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继往开来奋进伟大新时代 富民兴陇谱写发展新篇章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 肃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甘肃省委书记 尹弘 (2022年5月27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 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向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历史时 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动 员全省上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 拓进取、砥砺前行,继往开来奋进伟大新时代,富民兴陇 谱写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 甘肃而努力奋斗。 此时此刻,回顾新时代的奋斗历程,我们感慨万千 ,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而无比骄傲,为陇原大地呈现的翻天覆地变化而无比自豪 。展望新征程的壮丽图景,我们豪情满怀,夺取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胜利的信心更加坚定,开创甘肃各项事 业发展新局面的斗志更加昂扬。在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关 口,我们更加深切地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甘肃 给予的亲切关怀、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我们一路走来指引 了前行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也必将继续引领和鼓舞我 们昂首奋进、走向美好未来。历史画卷总是在前后相继中 铺展,时代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陇原振兴的号角 已经吹响,我们要牢记领袖嘱托,保持战略定力,接好历 史的接力棒,不忘来时路、奋进新时代,不断把建设幸福 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一、过去五年极不平凡,全省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进 步和成就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甘肃迎来了加快发展 、繁荣振兴的重要契机,也面临决战脱贫攻坚、转变发展 方式、修复自然生态、净化政治生态等艰巨任务。五年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认真 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团结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 负重自强、顽强拼搏,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综 合实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治理大见成效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风政风民风 昂扬向上的良好局面,如期实现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我们举全省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历史性 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面对脱贫任务全国最重的特殊省情 ,省委站在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带领广大干部群 众以贫困不除誓不罢休的豪情壮志,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的坚定意志,打了一场声势浩大、惊天动地的脱贫攻坚战 役。全省上下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聚焦目标 标准,贯彻精准方略,组织实施“一户一策”脱贫计划,着力 构建富民产业体系,为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提供 了有力支撑。各级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领导 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动形成了广泛参与、尽锐出 战的攻坚态势。36万名帮扶责任人、7.45万名驻村帮扶人员 奔赴扶贫一线,把汗水洒遍千山万水,把心血倾注千家万 户,立下了汗马功劳。东部扶贫协作省市和中央定点帮扶 单位同我们并肩作战,社会各界与我们携手攻坚,从各方 面给予鼎力相助。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我们夺取了脱贫 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目标任务全 面完成,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 ,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业生产条件极 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在我国减贫史上留下了 厚重的甘肃印迹。2021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全面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牵引带动“三农”工作,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扎实开展乡村建设,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增收 渠道更加稳定,陇原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回望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历程,我们为彻底解决困扰 甘肃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深感欣慰,为同全国一道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倍感振奋。这是广大陇原儿女矢志追求幸福 美好生活创造的伟大奇迹,也是甘肃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 意义和划时代影响的伟大胜利!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助推高质量发展 ,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立足老工业基地实际,把 稳定经济增长同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推动形 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电 力等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深入实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 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建成全国首个百万吨级页岩油 开发示范区和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聚焦绿色低碳发 展,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交通、水利、新基建等基础 设施加快建设,兰渝铁路、引洮供水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全 线建成投运。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续五年领跑国家级新区 。全省城镇化率由46.1%提高到53.3%。科技创新取得重要 成效,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5.12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数量明 显增加,民营经济长足发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跨上万亿 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为建设现代 化新甘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推动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 态安全屏障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壮士 断腕的决心整治生态问题,以更大力度开展国土绿化,美 丽甘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 见成效”,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体系基本构建,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生态 项目,流域生态功能出现积极变化。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 任务全面完成,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实施。单位地区生 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 善,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子 。 五年来,我们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经 济社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注重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整体 性、协同性,下功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出重要 改革举措942项,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国资 国企、农业农村、执法司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 入推进。坚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 大机遇,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着力打 造向西开放大枢纽、大通道,空港、陆港等开放平台建设 扎实推进,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 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五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生活 大幅改善。始终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加强基础 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 例连年保持在80%左右。