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素材汇编(8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素材汇编(8篇) 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产业振兴 中央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 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产业兴 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脱贫摘帽谋振兴 xx县隶属于xx省xx市,位于xx三省交界处,地形地貌 以平原为主,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 ,适宜农业生产,是平原地区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 ,贫困县的“帽子”戴了将近三十年。xxxx年x月,经xx省批 准退出贫困县行列。 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培育乡村发展的 内生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产业扶贫便是“真脱贫、脱真 贫”的关键。近年来,xx县充分利用平原地区适合推广规模 化农业的优势,深度挖掘xx历史文化传统,发挥三省交界 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全国产业布局调整和推进高质量发展 历史机遇,顺势而为、超前布局,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因 地制宜调整本地区种养业结构;以消费扶贫为契机推进品 牌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集体经济;精心谋划脱 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摘帽只是第一步,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 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和内生动力问题。尤其是通过产业振兴提升乡村经济活力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相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更全面 、更综合的任务,追求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发展,总目 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 发展的总方针,通过对乡村的全面优先投入扭转城乡之间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网络等 方面的势差,补齐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短板,营造起 宜居宜业的环境,为乡村发展创造有利的机会和条件。乡 村振兴战略实施x年来,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已基本成型 ,各地也积极探索出了有价值的经验,涌现出优势企业引 领型、科技创新驱动型、电商助力与数字赋能型、产村融 合发展型、集群片区联动型、绿色生态增值型、改革活力 释放型等多种乡村振兴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xx应 充分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的新经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和 特色农业资源,抓住xxx协同发展、畅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新技术范式转型等机遇,探索出一种具有xx特色的乡村 振兴模式。 改革开放xx年来,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可是,农业 比较效益低下,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的能力面临严重的挑 战。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 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我国的乡村振兴具有良好的基础,总体上讲,中国农 业目前不缺一般技术,不缺装备,不缺资金,缺乏发展的 思路和整合力。因此,一些地方的做法值得借鉴。例如 ,广东模式,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科技密 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每亩投资几十万元 ,利润达几十万元。xx模式,发展专业化市场,开拓国内 外市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走产业集聚、块状经济、振 兴镇、县、市州、省域的道路。xx模式,在集体经济改制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基础上,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走外 向型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同时,还可以借鉴都 市农业、多功能农业等发展模式。 找准发展定位 从xx县现状及特色来看,xx农业发展相对滞后:xxx万 亩耕地,其中xx万亩为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效益低 ;xx万亩花生、xx万亩大蒜、x万亩山药,以及xx万亩蔬菜 ,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特色,但是由于缺乏后续深 加工,缺乏品牌优势,大多只能作为原材料销售,而且缺 乏市场定价权。养殖方面,xx是猪牛羊、鸡鸭鹅等畜禽养 殖大县,但仍缺乏大规模的屠宰加工,后续产业链亟待提 升。由于生产分散,自给自足的千家万户经营方式较普遍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有些产品生 产层面把控较好、质量过硬,销售端又显落后。同时 ,xx文化资源丰富,但是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 济发展优势。 xx县的发展应发挥产业优势和文化优势,主要定位于 依托平原地区优势发展的规模化农业,以及充分利用文化 资源发展农文旅康养功能的综合项目。 地方的发展必须明确好定位,一定要利用优势,聚焦 特色,不能什么都想干,凡是那些什么都想干的地方往往 都干不好。xx县是面粉之都、香油之乡、花生之乡,这是 基础和优势。但更需要看到新发展阶段消费升级特征、新 发展格局下xxx协同发展深化推进、新发展理念下创新驱动 和绿色转型下的机遇,率先布局、抢抓机遇、瞄准方向、 精准发力。 具体而言,xx的发展定位应立足于开发利用好xxx巨大 市场空间,着眼于高品质、生态绿色、营养健康、养生休 闲等升级需求,乡村产业发展上应以农副食品产业为主体 ,确立绿色、优质、高效、高附加值目标方向,以科技创 新为支撑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和精深加工产业化聚集区 ,以健全配套服务体系推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市场集散 中心,以生态保护、种养循环塑造绿色品牌,以多重体验 功能开发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xx是个农牧大县,产业振兴的核心是农业振兴,农业 振兴的核心是发展全方位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内核是 农业的规模化、特色化、机械化、绿色化、品牌化、数字 化,即农业的全方位提升。要用科学的思维作指导,立足 县情发挥优势,实现农牧产业转型升级。具体来讲,农村 产业发展的科学思维与选择包含三个层级:自然条件适合 性;社会经济条件适合性;市场适合性。三线媾和,加上 时间差,就是产业调整的战略思路。xx小麦加工世界著名 ,特色加工小磨香油全国著名,还有大蒜、花生、山药、 薯等特色农产品。