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主题党课讲稿:回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及重大意义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主题党课讲稿:回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伟大实践及重大意义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及重大意义”这个主题与大家做交流。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 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 ,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 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 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迈进。”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在百年的励精图治中,我 们能够紧紧抓住解决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这是世界历史上第 一次。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 ,在世界历史上、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谈到小康社会,我们就要对“小康”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政治意义上,全面建成小康是中国共产党既定的政治目标 。但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目标的设定,也有一定的历史渊 源或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所有构想、规划,都要符合 中国人的脾气,都要接中国人的地气。每个民族都有追求 幸福的权利,但是每个民族所追求的幸福因受地域、文化 、历史、传统的影响,又是不一样的。 早在《诗经·大雅·民劳》中就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的诗句。这里的“小康”主要指百姓的生活状态。在《礼记 ·礼运》中,描述了孔子心中的“小康”社会。这种构想、这 种谋划,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点、中国人的习性。今天的 中国人关于幸福生活的构想,毫无疑问会受到传统的影响 。 因此,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老百姓的“好日子”的想法、 构想、谋划,一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历史出发 ,从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观念出发。“小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 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 憧憬。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种现代政治力量,在对老百姓的幸 福生活、美好生活作出构想、规划以及实施的过程当中 ,毫无疑问要尊重民族传统、民族习惯、民 族观念。那么,中国人的美好生活、幸福生活是什么 样子的?中国共产党不是一开始就知道标准答案的,而是 在不断探索、摸索的过程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结合中,找到一个共同的理想,既是 普通民众老百姓的理想,也是现代政治文明可以接受的理 想。因此,“小康”逐渐被提出。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关于“好日子”的想法是什么样的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一个口号:“为着中国的 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到195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 讲得比较多的是实现工业化,把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 进的工业国,进而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即实 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20世纪末,实 现“四个现代化”已经变成一个深入人心、把全国人民凝聚起 来齐心协力搞经济建设的口号。 “小康社会”是怎么来的?小康社会的出现是在“四个现 代化”的基础之上,我们对政治的认识、领导能力不断发展 、完善、成熟的结果。1979年,邓小平同志明确讲:“能否 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这就把“四个现代化”上升到民族、国家命运的高度,这也 是当时关于国家的美好未来的构想。所以邓小平同志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 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模样呢 ?我们对“四个现代化”的理解认识也是一个不断拓展、丰富 的过程。通过到当时西方发达国家访问参观,特别是邓小 平同志到日本实地考察,我们明白了要达到西方国家那种 现代化水平,需要更长的时间。于是在1979年提出我们要 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1979年12月 ,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追问,你们“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到底 是什么样一种状态?邓小平同志回答说:“不是像你们那样 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小康”的出现是我们对“四个现代化”理解、认识的深化 和具体化。具体来说,就是在xx世纪末,中国的国民生产 总值人均达到一千美元,邓小平同志说:“同西方来比,也 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那时也还是一种小康 状态。”后来,经过反复调查和测算,中国确定在xx世纪末 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xxx美元。这就是我们在中国式的现 代化道路上“奔小康”的由来。邓小平同志说:“所谓小康社 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 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但这只是小康社会建设的认识起点。在xx世纪末,中 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xxx美元,但我们认为那时 的小康还不全面、不平衡,于是开始调整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同时,我们还认识到现代化其实是一个不断探索、 渐进积累的过程。 从xx世纪xx年代开始,除了讲经济上的现代化外,还 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了xx世 纪xx年代,我们又觉得单是两个文明还不够,于是提出了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进入xx世纪 ,我们再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社会文明。到 xxxx年,党的十八大又增加了生态文明。经济文明、社会 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关于现 代化的内涵和外延的不断拓展,是我们对中国现代化的基 本结构认识的不断完善和深化。 xxxx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 进一步提出,“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 全面进步。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 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 生活更加殷实。”这样一来,中国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全面 小康社会、怎样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完善和明确了。 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有哪些呢?人均GDP超过xxxx美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万元人民币,农村居民家 庭人均纯收入xxxx元,恩格尔系数低于xx%,城镇人均住房 建筑面积xx平米,城镇化率达到xx%以上,等等。 在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当中,我们作出了很多重大战 略调整,比如“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有一个历史过程。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我国由农业国 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以毛泽东同志为核 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构想;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初步提出分“两步走”达 到“小康水平”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定邓小平 同志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随着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目 标越来越清晰,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步骤、措施也越来越 清晰。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构想是:第一步,从1981年到 1990年,实现国民生 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 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构想,从1980年到2000年,中 国的GNP(国民生产总值)从4545.6亿元增长到98000.5亿 元,实现了20余倍的增长,超额完成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同志提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三步 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具体目标:第一,21世纪第一 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 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 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第三,到21世纪中叶新 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 新形势和新任务,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此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次正式、全面地作了清 晰的表述。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在 党的十七大开幕式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具体要求。比如,增强 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 展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等。 党的十八大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大势,提出确保到二 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在十六大 、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 新的要求。比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经济持续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