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调研报告汇编(3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调研报告汇编(3篇) 把握防风险的认识论方法论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 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防风 险”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提及的高频词 ,每每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重大xx社会 发展议题并论,处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 2021年中央xx工作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需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个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 ,体现出我们党对内外部环境深刻变化与发展大势的敏锐 洞察,也为全党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列出了重要的必 修课。 一、新时代新阶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一个新的课 题 立足新发展阶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一个全新问题 。这既源自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目标等新情况,又表 现为风险本身的变化、演进、传染、蔓延等新特征,还体 现为对风险防范、化解、阻断、止损各项工作的新要求。 我们必须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情况新特征新要求,也必然 要面对全新的风险与挑战,以新战略来解决新矛盾。 所谓“新”,最直接的表现是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 变化。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 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是近代以 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相应地,全球治理 体系变革处在新的历史转折点,发展中国家参与治理的意 愿和能力不断提升,全球治理多极化趋势明显。变革之中 冲突加剧,争夺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主导权的较量十 分激烈,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逆全球化 思潮上升,许多国家内顾倾向明显,甚至重拾冷战思维。 世纪疫情又加速了这一进程,全球生产和贸易面临变局 ,金融和宏观xx治理进入未知领域,xx领域的竞争延伸至 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各领域,战争、能源危机等极 端风险逐步从隐性走向显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必须清醒意识到,过去几十年总体上看“顺风顺水”的外部环 境已经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在新发展阶段,我们不但要破 除自身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拦路虎”,还要全力应对有可能 “逆风逆水”的一段航程,必然会面对全新的风险与挑战。 所谓“新”,最大的变量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 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世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 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xx社会发展各领 域全过程,其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 深前所未有,科学技术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 全球xx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面对科技革 命引发的变革契机,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面对科技进步带来的质的突破,用好了就能催生新的发 展动能,用不好就可能为未知风险的累积和蔓延提供“温床 ”。比如,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显著提升了金融服务能力 ,但如何有效防范金融科技形成的新风险、如何把握使用 新科技的范围和程度,仍然是业界争论的焦点。可见,任 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两分法”,不能无视科技革命带来的挑 战,也必须对那些扑面而来的未知风险保持警惕。 所谓“新”,最显著的特征是风险的系统化、全球化蔓延 态势凸显。纵观新世纪以来,点上风险系统化、局部危机 全球化的态势愈发明显。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到新冠肺 炎疫情,风险蔓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跨度之大、叠加 效应之强、破坏性之猛烈都前所未有。特别是疫情席卷了 整个人类世界,对社会治理、生产组织、利益分配、政治 格局、创新方向乃至思想理论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这些新情况新趋势,都要求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慎应对可 能出现的风险。 简言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 题。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个“新”,就难以深刻理解新 时代新阶段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难 以在不稳定性持续增加的世界中谋求稳定的发展,难以在 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难 以高质量制定政策、高水平执行政策,甚至有可能在防范 化解风险过程中制造出新的风险。 二、消除模糊认识,处理好重大平衡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 洞察xx社会发展大势,科学研判发展机遇与挑战,站在全 局和战略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防风险”摆在治国 理政重要位置,正是预见到了重大风险对我国现代化进程 的影响力和破坏力。 