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5月28日湖北省鄂州市直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2年5月28日湖北省鄂州市直遴选笔试真 题及解析 9:00-11:30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20道题,共14分) 涉及党史知识(重点是革命史)、中央一号文件、冬 奥会、法律专业知识。 2022年2月23日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 一号文件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牢牢 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 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 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 点工作。 2022北京冬奥会中国金牌奖获得者名单:第1枚短道速 滑混合团体接力2月5日中国短道速滑队;第2枚任子威2月 7日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第3枚谷爱凌2月8日自由式滑雪 女子大跳台;第4枚亭宇2月12日速度滑冰男子500米;第 5枚徐梦桃2月14日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第6枚苏翊鸣 2月15日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第7枚齐广璞2月16日自由式 滑雪男子空中技巧第8枚谷爱凌2月18日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 场池;第9枚隋文静/韩聪2月19日花滑双人滑冠军。 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的第一人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陈望道 答案:B。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 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 始人。 龙州起义带头人:1930年2月1日,邓小平、李明瑞、 俞作豫等领导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和左江工农武装举行龙州 起义,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委员会 ,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兼任红八军政委,李明瑞任红七 军、红八军总指挥。李明瑞(1896~1931)原桂系将领 ,中共百色和龙州起义领导人。 法律知识涉及知识产权法和监察法。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10道题,共16分) 第三题:判断题(10道题,共10分)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 材料:在办公室见到郭进考,活脱脱一个“老农”形象 :肤色黝黑,裤腿沾着新鲜的泥。原来,一大早,趁记者 还没来他如常先去麦田转了一圈。这位有5项成果荣获国家 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小麦育种专家,在古稀之 年依然劲头十足,对科研保持着纯粹的热爱。 48年坚守育种一件事,耐过数十年清苦寂寞、暑热寒 冻,郭进考带领团队先后育成了33个省级以上审定小麦品 种,数次刷新河北省高产纪录;实现高产后,又育出全国 首批节水稳产高产小麦品种,为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 自己手上倾尽心血。 出生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郭进考,曾和老一辈人一样 ,有过深切的渴望:“啥时候能顿顿吃上白面馍馍?”石家庄 是河北省小麦主产区,但当时亩产低,白面还凭票证供应 。1973年,从农校毕业的郭进考被分配到刚刚创立的石家 庄地区农科所,从事小麦育种研究。他立志,“要研发高产 小麦种,让老百姓过上顿顿吃白面馍馍的好日子。” 没有育种资源,自己才刚毕业,缺乏育种知识和育种 经验,怎么办?那就从头学,搞调研!郭进考啃下十几部农 业专著,遍访全国各地农科院,寻借种质材料,搜集了 500余份育种材料,梳理总结出10万字育种笔记。没有经费 和试验田,他就主动帮老百姓干农活儿,争取支持。没有 试验设备,他也有诀窍;一把尺子,量株高、穗长;一杆 秤,称麦粒重:拿牙咬,判断软硬度、甜度、面筋活性;拿 眼瞪,早上看、中午看、晚上看,拼付出、练“眼力”。 除了客观条件差,育种本身更难。几百、上千个种质 材料杂交,就像无数孪生的副本,而优良组合出现的概率 是万分之一。为了挑出高产、抗旱、抗寒、抗病等优良特 性的最佳融合,郭进考一头扎进麦田里,日复一日不厌其 烦地观察、记录、筛选,一代一代地挑选、对比;每一类 品种,在各个生长阶段长什么样子、有什么优缺点,他了 如指堂,硬生生修炼出了“万里挑一”的基本功。