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7.1%和8.9%,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过200万人、劳务输 转2600多万人次。县域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双减”政策 有效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立,高等教育“双一流 ”建设稳步推进。五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公共卫 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养老机构覆盖所有县区,城乡低保 标准不断提升,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 置。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棚 户区改造。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抗击新冠肺炎 疫情,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 ”总方针,连续打赢3轮多点散发疫情阻击战,圆满完成入境 人员集中留观救治任务,有力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 健康。 五年来,我们持续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宣 传思想文化工作凝心铸魂作用日益凸显。牢牢把握意识形 态工作主动权,切实做到舆论阵地管理不放松、意识形态 工作责任制落实不懈怠。深入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精心组 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 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更加坚实。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有效提升用网管网治 网能力,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全 覆盖,在全国率先打造省级云平台。宣传推介力度不断加 大,甘肃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实施公民道德 建设行动和精神文明创建工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 全覆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繁荣发展文 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顺利推进,各族人 民文化自信显著增强。 五年来,我们扎实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团结和谐、安 全稳定的政治社会局面不断巩固。坚持不懈发扬民主、厉 行法治,民主实践更加丰富,法治效果日益彰显。支持人 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 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政 协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 向发力的程序机制更加健全。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实施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 管理,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 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省深入推进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显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 官,防范化解风险取得积极进展,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局面持续发展。国防动 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有力,军地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五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政治生态得到持续 净化。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 路线,纵深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 。坚决全面彻底肃清王三运、虞海燕、宋亮等人流毒和影 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更加严明。“两学一做”学习教 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 实,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明显提升。完成市县 乡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换届任务,干部队伍结构明 显优化,各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断增强。扎实推进党支 部建设标准化、“四抓两整治”和党建工作信息化,党的基层 基础更加坚实。党管人才原则有效落实,人才发展体制机 制逐步完善,人才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严格贯彻中央 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组织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 环境建设年活动,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充分发挥巡 视利剑作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 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同志们!五年砥砺奋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 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甘肃把脉定向、指路领航,是 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 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团结 奋斗的结果,也同历届省委长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 。在此,我代表中共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 党员、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 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甘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 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甘肃发展的海内外朋友和社会 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省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矛盾 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不充分问题突出,经济 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城镇化程度不高,居民收入全国靠 后,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同全国发展差距依然较大 ;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营商环境仍需改善,发展瓶颈制约依然明显;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健全 ,影响和谐稳定的风险隐患依然较多;生态环境向好基础 尚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腐败和作风问题 时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五年来的实践深刻启示我们,做好甘肃工作,推动甘 肃发展,必须坚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坚 定不移践行“两个维护”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把习 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作为全省工作的总方针总 纲领总遵循,做到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必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强化 省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 势,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事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团结 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完 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 率变革、动力变革,始终通过高质量发展促进结构升级、 增强综合实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持之以恒保障改善民生,尽力而 为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有 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 服务国家战略同推动甘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准发展方 位和基本省情,实事求是确定目标,求真务实推动工作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 同志们!成绩鼓舞人心,启示弥足珍贵。我们要乘势 而上、再接再厉,努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书写更加精彩 的历史答卷,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辜负肩 负的时代使命,不辜负陇原人民的热切期待! 二、准确把握甘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开创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 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甘肃已经站上新的发展起点 ,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和自身发展势能增强的历史交汇 期,处于蓄势待发、爬坡过坎、追赶进位的关键阶段。