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嘉峪关市市长刘凯:在市政府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抓项目强工业促发展”大会上的讲话(202208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市政府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暨“抓项目强 工业促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嘉峪关市市委副书记、市长    刘 凯 (2022年8月15日) 一、在把牢方向中进一步明晰着力重点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 关键节点、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 议,非常明晰地擘画了甘肃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壮丽 蓝图。最近一段时间,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全市各级各 方面自上而下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宣传贯彻活动。昨天市委 召开十二届五次全会,再次对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精神进行了细化安排,这也是对新形势下全市工作的一次 再研判、再部署、再推动。从我们政府系统的角度讲,就 是要把这些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要求,不折不扣地 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在具体实践中要注重 这么3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就是“怎么看”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看明白、想清楚才能干得更坚定、更有效。这次市委全 会,核心就是围绕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进一 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找准路径。会议审定通过的《实 施意见》,将省委要求与我市实际结合起来,把甘肃所需 、我市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统筹起来,以系统观念 谋篇布局,既承接了省上最新精神,对一些不符合形势变 化的思路举措进行了调整、优化、完善;也注重了一个调 子唱到底,对之前全市上下已经认定了的方向、看准了的 事情,再次进行了明确和安排。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市委站 位全局的政治自觉、把握大势的战略视野和一以贯之的发 展定力,体现了对嘉峪关发展的高度负责和历史担当。从 这个层面来说,我们无论是政府班子成员还是各部门各单 位,都要主动地、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 部署上来,以“同其心,一其力”的合拍合力,坚定不移地把 市委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最新要求落实落细、一抓到底、抓 出成效。 第二个层面就是“抓什么”的问题。我们政府系统主要 是抓落实的。那么大家在推动工作中首先就要清楚抓哪些 问题、干哪些事情,能否真正抓到点子上,抓的是不是事 关全局的重点工作。结合省市最新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 靶向定位、精准聚焦抓好这么3点:其一是聚焦省第十四次 党代会精神,逐项分析研究“六新”目标、“一核三带”区域发 展格局、“四强”行动抓手、“11个坚定不移”等核心内容,切 实把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的相关措施要求,落实到我们政府 工作的各方面、贯彻到推动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其二是围 绕市委已经明确的发展思路,紧盯“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 西部明星城 ”这一目标,立足 “三地两点 ”功能定位、 “2+6+N”产业集群、提升城市品质等实践路径,在市委的领 导下,锚定方向、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大经济总 量、提升发展能级、改善群众生活。其三是紧盯市第十二 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 点工作,对照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更好统筹经济发展与疫 情防控,统筹发展与安全,把“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 发展要安全”的要求落实到位,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圆满完 成。 第三个层面就是“如何干”的问题。干工作不能眉毛胡 子一把抓,既要低头干活,更要抬头看路。这次市委全会 为我们政府系统抓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明确 了目标任务,现在关键是要在“干”上下功夫、求实效。一要 融会贯通把牢“干”的方向。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前段时间学习 的基础上,再次深入领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丰富内涵 ,结合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特别是思维书记的讲话要 求,进一步明方向、明路径,找准本单位与全局工作的结 合点和落脚点。二要主动靠前加快“干”的节奏。如果说在战 场上市委是“总指挥部”,那么政府就是“前沿作战部”。政府 班子成员和各部门“一把手”一定要主动上手、冲锋在前,经 常到基层一线、项目现场和企业群众中去,第一时间掌握 情况,及时推动隐患解决,不能等事情发生了、问题出现 了、进度滞后了再“亡羊补牢”。三要压实责任提升“干”的成 效。政府各部门要对标对表重点工作,盯紧盯实承担任务 ,建立健全内部责任落实机制,以“钉钉子”精神环环推进 ,切实把工作成效体现在发展指标上、体现在具体项目上 、体现在民生改善上、体现在助企纾困上,确保我们的各 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在聚力攻坚中进一步“抓项目”增后劲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 建立在项目之上,没有项目、发展就是空中楼阁。