要立足县情,充分利用xx有大田、大农 业、水土资源、区位优越、xx便利等条件的优势。 当前xx农业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生产,无大加 工(小麦除外),难以形成强产业;有大基地,无大园区 ,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有特色产品,无强品牌,难以形成 高的收入;有创业动机,但没有足够企业家。 阻碍xx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劳动力老龄化;产业无 门槛,周边跟进快;有大产量的产品,相对无大运量的 xx;地处xx污染区的腹地;农民的合约精神及干部的服务 意识比较滞后。 针对上述问题,应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的“计划”农业。实 现土地管理数字化、生产结构合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 生产决策科学化。同时注重质量、品牌与营销。实现标准 化、双减、功能产品的生产、信息化手段组合。 明确发展路径 在找准发展定位的基础上,充分明确发展路径,积极 对接潜在资源,有利于产业的顺利发展从而撬动乡村振兴 事业。具体到xx县来讲,要发展高质量农业:逐步建设规 模化、绿色化、高品质的粮油肉菜生产基地,打造xx区域 公共厨房;延长小麦产业链,做好面粉产品延伸;生产玉 米淀粉、玉米 油,打造玉米经济;做强肽产品加工,实现集种植、 养殖、秸秆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循环农业产业;利用“xx小磨 香油”的传统品牌,发展黑芝麻种植基地,以小磨香油发源 地为中心打造“芝麻庄园”,延伸芝麻食品精深加工,实现三 产融合;建设高油酸花生种植基地,打造中国高油酸花生 产业第一大县;打造“白玉山药”种基地,生产山药酱、山药 粉、山药酒等产品;整合蔬菜大棚,大力推广绿色、有机 等技术,树立xx蔬菜高质量的形象;建立农产品批发交易 市场,增加市场话语权。 发展路径的选择既需要借鉴先进经验,更需要结合实 际扬长避短、探索创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要塑造绿 色优质品牌,就必须先从循环生产布局、产地环境保护、 生产过程严控入手,合理规划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生产 体系,整镇连片推进绿色有机生产示范区建设,加大农业 生产投入品的市场准入管理、规范标准化生产、统一生物 防治、产品离地检测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推动向现代农 业和精深加工升级转型,就需要加强农业应用技术集成开 发与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职 业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的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产业创新联盟、产业化联合 体以及集群化发展的现代产业园区建设。要强化市场集散 中心功能、提升市场影响力,就需要完善市场检验检测、 分级分拣、分级定价、净化包装、保鲜储藏设施等服务体 系,支持培育农产品品牌经销商,加强xxx都市圈多元化直 配渠道建设,积极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手段精准 对接供需。要促进农旅文融合发展,就需要充分挖掘历史 文化、乡风民俗,推进农业景观化、村庄景区化、加工流 程可视化、科教农事体验化打造,整体规划道路停车、观 光步道、游览路线、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等功 能布局。 xx可以启动的几个重点工程。 一区多园。打造国家级农业综合产业园,引入深加工 企业及国际龙头企业,引导多企业参与扶贫及脱贫后乡村 振兴工程。尽快建立x-x个主导产业,围绕主要的农业产业 导入:大蒜、花生、山药、薯业、面粉、香油、畜牧(鸡 、生猪)等,也可以视现状适应性导入新产业,实施全产 业链控制。 实现城乡联动。村、人、地的流动,是最大的资产之 一。学习xx的三变,三社融合,引导农民城镇化,集体建 设土地资产化。人往城市走,是规律,走的人多了,土地 才能流转。 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按照万分之一的比例,xx有农 业人口xx万人,可以培养xx人农业企业家队伍;培养城乡 中的能人,包括双创人员、潜力大学生;培养村庄权利主 体,包括农村干部、乡村贤达;更要培养新型农民,有文 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就是“xx”。可以设计农业经 理学院,类MBA课程,采用游学模式,培养农业系统的企 业家。通过教育培训,达到扶智效果,达到想干、能干、 会干的效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 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对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实现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坚持长短 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 ”等问题,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重大 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了短板弱项,积累了许多 有益经验和做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科学 施策,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等 辩证关系,努力做到统筹兼顾、分类有序、协同配合、接 续推进,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政策导向上做好衔接。一方面,巩固好脱贫攻坚成 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 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壮大,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健全农村社会保 障和救助制度,保障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提升脱 贫地区和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实现乡村振兴的内 生动力。另一方面,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统筹 推进乡村规划工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发展、就 业创业、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等的政策 ,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在产业规划上做好衔接。着眼于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加强扶贫产业规划同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的对接。一是强 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聚合力。二是科学合理布局,优化 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 ,促进镇村联动发展,支持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三是因地 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四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 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 乡村发展活力。 