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党建文稿汇编(39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李俭:【喜迎二十大】积极做好迎接二十 大的宣传思想工作 2022-09-13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 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 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 议》。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2022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中国 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和中国共产党 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将向党 的十九届七中全会建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 会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 2022年进入下半年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在喜 迎党的二十大。那么,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自然也要围绕“喜 迎”作出积极贡献。我们党极端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 同志指出,革命要靠枪杆子和笔杆子。习近平总书记十分 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重视宣传思想工作。2013年8月,习近 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 表重要讲话。 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要遵循“举旗帜 、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遵循《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迎接党的 二十大的宣传思想工作。 一、围绕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意义做好喜迎二十大宣传 思想工作 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 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着 力锻造先锋队伍,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671.2万名 ,比2020年底净增343.4万名。中国共产党现有基层组织 493.6万个,比2020年底净增11.7万个。中国共产党已经成 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正在引起 世界的广泛关注。 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 意义。 第一,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 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 的初心使命。我们党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 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 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胜利实现,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 伟大奇迹。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 的大会,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喜事。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政军民 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就向着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 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 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 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 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 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 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宣示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 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 进,对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胜利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14亿多人民的 领路人、掌舵人、主心骨,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当然是 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要营造氛围。除传统媒体外,还要 充分利用新媒介,入情入理地加以宣传。宣传思想工作者 既要会说,又要说好,要把好声音、正能量传播出去,为 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 二、围绕选好党的二十大代表做好喜迎二十大宣传思 想工作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党的二十大代表 选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党的二十大 代表选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一是要大力宣传选好代表是开好大会的重要基础。要 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按章办事,确保规范有序、严密 细致、扎实到位。 二是要严格资格条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把政治关、作风关、能力关、 廉洁关和品行关。党的二十大代表,应当是全体党员中千 挑万选出来的优秀分子,是经各级党组织逐级遴选产生的 杰出代表。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自觉增强“四个意 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是要大力宣传合理确定规模结构。要保证生产和工 作第一线代表比例。《通知》指出,省区市、中央金融系 统和中央企业系统(在京)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 员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党员领导干部(领导人 员)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二。要统筹考虑代表构成 ,合理确定各类代表人选数量,从严审核把关,精细精准 操作,确保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代表比例 要求。要坚持推优导向,积极推荐先进模范党员作为代表 人选。要注意推荐在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打好三大攻 坚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灾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和艰 苦环境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 四是要大力宣传组织审核把关。严把人选身份关,准 确认定身份。建立人选资格联审机制,发挥纪检监察机关 和组织、统战、政法等部门职能作用,防止“顶帽子”。严把 提名关。坚持走群众路线,推荐提名从基层开始,所有基 层党组织和党员参加。基层党组织根据分配的名额,按照 代表的条件和结构要求等,严肃认真推荐人选。基层党委 根据多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集体研究遴选上报推 荐人选。不准不加甄别地推荐提名,不准在人选提名推荐 上搞利益交换。 三、围绕“两个确立”做好喜迎二十大宣传思想工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 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 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 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 要围绕“两个确立”是理论发展的必然逻辑做好宣传。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坚强 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唯物史观在强调人民 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明确承认和充分肯定 领袖人物作为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在推动社会变革、历 史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具有开创性、引领性作用,为正确认 识党的领导核心的形成条件和地位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欧洲工人运动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的实践中,始终强调“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列宁特别强 调党的杰出领袖对党的意志统一的决定性作用,他指出 :“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 艰难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 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毛泽东同志更是形象 地比喻:“一个桃子剖开来有几个核心吗?只有一个核心。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 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这表明,维护权威是马 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 、全党的核心地位”,有利于形成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的整 体,符合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要围绕“两个确立”是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做好宣传。马 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党 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 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 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形成一系列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 、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 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党的十八大 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 时代潮流,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 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 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结合,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高度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 ,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境界;深 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指明了中国式 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 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的重大时代课题,指引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 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 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 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丰富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激活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生命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事业作出了世界性贡献。 要围绕“两个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做好宣传。知 所从来,方明所去。善于从历史的纵深处启示现实和未来 ,是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党的百年奋斗史 充分证明,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才有权威,党才有力量。 什么时候全党坚定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党的领导 就会加强,党的事业就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的领导就 会弱化,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建党初期,由于党还处 在幼年时期,缺乏应对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还不善于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致使 大革命在反革命力量叛变后惨遭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思想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在 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事实上确 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 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 领导地位。延安时期,为了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分歧、宗 派主义等问题,党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使全党达到 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奠定了 强大思想政治基础。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 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 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由此全党统一了思想、统一了意志 、统一了行动,党和国家事业进入新时期。 要围绕“两个确立”是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做好宣传。旗 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是 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确立 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的重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日益 成熟的根本法宝。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政党,在百年苦难辉煌历史的不断锤炼 中,逐步形成了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优良历史传统 和独特政治优势。党的百年历史雄辩地证明,正是在党中 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 就。实践证明,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对历史走势、对 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确立习近 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极大丰富了马克 思主义建党学说关于党的领导核心的基本观点。“两个确立 ”体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对党的政治建设、思 想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政治保证。“两个确立”有利于凝聚引领全 党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步调一致向前进,必将不断提 高党的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 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确立和维护坚 强领导核心,才能团结全国人民、凝聚磅礴伟力;只有确 立和遵循科学理论指导,才能树立思想旗帜、指引前进征 途。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两个确立”转化 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四、围绕“举旗帜”“理论武装”做好喜迎二十大宣传思想 工作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举旗帜 ,就是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 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推动工作。 2022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宣传部、中 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的通知》,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 贯彻落实。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浓郁氛围中,宣传思想工 作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三卷出版以来,在 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激发人民奋斗实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也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打开了重要“思想之 窗”,有力展示了中国形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出版两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 新局的伟大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 ,又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 代之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 所罕见的风险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 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 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作出的最新贡献,是全面 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出版发行,对于推动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 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对于帮助国际社会及时了 解这一重要思想的最新发展,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认识 ,加深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理解,具有重 要意义。 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用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 政治任务。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安排,将《习近平谈治 国理政》第四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作为一个整体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真 正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各级党委(党组)理论 学习中心组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列入学习计 划,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 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奋进新征 程、建功新时代的工作举措和实际成效。各级党校(行政 学院)、干部学院要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纳入 培训教学重要内容,各高等学校要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教材,各级党委讲师团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 级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要创新开展对象化、分 众化宣讲宣传,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要坚持理论联系 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结合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方 面工作、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更 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全党武装起来 、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实下去,凝聚起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 二十大胜利召开。 五、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好喜迎二十大宣传 思想工作 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来不易。树高千尺总 有根,水流万里总有源。这条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 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中国 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历经几代人 的艰辛探索,开创并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 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代接着一代艰苦奋斗“干”出 来的,是一步一步努力拼搏出来的,也是一关一关舍生忘 死“闯”出来的,这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 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具有重大意义。一个国家走什 么样的道路,关键是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 的历史性课题。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陷入任人宰割、内忧 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积弱,至今极矣”。旧中国,任人宰 割、四处凋敝、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 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从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到40多年前拉开改革开 放大幕,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 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时代的激流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 航道,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今中国,已成 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保持 在30%左右,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比历史上任何时 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 标。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使 历经苦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 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走 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 二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苏联模式到中国道路 ,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有过辉煌,也有过曲折。冷战结 束后,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中国站到了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最前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命 运。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 崩溃论”从未中断过,但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 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在当今世界更加鲜艳夺目、更加令 人神往,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 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 巨大成功表明,社会主义没有灭亡,也不会灭亡,而且焕 发出蓬勃生机活力。党的十九大擘画了新的战略安排: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沿着这条道路阔步前行,将会书写出社 会主义最华彩的篇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推 向新的境界,科学社会主义也因在有着14亿多人口的东方 大国生动实践而闪烁耀眼光芒。 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现代化道路是一 条还是多条?一些西方思想家认为西方模式就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最终模式,西方道路就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唯一 的现代化之路。事实上,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开始 ,曾认为历史已经终结的国家,却陷入经济低迷、社会撕 裂、政治混乱的境地。走什么样的路,不但是发展中国家 普遍面对的问题,而且也重新成为西方国家的问题,世界 从未像今天这样渴望治理方式、发展道路的迭代创新。与 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稳中有 进、社会安定和谐。特别是2020年,在新冠疫情全球暴发 、世界经济普遍大幅回落的背景下,中国成为主要经济体 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实践证明,现代化道路不是一条 ,而是多条;不是单数,而是复数。中国选择的道路、提 供的方案、倡导的价值,充实了人类的制度宝库,更丰富 着人类对未来世界的美好向往,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 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 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 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独特优势。道路决 定命运、关乎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是实现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 必由之路,就在于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 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之路,就在于它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 的具有独特优势的成功之路。这条道路以科学理论为指引 ,具有坚强领导核心,符合人民根本利益。 六、围绕“中国这十年”做好喜迎二十大宣传思想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 十年。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过程中,要围绕“中国这十年”做 好宣传思想工作。 宣传“中国这十年”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由 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 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 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 宣传“中国这十年”科技创新硕果累累。集成电路、 5G通信、高速铁路、大飞机、发动机、工业母机、能源电 力等领域“卡脖子”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取得以载人航 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北斗导航、5G应用、国产航母 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建成了港 珠澳大桥、白鹤滩水电站、“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一批标志 性重大工程。 宣传“中国这十年”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在党中央领导 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得到全 面深入贯彻。中国这十年,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 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十年,也是统筹发展的十年 、高质量发展的十年。十年来,“四纵四横”高铁网全面建成 ,“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形成,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 中国高铁的科技创新发展突飞猛进。时速600公里的磁悬浮 列车已取得重大进展;广州南站已实现5G信号全覆盖;“北 斗导航+无人机航拍”巡检以防范水害和隐患,为铁路沿线 撑起了安全的“科技伞”。中国铁路从追赶世界到领跑世界 ,越来越多“科技+”的智能化不断夯实着中国铁路的高质量 发展之路。 要宣传“中国这十年”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我国有14亿多 人口,“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首要问题。 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18年获得丰收,连续7年保持在1.3万 亿斤以上。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以往,城 乡信息不对称,极大地影响着农村信息的获取;现在,农 民通过网络可以极为方便地获得“三农”政策、农业技术、农 资产品、农产品市场、城市用工等各类信息,并进行城乡 之间的双向交流。农村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 信息闭塞、城乡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 ,使农村拥有的丰富资源被前所未有地发掘出来。 七、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做好喜迎二十大 宣传思想工作 要继续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和辉煌业绩 ,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推动全党学好 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况且铁打的营盘流水 的兵,对年轻干部的党史学习培训要不断进行下去。要认 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 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要着力在“学”“讲”“干”三个维度上,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常态化长效化。下足绣花功夫,学思践悟、深学笃行,努 力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中出实效。 八、围绕“对党忠诚”做好喜迎二十大宣传思想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党忠诚教育,要围绕“对党忠诚”做好宣传 思想工作。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要不断强化“不忘初心”的忠诚 品质,将忠诚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刻保持对历史 的敬意、对使命的延续、对梦想的坚定,永远听党话、跟 党走。做到在党护党、在党言党、在党爱党,为党分忧、 为国奉献。 对党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 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 针政策的忠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 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 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 忠诚教育源于学习先进、见贤思齐的行为中。忠诚教 育不是空洞说教、标语口号,而是充盈于先进典型、身边 楷模的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的熏陶浸润中,激励于学习先 进、见贤思齐的实践中。在我们党的百年历程中,有千千 万万个对党忠诚、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先进 典型、时代楷模应势而出、不断涌现。一代代共产党人忠 诚党、忠诚人民、忠诚事业、忠诚马克思主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 是学习先进、见贤思齐忠诚教育的生动实践。 忠诚教育植根于高度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忠诚来自 于信仰,有信仰的忠诚是理性的忠诚、彻底的忠诚、永远 的忠诚。而信仰始于认同,只有真正地认同认可一种思想 、一种事物,才能在认同之中夯实信仰大厦的根基。从这 个意义上讲,我们对党忠诚,源于信仰、源于认同。开始 是情感认同,进而升华为理性认同。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 理性认识,升华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高度认同 ,升华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认同,进而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 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出强有力的理性支撑。 忠诚教育彰显做到“两个维护”的定力和能力。做到“两 个维护”,是蕴含于党员干部思想深处、灵魂深处的政治自 觉,是时刻反思自我、对照自我、检视自我的政治自律。 做到“两个维护”,是植根于党员干部心灵之中,起着基础性 、长期性、稳固性作用,进而体现一种“不管风吹浪打,我 自岿然不动”的政治定力。这种作用、这种定力一旦形成 ,必定具有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坚如磐石、不可撼动的 强大力量。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 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到“两个维护”的 政治品格永远拥有、政治原则毫不动摇、政治定力坚定不 移。定力决定能力,能力体现定力,定力为能力提供基础 与支撑,能力为定力提供动力与保障。做到“两个维护”,体 现在战略思维、把握规律、统揽全局、驾驭局面、顺势而 为、防范风险、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政治能力上,要做 “两个维护”的坚决捍卫者和忠实践行者。 九、围绕“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做好喜迎二十大宣 传思想工作 2022年3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意见,在全国范围启 动“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 育,进一步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引领,为党的二十 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氛围。 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职工,用先进文化培育职 工,用正确舆论引导职工,用高尚精神塑造职工,用优秀 作品鼓舞职工,用真诚服务赢得职工。各级工会要持续深 入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 彻,深入工厂车间、生产一线、发展前沿开展宣传宣讲 ,运用劳模宣讲、演讲比赛、阅读诵读等方式,讲好新时 代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讲足伟大成就、讲清形势任务、讲明发展前景,不断增 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要深化“四史”宣传教育,用好红色工运资源,引导广大 产业工人坚定历史自信、激发奋进力量。要大力弘扬劳模 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在劳动创 造幸福、奋斗成就梦想中升华人生价值,展现主人翁风采 。 要做大做强新闻舆论宣传,着力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 建设改革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产业工人的关心关爱,宣 传产业工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要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 ,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之中。 要加强网上思想政治引领,及时了解产业工人思想动 态,做好网上主题宣传,加强网上互动交流,构建产业工 人网上精神家园。要切实维护劳动领域意识形态安全,着 力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五个坚决”要求落实落地。 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深化“工会 进万家”调研走访慰问、赴基层蹲点等活动,推动解决产业 工人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密切同产业工人的联系。要广 泛开展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活动。 十、围绕“稳预期、稳思想、稳人心”做好喜迎二十大宣 传思想工作 当前,我们要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着眼促进改革发展 稳定,加强对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坚持主动引导、精准引 导、有效引导,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更好解疑释惑、增进共识、凝聚力量。稳预期、稳思想 、稳人心,一是要让公众参与推进社会政策科学合理化 ,推动稳定预期的形成;二是要做好舆情监测;三是要做 好舆情引导;四是要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我们应当高度 重视那些积极参与“互联网+实践”的群体的社会预期,了解 这些往来于“网上”和“网下”两种社会空间的人们的网络体验 与“互联网+”的经历,理解他们以“互联网+”实践为基础对社 会发展前景的展望、对社会演化趋势的判断和对社会生活 目标的追求,并据此概括出既符合信息化与网络化的时代 潮流,又植根于生活实际的合理的社会预期,进而有效引 导专注于网上网络空间和滞留于网下地方空间的两种分化 与隔膜的社会预期,使社会预期能够保持积极向上、多样 协调的健康状态,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十一、围绕“民生福祉”做好喜迎二十大宣传思想工作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日子里,宣传思想工作要特别关 注民生福祉。 要宣传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性。为政之道,民生为本 。增进民生福祉从来都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形势再复杂,挑战再严峻,这一宗旨都不能模糊。 从发展全局看,民生建设关乎民心、关乎国运,要坚持人 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真正激发人民群众推动改 革发展的内生力量。 宣传增进民生福祉,就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包括扩大创业创新的空间,大力扶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 形态,让每个人都拥有干事创业的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让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 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强社 会治理、促进公平正义,保证人人平等参与、平等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让人民 的物质生活更殷实、精神生活更丰富。 宣传增进民生福祉,需要做好积极有效的制度安排。 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深 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 ,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 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这是一项关乎中国未来发展 的大政策,将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壮大,我国的民生“蛋糕”越做越大 ,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进一步提升。民生连着民 心,民心凝聚民力。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 目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强信 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各级党组织要尽心竭力、 各级干部要勤勉务实,切实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用好“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和“每月一题”等 机制,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把“为民、利民 、惠民”贯穿各项工作始终。 十二、围绕“首善标准”做好喜迎二十大宣传思想工作 北京作为伟大祖国首都,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祥 地之一,是最早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城市之一。新中国 成立后,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中华民族从 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 ,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 重大时代课题,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进入新时代,首都北京与党和国家的使命更加紧密相 连,首都功能作用愈发凸显,服务保障中央政务活动的任 务更加繁重;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京举办 主场外交、重大活动更加频繁,对我们加强城市规划建设 管理、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服务保障国家参与 全球治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一定要跳出北京看北 京,以世界眼光和历史视野看北京,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 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 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要宣传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四个中心”是党中央赋 予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最 大市情就在于是首都。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新时代首 都发展,标准就是首善。建首善自京师始。北京各方面工 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首善之区要率先示范,立标杆 ,树旗帜。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首都功能的发展。 全部要义就是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 平,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 好生活需要。贯彻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形成首都核心功能优化 、辐射协同发展、梯度层次合理的城市群体系。 要宣传持续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北京要发展好,就要“舍弃白菜帮子,精选菜心”,放弃 “大而全”的经济体系,实现减量发展。这是党中央对首都经 济发展提出的新定位和新要求。我们以此为根本遵循,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需求引导科技创新方向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以新动力打造现代经 济体系新引擎,提高创新对于发展的贡献率。抢抓机遇积 极布局量子、脑科学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围绕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促进科技 成果转化条例,制定实施“科创30条”、高精尖产业“10+3”等 系列政策。 要宣传不断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 广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全市人民接续奋斗,汇聚了首都 治理的强大合力,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水平明显提升。在此 基础上,更加突出创新发展,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 争力;更加突出开放发展,高标准推进“两区”“三平台”建设 ;更加突出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 ;更加突出绿色发展,努力让绿水青山蓝天成为首都的靓 丽底色;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持续提高人民群 众生活品质;更加突出安全发展,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重大 风险,切实提高党领导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不懈努力奋斗。 陈凯龙: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与推进党的 建设创新 2022-09-07 “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的经验总结。毛泽东同志把“三大法宝”概括为统一战线、武 装斗争、党的建设。毛泽东同志还阐述了以上三者的关系 ,即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 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 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来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 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前 进方向。 一、 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方向 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方向,最关键的就是坚持 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个重要论 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 领导。”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 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是中国共产党 始终面临、不断探索并努力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党的十 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必须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 政、依法执政水平。 科学执政就是要深刻把握我们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 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比如,“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虽涉及不同领域,有各自特殊的内容和规律,但它们之 间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 一关系。这一战略布局,是科学发展的总体布局。 科学执政不但要尊重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还要尊重 中华民族的发展规律。我们要根据国情来制定发展的路线 、方针、政策。像在生态文明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民主执政就是在治国理政中既要为人民执政又要依靠 人民执政。我们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 依法执政就是我们党要坚持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要从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角度去实践。 比如,在国有企业的党的建设工作中,很重要的一条 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的各个 环节,以推动治理水平的提高。 二、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主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 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 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我们的党的建设 的目标。 勇于自我革命是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 创新的根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 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 史的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党正 是依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 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 ,守的是人民的心,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我们 党才能长期执政,才能实现我们的执政目标、执政理念。 我们党为什么要勇于自我革命?我们在探索发展的过 程中,要不断地去创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对于党内 的不良作风和腐败问题,我们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把 腐败分子清理出党的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这是我们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科 学认识全球发展大势、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而作出的重 大判断,对于指导我们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征程、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 而深远的意义。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加 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在用人方面,我们要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上 来。党组织要起带头作用,要在制度的执行,在创新的引 领方面走在前列。 我们在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斗争中,秉承“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理念,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 线。这体现了我们党强大的执行能力、组织能力。 我们党要想长期执政,一定要完善监督能力。当前 ,国家监察委与中纪委已经合署办公。这一举措提高了我 们的监督能力。此外,我们党还要加强宣传能力和动员能 力。 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解决公平、共享的问题。公 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最本质要求之一。现在,我们要扎实推 动共同富裕。 再看先进性。我们的党员要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尤 其是面对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局面时,一定要引领中华民 族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真正使中华民族成为创新的民 族,让我们党成为引领创新的政党。 如何理解纯洁性。这就是说,我们的党员要对党忠诚 ,不能做两面人,要真正按照共产党员的要求、领导干部 的要求去做好我们的工作。 三、索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要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 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 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 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 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就是党的建 设主要路径。 当前,我们要把反腐败斗争同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 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贯通协同 起来。 政治建设。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信”、做到“两个维护”,最终达到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与 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思想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 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如果我们对 自己理想信念都动摇的话,怎么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当前,我们要通过调动全党的积极性、组织性、创造 性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 党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沿着主 基调,突出抓住关键少数,落实主体责任制,强化监督执 纪问责,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推动 党的建设全面进步。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更是长期执政的党。正是基 于此背景,我们必须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要抓好 “关键少数”,只有把领导干部管好了,我们的党的建设工作 才能做好。 加强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要突出问题导向。《中 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 出,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进党 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由于一度出现管党不力、治 党不严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出现严重危机,一 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普遍 存在。 此外,《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 经验的决议》还指出了“七个有之”:“搞任人唯亲、排斥异 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 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 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 ,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这“七个有之”问题严 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引起广 大党员、干部、群众强烈不满和义愤。所以,坚持全面从 严治党是绝对不能动摇的。 四、抓住和破解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伟大建党精神博大精深,我们要弘扬、要继承。同时 ,我们还要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才能真正使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更好成效。所以,我们要抓住和破解新 时代党的建设重点、难点。 第一,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一是坚持“四个 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要从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与 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内政治生 活的准则,比如,严格遵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 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三是党中 央作出的战略决策要无条件执行;四是全党必须严格执行 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 第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 力。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判断力。讲政治必须提高政治领 悟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担的是政治责任,必 须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坚持用党中央精神 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讲政 治必须提高政治执行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经常 同党中央精神对表对标,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 ,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不掉队、不走偏 ,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贯彻落实。 第三,坚持党管干部和人才。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该条例对我们的组织工作 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规范。 第四,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第五,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从严治党,必须增 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历史和现实都告诉 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 是做不到的。 第六,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坚持反腐败斗争。我 们知道,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 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 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我们对党风廉政建设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抓铁有 痕;对腐败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巡视利剑作用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 中对巡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 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 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 此外,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一体推进不敢腐 、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 党的重要方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 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必须统筹联动,增强总体效果。 第七,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我们要打 造党建工作的品牌,以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破解“两张皮”问 题。我们还要让党建工作实现“四同步”“四对接”,即党的建 设和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 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的工作同 步开展,实现体制对接、机制对接、制度对接和工作对接 。 贺新元: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彰 显 2022-09-06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世界发展的历程,尤其是中 国历史发展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 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由其具有科学性和真理 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理论基因所决定 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中,把马 克思主义内蕴的这些理论基因悉数传承下来,并使其得到 极大的丰富发展,不仅形成了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成果,而且在这些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取得了百年重 大成就。 一百年前,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个山河破碎、生灵 涂炭、衰败凋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一百年后的今 天,中国共产党不仅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光 明前景、一派欣欣向荣气象的社会主义大国,而且使世界 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历 史演进及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为什 么中国在一百年间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核心原因就在 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 决议》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时指出,党 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一历史意 义贯通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 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两者之间的关系,阐 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贡献,同时也启示 了我们未来应该怎样更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让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继续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 的真理力量。 我们要理解好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关键要在于体 悟好“强大生命力”这五个字,即:要从理论依据上去体悟马 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 实践中去体悟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特别是要从新时 代以来的伟大实践和成就中去体悟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 力。只有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我们才能够弄 明白怎样才能在新征程中更好地继续展现其强大生命力的 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从理论源头上就内蕴着强大生命力的 理论基因 人类的历史上产生过无数种理论或思想,但是像马克 思主义一样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或思想绝无仅有,正如 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 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 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 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巨大的 真理威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不仅能够认识和解释世界 ,关键在于还能够有效改造世界;不仅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关键在于还能够改造人的主观世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 具有强大生命力,不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写了多少部著作 ,关键在于这一理论能够科学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有效 改造世界,关键在于源于那个时代的理论超越了时代,成 为整个人类的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科学认识和解释世界,是因为 站在了人类道义和认识的制高点上,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 ,揭示了自然界以及人类思维三个方面的发展规律,达到 了真理观、价值观和唯物史观的高度统一;之所以能够改 造世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照亮了人类探索历 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一)在认识和解释世界方面,马克思主义因其科学 性和真理性而展现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站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着眼 的不是欧洲社会、不是一个区域,着眼的是全人类的共同 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对所处的那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和由 资本主导的世界进行了深入考察,透视出了历史运动的本 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无情批判,并在批判过程 中对他们的思想精华进行了吸收和改造,创立了唯物史观 、剩余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 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一个必然王国 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也为人类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 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通过社会革命,用社会主义制度形 式来替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并最 终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认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 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 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 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 发生变革。那么,当社会革命的时代到来,我们应该怎样 去推动社会革命?《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 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以统治阶级 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 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 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 ,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主义就是这 样一种指导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实现包括无产阶级在 内的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崭新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这就 是其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当然,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不是马克思、恩格斯 天马行空、自由地想象出来的,而是他们立足于前人理论 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分析、批判、扬弃,依靠了人类在 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坚固基础,并通过了 一定的实践检验,正如列宁所说的,“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 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 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 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 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 能得出的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 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 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 指明了方向。 (二)在改造世界方面,马克思主义因其人民性和实 践性而展现强大生命力 判断一个理论的生命力,要看它的立场。站在全人类 根本利益立场上的理论,必然具有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一种站在全人类根本利益立场上的 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反复指出,其理论的 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个人,同时再三强调,“这里所说 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 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 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 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紧接着,马克思正式使用“个 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命题,明确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 思想,并指出人类未来社会的“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 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那样的社会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 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立足点就 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是以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 利益为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 己任的,充分反映出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 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 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 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 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 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 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 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 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判断理论的生命力,不仅要看它的立场,还要看它对 实践有没有指导作用。能够成功指导实践的理论,才具有 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内在 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从来都不是空洞和抽象的,而是 具体的、历史的,是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总是表现为人民 群众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活动。正如《共产党宣言》指出 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 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 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无产阶级运动中,人民是历史活动 中的人民,实践是人民的实践。正因这种实践的品格,才 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把科学的认识和解释世界的理论成功、 有效地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社会行为。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出 改造世界的作用,还必须要与无产阶级紧密联系起来。毕 竟,马克思主义只是人们用来观察世界、分析和解决问题 、批判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一种思想武器。我们不能让 其只停留在“批判的武器”这一层面上,而要令其转化为“武 器的批判”,且必须由无产阶级所掌握。正如马克思所说的 ,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这一强大思 想武器只有经无产阶级所掌握,才会变成摧毁一切对立的 物质力量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彻底性的一个鲜明 例证,就是其改造世界能力的明证。但是,改造世界比认 识和解释世界面临着更多、更为复杂多样的现实问题,这 就需要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在理论的形成和成熟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因其 开放性和时代性而展现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体系,也就必然 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是关于各个国家无产阶级解放的学 说,而又必然存在具体性和民族性。马克思主义因其普遍 性、世界性和世界历史的形成而具有开放性,是一种开放 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的学说,也从来持 一种开放的态度。 每个具体的民族或国家,在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都会面临着和需要回答具体的时代课题。