这次政 府全体会议“抓项目强工业促发展”的主题中,项目就是龙头 、是载体、是抓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发展为先 、项目为王”的意识,一切绕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 ,坚定不移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实现有品质有效率的高质 量发展。要统筹处理好以下“八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项目建设近期的抓不 好,远期的就抓不住。我们谋项目、干项目,一定要分清 轻重缓急,做到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对于近期项目,只 要是看准的、定下来的就要说干就干、马上就干、干就干 好,通过领导包抓、每月调度等机制措施,一个项目一个 项目推进落实。对于长远项目,必须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 性、可能性和必要性,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做好前期 ,决不能“拍脑袋”“想当然”。特别是要坚持远近结合,坚决 防止近期急需的项目因谋划不到位,争取不来资金导致没 钱干;长远项目因谋划不深不细不实,钱到了花不出去导 致“资金等项目”,这些都是绝对不允许的。 二要处理好重点与全面的关系。项目建设既要讲两点 论,又要讲重点论,通过重点突破,以点及面带动整体提 升。比如产业项目上,我们就是要围绕市委既定的 “2+6+N”产业集群,制定详细的产业招商路线图,绘制产业 招商树,加快招引一批延链、补链、扩链、强链型的重大 项目。只有这样我们提出的“工业强市、产业兴市”,5年内 工业增加值突破350亿元、GDP突破500亿元的目标才有可 能实现。再比如非产业项目上,相关部门要吃透市委决策 部署,弄清楚“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幸福雄关”的目标方向、 具体内容、重点任务,有的放矢地补短板、强弱项,并适 度超前地谋划一批满足城市未来发展和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的项目。例如,市委决定要实施社区治理改革三年行动 ,那么我们在推动公共服务进社区方面,就要统筹考虑社 区规模、居民需求、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等因素,把这些凝 练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去争取、去建设,最终通过项目的 落地来支撑社区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要处理好尽力与量力的关系。尽力折射的是进取姿 态,量力则反映的是务实态度。我们在谋划推进项目时 ,要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要“跳起 来摘苹果”,对于特别需要、特别急迫、作用特别重大的项 目,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哪怕投资 再大、实施再难也要下定决心干;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 ,不能脱离实际、为干而干,不给后人留包袱。具体实施 中要严格控制投资规模,概算以发改委初审为准,预算以 财政局评审为准,结算以审计局核审为准,一定要坚决把 好关口。现在,中央已经明确政府债务问题终身追责,在 谋划实施项目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项目建设中光有质量 没速度不行,光有速度没质量更不行,要力求达到质量与 速度的高度结合。比如,过去我们有的项目本身体量不是 特别大,但由于开展前期晚、推进慢,为了追求速度,简 单地把一项工程划分成了多个标段,实施过程中由于施工 单位过多,给现场管理、工程衔接、质量监管造成了很大 困难,最终影响了工程质量。再比如,我们有些老旧小区 改造项目,由于施工组织不科学,力量调度不及时,工程 周期长,给老百姓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施工质量还出 了问题,结果把暖心工程干成了糟心工程。这些都说明我 们抓项目考虑的不深不细,提前量不足、统筹性不够,以 后各单位在抓项目工作中一定要早着手、早谋划、早动工 ,真正做到夏谋、秋立、冬招、春干,实现质量和速度双 确保。 五要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只讲投入不讲产出是 不可持续的。中央提出要扩大有效投资,那么什么是有效 投资?一句话,就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特别是产业投 资决定着未来发展的走势,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 ,有效的产业投资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项目持续发展 。我们在项目推进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源头控制 ,把好“政策关、选址关、工艺关、建设关、验收关”,确保 项目建设符合法律和政策要求。要强化项目贡献度评估 ,今后谋划实施项目不仅要看就业、看税收、看环保,更 要看链条、看品种、看结构,实现投资有效益、产品有市 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发改委要学 习借鉴外地经验,建立项目贡献度评估体系,既掌控项目 建设过程中的投资额度、投资强度、形象进度,又要衡量 建成投产后的税收、就业等贡献,不能消耗了资源、占用 了指标,到头来却白忙一场。 六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目标、取向是不同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政府更多的是引导、撬动和保障。过去我市的房地产等 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的近70%,而且大多是政府财力投 入,全市民间投资只有15%左右,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简单地 用财政资金换取固投。在今后的项目工作中,我们还是要 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的民 间投资、企业投资、产业项目投资,推动实现良性循环和 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决不 能不计成本和效益地大包大揽,除了一些国家规定的纯公 益性项目以外,其他一律都可以向市场和社会投资放开。 同时,要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善于从资本市场、风险投资 、金融基金中寻找资金,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化解项目资金 不足的问题。 七要处理好谋划与落实的关系。项目谋划的再怎么漂 亮,如果不落地、不产生效益,就是镜花水月。像今年的 政府投资项目,第一批在2月份就确定了,到6月底4个月过 去了,整体开复工率还不到一半,完成投资只有四分之一 。