在治理体系上做好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 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坚持“中央统筹、 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 两个积极性。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加强乡村 振兴的组织力量。依托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 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打造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好推 进乡村振兴。 以更强更有力举措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接 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三农”工作就进 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 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委在x月xx日召 开农村工作会议,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进行部署。我们要抓住脱贫 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期的重大机遇,推动脱贫地区实现更宽 领域、更高层次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 、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一、充分认识重要意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拓展脱贫攻 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今年乃至整个“十四 五”时期农村工作最重要的任务,须臾不可放松。要充分认 识这个任务的极端重要性,坚决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 ,确保脱贫地区顺利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关系到返贫致贫防线筑牢筑实。去年我省整体实 现脱贫摘帽,但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的风险依然 存在。相当一部分脱贫户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一些边缘 户稍微遇到点风险变故就可能致贫;脱贫地区产业普遍发 展起来了,但技术、资金、人才、市场支撑还不强。作为 全国脱贫人数最多、搬迁人数最多的省份,我们在巩固拓 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决不能出任何问题,决不能这边宣布全 面脱贫,那边又出现大面积返贫。 二是关系到“三农”工作重心顺畅转移。进入新发展阶段 ,“三农”工作重心已由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 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如果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不 住、巩固不好,工作留下空档、政策留有空白,同乡村振 兴衔接的难度就会加大、基础就会削弱、质量就会受到影 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乡村振兴全面推开、影 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三是关系到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构建新发展格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 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 也在农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在扩大内需上,农 村有着巨大空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着巨大潜力,完全 可以大有作为。要立足农村这个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全 面推动有效衔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四是关系到相对贫困有效解决。消除绝对贫困是彪炳 史册的壮举,但并不意味着贫困现象已经终结。只要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存在,相对贫困就难以避免。与 消除绝对贫困的攻坚战相比,解决相对贫困的持久战任务 更重、时间更长、挑战更大。必须拿出更大的决心、更强 有力的举措,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二、持续抓牢重点任务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 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支 撑。无论是当前巩固脱贫人口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 是下一步实现目标更高的迈向共同富裕,都必须守好胜利 果实、衔接好乡村振兴,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 。 一是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我省 脱贫人口全国最多,稳定脱贫的任务相应最重。确保我省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不出问题,就要保持主要帮扶 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脱贫 人口和脱贫地区扶上马、送一程,防止贫困反弹;强化动 态精准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开发性帮扶和保障性措施相 结合,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五个体系”建设,确保 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 产监督管理,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建 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确保管得住、用得好、真正起作用 。 二是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发展壮大乡村 特色产业,既能直接促进脱贫户经营收入增长,又有利于 就近就业增收,是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 制的关键之举。要强化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支撑和产业抗风 险能力,继续实行xx位省领导领衔推进制度,大力发展现 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 品牌化水平,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要提升产业带动增 收效果,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把种养交给农户、把加工销 售交给企业,把更多农产品变成工业品,把初级产品变成 高端商品,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和附加值,推动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就业是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的重要途径,稳住就业就能稳住收入,就能巩 固住脱贫攻坚成果的大头。我省脱贫户中有xxx多万人在外 务工,近xxx万易地搬迁人口后续扶持主要也是靠就业。