根据时代的需 要,我们必然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 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立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 ,科学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时 代课题的产物。其实,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也是在不同 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容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每 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 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 ,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且能保持强大生命力,在于马 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内在地要求其在被运用时要精 准把握和科学回答不同时代所提出的不同课题,并完成不 同时代所提出的不同历史任务,进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世 界观与方法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因此,马克思主义是一 种开放的发展的理论,是一种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对人类 解放事业伟大实践发挥着引领性和指导性作用的理论,正 如列宁所总结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 ,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 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 、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体现,并不在于马克思、恩 格斯提出了多少条具体原理或结论,关键在于这些具体原 理或结论背后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这些具体原理和结论背 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上,唯物 辩证法是马克思、恩格斯留给人类的最宝贵的理论财富 ,成为发现、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以及考察时代、把握 时代、引领时代的最好用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正如恩 格斯一再强调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 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基因在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中的传承与展示 理论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要转化为实践力。在中国革 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武器转化 为了实实在在的革命之力、建设之力、改革之力。马克思 主义强大生命力体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 起来到强起来的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 理论的生命力,还在于要随着实践的创新而不断创新 。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最忠实的继承者和传承 者。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并在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 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 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仅 得马克思主义之“形”,最为重要的是得马克思主义之“精 ”,并在形神具备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多种中国化的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同时,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指导下,我们党在中国大地上书写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历史上最恢宏的诗篇,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出 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 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伟大成就,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 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重大的 朝有利于社会主义方向的转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 的:“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 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 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 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 分彰显!”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 检验 中国共产党自把马克思主义庄严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后,从来没有过丝毫动摇,而是随着实践发展越来越坚定 。马克思主义在认识和解释世界方面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与检验。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切成功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 下取得的,一切探索中的失误与失败也可归结为教条地对 待马克思主义或背离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从不同方面不 同程度上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特别是充 分地检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如何获得解放的社会 革命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成功探索出一 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 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成功探索出 一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 主义改造完成后,在“第二次结合”过程中,为找到一条适合 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们党进 行了艰辛探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 世界舞台上站稳了脚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继续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进入向强 起来飞跃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广度和深 度上都得到了全面拓展而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我们开创了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科学社会主 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 贯彻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的内在统一,突出体现 在无产阶级事业靠什么人、为什么人的问题上。正因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 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 中形成的”;通过实践“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并“在 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以其为指导的政党以及这个国家的 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其强大生命力才能够 更好地彰显出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产生这样大的 作用和这么强大的生命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是 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 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近代 以来,中国先进的仁人志士80余年对救亡图存的试错式实 践,使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对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一旦产 生这种需要,马克思主义立刻就“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 生了联系”,“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正因如此,我们党才 能够非常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革 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造福人民 、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出辉 煌的历史伟业。 党、主义、人民三者有机结合,是我们党取得百年重 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我们党在百年来坚持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进步,充分发挥 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和服务人民的强大作用。党的百年 重大成就,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深刻改变了 中华民族的面貌,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 人民实现了从小康到基本小康再到全面小康,其精神面貌 发生了由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根本改变,其社会地位发 生了从被压迫、受屈辱到当家作主的根本变化,其生活状 况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富裕幸福的根本改变。总之,党的 百年重大成就使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和实践品格得到充 分贯彻,使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得到充分彰显。 (三)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 彰显 恩格斯讲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 须背得滚瓜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主义不 是封闭的绝对真理,而是相对真理,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 和时代特征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性真理;马克思主 义必须要与实际相结合、与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相结合 ,在结合中实现民族化和时代化,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 本质与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 验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 站在时代前沿”;“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 恩格斯、列宁等都是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来推进理论 创新的”。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始终秉持开放的科学态度 ,不断地结合时代特征,在回答时代课题的实践中推进理 论创新。离开中国具体特点而教条主义地套用马克思主义 个别结论、个别词句,最终会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这一点在我们党早期的革命活动中是有过深刻教训的。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尊重各国的具体特点,在同各 国实际结合的过程中以民族化的形式存在和发展,正如毛 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 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 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 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 须解决的问题”。 百年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科学回答了 “中国向何处去、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创立了毛 泽东思想,并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新的社会实践丰富和发展 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 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相继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 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 列时代课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又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 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 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 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 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 ,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影响深远的 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到一个不可逆转的历 史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入新征程,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进入到扎实推进的新发展阶段。 三、在新征程中,如何不断推进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只有随着实践发展才能够向前发展、才能 够永葆强大生命力。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是一篇大文章,中国共产党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已经 在这篇大文章上写下了精彩篇章,在接下来的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一定要续写更为精彩的篇章。 在新征程中,我们必须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强大功能,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 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必须坚持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 克思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 代中国之“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继续焕发出新的勃 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那么,我们要如何不断推进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境界? 第一,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进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的新发展阶段,国内发展环境带来了新机遇,与新挑战 交织在一起,引起了综合性的深刻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 须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为中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的 实践,用鲜活的中国实践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 主义新境界。 第二,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和中国历史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 经验。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 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 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 加以发扬光大”;“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 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 来”。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一 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 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 进行的奋斗相结合”。上述两段话,不仅体现了我们党的理 论创新的一脉相承性,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 历史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对于如何使马 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更充分展示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扎 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当中,就难以有今天成 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就难 以有今天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立。所以,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在新的实践中,“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 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 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特征相结合。马克思主义 要永葆青春,就不能只关注和解决本国本民族的问题,而 是要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所提出的崭新课题,要回应人类社 会所面临的崭新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关注 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 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在新的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关注和 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一是要立足做好自己 ,科学回答“中国之问”,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 的认识,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更为丰满 和成熟;二是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 ,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 走向,科学回答“时代之问”,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三是 要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顺应世界发展大趋势,永远站在 历史正确的一边,科学回答“世界之问”,为应对当前世界面 临的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理论,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 界化,与世界无产阶级政党联合起来,共同推进21世纪世 界马克思主义大发展。 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 验的决议》所指出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 实践都需要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极为艰巨、极具挑 战性的努力。我们要相信,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 将以如此壮举,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 、预见性,进一步展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常越男: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历史逻辑 ——深入学习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2022-08-23 大家好!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历 史逻辑——深入学习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20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胜利 召开,产生了“两报告”和“两决议”。“两报告”指的是市委工 作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告,“两决议”指的是关于中共北京市 第十二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和关于中共北京市第十二届纪 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市委工作报告的题目是《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力谱写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关于党代会报 告,《北京日报》作出如此报道:代表们高度评价党代会 报告,一致认为报告政治站位高、大局观念强,突出新时 代首都发展、突出人民立场、突出首善标准、突出党的建 设,是一个高举旗帜、蓝图宏伟、凝心聚力、团结鼓劲的 好报告,是指导首都今后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学习宣 传落实党代会精神是全市上下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党 组织要及时传达学习,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落实的热潮。 《前线》杂志社2022年第7期发布了“北京市第十三次党 代会报告解读”,指出:党代会报告是管方向、管长远、管 全局的政治报告。一方面,在准确把握首都发展面临形势 和所处历史方位基础上,深刻阐明了未来五年发展的重大 思路、奋斗目标,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 、指导性;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明确了 重点任务、重要举措,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研读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我们来看一下报告的主体结构。第一部分是开篇语 ;第二部分是第一章,总结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第 三部分是第二章,总述未来五年的规划;第四部分是第三 章至第十一章,分述未来五年重大举措;最后是结束语。 开篇语,我们要注意的是“一个指引”和“一个主题”。 “一个指引”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 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 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历史性论断,对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进行高度 概括和深刻阐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 在机理,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 “一个主题”指的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奋发有为 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 努力奋斗”。 第一章是总结回顾章,主要是对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第一个段落就提到了“四个转向”,即“从北京发展转向首 都发展,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 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 大城市治理”。这“四个转向”既是总结又是指向。 第一,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北京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 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 ,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 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第二,从单一城 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 报告中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 协同发展。第三,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 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 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第四,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 治理。针对“大城市病”,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 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首都工作的要求上来,构建超大 城市有效治理体系,优化城市战略功能和空间结构布局。 之后提出“四个发展”,即“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 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紧接着列举了十大新成就 ,用了十个“五年来”概括。五年来,我们深入落实首都城市 战略定位,首都功能不断优化提升;五年来,我们坚定不 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五年来 ,我们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 伐;五年来,我们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 主法治建设稳步向前;五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绣花功夫推 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城市面貌发生了人民期盼的可喜变化 ;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与活力 明显增强;五年来,我们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获 得感显著提升;五年来,我们全力防范各种风险挑战,保 持了首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年来,我们切实扛起管党 治党政治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发展。 过去五年的成就有精确的数据作支撑,在疏解非首都 功能方面,拆除违法建设超2亿平方米,城六区常住人口比 2014年下降15%,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10平方公里,北京成 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先 后跨越两个万亿台阶、突破4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 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领先。在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方面 ,2021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 降43.1%。 十个“五年来”是十大新成就。另外还有一个“五年来”不 是作为主题句的开头,而是段落的开头。五年来,我们圆 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 年庆祝活动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了 一届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等等。这里主要是在总结过去 五年首都在重大活动服务保障方面的成就。另外还提到 ,我们坚决打赢多轮聚集性疫情歼灭战,有力维护人民群 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首都安全。 为什么取得这十大成就?接下来就是经验总结,提到 三个“结果”,“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 强领导、巨大关怀的结果”“成绩的取得,是中央各部门各单 位、各兄弟省区市、社会各界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 ,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之后提出“七个必须”:一 是必须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始终在政治立场、 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 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一切工作都从政治上考量 、在大局下行事;二是必须牢固坚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坚持把“四个中心”“四个服务”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定向标 ,自觉从国家战略要求出发来谋划和推动北京自身发展 ,持续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全力维护首都安全稳定,更好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三是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首 都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更为安全的发展;四是必须大力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用 足用好中央支持北京各项政策,以全面深化改革增添红利 ,以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激发活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的全面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五是必须始终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发展中保障和 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构建有效的超大城市 治理体系,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六 是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注重统筹兼顾,站位要 高、做事要实,当好“施工队长”,讲究工作方式方法,确保 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在北京落地落实;七是必须坚持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 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首 都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同时总结了五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四个中心”功能建设 、“四个服务”水平与党和人民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二是人口 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治理“大城市病”任重道远。三是在 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和疏解减量背景下,创新发展动能仍然 不足,高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亟待突破。四是城乡区域间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等 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五是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和作风还不能 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正风肃纪反腐任务依然很重 ,党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第二章是未来五年的规划总章,标题是“大力推动新时 代首都发展,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上走在前列”。我们要掌握的是“掌舵领航”和“科学指引”。 “掌舵领航”指“新征程上,为我们掌舵领航的,就是党的领 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指引”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后提出“一个目标”和“一个根本任务”。 目标是“归结起来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更多生动实践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根本任务是“新征程 上,摆在我们面前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大力推动新时代首 都发展”。 报告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四个内涵。新时 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首都功能的发展;新时代首都发展 ,根本要求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首都发展,出发点和落 脚点是要让人民生活幸福;新时代首都发展,标准就是首 善。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 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 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 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 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 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时 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 北京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五子”联动 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全面推进首都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推进首都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面从严 治党向纵深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北京篇章。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我概括为“1+7”,即一 个总目标和七个“提升”。一个总目标是:“四个中心”城市战 略定位进一步强化,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取得新 的重大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城市综合 实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改善,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奠定坚实基础。七个“提升”,包括首都功能显著提升、经济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民生 福祉显著提升、生态文明显著提升、首都治理能力显著提 升、党的建设水平显著提升。“1+7”的奋斗目标立足首都职 责和发展实际,坚持稳中求进,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北 京市“十四五”规划保持基本一致。未来经过努力,这些目标 都是可以实现的。 报告的第三章至第十一章分别对应七个“提升”,是未来 五年的重大举措。 第三章标题是“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大力加强 ‘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包括五方面内 容。一是全力做好政治中心服务保障,二是扎实推进全国 文化中心建设,三是着力提升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水平 ,四是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五是不断提高“四个服 务”水平。这个部分对应的是“首都功能显著提升”。 第四章标题是“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八方面内容。一是巩固完善高精尖 产业格局,二是高标准推进“两区”“三平台”建设,三是打造 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四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 需求,五是深化经济领域重点改革,六是发展更高层次开 放型经济,七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八是统筹推进城乡区 域协调发展。这个部分对应的是“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第五章标题是“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 ’,以更大力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四方面内容。一 是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二是高水平建设城 市副中心,三是积极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四是扎实做 好后冬奥文章。这个部分对应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显 著提升”。 第六章标题是“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 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持续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二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三是坚持不 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四是深化接诉即办改革。这个部 分对应的是“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第七章标题是“持续推动绿色发展,进一步改善生态环 境质量”,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 展,二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统筹山水林田湖 草沙系统治理,四是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五是完善生 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个部分对应的是“生态文明显著提升”。 第八章标题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努力建设 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深入推进全过 程人民民主建设,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三是巩固和发 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四是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 化建设。这个部分涉及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九章标题是“科学把握超大城市治理规律,持续提升 首都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深入实 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二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是夯实基层治理基础。这个 部分对应的是“首都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第十章标题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维护首都安全稳 定”,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摆在首位 ,二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三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 统性风险底线,四是积极推进韧性城市建设。这个部分涉 及的是首都安全稳定。 第十一章标题是“全面加强党对全市各项工作领导,坚 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包括九方面内容。一是充分发 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二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 为统领,三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四是着力加强干部队伍 建设,五是积极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六是扎实推进基层 党组织建设,七是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八是一体推进不敢 腐、不能腐、不想腐,九是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任。这个部分对应的是“党的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报告的结束语是这样的: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率先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接续奋斗、继往开来的宏伟 事业。我们要把使命铭记在心底,把奋斗写在征程上,以 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踔 厉奋发、笃行不怠,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赢得更大的胜 利和荣光。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 家灯火,坚定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凝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共同开创首都北京更加灿 烂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北京篇章而不懈奋斗! 报告的结束语铿锵有力,催人奋进。 二、关于新时代首都发展历史逻辑的几点体会 (一)首都发展与历史进程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进新时代首 都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 章。“为我们提供科学指引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 旗帜、方向、信仰。”“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 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 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来看一下首都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的关系。首都发展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进 行的。报告中多处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如第一章在 讲冬奥会的历史意义时提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凝 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二章在讲新时代时提出“当今世 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 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又如,“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进军新征程中,同样要一马当先、走在前列,力争率先基 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 、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 居之都”。进入新时代,首都北京与党和国家的命运更加紧 密相连,首都功能作用愈发突显,这些表述体现了在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首都发展 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逻辑关系。 我们再看一下首都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社 会主义现代化”是报告中的高频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 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 断深化的过程。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习近平总书 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是 今后五年首都发展的宏观目标。无论是报告的题目、大会 的主题,还是第一章提到的“四个转向”和“四种发展”都紧密 贴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目标。第二章提到 “今后五年是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在谈到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时提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谈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又提到“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报 告的结束语呼吁“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 京篇章而不懈奋斗”。 2022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 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京 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全党必须高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新时代首都发展,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谱写的 首都新篇章。 (二)首都发展与历史阶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都”与“城”的关系。报告紧紧围绕 首都的内涵与功能,多次阐释“都”与“城”的关系,表明从北 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的坚定决心。比如,第一章提到的“四 个转向”中的第一个转向就是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 报告对北京的表述形式有如下几种:首都、大国首都 、首都北京、北京、京师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首都 ”这个词。不同的措辞方式体现的就是“都”与“城”的关系。 比如,“大国首都风范和城市魅力更加彰显”,前半句讲“都 ”,后半句讲“城”。再如,“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 ,最大市情就在于是首都”。首都工作关乎“国之大者”,建 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 内容。在论述“首都功能的发展”时,报告提出“进一步处理 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 辩证关系,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布局和推进‘城’的发 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 其次,我们要明确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历史脉络。新征 程上,摆在我们面前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大力推动新时代 首都发展。新时代首都发展始于党的十八大,是习近平总 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的方向,是城市发 展理念的重大转变,是深入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生动实践。 报告为我们缕析了首都经历的首都建设、首都经济、 首都发展三个阶段。首都建设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首都 经济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首都发展是从新时代开始的。 不同历史阶段有符合当时发展需要的目标,首都建设时期 ,我们的目标是“提升首都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水平”;首都 经济阶段,我们的目标是“探索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发展之 路”;新时代首都发展时期,我们的任务是“牢牢守住首都城 市战略定位,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 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更好履行首都职责和使命 ,实现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发展、首都的高质量发展、首 都的新发展,使北京的建设发展更加符合党和人民需要”。 认清首都工作所处的不同历史阶段,牢固确立首都发 展的理念,深入把握首都发展的内涵,增强以首都发展统 领新时代首都工作全局的自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首都发展与首善传统 报告强调首善标准,明确未来五年首都发展的重任 ,即在全国起表率作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报 告在不同段落使用了“首善、率先、示范、一马当先、走在 前列、代表性、指向性、立标杆、树旗帜、首都样板”等字 样,体现了新时代首都发展在全国要起表率作用的历史使 命,到具体任务上就是“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时代首都发展,标准就是首善。报告中引用的“建首 善自京师始”,出自《汉书·儒林传序》。原文是这样的:闻 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 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 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这段话是学官公孙弘向汉武帝 的建议,共有两层含义。一是要重视学校建设,二是要将 京师建成首善之区。他认为,京师地区的教化能在全国范 围内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虽然这里的“京师”指的是西汉的 都城长安,而非北京,但是对首都的首善要求是中国古代 非常重要的政治理念。 京师首善传统由来已久。清朝定都北京,是我国古代 最后一个王朝。我们可以在多位皇帝的谕旨中看到对京师 之地的首善要求。比如,雍正元年,雍正皇帝指出:京师 首善之地。关系尤重。这句话的意思是,京师作为首善的 地方,对于整个国家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雍正四年,雍 正皇帝指出:况辇毂之下。首善之区。尤当整饬化导。以 为万邦之式。这句话的意思是,京师北京作为首都,同时 也是首善之区,应该进行整顿,成为其他地区的模范和样 板。 乾隆元年,乾隆皇帝指出:京师首善之区。乾隆三十 六年,乾隆皇帝指出:京师为首善之地。乾隆年间在国子 监新建辟雍,乾隆皇帝撰写《御制国学新建辟雍圜水工成 碑记》以纪念此事,并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在高大的石碑 上,矗立在辟雍前东西碑亭中。碑文内容显示了清朝对京 师地区教化示范作用的重视。碑文的内容是这样的:兴学 之源。綦要于国学国学者。天子之学也。天子之学曰辟雍 。诸侯之学曰泮水。北京之国学。自元历明。以至本朝盖 五百余年矣。有国学而无辟雍。名实或不相称焉。虽有建 议请复。以之水而格部议。至今未复。癸卯春。始有复建 之谕。甲辰冬。乃观新工之竣。将于乙巳仲春。行释。奠 礼。遂临雍以落成焉。夫北京为天下都会。教化所先也大 典缺如。非所以崇儒重道。古与稽而今与居也。这段话体 现出首善之区教化为先的要求。 (四)首都发展与历史文化 这部分重点围绕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展开。报告提 到“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内容,条目清晰、内容丰 富、指导性强。“办好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研究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 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首都红色文化 建设。深化文明城区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坚持 ‘老城不能再拆了’,深入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创新开展文 物腾退保护与活化利用。加强老字号传承创新和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统筹推进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 化带建设,创建‘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繁荣 首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网络视听和哲学社 会科学事业。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 片。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书香京城、博物馆 之城。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培 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 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办好北京文化论坛、北京国 际电影节、北京国际设计周等活动。”这段表述紧紧围绕“一 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为引领,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根基,以大运河文 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推动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体现 了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四个文化建 设。 我们来回顾一下北京市第十一次和第十二次党代会中 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论述。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 会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大力弘扬践行 ‘北京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时代精品,努力提升 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把首都建设成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的首善之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标志性城 市,在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中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 范作用。”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大力加强宣 传思想文化工作,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持续推进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丰富群 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保护历史文脉,推动文化改革发展 ,努力使北京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 好的城市。 通过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是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使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表述 更加明确、更加具体,使具体工作更有抓手。报告紧紧围 绕“一核一城三带两区”的总体框架,深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同时在内容上也呼应了2020年出台的《关于新时代繁荣 兴盛首都文化的意见》《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 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近几年关于推进全国文化中 心建设方面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名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建设、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文明 城区创建、香山革命纪念地修缮保护、北大红楼与中国共 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修缮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中轴 线申遗、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书香京城”建设、“博物馆之城”建设,等等。 2022年7月25日,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召开,揭晓了“全国 文化中心建设2021年度十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建党百年 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第二件大 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大红楼成为首都红色新地 标;第三件大事,琉璃河遗址考古新发现见证北京三千年 建城史;第四件大事,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驶入“快车道 ”;第五件大事,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京召开;第六件 大事,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盛大开园;第七件大事 ,8K超高清电视频道开播;第八件大事,《觉醒年代》《 长津湖》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精彩呈现;第九件 大事,北京文化产业新业态迸发新活力;第十件大事,“书 香京城”建设推动全民阅读深入人心。 这十件大事给我们展现了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 的成就。下面就“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驶入‘快车道’”简单说 几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 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一般认为,北京传统中轴线肇始 于元朝,成型于明朝,完善于清朝,发展于近现代。这条 空间轴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约7.8公里,是世 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 魂和脊梁,距今已有750余年的历史。北京中轴线体现了中 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承载着中华历史文化的传统,包 括14处遗产点,分别是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 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 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 。北京中轴线体现了古代王朝的国家礼制观念,呈现出敬 天法祖、择中立国、崇尚中和等中华传统文化观念。深入 推进中轴线申遗保护是北京老城保护的“一号工程”,也是未 来五年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高度重视政治性、引领性、人 民性,通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报告回顾总 结了过去五年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阐述了新时代首都 发展的内涵,绘制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体现了人民的 期盼。报告从首都发展的实践中来,从调查研究中来,高 屋建瓴、科学谋划、掷地有声。 杨伟东: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 2022-08-29 大家好,今天讲授的主题是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 键少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 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十一个坚持”当中的第十一个坚 持,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 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首次提出习近 平法治思想。这一思想的确立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且对法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既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也是全面依 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如何理解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在工作中深入贯彻 落实,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 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十一个坚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 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 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 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 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今日讲授内容“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围绕这一内容,主要讲四 个方面:第一,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涉及对 “十一个坚持”重要意义的理解;第二、第三、第四方面是对 领导干部在法治建设当中应当承担的责任的理解和把握。 整体结构可概括为“1+3”的形式。 一、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为什么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全面依法治 国的关键所在?这是由领导干部在全面依法治国当中的重 要地位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具体行使 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司法权,是 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一)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机关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 要机关,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 党全社会都具有风向标作用。”法治建设,领导干部不仅仅 要自觉做好本职工作,还应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广大人民 群众和下属都在看领导干部的表现,如果领导干部表现得 好,自然能让下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看到积极的正向的风向 标;相反,如果领导干部自身都不尊法守法,如何带领人 民群众不断建功立业。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地位决定其 责任,无论是在全党还是在全社会,领导干部尊法、学法 、守法、用法等都具有明显示范效应,人民群众都会看在 眼里、记在心里,并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 数’相统一,既对广大党员提出普遍性要求,又对‘关键少数 ’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更高更严的标准,进行更严的管理和 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 治国的进程中,我们党高度重视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对 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 因为领导干部不仅仅是一名党员,要遵守一般性要求,还 是能起到风向标作用的“关键少数”。 (二)领导干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 方向、道路、进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 动,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 书记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信念,即对法律、法治 的信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 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第二,决心,决心依附信念,有 了信念,才能有坚定的决心。第三,行动,有了信念和决 心之后,还要有行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 、带头守法,要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行为和工作来体 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具体行使党的 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人,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道路、进度。”领导干部的 信念、决心、行动,最终体现在“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方 向、道路、进度”上。 第一,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 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第二,道路。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第三,进度。我们 要保持法治建设的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一致。所 以,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不仅仅是领导干部个 人的事,还会对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证明,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 既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也可能起到致命破坏作用。”领 导干部如果做得好,就会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相反,如 果领导干部不重视法治,则会对法治建设产生破坏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能尊法学法守 法用法,不要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要说实现‘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连我们 党的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都可能受到严重冲击和损害 。”习近平总书记是在提醒领导干部发挥“关键少数”的重要 作用,要求领导干部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避免产生致命破 坏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在抓法治建设上喊口号、练 虚功、摆花架,只是叶公好龙,并不真抓实干,短时间内 可能看不出什么大的危害,一旦问题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后果就是灾难性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段话中更进一步 表明领导干部不重视法治带来的严重后果。领导干部在法 治建设中如果起到破坏者的角色,自然会引发灾难性后果 。所以,在法治建设中,领导干部务必要成为维护者,而 不是破坏者,务必高度重视、真抓实干。 (三)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 者和实践者 每一个人或组织,都是法治建设中的实践者,领导干 部也不例外。作为实践者,领导干部要遵纪守法。而作为 “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在法治建设中还担负着组织者和推动 者的使命,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绝对不能逾越法律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纲纪不彰,党将不党,国将不国 。要在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中进一步重申,必须坚持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任何人都不得违背党中 央的大政方针、搞‘独立王国’、自行其是,任何人都不得把 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胡作非为,任何人都不 得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徇私枉法,任何人都不得把司法 权力作为私器牟取私利、满足私欲。党纪国法的红线不能 逾越。”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用了四次“任何人”来强调党纪 国法的红线不能逾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心中无法、以言代法、 以权压法是法治建设的大敌。”心中无法,自然不会尊法 ;以言代法,是指用自己的话代替法律;以权压法,更为 严重,是不可触碰的禁区。领导干部应当担负积极的能动 的推动作用,承担组织的角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 要求,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 责,这就对党政一把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者、组织 者、推动者的定位,明晰领导干部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 二、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级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 模范,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领导干部,越是主要领导干部 ,越要自觉增强法规制度意识,尤其要善于依法规制度谋 事、依法规制度管人、依法规制度用权,自觉维护法规制 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依法规制度谋事,即在做事时要依法规制度;二是 依法规制度管人,即人事管理要建立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三是依法规制度用权,即领导干部权力的应用也要依照 法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对谋事、管人、用权都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一)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律、敬畏法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是领导干 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到 ,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 ,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 ,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剖析了法律、法治、党和人民共同意志 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之前,我们通常提的是学法尊法 守法用法,在准备这次讲话时,我反复考虑,觉得应该把 尊法放在第一位,因为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 素养,首先要解决好尊法问题。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 行为遵守法律。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 不可破的法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尊法的作用,改变 过去将学法放在第一位的观点,转而将尊法放在第一位。 只有发自内心地尊重,才能在行为层面做到守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法治、反对人治,对宪法 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 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 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 度。” (二)领导干部要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在 那些违法乱纪、胡作非为的领导干部中,相当多的人是长 期不学法、不懂法。”尊崇的下一步就是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 复合型干部,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都要具备基本的知识体 系,法律就是其中基本组成部分,对各方面基础性知识 ,大家都得掌握、不可偏废,在此基础上做到术业有专攻 。”其实不只领导干部,今日社会需求的就是复合型人才。 虽然有些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法律的机会较少,但无论 从事什么行业,每个人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和法律产生联系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尤其是 各级领导干部,要弄明白法律对权力的规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 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而不能 当‘法盲’。其实,很多事情党纪国法都有明确规定,平时认 真学一学、看一看,或者在做事情前认真查一查、看一看 ,就可以避免犯错误、走邪路。”有些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 出现触犯法律底线的错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法律 不熟悉、不了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理论,准确把握我们党处理法治问题的基本立场。首要 的是学习宪法,还要学习同自己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密切相 关的法律法规。”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段话中为我们指明了需 要学习的内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二是学 习宪法,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三是学习同自己所 担负的领导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具体怎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要重视 法治培训,完善学法制度,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 都要加强对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的教育。”