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心得体会汇编(8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心得体 会汇编(8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检察 院工作人员)(1)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 扣好。”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脚。 他15岁来到陕北这片黄土地,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的环境下,艰难而又准确地扣好这人生的第一粒扣 子。七年的峥嵘岁月,惟其艰难,更显伟大,更能够给当 代青年以丰富的教益和启迪。 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坚定听党话、跟党走 的理想信念。坚定跟党走,就是青年的初心。不忘这个初 心,既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人生航向。青年 习近平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即便是 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始终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 和动摇。这就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矢志不渝、什么叫 理想坚定,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坚守初心不动摇的学习楷模 。我们广大青年干警要把理想信念同检察工作结合起来 ,真正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始终 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为实现中国梦 而不懈奋斗。 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永葆肯吃苦、不怕苦 的奋斗精神。在七年知青岁月里,总书记深深体味了最苦 、最难的生活,并在苦难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从“扁 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 厚的茧子”;从一开始劳动“连婆姨都不如,每天拿五六个工 分”到两年后“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不管多累多苦,青年 习近平总是一直拼命干,不轻言放弃。“青年时代,选择吃 苦也就选择了收获。”不同年代,吃苦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当代青年不会再有当初大规模上山下乡的那种历练,也很 少会有吃不饱肚子的担忧,但是同样会碰到“苦”的环境、尝 到“苦”的滋味。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青年干警,我们没有任 何理由怨天尤人,必须像青年习近平那样,敢于吃苦、乐 于吃苦、善于吃苦、不怕吃苦,认真做好各项检察工作 ,在奋斗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养成爱读书、善读书 的生活方式。青年习近平到陕北插队,只带了两个行李箱 ,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 岁月的生活常态,而且一直坚持,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 讨书”的生动故事。在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书很少,很 多时候是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现在,书多了,想读什么 书就有什么书,但我们的读书学习越来越快餐式、碎片化 、浅层次。针对这一问题,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青 年抓学习要“下一番心无旁骛的功夫”“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 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 愈博愈专”。这些要求很有现实针对性,广大青年干警应当 结合习近平读书学习的事例,增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 能力,为办好案子、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不变的是榜样的力量。习近平 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启示,具有跨 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我们青年干警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 ,始终坚守初心、坚定理想,始终与人民相结合、和群众 在一起,多一些摔打磨练、多几分淡定从容,不在坐享其 成中虚度青春,要在不懈奋斗中创造未来,勇做走在时代 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 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范文 (2) 15岁,知青下乡,陕北插队;22岁,走出窑洞,清华 求学;26岁,大学毕业,在京工作;28岁,主动申请,来 到基层;32岁,离开正定,厦门履新……习近平的青春成 长故事常被提起,七年知青岁月更是其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学习那段特殊的日子。 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经历了什么? 1969年1月13日,北京站,人山人海。知青、来送行的 家人挤满了站台。这是北京知识青年即将启程“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时的情景。年仅15岁的习近平 ,就在其中一列开往陕北的“知青专列”上。坐了一天一夜火 车,又冒着滚滚飞扬的黄土乘坐卡车,紧接着再步行十几 里山路……最后进入眼帘的,尽是“穷山僻壤”,这就是黄土 高原上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青年习近平插队的 地方,直到1975年10月离开,他在这片黄土地上度过了七 年难忘的成长岁月。 初到梁家河,恶劣的自热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就 给习近平和知青们带来了严酷的“四大关”。知青们吃惯了精 米细面,遇到了陕北的粗粮,喉咙都“燥得冒烟”,一度是遇 到生肉都想咬一口。总书记曾回忆到,除了“饮食关”,还有 跳蚤关、劳动关、思想关。对于知青来说,其他还只是皮 肉上的困难,“思想关”才是最难过的关口。很多知青来之前 ,对于革命圣地延安更多是一种未知的崇敬,可一看到眼 前光秃秃的黄土地,有人甚至怀疑是走错了路。不到两年 ,周围家庭成分好的知青陆续走了一大半,相比之下,像 习近平这样的所谓“黑帮子弟”,走出黄土高原的可能性在当 时看来真的十分渺茫。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北京与延 川的天壤之别,青年习近平也曾陷入过犹豫与彷徨。 受挫不短志、逆境也涅槃。他在艰难环境中毅然选择 了前行的道路,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没过多久 ,就连过数关,“不怕咬了”“什么都吃了”,还成了“最壮的 劳动力”,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 艰苦的环境反而成为了锻炼的平台。 七年的时间,他从未放弃读书和思考。