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时刻心系“国之大者”(202209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中共新华社党组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 理政》第四卷: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 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 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 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不移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 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 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 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做好我国经济工作 的逻辑起点。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在经历长期高速增 长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通过高质量 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 。从需求结构变化看,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模仿 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不断升级 ,日趋个性化、多样化,必须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的多 样化需求。从国际经验启示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 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为高收入经济 体,这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 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我国要顺 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需要顺应并遵循这一经济 规律。 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投 入、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型增长,必定因能源、资源、环 境等约束条件日趋紧张而不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兵 团作战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 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 不支持,是不可持续的,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 胡同。”高质量发展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 ,而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在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将 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走出一条生 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高质量发展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 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 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群众的需要 呈现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 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 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个“需要”不是一般需要,而 是“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需求质的变 化。高质量发展聚焦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推 进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匹配,为产品和服务注入更多科技含 量、文化含量,将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实现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 高质量发展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雄厚物质 基础的必然要求。纵观世界历史,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富强 ,不仅需要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需要经济质量的提升。有 量无质的发展,必然是大而不强。今天,我国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 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 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但也要看到 ,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发 展仍有很大差距。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科学技 术、人力资源、生产资本等要素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经济 的质量和韧性,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新发展理念 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洞察时代变迁 、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习近 平经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 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 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工作的科学行动指南。这一 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 开放性。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要实 现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 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 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立场是我们 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 ”高质量发展必须瞄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断深 化,必须聚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持续 升级,必须围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谋篇布局,必须 致力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统筹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 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 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意气风发向着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十年来,我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居民年人均 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 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 10亿人。实践证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 根本原则和必然要求。 必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质量发展 ,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型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 买不来、讨不来的”“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 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 ,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党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科技创新事业提出一 系列奠基之举、长远之策:作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大决策 ,确立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提出坚 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 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 ,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 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针对“卡脖子”问题加大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和自主创新力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从20XX年的 1.91%增长到20XX年的2.44%,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从第三十四位上升到第十二位,天宫 、蛟龙、中国天眼、大飞机、北斗等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 竞相涌现,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 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不断开辟经济发展的 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实践证明,坚持科 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和根本支撑。 必须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从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 出问题出发,我们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