通过定期组织培训 ,加强领导干部在法治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三)领导干部要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 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 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的法治环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法治意识,带头尊法 、学法、守法、用法,作制度执行的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彻底摒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 ,决不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 治、践踏法治的行为,领导干部要挺身而出、坚决斗争。” (四)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领导干部不仅要自己守法,更重要的是做法治建设的 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 、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 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 、办事情。”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领导干部提出更高要求 ,要让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有意识地按照法治要求来想问题 、作决策、办事情。 三、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 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体体现在能力 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强化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 能力。” 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最终要通过能力 提升来体现,能力越高,越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法治思维 和法治方式,越能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具体来说,法治 思维就是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要站在法 治的角度,运用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依法对相关问题分 析研判,形成结论。法治思维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重要 的思维方式,其核心就是凡事都要追问是否合法,即是否 符合公权力的要求。这一点不同于普通公民,对于普通公 民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领导干部需严守公权力姓“公”的 底线,把持好手中的公权力。 (一)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规则思维 法律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规则,不同于游戏规则或体 育赛事的规则,法律制度是由党和国家建立的一套规则体 系。法治既包括我们国家的法律,从宪法到规章,同时按 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要求,也包括党内法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 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体系建设。 党内法规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法规是党章,接下来分别是准 则、条例、规定、办法、规则、细则。党内法规的基本框 架为“1+4”,以党章为根本,下分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 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以及党的监督保障法规。这些都 是需要领导干部进一步掌握和遵循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不论职务多高、资历多 深、贡献多大,都要严格按法规制度办事,坚持法规制度 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规制度没有特权、执行法规制度没 有例外。”这就是规则思维的要求,一旦规则确立,就要严 格遵守,这样才能够实现法规制度面前的人人平等。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规则思维,保障权力始终在 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行使,促使领导干部作出更加公平合理 的决策,进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决策的接受程度,一定 程度上也可提高办事效率。相反,如果没有树立规则思维 ,不能够严格按照法规制度办事,极有可能在实践中出现 逾越规则、绕开规则的现象,最终会动摇宪法的权威,阻 碍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纪国法不能 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领导干 部要有规则思维,在有了规则思维之后就要学习党纪国法 的要求,并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守这些规则要求。 (二)强化程序,树立程序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守法律、重程序,这是法治的 第一位要求。”程序指工作的流程、方式。大体而言,程序 包括如下要素:第一,步骤,或者叫环节,我们做任何事 情都是由一个一个的环节、步骤组成的;第二,顺序,步 骤之间是有顺序的,不能够颠倒,比如要先进行调查研究 再做决定;第三,方式,以什么样的方式做事,比如通过 开会进行集体决策、领导干部按照自身权限签字决定等 ;第四,时限,尤其是在和公民组织直接打交道时要注重 时间的要求。 可能有些人在实践中认为相比过程,结果更为重要 ,但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我们认识到实质的公平重 要,程序的公正也同样重要。程序执行得好,有利于达成 好的结果,同时程序本身也具有价值。比如,领导干部在 工作中遵守程序,听取他人意见,既展现出对人民群众的 尊重,又能收获独到见解,这就是程序自身的价值。要树 立程序理念和程序意识,严格遵守决策程序,尤其是在作 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关联的决策时,更应贯彻落实决策程 序。 (三)牢记权责法定,树立权力约束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 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 人民。”所以,权力要受到约束。 法律是重要的约束力量,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法律的 要求行使权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说‘党大还是法大 ’是一个伪命题,那么对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来说 ,权大还是法大则是一个真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 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 ,是上下左右有界受控的,不是可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 的。要把厉行法治作为治本之策,把权力运行的规矩立起 来、讲起来、守起来,真正做到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 然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法无授权不可为,领导干部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 使权力,明确权责清单。法定职责必须为,对领导干部来 说,权力就是责任,在规定范围之内行使权力也要受到规 则和程序的约束。也就是说,要在法治轨道上行使权力 ,领导干部要明晰权力的边界,进而才能守法和用法。要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如果权力不在制度的笼子里,那 么权力“双刃剑”的负面作用就会显现,正面作用就会受到约 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 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首先 ,设定权力,也就是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和权力运行的需 要,从源头上设定权力。其次,规范权力,包括实质的规 范和程序的规范。接着,制约权力,让权力在设定的范围 内规范运行。最后,监督权力,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纠 正权力行使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权受监督,“这既是对领导干部 行使权力的监督,也是对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制度保 护”。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是让领导干部自觉接受权力 ,接受权力既包括规定范围内须行使的权力,也包括行使 权力时受到的监督。从现在的实践来看,如果领导干部在 行使权力时没有受到相应的监督,很容易出现偏差,甚至 是违法乱纪等现象。所以要通过监督,让领导干部在法治 轨道上行使权力。 (四)要保护人民权益,树立权利保障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 依法保障人民权益。”领导干部行使权力时一定要牢牢把握 住,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保护人民权益。所以,要以不侵害 人民权益为底线,再让人民权益受到更为有力的保护。树 立规则思维、程序思维、权力约束思维,最终是要保护好 人民权益,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 职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 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 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组织 保障,领导干部当中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担负着更为重要的 责任。 领导干部不仅仅是实践者、组织者,更是推动者。在 法治建设中,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做到“四个亲自”,即重要工 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 要任务亲自督办。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 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明确规定了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承担的 相关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责任担 起来,不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能一年开一两次会、 讲一两次话了事。党政主要负责人要亲力亲为,不能当甩 手掌柜。”“四个亲自”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亲力亲为 ”的具体落实。 党政主要负责人具体有哪些相应的职责?规定明确了 党委主要负责人的主要职责:第一,充分发挥党委在推进 本地区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坚持全面从严 治党、依规治党;第三,严格依法依规决策;第四,支持 本级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 能、开展工作;第五,坚持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 人导向,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建设 ;第六,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清单形式,规定明 确列出了这六个方面的职责。党委主要负责人一定要在这 六个方面亲力亲为,真抓实干。 规定明确了政府主要负责人的主要职责:第一,加强 对本地区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第二,严格执行重大 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第三,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第四 ,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行政 ;第五,自觉维护司法权威;第六,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 员学法用法制度。通过清单形式,规定同样明确了政府主 要负责人的职责。对党委主要负责人的职责进行明晰界定 ,有助于党委主要负责人进一步在工作中推动法治建设的 进程。 规定还明确了相关约束机制:党政主要负责人应当将 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 ;上级党委应当对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 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开展定期检查、专项督查;上级党委 应当将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 职责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党政主要负责人不履行 或者不正确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应当依 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有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 规予以问责。这四个方面,从述职、督查到问责,对党政 一把手提出更高要求。 曾宪植:学习贯彻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 精神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8-02 大家好,围绕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我今天讲课的 题目是《学习贯彻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以实际行动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北京市党代会从1955年开始,2022年召开的是第十三 次。此次党代会于6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为期四天。 出席大会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应到788名、实到756名,代表 着全市247.3万党员和11.2万基层组织。蔡奇同志代表中共 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在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的北京篇章》的报告。报告共两万余字,对北 京过去五年来所做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根据党中央要求 提出新时代首都发展的具体工作内容。大会的主题是:高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一、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是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 开的重要会议 大会选举产生了62名北京市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这 是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的第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项重要任务,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 三届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地方选举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基础。大会选举产生 了89名市委委员、16名市委候补委员,选举产生了55名市 纪委委员。 大会第三项重要任务,蔡奇同志代表中共北京市第十 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同时提 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按照惯例,在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结束后,召开了 中共北京市委十三届一次全会。全会选举产生了13名市委 常委,蔡奇当选北京市委书记,陈吉宁、殷勇当选北京市 委副书记。全会还选举产生了11名市纪委常委。新市委常 委和新市纪委常委,组成新的领导集体。新选举出来的市 委常委有几个鲜明特点:第一,年轻化,绝大多数都是 60后、70后;第二,知识化,绝大多数同志都有博士或硕 士学位。 蔡奇同志代表新一届市委常委会,提出五点要求和希 望。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努力作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 表率。作为首都的领导集体,必须要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 政治上看”的要求。二要大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努力作 勇挑重担、干事创业的表率。首都发展是未来发展的重要 方向,也是党中央对我们的要求,作为市委班子的成员必 须要勇挑重担。三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努 力作践行宗旨、服务人民的表率。我们绝对不能忘记“为中 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四要步 调一致向前进,努力作精诚团结、并肩奋斗的表率。新的 领导集体中的各个成员必须要心胸坦荡、精诚团结,才能 真正扎扎实实地为北京市的发展、为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 署做好工作。五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努力作廉 洁自律、一心为公的表率。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做到 的。 回顾历史,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新组成 的核心领导集体都曾一同重温党的历史。党的十八大闭幕 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国家博物馆 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一代 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 ,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 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党的十 九大闭幕后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来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 2022年7月1日,新当选的十三届市委常委,集体来到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参观并重温入党誓词 。北大红楼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伟大建党精 神的重要孕育地。面向党旗,市委书记蔡奇带领其他常委 一起重温入党誓词,表明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 牢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始终牢记肩负的重任和职责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的决心和信心。 从召开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前期准备到重温入党 誓词,这中间的所有环节都表明北京市要在党中央领导下 ,使新时代的北京、新时代的首都迎来更好的发展。 二、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全面总结过去的重要会 议 在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蔡奇同志所作的报告对 过去五年进行了全面总结,梳理了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以 及未来应迎接的挑战。 两万余字的报告,开头便提出“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 时期。”北京的城市转型一直处于进行状态。蔡奇同志将北 京城市转型归纳为“四个转向”,“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 ,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聚集资源求增 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 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 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 一重大时代课题,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重要指示精神具体体现在10次视 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之中。党中央不仅对北 京提出问题,也给予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答案。在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沿着习近平总 书记指引的方向,风雨无阻、砥砺前行”。 (一)从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北京工作高度重视。 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 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察,看望科研工作者和师生并座 谈,了解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现状。2013年9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中关村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这一次集体学习一改往常,将 “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关村寄予殷切期望 :“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进行全面考察 ,到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详细了解北京的规划布局和发展变 化,察看玉河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到雨儿胡同了解百 姓对老城区改造的看法,在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了 解北京加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水环境、提高供 水安全保障水平等情况,到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听取北京 交通工作汇报,到首都博物馆参观北京历史文化展览。 考察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北 京市的工作汇报,并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5点要 求。一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 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 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 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四个中心”战略 定位,十分清晰,明确北京城市发展与首都定位之间的关 系问题,也就是“都”与“城”的辩证关系。北京与上海、深圳 、广州一样,同属于超大城市,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北 京是首都。所以,北京城市发展必须服从首都功能定位 ,我们逐步开始了由北京发展向首都发展的转型过渡。“国 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在第六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 求“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北京 不仅要成为全国城市的典范,还要成为国际首都城市的典 范。 二是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 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 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三是要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形成 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遏制城 市“摊大饼”式发展,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 ,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摊大饼”式发展属于早期发展 模式,若不加以遏制就会出现“大城市病”。为了让城市合理 发展、合理布局,使城市更加符合首都发展的要求,党中 央要求我们必须遏制“摊大饼”式发展,改变单中心发展的格 局。根据党中央决策,北京市全力打造城市副中心,推动 雄安新区的建设。 四是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尤其 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 理,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这也是我们 转型的方向,由城市管理向大城市治理转型。大城市治理 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强调科学化、精细化 。北京要为全国的大城市甚至是超大特大城市治理提供北 京经验,成为全国示范城市。 五是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 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 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 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 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2014年北京承受着相当大的 空气质量压力,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加大空气污染 治理力度,加强环境执法监管。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北京产生深刻影响,北京逐渐 由北京发展向首都发展转型过渡,由从前“摊大饼”式的快速 扩张发展,逐渐开始强调突出首都核心功能。 2017年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考察 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并回答“建设一个什 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 书记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 鼻子’,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迁得出去、 落得下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 用人民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北 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 、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问题为突破口,提出解决问题的 综合方略。”这些问题都是百姓关切的身边事,不能只是简 单依靠行政手段加以解决,而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 极性,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考察为北京城市发展指明转型 的方向,要求我们在重视城市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首都功 能的发挥,城市建设要服从于首都功能。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作出批 复。第七版城市总体规划意义非凡,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二是这版规划属于长期规划,要统领北京长达20年的发 展。 批复共十三条,第二条指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 技创新中心。北京城市的规划发展建设,要深刻把握好‘都 ’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 ”。第一个关系是“都”与“城”的关系。我们过去强调的城市 发展更倾向于北京发展,要在逐步转变为首都发展的过程 中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第二个关系是“舍”与“得”的关 系。北京必须减量发展、疏解功能,牵住“牛鼻子”。第三个 关系是疏解与提升的关系。“舍”指的便是疏解,“得”指的是 城市提升。城市提升一定要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开展。第四 个关系是“一核”与“两翼”的关系。“一核”是首都功能核心区 ,“两翼”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要将首都核心 区承载的非首都功能逐步向外疏解。 只有处理好这四个关系,做好“四个中心”建设,发挥首 都功能,才能够更好地履行“四个服务”,即“为中央党政军 领导机关工作服务,为国家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 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 “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明确首都发展要义,坚 持首善标准,着力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 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 环境与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与城市战略定位相 一致,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从那时起 ,北京未来发展的方向就更加明确了,基本形成了首都发 展的核心要义,即突出“四个中心”,处理好“四个关系”,履 行“四个服务”。 2020年11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届 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 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委书记蔡奇就《建议(审议稿 )》向全会作说明并讲话。全会强调,首都发展的全部要 义是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 未来首都发展要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时指出,城市规划 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 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 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 察工作时再次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 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握好战略定位、空间格局、 要素配置,坚持城乡统筹,落实“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 一张蓝图,着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 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 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不断朝着建设国际 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 我们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握好城市定 位,将每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在由城 市发展、北京发展转向首都发展的过程中,牢牢把握首都 功能的发挥。 (二)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后,主持召开京津 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明确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 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 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七点具体要求。 一是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 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 、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 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二是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 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 ,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所 谓“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指的是过去我们只关注单个城 市的个体发展。未来规划城市发展时必须要考虑区域的协 同发展。北京要推动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形成可持续发 展,才能充分发挥首都功能。 三是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 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 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四是要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 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 和内涵发展水平。城市布局、空间结构优化非常重要,北 京通过疏解功能推动雄安新区的建设,这就是城市布局的 变化。 五是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 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 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 等领域合作机制。北京的环境治理不能仅仅依靠北京,还 需京津冀协同起来,这几年北京环境治理取得这么大成就 ,其中不可否认周边地区的努力。 六是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 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 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七是要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下决心破除限 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 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 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 破。 《纲要》明确了京津冀整体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 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 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第一,以 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这就表明党中央要求北京不 能仅作为单一城市发展,而是要成为城市群的牵头城市。 第二,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京津冀之间存在较 大差异性,京津两市过于“肥胖”,而周边的河北却过于“瘦 弱”,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要在这样大差异性的区 域形成协同发展,并形成全国改革可以借鉴的经验,这是 党中央对京津冀的第二个整体定位,也是党中央对京津冀 协同发展的殷切期望。第三,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 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先推动发展的是珠三角,然后 是长三角,他们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 发动机。新时期,京津冀要成为全国发展新的发动机,因 为京津冀的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能力较强。第四,生态修 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京津冀面积达21万多平方公里,河北 一省面积就有18万平方公里。三地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 工作要协同推进,积累的成功经验可供其他城市群借鉴。 这份规划纲要有助于推动北京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 协同发展。 《纲要》还分别明确了京津冀三地的定位,从顶层设 计的高度推动三地错位发展。北京的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的定位 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 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 ,天津港当之无愧。滨海新区要担负起金融创新运营示范 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建设。河北的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 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 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河北的转型压力较 大,河北要由以前的全国重化工业基地转变为全国现代商 贸物流重要基地。河北承接了许多从北京疏解的大规模市 场,作为其成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基础。产业 转型升级试验区,是指河北在保留绿色钢铁的基础上,淘 汰一些落后产能。河北省在东部沿海地区属于较为贫困的 省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是党中央对河北给予 的厚望,希望河北能统筹协调城乡发展,为全国做出榜样 。河北面积很大,包围着北京和天津,河北的环境改善是 京津两地环境改善的基础。所以,河北还应成为京津冀生 态环境支撑区。 (三)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 这一转向与前两个转向有着密切联系。从北京发展转 向首都发展,必然会涉及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 展也必须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改革开 放以后,北京作为首都城市,依托首都资源,吸引诸多要 素集聚。很长时间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给了北京 发展较强的动力。突出首都发展,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 ,要求北京必须疏解功能,形成北京新的发展格局。 过去我们重增长,现在要看质量;过去我们重速度 ,现在要讲效益。过去五年来,北京严格落实“双控”及“两 线三区”要求,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双控 ”指控制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两线”指生态控制线、城市 开发边界,“三区”指生态控制区、集中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 。北京必须守住“三条红线”,即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 以及城市开发边界。北京市人口总量上限不能突破2300万 ,要扩大绿地面积,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北京减量发展 ,减的是人口,减的是对资源的浪费,扩大的是城市的绿 色空间,给城市留白增绿,让城市更加舒适。 根据党中央的要求,从2014年开始公布北京市的产业 禁限目录,2015年和2018年分别调整了一次,2022年再次 调整。北京发展一定要符合首都发展的方向,严控非首都 功能增量。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近2.4万件 ,从严调控的采矿、制造、农林牧渔、批发零售业能源消 费总量持续下降。 推动减量发展,我们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北京在人口 控制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从2017年开始北京市常住人口数 量首次出现负增长。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北京人口上 限是2300万,现在基本控制在2100多万人。 由于进行减量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使得一些长期 集聚于北京的资源流向其他地方,北京减量发展面临滚石 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5年来,北京疏解退出一般制 造业企业近2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市场和物流中心640个 ,2014年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分别累计近3000家、 1000个。 北京的转型疏解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截至2020年 年底,河北累计承接京津转入法人单位24771个、产业活动 单位9045个,累计签约批发市场商户4万多户。作为京津冀 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落地河北省单体体量最大 的项目,自2016年量产以来,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整车 产量已累计突破55万辆,产值超过400亿元,纳税超过25亿 元。在过去,这是北京的纳税大户,现在到了河北,一定 程度上加大了北京的财政压力。 北京顶住了压力,接受了考验,2021年逐渐形成经济 的内生动力。2021年北京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达到 40269.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全市人 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8.4万元,保持全国各省区市领先水平。 2021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32.3亿元、增长 8.1%,好于年初预期。可见,北京正逐渐爬坡过坎,形成 新的增长动力。 (四)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 城市管理到超大城市治理是一个过程,城市发展目前 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经济快速发 展,城市也在快速扩张。过去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方式已无 法有效应对现在快速发展的形势,必须用治理的理念和思 维推动问题的解决。 城市治理与管理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区别就在于人民 群众的参与。要建立有效的治理体系,政府就要和人民群 众共同治理城市。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转变 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 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 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 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 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城市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 重要方面,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北京不仅是超大城市,还是首都,北京治理形成的经 验可对全国城市发展起到推动作用。2019年,习近平总书 记到上海考察时指出:“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 平。”这既是对上海提出的课题,也是对北京提出的课题 ,因为上海和北京都是全国的标志性城市,而北京更具转 型的迫切性。 过去五年,北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城市治理方面 都做了什么工作?蔡奇同志在报告中提出,“五年来,我们 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城市面貌发生了人 民期盼的可喜变化”。这都是我们肉眼可见的,以前一些地 方的街道上会堆积很多垃圾,现在的街道非常干净。在人 民的理解、支持、参与下,我们在短时间内成功推广了垃 圾分类并取得经验。我们还开展了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 治提升,打造了一批“有里有面”的精品街巷。我们持续改善 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北京紧扣“七有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要求和市民“五性”(便利性、宜居 性、多样性、公正性、安全性)需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 、兜底性民生建设,办好民生实事,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 升。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环境治 理是大工程,北京市各级领导不仅做了大量工作,也得到 了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北京的环境才得到了明显改善。 2021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 43.1%,下降的幅度非常高。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市民 享受到更多蓝天白云。水环境改善令我们印象深刻,尤其 是永定河和密云水库的恢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后,密云水库得以休养生息,蓄水量持续回升。好的生活 环境、好的城市发展环境正在逐渐形成,这既离不开城市 精细化治理,也离不开从城市管理到超大城市治理的理念 转变。 这“四个转向”正推动着北京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好,更有 利于突出首都功能,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蔡奇同志在报告里将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归纳为十 一个“五年来”,其中前十个是北京开展城市工作重点落实的 ,第十一个是北京作为首都完成党中央交付的任务。第一 ,五年来,我们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首都功能不 断优化提升。第二,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 能,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第三,五年来,我们认 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第四 ,五年来,我们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 法治建设稳步向前。第五,五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第六,五年来,我们坚持以 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城市面貌发生了人民期盼 的可喜变化。第七,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发展动力与活力明显增强。第八,五年来,我们持续改 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第九,五年来 ,我们全力防范各种风险挑战,保持了首都社会大局和谐 稳定。第十,五年来,我们切实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发展。第十一,五年来,我们 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庆祝活动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 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世界园艺博览会 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合格 答卷。 蔡奇同志在报告中总结了走过五年奋斗历程的共同体 会。一是必须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二是必须牢 固坚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三是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 首都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四是必须大力推进高水平改革 开放,五是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 标,六是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七是必须坚持党 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三、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坚决贯彻党中央战略部 署、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会议 北京城市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首都建 设阶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开展大规模社会 主义建设。第二个阶段是首都经济阶段,开始于20世纪 90年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市委提出发展以知 识经济为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首都经济。第三 个阶段是首都发展阶段,进入新时代,市委鲜明提出首都 发展,突出首都功能建设及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使北京更 好履行首都职责和使命。 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提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判断。 牢牢把握“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在“两个确立 ”和“两个维护”的基础上,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和指示建设首 都。 新时代首都发展,本质上是首都功能的发展,根本要 求是高质量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生活幸福 ,标准是首善。首都城市要为全国做出榜样,北京历来以 高标准要求自己,1955年第一次召开党代会时便提出要用 可能达到的最先进的标准来检查自己的工作,来作为努力 的目标。此次党代会更是提出“首善之区要率先示范,立标 杆,树旗帜”。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四个中心”城市战略 定位进一步强化,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取得新的 重大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城市综合实 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改善,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 定坚实基础。这与北京市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保持 了基本步调一致。“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共提出六大提升 ,此次党代会提出七大提升,分别是首都功能显著提升、 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生态文明显著提升、首都治理能力显 著提升、党的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我作为一个老党员,在这里祝 福祖国繁荣昌盛,不断走向富强,希望我们的党永葆青春 ,永远领导中国人民向着更加伟大的目标前进。谢谢大家 。 李明伟:常怀远虑、居安思危 深入推进新 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22-07-1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 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全党必须铭记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 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科学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以 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对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 作出的战略擘画。 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给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新要 求 第一,世情的深刻变化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 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 些长期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纷纷失去了执政地位 。这样的教训告诫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历史一再警示,任何政党,一旦丧失民心,都逃 脱不了被人民抛弃的命运。苏联共产党在只有20万党员的 时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拥有200万党员的时候 ,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在拥有2000万党员的时候,却丧失 了执政地位。可以看到,执政党如果失去了民心,就会失 去执政地位。总结这些失败教训,我们党清醒地意识到 ,要勇于自我革命,并且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 新时代,我们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永 葆党的生机活力。 第二,党情的深刻变化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 求。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 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 并长期执政的党。在执政70多年后的今天,党情发生了深 刻变化。我们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条件,但党内也出现 了不少问题。新时代,要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好 ,就必须打好基础。《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现有基层组织493.6万 个。也就是说,四百多万个党的基层组织,构筑了党的建 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坚实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 为9671.2万名。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依然繁 重和紧迫。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 出现了一些社会腐败问题。此外,党员队伍中也存在严重 问题。一是理想信念不坚定,一些党员忽视理论学习、学 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缺乏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 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 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二是 官僚主义与奢靡之风盛行。党的十八大前,官僚主义、奢 靡之风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在这个时候怎样推进党的 建设,才能经受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 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才能战胜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 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党中央强 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 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 烈的作风问题抓起。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 题,坚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从领导干部抓起,以上率下 改进工作作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 的伟大工程,重塑了党的执政形象。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政治清明的社会环境逐步建立起来。 第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新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 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党的十 九大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 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 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党的十九届六 中全会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重要的是要“化危为机”,让中国 赢得更好的发展。 只有主动破局,才有出路。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世 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十分艰巨的 任务和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 挑战新要求。因此,我们党必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继 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不变质、不 变色、不变味。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逻辑主线与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发表了很多文章、 讲话,其中的很多内容是关于党的建设的。在福建工作期 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观 点,并提出“从严治党、为政清廉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 ,始终是我党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 从总揽全局的高度,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更加系统、全面、 深刻的论述。从2014年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到党的十九大 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 纵深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包括“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 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 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 避免被历史淘汰。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 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 导,明确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突出党的执政理念;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 位”;改进党的作风,密切党群关系,找准全面从严治党切 入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明确全面从严治党载体;加强 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基础。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逻辑主线,它贯穿 着“全”和“严”两个方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做到“三个 全”“五个严”:“三个全”包括内容全覆盖、过程全覆盖、主 体全覆盖;“五个严”包括严思想、严监督、严纪律、严制度 、严作风。 全面落实党的建设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 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级各部门 党委(党组)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 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同时提 出,党委(党组)承担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委(党 组)书记应当履行本地区本单位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 职责。落实主体责任的关键是用好追责机制。各级纪委要 担负起监督责任,勇于执纪问责。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 软”走向“严紧硬”。“一岗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 。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 程,就要不断地提高党的建设的质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 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 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 斗争”。这是对党的建设的具体内容做了新的概述。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要把准政治方向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 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 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坚持党的领 导首先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 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 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 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 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障。党的干部是党 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 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 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要坚持正确用人 导向,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促进能者上、庸者下、 劣者汰。为了促进干部紧跟时代、增长本领,应为干部增 长本领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物质条件。完善学习制度。突出 精准化和实效性,有针对性地帮助和督促干部弥补知识弱 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全面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 目标的能力。 党的作风建设主要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 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其中思想作风建设是党的作 风建设的灵魂。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 断推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强调继承 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 大优良作风的同时,党中央还强调“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艰苦奋斗”,极大地丰富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内涵。 党的纪律建设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 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党的群众纪律,指党组 织和党员处理与人民群众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也就是党 处理党群关系的准则。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 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新时代要加强重点领域的腐败风 险防控。如民生领域的腐败,波及面广,涉及环节众多 ,影响力大,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惩治此类腐败 ,既要靠纪委监委的力量,也要推进社会层面多主体参与 ,营造社会对腐败零容忍的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 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无禁区 、全覆盖、零容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当前,反腐败 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 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 ,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在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 ,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 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 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 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在以下几个 方面着力。一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我国这样一 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实现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强 有力的政党组织领导。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转型 ,以及社会结构和利益诉求的多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 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能够有效协调各方利益,保障了社 会公平正义,实现了国家发展。二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 首位。进一步抓好执政党自身建设问题。三是坚持全面从 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执政70多年来,始终 保持克难攻坚、奋斗不息的良好精神状态。从实行经济体 制改革,到社会、文化、生态管理等体制改革的推进,中 国共产党始终没有停下前行的步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 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出台一 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 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 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 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三、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坚守共产党人 的初心使命 (一)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共产党人 要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全党必须做到理想信念坚定、 组织体系严密、纪律规矩严明。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 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 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 基础。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 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在中国 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 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 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 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 分五裂,一事无成。”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中国 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 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 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 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 ,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 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如果党员干部不能严以 修身,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出现这样那 样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划 出了为官用权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组织上管 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就要“为官不易 ”,那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一点,要向广大干 部讲清楚。 (二)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 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 记指出:“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 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 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 ‘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 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新征程上,也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 领导核心作用,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 人要时刻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 心使命,牢记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新时代的共产党 人,一定能够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戴立兴:深入总结百年来党的建设历史经 验 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22-07-1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 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全党必须铭记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 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对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的战略擘画。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 (一)毛泽东同志创造性提出并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 程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 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国人 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全国的工 人人数还比较少,而农民比较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80%,其中贫农约占农村人口的70%,他们深受封建主义和 帝国主义双重压迫,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共产党必然要吸收大量农民加入党组织,而这也给 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在以农民为主要 成分的情况下,保持无产阶级政党自身的先锋队性质? 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当时的红四军内 ,农民出身的党员人数比较多,还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 极端民主化、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等非无产阶 级思想。针对这些情况,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 出:“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 ,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若不彻底纠正 ,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 负不起来的。”同时,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用加强党的思想建 设的办法来解决在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保持党的无 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 决议》。到1938年底,全国党员人数从全民族抗战爆发时 的4万多人增加到了50多万人。但是,新党员绝大多数出身 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长期战斗在分散的游击战争环境中 ,没有受过系统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育。为了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做了大量工作 。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 》中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8年来的历史经验,第一 次把“正在进行之中”的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提出了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并把党的建设同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一道,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 “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样,就成功解决了处于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社会,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 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一 系列问题。这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对于中国革命 的胜利产生了极为重要和长远的影响,“这在世界政治史上 是罕见的壮举”。 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 导思想,并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 三大作风。1949年3月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 深刻分析进入北京后党要面临的形势和考验,明确提出“两 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并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 弹的攻击。历史一再证明了这些告诫的深谋远虑和重大意 义。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党的自身状况发生的巨大变化 ,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对如何加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进 行了一系列探索,先后开展整风、整党,开展怎样做一个 共产党员的教育、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等活动。毛泽东同志 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克服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和“革命 到头”的思想,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宗派 主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要变为特权阶层。