党中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一 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对统筹发展和 安全认知模糊问题,特别是对“统筹”方法论的认识不足。这 可能造成政策出台上的“挤碰头”、执行上的紊乱和不到位 ,也可能出现因短期暂时波动而影响长期战略实施等现象 。比如,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虽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 表面上的“易爆点”,但形成风险的深层次矛盾未能彻底解决 ,新的风险点就会层出不穷;对一些已经暴露的风险点的 成因、特征和演化趋势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做不到见微 知著、一叶知秋,很可能造成“小病不治成大病,漏眼不塞 大堤崩”的后果;对一些风险的关联性认识不深,目光只停 留一时一域,缺乏大局意识、系统观念,在操作上容易引 发次生风险这些问题不解决,风险势必会“一波未平,一波 又起”“按下葫芦浮起瓢”,工作上缺乏整体性、连续性、稳 定性,疲于奔命四处救火却抓不到根子。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更好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认识论方法论,并以 此指导实践。 ——明确价值原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们 党的根本立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抽 象的、玄奥的概念,而是体现在xx社会发展各个环节。特 别是在面对重大风险挑战时、处于作出重大抉择的紧要关 头,如何考量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如何平衡不同群体的 切身利益?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只要坚 持从这个价值原点出发,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就一定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确定最优路径,并依靠人民 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厘清逻辑框架。“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始终置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来把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 的第一要务,这个发展是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满足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 展。从长期看,发展和安全是辩证统一的,安全是发展的 前提,发展就是最大的安全。这就要求我们超越一般xx学 的视角,从政治xx学层面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要 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 造有利于xx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这是我们在应对风险挑 战的丰富实践中形成的深刻认识,也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 风险的必然逻辑。 明确了价值原点,厘清了逻辑框架,还要认识和处理 好一些重大平衡关系。例如,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完全依靠政府力量,会损失资源配置效率,丧失xx活力 ,出现政府失灵;完全依靠市场力量,会催生过度垄断 ,排斥公共利益,引发两极分化,出现市场失灵。政府与 市场关系的权衡,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争论贯穿百年、经 久不衰。西方国家认识这一重大关系的“钟摆”在政府与市场 两端反复摇摆,一朝碰壁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就会“摆荡 ”回另一端。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立足社会主义xx建设实践,提出“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有效市场和有 为政府更好结合,有效弥补了西方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在认 识上的缺陷,也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认识论提供了重大 理论指引。当前人们高度关注的xx结构失衡、地方债务高 企、各领域政策“挤碰头”等,从根子上梳理,都源于没有处 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都是因为“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 的手”协同发力不到位。必须要既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 机制解决问题,又要让政府勇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扬长避短、有机结合,作用都能得到有效发挥,才能在 稳定的xx增长中不断化解前期风险、不累积新的风险,也 更有余地余力应对突如其来的极端情况。 再如,正确处理金融与实体xx的关系。无论是1929年 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xx大危机,还是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 际金融危机,追根溯源,都起因于实体xx的内部结构失衡 、外部竞争力下降,是实体xx扭曲体现到金融领域的危机 大爆发。 不同国家对金融与实体xx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有专 家分析说,有的国家认为金融可以独立运行,特别是美国 的华尔街人士,更强调金融自身的特性,认为在金融市场 挣到了钱,这个钱就是“真”的,不考虑其背后是否有实体 xx的财富创造。有的国家在出现过度投机造成泡沫以致泡 沫破裂时,才会关注二者关系,但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 ”。还有的国家在实践中形成了金融与实体xx的良性互动 ,但在理论认识层面却缺乏总结和提升。我国一向高度重 视处理好金融与实体xx的关系。