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经济治理思想主题党课讲稿素材汇编(7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经济治理思想主题党课讲稿素材汇编(7篇 ) 目录 1.全面理解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 2 2.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引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5 3.宏观经济治理思想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 境界9 4.深刻回答时代之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不断丰富和 发展理论体系35 5.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引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37 6.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增强运用党的创新理 论指导发展改革工作的政治自觉41 7.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xx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逻 辑体系43 全面理解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 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经 济思想学习纲要》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联合出 版,在全国发行。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 论引领伟大的时代。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xx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严整、内涵丰富、 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xx、21世纪世 界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指南。 深刻回答时代之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 展理论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局面,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 xx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回答了新时代xx经济发展怎么看、 怎么干等时代之问,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 新战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 变革,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 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期叠加”、经济新常态、新发展 阶段、新发展主题等重要判断,对xx经济所处发展阶段和 历史方位作出了精准判断,回答了新时代xx经济发展怎么 看的问题。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开封、郑州等 地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新常态”重要论断,强调要从当前我 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 的平常心态。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 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xx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xx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的问 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更加重视经济增长质 量。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时代主题,xx经济 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理念、新格局、新动力、新路 径、新举措等重要布局,对如何引领xx经济发展不断取得 新成就作出了战略部署,系统回答了新时代xx经济发展怎 么干的问题。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 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 建议》,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 展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 系统解释。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 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0年 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 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 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引领我国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xx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指南,要在我国经济工作全过程中 全面深入贯彻实施。 第一,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我国经济 发展的根本保证。xx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xx共产 党领导,xx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xx共产党领导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们必须加强 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发 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具有xx特色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领 导干部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 一步提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完善党对国 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有企 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坚持群众路线,保 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注意倾听群众和基层的呼声 。树立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二,加强对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理解认识,这是 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明确方位才能找准方向,找准 方向才能决定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 出,经过长期努力,xx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xx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矛盾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在新时代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重解决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是要解决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群体差距这三大经济发展差距,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解决经济发展不充分问题,重点是 要转变经济发展动力模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 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第三,深化对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解认识 ,这分别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原则和鲜明主题。xx特色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发生变化 ,指导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理念必然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要从改革开放初期“重数量”“重速度”的旧理念转向“重质 量”“重结构”的新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求我国经济发 展的主题发生变化,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 旋律。这就要求我们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 新发展来引领经济发展;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以协调发展引领经济发展;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绿色发展引领经济发展;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以开放发展引领经济发展;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以共享发展引领经济发展。 第四,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和认识 ,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 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 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 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 关系。 第五,深化对创新驱动和新发展格局的理解认识,这 分别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式和战略路径。xx经济进入 高质量发展阶段,由于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剧烈变 化,原有的依靠“三驾马车”的经济发展动力模式已经出现边 际效益递减的明显趋势,已经不能再像以往一样来正常发 挥经济发展“发动机”的作用,必须转向以“自主创新、自主 可控”为特征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模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以创 新驱动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坚持以内需为战略基点,立足强大 国内市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扩大对外开放,加快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 发展格局。 宏观经济治理思想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济学的新境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 和马克思主义xx化的进程。习近平新时代xx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是当代xx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 主义xx化的新飞跃。其中习近平经济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而宏观经济治理思想是习近平经济 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在新时代xx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 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刻剖 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和矛盾运动的新特征 ,科学阐释其中的机遇和挑战,明确需要回应的基本问题 ,从而在回应宏观经济运行和发展实践所提出的问题中 ,推动新时代xx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治理理论和政策的 系统性创新。正如习近平所说,时代是出卷人。[1]马克思 也曾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2](P203)把握xx宏观经 济运行的时代特征及其变化,回应新时代宏观经济治理所 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核心主题,这是习近平宏观经济治理 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历史逻辑。 一、认识适应并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大逻辑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出宏观经济治理新思想 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xx经济增长出现趋势性下滑 ,GDP同比增长率降到8%以下,2012年至2016年平均增长 率为7.1%。如何“稳增长”成为突出问题。在2012年底召开 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稳增 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3]指出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 定的繁重任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方 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讲话强调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完善宏观调控 。