比 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采取有力措施惩治腐败 ,果断处理刘青山、张子善贪腐案,在全党全国引起极大 震动。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 备的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即红军创建时期,毛 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就很明确。大家看看红军第四军第九 次党代表大会的决议就可以了解。他的完整的建党学说 ,是经过实践在延安整风时期建立起来的。毛泽东同志对 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党的作风 是什么,都有完整的一套。正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 风中建立了完整的建党学说,并且用这个学说来教育我们 全党、全军和人民,使我们建立了这么一个好的党,所以 才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建国以后,党内 生气勃勃,生动活泼。毛泽东同志的建党学说以后又有新 的发展。”这是对毛泽东同志提出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的精辟评价。 (二)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带领我 们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推进,党的自身建 设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对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 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思考和探索。邓小平同 志明确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 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以邓小平同志 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清醒认识到,党要领导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场新的革命,自身必须坚强有 力,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坚持党的领 导、改善党的领导,“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 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围绕这个目标,邓小平同志带领我 们党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 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开始了党 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 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内外形势风云突变,科学分析自 身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探 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 重大问题。1994年9月28日,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 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 称《决定》),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了全面部 署。《决定》指出:“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 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把党建设成 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 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以邓 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以江泽民 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在领导全党继续进行 的新的伟大的工程。” 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面对党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党面临的“四大 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 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 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 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为此,胡锦涛同志强调,形 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 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 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 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 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 强领导核心。 (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 伟大工程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管党治党摆在治国理政 全局至关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 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提出了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 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 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 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 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 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 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 党。” 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 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明确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 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概 念。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 程来推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 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 二、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明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方向 ,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顶层设计、战略部署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一步回答了“建设 一个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一个 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 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 目的。党的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个目的来展开,时刻不能游 离、偏离。 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 领导,中华民族将是一盘散沙。中国近代以后到新中国成 立之前10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就毫无出路,就会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天下大乱,民 族复兴也就成为空想。 从历史的视野来看,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 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 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未能改 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直至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从此焕然 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斗 ,我们建立了新中国;经过7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创造 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 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 天的中国,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 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在坚持党的 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必须高度自觉、坚定不移 ,决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我们要正确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王岐山同志在 《人民日报》发表的《开启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说 ,“一个时期以来,有的人在这个问题上讳莫如深、语焉不 详甚至搞包装,没有前提地搞党政分开,结果弱化了党的 领导,削弱了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加强党的 领导从来都是充满自信、决不回避退让,系列重要讲话万 变不离其宗,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无论哪个领域、哪方 面工作,无一不是从加强党的领导抓起,最终落脚在强化 党的建设上;澄清了模糊认识,夺回丢失的阵地,把走弯 了的路调直,树立起党中央的权威,弱化党的领导的状况 得到根本性扭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 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 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 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同时,习 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四个伟大”的逻辑关系,并强调:“伟大 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 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 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 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 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一方面,其关键是坚持党中央 集中统一领导。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 出了“两个确立”,即“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 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要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 机制、制度,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作用。 (二)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 设的根本方针,引领着党的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借用打破历史周期律来强调党要管 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1945年7月,国民参政员黄炎 培等人应邀到延安考察访问。五天来,他们走访了延安新 市场、光华农场等地,为延安的兴旺景象所感动。7月4日 ,毛泽东同志邀请黄炎培等到自己所住的窑洞做客。畅谈 中,黄炎培提出了自己的疑虑,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 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当时毛泽东 同志自信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 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 才能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 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给出了第二 个答案:自我革命。2022年1月18日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 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 ,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 ,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 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真正把党要管党、全面从 严治党落到了实处。第一,党中央真正将党要管党、从严 治党问题摆上日程、凸显出来,而且赋予其“全面从严”的鲜 明时代特色;第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害在“治”,要认真落 实“两个责任、一岗双责”的重要要求;第三,从全面从严治 党的实际效果看,成效卓著,赢得了党心民心。但是,我 们党内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既有新问题,又有老问题 。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 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 ,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必须持之以恒、善 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 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 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可以归纳为“一条主线”、 “5+2”总体布局。 1.“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以加强党的 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第一,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过去相比,从 “执政能力建设”到“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虽然仅仅是两字之 差,但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提 出是基于党长期执政的必然性,对新时代党面临的执政考 验作出正确判断的结果,显示出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党自 觉和责任意识。围绕党的长期执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要 求全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 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此 ,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 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 、驾驭风险本领。 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马克思主义政 党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 以来,我们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实现从“宽 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的面貌焕然一新。全面从 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四大考验”的长期性 和复杂性、“四大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保持正视问题的 自觉,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 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 锋、民族脊梁。 2.“5+2”总体布局 “5+2”总体布局,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 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加强思 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比如,在干部建设方面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任人唯贤”的干 部路线;在作风建设方面,1945年党的七大总结历史经验 ,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传统优良作风,概括为三大作 风。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建设。1980年 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 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鲜明指出制度建设的重要 性,它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 高度重视”。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提出 了执政能力建设。基于对我国时代特征、党所处的历史方 位和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清醒认识,江泽民同志对执政党 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集中 全党智慧形成了执政党建设思想。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提出 了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 键阶段,反腐败斗争处于重要时期。胡锦涛同志要求把反 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将“反腐倡廉工作”提升为“反腐倡廉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的 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提出了政治建设 、纪律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 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 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同时还把纪律建设 首次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并列纳 入党的建设中,凸显了纪律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十九大 报告首次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在党的政治建设上实 现了五个突破:一是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 体布局;二是明确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到“两个维 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三是强调营 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四是首次提出发展积极健康 的党内政治文化,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 清正廉洁”的共产党人价值观;五是明确要求强化政治担当 。 第二,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坚定理想信念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必须高度重视 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 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 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 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为此,我们要加强思想建设 ,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理论强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二是念好“真经”,搞好共产党人 的“心学”,做到思想“补钙”。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 的根本,对于党员干部个人来说,实际解决的是“我是谁 ”“为了谁”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做啥人、干啥事、走啥路、 跟谁走的问题。三是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第三,大力加强组织建设。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 党的组织路线。一方面,深刻领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 队伍的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 、清正廉洁”好干部的标准;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 净、敢于担当”;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党组织领导和 把关作用,坚决纠正唯票、唯分、唯年龄、唯GDP等问题 ;要注重干部的实际政绩,包括显绩和打基础的潜绩;要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立体看人、精准识人;加强阶梯式培 养、递进式历练,优化干部成长路径;要从严管理、监督 干部,管人就要管思想、管作风,多做“提领子、扯袖子”的 工作;要重视解决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问题,对干部 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保 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积极性、执 行力,等等。 另一方面,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一是要突出政治 功能。对基层党组织来说,政治功能是“魂”,服务功能是 “本”,服务功能育于政治功能之中,它能体现政治功能,但 不能替代政治功能。二是要扩大覆盖面。也就是说,要做 到“两个覆盖”,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越是遇到情况复 杂、基础薄弱的问题,越要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的工作 。三是要建设党员队伍。我们发展党员要把政治标准放在 首位,确保政治合格。 第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 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 量。“真理力量”,体现在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社 会的发展规律相吻合;“人格力量”,体现在党的作风上,每 一个党员、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是党人格化的化身。因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 神,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和“不严不实”问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后,我们要深刻把握党的作 风建设、性质宗旨、群众路线的内在关系,始终坚持人民 立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是要牢 固树立人民立场。因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二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执政党必须突出 利益整合功能,协调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提高 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要着力加强网上宣传和管理,使之成 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和为群众服务的重要载体。四是 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要一以贯之抓好党的作风建 设,以反腐倡廉的实效取信于民。 第五,大力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修 改后的党章在纪律建设上有五项突破:一是首次将纪律建 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增写了“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 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 纪律”;二是强调纪律建设的重点是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 律,以此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严起来;三是强调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加强对 党员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 、守底线;四是运用好“四种形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 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处分、组织调整 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五是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 震慑,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 明,跳出历史周期律,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第六,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从严治党靠教育 ,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也 就是说,要把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统一起来。一是要强调 党章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体党员要自觉学习 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二是要健全落实 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三是要体现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努力形成 系统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四是要增强制度执行力 ,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和权威性。 第七,赢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就反腐败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比 如:提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 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 腐败问题;强调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发现 问题,形成震慑”的巡视工作方针;强调要健全惩治和预防 腐败的体系,一体推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 制,同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问责力度,强化 责任追究。 (四)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 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 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体体现在:第一 ,要明确我们党信“马”、姓“共”;第二,要具有战略思维、 前瞻思维,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潮流;第三,要勇于 自我革命,通过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 我提高能力,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第四,要时刻保 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绝不犯颠 覆性错误。 三、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具体要 求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党的建 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构成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体体现在十个方 面:第一,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 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科学阐 明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 统一性;第二,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中,深刻阐明了治党和治国的关系 ;第三,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作出了新时代推 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顶层设计;第四,提出思想建 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同向发力,同时发力;第五,提 出在党的各方面建设中党的政治建设是统领,必须作为一 项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第六,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第七,提出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作 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第八,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在纪律建 设,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第九,提出以零容忍态度 惩治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第十,提出党要勇于 自我革命,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党建 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是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和行 动指南。 (二)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 的伟大工程 第一,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我们党 的传统和优势。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法宝,历届党的 中央领导集体都一以贯之地这样坚持下来。不同历史时期 ,自我革命所抓的重点任务不同。历史充分证明,党的百 年奋斗史也是一部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更是一部发挥彻 底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的历史。 第二,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艰巨任务决定了我们党 必须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一方面,党面临的“四大考 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党面临的“四大危险”是尖锐的、 严峻的。这两方面的现实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发挥彻底自我 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另一方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 第三,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教训启 迪我们必须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 曲折。总结这些国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历史教训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 身的病症,靠自己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既是我们党区 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长盛不衰的 重要原因。 (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 “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哪一个也不容易应对。其中,执 政考验,最怕脱离群众,执政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出现这 方面问题。改革开放考验,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容易出现 制度上的漏洞和空子,既考验执政水平、又考验廉洁政治 建设。外部环境考验,在全方位开放条件下,外来的一些 消极因素,很容易影响党员干部。至于市场经济考验,则 更为严峻。市场经济的原则是等价交换。若有人把它引入 党内呢?你有钱我有权,也搞等价交换,会给党、给国家 、给人民带来什么?事实上,很多腐败行为就跟一些党员 干部没能经受住这一考验有关。 “四大危险”中,精神懈怠的危险,容易加剧党的执政风 险,是执政党面临的首要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影响执 政效率,危及党的执政地位,是执政党最直接的危险;脱 离群众的危险,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是执政党最大的危险 ;消极腐败的危险,直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执政党最 致命的危险。 “四大考验”如果应对不力甚至经受不住,那就容易发生 “四大危险”甚至更大的危险。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四)担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 全会上,深刻阐释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新内涵。十 九大党章明确指出,要“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 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 党委(党组)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环节主要 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必须坚持责任、监督、问责三联 动。健全的党建责任制、有效的党内监督机制、严格的问 责与惩处机制,是从严治党的三把利器。第二,充分认识 抓好党内政治生活是主体责任所系。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可以使不正确的业绩观、价值观、权力观得到改观,增 强广大员工对执政党的信心,尤其是可以有效摒除“庸政、 懒政”的恶习的影响,从根本上遏制党员领导干部“逆淘汰 ”的从业态势,为履行主体责任奠定基础。第三,建立并完 善履行主体责任的体制机制。党委(党组)要切实扛起管 党治党责任,完善党建工作格局与党建责任体系,健全党 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对思想不重视、主体责任不落实、 管党治党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党建工作责任有效落 实。第四,夯实履行主体责任的组织基础。坚持抓基层打 基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元跃旗:按照党章要求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 伟大工程 2022-07-06 2022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纪念日,它记 述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传承的伟大建党精神。 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 民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打铁必须自身硬 ,要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就必须一以贯之推 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 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 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 守的根本行为规范。也就是说,党章是全党的旗帜。面对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我们离不开党章的引领。 党章告诉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从 社会主义大国迈向强国目标的过程中,“党政军民学,东西 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是“全 面领导”,既体现在政治和思想的引领上,也体现在党组织 和党的工作的全面覆盖上,还体现在党组织和党员在各个 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作出这样一个判断,其主要依 据正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 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 讲话中强调,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 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 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什么时候社会主要矛盾 和中心任务判断准确,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党 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这就决定了我们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方向主要有四个方 面:一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二是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 ;三是满足14亿多中国人民更高水平的物质文化需要;四 是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 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全面加 强党的领导,必须由党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一、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从我们党一百多年的历史来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 前提和基础就是首先要确立党的领导核心。 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并写入全会文件。2017年10月,党的 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 入党章。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 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 ,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 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 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 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 义。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长期执政的政党,至今已执政 73年。“执政”与“领导”这两个词自然可以通用。但是,这两 个概念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实际上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承担起领导国家政权的重任,同 时又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不仅要领导国家政权,还要 全面领导国家和社会。从党的历史中考察,中国共产党在 没有成为执政党之前,就已经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 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夺取 全国政权之后才成为执政党;在成为执政党之后,中国共 产党还要继续担负中国人民领导核心的政治责任。 在新时代,党承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 政治责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大。因此,在中国政治 生活中,我们用得最多的词汇并不是“执政”,而是“领导”或 者“党的领导”。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最本质的特征》一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 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 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 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 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 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 在、幸福所在。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 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 、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关于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 重要论述。 1.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所 在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指以人民为中心的领导。中国 共产党是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来领导的 ,执行的是人民的意志。这是在回答,为什么要坚持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执政的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 决议》指出,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 个根本问题,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 心使命。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讲过一句非常通俗但道理深 刻的话,那就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 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历 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 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 九大把“党是领导一切的”写进党章,并将“中国共产党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进宪法,为更好地坚 持和贯彻“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个根本原则提供了坚实的制度 保障。 3.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 的首要任务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中 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讲政治是具体的,“两 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 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 的日常言行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做 到对党忠诚。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既要体现高度的理性认 同、情感认同,又要有坚决的维护定力和能力。全面提高 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 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作 表率。 4.确保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2017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军委民主生活会上的讲 话中指出,我们党的制度是党的领袖担任中央军委主席 ,就是为了确保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对这项制度的极 端重要性,我们要从党、国家和军队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的高度来认识。主席负责制解决的是我军最高领导权和指 挥权问题,就是军委主席对我军重大问题最后拍板、一锤 定音。贯彻主席负责制,全军头脑要特别清醒、行动要特 别自觉。 5.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 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 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 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 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 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 、职责明确、监督严格。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国企发展、党对国企的领 导和国企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我们作出了“全面加强”的规 定。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们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权得到 了充分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 好的成效。 6.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 根本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 工作的领导。党管媒体,不能说只管党直接掌握的媒体 ,而是把各级各类媒体都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管好用好互 联网,是新形势下掌控新闻舆论阵地的关键。过不了互联 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 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 力。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旗帜鲜明 站到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 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 7.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谈到“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 全面领导”,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 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 “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 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 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 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 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 作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 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 处。 8.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 的法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依法治国”要和 “以德治国”结合起来。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理政思想。 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时候,也要把“法治”和“德治”结合起 来,尤其要在全党首先在领导干部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可以这样说,领导的权力越大,对领导干部的道德 约束也要越大,这样才能确保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总结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 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 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所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并提出明确要求 ,为国家发展进步、社会安定团结、人民诚信友爱指明方 向。因此,我们要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聚 焦聚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教育引导 、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 会发展和百姓生活。 总而言之,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这是坚持党的领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 在。 (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协调推 进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 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 此,党的十九大党章指出,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 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也就是说,党的全面领导的实现要 靠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 1.构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前提 构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一个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必须以更 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 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 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 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标本兼 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 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从严治党,全党的理想信 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 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 础更加巩固。我们党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使我 们党向民族、人民和历史,交上一份赶考路上的优秀答卷 。可以说,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 明的品格。也就是说,我们选择了继续跳出历史周期率 ,选择了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自我革命:在百年奋斗历程 中,党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战胜一个又一 个艰难险阻,历经千锤百炼仍朝气蓬勃,得到人民群众支 持和拥护,原因就在于党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 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创造力、 凝聚力、战斗力,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2021年2月 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 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 党最大的优势。百年风霜雪雨、百年大浪淘沙,我们党能 够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100多万名党员,战 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我们 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动社会革 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 “腐蚀”、“围猎”的警觉,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以系 统施治、标本兼治的理念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增强党自我 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跳出治乱兴 衰的历史周期率,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 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手 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上下左右有界受控的,不 是可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的。要把厉行法治作为治本之 策,把权力运行的规矩立起来、讲起来、守起来,真正做 到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因此,我们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今天,我们 要实现党的领导,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要确保“五位一体”总 体布局。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党的活动也要在宪法和法律 的规定下运行。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讲,就是“坚持自我革 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深化改革,用我们党的话来说就是,一些深层次 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日益显现,改革进入攻坚 期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 改革,真枪真刀推进改革,有效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 从顶层设计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 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其中 ,全会首次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从价值取向来看,我们党坚持改革正确方向,以促 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 是,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 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全面依法治国,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讲就是,从形成 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 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 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 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 、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我们要怎么做?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 。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 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可以说,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词就是:立法先行、依 法办事、不能任性。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形势下治国 理政的重要抓手。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 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 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 深厚的基础是人民。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 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 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全面从严治党,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讲就是,从严治 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 发力。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曾 说过:“党的十八大之前,面对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的突 出问题,全党是忧心忡忡的,我是忧心忡忡的。想来想去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要怎么做?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 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按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 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 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 纪问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遏制腐败 现象蔓延势头,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化拓展,坚定不 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总而言之,只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 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才能够真正跳出历史周期率的 支配。 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1.“两个坚持、两个全面” “两个坚持、两个全面”,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回答怎样建设党的 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要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 ,就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要始终成 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 身必须始终过硬。 2.“一条主线” “一条主线”,即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 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为什么以此为主线?党章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党面 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 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 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 党面前。这“四大考验”的核心是执政考验,这“四种危险”中 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危险。所以,在“四大考验”“四种危 险”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我们党深刻认识到腐败带来的巨大 危害,坚持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的同时强调“惩防并举、注重预防”,通过反腐败制度创新 和拒腐防变长效机制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3.“一个统领” “一个统领”,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这一新提法,是着眼于“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 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讲的是党的自身建设路线 问题。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 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党必须以政治建设统一 全党的智慧、凝聚全党力量。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是基 于党的建设的实践的需要。 4.“一个根基” “一个根基”,即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因利益而结 成的政党,而是以共同理想信念而组织起来的政党。建设 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首先要从理想信念做起。对马 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 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讲:“我们都是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入党宣誓中就说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 和人民牺牲一切。” 5.“三个着力点” “三个着力点”,即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为着力点。 这是因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 难和挑战”: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 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 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二是民生领域还 有不少短板。尽管已经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但城乡区域 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 、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三是社会文明水平尚 需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四是社 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五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 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六是一些改革部署和重 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七是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 少薄弱环节。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 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始终具有旺 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就要求全体党员要与党同心同 德。 6.“五加二”总体布局 “五加二”总体布局,即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 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 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第一,政治建党摆在首位是时代性要求。其主要内涵 ,一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 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 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 ,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 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 觉悟和政治能力。 第二,把纪律挺在前面。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把纪律 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在监督执纪上,我们党坚持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 “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7.“一个目标” “一个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 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 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这一目标,回答的是如何建设一个“学习型、服务型、 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时代前列”。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 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二 是“人民衷心拥护”。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 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三是“勇于自我革命”。全党要 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 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 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 解决。四是“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 “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种危 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 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五是“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 执政党”。党的生命力就是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得 到人民衷心拥护就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任务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 和效果。我们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 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 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怎样落实?一是弘扬忠诚 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二是坚 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 、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 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2.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党的基本理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装 ,也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拿什么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问 题。我们要实现从社会主义大国向强国的迈进,就需要用 好理论。所以,学好党的理论是我们党员干部的首要任务 。 3.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 ,也就是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其中,我们特 别突出了“专业化”要求。其具体要求包括:一是党管干部原 则不变,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二是选人用人导向要突 出政治标准;三是突出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 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四是注 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五是 完善干部使用机制。 关于选什么人、用什么人,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 :“政治标准是硬杠杠。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如 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2021年5月,中共中央 印发《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提 出五点要求:一是建立健全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 养的素质培养体系;二是建立健全日常考核、分类考核、 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三是建立健全以德为先、任 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四是建立健全管思想 、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五是建立健 全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中 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 调,坚持不唯票、不唯分、不唯生产总值、不唯年龄,不 搞“海推”、“海选”,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纠正选人 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具 体要求包括:一是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 ,即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 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二是党支 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 聚、服务群众的职责;三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 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 伍,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四是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五是注重从产 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六是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七 是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要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 5.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是党风建设的重点任务。其具体 要求包括:一是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 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 础;二是坚持人民立场,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 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三 是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 题。在作风建设上,我们要以反“四风”为突破口,把顶风违 纪搞“四风”列为纪律审查重点,牢记反“四风”不是“一阵风 ”,一抓到底才能抓出长效。 6.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 性任务。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 最大威胁。怎样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一是明确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 清廉、政治清明;二是明确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 磐石。对此,我们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 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要在市县 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不 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推进反 腐败国家立法;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 乾坤。 7.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 ,主要就是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其主要举措包 括:一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二是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 ,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对党员 干部日常监督;三是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 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四是深化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 察全覆盖;五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六是改 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七是构建党统一指挥、 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实现把党内监督同国家 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 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 8.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是党的建设中执政能力建设的内 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预见与 难以预见的困难和问题有很多。因此,政治过硬、本领高 强是党的建设中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要求。