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放管服”工作总结素材汇编(35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放管服 ”工作总结素材汇编(35篇) 甘肃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 作综述 (2022年11月2日)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一场刀刃向 内的自我革命,“放管服”改革一直是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 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重要举措。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持续深 化“放管服”改革, 着力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为企业松绑、 为创新除障、为公平护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活力 充分释放,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加。 一、扭住重点发力,纵深推进改革 审批时限再压缩、企业成本再节约、企业投资再省心 ——2021年,我省在兰州新区、金昌经开区、玉门市开展 “标准地”先行改革试点,简化优化工业项目供地流程,压缩 供地时间,降低投资项目运行成本,企业实现“拿地即开工 ”,有效加快项目落地。 甘肃海远博大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兰州新区2021年重 点招商引资企业,成为“标准地”改革红利的受益者。 “从项目开工到实现投产,仅用了6个月的时间。”甘肃 海远博大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兰州新区审 批帮办代办团队和各部门的帮助指导下, 企业顺利拿到承 诺制施工许可证,并同步办理了项目建设相关手续,确保 项目顺利施工建设。今年3月,甘肃海远博大新材料有限公 司生产的大口径给排水管材系列产品均已投放市场。 经过一年试点,兰州新区、金昌经开区、玉门市三地 出让“标准地”28宗3365亩,相关项目均实现“拿地即开工”。 “‘标准地’改革,构建了工业项目公开透明的新型招商 模式、全过程监管的新型管理模式和节约集约的新型用地 模式,是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行政效能、创优营商 环境的新招。”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加大简政 放权力度,加快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2015年6月,甘肃政务服务网上线运行,初步构筑 起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的雏形; ——2016年,我省推动省市县三级“网上行权”,行政审 批事项标准化工作趋于成熟; ——2018年,我省全面开展深化“放管服”改革突破年活 动,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改革越 向纵深,释放的动能也越大。 2021年,我省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1项,减审 批力度为近年最大。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省市县三级 涉改部门(单位)按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告知承诺 、优化服务等方式办件总量达到73.9万余件,惠及市场主体 2.47万户。 今年,我省编制公布《甘肃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 (2022年版)》,明晰权力边界,规范权力运行;在涉企 经营许可、证明事项、投资项目审批等领域推行告知承诺 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建设 用地审批时限压减至20个工作日;生态环境领域85%的建设 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市州;在全国率先实现同时支持 刷脸和刷二维码进行医保结算,医保凭证从“卡时代”进入 “码时代”。 二、聚焦利企便民,拓展服务广度 “没想到,现在办理营业执照这么方便。”甘肃元数运网 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大材高兴地说。 今年初,陈大材在营业执照办理网络系统中选择了“送 照到家”服务,仅2 天时间,纸质版的营业执照就送到他手 中。22个工作日、8.5个工作日、5个工作日、2个工作日近 年来,我省企业开办时限持续压缩,市场主体准入环境更 加宽松便捷。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市场主体累计达到 214.38万户,较2021年同期增长7.75%。今年以来全省新设 市场主体22.7万户。 企业和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 。 近年来,我省聚焦利企便民,全面保障市场主体,着 力加强企业开办(注销)“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建设,企业登 记注册时间不超过2个工作日。简化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流 程,将适用“秒批”系统的经营范围事项从3大类33项扩充至 8大类63项。 同时,将电子税务局100项功能接入“甘快办”,推出 233项“非接触式” 办税缴费、521项“网上办”服务,取消 1107项涉税资料报送,将税务行政审批事项压减至1项。 此外,我省住建部门推动颁发电子资质证书,全程实 现“零跑腿、零证明”。公安部门建成二维码一码通支撑平台 ,实现人、企身份检验和材料免交,高频事项“零材料”扫码 即办。民政部门采取承诺制方式替代取消家庭财产收入、 困难程度等证明材料。文旅部门通过实行告知承诺制,将 部分文化类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间由20个工作日压减至5个 工作日。 百姓的“小事”,正是民生的“大事”,也是“放管服”改革 瞄准的“靶心”。 近年来,我省全面推动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 项进驻政务大厅,基本实现“只进一扇门、可办所有事”。持 续加强“好差评”系统建设,推进现场服务“一次一评”和网上 服务“一事一评”,基本实现“政务服务好不好, 让企业和群 众说了算”。 同时,我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整合归并57条政 务服务热线,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实现“一个 号码统一对外服务、一个平台倾听百姓心声”。自2021年 11月15日上线运行以来,全省共受理群众有效来电117万余 件,日均受理量7525件左右。 三、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管理效能 2021年3月,我省启动数字政府建设;2021年5月,省 政府成立省数字政府建设统筹推进领导小组;2021年12月 ,在省政府办公厅加挂省大数据管理局牌子,设立省大数 据中心,甘肃省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进入实体化运行阶 段;2022年4月,甘肃省数字政府第一批建设项目已全面上 线;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一 项重要举措。 去年以来,甘肃省政府以“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为目 标,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提高政府治理 效能,着力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 服务体系,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 境为主线,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打 造“甘快办”等特色应用品牌,建立省市县乡村5级贯通的政 务服务体系,面向企业和群众建立线上线下协同的N个政务 服务应用系统。 