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忻平 姜楠:红色基因百年传承:起点、内涵与进路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红色基因百年传承:起点、内涵与进路 忻平 姜楠 《青年学报》2021年第2期 基因原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 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基因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 、生长等过程的全部信息,支持着生命的基础构造和性能 ,被称为生命的密码。何谓红色基因?目前学界尚未形成 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红色 基因是记录和传递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 成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革命精神、光荣传统与优良作 风的核心密码。它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精神密码,是 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 行的不竭动力。 一直以来,红色基因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论及红色 基因,强调“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用实际行动 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 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 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 新时代的精气神。”红色基因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回 望历史,了解红色基因从哪里来,明晰红色基因的深刻内 涵及其作用,进而掌握通过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 路径,对于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一、上海:红色基因的孕育之地与传承起点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 在上海渔阳里发起初建。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 老渔阳里“十月怀胎”,到中共一大“一朝分娩”。从渔阳里发 起建党到一大正式建党,是建党过程中的两座“高峰”,二者 紧密联系、缺一不可。而这两座“高峰”都在上海,并非偶然 。究其缘由,是因为上海具有孕育红色基因的“肥沃土壤”。 (一)地理优势 上海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点,地处富庶的江南地区 ,以长三角为广阔的腹地。依靠襟江带海的便利水运条件 ,上海与国内外建立商贸联系。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上海得到世界各国政治和经济势力的瞩目,成为鸦片战 争后首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开埠后,上海与世 界各地往来更加紧密,交通业与电信业也随之发展。至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上海已成为中国的交通枢纽与通讯中 心,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员在此流动,信息十分畅通。 同时,上海又是全国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文化中 心。商业都市和陌生人社会,依赖的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 法治和制度。熊月之教授认为,近代上海有着“一市三治”的 独特地缘格局。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以及南市、闸北两块华 界,存在文化、法律、城市管理等诸多差异,来自世界各 国、五湖四海的人们,都会聚在上海这块土地上。这样一 个极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城市格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提供了地利要素。环顾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这样独特的 建党条件是绝无仅有的。 (二)文化条件 地理优势促成中外人士在上海聚集与流动,华洋杂居 、五方杂处直接催生了中西多元文化在此交汇,全世界不 同的民族文化、全中国不同的地域文化,都来上海一展风 采。在彼此宽容的基础上,异质文化互相交流,并与上海 原有的吴越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海派文化,“海纳 百川,兼容并包”成为海派文化和上海人文的特质。 移民是上海人口的主体,这一时期上海人口有八成是 外来移民。众多中外移民脱离封建乡土制度有形或无形的 束缚,扩充到上海人队伍中,成为具有自由身份的人。他 们层次各异,身份不同,满足了城市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 。外来移民在上海这个大熔炉中多次社会化,思想认识、 价值观念与劳动技能出现巨大革新,进而转化为上海城市 现代化的主力军。移民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开放、创新、包 容,反对旧制度,追求新知识、新事物,崇尚契约和理性 ,这些特质渗入上海人的骨髓之中。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上 海诞生的社会基础。 此外,上海是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新闻业、出版业 等各类文化事业飞速发展,很多留学生回国后会聚上海 ,大批新型知识分子在上海集聚,一起推动上海文化发展 。各类新文化、新思潮也依靠现代媒体在上海传播。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以上海为起点,1898年上海广学会 出版的《泰西民法志》是中国首部介绍马克思及其思想的 书籍,由陈望道翻译、李汉俊校阅、陈独秀审定的首个中 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1920年在上海又新印刷所出版。 上海发达的媒介网络,为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提供了便 利条件。可以说,民国时期几乎所有重要的马恩名著都在 上海翻译和出版,上海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心。具有 现代性的城市文化特质构成了上海培育红色基因的“先进土 壤”。 (三)经济与阶级基础 上海是近代中国第一大城市,是一座多功能经济中心 城市。上海由商而兴,逐渐带动了工业的勃兴。开埠后 ,外国人逐渐在上海投资设厂,中国人自办的现代工业企 业也在上海集聚。随着工厂数量的增加,工人阶级队伍不 断壮大。