在国内政策上,我们强调 为实体xx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这也是防范 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比如,中国人民银行就研究推出了 社会融资规模这一统计指标,力争反映金融业为实体xx服 务的数量和程度。 百年来的各种局部或者全球性xx危机无不表明,把握 住了金融与实体xx的关系,就把握住了xx可持续发展、防 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关键。对于当前我们重点关注的风险点 如金融领域资金空转问题、市场主体高负债问题等,既要 从金融与实体xx关系的角度去认识,也要通过金融服务实 体xx的举措去化解。 三、用好一系列规律性认识 道理千万,关键要以实践检验成效、在实践中深化认 识。 党的十九大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置于三大攻坚战之首 ,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 果。几年来,一系列务实举措有力维护了xx大局稳定。特 别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应对新冠肺炎 疫情加大逆周期调节赢得了空间。 宏观上,我们有效遏制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的势头 ,2017年至2019年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在250%左右;微观 上,妥善处置了一系列重大金融风险事件,有序处置各类 高风险机构,有效避免了点上的风险系统化蔓延;制度上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制度建设持续加码,不断健全风险 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 特别是在风险易发高发的重点领域,我们持续化解影 子银行风险,下大力气改善金融脱实向虚、资金空转等情 况。清理整顿金融秩序,在营P2P网贷机构全部停业,非法 集资、跨境赌博及地下钱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得到有力 遏制;优化政府债务管理,调整地方债务发行进度,降低 债务成本截至2019年末,风险较高的狭义影子银行规模降 至39.14万亿元,较历史峰值缩减了12万亿元。 2021年,我国xx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xx总 量和人均水平实现新突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 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在全球主要xx体中名列前 茅;xx规模达到11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xx体;人均 GDP达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实体xx发展向 好,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 .8%,占GDP的比重为 27.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国际影响力继续 扩大,我国货物贸易额、外汇储备均居世界首位,服务贸 易、对外投资、消费市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可以说,取 得如此亮丽的发展成绩,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持续努 力功不可没。 但也要看到,世界xx复苏乏力,世纪疫情冲击剧烈 ,世界主要xx体的日子都不好过。以前被掩盖的传统结构 性问题有可能急剧恶化,原本蛰伏的风险有可能在短期内 集中显现。对此,必须坚持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在风 险处置上既要果断出手又要精准拆弹,重点是用好在实践 中获得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重大历史关头、重 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 性作用。越是面对风险挑战,就越要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 领导,就越要步调一致向前进、沉着应对,这是我们有效 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 矛盾的根本保证。 ——坚持底线思维。即使处于发展的顺境,也要居安 思危,增强对风险的预判,深入理解市场心态,关注市场 曲线动向。特别是要在完善风险预警预判机制上下功夫 ,强化日常风险监测与评估,做好各类风险处置预案。 ——坚持系统观念。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 度效,分出轻重缓急,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在多重目标 中寻求动态平衡,避免因一些政策调整过快过猛而打击预 期,非xx领域的政策出台亦需充分考量其对xx领域的影响 。既要防止不同领域政策“挤碰头”造成的“合成谬误”,又要 防止将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持久战打成突 击战造成的“分解谬误”,还要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 中引发次生风险蔓延至xx金融领域。 ——在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要在动态发展中把握稳 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确保xx金融稳定的同时持续巩 固xx恢复向好势头,以xx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风险。既不 能只顾往前冲不看脚下路,也不能以发展停滞为代价解决 风险问题,造成xx发展失速的严重后果,甚至错失发展良 机。 ——强化执行精准性。力争使处置风险的每一步都踩 在点子上、抓到要害处,将波及面和破坏力降到最低。对 威胁金融稳定的重点领域风险,要精准拆弹,绝不能让风 险传染蔓延;对于暴露明显、短期化解会有阵痛但不会对 全局伤筋动骨的,要果断出手,长痛不如短痛;对可能持 续存在的潜在风险,要主动化解,实现“慢撒气、软着陆 ”;对于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坚持以改革弥补监管 短板。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总的来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需要充足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指引方向的科学理论 ,强大稳固的实体xx“基本盘”,结构优化、运转健康的金融 体系,富余的回旋余地以及丰富的政策“工具箱”。