没有早八晚 五,没有周末节假日,家人同事们都说:“没有天大的事儿 ,别想把老郭从田里拉回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育成的“冀麦26号 ”“冀麦38号”两款高产小麦品种相继问世,在大面积种植条 件下,小麦亩产从两三百公斤,跨越到六百多公斤,这让 郭进考两次登上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领奖台,“冀麦38号”更 是成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十大品种之一,被列入“国家级 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成绩面前,郭进考没有止步,他又瞄准了一个新的方 向——节水高产小麦。华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小麦又是农 业生产中的用水大户。他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亩地增产 10公斤,少浇一水,河北省3500万亩就能增产小麦3.5亿公 斤,节省17亿立方水资源。”他带领团队培育出“石4185”“石 家庄8号”“石麦15号”“石麦22号”等一批更加优异的节水抗旱 与稳产高产相结合的新品种,实现了“一水保千斤”。节水高 产小麦累计种植面积达38亿亩,小麦增产105亿公斤,节水 125亿立方米,创社会经济效益200多亿元。 科学研究没有顶峰,在节水情况下再高产是他的新目 标,不断创新是他的志向,农民增收是他心头的事。经过 多年矢志不渝的不断创新,年过七旬的他又培育出了节水 更高产的新品种“马兰1号”,在极度缺水的海河流域亩产突 破了800公斤“天花板”。在实打实收测产现场的院士专家们 激动地说:“优良品种培育,新型栽培方式的结合,为我国 的小麦生产、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到播种季、关键管理期,他就四处奔波下田指导。 搞农技推广,郭进考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敷衍潦草或 者错误的耕种方式,他见了,一定跑上去纠正。农民播种 施肥,他一趟一趟跟着,有的播深了,有的播浅了,他把 种子挖出来重新种,特别是有机肥,干了就撒不均匀,他 抓起来搓开,告诉大家要撒匀才不影响出苗。整完的田地。 高低不平,土块多,影响出苗和产量,他不顾年迈亲自站 到拖拉机后的擦板上,指导村民把土地擦平。 团队和个人的力量有限,他就培训大批种植大户和村 农业技术员,就地就近给村民们开现场会。“现在一有麦情 ,他们就主动跟我讨论应对意见、互相交流切磋。”郭进考 笑着说道。 光教不行,还要吸引老百姓主动学。郭进考把节水高 产小麦示范田“搬”进村里,让老百姓看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去年,邯郸市魏县公议会村村民李西林试种的“马兰号”亩 产超过800公斤,这个品种成穗多、穗子大、杆子矮、不怕 倒,我们非常满意!现在村里人一见老郭来就围上去问这问 那。“今年马兰1号光种子就卖了15万斤推广面积达4000多亩 。”大地种业公司的张艳亮,20多年来只卖郭进考团队研发 的种子,“老郭育的小麦种,大伙都信!” 近几年,辛集市马庄乡木店村的农业技术员夏建勋工 作内容变化不小,“往年也就例行讲讲病虫害防治、农药用 量,没啥干头,现在小麦耕、种、管、收的关键环节都有 技术指导,小麦增产了,村民前来咨询技术问题的越来越 多。”自从“拜师”郭进考团队,他干起工作越来越有劲儿了 。 “让每一粒种子产出更多的粮食,让每一寸土地生产更 多的小麦,让更多农民学到好技术,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 粮于技。”这是郭进考对未来最深切的期待。 手拂麦浪,行家就能知道这一亩麦子能抗几级风、产 多少粮。投身育种大半生,郭进考深知好经验领路的重要 性。如今,他常常自比“老中医”,要把一身“功力”倾囊相授 。熟记几百余个品种的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性状、特点 ,是郭进考给农科院副研究员张士昌的第一个任务,“刚开 始根本记不住,小麦长得都一样,觉得很没意思。"郭进考 觉察后就定期组织种质材料讨论会,教大家认识亲本,讲 述不同家族之间的关联,一点一点帮助青年科研人员夯实 知识基础。吸收了满满的干货,张士昌越学越爱学。“有了 方法,就知道怎么发力,暑天钻麦地也不怕了,一沉浸到 里面,就忘了炎热。” 团队成员在研究上有了新想法,郭进考积极鼓励探索 .时刻保持关注,适时帮他们调整方向。一听说有新的种质 材料适合成员的研究课题,无论距离多远,他立马协调取 来供大家研究。在研究渐有成果时,他又时常叮嘱“要做自 己坚信的事儿,也要留三分接纳更多人的建议”。为了拓展 研究的视野,郭进考不仅经常带着大家去农民那里讨教“土 方法”,还到国际知名研究所学习先进育种经验,同时与国 内高校保持互动,为团队提供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良好 环境。 实践出真知,田间的事儿更是如此。整地要整细、整 匀、整平,只为种子生长的微环境尽量一致……每一个环 节的细微处,他都盯着不放松:五六月小麦灌浆期,几十项 数据交叉,需要同时考察,为了保证严谨,他连续两个月 密切跟踪,常常是凌晨天微亮到地里,深夜才回家。常年 耳濡目染,成员们渐渐都成了“细节控”“严谨怪”,一切围着 田间需求转,没有上下班概念。 多年来,郭进考团队先后走出吕国朝、史占良、底瑞 跃等6位国务院特贴专家,育种人才辈出,被河北省评为“巨 人计划”创新团队。 郭进考用一腔热血和赤诚,一股永不止步、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