其具体任务包 括:一是增强学习本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二 是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 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三是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 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四是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五是增 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 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六是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 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七是增强狠抓落实本领,以 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八是增强驾驭风险本 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 总而言之,我们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就必须推进党 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时代是出 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党领导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使我们党向民族、人民和历史,交上 一份赶考路上的优秀答卷。对此,我们要怎样把这份答卷 做得足够优秀?关键就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让 中国共产党成为给中国人民带来最大希望的党、成为给中 华民族带来长治久安的党。 邓纯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2022-06-2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 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 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 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 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 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 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 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 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 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 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 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 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 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 主心骨!” 以上两段话,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 目标、方针和重点任务。 一、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新时代,我们要高度重视和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 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发展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新 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伟大成就。这些伟大成就,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在经济上,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突 破11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 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 12551万元,突破了1.2万美元。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艰苦奋斗,我国的经 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均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各项 事业也取得了极大进步。 当前,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 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党的十九大 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 排,即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 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 我们知道,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目标是,到21世纪 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的建议》提到,在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 发达国家水平”。这也就是说,我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一目标的时间提前了。 那么,我们到本世纪中叶的目标是什么呢?是到本世 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标准是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 指出:“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 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 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 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 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 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 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是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是振 奋人心的,但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任务也十分繁重。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时代发 展大势,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我国发展优势 ,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的高度,作出我国发展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 大论断,即“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 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从“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这个有利条件可以 看出,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做支撑,要实现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除了有利条件外,我们也必须正确认识当前所遇到的 难题、风险和挑战。 在经济建设上,我们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我 们知道,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世界发生了多次金融危机 ,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等。虽 然我们成功规避了这些危机,但是今后世界还有发生金融 风险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在经济上必须要做好防范。 此外,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完善国家 治理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绿色发展理 念等诸多问题上,也要做好相应的工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在大的国际背景下进 行的。所以,面对国际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勇 敢面对、正确应对。这里有几点原因。 第一,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民粹主义和 逆全球化思潮。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总的来讲是违背 历史发展潮流的,是违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 第二,当前世界还存在一些地区性的不稳定因素。 第三,加强党的建设十分必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 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以 后,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取得明显 成效。同时,由于一度出现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有 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出现严重危机,一些地方和部门选 人用人风气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 之风盛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普遍存在。特别是搞 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 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 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 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政治 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贪腐程度触目惊心。” 针对这些问题,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党的建设取得了全面进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 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是这样概括的:“党的十 八大以来,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 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 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 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 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 更加坚强。” 虽然我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要 注意,不足和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还有脱离群众情况。在政治 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封建主义作风。所以,加强 新时代党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强政治建设。关于这个问题要把握 五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我们党在各个时期都高度重视党的政治 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 为什么我们党高度重视政治建设?第一个原因,中国 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 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 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不是经济组织、不是行业组织 ,而是政治组织。 第二个原因,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我们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就要通过政治建设强化自 己的政治品质,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和政治优势。 第二个要点,我们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 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 第三个要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要求。 第四个要点,加强政治建设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 矩,打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 出,坚持“五个必须”,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 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 内培植个人势力;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 、我行我素;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 ;必须管好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 擅权干政、谋取私利。严肃查处“七个有之”问题,把政治上 蜕变的两面人及时辨别出来、清除出去,坚决防止党内形 成利益集团攫取政治权力、改变党的性质,坚决防止山头 主义和宗派主义危害党的团结、破坏党的集中统一。 第五个要点,必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政 治水平、政治能力。 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大背景下,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具 备很强的政治认识能力和政治分析能力。此外,我们的党 员干部的政治立场要正确,对错误的东西要敢于批评、敢 于斗争。 三、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是党的建设的根基 为什么说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是党的建设的根基?第一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之“钙”。共产党人 的政治灵魂决定着共产党员的行为方向。 第二,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 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 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第三,理想信念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生死存亡 。所以,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 义远大理想,对党在现阶段奋斗目标的坚定信念;坚持党 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 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 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 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坚信共产主义是人类最 理想的社会发展目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 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 立、人民解放。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 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 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 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实现新 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 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 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 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 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 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 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 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 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 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 量。 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把远大理想和现阶段理想统一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深刻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既不能离开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工作而空谈 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 程就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 必须坚决反对影响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错误思想观念 。错误思想观念包括西方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人权、 法治这些价值观念。 这里要说明一下,我们讲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 、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资产阶级的民主、自 由、人权、法治的含义有本质区别。 坚定理想信念要落实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 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 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 ,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 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 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 是与此格格不入的。” 四、不断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 程的重要任务。一是必须明确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 、整体的。二是必须明确党与非党组织的关系。我们知道 ,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 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三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 路的核心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四 是党的领导必须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 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五是必须完善党 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这是党的十九届四 中全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制定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 领导”这一重大方略,继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 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之后,又一次作出 的重要部署。这一重要部署的深入实施,对在新时代把中 国共产党真正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成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 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 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完善党的各个组织的功能。中国 共产党是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 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 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组织是一个科学 的有机体系,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有的强大优 势。 我们要健全党的组织体系,要规范党的组织管理,提 升党的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建设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 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造就一支 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精 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好干部的标 准是什么?具体来讲,可以从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 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五个方面来理解。这些标准既 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人民群众的期待,也是对全体干部的 要求。 那么,我们如何实现干部队伍的德才兼备呢?关键是 各级党委包括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 出的,选拔任用干部的方针、原则、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 坚力量。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方针,是我们 党干部队伍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的性质和宗旨 、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选人用人上的集中体现。 选人用人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 。政治标准是硬杠杠。这一条不过关,其他都不过关。如 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这些要求,标注了干 部工作的政治定位,为新时代组织部门选人用人指明了方 向。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就是要把坚持政治标准贯穿干 部选拔任用全过程,让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 、干部服气。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用错一个人特别是用错关键岗 位的领导人,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很 大的”。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 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 五、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一,充分认识党的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党的建 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划句号的时候。这是由我们党的执政 地位,所担当的领导责任决定的。 第二,汲取党建百年经验,推动新时代党建发展。我 们要高度重视党内生活的严肃性、政治性、斗争性。通过 严肃党内的政治生活,使党员干部在党的严肃政治生活内 接受教育,不断提升素质,这样才能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 。 第三,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习近平总 书记曾提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这一重要思 想,对于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意义重大。 第四,坚持自我革命,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的 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反腐败成绩良好,不敢腐的高压态势 已经形成。但是,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反腐败斗争,不 能放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 督。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还有,我们要努力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确保党的政治生 态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体制机制。百年千 磨万击,百年淬火成钢。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要继续推 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我们党永远不变质 、不变色、不变味。 谢谢大家。 罗平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 2022-06-24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勇敢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实现这一历史使命首先要完成现代 化。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要实现现 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开展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 诸多因素中,这三个因素非常重要:1.以科学理论为指引 ;2.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3.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一、以科学理论为指引 由于革命经验的不断积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 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 际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成熟的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 论,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的过程,就是逐渐赢得民心的过 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中国革命的总体态势是敌强 我弱。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反动派实行白色恐怖,残酷 镇压共产党及其同情者,同时进行反共宣传,丑化抹黑共 产党的形象;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党和党员都很年轻 ,没有革命经验,而敌人不但掌握强大的专政工具,而且 有丰富的反革命经验。 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曾两度遭受严重挫折,即大 革命失败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党还 很年轻,革命经验不足,理论准备也不足。1962年1月30日 ,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如 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 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 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过去 ,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 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 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 没有完全弄清楚。”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加入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 际,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曾 有过许多正确的指导和有益的帮助,如推动创建中国共产 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大力声援五卅运动、帮助开展 北伐战争等,并且给予经费上的资助。但与此同时,共产 国际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也束缚了中国共产党的手脚 ,妨碍了其主动性和应变能力的发挥,使幼年的中国共产 党不可能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方 针,特别是当时在处理复杂的国共关系上,不能根据形势 的变化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变措施。因为俄国革命先有无产 阶级与资产阶级合作的1905年革命和1917年的二月革命 ,然后才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十月革命。因此,共 产国际认为,中国现在的革命还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必须与资产阶级合作,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 与国民党合作。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从1924年起,中国 共产党与国民党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即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共合作本身是正确的,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 发展,也使中国共产党自身得到了发展。但是共产国际认 为,既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先帮助 国民党打倒北洋军阀、统治全中国,在中国变成一个真正 的资本主义国家时再来一次革命,推翻国民党统治。因此 ,在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之前,不能同国民党争权。1926年 3月发生的中山舰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利用广州国民政府海军局将中 山舰派到黄埔军校附近一事,大做文章,下令逮捕代理海 军局局长兼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派兵包围省 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械,解除苏联顾问卫 队的武器,拘押保卫广州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党代表中的 共产党员等。 事件发生之时,共产国际竟对蒋介石采取了完全妥协 的态度。共产国际认为,中山舰事件的发生,是苏联顾问 过度越权和对中国将领们的过分监督引起的。现在共产党 人还没有能力承担直接领导国民革命的任务,因此应对蒋 介石作出让步以赢得时间。 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得知中山舰事件的消息后,也于3月 29日给广州党组织发来指示:“从党和军队纪律的观点来看 ,蒋介石的行动是极其错误的,但是,事情不能用简单的 惩罚蒋的办法来解决,不能让蒋介石和汪精卫之间的关系 破裂”,对蒋介石,“我们现在应该全力拯救他,将他从陷入 的深渊中拔出来”。这样一来,蒋介石并未因中山舰事件而 受到任何制裁,反而刺激了其野心的进一步膨胀。 同年5月15日至22日,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届二中全会 。会上,蒋介石打着协调国共两党关系的幌子,以消除疑 虑、杜绝纠纷为借口,提出了《整理党务决议案》,要求 中共将加入国民党的党员名单交出;中共党员在国民党高 级党部任执行委员时不得超过该党部执行委员总数三分之 一;中共党员不得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等。《整理党 务决议案》提出之时,蒋介石对于共产党方面能否接受 ,颇为忐忑不安。苏联派来的政治总顾问鲍罗廷,曾要中 共中央派人去会见蒋介石,说明中共对《整理党务决议案 》决不反对。结果,出席会议的共产党员,对蒋介石的提 案大多采取了相当合作的态度,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意见 。依照通过的决议案,蒋介石随后采取了一系列限制共产 党的活动。 1927年3月底、4月初,蒋介石背叛革命的迹象越来越 明显,但共产国际仍然对蒋介石抱有期望,不赞成同蒋介 石破裂。陈独秀也主张“要缓和反蒋”,他还和刚从国外回来 的汪精卫会谈,公开发表《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 这个宣言只字不提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反而认为“国民党 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等等,都是 “不知自何而起的谣言”,希望国共两党的同志“立即抛弃相 互间的怀疑,不听信任何谣言,相互尊敬,事事开城协商 进行”,“开诚合作,如兄弟般亲密”。 在国共合作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实际上在统一战线 中处于从属与配角地位。特别是没有建立一支自己掌握的 、与国民党能抗衡的革命武装,当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 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者的时候,共产党人在很大程度 上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此失败。 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 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万6千多人,党员由近6万 人锐减到1万余人;党领导的工会会员由280万人减少到几 万人;拥有1000万会员的各地农民协会大多被解散。 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反革命大屠杀中,中国共产党人得 到了一条血的教训:中国无产阶级在进行革命时,不但应 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而且在统一战线中应掌握领导 权,尤其是要建立一支自己领导的革命武装,并由此认识 到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大革命失败后,全党投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斗争。但在武装斗争中,又存在照搬照抄十月革命经验的 问题。由于十月革命是以城市武装起义的方式取得成功的 ,因此,在大革命失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各地党组织领 导的武装起义,差不多都是以夺取城市为目标。但是,由 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以及城市是敌人的统治中心和反革命力 量的集聚地,起义军多数未能实现夺取城市的目标,个别 的武装起义虽然一度控制了城市,但很快又得放弃。在这 种情况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 始将革命的目光转向农村,并相继建立了若干农村革命根 据地,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伟大探索。 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一个重要而又亟待解决 的问题摆在共产党人面前,这就是在长期农村游击战争、 红军的主体是农民组成的情况下,红军中的党员主要来自 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因此,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 先锋队性质、如何把红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 民军队?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 古田会议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 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为着党的纲领 、路线和政策而奋斗。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 本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特殊国情、特殊革命道路中 如何建设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如何保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 领导的重大问题。 古田会议之后,毛泽东同志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一文,强调那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 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 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成中 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思想的初步形成。 尽管已经建立了一些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共产国际和 中共中央的领导层并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没有 把革命的重心放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而是期待能迅速 夺取中心城市,一举取得全国政权。1930年6月,中央政治 局通过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 利》的决议,标志着“左”倾冒险错误在中共中央取得统治地 位。决议从“城市中心论”的错误观点出发,命令城市中的党 组织举行武装起义,命令根据地的红军攻打中心城市。在 执行“立三路线”的过程中,红二军团由1万6千人减少到3千 人,并丧失了洪湖根据地;红七军由6千多人减少到2千人 ,丧失了右江革命根据地。白区党的力量也遭受严重损失 ,先后有11个省委机关遭受破坏,武汉、南京等城市的党 组织几乎全部瓦解。 193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在 这次全会上,王明被选进了中央政治局,随后成为中共中 央的实际领导人,党也由此开始了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 ”倾教条主义统治时期。教条主义的重要特征,就是机械地 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照搬照抄苏联的做法,如将苏联消 灭地主富农的政策搬来中国,在土地革命中搞“地主不分田 ,富农分坏田”;照搬苏联肃反运动的做法,在革命根据地 肃反严重扩大化,等等。教条主义形成的政治路线、军事 路线无一不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实际,也脱离了人民群众 ,其严重后果,是各根据地的反“围剿”相继失利,主力红军 被迫长征,党遭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二次严重挫 折。第五次反“围剿”前,红军曾发展到约30万人,三支主力 红军长征时约有20万人,长征结束时约3万人;除少数红军 游击队在坚持斗争外,南方已没有一块完整的根据地;白 区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全国党员人数由最多时的30万 人减少至约4万人。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标志着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统 治的终结。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着更为严重的生存 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则下降为 次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党的政策策略也随 之进行调整。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 扩大会议,着重批判了之前党内存在的关门主义倾向,提 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 出,极大地改变了党的形象,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机。 罗平汉: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历 程及启示(3) 2022-06-24 10:42 宣讲家网 罗平汉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 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 字号: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中 国共产党必须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全国人 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政治主张。到这 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近二十年的革命实践,有了两次 胜利与两次失败的比较,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教训,具 备了将自己的各项主张系统化理论化的条件。正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1939年底至1940年初,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大革 命、土地革命和抗战爆发以来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 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这些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新民 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也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新民主主义理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道路 、前途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这不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 方向,也为党制定出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在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 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政策,赢得了民心。例如,在根据地 (解放区)实施广泛参与的民主,使普通百姓第一次感受 到自己是新社会的主人。又如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精兵简政 ,努力减轻人民负担。 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断绝八 路军、新四军的经费供应,并加紧对陕甘宁边区的包围封 锁。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维持军队最低限度的需要,只 得加大对“救国公粮”的征收。为了度过严重的经济困难,减 轻人民负担,中共中央采取了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所 谓开源,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各根据地开展大生 产运动;所谓节流,就是大规模的精兵简政政策。 再如实行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调动广大农民参加革 命的积极性。减租减息政策和土地改革运动,极大地调动 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共产党是真心实 意为其谋利益的,必须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土地改革是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它对于中国共产党取 得全国政权功不可没。 正是由于制定了各项正确的方针政策,团结了广大的 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使中国 共产党赢得了人民拥护与支持。 三、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我们党经过遵义会议,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 心的具有崇高威望、坚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由此制定 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决策,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坚持敌后游 击战,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主张以照顾同盟者的利益等 。 比如,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将游击战 作为主要作战方式,从根本上讲是敌强我弱的形势所决定 。同时,我国是大国,地域广大,日本虽是强敌但兵力有 限,只可能占领城市与重要交通沿线,这就为八路军、新 四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提供了生机和发展空间。历史 证明,党中央确立的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游击战的方针是 完全正确的。 又如,我们党在抗战胜利后确立的“向北发展、向南防 御”战略方针,抢占先机建立东北根据地;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及时组织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 等。这些战略决策无疑也都是正确的。1946年6月国共全面 内战爆发后,战争的特点是国民党军进行战略进攻,人民 解放军进行战略防御,战争主要是在解放区境内进行的。 进行内线作战的好处是地理环境熟悉,能得到解放区政府 与群众的大力支持,伤病员可以及时得到安置等。但是 ,战争对人力物力的消耗极大,内线作战使得解放区许多 地方成为战场,战争的破坏性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情况 下,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开始考虑在适当的时机将战略防 御转入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问题。 1947年6月30日,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刘伯承、 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余人,千里跃进大 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晋冀鲁豫野战军8万 余人,在晋豫交界处渡过黄河,挺进豫西。9月下旬,陈毅 、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主力越过陇海铁路南下,进入豫 皖苏平原,进行外线作战。与此同时,其他战场的人民解 放军也转入了战略进攻,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当时,全党同志自觉地服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领导,确保了党的团结统一,同时创造性地完成党中 央赋予的任务,从而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 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 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杨国柱:树立正确党史观(下) 2022-06-24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 大事。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 大会上,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阐明 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对开展好党史学习教 育作出全面动员和部署。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 立正确党史观”,并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 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 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 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旗帜鲜明反对 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 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 、固本培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群众学 习党史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遵循,也为我们开展 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搞好党史学习教育要树立正 确党史观。这既是党史学习教育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党 史学习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做到这一点对于搞好党史学 习教育十分重要。因此,我们今天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这 段重要论述,通过对其中一些核心概念、核心判断的解读 和阐释,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要求,引导大家正确认识和看待党 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 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 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 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我们学习党史 、研究党史,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史实出发 ,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获得启示、指导工作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了解这段历史,更要掌握其背后 的规律。 毛泽东同志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 成功道路。早期,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理论成为革命的 思想源头、理论起点。在革命途径与方式上也可根据不同 条件来选择。之后,列宁把这些书本上的理论通过实践变 为现实,走出了一条先中心城市后农村、武装夺取政权的 道路,并形成了一系列创新理论。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我们的革命之路怎么走?当时,党内有人主张照 抄马克思主义或是照搬苏联经验,导致中国革命遭受不少 挫折,走了一些弯路。 毛泽东同志立足国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并做出 巨大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 条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具体来看:第一,革命本质:农 民革命。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研究发现农民是中国革 命的主力军。1923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三大上特别强 调了农民问题对于革命的重要意义;1925年,在《中国社 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最 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1927年1月,在《湖南农民运动考 察报告》中论述了党领导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第二,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27年,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 权”的重要论断。从此,党开始把创建人民武装、领导军事 斗争作为工作的重心。9月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工农革命 军第一师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秋收起义以攻打中心城 市长沙为目标,但遭遇了反革命军队的强烈抵抗,损失严 重。当时,毛泽东同志决定带领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 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9月 29日,起义军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时进行改编,将党的支 部建在连上,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10月,起 义军到达井冈山,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井 冈山斗争中,面对“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同志 接连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 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提出了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 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 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同时也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 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 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 结合。 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的原则。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和陈毅同 志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进军赣南,相继开辟赣南 、闽西革命根据地。后来这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以其为 中心发展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在这一过程中 ,党内出现了一些争论和问题。对此,12月28日至29日召 开了古田会议。会议根据中央九月来信精神,通过了毛泽 东同志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这份决议内容包括:规定了 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确立了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 的原则;阐明军事和政治的关系;规定了军队内部、外部 关系和瓦解敌军的原则;全面提出了在红军内加强党的建 设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 则,使人民军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 一致。 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 中,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开始形成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这就指出了中国革命的 道路,是一条与苏联完全不同的道路。同年,毛泽东同志 撰写《调查工作》(后改为《反对本本主义》)。这是党 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 言权”,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 况”,并基本形成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 思想。 在前三次反“围剿”中,基本形成红军作战原则。其中 ,诱敌深入是反“围剿”的基本战略方针,运动战是基本作战 形式,歼灭战是基本要求。1930年10月,蒋介石对中央革 命根据地准备进行第一次“围剿”。对此,根据地召开苏区军 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同志为大会题写了对联:敌进我 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 歼敌人。这些战略战术在前三次反“围剿”中取得了不错的成 果。 通过以上不懈探索,毛泽东同志基本探索出一条中国 革命成功的道路。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 以燎原》一文中表示: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 ,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 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 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 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 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二、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 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 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什么是党的历史发 展的主题主线?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 任务而进行的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那么,什么是主流本质?围绕主题主线展开的党的不懈 奋斗史、党的理论探索史和党的自身建设史,构成了党的 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 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的意见》中,邓小平同志指出:“总的来说,我们党的历 史还是光辉的历史。虽然我们党在历史上,包括建国以后 的三十年中,犯过一些大错误……但是我们党终究把革命 搞成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也就是说,我们学习党史要看主流 、看大节,不能因为一些失误、错误就全盘否定党的成绩 。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 斗,从最早的确立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到探索实现 民族复兴的成功道路,再到现在奠定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实 基础,百年来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伟大成就。下面,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经济社会发 展数据对比,来感受巨大的发展变化。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那时候,中国共产党接手 的是国民党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1949年,我国粮食 总产量11318.40万吨,人均粮食产量不足420斤;我国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人口 平均文化程度仅有1年,成人文盲率高达80%。新中国成立 初期,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足5%,人均国民收入 仅为美国的1/20;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仅为美国的1/448。 我国工业体系尚未建立,很多产业处于空白。1949年,我 国公路里程为8.08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为2.18万公里。 1950年,在列入统计的世界141个国家中,只有10个国家的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中国。 而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实行了改革开 放,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向世界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 景象。今天的中国,人民生活丰衣足食。2020年,我国粮 食总产量66949.20万吨,人均粮食产量超过900斤;全国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89元,比1949年名义增长640多 倍。201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是1949年的两 倍多,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020年,文盲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例下降至2.67%,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 至9.91年,高中教育全面普及。特别是,7.7亿农村贫困人 口全部脱贫,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 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彪炳世界发展史的减贫奇迹。 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从1952年的679.1亿元跃升至2020年的101.6万亿元,实际增 长约189倍。2020年,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 17%,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 超过1万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我国拥有41个 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 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0年,我国粗 钢产量达到106476.70万吨,是1949年的6000多倍;原煤产 量达到39.0亿吨,是1949年的100多倍;发电量达到77791亿 千瓦小时,是1949年的1800多倍;汽车产量达到2532.5万辆 ,是1978年的170倍。我国在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电 力、电信等领域构筑了现代基础设施网络。2020年,我国 高铁营运总里程达到3.8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6.1万 公里,5G终端连接数已超过2亿,均居世界第一。现在,我 国已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0%左右,成为世界 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综上而言,从一百年前 的衰败凋零到今天的欣欣向荣,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 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三、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重大事件、重要人物 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重大事件、重要任务?毛泽 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 ,必须全面看,这样研究党史,才是科学的。我们研究党 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研究党史上的错误 ,不应该只恨几个人。如果只恨几个人,那就是把历史看 成是少数人创造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不是主观主义 ,应该找出历史事件的实质和它的客观原因。”此外,在《 学习和时局》中毛泽东同志还强调:“这次处理历史问题 ,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于当时 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 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 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 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 主义。并强调,总结历史,指出历史上的错误,不应该着 重个人的责任,而应该着重分析历史的复杂背景,分析错 误的内容和原因,吸取错误的教训,明确纠正错误和避免 重犯错误的方法。特别强调,总结历史,主要不是为了评 判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 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评价历史人物的“六个不能”,即 “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 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 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 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 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 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对于革命领袖的评价,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 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 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 ,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同时强调:“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 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 ,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 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实际上,这就是 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另外,史学界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包括以下原则:全 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长远性原则、主流性原则、适度 性原则、阶级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及阶段论和方面论相结 合的原则。其中,全面性原则,就是用“两点论”“重点论”和 “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发展性原则、长 远性原则,主要看是否推动人类历史发展。主流性原则 ,也就是看主流、看重点,不能以偏概全。适度性原则 ,主要是不能违背善恶标准。实践性原则,主要看是否有 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阶段论和方面论相结合的原则,也 就是从不同角度纵向的、横向的来分析。这些都是非常好 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 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 ,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 ,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 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 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 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四、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 会上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 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 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 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 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的 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 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 那到底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否 认历史的客观性、必然性、规律性的唯心主义错误思潮。 它通过主观臆测、断章取义、剪裁拼接、戏说恶搞等手法 ,解构主流意识形态,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诋毁中国 共产党的领袖和英雄人物,丑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形象 。其危害:通过否定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否定党的领导 和执政的必然性、合法性;通过否定党的领袖及其思想结 晶,从根本上动摇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民族精 神支柱;通过否定党带领人民选择的道路,否定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因此,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正本清源、固本 培元,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接下来,给大家讲讲抗美援朝战争是如何成为新中国 立国之战的。抗美援朝战争,于1950年正式爆发,至 1953年停战结束。那么,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中国志愿 军到底面对了多少敌人呢?对于“联合国军”而言,其正式参 战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等17个国家,而且还有丹麦、 印度等5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此外,在经济、军事实力上 ,我们也与以美国为首“联合国军”差距甚大。也就是说,在 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仍打败了由22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 ”。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 。而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地位和利益,悍然出兵干涉 ,甚至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 府的请求,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 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 战场。 抗美援朝战争,经过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从 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志愿军采取以运动战为 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 次战略性战役。第二阶段,从1951年6月11日至1953年7月 27日,志愿军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 防御作战。战争中,产生了很多经典的战役,比如,长津 湖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非常艰苦的条 件下,打败了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 10军,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当然,还有上甘岭战役,它的胜利标志着志愿军在整个 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使联合国军完全失去了在正 面战线取胜的信心,迫使其尔后再也不敢发动较大规模的 进攻。同时也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比如黄继光、邱少云 、杨育才等。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 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伟 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 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我 认为有三点最为重要。第一,达到了保家卫国的目的,为 新中国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环境。第二,树立了负责任 的大国形象,中国自此成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 量。第三,打破了雅尔塔体系给中国上的枷锁,促进形成 了二战后国际整体和平环境。总的来说,这场战争的胜利 ,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提高了中国共 产党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 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今天讲课就到这,谢谢。 吴佳佳:重温香山革命历史 走好新时代“赶 考”路 2022-06-15 2019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 念地时指出,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 这里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 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 城市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 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什么中共中央在香山只有半年时间,却在党史和新 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 同志在香山期间就起草了电报202封,主持和出席重要会议 13次,撰写重要文章、社论、新闻稿及声明21篇,会见各 界人士48人次以上。因此,北京香山成为我们党进京“赶考 ”的第一个“考场”,是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第一 站,也是夺取全国胜利的第一步落脚地。历史总是在一些 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49年 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的3月25日到9月21日 ,中共中央在香山的181天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一、中共中央为什么进驻香山 中共中央为什么进驻香山?从必然性上说,进驻香山 是我们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从可能性上说,进驻香山是因 为北平和平解放。 (一)工作重心的转移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有两 次:一是由城市到农村,时间是从1927年到1949年3月中共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我们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具有我们自 己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二 是由农村到城市,时间是以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 起点,全会指出中共工作重点应从农村转向城市,并以生 产建设为中心。为什么党的工作重心会发生第二次转移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革命即将取得成功。 (二)北平和平解放 中共中央进驻香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平和平 解放与决定定都北平。北平于1949年1月31日和平解放。当 时,东交民巷使馆区被人们称为“国中之国”,不允许中国人 、中国军队经过,见证了中国被压迫的屈辱历史。人民解 放军进入北平城内时绕行东交民巷,彰显了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的决心。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 二中全会。全会决定定都北平,并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 会议。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到了3月 25日,毛泽东同志入住到香山双清别墅。除了毛泽东同志 外,朱德同志、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任弼时同志的 主要办公和居住地是来青轩。在香山的这段时期,中央办 公厅、秘书处、编译局等大部分中央机关都设在香山,中 组部和统战部出于邀请民主人士参加新政协的原因设在北 平城内。 由此,香山就成为我们党进京“赶考”的第一站,也是党 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第一站。 二、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的历史贡献 尽管中共中央在香山这一时期只有181天的时间,但实 际上在政治、经济、理论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特别重大的 贡献,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将革命进行到底;二是筹备 建立新中国。 (一)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元旦时,蒋介石提出希望和中国共产党进行和 平谈判,实际上是不希望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从而 达到划江而治的结果。