其中,特别明确,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 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从国际 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3]党的十八届 三中全会为贯彻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 线,制定了行动纲领。在宏观经济方面,2013年12月召开 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指出,“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 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不能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 产总值,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 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 带来后遗症的速度”。[4]由于条件和内涵均发生了深刻变化 ,习近平在2013年7月25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分析了xx经 济面临的“三期叠加”(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 期、前期政策的消化期)的新特征,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 期间,习近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特征,首次提出 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论断。在2014年底召开的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 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5]且进一步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 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 ”,[5]并在后来多次强调这一重大判断。与之相适应,“从 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 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 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 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5]因而,宏观调控的指导 思想必须转变:一是不再追求高增速,实施区间管理;二 是不再“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三是注重前瞻性及灵活 性,引导预期、适度微调。从而与经济发展演化趋势相适 应,适应并引领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 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 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 向新的增长点”[5]的新常态。经济政策及宏观经济治理框架 和体系,必须适应新常态。一方面,要认识到,“作出经济 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 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6]另一 方面,同样要明确,进入新时代的xx经济发展仍处在重要 战略机遇期。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发展进 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 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 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 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5]党的十九大之后,2018年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重要战略机遇期。”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认识、适应、 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努力 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8]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 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8]在宏观经济政策上 ,明确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 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并且要 求在一个时期内,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各项政策的支柱,即以深化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为“十三五”的关键,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任 务。[8]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我国经 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 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 态均衡。[6]从而进一步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 工作,尤其是宏观经济治理的主线,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 ,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 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 谐稳定”。[6]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发 展历程,指出重要的发展在于“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求平衡”,[9]重要的宏观治理 政策在于“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 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 经济工作的主线”,[9]进而要求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 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展的各项重点工作的首要工作。 总结前一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针对深化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新矛盾,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 步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 ,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 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 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7]标志着深化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从前一时期的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任务深入以 贯彻落实“八字方针”为主要任务的新阶段(巩固“三去一降 一补”成果,增强企业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 济循环)。在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结之所以能 够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能够取得新的重大进展,重要的原因及由此得出的 重要认识之一,就是宏观经济治理“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 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把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主线贯穿于宏观调控全过程”。[10]由此,将深化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上升为我们党在新发展阶段实施宏 观经济治理的具有规律性的认识。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上总结统筹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实践,进一步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立足新发展阶 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方向,明确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11]要求“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这条主线”。[11]前不久结束的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再次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 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调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 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 节”。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开展经济工作,特别 是实施宏观调控,是习近平宏观经济治理思想的重要特点 ,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贯彻新理念,加快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要求。在理论上突破传统宏观调控 的理论框架,形成宏观经济治理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在 实践上形成我国近10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取得了经 济持续稳健发展的伟大新成就,在保证xx经济平稳运行有 效增长的同时,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正如2016年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所概括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初步确立 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形成以新发展理 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引导 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 向发展,提出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套政策框架 ”。[6]实践证明,这一政策体系是符合实际的,经受住了经 济社会发展实践的检验。 二、根据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标 ,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要求,重构宏观经济治理体 系 党的十九大在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xx特色社会主义发 展历史方位及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的基础上,作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判 断。这种转变,既是“xx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 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9]的客观要求,包括一系列约束 条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达到新水平之后面临的新目标、机 遇及风险和挑战等,都对经济发展提出了转向高质量发展 的历史要求;也是适应新时代反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 运动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要。xx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宏观经济 调控必须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宏观治理体系上进行 重构并不断完善,因此,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的2017年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 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 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 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 得新进展。”[9]相应地,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生了系统 性深刻变化。 一是在宏观调控的政策作用方向上,在强调并不断深 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基础上,结合需求侧的管 理。