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11月5日浙江省温州市县联合选调笔试真题及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2年11月5日浙江省温州市县联合选调笔 试真题及解析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 材料1:各地在广大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 心,目前全国数量已超过57万个,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读 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开展文体活动 等,在这里都能开展。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甘肃乡村舞台 、广西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安徽农民文化乐园等,布局合 理、功能配套、供需衔接,极大地满足了群众所需。 之前,县域内公共文化服务缺乏体系建设,上下缺乏 联通,资源不能共享。致力于补短板,各地推进县级文化 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让分散、独立的资源形成组织体 系,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资源不断输送到乡村“单一供给 ”转变为“多元供给”“交互供给”。截至2021年10月,全国 2636个县(市、区)建成图书馆总分馆制,2672个县(市 、区)建成文化馆总分馆制。 材料2:群众文艺受到追捧。广场舞律动在大街小巷 ,“村晚"点亮着乡村戏台,合唱蓬勃在大江南北。去年,全 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参与人次达到1.24亿 ,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参与人次超过1.7亿 。逛博物馆日益流行。类型多元、主题丰富的现代博物馆 体系基本形成,展览品质不断提升,文创产品精品迭出 ,国宝文物屡屡“出圈”,参观人次屡创新高。广播电视惠民 利民。全国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48%,电视节 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66%。《山海情》《觉醒年代》等重 大革命、重大历史和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汇聚强大正 能量。 材料3:流动服务升级快,田间地头欢乐多。20世纪 60年代,河南鄢陵县豫剧团拉着自制的“木板车”上山下乡送 戏,很不方便。 当板车升级为流动舞台车,剧团“如虎添翼”,老百姓看 到的演出也更丰富。如今,放眼大江南北,流动图书车、 舞台车,在山间穿梭、林边搭台、河畔歌唱,为老百姓送 来欢乐和文化。 材料4:“有了‘文化惠民卡’,买书、看演出,自主选择 ,政府补贴,倍儿美。”北京市民王可盟开心地说。党的十 八大以来,各地一改“政府办、群众看”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 ,让群众自主“点菜”。青岛、成都等地通过打造文化超市 ,采取个性化、“订单式”服务,满足群众的多元需求;北京 、天津等地发行“文化惠民卡”,将优惠文化产品打包,给群 众自主选择权。“超市式”“一站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亲和力 、吸引力、美誉度大大增强。 到“城市书房”度过美妙的时光,已经成了浙江温州市民 李微娜的习惯。此前,基层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常常给 人的印象是“呆板”。如今在浙江温州、山东威海等地,城乡 的大街小巷、门前屋后、商业街区,一座座装修设计时尚 、空间精致和谐、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文化空间十分打 眼——“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让人们享受更加优质、个 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外来的游客还会前来 “打卡”,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材料5:从阵地服务转变为“线上线下”。动动手指,自 由点单——浙江宁波市民张钦波说:“现在借书就像点外卖 —样方便。”类似的借还书模式已经在许多城市普及推广。 通过智慧广电,各地有线电视网络积极挖掘网络资源潜力 ,联合各地教育机构开辟教育专区,向中小学生家庭提供 免费线上教育课程服务;“公益广告、节目+消费帮扶”等推 动乡村特色农产品消费;“空中课堂"在线教育向广大农村地 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问题:结合材料,概括总结浙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设的成就,不超过300字,20分。 1.服务网络全覆盖。农村建成文化站、文化礼堂等综合 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 化设施网络。 2.县域体系更完善。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 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资源输送乡村,上下联通、资源 共享。 3.流动服务升级快。文化下乡板车升级为流动舞台车、 流动图书车,文化服务惠及全民。 4.文化供给多元化。