晚上,他经常 点上一盏煤油灯,凑着那点儿亮光看书,煤油烟常常是熏 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 七年的时间,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即便作为所谓“黑 帮子弟”处境艰难,但他先后8次写入团申请书、10次写入党 申请书,不屈不挠,饱经周折入团入党。 七年的时间,他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作为村党支部 书记为解决农村烧柴难问题,带领村民外出取经,用3个月 时间就让家家都点上了沼气灯,震动了全县。延川县,也 成为了全省办沼气的样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印证了 好干部的标准。 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收获了什么 七年的时光让青年习近平真正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关 心什么,锻造了坚强的意志品质,铸就了高尚的人格精神 ,系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七年知青岁月让他真正接了地气,了解了国情、贴近 了人民,与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今天,我们看总书记到 基层调研时,会给敬老院的老人端饭,会冒雨与港口的工 人交谈,会盘腿在炕上跟老乡“唠嗑”……在全民战“疫”中毅 然决然按下生产经营活动“暂停键”,不惜一切代价确保人民 群众生命安全,总书记从人民中走来,时刻把普通群众的 疾苦放在心头。 七年知青岁月是他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总书 记曾这样回忆道:“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 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总书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 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七年知青岁月让他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2002年 他公开发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15岁来到 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 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 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 民做实事”。正是因为心中有国、心中有党、心中有民,青 年习近平才能积极面对人生际遇,在苦难历程中完成人生 嬗变。 七年知青岁月也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总书记在2015年重回梁家河看望群众时曾说过一句话“当年 我离开梁家河的时候,我就有个想法,如果我将来有机会 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七年的时光让 治国理政的思想在青年习近平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我们新时代青年能从中体会、感悟、学习什么 陕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我们新时代 青年能从中体会感悟学习什么? 一是锤炼以苦为乐的意志品质。每一代人都有自己不 同的际遇,都要面对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但有一点是相同 的,那就是不应在应当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必须学好“吃 苦”这个人生的必修课。 二是培塑勤奋学习的精神追求。青年习近平留给老乡 们一个深刻印象就是“爱看书”、“好学”,我们要以总书记为 榜样,把学习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 习惯,伴随终身、受益终身。 三是锤炼敢于担当的政治品质。说到底,就是为了人 民的利益,勇于担当、敢于负责,不能遇事就原地踏步 ,遇到困难就往后退缩,要把敢于担当作为共产党人立身 的第一品格。 四是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 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向总 书记看齐,永葆初心和使命。 我们不难发现,总书记面带微笑、扛着铁锹的形象同 30年前十分相像。30年,很多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0年,不变的是他熟悉的坚定有力的姿态,不变的更是 为民的情怀,他把对人民的深情和对脚下土地的担当,深 深融入了他的人生追求之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 能至,心向往之”。希望我们通过重温那段历史,激励我们 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 信念和价值追求,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华章。 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读《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3)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习总书记用这样的话勉励我 们当代青年人。如今的我和很多当代青年人一样,步入大 学校园,思考着人生,憧憬着未来。恰逢《习近平关于青 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发行和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 开,一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让我颇有感触 ,正如标题,我用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来作为 总结,来学习习近平青年时期面对困难、不怕吃苦、甘于 奉献的精神,也激励自己坚守信念,不断努力,不忘初心 ,拓步前行。 一、坚定信念 (1)生活条件艰苦 “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1969年总书记作 为那一代的知识青年赴梁家河“插队”的经历,使他与最底层 的农民朝夕相处,了解了农民的生活、愿望、喜怒哀乐和 人情世故,由此更深入的感受到我国复杂的国情,了解我 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魂之所在。让总书记和那 一代的青年人有了强烈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使他的信 念在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上扎根萌芽,“振兴中华”的理想之 火,在心灵的土地上点燃。总书记与农民一起卖力气、肯 吃苦,一点都不惜力。 (2)坚持不断学习 书中总书记不受“黑帮子弟”的政治影响,带来两箱沉甸 甸的书,虽在煤油下熏黑脸部却依然坚持每天学习到很晚 ,出于对知识的渴求,总书记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 断努力着。正如总书记勉励我们当代青年人:“人生之路 ,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有直道也有弯路。 青年面临的选择很多,关键是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 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 于走好人生的路。”