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 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 题,注重短期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 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供给侧 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主 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13](P253)不同国家在经 济发展不同阶段是以需求侧管理为主还是以供给侧为主 ,要根据经济失衡的不同特点而抉择,同时无论是以哪一 侧为主,都不能割断两者的内在联系。因此,2015年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 “三去一降一补”时,就明确一个前提,即“适度扩大总需求 ”,[8]同时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 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 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 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6]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落脚点是促进供求平衡。[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宏观 调控政策作用方向选择上,始终坚持供给与需求两侧的有 机统一,既强调以供给侧为主线和战略方向,又坚持以适 度扩大总需求为前提,以满足需求为目的。2012年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就强调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 济结构中实现增长的同时,“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 基点”。直到2020年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为战略方向,“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 主线”,同时强调“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 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 ,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 整体效能”,[11]特别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扩大内需为 战略基点。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面对“三重压力”的条 件下,在继续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同时 ,要求“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二是在宏观经济治理方式上,更加注重系统统筹。在 政策目标体系上更加多元化,“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 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10]既关注年度短期经济增长目标,又关注中长期经济社会 发展目标,尤其注重近期与中长期目标的有机衔接;既关 注总量增长目标,又关注结构变革目标,特别强调结构变 革质量提升下的总量增长;既关注经济增长速度,又关注 通货膨胀水平及失业率,特别注重宏观经济主要目标之间 的内在联系;既关注经济发展水平变动指标,同时关注防 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态环境及民生保障多方面指标,尤 其关注发展与安全的统筹;既关注一般意义上的宏观经济 均衡,又关注特殊失衡现象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政策 目标体系的多元化突出地体现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等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态势,除制定年 度一系列宏观经济目标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六稳”(稳就 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实现 了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和增长的预定目标。[7]2020年面对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巨大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在4月17日 及时提出“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作为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任务,正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 确把实现“六保”作为贯彻“六稳”政策的落脚点,[11]进而使 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负增长的状态下,成为唯一保持正增 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GDP增长2.3%),创造了统筹抗 疫和发展的奇迹。 三是在宏观经济治理的政策工具上,更加强调丰富和 有效。就丰富性而言,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 突出问题和要实现的主要任务,不断丰富政策工具体系。 从层次上涉及宏观、结构、微观,从范围上涉及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民生保障等多方面,具体而言,宏观经济政 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结构政策,主要包 括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等;微观政策,主要包括市场秩序 治理政策和激活市场主体的政策等;改革政策,主要包括 企业改革和政府改革、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完善和推进制度 型开放等方面政策;民生政策,主要包括民生保障、基本 公共服务和就业政策等;区域政策,主要包括区域重大战 略举措和区域间协调发展政策等;科技政策,主要包括强 化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强化企业市场创新主体地位、推进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等政策。上述七个方面宏观经济治理的 政策体系,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发展实践中逐渐形 成的。从开始主要强调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拉动作用,即对消费、投资、出口“三 驾马车”的影响作用,到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 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 ”,[5]2015年进一步明确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 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即 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微观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 [8]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验 ,指出“我们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 架”,“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线的政策体系”,要求“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 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 路”。[6]党的十九大之后,一方面,强调根据经济失衡新特 征和经济发展新要求不断调整宏观经济治理五大支柱政策 的重点和力度,以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政策的有效性,特别 强调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稳定总需求,[7]强调“必 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坚持适应新常态的经 济政策框架,同时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 有效性”,[10]强调“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 续性”。[11]另一方面,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进一 步将五大政策支柱拓展为七大政策(增加了科技政策和区 域政策),[12]而且进一步提高了七大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有机整体,提升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 政策合力。强调宏观政策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 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更加 注重精准、可持续,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 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联动,切 实体现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对宏观经济合理均衡增长的 要求,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为微观经济、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科技创新、社会民 生保障等方面政策实施创造宏观经济条件。会议强调微观 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完善市场竞 争主体价格秩序和道德、契约秩序,尤其是深化国有企业 改革,从而为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和均衡增长创造微观经济 基础,为宏观经济有效调控提供微观企业制度和市场效率 基础。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深化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推动构 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创造实现机制,为 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创造产业基础和结构动能。科技政 策要扎实落地,实施科技体制改革行动方案,强化并优化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配置,强化企业创新市场主体地位 ,深化产学研结合,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为实现宏观经济均衡增 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驱动力。改革开放政策要激 活发展动力,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 ,特别是自然垄断行业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 制度性开放,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 宏观经济稳健运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 循环相互促进,创造体制机制条件。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 的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尤其是长江经 济带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 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增长极的培育和发 展,深入实施区域间协调发展战略,特别是东、中、西三 大地带和东北地区的协调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 化,为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克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提供区域结构支持,为宏观经济均衡目标实现和长期协调 可持续发展创造区域发展基础。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 底线,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特别是保障就业目 标的实现,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为社会政策目标的实现 提供前提,社会政策目标中的许多要求,特别是就业目标 ,本身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中最为重要的目标,因而社会政 策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重 要内容。总之,就宏观经济治理而言,围绕宏观经济政策 目标,七大政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统一体。 四是在宏观经济治理逻辑上,更加明确统一于立足新 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着力系统性提升宏观经济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 的现代化水平,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习近平 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对于进 入新时代,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xx发展 的历史方位、指导原则和发展路径作出系统凝练和科学概 括。 就新发展阶段而言,我们站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 标的发展起点上,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经济 发展水平在“十四五”期间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发展进入 当今世界高收入发展水平,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 GDP水平达到当代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50年前后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人均GDP水平达到当今主要发达 国家平均水平,走出一条xx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 新形态。