毛泽东说,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据统 计,1919年上海各类工厂达2000余家,工人总数超过51万 人,其中产业工人达到18万人。工厂不仅是加工物品的场 所,也是一个锻造人的场域。在适应工厂各类现代规章制 度的过程中,工人们逐渐完成了向现代人的转变。其中 ,在现代工厂工作的产业工人是新生产力的代表和最进步 的阶级,他们受压迫最深,反抗性最强,长期的流水线工 作使他们具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这正是组织工人运 动的优势所在。因此,邓小平曾给予高度评价:“上海工人 阶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 1919年五四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参加者主要是青年 学生群体。当6月3日北京军阀政府逮捕学生的消息传到上 海后,上海工人阶级随即举行了声援学生的大罢工,上海 的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 到上海。六三罢工表明了上海工人已发展为一支雄壮的社 会力量,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为中 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 党,红色基因必然和最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最先进 的文化相联系,必然孕育在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这符 合历史发展的逻辑。从国际视野来看,20世纪20年代,共 产国际帮助世界各国建立共产党组织,首选现代化大城市 ,正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推翻旧统治秩序的磅礴伟力。 (四)独特的政治环境 回顾近代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上海从来不是政治中心 ,但近代许多重要政治事件都在上海发生,这与上海独特 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相比于北京等城市,上海的政治环 境较为宽松。陈独秀就曾因在北京散发宣言被逮捕并羁押 了三个月,之后便携《新青年》离京到沪。 上海租界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形成的“国中之国”,外国 列强将西方工业革命以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事 业引进租界,形成与华界完全不同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模式 ,客观上造就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上海独特的“一市三 治”的特殊地缘政治格局,造成了不同区域迥异的管理体系 、法律体系,彼此互不相属,这一缝隙为革命活动提供了 空间。1920年10月,苏俄派遣来华的代表刘江在给俄共(布 )阿穆尔州委的报告中说:“上海是中国社会主义者的活动中 心,那里可以公开从事宣传活动。”相比其他区域,法租界 更具特色,有着孕育红色基因的自由土壤。20世纪30年代 前的法租界现代化进程落后于公共租界,商业尚不发达 ,法租界的政治浪漫主义,使其治安管理比起公共租界相 对疏漏。租界内华洋杂处,许多反政府的革命者藏身于此 ,孙中山等很多国民党要人居住在这里,筹建中国共产党 的核心人物也都住在法租界,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其他 政治党派诞生和活动的重要场所。中国共产党在法租界的 渔阳里发起初建,党的一大在法租界召开,共产国际代表 也在法租界活动。 综上所述,正是上海拥有的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为 红色基因在此生根发芽提供了“肥沃土壤”。从1921年党的正 式成立到1933年临时中央迁往江西苏区,除几次短暂迁离 外,党中央机关一直驻扎上海。党在革命时期共召开过七 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党的一大、二大、四大都在上海召 开。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 、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党史上的诸多“第一”都在上海开 创。在上海的12年里,党中央积极探索革命道路,领导五 卅运动、三次武装起义等伟大斗争。作为领导全国革命的 中枢地,“九月来信”等重要指示由上海发出,许多革命骨干 从上海投身各地的革命洪流之中,红色基因由此传播至全 国各地。上海是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诞生地、 党中央和团中央最早的驻扎地、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 的始发地,是红色文化的总源头。红色基因以上海为起点 ,历经百年传承,依然历久弥新。 二、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根 由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后,历经百年艰难沧桑,从石 库门到天安门,从仅有50多人的新兴政党到超过9100万人 的世界最大执政党,可谓“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红 色基因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红色基因的丰富 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根由,其中核心部分大概包 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 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七大确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 共产党的生命线。遍观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像中 国共产党这样,百年来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 靠人民群众,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 程中奋勇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红 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 秀家中。临走时,女红军将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留下半 条被子给她。徐解秀临终前对儿孙说:“共产党就是自己有 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虽小 ,彰显的却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与人民心连心 的伟大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发展为了人 民,中国经济建设实现了跨越式高速发展,交出了一份人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