在国际上也希望我们党进行谈判的 背景下,毛泽东同志于元旦当日发表了题为《将革命进行 到底》的新年献词,提出用革命的方式,坚决彻底干净全 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1949年3月26日,中共中央进驻香山的第二天,中国共 产党决定在八项和平条件的基础之上和国民党进行谈判。 4月1日,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来到北平。双方代 表于4月1日到4月15日期间进行了谈判,并于4月15日基本 草拟了《国内和平协定》,约定4月20日为最后签订时间。 4月20日,李宗仁、何应钦电联张治中,表示拒绝在协定上 签字,标志着整个和平谈判的破裂,也表现出了蒋介石假 和平的真面目。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 泽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将革命进行到底,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在军事 上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毛泽东同志听闻这个消息之后非常兴奋,写下了 著名诗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迅速打败国民党部队,中 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迅速打败国民党,一个非常重要的原 因就是我们实行了土地改革。1946年,中共中央就发布了 《五四指示》,提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相关指示。1947年 ,中共中央开始在西柏坡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其核 心就是要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48年秋天,一亿 多农民在土地改革、土地革命的过程中获得了土地。在“参 军保田”的口号下,很多青壮年农民踊跃加入到人民军队当 中。对于当时的国民党来说,这些情况是他们万万没有想 到的。毛泽东同志就曾多次阐释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胜利 的关系:“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就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 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 利。”我们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在军事上 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比如,在渡江战役时期,我们采 取了先占城市的作战方针,制定了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 ;在解放大城市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有武力的方式,还有 和平解放等方式。 渡江战役取得胜利之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规模 空前地继续向华东、华南、西北、华中、西南各省全面大 进军。到1949年9月底,除了西南部分岛屿和海疆外,全国 大部分地区都得到了解放。中共中央在香山的这一时期 ,正是我们党领导指挥解放全中国的历史时期。 (二)筹备建立新中国 在筹备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开始 从农村转向城市。中国共产党人实际上是缺乏管理和建设 城市的经验的,对于能不能很好地恢复城市经济发展也是 存在顾虑的。对此,中共中央在香山这一时期提出了党的 基本经济政策,也就是“四面八方”的经济政策。“四面八方 ”指的是公私、劳资、城乡、内外,我们对此提出了“公私兼 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十六字方针。在中 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从我们接管 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 业的恢复和发展……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 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 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 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 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中共中央在香山这一时期还提出了建立新中国的政治 构想,主要表现为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同志发表的文章 ——《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要表达的核心含义,就是 中国革命即将要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要建立一个新的国 家,这个国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个国家中的每 一个阶级的阶级地位和作用到底是什么样的。文章提出 ,我们要建立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包括“工 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人 民民主专政指的是“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 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 筹备建立新中国,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筹备召开新 政协。1949年6月15日,我们召开了新政协筹备会。9月 20日,我们最终确立了代表名单,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的代表共662人,来自45个不同的单位,其中正式代表 585人、候补代表77人,囊括了当时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民 主党派以及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绝大部分精英。毛泽东同 志称这份名单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天书”。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9月 27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指出,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全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 在世界上这么多国家当中,我们党在政治发展的道路 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政党制度,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这一政党制度下,中国 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 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亲密战友关系。这一政党制度实行的根 本前提条件,就是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国体,即广 大的人民掌握着国家的政权。在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发展 历程中,我们也形成了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出来的 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中,副主席有6人,其中非共产党人士 有3人(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的组成人员中,副总理有4人,其中非共产党人士有2人 (郭沫若、黄炎培);在中央人民政府的56名委员中,民 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有27人;在政务院的15名政务委员中 ,非共产党人士有9人。所以在筹备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是邀请民主人士来共商国是,更是真正做到了 让这些民主人士有职有权。究其原因,我们一方面要抓住 这些关键少数,另一方面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 结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中共中央在香山这一时期,各界 人民代表会议相继召开,比如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全 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 代表大会,等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 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 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议还决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采用 世界公元纪年以及10月1日为国庆节。在会议的开幕词中 ,毛泽东同志讲道:“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 ,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 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2019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 念地时讲道:“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发布向全国进军 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中 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大进军,彻 底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发表 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和 政策基础。在这里,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 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了起到临时宪法 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 国的国体和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描绘了建立建 设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三、香山革命历史的时代启示 学习历史就是要从历史当中汲取智慧和前进的力量。 对于当下的我们而言,香山这段历史有着三个方面的启示 与意义:一是我们必须始终发扬斗争的精神;二是我们必 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三是我们必须始终加强中华儿女 大团结。 (一)我们必须始终发扬斗争的精神 我们缅怀香山革命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 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 ,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1949年,我们党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解放全中国,建立 一个新的国家。现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 后,我们就要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进 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 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中 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怎样更好地进行伟大社 会革命?那就是要发扬斗争精神。怎样发扬斗争精神?那 就是要做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 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要敢于斗争,首先就要认清斗争的形势。从国际国内 来说,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斗争形势?从世情上来 说,整个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情上来说 ,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从党自 身来说,我们既面临着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四大考验 ”,也要克服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的“四大危险”,还要认清 楚我们党的“四个不容易”,即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 持创业初期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 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 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 要敢于斗争,其次是明确斗争的方向,也就是我们要 和哪些情况做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危害中国共 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 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 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 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 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 利。”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在这个大变局中 ,中国正在一步步崛起。在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开始走向 世界的中央,肯定会面对一些阻碍。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 们要怎样应对这些阻碍?那就是要善于斗争,把握斗争的 原则,增强斗争的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斗争是一门 艺术,要善于斗争。对此,我们要把握怎样的斗争原则 ,怎样增强斗争的本领?那就是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 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 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党员干部要从思想淬炼、 政治历练、实践锻炼等多个方面来增强斗争的本领,始终 发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 (二)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 我们缅怀香山革命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 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 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 考”的清醒和定力答好新时代的答卷。我们要谨记,“时代是 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赶考”的过程 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北京香山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第一个考场。在这个 考场中,我们交出了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面对中国革命 即将取得成功的局面,以及党内一些同志难免的骄傲自满 情绪,毛泽东同志具有先见地提出了“两个务必”。中共中央 在香山这一时期,也是我们开始践行“两个务必”优良作风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中共中央保持着“赶考”的清醒来到香 山,也凭借这种清醒在政治、经济、理论等各个方面都做 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 那么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而言,要怎样始终保持 “赶考”的清醒?那就是要持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尤其是党 的十八大以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已经 形成之后,我们一要强化“不敢腐”的威慑,以治标促进治本 ,以治本巩固治标,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二要扎牢“不能腐 ”的笼子,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三要培育“不想腐 ”的自觉,让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和党的根本宗旨。 从党员干部自身来说,我们要怎样始终保持“赶考”的清 醒、践行“两个务必”?那就是要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也就 是要把好思想关、底线关、人情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 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对于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说,把好思想关就是要做到慎思、 慎微、慎严、慎始,在理想信念上保持坚定不移;把好底 线关就是要有法律的底线、纪律的底线、政策的底线、道 德的底线,真正做到守规矩、守底线;把好人情关就是要 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 。 (三)我们必须始终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我们缅怀香山革命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 命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始终赢得人民 的衷心拥护,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 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紧密团结各民 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香山革命历史留给我们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就是必 须始终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因为在筹备建立新中国的过 程中,我们所依仗的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 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 程中,我们党一直都把统一战线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凝聚 起了共同奋斗的力量。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新时代的统 一战线就是爱国统一战线,而爱国统一战线也将成为我们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之一。 香山革命历史也是我们党始终践行一切为了人民、一 切依靠人民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有力证明。对于 一个政党来说,生存的首要关键就是弄清楚为了谁、依靠 谁的问题。在渡过长江、解放大城市的过程中,人民解放 军始终坚守入城的三大公约与十项守则,赢得了广大劳动 人民和各界有识之士的认可。也正是因为始终依靠人民 ,我们党才能够迅速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取得了革命 的胜利。可见,对于为了谁、依靠谁这个问题,我们党既 给出了正确答案又做到了始终坚持,那就是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现在,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也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依靠人民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 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 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 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由此可见,人民,既应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 体,也理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受益者。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舟共济 ,依靠团结来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 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 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承前启后的历史判 断——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 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 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杨国柱:树立正确党史观(上) 2022-06-15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 大事。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 大会上,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阐明 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对开展好党史学习教 育作出全面动员和部署。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 立正确党史观”,并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 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 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 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旗帜鲜明反对 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 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 、固本培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群众学 习党史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遵循,也为我们开展 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搞好党史学习教育要树立正 确党史观。这既是党史学习教育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党 史学习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做到这一点对于搞好党史学 习教育十分重要。因此,我们今天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这 段重要论述,通过对其中一些核心概念、核心判断的解读 和阐释,帮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要求,引导大家正确认识和看待党 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不忘初心、牢 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引言:历史观与党史观 从名词解释的角度看,什么是历史观,什么是党史观 ?历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 在人类历史上,由于站位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形成 了不同的历史观,比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英雄史观、 群众史观、正统史观等。党史观就是其中一种,它特指人 们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而我们树立 正确党史观,就是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把 握我们党的历史,特别是要正确对待其中的成绩与问题、 正确与错误、经验与教训。 一、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 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 握历史的根本方法。那么,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一 般指历史唯物主义。 从唯物史观简图可以看出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和逻辑 关系。通过认真学习,我认为唯物史观具有以下七个特点 :一是物质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物质决定意识 ;二是客观性,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主观要 符合客观;三是矛盾性,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是推动社会进步 的原动力;四是阶级性,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 动力;五是人民性,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换句话 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六是实践性,实践是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七是规律性,马克思、恩格斯 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即五种社会形态演进的 历史进程。 现实实践中,我们要重点学习和掌握唯物史观的以下 重要观点。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就是要一切从 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第二,社会基本矛盾,就是刚 才讲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 统一。第三,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 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 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第四,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 者,同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相对立,历史唯物主义群众 史观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我们要始终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从大历史观看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从大历史观看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 历史必然性。实际上,这就是讲中国共产党诞生大的时代 背景、时空条件。 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 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 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 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2019年4月19日,中共中央 政治局就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进行第十四次集 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 运动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 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 。” 什么是大历史观?就是把一个历史事件放到中华民族 五千多年文明史当中去看待、去研究,放到全球视野中去 认识、去把握。这就是大纵深、宽格局、宽视野。1942年 3月30日,毛泽东同志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如 何研究党史呢?根本的方法马、恩、列、斯已经讲过了,就 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当然 也要遵照这个方法。我今天提出的只是这个方法的一个方 面,通俗地讲,我想把它叫作‘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 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 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所谓‘古今’就是历史的 发展,所谓‘中外’就是中国和外国,就是己方和彼方。”这 就是大历史观。 首先介绍一个学术名词,叫“世界时间”。它由法国历史 学家布罗代尔提出,意思是地球上哪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 最先进,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就代表了“世界时 间”。布罗代尔认为,两汉时期,“世界时间”确乎是在西方 的罗马城和东方的西安、洛阳。公元6世纪之后,中国独享 “世界时间”长达一千年之久。也就是说,两汉时期中西方文 明发展并驾齐驱,但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方就进入 了黑暗的中世纪,而中国发展独领风骚,达千年。 在这一千年中,中国一直代表着世界先进发展水平 ,受到西方的追捧。法国学者伏尔泰认为,当时的中国是 “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 家”。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在公元三世 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 平”。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曾说,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 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 进。从中国历朝历代GDP占全球比例看,隋朝GDP约占全 世界的70%,唐朝约占58%,宋朝约占60%,元朝约占 28%,明朝约占45%-55%,清朝约占10%-35%。从中国古代 技术发展看,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 ,极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公元11-13世纪,也就是中国的宋朝,中西方文明出现 分流。在西方,1085年出现了中世纪之后的第一个自由城 市——比萨城。什么是自由城市?古代西方实行农奴制 ,农奴被死死拴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没有任何自由。后 来,自由城市渐渐兴起,一些农奴逃到自由城,住满一年 零一天就成了自由民,其权利也受到城市自治机构的保护 。所以,中世纪欧洲有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1087年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所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 大学。当时意大利的最高统治者曾颁布法令,大学不受任 何世俗力量的干涉,学术完全自由。1215年,英国《大宪 章》(也称《自由大宪章》)签署,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宪 法的方式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此后,西方在黑暗的中世纪 出现了自由的萌芽。 而在同一阶段的中国,处于北宋时期,正在实行王安 石变法。其中,均输法,就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 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市易法,就是一种专卖制度,出 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在这一背景下,王 安石变法强化了政府的管制能力。也就是说,西方越来越 自由,出现了自由的城市、自由的学术,大大限制了君主 的权力。而中国,强化了中央集权,政府对社会加强了管 控。这就是中西方文明开始走向不同道路的分水岭。 明朝的反世界潮流。此时,在商业革命、政治革命、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地理大发现的综合推动之下,“世界 时间”的钟摆从东方猛烈地摇向西方的欧洲。而东方的明朝 ,在贸易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和王权制度瓦解这四个 方面,与同时期的欧洲恰成鲜明对照,历史的拐点因此出 现。比如,明朝是当时最强大的海权国家,却封闭保守 ,在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的几十年后颁布了禁海令,奉行 海禁政策,阻挠对外贸易,并把郑和的船队及资料全部烧 毁。而在西方,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另外,明 朝的君主权力进一步加强,城市不断衰落……从此中国不 再领先于世界。 清朝“康雍乾盛世”的真相。清朝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 革命,建立了现代国家体制,产生了一系列巨变。而清朝 统治者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反对变革、满足现状、故步 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 强集权的做法,尤其是清朝的文字狱登峰造极,禁锢思想 ,加强文化控制,导致清朝知识分子奴才意识严重,更加 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 距越拉越大。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 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 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 在一场殊死的角斗中被打垮。” 清乾隆五十八年,也就是1793年,发生了中西外交史 上一个重大事件,即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当时,英国 政府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想在开拓中国市场的 同时搜集情报。可乾隆皇帝把英国视为蛮夷,并未重视 ,在承德避暑山庄匆匆接见了约一个时辰,便把他们打发 了。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虽以失败告终,但他们游历了大半 个中国搜集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情报 。马戛尔尼事后说,“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 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中华帝国 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个人 从道德上来说没有自己的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来看 仍然是非历史的:它翻来覆去只是一个雄伟的废墟而已。 这一段与伏尔泰的评价可谓天壤之别。自此之后,欧洲人 对中国的观点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47年后,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之后,西方列强蜂拥而至。清末民初,我们面临着三千 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在1874年《筹议海防折》中说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 ,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 ,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 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 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 ;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 年来未有之强敌。”总之一句话,我们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 变局,面临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近代中外战争体现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降维打击 ”。从1840年到1919年,西方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 百次侵略战争,其中大规模的战争有:两次鸦片战争、中 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这五次大 规模战争中,中国无一次战胜。而且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 在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的对比上看,更能体现工业文明对 农业文明“降维打击”这一点。 在这样的打击下,西方列强一步步把中国拖入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陷入瓜分豆剖、亡国灭种 的危险境地。从清政府、民国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 ,与22个国家先后签订了745个不平等条约,被迫赔款白银 19.5亿两,割让了大片领土。 沿着中国历史发展脉络,我们看到,鸦片战争的发生 不是中国落后的原因,而是从北宋开始中西方文明出现分 流、到明朝进一步拉开差距、再到清朝彻底落后的结果。 对此,我们需要深刻思考一下,中国长期落伍的根本原因 。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对中国历史发展进行了研究 ,之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 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 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就是李约瑟难题,也称李约 瑟之谜。同时,李约瑟在其书中也分析了原因,主要是 :第一,传统的哲学自然观以及实用主义、经验主义,不 适宜科技的发展;第二,官本位浓厚,科举制度限制了科 技人才的培养;第三,传统科学研究不注重定量分析;第 四,缺乏竞争环境。在李约瑟的基础上,我们分析是什么 原因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关键在于,一是没有科学的发 展,二是没有发生工业革命,三是没有组织起老百姓。当 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 治的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 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 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首先在器物层面,地主 阶级搞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 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宣告破产。其次在制度层面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实行戊戌变 法,短短百天便被镇压。之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未能改 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最后在思想层面,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传播,无产阶级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毛泽东同志的思 想也有一个接受、转变的过程。上学期间,毛泽东同志起 初崇拜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后来还主张过“呼声革命 ”“平民主义”“民众的大联合”“联省自治”“教育救国”等。学 校毕业后,工运实践和军阀赵恒惕的警棍,让他看到“呼声 革命”之路根本走不通。1919 年到1920年,毛泽东同志第二 次到北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读了《共产党宣 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 义者。当时,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转变之路代表了很多知识 分子。 接着,就要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但这要从第一次 世界大战说起。之前,我们一直向西方学习,直至1914年 到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完 美优越的神话破灭。这也让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西方资本主 义失去了信心。那么,向谁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 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时,中国 很多知识分子把目光都投向了俄国。之后,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亚洲和欧洲革命运动出现 了高涨的新局面。尤其是凯末尔带领土耳其人民实现了独 立。这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带来极大的鼓舞。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中国 爆发了五四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 舞台。他们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是内部因素。与 此同时,俄共也在积极推动中国的革命运动,这是外部助 力。列宁说:“从全世界历史范围来看,如果我国革命始终 孤立无援,如果其他国家不发生革命运动,那么毫无疑问 ,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是没有希望的。”可见,当时的俄共 也需要发展同盟力量,以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1919年3月 ,共产国际成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由此有了新发展。 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来华,会晤李大钊、 陈独秀,达成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共识。于是,在共产国际 的推动下,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从大历史观看,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 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实行 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 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 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王洪波: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 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022-06-13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以 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 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既是对党的 建设百年历程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对继续推进新时代党 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明确要求。 一、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 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作为我们党战胜敌人的重要法 宝,并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即“建设一个全 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 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把一直“进行之中”的党的 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 进,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 会革命的重要法宝。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把党 的建设提高到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目标,强调制度治党的重大意义 ,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 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在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越是 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从严治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切实解决好提高党 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两大历 史性课题。 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 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提出“权为民 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 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统揽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我们党首次提出“新时 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 重要讲话中强调:“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 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 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全党必须铭记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 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新时 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间一脉相承、不断创新发展 ,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 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 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二、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 重要讲话中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 政党的显著标志。”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是继承和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 社会革命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总结我们党 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 革命,对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战略擘画。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坚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 工程取得历史性的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 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 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 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 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领 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 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 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我们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每一个阶段取得的成就 ,也给出了历史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集中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 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和向世界作出的“四个庄严宣告”。 第一,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第二,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第三,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 成就。 第四,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四个伟大成就”以历史事实向世界作出“四个庄严宣告 ”,即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 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 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 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 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发展中国!”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 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 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 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 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 可以看出,“四个庄严宣告”的重要论述和党的百年发展 历程中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揭示出了几个历史事实,即没 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党的百年奋斗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些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是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结果: 第一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人民 的选择。 鸦片战争以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 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只有中国共 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第二点,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我们才 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党的历史是一部应对各种磨难与挑战的历史,充满了 奋斗与牺牲、苦难与辉煌。100年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 义科学指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战胜一个个困难,化解 一次次危机,取得一场场胜利,历经血与火的淬炼,其进 程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其成就举世瞩目、彪炳千秋。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 之所以能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 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使“中国之治”与“西方之 乱”形成鲜明对比,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坚强领导。 (二)直面现实问题,必须要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 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党清醒认识到,管党治党一度宽 松软带来党内消极腐败现象蔓延、政治生态出现严重问题 ,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受到削弱,党治国理政面临重大考验。在党的建设问题上 出现的考验和危险,我们概括为“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四大考验”是: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 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是:精神懈怠危险,能 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直面这些问 题,我们要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我们从两个角度具体来说,第一,在党的领导上。党 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 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内也存在不少对坚持 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 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问题,特别是对党中央重大 决策部署执行不力,有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口 是心非、擅自行事”。直面党内存在的这样一些问题,我们 必须要通过党的建设革新、净化。 第二,在全面从严治党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 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 议》指出,“由于一度出现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有些 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出现严重危机,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 用人风气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 风盛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 “七个有之”:1.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2.搞团团伙 伙、拉帮结派的有之;3.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 ;4.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5.搞封官许愿、弹冠相 庆的有之;6.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7.搞尾大不掉 、妄议中央的也有之。这“七个有之”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威 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 强烈不满和义愤。 党中央强调,腐败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反腐败 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不得罪成百上 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必须把权力关进制 度的笼子里,依纪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 监督权力。 (三)面向未来,必须要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 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已经十分 明确,我们一定要提前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 重要讲话中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 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 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 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目标。同时,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 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清醒认 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 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党的 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 、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 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 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 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 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 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一)坚持推进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自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提出,党的领 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 利益所系、命运所系,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 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 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在坚持党的领导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形成的“两个确 立”,一个是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 位;一个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 导地位。我们要明确认识到,“两个确立”在我们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过程之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两个确立”为进行 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培根铸魂、凝心聚力,是夺取新征程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 、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 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所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我们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旗帜 鲜明讲政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党的领导干部要提高政 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胸怀“国之大者”,对 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 (二)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 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治国必 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1.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 起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 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党中央发扬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纠 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狠刹公款送礼、公款 吃喝、公款旅游、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解决群众反映强 烈、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 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 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 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 是危言耸听。” 2.全党必须做到理想信念坚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 党同向发力 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党中央强调,理想 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 ,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 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在思想建党的基础上,我们同样强调制度治党。制度 治党是百年来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全面从严 治党的治本之策,是净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迫切要求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直 面现实,我国在制度治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 表现在:一是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科学性、衔接性、协调 性有待加强;二是党内法规制度执行的力度、信度、效度 有待强化。 3.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 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 治腐败。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 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 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 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坚 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 ,决不姑息。面对新的时代考卷,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 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 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家要稳定,人民要乐 业,一刻也离不开党的领导。我们相信,党作为指引方向 的航标塔、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必须 持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我们实现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李明伟:学习《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 》 2022-06-09 《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 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 进党的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党的组织工作 质量,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律制定的条例。 《条例》于2021年4月30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 ,2021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发布。 《条例》提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 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好 干部标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统筹干部素质培养、知事 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体系建设,统筹领 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 企业和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 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立人才引 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 长规律,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 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 各方面优秀人才,推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各级党委(党 组)要主动承担起抓好组织工作的领导责任,加强系统谋 划、统筹协调、把关定向,不断提高强组织、抓班子、带 队伍、育人才的能力,为组织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营造良 好环境。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严密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 优势。《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 路线,对党的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是做好新时代党的 组织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坚持 和加强党对组织工作的全面领导、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化制 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组织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 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此时,我们急需对党 的组织工作进行规范。 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正确政治路 线决定正确组织路线,正确组织路线服务保证正确政治路 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党 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最可宝贵的经验。加强党 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 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 抓好党的组织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解放战争时 期,党中央提出要为夺取全国政权做好干部准备工作,各 级组织部门不到3个月时间就征调5.3万名干部到新解放区工 作。 革命队伍需要意志坚定、斗志顽强的革命干部的带领 。新中国成立之后,1952年至1954年3年中,为开展大规模 经济建设,全国抽调到工业部门的干部有16万多名,其中 为苏联援助的重点厂矿选调领导干部3000多名;1956年 ,党中央提出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到1957年6月底,在全国11万名高级知识分子中,发展党 员17500多名,李四光、钱学森等都是上世纪50年代入党的 ,充分显示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优势。 1956年7月,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飞 上蓝天。1958年,我国第一辆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诞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工业生产突飞猛进,经济实 力显著增强。这些都离不开广大干部的辛勤努力、离不开 党员知识分子的奉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 键时期,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中央颁布《中国 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为今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做好干 部人事的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提供宝贵的 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在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巨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 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 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 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 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 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 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 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 ;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 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 决。今天的长征,仍然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 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 趋错综复杂。历史给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 机会,同时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沉重的压力。加强干部选 拔和培养学习,搞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全面提高党员干部 素质和党的执政能力,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重大举措。 印发《条例》反映了党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和科学态度 ,是一种战略思考和远见卓识。 中国共产党经历革命、建设、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 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 并长期执政的党,在执政70多年以后的今天,党情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产生了 深远影响,对党的群众工作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大 挑战和考验。 中共中央组织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5日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当今党情发生重大而 深刻的变化。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 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 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 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 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 “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 ”,就会得“软骨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规范各级干 部行为的“紧箍咒”密集出台,一项项刚性约束的严规铁律 ,划出了为官用权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组织 上管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就抱怨“为 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从严治党,要 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全党 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条例》的颁布,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管党治党规律的 深刻把握和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将对 党的组织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内容解析 《条例》都有哪些内容?它和我们的工作有哪些关系 ?它对党的组织工作、人事工作、干部培养、人才选拔提 出了哪些要求? 《条例》共7章、46条。第一章是“总则”,指出《条例 》是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和有关法律制定,并对中国 共产党的组织工作作出总体概括;第二章是“领导体制和职 责”;第三章是“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第四章是“干部工作 ”;第五章是“人才工作”;第六章是“保障和监督”;第七章 是“附则”。 下面我们对《条例》逐章重点解读。 第一章是“总则”。 第一条提出:“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 的组织路线,推进党的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 高党的组织工作质量,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法 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提出:“党的组织工作是以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 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 全面领导、完成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党领导人民 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 ”在第二条中把党的组织工作所涉及的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 介绍,即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 第三条提出:“党的组织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 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第四条提出了党的组织工作要遵循的原则:一是坚持 党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三是坚 持民主集中制;四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五是坚持党管干 部、党管人才;六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 ;七是坚持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八是坚持实事求 是、公道正派;九是坚持依法依规、科学规范。 “总则”对党的组织工作进行了界定,对党的组织工作的 原则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是“党的领导体制和职责”。 第五条规定:“组织工作实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各 级党委(党组)分级分类领导,组织部门专门负责,有关 方面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 第六条规定:“党中央决定组织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制 定组织工作重要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组织工作重大 战略、重大改革、重大举措、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党中央 一般每5年召开1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对一个时期的组织 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第七条规定:“地方党委对本地区组织工作负主体责任 。” 