在这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方面,距离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另一方面 ,各方面条件均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临的挑战也 是空前尖锐的。这就要求必须统筹“两个大局”,深刻把握新 发展阶段的各方面发展特征和矛盾运动规律,科学认识战 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及其演变。 就新发展理念而言,为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党的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 大理念。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 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 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14]对于发展实践而言,发展理 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要实现现代化目标,需 要根本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此,必须首先 在发展理念上,在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上发生深刻转变。 没有发展理念上的根本转变,就不可能引领发展方式根本 转变,因而必须“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从问题导 向把握新发展理念 ”, “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 ”,[14]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于新时代发展实践。2015年 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按照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理论上作出创新性概括 ,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8]在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上进一步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提出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 一套政策框架”。[6]此后的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始终要 求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又进一步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就构建新发展格局而言,2020年春习近平提出,要加 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 新发展格局,从而形成“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机统一。习近平特别强调,“进入新 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 [15]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2020年、2021年中央经 济工作会议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均作出了战略性部署,要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贯通生产、分配 、流通、消费各环节,以形成供给与需求之间高水平动态 平衡为战略宗旨,以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战略目标,以 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战略方 向,以创新为战略支撑,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为战略前提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逻辑统一,使 习近平宏观经济治理思想更加系统化。 三、总结新时代宏观经济治理实践,推动宏观经济治 理理论创新,运用于实践同时经受实践检验 习近平宏观经济治理思想源于新时代xx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实践,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过程中被上升为规 律性的认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xx化的过 程中,丰富和发展了当代xx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 义的宏观经济理论。 一是新时代宏观经济治理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 导。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应对风险 挑战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对做好经济工 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首要的便是“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 一领导,沉着应对重大挑战,步调一致向前进”。[12]特别 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党深刻认识并始终强调党中央对 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客观规律性,2018年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指出,“我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做好新形势下经济 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 掌舵领航作用”;[7]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所取得成 绩的原因指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 导”;[10]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在统筹国 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 ,我们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 本依靠,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 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11]习近平强调 ,对于xx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党是领导一切的。尤其 是宏观经济治理,更需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 是习近平新时代宏观经济治理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对xx特 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实现xx式现代化强国 目标的客观要求。百年党史表明,一方面,xx共产党领导 xx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xx特色社 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历史性成就,表明只有在xx共产党的 领导下才能进一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xx梦;另一方面 ,xx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与xx具体实践相结合 的过程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xx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xx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xx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xx化的飞跃,xx共产党既注重“批判的 武器”,又强调“武器的批判”,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 真理性和科学性以及从xx具体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实践性 和创造性,表明只有确立习近平新时代xx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指导地位,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科学 指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xx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和根本优势,是xx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应对各种风险 挑战的保障。就宏观经济治理而言,其总体性、全面性和 复杂性、权威性要求必须有“中央”集中领导、统一指挥。这 个“中央”在xx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只能是xx共产党的“党中 央”,在新时代只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时 ,xx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提供 了经济基础,也提出了深刻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从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为主体)和企业制度(国有企业)上,从宏观和 微观统一上,要求党中央对经济,特别是对宏观经济治理 的集中统一领导;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从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和利益 实现(防止两极分化)上要求党中央对经济,特别是对宏 观经济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 置机制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 府作用,要求建立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 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方式,这就尤其需要党的领导 ,特别是党中央对各方面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 ,xx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为实现和保障党中央的 集中统一领导提供经济基础。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 不断加深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 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善于用政治眼 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11]“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 工作的领导。要履行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职能,议大事、抓 大事,把领导经济工作的立足点转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上来。要加强领导干部能力 建设,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科学化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 重大问题加强学习和调研,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 、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 策能力,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做到厚积薄发”。 [3]同时需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事实上,在实现党的领导 机制上,我们具有xx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从党中央集中 决策,到中央财经委的进一步部署和实施,从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的审议批准,到国务院的贯彻,从中央和国务院的 统一指挥,到各级地方党委及政府的执行,党对经济工作 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机制上已经成为xx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 运行及治理的内在决定性因素,而不仅仅是独立于经济工 作之外的政治前提条件。因此,全面加强党建,不断提高 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提升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 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是新时代宏观经济治理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 调。以“稳中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长期坚 持的。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经济工 作规律性认识的一条重要总结,便是“必须坚持稳中求进 ,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 ,稳扎稳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