归根结底 ,要廓清思想认识迷雾,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中牢牢把握主 动权,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用好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持续积淀破解难题和化解风险的智慧 ,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 基本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 底线。 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水平 无论是1929年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xx大萧条,还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几十年来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 大大小小危机,人们总能在所谓“意外”与“巧合”中翻找出那 条指向危机的线索,总能发现被人们忽视的xx规律在默默 发生作用,总能在事后惊觉那些贯穿于繁荣时期的盲目、 扭曲、过剩、膨胀,其实早已一次次传递出累积风险的明 确信号。 世界xx已进入风险易发、高发期,能否精准预判风险 苗头、把握危机走向,至关重要。对于我国而言,诸多新 兴领域既无可参照的发展路径,也无可照搬的成熟经验 ,为此必须增强预判风险的本领,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水 平。 一、xx领域风险的成因与演化日趋复杂 风险往往具有较强的隐匿性。人们习惯用“黑天鹅”“灰 犀牛”来比喻风险。前者指的是那些意料之外的、产生重大 影响的风险;后者指的是那些由于太常见而被忽视的风险 ,如同犀牛,待它真正冲到眼前,人们才惊觉为时已晚。 “黑天鹅”难以预测,“灰犀牛”虽不易察觉却有迹可循。 1992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可以被看作20世纪70年代以 前布雷顿森林体系内在矛盾的翻版;1997年泰铢急剧贬值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但早在1996年泰国就已出现金融不 稳的明显迹象,国际投机者蠢蠢欲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前,其房地产市场早已出现信贷扩张的巨大泡沫。 即便人们一次次被“灰犀牛”撞倒,但如何识别、预判潜 在风险,至今仍是世界性难题。一方面,随着全球xx一体 化程度加深,风险的成因日趋复杂,从单一风险源演变为 多点关联风险源,风险识别的难度呈几何级增长。以金融 危机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金融危机通常只表现为 单一形式,比如,60年代的英镑危机是货币危机,80年代 的美国储贷协会危机是典型的银行业危机。但进入90年代 ,金融危机的综合性特征愈发明显,外溢性影响突出。例 如,当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收紧时,世界xx将经历“痛苦 ”的调整过程:外部市场流动性突然收缩,一些发展中国家 可能出现资本外流、货币贬值、资产价格下降等现象,如 果该国的xx基本面不健康,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另一方面,认识和操作误区频频成为危机的“导火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对市场繁荣有非理性预期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投机心理盛行,采取放任自流 的xx政策,金融市场监管失效,纵容虚拟xx盲目扩张,等 等。 此外,xx周期固有的“复苏—繁荣—衰退—萧条”也值得 重视。当前,世界xx依然低迷、复苏道路曲折,我国xx发 展也面临“三重压力”,xx下行有可能使各类隐性风险“水落 石出”。 二、善于从经验教训中总结应对之策 不论是在xx学的书本上,还是在实践中,人们都发现 并接受了一个事实——风险无法完全被消除,但这并不意 味着面对风险无计可施。我们既要积极寻找防范化解重大 风险的应对之策,更要在危机处置中汲取经验、深化认识 ,总结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 第一,用发展的眼光研判风险、用改革的手段化解风 险,在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 基础和关键。既不能因噎废食,为了化解风险而停下发展 的脚步,又不能扬汤止沸,只关注表面现象、不深究根本 问题。比如,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我们强调采用改 革创新的思路,综合考虑xx发展、结构升级和社会稳定等 多重因素,有效避免了相关风险的“大爆发”“硬着陆”。 第二,坚持系统观念,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系统 性工程来抓。在观察风险时,我们既要关注xx领域,又要 考量非xx领域对xx的影响,还要关注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 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时,需从多方面 共同发力,既要用好“政府之手”,也要用好“市场之手”,形 成合力。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例,不能仅仅依靠金融监 管部门,财政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也要积极参与。 第三,发现苗头果断出手,避免单一风险演化为系统 性风险。近年来,我国及时出手整治互联网金融乱象,目 前P2P网贷机构已全部退出经营;对虚拟货币炒作加以遏制 ,境内比特币交易量全球占比从90%多下降至10%;针对一 些负债规模大、可能威胁金融安全稳定的高风险企业,果 断决策、及时处置,稳稳托住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第一 张多米诺骨牌”。 第四,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在 稳妥处置一些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的过程中,我们根据风 险的不同特点、成因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分类施策、精准 拆弹。在处置影子银行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过程中 ,以上特征也都有所体现。 第五,构建预警机制,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 、早处置。具体来看,我们推行“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金 融监管,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做好 防范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协调工作;健全风险 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