要 动态掌握就业情况,充分发挥劳务协作站作用,最大限度 把外出务工人员稳在当地、稳住就业,防止和减少返乡回 流。加强组织协调,引导各类企业、项目、工程招工向搬 迁劳动力倾斜,确保留在省内的有就业门路。多措并举开 拓岗位,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产业园 区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中开发一批劳务就业岗位。充分 发挥农业吸纳作用,在生产服务、产品加工、市场销售等 各个环节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规范用好公益性岗位,优先 安置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 四是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目前,我 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xxxx元的仍有xx万多人 ,脱贫基础弱、抗风险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生产 生活一旦遭遇变故,很容易再次陷入贫困。要加强农村低 收入人口监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 机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风险点实现早发现和早帮扶。 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提高政策精准性,形成覆盖全面 、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合理确定农村医 疗保障待遇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织密兜 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五是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贫困地区脱贫摘帽 后,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要真正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住,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全面支撑。要将脱贫地区巩固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十四五”相 关规划,抓住中央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 振兴重点县的机遇,参照中央试点做法,抓好我省乡村振 兴示范工程,以点带面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全力推动脱贫 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三、全面做好有效衔接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关 键在党的领导。要坚持按照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要求,推动 解决重大事项,做好领导体制、政策措施、工作体制、考 核机制有效衔接,确保各项部署落地见效。 一是做好领导体制有效衔接。推进有效衔接,不是简 单地把工作调整过来就行了,而是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要按照中央统筹、 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体制,构建责任清晰、各 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建立统一高效的 衔接议事协调工作机制。持续深化驻村帮扶工作,调整优 化结对帮扶关系,平稳有序推进各级扶贫机构职能调整优 化,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 二是做好政策有效衔接。在x年过渡期内,要对现有帮 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的节奏、力度和 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过渡期内 财政投入总量规模不减少,但支出结构要优化调整。过渡 期前x年,脱贫县继续实行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政策 ,金融服务政策、土地支持政策、人才智力支持政策等延 续和优化,扶贫资金重点用到产业扶贫上。 三是做好工作体系有效衔接。认真总结借鉴脱贫攻坚 行之有效的机制办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 功夫,在增强稳定脱贫上想更多办法,及时做好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 、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 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平稳有序推进工作体系调整转换 ,加快形成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体系。 根据国家调整后的东西部协作关系,要主动对接,深入研 究对方,力争取得最大最好协作效果。 四是做好考核机制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期间,我们建 立了比较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推动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有效落实。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要继续有力有效用好考 核这个“指挥棒”,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进行考核。强化考核结 果运用,对成绩突出的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对工作落实不 力甚至违纪违法的严肃追责问责。 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 建议》特别强调“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自xxxx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以来,这一议题一直是基层 工作探索的重点,但这次的表述较之以往有两个改变:一 是在巩固的基础上强调了“拓展”,二是将“有机衔接”转述为 “有效衔接”。字词之间的转变,意味着思想的进一步深入 ,反映的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科学决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始终 立足“两不愁三保障”。立足这一思想,思考如何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我们最终的回归点就是“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只有实现农业的优先发展,农民的“钱袋子”才能持续稳定地 鼓起来,也才能实现从“不愁吃、不愁穿”到“吃好、穿好”的 转变;只有农村的优先发展,人们的住房、医疗、教育以 及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才能切实转变,并且这些 转变不再仅仅依靠外界的扶持,而是自身的能力。深入分 析,我们会发现,“优先”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巩固 拓展”,而“巩固拓展”最有效的方法的就是“优先发展农业农 村”,而这一思想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优先发展 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思想是吻合的,这也充分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