第八条提出中央组织部和地方党委组织部的主要职责 ,并作出明确分工:在党中央以及本级党委领导下,具体 负责落实党的组织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按照权 限和分工制定、起草组织工作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推 进组织制度贯彻落实;研究组织工作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 ,提出完善制度机制的政策建议,为党中央以及本级党委 决策提供参考;负责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 和党员队伍建设;负责干部工作和干部队伍的统一管理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分工负责领导班子建设的有关具体 工作;负责人才工作的指导协调和人才的联系服务;负责 公务员工作的统一管理;负责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统一管理 ;统一管理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完成党中央以及本级 党委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三章是“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第九条规定:“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健全维护党 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 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不断增强党的政 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第十条规定:“按照党章规定建立健全党的各级各类组 织,形成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 ,涵盖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党的工作机关、党组,纵向到 底、横向到边的严密组织架构。” 第十一条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 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大脑和中枢,在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 革。” 第十二条规定:“党的地方委员会在本地区发挥总揽全 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全面领导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负责本地区党的建设,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 策、保落实职责。” 第十三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 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条例》 中规定,“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大力加强企业、农村、机 关、学校、医院、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 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充分发挥党支部 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 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作用”。 第十六条规定:“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发展党内民主 和实行正确集中的相关制度。” 第十七条规定:“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 活的若干准则》,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制 度,健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 等制度,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这就是对 民主生活会、党日活动、谈心谈话等作出规定。以前,民 主生活会很难开展正常有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呈现出表 扬式、避重就轻式、附和式、分担式等模式。正常的民主 生活会要打破这样的模式。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做 的工作。 第四章是“干部工作”。 怎样去做好党的干部工作?《条例》第十九条提出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着力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第二十一条规定:“领导班子建设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 摆在首位,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统筹谋划、整体推进 ,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深化 理论武装,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保持班子稳定 ,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第二十二条提出:“建立健全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 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把思想理论武装、理想信念教育 、知识结构改善、能力素质提升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使 广大干部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 时代发展步伐”。《条例》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终身考察作 出规定,对党员干部思想品德的培养要做到终身跟踪。 第二十三条规定:“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注意掌 握干部在重大任务、重大斗争一线的表现。强化考核结果 运用,把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管理监督 、激励约束、问责追责等结合起来,推动形成能者上、优 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 冠肺炎疫情时,许多机关干部下沉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他们在关键时刻冲在了前面。对那些在重大斗争中敢于 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要及时大 胆用起来。 党组织要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起领导和把关作用 ,不能只起点票人、记分员的作用。要增加党委(党组 )、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 第二十四条规定:“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 ,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 作风关、廉洁关”,“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要着眼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选人用人。 第二十六条规定:“建立健全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 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健全表彰奖励制度,落实和完善 干部工资、福利与保险制度,关心关爱干部身心健康,加 大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困难艰苦地区干部的政策倾斜力度 ,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 们对那些敢于担当、愿意奉献、肯于吃苦,能够在艰苦地 区、困难地区努力工作的干部要关心、关爱,要充分培养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有一位优秀县委书记典型——焦 裕禄。1962年冬,焦裕禄临危受命来到兰考担任县委书记 。此时的兰考县正是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 时刻,全县的粮食产量更是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从 1962年到1964年,一年零四个月,焦裕禄走遍了兰考的每 一寸土地,带领当地的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三害得到了有 效的治理。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病去世,年仅42岁。 焦裕禄曾经说过,“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 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 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在关键时候,关键岗位正是对干部的考验,我们党要 对那些能够在艰苦地区工作,作出成绩、作出贡献的同志 重点培养,加以关心和爱护。 第二十七条提出:“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需要 ,坚持拓宽来源、优化结构、改进方式、提高质量”,“健全 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制度措施,推动年轻干部加 强思想理论武装和基层实践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用好各年龄段干部,优化干部队伍梯次结构”。青年党 员干部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很多年轻干部虽然年龄小 ,但是有热情、有理想、有干劲,愿意吃苦,愿意担当 ,愿意为国家、人民作贡献,我们就要给他担当的机会。 毛泽东同志曾说:“三国时代,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 ,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 ,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 胜仗……要充分相信青年人,绝大多数是会胜任的。”邓小 平同志也曾说:“解决组织路线问题,最大的问题,也是最 难、最迫切的问题就是选好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 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 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我们不 能唯台阶论,但必要的台阶也是要的。 第二十八条规定:“加强党对公务员队伍的集中统一领 导,健全统一规范高效的公务员工作领导体制。” 第二十九条规定:“严格执行干部退休制度,加强离退 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完善和创新离退休干 部服务管理工作,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离退休 干部是我们党的人才宝库,他们工作了30多年甚至40年最 后退下来,把一辈子献给了党,我们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离退休干部工作要从“四个必访”做起,即生病必访、奖 惩必访、有难必访、退休必访。很多地方专门设立了社区 离退休干部之家,为离退休老人服务,比如帮他们买菜 ,陪他们看病,为他们理发。离退休干部的生活越来越好 。 第五章是“人才工作”。 除了坚持党管干部以外,我们还要坚持党管人才,充 分发挥人才对发展的引领作用。所以,《条例》第三十一 条规定:“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集聚爱国奉 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推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党管人才的原则是密 不可分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 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 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 体制机制。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产业,要使这些新产业向 前发展,就必须有更多的人才。所以《条例》第三十二条 规定:“级党委(党组)应当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人 才工作的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 ,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党中央设立中 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对全国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 行宏观指导、统筹协调、政策创新、重点推动、督促检查 ”,“地方党委设立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本 地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这样可以使人才能够充分 发挥作用,建立起完备的人才培养、开发、储备体系。 第三十三条规定:“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 重大发展战略,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谋划,培养造 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统筹推进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大变局的 重要特征就是科技竞争日趋激烈。谁能够抓住科技的这个 潮头,谁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第三十四条提出:“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实行更 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以用为本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就给我们的组织工作又提出了新 的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的事业为什么能够蓬勃 兴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用28年时间就完成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这和人才的聚集也有很大 关系。一大批知识分子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来到革命圣地延 安,形成了“天下英才聚延安”的景象。据任弼时1943年12月 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抗战后到延安的知 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 在谈到使用干部、培养人才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上,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 ,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坚持 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注重培养 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 第三十五条规定:“协调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 政策创新,坚决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 ,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机制 ,加快构建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向 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在干部的使用方面,应该不拘一格选人才。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我们既要GDP,又要绿色GDP”,并且在多个场 合反复强调“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要 “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 考核内容”。我们培养干部、使用干部,不仅要看经济增长 率,还要看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情况。 第三十六条规定:“坚持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完善 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及时听取人才的意 见建议,关心人才的工作生活。”这个提法对党的人才工作 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措施,即对那些优秀的人才、专家,党 委要做好服务,直接建立起联系制度,有利于我们把人才 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 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要有世界的眼光,要有长远的眼 光。人才不仅能带动新的产业出现,也能为中华民族永续 发展奠定基础。《条例》第三十七条强调,要“加强对优秀 人才和先进典型的宣传,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创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第六章是“保障和监督”。 第三十八条规定:“注重选拔政治上强、坚持原则、公 道正派、有党务工作经历的干部担任组织部门领导干部”。 第三十九条规定:“充分发挥部务会集体领导和把关作 用”。 第四十条规定:“组织部门应当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工 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加强调查研究,注重运用互联网 技术、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能。” 第四十一条规定:“组织部门应当强化政治机关意识 ,带头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带头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 为统领,深入推进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努 力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让 党中央放心、让党员干部人才信赖、让人民群众满意。” 第四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根据情节 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组织处理或者依 规依纪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章是“附则”。 这部分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条例精神 ,制定相关规定”,“本条例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本条 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干部真 正得到重用、充分施展才华,让作风飘浮、哗众取宠的干 部无以表功、受到贬责”,“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使那些对 群众感情真挚、深得群众拥护的干部,那些说话办事有灼 见、有效率的干部,那些对上对下都实实在在、不玩虚招 的干部,那些清正廉洁、公众形象好的干部,得到褒奖和 重用”。《条例》的颁布,为党的干部工作做了理论上、实 践上的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从二〇 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 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 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 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 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工作也好,人才工作也好 ,本质上都是用人问题,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 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 设强。我们要按照《条例》要求,建设好党的各级领导班 子和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有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有思路和部署,没有优秀的人 来干,那也难以成事”。我们党就是要把这些优秀的人才选 拔、运用到重要岗位,这样才能够应变局、开新局。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目标,此时对党的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是我们做 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遵循。 我们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 设,以队伍建设落实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 。 王向明:旗帜鲜明讲政治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 要论述 2022-05-2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党的政治 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 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内容。2019年1月,《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见》)发布,《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南,是为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党 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文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 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的重要内容,我从三个方面和大家 做分享。 一、充分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 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 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 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 证。 (一)什么是党的政治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什么叫根本性?就 是能够决定我们党的发展以及路线方针政策的最根本的东 西。同时,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从七个方 面作了论证,这七个方面包括政治方向、政治领导、政治 根基、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政治本色、政治能力 ,从战略高度以及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内涵、要求等方面 作了明确指示。 什么是政治建设?政治建设指执政党为加强自身建设 而在政治方面所进行的工作,即指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 ,正确制定党的纲领和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路线,正 确制定与此相适应的各项工作方针政策,并用党的纲领、 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正确处理 党内矛盾,确保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使全党步 调一致地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这是对党的政治建设 基本内涵的定义。简单来讲,党的政治建设是围绕党的建 设在政治方面,比如政治路线、政治思想、政治原则、政 治立场、政治方向等,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制定正确 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用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全党的 思想和行为,使全党步调一致地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 指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 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 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党的建设是一个大系统 ,在党的建设中,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具 有现实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的。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指出,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 、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由此 可见,在党的十九大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之前 ,党的思想建设是放在第一位的。有人问,思想建设是不 是让位于政治建设了?大家注意,其实这个问题不是这样 理解的。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我们党根据形 势的发展,根据执政党建设的自身规律,总结历史经验 ,立足于当下而提出的。 实际上,对于党的政治建设和党的思想建设这两个重 要的建设,我们可以从逻辑和内涵的角度来理解。 首先,从逻辑上看,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更大的概念 。党的政治建设内在地包含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的政 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用什么思想作为指导 ,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政治建设是涵盖思想理论建设的 。因此,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不是削弱党的 思想建设,也不是党的思想建设不重要,而是党的思想建 设首先要有一个政治方向,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这是根本。 其次,从内涵来看,“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也是根 据我们党的发展变化作出的观念上的变革。为什么这样讲 ?我们从党的历史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的 主要力量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 资产阶级。这一时期,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在 建党之初,以及红军在创建之初,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非常 急迫的问题,就是要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 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队伍,这样 首先就需要理论武装、思想武装。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 ,思想武装、理论武装其实也就是政治武装,只是在当时 理论问题更加凸显。随着历史的发展,党员队伍的构成发 生了很大变化,党员的文化素养大幅度提升,党员干部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断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党 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那么,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又是 什么样的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 础性建设。”简单讲,一个党员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 养,那就不可能是一个合格党员。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 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但同时 ,最终考验一个党员是否合格,关键还是要用政治标准来 评价和衡量。以我自身为例,我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的一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是专门研究马克思主 义理论的,因此至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我是掌握得 比较好的。那么现在,能不能说因为我是专门从事党的理 论研究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就一定是一名合格党员 呢?答案是未必。也就是说,在党内有一种人是我们要特 别警惕的,这种叫“双面人”。什么是“双面人”?近些年,随 着党员学历构成、知识构成等方面的不断提升,很多党员 干部的理论水平是不低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是不合格 的,和党是离心离德的,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双面人”。因 此,评价一个党员是否合格,理论素养是基础,当然非常 重要,但是在理论学习中,党员是真学、真懂、真信、真 用,还是虽然学了但并没有在实践中去体现,这是完全不 一样的。也就是说,必须要把一个党员的政治行为、政治 表现等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看一个党员是否合格,首先 要看他在政治上是否合格,这就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 位的一个基本原由。 (二)党的政治建设内容 那么,党的政治建设都包括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 出,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 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 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下面,我们具体来看。 1.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什么是党的政治路线?我们党最根本的政治路线,也 就是党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 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致 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不断把党和人民事业 推向前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 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 历程作了精辟概括。如果用八个字来概括我们党的百年历 程,我认为可以用“一个主题,四个时期”来概括。“一个主 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 ,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 时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 基本点,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 ”,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今天,我们依 然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2.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我们党是用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 义政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也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共列出了六个类别的违 纪处分,其中第一个就是“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除 此之外,《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还明确了对违反组 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行为 的处分。 什么是政治纪律?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要同党中央保 持一致。党章明确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 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 ,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 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 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纪律也会有特定的内 涵。今天,最大的政治纪律是什么?就是要坚决做到“两个 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 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从而自觉在思 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除了政治纪律之外,还有政治规矩。纪律和规矩有相 似之处,比如它们都是对党员的要求,党员都要遵守。同 时,纪律和规矩也有不同之处,规矩相对于纪律来讲,范 围更大一点。 1949年3月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 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夺取全国胜利 ,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 ,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 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 、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 苦奋斗的作风”。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两个务必”。在《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毛泽东同志明确讲了十二条,其 中第十一条是力戒骄傲,他指出“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 题,也是保持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没有犯过大错误 ,而且工作有了很大成绩的人,也不要骄傲”。那么,怎样 做到“力戒骄傲”?毛泽东同志提出,“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 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 ,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党内互称同志 ,也是党员应当自觉遵守的政治规矩。当然,还有很多政 治规矩,党员要遵守这些政治规矩。 3.政治立场 什么是政治立场?就是要对党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 4.政治方向 要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作为一切工作的发展方向。举个例子,我国实行改革开 放,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 康,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个过 程中,要始终牢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 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的平均 主义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但是不均衡、两极分化也不是社 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那么,怎样实现共同富 裕?这需要一步一步来,但是作为共产党人永远不能忘记 要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是政治方向。 5.政治原则 什么是政治原则?党的政治原则有很多条,我认为最 核心的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在四项基本原则中,就包括坚 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领 导都是最重要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就是“十四个坚持”,其中第一 个坚持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九个必须 ”,其中第一个必须就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 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 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 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也就是“十个坚持 ”,其中第一个坚持是“坚持党的领导”。2022年3月,在参加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 书记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讲了“五个必由之路 ”,其中第一个必由之路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我们再来看,“十四个坚持”中,第十四个坚持是“坚持 全面从严治党”;“九个必须”中,第九个必须是“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个坚 持”中,第十个坚持是“坚持自我革命”;“五个必由之路”中 ,第五个必由之路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 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由此我们看,在这些论述中 ,第一条讲的都是党的领导,最后一条讲的都是党的建设 。也就是说,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贯穿始终的,这就是 最根本的政治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也不是喊口号,那么应该 怎样坚持?在不同时期,坚持党的领导也有各自的特征。 今天我们讲坚持党的领导,其具体内涵、最核心的内容就 是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 维护”。“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 看齐意识;“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两个维护”,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 、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些都是政治原则。 6.政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 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 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党坚持和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坚持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 层民主制度”,“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党的政治建设的三个要义 第一,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任务是确保党在政治上的 先进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 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 党,必须是一个政治上始终保持先进性、永葆生机活力的 政党。那么,怎么保持?就是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 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走在 时代前列。 第二,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职责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 第三,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的主 要内容 2019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 》发布。《意见》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党的建设的首 要任务出发,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坚定政 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 态、强化组织实施六个方面,提出了二十条具体意见,是 当前和今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指南。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 《意见》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 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 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意见》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落 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 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 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准政治方向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 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 (二)坚定政治信仰 《意见》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 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夯实思想根基,牢记初心使命 ,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重点是坚持用党的科 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决站稳政治 立场。 这里我稍做一点阐述和分享。在党的政治建设中,为 什么将坚定政治信仰作为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提出来?首先 ,什么叫信仰?信仰和信念这两个词有某种一致性。信念 和信仰,这两个词都有“信”字,“信”字就是指一个人对某种 理论或者对某种实践中的事物深信不疑的精神状态。我们 都非常熟悉一个词——理想信念。理想,简单来讲就是我 们为之奋斗的某一个还没有实现的目标。理想对于人类社 会来讲、对于一个政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活着要 有目标,一个政党要有目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要有 目标,从这个意义讲理想是非常重要的。理想就像一面旗 帜,它给我们指引方向、给我们力量,因此不能没有理想 。那么,“理想”和“信念”这两个词为什么会连在一起?这就 回到前面和大家分享的一个关键词——深信不疑。也就是 说,当我们确立了某一个理想目标之后,我们是否能够真 正全身心、义无反顾地为这个目标奋斗、努力,这时候起 关键作用的就是信念和信仰。通俗一点讲,一个目标摆在 那里,是否相信这个目标是最为关键的。这里的“相信”包含 两个方面:一是价值目标的相信,就是这个目标值不值得 去奋斗;二是可行性的相信,就是这个目标是否能实现。 因此,当一个理想目标确定之后,能不能为这个目标去奋 斗,取决于对这个目标的信念。如果说理想是一面旗帜 ,它引领我们前进、指引我们方向,那么信念就是旗杆 ,没有旗杆的旗帜最后一定是随风飘落;我们只有高举旗 杆,用旗杆支撑旗帜,才能在旗帜指引下不断前进。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但是面临着国内 外极其强大的敌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苦难走到辉 煌,就是无数共产党人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 族谋复兴的伟大理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团结带领全国各 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 幸福而不懈奋斗,我们才有今天。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走上绞刑台,英勇就义,时年 38岁。张作霖对李大钊采用了“三绞处决法”,非常残忍。张 作霖为什么这样做?简单来讲就是两个目的:一是最大限 度增加李大钊的身体和心理痛苦;二是张作霖幻想在这个 时候用这种极为残酷的手段逼迫李大钊归降。在第二次绞 刑过后,李大钊只说了四个字:“力求速办!”这是李大钊留 在人世间最后的四个字。李大钊当年作为北京大学教授 ,他不是因为没吃没喝才去革命的,他是一个非常自觉的 革命者。李大钊站在绞刑架下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不能 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 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在李大钊牺牲后的 22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中国革 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无数坚定信仰的共 产党人为之努力、为之奋斗,才把党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 在党的政治建设中,政治信仰是极为重要的。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 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 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 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 是否坚定不移。 (三)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 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 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加强党的领导和推进党的建设方面,党中央做了大量 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加强党的政治领导,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完善党的 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 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方面,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 方,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为把 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 治军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国 有企业党委(党组)和农村、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的基 层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规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 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方面,着眼于党把方向、谋大局 、定政策、促改革,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 、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正确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 针政策,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 织力、社会号召力。 (四)提高政治能力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 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必须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彰 显国家机关政治属性,发挥群团组织政治作用,强化国有 企事业单位政治导向,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政治本领。 (五)净化政治生态 什么叫政治生态?举个例子,一筐苹果中发现一两个 烂苹果把它挑出来扔掉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怎样 让环境有利于苹果的保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营 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 、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实现 正气充盈、政治清明。重点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 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六)强化组织实施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项重大艰巨的政治任务。各地 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坚定性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部署要求上来,加强组织领 导、强化责任担当,确保提出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确保 党的政治建设取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作出动员和 部署,要求全党同志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十三个方 面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 三、牢记“两个确立” 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当前形势下最核心、最关键的内 容就是牢记“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 决议》明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 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 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 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有人说,“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是不是重复、是不是 完全一致?这里我想稍作解释,“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之 间有一致性,但又不是完全一致,它们之间是辩证关系。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这是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对广大党员干部来 讲也是一个根本政治标准。比如,组织上要考察我,我自 己也做了自我检查,结果是我在廉洁纪律方面做得很好 ,在作风建设方面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两个维护”没有做 到,这意味着什么?一票否决,政治是不合格的。也就是 说,对于一个党员而言,没有做到“两个维护”,政治上就是 不合格的。这里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党员干部是怎 样做到“两个维护”的?是自觉做到的,还是因为党的纪律要 求不敢不做到的,这两种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党 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强调“两个确立”,就是要解决一个根 本性的问题,如果“两个维护”是一个政治准则、政治标准 ,那么“两个确立”就是“两个维护”的政治前提和我们本人的 政治认知。人的一切行为都来自思想指导,只有在思想上 牢记“两个确立”,才能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这是“两个确 立”和“两个维护”内在的逻辑关系。 我们来思考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李大钊为什么要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是在马克思主义指 导下,在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一种自觉革 命。无产阶级革命有一个现象,就是革命的领路者往往都 是最坚定、最自觉的革命者,而这种坚定和自觉来自哪里 ?来自认知和思想,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两个确立”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 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 成败的根本性问题。从三个最基本的理论观点来看。其一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要有核心。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 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巴黎公社仅仅存在了72天,就遭 到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关注巴黎公 社革命,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马克思写了《法 兰西内战》,恩格斯写了《论权威》。在这两篇文章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约而同地总结了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 深刻教训之一就是缺少坚强有力的核心和领导。马克思指 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 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 教训时,恩格斯明确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 缺乏集中和权威。”其二,核心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实 践中锻炼成长,是历史的选择。其三,一旦有了核心就必 须坚决维护。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能最清楚地说 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 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 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列 宁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 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 能取得统治地位。”这是“两个确立”具有的充分理论依据。 “两个确立”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 教训,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领 导核心和科学理论的重要。一百年来,我们党在各个历史 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都充分证明,没有坚强领导核心和科 学理论,革命就不能成功。 “两个确立”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 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 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 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 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而加强党的领导的核心就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 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祝志男: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 2022-05-2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 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全党必须铭记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 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 伟大工程,就是要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以永远在路上的 坚定和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在新时代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 心。 一、新时代不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一)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 根本保证 1.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就是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正式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发展为“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要实现的国 家奋斗目标,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把它 看作一只飞翔的鸟,在“鸟的头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鸟的翅膀”分别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 ,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是相辅相成的。而非常重要的 一点在于我们要实现这样重大的目标,就离不开“鸟的尾部 ”,它就是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 个重要保障。所以,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之中,必须要坚持 好全面从严治党。 2.全面从严治党是完成“四个伟大”的根本决定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凝结为 “伟大梦想”。又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分解为“四个伟大”:伟 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这四点紧密联 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 设新的伟大工程。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思想,全面从严治 党思想是“新的伟大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39年毛泽 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三大法宝,强调 加强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以 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推向了21世纪。以胡锦涛 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 工程走向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强调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新时代的条件和背 景之下,党的建设被推到一个极端重要的高度,而全面从 严治党则是完成“四个伟大”的根本决定性力量。 (二)全面从严治党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上升为 大会的主题。而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 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 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团结带领中国 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同时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人 民的首创精神,尊重人民对于历史的推动作用。 所以毛泽东同志当年饱含深情地说:“人民,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 ?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几年 有一句话叫“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最早是由习仲 勋同志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大会上的讲话中继续将此延伸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 人民的心”。为什么要有这样一种表述? 第一,人民立场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马 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过去的一切运 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 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这是《共产党宣言》的庄严承诺。近代产生的各类资产 阶级政党,不论其口号多么漂亮,纲领多么动听,都无法 改变为少数者代言的身份。 1905年,列宁在谈到无产阶级文艺为谁服务时说:“它 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 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 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可以说 ,列宁提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第一次把无 产阶级的人生观落实到社会中个人与他人、个人与人民的 联系上,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 “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生观理论,厘出与利己主义人生 观泾渭分明的边界。 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列宁概括的 “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后来也凝练成中国共产 党的宗旨。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 要把无产阶级的人生观落实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人民、 个人与社会的一个联系之中,点明了与利己主义人生观泾 渭分明的区别。 第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是 中国共产党的矢志坚守。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 使用“为人民服务”概念的人。1939年2月,毛泽东在致张闻 天的信中谈到自己在《孔子的哲学思想》中提到的“为人民 服务”概念。1944年9月,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文的发表 ,标志着“为人民服务”科学命题的正式形成。1945年,党的 七大正式把“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章。 所以在党群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与人民 群众的“鱼水之情”;邓小平同志谈到,“党应是人民群众的 工具”;江泽民同志谈到,我们“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胡锦涛同志说,“要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利益无 小事”;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党的建设要“人民至上”、“以人 民为中心”。这些都体现出这个政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生死 相依的独特政治优势和精神特质。 我们放眼世界,有的政党“资本至上”,而我们的坚守是 要“不负人民”。很多西方的政党热衷搞相互攻击的“拳击赛 ”,而我们要进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接力赛”。2021年1月 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苏联是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过辉煌成就,但后来失 败了、解体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共产党脱离了人 民,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 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 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 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 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 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所以我们在党的建设的过程 中,要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必须要不断夯实全面从严治 党的要求。 (三)全面从严治党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 中国应对 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之下,中国经济在进入新时代 以来持续地、快速地发展,2021年我们GDP增速高达 8.1%,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便受到新冠疫情的各种 影响,中国经济还是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目前世界还有非常多不稳定的 因素,无论从全球大宗商品的波动,还是我们思想、文化 、意识形态的领域,都还有非常多的挑战。 所以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国内面临的 矛盾风险挑战都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因此习近平总书 记还引述了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许多事情是意料不到的 ,但是一定要想到,尤其是我们的高级负责干部要有这种 精神准备,准备对付非常的困难,对付非常的不利情况。 这些,我们都要透彻地想好。”所以在党的建设中,我们更 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的错误,全党同志必须要保有如履 薄冰的谨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的 现实需要 在长期实践中,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一 个时期以来,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 1.在思想建设方面,少数党员信仰迷茫 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主要是 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 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 活动等迫在眉睫。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 ,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 的讲话中指出:“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坚 定不坚定,就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能不 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这样的检验很直接。和平建设 时期,生死考验有,但毕竟不多,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 是否坚定确实比较难,X光、CT、核磁共振成像也没有办 法。当然,也不是不能检验。那就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 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 ,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 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 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这样的检验需要一个过程,不 是一下子、经历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 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 近些年来,在全球化影响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 几种错误思潮,主要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和“普世价值论”。党中央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 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 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2.在组织建设方面有人无视党的纪律与规矩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严肃党内 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关键。习近平总书 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指出的无视党的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七个有之”:一是搞任人唯亲、排斥 异己的有之;二是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三是搞 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四是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 的有之;五是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六是搞自行 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七是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 有之。在2018年1月的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 再次强调,“七个有之”是政治隐患,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 防范和遏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 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七个有之”问题严 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引起广 大党员、干部、群众强烈不满和义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七个有之”本质上是政治问题,概括起来是两个方面。一 个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形成利益集团,妄图攫取党 和国家权力;一个是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作祟,大搞非组 织活动,破坏党的集中统一。 所以在今天世情、党情、国情深刻变化之下,全面从 严治党不但不能放松,反而更需要不断地去坚实和加强。 二、新时代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内涵和重要论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 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明确全面从严治 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 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 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党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时代党的建设,并 就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一)进一步夯实党的全面领导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 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 ,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 治。”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在从严治党前面加了“全面”两 个字。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领导前 面也加了“全面”两个字。 所以我们在党的十九大修正《中国共产党章程》时 ,就把三句话写入总纲第30段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 的。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 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随后在2018年,我们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 条第二款,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 ,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 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从具体落实的层面来讲,首先,我们通过《深化党和 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加强党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各行政职能 部门的领导。 第一,改革议事协调机构、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 体制和机制。比如,将过去议事协调机构的称谓从小组改 为委员会,新增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 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 第二,要加强党在国家层面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人 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 检察院党组和中央纪委、中央书记处都要向中央政治局报 告工作。 第三,确立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的领导地位。比如省 有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监察委、省法院、 省检察院。在省级组织结构中,省委党委处在领导地位。 第四,通过归类、合并、统筹设置党政机构,发挥党 的职能部门作用。 其次,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军队建设、国企管理等 方方面面落实党的全面领导。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 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了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地位和作用 ,我们将《中国共产党章程》原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第一句 修改表述为: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 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 。 在《中国共产党章程》原第二十二条第五款中,增写 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的内容,把这一领导体制 在党章中确立下来,有利于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落到实 处。为进一步推动落实中央军委管党治党责任,加强军队 中党的作用和政治工作。将《中国共产党章程》原第二十 三条第二、第三句修改为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军队中党的 工作和政治工作,对军队中党的组织体制和机构作出规定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的讲话 中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方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 场坚定,决不能羞羞答答、语焉不详,决不能遮遮掩掩、 搞自我麻痹。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 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突出了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 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 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 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 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就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个松 松垮垮、稀稀拉拉的组织是不能干事、也干不成事的。如 果党组织像个大车店、大卖场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那还能有什么核心力量?还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 的周围吗?”所以组织力是党组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基层 党组织的组织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 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对党执政兴国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在党的十九大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 程》之中增写一条规定党支部地位和作用的内容,表述为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 、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 的职责。