 科阶段劳动教育课不少于32学时。推动建设一批具有典型 引领作用的劳动教育实验县市区、实验校,打造一批省级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 ,加强高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教 育实践性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深入推进文明校园 、绿色学校创建。 5.提升学生健康素养。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多形式、 多途径开展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强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国家学生体质健 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50%以上。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巩固深化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成果。做好学 生餐营养搭配,促进学生合理膳食。深入推进校园食品安 全“护苗”行动,抓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新时代校 园爱国卫生运动,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进综合防控 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力争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 率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6.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确立教材建设的“魂”。加 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工作统筹力度,对全省大中小学教材 建设工作进行系统性研究。进一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进一步强化基础教育教材育人功能,严格各级各类 学校规范使用思想政治国家统编教材,提升职业教育教材 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推动高等教育教材学术理论创新;鼓励 因地制宜开发一批弘扬革命传统和传承湖湘文化的红色教 材等特色教材,支持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因校制宜与行业 企业合作开发校本特色专业教材;加大地方课程教材审核力 度,规范各类专题教育教材和读本进校园的管理,学校选 用境外教材需严格遵循国家教材管理的相关规定。 (二)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把幼儿园规划布局纳入各地学校布局国土空间专项规 划。加快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 ,推进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改革,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 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学前教 育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园和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利用 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等公共服务设施改扩建为公办园,鼓 励支持街道、村集体、国有企事业单位、普通高等学校举 办公办园。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使用,新建 小区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保障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特困人员中的儿童、家庭极其困难的残疾儿童接受免费学 前教育。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与业务指导,禁止教授小学 阶段教育内容。加强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建设,强化对收费 行为、安全防护、卫生保健、保教质量等方面的动态监管 。 (三)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突出均衡发展和质量提升两大主题,着力促进教育公 平,使城乡学生均享有更高质量的教育。 1.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 程,到2025年,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彻底解决大通铺、学生洗澡和如厕难等问题。优化城乡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 校建设,重点支持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标准化寄宿制学校 。办好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有序扩大城镇学位供给 ,保障农村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健 全义务教育大班额防控长效机制。落实县域内城乡义务教 育学校建设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 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强化分类施策。 2.加快教育资源均等化步伐。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特 别是对脱贫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快教育资源均等化步 伐。按照“六好”目标建好100所芙蓉学校,推动芙蓉学校内 涵发展,使其成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标杆。常态 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 定,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 策。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加快推进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立 全省免费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建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 。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完善城乡学 校支教制度,巩固城乡学校“手拉手”对口支援关系,广泛开 展对口帮扶活动。深入推广泸溪教育改革经验。均衡城乡 教师资源配置,提升乡村教师师资水平。力争到2025年义 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区、市)比例达到20%。 3.完善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体系。将特殊教育纳入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组织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 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 利,以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为重点,扩充特殊教育 资源总量,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支持20万 人口以上的县市办好1所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单独核定并 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公用经费。继续办好湖南省特 教中等专业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办好一所残疾人中等 职业教育学校(部)。指导各市州、县市区合理设置专门学校 ,加强专门学校管理,科学推进专门教育工作。 (四)推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协调发展。 着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动各地新建或改扩建 一批普通高中学校,实施薄弱高中学校提质改造工程,优 化校舍功能,提高装备水平,基本消除普通高中阶段教育 大班额,减少超大规模学校。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实普通高中新课 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稳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省级试点工作,扩大优 质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 、生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 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 动和职业启蒙教育。 (五)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建设。 全面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优化职业教育类型 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 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推进部 省共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建设,建立服务区域经济高 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为湖南大力实施“三高四 新”战略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1.推动中职教育特色发展。大力改善公办中职学校办学 条件,推动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举办高中阶段教育的县 市人民政府要集中力量重点办好1所以上优质公办中职学校 。确保公办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 相适应。支持优质中职学校开展五年制高职试点。 2.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推动高职高专院校改善 办学条件,确保在2022年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持续推动主 要行业和市州人民政府重点办好1所以上骨干高职高专院校 。建立高职高专办学质量评价办法、湖南特色职业教育制 度标准,完善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标准。推进中国特色高水 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力争全省有15所左右高职高专院 校 入 围 国 家 “ 双 高 计 划 ” 。 3.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建立和完善中职、高职 专科、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贯通,普通教育与 职业教育横向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并举的多层 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职高专与职业教育本科 和 应 用 型本科“3+2”贯通培养。统筹省内高职教育资源,依托入围 国家“双高计划”的高职学校和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骨干专业 ,积极稳妥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