但7月初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召开后,通过明确时限、建 立清单、每周一盯等方式,仅1个月的时间全市项目开复工 率就达到了 8 7 . 3%,带动固定资产投资 1—7月增长 12.28%,高于全省11%的平均增速,这也是两年来首次超过 全省平均增速。这说明不是这些项目谋划的不实不好,而 是相关部门在落实层面推进的力度不大、抓项目的办法不 多,没有真正把项目建设作为关系全市发展的关键性工作 去抓。各部门各单位要牢固树立“以项目论英雄、以发展论 实绩”的导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竭尽全力抓好项目前 期、落地、实施、保障等相关工作,确保我们的项目建设 高效有序推进。 八要处理好牵头与履职的关系。项目工作涉及的流程 多、环节多,不是发改委一家的事情,需要各部门都担起 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发改委作为全市项目工作的主管部 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的作用,做好“谋、争、落、推、督 ”的工作,统筹抓好全市项目建设的调度和推进,协调解决 好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市项目如果干不好,发改委 是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既各 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调配合、协同工作,立足职能认 真研究最新政策和国家投资导向,切实把项目谋划好、推 进好、实施好,真正以项目建设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三、在乘势而上中进一步“强工业”提能级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做大做强工业是富民兴陇最 为关键的支撑,是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四强”行动中 ,“强工业”起着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尤其是对我们嘉峪关 这样一个老工业基地来说,过去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 ,今后也必将因工业而进、因工业而强。对此,市委、市 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就是要把工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根基 和命脉,把“工业强市”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筑 基础、优存量、调结构、扩增量、强保障”,加快推动工业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筑基础,加快提升工业园区能级。为什么在强 工业里要第一个强调园区建设?我认为园区是推动产业集 聚的重要平台,是招商引资的重要招牌,也是工业经济发 展的主战场、核心区,抓好了园区就赢得了发展的优势。 这一点,我想道理不用多讲,大家都是明白的。那怎么抓 呢?一要盯住国家高新区创建这个关键。自1988年国务院 批复成立第一家国家高新区起,历经30多年发展,高新区 日益成为“增长高地”“ 创新高地”“引资高地”和“人才高地”。 如果我们的园区能够创建成功,国家高新区就会成为我们 工业的一张金字招牌和一块资金、项目、人才的“磁铁”,对 于加快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培植创新创业生态、提升投资 价值认可度、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 义。因此,工业园区、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务必要以创建工 作统领全局,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逐项突破 30项重点任务,力争早日列入国家考察名单、通过现场考 察,进入“国家队”序列。二要努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目前 ,我们园区整体发展势头是好的,但在基础设施等方面还 有不少短板。之前我去园区一家企业调研,询问有什么需 要政府帮助解决的,企业没提别的,就是希望把门前的几 百米路修一下。说句实在话,当时我是有点脸红的。我们 的目标是创建国家高新区,但连企业门前通条路这样的基 本诉求都没有解决。这说明我们在项目谋划、基础设施配 套上还有很多短板,有的地方的水泥路、柏油路修了挖、 挖了修,有的地方却连硬化路还没通,这需要有关部门认 真思考一下。园区、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大统筹协 调力度,进一步优化完善园区内水电气路和管网结构,加 快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和公辅设施,切实满足工业企业运输 、生产、生活等功能性需求。三要提升园区土地使用效益 。当前我们的发展中,一方面土地越来越成为制约项目落 地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园区又有很多厂房、土地处于闲 置状态。与周边地区相比,土地制约是我们的短板,因此 我们在发展中不能拼“面积”,而是要论“亩产”。园区、自然 资源等部门要抓紧对园区土地进行一次深入地起底,摸清 楚闲置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底数,一企一策、一地一策开 展清理整顿,切实让沉睡的土地醒过来,让闲置的厂房活 起来。同时,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实施亩均效益评价 ,建立园区分类激励约束机制,真正让好的企业有好的资 源、得到好的发展,体现我们政府扶优扶强的鲜明导向。 (二)优存量,壮大现有工业企业。企业是经济体系 的细胞,支持现有企业发展壮大的成本最低。我们在强工 业、促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千方百计促进存量企业提质 增效,决不能像猴子掰苞谷,拿了新掰的、丢了原有的。 一是要支持链主企业发展。龙头企业是稳增长、促发展的 主力军,具有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对我市而言,钢铝 两大产业链占全市工业经济的80%以上,是产业的支柱、发 展的基石,必须坚定不移支持钢铝产业发展。要围绕服务 酒钢、做大酒钢、做强酒钢的目标,完善地企协作联动机 制,支持酒钢公司加快技术装备提升、智能化改造和产品 升级换代步伐,扩大碳钢、板材、不锈钢、电解铝等生产 规模,研发核电不锈钢、抗菌不锈钢等新型特种钢材,不 断放大酒钢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构建附加值高、带动性 强的千亿级钢铁和铝产业集群。二要壮大中小微企业规模 。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