增写这一条,对于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 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进一步夯实“六建一反”党的建设总布局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第24段里指出:“中国共产党 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 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 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 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 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发扬党 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净化、 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六建一反”党的建设总布局指的就 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 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 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并且还要全面提高党的建 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们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 建设中的核心。所以在2019年1月31日,我们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包括如何突出政治 性、系统性、统领性、针对性。同时,我们还要从战略和 全党全局发展的高度作出重大调整,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 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坚定推进党的政治建 设 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 ,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毛泽东同志曾指出 :“不讲政治,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 初就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 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关系党的前途命运,是我 们党管党治党、避免犯颠覆性错误的根本保证,任何时候 都不能含糊和动摇。任何政党都有政治属性,都有自己的 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一个政党政治上犯错误 往往是灾难性的,比工作上或其他任何方面犯错误危害都 严重。 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习近平总书 记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回顾党的 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 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 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 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来不得半点松懈。但 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党有9500多万名党员和480多万个基层 党组织,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不能指望泛泛抓一抓或者集中火力打几个战役 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就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 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 一、行动一致。这项工作任重道远,必须常抓不懈。 2.“两个维护”是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党的政治建 设重大命题的同时,党中央进一步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 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 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党最重 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保证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 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第一,准确把握“两个维护”的政治内涵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2021年版)》指出 :一方面,“两个维护”的内涵是特定的、统一的,核心只有 党中央的核心,看齐只能向党中央看齐,不能层层讲“核心 ”、层层喊“看齐”。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不 能变成层层对个人的效忠,不能在地方和部门打着维护党 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旗号损坏制度、压制民主。另 一方面,讲政治是具体的,“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 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 第二,做到“两个维护”,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做到对党忠 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到底 就是对党是否忠诚。 第三,做到“两个维护”,必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 规矩。党的政治纪律,是管方向、管立场、管根本的总要 求。 为了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习近平总 书记鲜明提出“五个必须”,强调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路线 、政治立场、政治主张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处在哪个领域、 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和单位,都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 导,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决不允许背着党中央另搞一套 。 3.把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作为党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 性工作 第一,全党树立政治生态好转是长期性、基础性系统 工程的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 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 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 为功。政治生态好,党内就会正气充盈;政治生态不好 ,党内就会邪气横生。 第二,具体举措: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 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 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 ”,是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 “净化器”。二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 化“日用而不觉”,潜移默化影响着党内政治生态。三是突出 政治标准选人用人。选人用人是风向标,直接影响着政治 生态走向。四是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第三,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在不断提高政治判 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下功夫。这是2020年 12月,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 新要求。 提高政治判断力,就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 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增强科学把 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 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 ,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 级干部要炼就一双政治慧眼,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 力,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坚决防止和克服嗅不出敌 情、分不清是非、辨不明方向的政治麻痹症。 提高政治领悟力,就必须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 会贯通,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始终同 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提高政治执行力,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就要求领 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表对标,切 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 ,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 一领导,做到不掉队、不走偏,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精神 贯彻落实。二是要强化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 履责于行,该负的责,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冒着风险也 要担。 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 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 在。 (四)概括了增强执政能力的科学方法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增强执政能力的“八种本领” 伟大的事业必须用坚强的党来领导。我们必须坚持党 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把我们党自身建设好、建设强 ,必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使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 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 报告提出全面增强执政能力的“八种本领”是:增强学习本领 、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 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2.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提高“五大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 有效工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提高战略思维 、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 、增长才干”。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 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 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 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就是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 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 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 能力;法治思维能力,就是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就 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 能力。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掌握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 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要认真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 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2013年 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 理论作为看家本领。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 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学习掌握马 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可以看出,掌握好共产党人 的“看家本领”,对于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坚定信念、科学决策 、战胜困难、驾驭风险十分重要。 其一,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为掌握马克思 主义哲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 其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调 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调 查研究能否取得实效是衡量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 的重要标准。 其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的 精神”,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经得 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其四,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 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增 强工作本领,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空谈误 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培养年轻干部时 指出:“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 值得记取。”现实中,类似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 谈废务的事情屡见不鲜,我们当引以为戒。 最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 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 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 不懈奋斗。 相信在党、政府、党员和人民的多重努力下,惩治腐 败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将更加 风清气正。每位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 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勇于担当肯于奉献,为新时代建 设发展不懈奋斗! 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刘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2022-05-23 一、当前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2022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十个年头。十年磨一剑 ,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 历史性、开创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全方位推进。坚持党 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 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 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一切损害群众 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坚 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 督合力。 经过十年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巨大 成效,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 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 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经过十年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 成就,特别是正风肃纪、高压反腐已经产生了全方位、深 层次的影响和效果。党风政风的好转带动和引领社会风气 和民风的好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就有 目共睹。 那么,一个很现实需要我们正确回答的重要问题自然 就摆在我们面前:怎样判断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 争形势?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五次全会上,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清醒认识腐蚀和反腐蚀斗争的严峻 性、复杂性,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党的十 八大以来,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性 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清醒看到,腐败我们党 执政的最大风险仍然存在,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 。作为反映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复杂、艰巨的重要依据,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呈现出的一些新的阶段 性特征作出总结,也就是四个“任重道远”。 第一,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围猎”腐蚀 还任重道远。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要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 集团成伙作势、“围猎”腐蚀的任务还非常重大,还需要花费 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第二,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还任重 道远。尽管过去十年反腐败斗争查处了一系列腐败活动、 腐败案件,但是今天一些腐败手段出现了隐形变异、翻新 升级,也就是腐败手段、套路更加很难发现,这也是我们 要长期解决的问题。 第三,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还任重 道远。事物都是依托一定的条件、环境而产生的,腐败也 不例外,其产生也需要相应的“土壤”。我们要深入进行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就是要既治标、也治本,其本质 就是对土壤的改造。正是因为我们今天对土壤、环境的改 造还没有完全完成,所以才说是“任重道远”。也就是说,我 们继续改造滋生腐败的环境,依然是严峻的复杂的任务 ,还要走相当长的路。 第四,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还任重道远。 系统性腐败,就是腐败中的一类严重的腐败。今天,系统 性腐败存量清底、铸牢防范系统性腐败的防火墙的任务还 处于进行时的状态。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系统性腐败仍 必须得到彻底清理,化解系统性腐败给党、国家、人民的 事业造成严重隐患的任务仍然艰巨。 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的四个“任重道远 ”,既是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准确判断 ,也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些重要规律的 揭示,更是对全党发出的深刻警示。因此,学习领会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重要 论述,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高度评价、系统总结十年来党 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历史性、开创性成就,另 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的 严峻、复杂、艰巨。所以,在更进一步的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斗争中,我们更要继续坚持立场、坚定决心,一以 贯之、马不停蹄。 二、深入理解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新的阶段性特征与“四 大考验”之间的关系 (一)深化对“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围 猎’腐蚀还任重道远”的认识 对于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如何 进行深入理解与学习?那就是深化对四个“任重道远”与“四 大考验”之间关系的认识。 要理解这个“任重道远”,关键是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是 在什么样的背景、环境下开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 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这“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复杂性,直接决定了党风廉政建设 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只要面临着“四大考验”的冲 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就充满了严峻和复杂 的特征,就不可能因一段期间的高压反腐取得成绩而自然 而然缓和。 执政的考验就是权力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居于执政的 地位,就会持续长期经受权力的考验。改革开放考验体现 为体制机制和社会利益结构的不断变革,但是这种体制机 制的调整和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 个渐进的过程。在新老体制机制的调整过程中,漏洞、空 白、落差难以避免。对此,我们要坚决追究党员干部中的 极少数人经不住权力的考验,利用改革过程出现的暂时性 的体制机制短板漏洞、滥用权力谋私的问题。权力的考验 叠加体制变革的考验形成了更大的冲击,难以避免地导致 了一些人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和资源结成利益集团、成伙 作势的问题现象,这就是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的对象。 腐败分子结成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往往是有首领、 有骨干、有分工、互相呼应掩护的,进而系统性地滥用权 力、枉法渎职。这种有组织的犯罪集团,其危害性远比“独 狼”式腐败严重得多。所以,防范腐败利益集团,特别是早 发现早清除,维护党和国家总体安全,就成为党风廉政建 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首要任务。 当前,“围猎”腐蚀与反“围猎”的斗争一样处于正在进行 时,同样表现出一定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其产生的主要因 素就是市场经济考验的存在。市场经济建设本身是一个不 断发展、不断健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法商人不择 手段“围猎”领导干部就是看中了领导干部握有控制和支配资 源的权力,而领导干部中的极少数人甘于被“围猎”甚至求 “围猎”也是为了搞权力寻租,以权谋利。可见,防范利益集 团、防范“围猎”腐蚀都是任务重、路程远的。 (二)深化对“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 还任重道远”的认识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过去十年高压反腐的深入推进 ,既使得一些传统的腐败手段极易被人发现,也导致了腐 败手段的隐形变异、翻新升级,其被发现、取证的难度不 断加大,成为我们今天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 我们对腐败行为的新伎俩、新花样保持高度警觉,及时发 现和总结腐败活动的新特征、新手段,及时补上体制机制 的空白、堵住管理上的漏洞。因为无论怎样的隐形变异、 翻新升级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地钻体制机制的漏洞,所以及 时填补空白、堵上漏洞,严防腐败隐形变异、翻新升级问 题蔓延恶化,是任重道远的。 (三)深化对“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 还任重道远”的认识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 出,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腐败现象就不 会根除,我们的反腐败斗争也就不可能停歇。 腐败的发生是特定土壤和条件的产物。我们改造土壤 、改善环境,就是在对腐败进行标本兼治。尤其是在腐败 易发、多发和高发的领域,土壤的改造、环境生态的改善 的任务更为突出和艰巨,我们就必须下更大的力气。所以 说,铲除腐败滋生土壤,特别是在重点领域改造土壤、改 善政治生态和营商生态的任务依然艰巨复杂。 (四)深化对“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还任重 道远”的认识 系统性腐败指的是主要发生于特定地域内、行业系统 内或公司系统内的、有多人参与并涉及多岗位、多部门的 规模性的、网络化的腐败现象,也被称为“塌方式”腐败或窝 案串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通常,系统性腐败不是一日 形成的,一般都经历由个体到群体、由点到面、由个案到 窝案的衍生、蔓延、恶化的过程。其形成、恶化,与特定 的权力生态污染、存在制约监督管理上的漏洞等有着直接 的催生诱发关系。 由于存在人员规模大、涉案金额巨大以及盘根错节、 上挂下联、内外勾结等突出特点,系统性腐败的危害远比 个体、分散的腐败行为严重得多。由于参与者之间形成利 益共同体,共同滥用权力,合伙牟取非法利益,系统性腐 败是党政机构体系、企事业单位中严重的风险隐患,更是 危害党和国家大业的严重隐患。所以,清理系统性腐败刻 不容缓,我们必须持续坚决破除系统性腐败造成的严重风 险隐患。 通过深入理解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新的阶段性特征与“四 大考验”之间的关系,我们理应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对此,我们要保 持清醒头脑,永远吹冲锋号,牢记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 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宋福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顶层逻辑 ——在新的认识水平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下) 2022-05-0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 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新的 提炼和概括,全方位深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理论体系,将全党对这一指导思想的 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味着什么 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味着什么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知,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 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定位,也就是“管什么 用”的问题;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也就是“是什么意思”的问题。我们的重点是理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功能定位,但为了更好地理解功能定位,必须 深入理解把握其科学内涵。 (一)功能定位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功能定 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 代价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所选定的根本方向,是为了保证 党和国家沿着这一方向前进所确立的根本政策,是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个“根本方向”,是我们党和 国家的发展所描绘的一个大的“箭头”“横轴”,建构了党历尽 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所确立的宏 大坐标系。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 国共产党人就是在由这样一个“箭头”“横轴”建构的宏大坐标 系中,写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演绎 了一幕又一幕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的威武雄壮的历史大剧。 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 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 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科学内涵 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习近 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 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 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 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 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 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段话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 代中央领导班子理论实践一以贯之的主题。邓小平同志在 做这件事情,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也在做这件事情 ,习近平总书记依然还是在做这件事情。邓小平同志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者、设计者和开创者,根据邓小平 同志的思考和设计,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可以作 如下理解:一是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二 是为了解决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问 题;三是在两个方向上形成共识,即社会主义与现代化。 于是,关于社会主义方向上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问题 ,我们形成了一个大思路、大政策,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为改革开放以来我 们党推进中国发展的大思路所作的总命名,蕴涵着以邓小 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发展方向和 必须奉行的核心政策的追求和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 含着两个关键词,即“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其中,“社 会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就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由中国国情所决定,就是通过建设社会主义解 决中国问题,要有自己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对此,邓小平 同志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党和国家发展进步根本 方向问题的基本原则:一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中国也 要追求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是在特定历史阶段必须以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这也就是邓小平同志在“南方 谈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 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基本原则或者根本 方向,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 ,也就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政策问题。在党的十三大 上,我们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在共同富裕这一 方向上,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现代化的目标就是把我 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中,总原则是解放发 展力、发展生产力,具体思路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中国实际出发,核心就是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做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要改 革、要开放,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 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还要在改革的同时坚持开 放,开放与经济建设的逻辑关系就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离 不开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重要因素。由此,基本原 则与基本思路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思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味着什么?今天,我 们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一句空泛的口 号,而是包含着很多具体内容,包括:坚持和改善党的领 导;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的;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为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强国之路;坚持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发 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兵之路 ;坚持“一国两制”;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全 面从严治党。 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于新时代提出的 。新时代意味着我们处于新起点新方位、面对新矛盾新问 题、肩负新使命新任务、需要新理念新思路,所以也必然 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这些 新内容总结为两个方面: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又进一步丰富了这两个方面的内 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的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两个方面提出了更为宏大的思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既包含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则思路,也包 含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 义政党两个方面的宏伟目标。其中,“十个明确”中的前三个 “明确”就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强国以及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 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回答。 (一)原则思路 前三个“明确”重点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原则思路。 第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 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 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 性进展。 前三个“明确”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最本质特征。我们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 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历史方位。这就是说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起点上展开的问题。党的十九大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 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 此,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认知:一是新时代意味着新起 点,即发展起来以后的新局面;二是新时代意味着新问题 ,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三是新时代意味着新需 要,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是新时代意味着新要求 ,即高质量发展。我们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新时代坚持和 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面对着新的主要矛盾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历史使命。这就是说在确立的根本方向、根本 道路上,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的问题。我们可以 归纳为一句话: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为总任务、以“两步 走”为战略安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价值目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 的,也就是实践本质。我们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新时代坚 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实 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宏伟目标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我们从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 世界两个角度上都取得了新的延伸,也就是建设什么样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 义政党。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就是我们的强 国目标。新时代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以中国 式现代化为特征、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为目标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 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 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的五个前置词“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对应的是建设“五大文明”,就是要建设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 明。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就是我 们的强党目标。新时代要建设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 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也就是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个明确”中的后七个“明确”,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以及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其中 ,四个“明确”是总体思路,三个“明确”具体回答了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问题。 (一)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包括这四个“明确”: 第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 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 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第二,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 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 展和安全。 第三,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 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 为世界一流军队。 第四,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 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 这四个“明确”确立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总体原则。我们也可以从核心思路和战略条件两 个方面来理解,其中核心思路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主要的手 段和办法,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战略布局 以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内容;战略条件就是保证核 心思路落地的重要的国际国内条件,即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内容。 总而言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 须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的基础上 ,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此,我们要 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词: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 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 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 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 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 、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 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 ,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进入新发展阶段 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 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 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决议》指出,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因此,我们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落实“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的认识是 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整体的过程,即从“四个现代化”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今天的现代化是整个中国社会的 全面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也就是创造更多更好的 物质财富;政治现代化,也就是公平正义、分配财富;文 化现代化,也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社会现代化 ,也就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态现代化,也就是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自然环境。可以说,“五位一体”总体 布局是对现代化任务的一种分解与战略安排。党的十八大 以来,我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世界正面临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到了关键时期。在 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我们如何保证更好地推进现代化建设 ?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我们挑出了四个主要方面: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也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可以说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任务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 工作布局,我们就是要以工作布局来保证任务布局的落实 。 (二)宏大战略 党的十九大以来,沿着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两个方向,我们在上述总体思路的基础上有了更加具体的 认识,形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 战略,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长期执 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决议》指出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 从目标层面提出的,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正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两大举措,如同习近平总书记 所说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 之双轮”。全面深化改革着眼于“破”,也就是破除藩篱、扫 除障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全面依法治国立足于“立”,也就是根据我国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章立制、确立秩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者协调配套,就能保证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这就是新时代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战略。 关于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决议》 指出,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 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 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 领伟大社会革命。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基本 方针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基本思路就是按照新时代党的建 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全面建设。最后 ,为了全面从严治党落地,我们必须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 责任,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 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各个方面的问题,也建构了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顶层逻辑。因此,我们要深入理解 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内容,就 要从顶层逻辑入手、从整体上定位,把握主要观点之间的 内在联系。 宋福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学习方法 ——在新的认识水平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上) 2022-04-2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 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新的 提炼和概括,全方位深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指导地位、理论体系,将全党对这一指导思想的 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 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创新 (一)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 导地位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 的关系上,《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文化的 关系上,《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关系上,《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中国实 践的关系上,《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 论主题 《决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 的时代课题,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炼概括的一组发展为三 组:一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建设什么样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 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三)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 论展开 《决议》将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梁八柱的具有原创性的第一层次的核心观点,由党的十 九大提炼概括的“八个明确”发展为“十个明确”。其中,每一 个“明确”的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第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 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 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 性进展。 第四,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 一体,战略布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 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 第五,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六,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七,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 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 展和安全。 第八,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 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 为世界一流军队。 第九,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 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 第十,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 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 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 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 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方法 (一)以系统观念把握顶层逻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 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 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我们认识的发展,《决议》又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了 新的概括,值得我们深入理解、深化认识——“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 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 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 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 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 过的宪法修正案把这一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 想的与时俱进。 什么是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行动指南。将党的理 论创新成果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意味着党和国家 一切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都要以此为根本遵循,必须在 实践中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因此,用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党员干部要把这一重要思 想作为学习培训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全面系统学、深入思 考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而且要往深里走、往实 里走、往心里走。 怎样达到这样一个学习效果?学习方法非常重要。近 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 时特别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这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 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也集中体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突出 特点。 怎么理解系统观念?其一,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 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体 ;其二,要从事物的总体与全局、要素的联系与结合上研 究事物运动与发展,找出规律、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其 三,要用开放的复杂系统的观点、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 成方法,思考和认知经济社会问题。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 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能否贯彻落实好,事关未来5年、15年乃 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 划《建议》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宏观思路、指导原则、战 略思想,又有具体要求,既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以贯之的 战略部署,又有新的重大判断、新的战略举措,不狠下一 番功夫,是学不到手的。学不到手,贯彻全会精神就抓不 住要害、踩不到点上、落不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 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逐条逐段领悟,在整体把握的 前提下,突出领会好重点和创新点,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 优良学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 对于每一个中央全会的重要精神,我们都要坚持以这 样的方法来学习。我们都知道,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以 及随后召开的历次全会的重要精神,都是在党的创新理论 的指导之下提出的。党的十八大及其后召开的历次中央全 会的重要精神,党的十九大及其后召开的历次中央全会的 重要精神,统统都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指导之下提出的。对于这一系列重要精神,我们都要 坚持以系统观念来理解和把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和国家 的指导思想,涉及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 交国防各个方面,涵盖党的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国防、外交、党建等众多领域,是一个博大精 深的思想体系,而且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过程中,要真正 学到手更不容易,必须科学的方法来审视方可学深弄懂。 以系统观念把握顶层逻辑就是深入理解和把握理论的基本 方法。 如何理解顶层逻辑?以系统观念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要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 层次的结合上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由于理论的中观 、微观的逻辑遵从其宏观逻辑,因而把握党的创新理论 ,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从顶层逻辑的高度加以认识,才能 深化对理论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 如何做到这一点?就如同我们要想把握故宫的整体面 貌,需要找一个像景山这样的制高点一样,要想理解和把 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顶层逻辑,我们 也要找一个理论的制高点。这个制高点就是理论的主题 ,只要把握这一主题,我们就能够以宽宏开阔的视野来深 化对这样一个指导思想的理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的系列 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 式命名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点明了这 一理论的主题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包含的众多方面、众多领域的 内容,统统都是围绕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 展开的,是对这一主题的回答、设计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思 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两个关键词: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与新时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 班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我们必须 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 别的什么新时代。党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 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 帜。由此可见,我们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 一主题,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顶 层逻辑,就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作为基础和前提 ,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新时代的内涵 ;二是作为核心和关键,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三是作为目的和归宿,理解新 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理解这一问题来深化对上述三个 方面的认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的时代课题,由党的十九大报 告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组,拓展为“新时代坚 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 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三组。那 么,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按照上述三组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理论结构呈现为一种“一总二分”的递进逻辑结构 。三组时代课题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造世界的伟大 实践的两个方面:一是改造客观世界,即推进经济社会发 展,进行社会革命;二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必须改造主观 世界,即推进党的自身建设,进行自我革命。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集 中表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决定 了我们要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同时 ,随着对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认识的不 断丰富,我们进一步将一组时代课题扩展为三组,于是就 有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这就是 所谓的“一总二分”的递进逻辑结构。 按照这一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既包含了我们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总体原则 和根本思路,也包含了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建设 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进一步的具体化认识。也就 是说,在表明总体原则和根本思路的基础上,“新时代坚持 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着“建设什么样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问题;“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造 客观世界方面表现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问题 ,在改造主观世界方面表现为“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 主义政党”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认识基础上,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与三组时代课题之间的关系,就能从整体上理解和把 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顶层逻辑,从而 更好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观内 容。 韩强:总结经验 再创辉煌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2-04-21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总结经验,再创辉煌——学习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 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是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决议》概括了党百年 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总结了十条历史经验。一百年来 ,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 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成就源于奋斗,但善于总结经验正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功 的奥秘所在。 今天我将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全面总结党史基 本经验至关重要;二是《决议》概括百年党史的十条基本 经验;三是贯彻落实十条基本经验。 一、全面总结党史基本经验至关重要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 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 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 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 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 们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 的法宝。”这句话非常清楚地表明了总结经验在党的历史当 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总结党史基本经验首先要弄清楚三个问题:什么是总 结经验、为何要总结经验、总结经验的意义。 (一)什么是总结经验 总结经验就是从自己的历史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 训,从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统一思想、开创未来的自 觉活动。那么,如何正确总结经验?总结经验必须遵循以 下要求:第一,必须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历史经验 ;第二,必须善于从实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第三,必须 善于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以更好地开辟未来 ;第四,必须符合客观需要、具备主观条件。 1.必须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历史经验 其实,经验本身包括两部分:一是正面的经验;二是 挫折或者说失败的教训。也就是说,经验本身就包括正反 两个方面,而反面的教训往往更痛苦、更深刻。对这个问 题,恩格斯曾经有一个很深刻的表述:“伟大的阶级,正如 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 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总结经验 有两点,一是优点,一是缺点”。邓小平同志也说过,“过去 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习近 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 应引以为戒”。这些论述用辩证思维强调了总结历史成功经 验和汲取历史失败教训相统一的重要性。 2.必须善于从实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 立足现实是总结经验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也是落脚点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是在我们党 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胜 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 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 进的重大历史关头作出的。对于立足现实的问题,毛泽东 同志曾经讲过,“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总结 经验“要抓住重点,从实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加以总结”;“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 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方法”。邓小平同志也讲过,“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 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 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 出发”。 3.必须善于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以更好地 开辟未来 总结经验,说到底是要通过对历史经验、历史过程的 分析,更好地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方向。总结经验 可以把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 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 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 和力量”。也就是说,总结经验是连接历史、现实、未来的 一个桥梁,总结经验有利于看清历史大势和发展方向,有 利于正确认识规律,认清问题,避免错误,以此可以更好 地统一全党的思想、意志和行动。 4.必须要符合客观需要、具备主观条件 这是全面客观总结历史经验的一个重要前提。习近平 总书记在关于《决议》的说明中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 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 经验,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 我们在总结经验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各种客观需要 和主观条件。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是具备这样的客观需要 的,即:40多年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大大的向前发展了 ,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大大的向前发展了,需要进行新的认 识和总结。当然,我们现在总结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也 是具备客观条件的。比如,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形势 良好,政治稳定,没有重大危机等。另外,主观条件也很 重要。我们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领导集体,全党马克 思主义理论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这些客观需要、客观条 件、主观条件,都对我们总结历史经验起到了重要作用 ,也是衡量我们能不能正确认识经验的重要标志。 (二)为何要总结经验 关于为什么要总结经验,在《决议》中用三句话作了 说明: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需要;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 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 到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步调一 致向前进的需要;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全党斗争本 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全 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的需要。“三个需要”清楚地表明了我们为什么要总结党的百 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议》的说明中指出,“聚焦总 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我们党已先后制定 了两个历史决议。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历史上的 重大是非问题,这两个历史决议基本都解决了,其基本论 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的工作中 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顺利 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基于 此,这次全会决议要把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 成就和历史经验上,以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 加信心、增强斗志。”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明就是告诉我们党 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为什么要把重点聚焦到成就和经验上。 总结经验对于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来说极为重要。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 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要重视对历史 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从中找到前进的正确 方向和正确道路。 (三)总结经验的意义 关于总结经验的意义,我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展开。 1.继承党的优良传统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形成科 学理论,进而映照现实、指导实践,远观未来、把握大势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 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历史。在1927年召 开的八七会议上,我们党深刻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正是基于这个总方针,我们党领导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 。在秋收起义受挫后,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同 志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地区转移。从此,我们党开始了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逐步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 探索,说到底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毛泽东同志 在总结经验方面为全党树立了典范,他曾形象地指出,“我 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2.彰显党的独特优势 我们党具有很多优势,其中善于总结经验是党的独特 优势。总结经验是一个合乎实践的过程,就是“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而每一次总结经验 ,认识都提高一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党为 什么能够掌握和运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同时 推动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功?说到底就在于 我们有总结经验的独特优势。 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党形成了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