提供“文化惠民卡“等订单式服务 ,打造“城市书房”等个性化空间,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 、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5.服务阵地信息化。挖掘互联网优势,上线数字图书馆 ,提供线上文化课程,城乡群众能够同步享受文化资源。 6.产品质量稳提升。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创作更多贴近 实际、贴近群众的优秀文化产品。 第二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1:今年2月28日召开的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大会 上,数字化改革“152”体系迭代升级为“1612”。其中从“5”到 “6”,增加的就是数字文化系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兰建平说,它将为浙江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提供基础性、 支撑性作用。 新赛道开启半年来,数字文化系统在理论引领、舆论 引导、文化惠民、文旅融合、文明培育五大“跑道”上,不断 上新。尤其在基层出现了一批有实效的好应用:杭州富阳 的“富春风尚汇”、嘉兴的“红色资源在线·红色润心”、长兴 的“未来景区·安心人玩”、绍兴越城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 承应用、温岭的村社传播通···它们让数字文化系统走入千 家万户。 数字文化让文化服务便捷高效,推动实现“人的现代化 ”把鱼类简笔画上色后,用AR装置扫描,投影幕布上就有鱼 儿水中游;走进“元宇宙剧场”,浙江自然博物院的100多个 数字化展览、50多个藏品讲解、教育项目的短视频及展项 微电影,都可点击或语音对话观看···最近,全国首家“24小 时博物馆”在杭州开放,记者现场体验了一个“奇妙夜”。 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告诉记者,“24小时博物馆 ”受场地所限,面积只有300平方米左右,“但数字化技术的 ‘加持’,却让这个小型博物馆变成无穷大。” 这种“足不出馆,遍览全球”“边玩边学、寓教于乐”的全 新观赏体验,正在普及。前不久,“浙江智慧文化云”上线 “浙里办”APP。它归集了全省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的 文化数据资源。群众可以预约展馆,观看云展播、上网课 ,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将高水平推进人的现 代化。多位专家指出,对个体而言,这就是要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即公民的道德素质、健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 法治素养、数字素养大幅提高。这一目标如何实现? “现代社会,人们的体验方式、交互模式、传播路径等 与过去已经完全不同。”兰建平直言,用信息化、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重新定义文化,是数字文化所长,也是发 挥其在推动人的现代化等领域实用实效的所在。 中办、国办近期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 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 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 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浙江的数字文化,正在不断创新利用数字化手段,让 文化服务泛在可及、便捷高效。 “我想去听戏,以前到处问还不一定问得到,现在手指 点点就有了。”今年7月,衢州“数智文化空间站”正式上线 ,衢江区市民张女士形容自己有了一名“智能文化管家”,不 仅可以查询家附近有哪些好玩的演出、展览等文化活动 ,还可以根据她所在位置,实时显示周边步行15分钟范围 内的图书馆、南孔书屋、特色文艺村等空间信息。 “它还是衢州全市文化资源的‘大管家’。”衢州数字文化 系统推进办相关负责人说。基层文化服务往往存在供需矛 盾较突出、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能完全适应等问 题,群众获得感不强。如今,空间站集成15分钟品质生活 圈、文化地图、文化日历等20多个场景,汇集全市公共文 化空间近4000个,特色文化人才1.3万余名、文化共建组织 120余家···让市民各得所需,也让文化人士各展其能。 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被视作“人的现代化”的灵魂。将时 代精神与民族文化气质相结合——这是“富春风尚汇”应用场 景给人的第一印象。它如今已在富阳全区推广。 “文明建设,群众都是参与者、受益者。新应用搭建了 一个开放参与的平台,鼓励群众参与志愿活动、见义勇为 、无偿献血等,也可及时发现、褒奖最美人物。”富阳区委 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当地各镇街还因地制宜开发了“孝德 指数”“安禾家规”“永昌风尚榜”等子应用,让本地的孝道文 化与现代城市文明有机结合,也让“百家争最美,人人比风 尚”成为可能。 在第三批省数字文化系统优秀应用名单中,有很多文 明建设相关的类似案例,如杭州萧山区文明城市数智应用 、浙里甬文明、海宁市文明“全指数”数字化应用等。 “文明创建,也是一次文明的洗礼。”兰建平说,文化的 本质是“人化”和“化人”。借助数字化,可以在文明创建中不 断拓宽个人成长通道、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 实现“人的现代化”。 材料2:数字文化催生很多新业态、新玩法的同时,数 字文化应用也让许多传统文旅产业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