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沈兴全校长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沈兴全校长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 讲话  各位老师、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怀着 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庆祝第三十四个教师节 ,表彰过去一年来,全校教育教学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集 体和先进个人,首先,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为学校 发展倾注智慧和心血的全体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衷 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表示热烈的 祝贺!向近两年加入学校教师队伍的新同志表示诚挚的欢 迎!向广大离退休老教师、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一年,我校广大教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相 统一”的要求,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 工作会议讲话精神过程中,不断回归人才培养核心地位 ;学校发展共识得到强化、办学能力稳步提升、改革创新 深入推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做“四有好老师”正在成为广大教师 的共同追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 可喜的成绩。 这一年,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扎实推进。 学校根据“十三五”发展规划具体要求,结合本科审核评 估专家组的反馈意见,做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教学工作和教 学改革,例如: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快工程实 训中心建设、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评价系统、对教学环境 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等,今年我们还将出台教学质量与绩效 挂钩的管理办法,持续激励全校教师潜心教学,为人才培 养质量的提升付诸不懈的努力。 这一年,学校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高。 学校坚持“全面强化两翼齐飞工程、重点凸显科技服务 能力”的科研工作方针,推动和支持科研工作发展。制定出 台《中北大学科技振兴行动方案》,推动科研管理体制改 革,实施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将科研模式由“根据团队找项 目”转变为“根据项目组团队”。在科研支持方向上坚持基础 研究与成果转化并重。2018年度,刘俊教授团队获批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这是我校该项目“零 突破”,为山西省实现了时隔8年来的再次突破。袁长春博士 获2017年全球爱思唯尔最高博士奖,李迎春教授学术论文 进入ESI前1%,王超博士学术论文进入ESI前1‰。学校科技 创新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这一年,学校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坚持“重点培育、彰显特色、整体提升、创建一流 ”的学科发展方针,全面推进“一流学科攀升工程”、“学科整 体提升工程”和“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化学工程与技 术获批“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项目。特别可喜的是 ,我校一级学科博士点取得新突破,新增电子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新增航空宇航科学与技 术、生物工程、艺术学理论、力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新 增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硕士点。 这一年,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硕果累累。 校党委、行政始终坚持把人才强校作为基础性重要工 作来抓,按照省委深化人才工作改革要求,谋划实施学校 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高端人才重点建设工程”、“院士破 冰工程”和“太行学者计划”,构建以院士为主实现“双一流 ”突破的高端人才、以解决山西经济科技攻关为主的海外高 层次人才、以提升整体师资队伍质量为主的优秀青年博士 的人才引育体系,营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我校教 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学校成功引进优秀博士 毕业生60余人;李魁武院士、科技部首席科学家郭丽研究 员加盟学校;今天上午又与上海影创集团董事长孙立校友 商定共建中北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先期引进美国德州农 机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两名高端人才。19名海外高 层次人才入选山西省“百人计划”,5人入选青年“三晋学者 ”特聘教授,3人被授予“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荣誉称号 ,3人入选“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入选“万人计划”青 年拔尖人才。仪器与电子学院刘俊教授团队入选教育部“全 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为全国学习的楷模。 以上成绩的取得与大家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这 里,我代表学校,再次向潜心立德树人,为学校“百年百强 ”中北梦穷尽心思、竭尽全力、默默奉献的各位老师致以最 崇高的敬意!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曾经有人说过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刚刚我们表彰了本年度 的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广大教师 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可敬风范;看到了广大教师献身科 研、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看到了广大教师任劳任怨、精 心育人的可贵品质。学校也下决心要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 打造成最隆重的庆典,把教师节办成一个全校学生最期盼 、全体教师最幸福的节日。 老师们,同志们!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实现高等 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发 展方式变革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