当 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形 势更趋严峻复杂,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当代中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可逆转,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 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将为我省发 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如今的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方位 和特征、基础和条件、氛围和态势已经发生明显变化,随 着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倡议的深入实 施以及国内国际市场的深刻变革,甘肃作为生态屏障、能 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特殊功能定位越来越凸显 ,拥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工业基础优势、地理区位优势越 来越凸显,倾斜政策叠加、发展平台叠加、市场利好叠加 的振兴机遇期越来越凸显,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发展前景 更加美好。但辩证地看,我省仍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面 临着发展不充分和发展不平衡的双重压力,面对着扩大经 济规模和促进转型升级的双重难题,需要应对内生动力不 足和外部竞争加剧带来的双重挑战,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 综合实力、缩小发展差距仍然是我们的最大任务。同时 ,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更加急迫,资源环境的硬性约 束更加趋紧,短板弱项的瓶颈制约更加明显,促进脱贫地 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未来一个 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和劣势同在,需要我们把国 家所需、甘肃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更好统筹起来 ,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系统观念谋篇布局,以奋斗姿 态推动发展,确保跟上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进程 。 未来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为统揽,统筹 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 握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围 绕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提升综合 实力、提升生态质量、提升基础支撑、提升生活品质、提 升治理效能,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基地,打 造西北地区重要的科创中心,打造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 ,打造“一带一路”开放枢纽,打造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纵深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步伐,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努力谱写加 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 篇章。 未来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跃升。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化 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提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工业增加值 占生产总值比重显著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展 明显,外向型经济实现增量扩容。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 ,现代流通体系更加健全。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力不断增强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农 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双碳”战略有序实施 ,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产业一体化规模化发 展格局逐步形成。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 低碳技术广泛推广应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战略深入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 保护制度和绿色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国家西部生态安 全屏障更加牢固。 ——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 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公共服 务设施整体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教 育更加公平更为优质,社会保障体系、卫生健康体系、生 育养老服务体系、住房供应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各族群众 生活更加富足。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 发展各方面,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 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 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社会治理效能达到新水平。依法治省迈出坚实步 伐,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能和 公信力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逐步健全 ,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公共安全网基本形成。党建引 领基层治理作用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加 快构建。 ——全面从严治党呈现新气象。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各级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 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干部队伍精气神全面提振,人才队伍 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党风政风民风更加昂扬向上,风 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形成,干事创业的环境更加优化、 氛围更加浓厚。 根据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未来五年,我们要着眼甘 肃整体发展、立足各地优势,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 格局,牵引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 “一核”,就是建设以兰州和兰州新区为中心、以兰白一 体化为重点、辐射带动定西临夏的一小时核心经济圈,推 动优势地区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区、 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承载区、对外开放先行区,打造驱动全 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三带”,就是建设以清洁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农业 为重点的河西走廊经济带、以综合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为 重点的陇东南经济带、以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为重点的黄 河上游生态功能带。支持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具有相对优 势的酒嘉、平庆和天水等地率先发展,建设酒泉、天水两 个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群发展能级和辐射功能。深入 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生态环境 质量整体改善。鼓励各市州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进省域 内设施联通、政策相通、市场互通、产业融通,形成合理 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区域布局。 未来五年,我们的主要抓手是实施强科技、强工业、 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以重点地区和关键领域为突破 口,推动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整体跃升。 ——实施强科技行动。甘肃具有良好科技基础,科教 资源相对丰富,加快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越来越 迫切。强科技,就是要汇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增强基础 研究能力、科学发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让科技创新成 为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必须把科技创新摆 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强化科技攻关、促进成 果转化为导向,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切入点,以打 造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点,加大研发投入、 优化科技生态,依靠科技创新催生发展动能、创造美好未 来。 ——实施强工业行动。工业是实体经济最为重要的组 成部分,是富民兴陇最为关键的产业支撑。强工业,就是 要立足省情实际和现有基础,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产业发 展的主攻方向,通过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振兴老工业基 地,促进工业经济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全省经济实 现结构优化、良性循环。必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坚持强龙头、 补链条、聚集群,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 手齐抓,提升各级各类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做 足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在改旧育新中推动工业经济扩量提 质。 ——实施强省会行动。兰州是全省的经济、政治、文 化、科技、开放中心,地位举足轻重。甘肃现代化建设需 要兰州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当好带动省域整体发展 的火车头。强省会,就是要把发展壮大兰州和兰州新区作 为加快全省发展的战略抓手,依托区位优势、交通优势、 产业优势、科教优势和人才优势,按照聚焦功能定位、优 化空间布局、突出重点板块、强化域内联动的思路,着力 建设要素聚集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发展中心、物流 输转中心、区域消费中心,打造产业园区发展、营商环境 改善、现代城市建设、乡村全面振兴、公共服务供给、基 层社会治理、制度体制革新的样板,提升首位度、开放度 、贡献度及城市影响力、综合竞争力,充分彰显省会担当 、展示省会作为,不断增强在全省整体发展中的集聚和辐 射带动作用。 ——实施强县域行动。县域强则省域强,县域活则全 盘活,县域富则百姓富。强县域,就是要把县域作为经济 发展的基本单元,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有效提升县域自我发展能力,使县域逐步走上良性可持 续的发展道路。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摆在突出位置,坚持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依托县域资源禀赋,紧扣县域发展 类型,突出县城和中心镇的节点纽带作用,着力培育特色 优势产业和多元富民产业,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打造 一批工业强县、农业大县、文旅名县、生态优县,构建功 能鲜明、经济繁荣、设施配套、治理有效、普惠共享的县 域发展格局。 同志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积淀 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孕育了勤奋 质朴、吃苦耐劳、坚忍执着、百折不挠的陇人品格,支撑 着陇原儿女战天斗地、生生不息,激励着甘肃人民改变家 乡面貌、创造幸福生活。我们坚信,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新征程,全省各族人民一定能够传承奋斗基因 ,弘扬时代精神,让蓝图落地,让梦想成真,在陇原大地 续写新的辉煌! 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经济社 会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推动甘肃 发展,必须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基本原则和行动先导,更好 统筹经济和生态、城镇和乡村、发展和安全,更加注重固 强补弱、蓄势赋能,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 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 根本目的,不断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 量、做大总量,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 的发展。 (一)坚定不移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 撑。要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 观念,把牢“四个面向”要求,将强科技行动深度嵌入强工业 、强省会、强县域行动,促进创新链同产业链、资金链、 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 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 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提质增效,深入推进 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加 强科技创新跨省区联动,协同打造西北科技创新中心,统 筹资源建设兰州科学城,更好服务国家科技战略布局和全 省高质量发展。 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重大科研项 目组织力,聚焦国家战略任务,紧扣我省产业发展,动态 凝练一批重点科研项目,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 攻关,努力在重大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关键共性技 术攻关上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扶持企业创新的政 策措施,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计划 ,鼓励骨干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扩大研发 投入、建设科研中心,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大 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创新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移 转化。 深入实施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健全重大人才计划实施 机制,培养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青 年人才培养储备,拓宽科技人才发展通道,打造西部重要 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强科学普及工作,厚植创新土 壤,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科技管理流程再造 ,健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推广运用公开竞争、“揭榜挂帅 ”、“赛马”等机制,促进科技供给侧和需求侧、研发端和落 地端对接畅通。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健全科技创 新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浓 厚氛围。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关乎命运。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 驱动发展的鲜明导向,不断打造生机盎然、活力迸发的创 新生态,催生更多创新成果,促进成果高效转化,以高水 平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坚定不移实施提质增效扩量工程,大力构建现 代产业体系。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产业,甘肃产业发展的核 心是在转型中实现增长。要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 ,以强工业行动为抓手,把彰显功能、促进转型、放大特 色有机统筹起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 坚战,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 园区,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落实“双碳”战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 业领域碳达峰、节能降碳增效等各项工作,努力形成能源 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谋划 布局新型能源、调峰电源、电能存储等项目,扩大河西特 大型新能源基地规模,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为重点的 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规划设立一批新能源上下游产业聚 集区,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局域电网和微电网,提升电力 外送和就地消纳能力,打造清洁能源生产和利用强省。加 快传统能源绿色高效发展,重点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基地 ,配套建设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基地、千万吨级油气生产 基地和特色高端战略性石化工业基地,促进传统能源布局 、结构和效益优化。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 ,使能源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构建的 重要牵引。 改造传统产业,促进规模集约发展。加快传统产业高 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完善和落实链长制链主制 ,持续推动工艺技术进步,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 升。完善能耗排污、环境容量等政策,支持工业基础较强 地区加快发展。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矿产 资源勘查开发。突出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推进石油化工 产业延链补链,推进有色冶金产业高端延伸,推进煤炭建 材产业精细精深发展,推进钻采炼化、电工电气、数控机 床等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升级,不断做大做强做优传统产业 。 培育新兴产业,促进集群特色发展。顺应产业变革趋 势,聚焦半导体材料、氢能、储能、电池及智能制造等新 兴产业,优化布局、强化扶持,加快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 。发挥和巩固新材料产业比较优势,在重点领域不断推出 高端拳头产品。搭建产学研创新和产业孵化平台,打造国 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做强中医药加工产业,建设全国中 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持特色专业园区发展,推动 国家级园区做精做专。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现代服 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 高端延伸。依托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旅游资源,促进文化 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我们要毫不动摇 走产业兴省富民的路子,下更大力气优化产业布局、落地 产业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切实筑牢 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和支撑! (三)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农 村现代化。我省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现代化建设最 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 作为重中之重,加快“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