总书记的坚持让村里人觉得他有文化 ,办事有条理,说话有道理,也就更加的信服总书记,使 当年的总书记可以开始参与村领导班子的各项工作。 (3)坚定价值思想 总书记当年多次入党被拒,却仍坚守信念,最后在群 众的多次推荐下,终于成功入党。正如总书记2013年激励 青年人所说:“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 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 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 ”我们正处于一个最好的年代,伴随着现代文化的多元交织 ,每一位青年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努力奋斗着,也 在通过不同的角度多样的方式诠释着我的梦中国梦的理念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读《习近 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深知作为当代青年人要坚定自 己的价值信念,青年的我们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树 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才能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 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二、不忘初心 (1)平等公正的工作理念 衡量对错的标准,应该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我们始终 要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那些错的,那些对 人民无益的。当年身为知青的总书记就待人真诚,讲求尊 重与平等,他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人心里去,让全村讨厌 、屡教不改的“二流子”转变思想,总书记还在工作上首先严 格要求自己,然后在严格要求别人,善于团结同志,关系 群众,他一视同仁,绝对不会用公家的资源额外照顾朋友 ,没有私心,得到大家的信服。总书记不仅了解百姓的疾 苦,而且与百姓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最后一位离开梁 家河的知青,在离开当天全村的村民都来为送别年轻的总 书记。 (2)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 改善人民生活的探索和实践,往往会带动相关的发展 ,而这些发展又会持续地让人民受益。办沼气、修路、打 井、办铁业社、办代销店,身为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 习近平,还搞河桥治理,打了5大块坝地,年轻的习总书记 细心规划,和村民们在一线劳动,也使得大家干劲十足 ,打坝进展得以加快,给梁家河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为 了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总书记还办起了扫盲班,把大家 组织起来学习。 (3)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青年时期,总书记和梁家河的村民们同甘苦共患难 ,和村民们一起吃粗粮,离开梁家河后,习总书记仍心系 包括梁家河村民在内的普通村庄的百姓们。总书记念念不 忘曾经养育他的黄土地,念念不忘陕北的父老乡亲,正如 习总书记曾说的:“我走的时候,我的人走了,但我把我的 心留在了这里。”在40年间习总书记多次回到梁家河,平易 近人询问村民们的生活现状,关心村庄的发展建设。 三、砥砺前行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告诫我们,不管一个人身 处什么样的逆境之中,只要能积极的面对生活,无私地为 他人奉献,抱有远大的理想,那么无论将来成为工人、农 民、学者、医生、教师,还有国家干部,都能为人民服务 ,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直至成为栋梁之才。 人生需要磨砺,磨砺使人成长。“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七年陕北生活,青年习近平面对贫苦的农村生活,与村 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经历,更坚定着我们当代青年人要坚 定信念、不忘初心,敢于吃苦、砥砺前行。李大钊曾勉励 青年人:“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 春之民族。”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 而今我们青年人更应该学习青年习近平总书记的精神,坚 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做一个富有爱心、无私奉献、锐意进 取的有志青年,不忘自我的初心,敢于吃苦,到有需要有 困难的地方去,用我们的知识技能影响更多的中国人,砥 砺前行,让社会的进步也有我们的一份力量!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广大青年学子可深深感 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独特的领袖魅力、青春魅力、思想魅力 和人格魅力,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 的历史起点。习总书记曾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 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青年最富 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相信包括我 一样的青年人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书籍 ,从而更好的武装头脑,在未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与祖 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大家的共同努 力,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 的贡献!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读《习近平的七 年知青岁月》有感(4)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党的十八大 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勉励广大青年人做民族复兴的追 梦者、圆梦人,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这本书,记述了40多年前总书记知青时期在梁家河的艰苦 生活和成长历程,反映了青年习近平重感情、讲情义,勤 于思考、善于思辨,志存高远、知行合一的品格风范,是 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的一本好书。 书中,走近习近平总书记梁家河七年知青生活,我倾 听着他“待入尘寰,与众悲欢”的故事,倾听着他在艰难条件 下刻苦读书学习的故事,倾听着他“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学青年习近平,做x逐梦人。 读这本书,我感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吃苦耐劳顽强意 志。书中回忆,青年习近平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一开始 要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