创新提出了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要素标准省市县乡“四 级46同”,52个省直部门及中央在甘单位统筹联动,编制统 一的基本目录及实施清单,为全面实现同一事项全省范围 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夯实了基础。 推进涉企优惠政策“不来即享”提质扩面,实现“专精特 新”中小企业等五项认定业务网上办理,推行减税降费、科 技奖补资金、涉企公积金、就业补助等更多惠企政策精准 推送、在线办理。 深化“甘快办”应用,统一全省政务服务移动端入口,完 善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功能,13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实现“跨省通办”,其中121项实现“全程网办”。 推动电子证照在更多领域应用并互通互认。全面推进 数据汇聚共享,初步形成覆盖省市县各层级的全省一体化 政务数据目录体系,全省汇聚政务数据达到700余亿条。 简除烦苛,很难一蹴而就;转变职能,需要久久为功 。 当前,全省上下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各 级各有关部门将对标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坚持以推 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深化“放管服” 改革,进一步拓 宽“放”的领域,提升“管”的效能,优化“服”的质量,不断提 升政府行政效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和 满意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注入 新的动能。 丹东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核心竞 争力综述 (2022年11月3日) 今年以来,丹东市发力打造“痛快办事”营商环境。截至 目前,“沿海六市通办”40项“全程网办”,“一网通办”容缺受 理1731项,“一件事一次办” 125项。政企直通车对接企业 14.3万余户,配备“公共管家”729名,政务服务满意率达 98%。 一、政府优环境不遗余力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市场主体而言 须臾不可缺少,是企业应对外部冲击挑战、提升自身竞争 力的重要支撑。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金泉工业园 区的哈曼(中国)科技有限公司采访,公司副主裁、总经 理李宏一再向记者强调一个词:“丹东速度”。 “53天!当年的哈曼(丹东)项目,从开始洽谈到完成 签约,只用了短短53天时间。”李宏告诉记者,哈曼(中国 )科技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丹东市多年来打造的 一流营商环境。2010年,哈曼落户丹东,当年投资、当年 竣工、当年投产,主要业务覆盖汽车音响、专业音响以及 世界顶级灯光品牌制造,员工达1000余人,其客户包括宝 马、奔驰、现代起亚、丰田等知名汽车品牌,同时,公司 还为世界各地大型活动场所、歌剧院、电影院等提供专业 音响设备。 如今,这种“痛快办事”的“丹东速度”已延续到哈曼(中 国)科技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中。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为 哈曼公司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全 力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用电、用地等方面的困难,有针对 性地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同时,他们还为企业申请资金 补贴及各项扶持政策,助力企业智能化改造和产业升级。 今年1月至2月,哈曼公司产值突破3.38亿元。2021年至 2026年,哈曼丹东工厂计划投资3200万美元,引进6条世界 顶尖水平的汽车音响扬声器生产线。公司新引进的生产线 配备高精度、高智能化的自动化设备,完成产品分装、组 装工艺,并配备专业声学检测系统,对生产产品进行全方 位的性能检测,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哈曼生产制造 基地。 更暖心的惠企服务、更精准的政策帮扶、更硬核的权 益保护经过丹东市上下不懈努力,营商环境发生了显著变 化。“丹东振兴、营商先行”理念成为普遍共识,马上办、就 近办、网上办等一系列优化服务举措,让企业群众深切感 受到在丹东办事的方便快捷,获得感明显提升。 综合优质的政策环境,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 争的市场环境,轻装上阵的成长环境,齐心创业的工作环 境,亲商富商的人文环境丹东市全力打造资金流入的“洼地 ”,投资兴业的“宝地”,企业发展的“福地”。 二、企业谋发展心无旁骛 近年来,丹东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金融扶 持力度、降低公用事业收费与物流成本、出台惠企奖补政 策,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涌现出一批“专新特精”高成长企业 。与此同时,丹东市努力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和 幸福宜居城市,使丹东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更加生态宜 居,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对人才、投资等要素的吸引力。 2021年12月,丹东通达电力电器设备开关厂负责人卢 俊峰通过朋友介绍来到楼房镇投资建厂。从厂房选址、买 卖谈判到过户取得新房证,楼房镇相关负责人全程陪同参 与。为了让该厂办证手续一次过关,楼房镇采取模拟审批 工作模式,提前掌握各个环节程序和要件,派专人跟进。 今年1月6日,所有手续只用了20天就都办理完结,这让他 对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丹东市用“金牌服务”打造“金字招牌”,用“权力瘦身”推 进“服务健身”,用“刚性治理”优化“项目生态”,用“城市品 质”激发“投资兴致”。 宏德蜡烛制品有限公司落户振安区楼房镇10年,企业 年产值从2000万元增长到如今的8000万元。“企业能够顺利 壮大,得益于楼房镇的大力扶持。从土地手续、建厂房 ,到招工等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对接,为我们节省了 不少时间。”企业负责人王权告诉记者,他认识的一个天津 销售商,听他说楼房镇的营商环境好,先后几次前来调研 。2021年,这个销售商决定在楼房镇投资, 建了一个蜡烛 制品厂。目前,企业手续已基本办完,1000万元投资也已 到位。 优质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坚定了在丹东发展的信心。 2021年,哈曼公司销售额约2亿美元,纳税达1亿元人民币 。“丹东市在营商环境方面为公司提供了更好更广阔的发展 空间,让我们安心扎下根来。”李宏感激地说。 三、群众享便利感受幸福 丹东市围绕打造“痛快办事”的文化,从教育引导、能力 提升、舆论氛围、制度规范、机制创新和监督问责等方面 持续发力,“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丹东形象”的理念 正在成为共识。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为群众提 供良好的服务,丹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断完善登记流程 ,压缩办件时限。1月,抵押登记不再收取房屋土地价格评 估报告或价格认定书,有效减少了企业和个人办理抵押权 登记的时间及成本;3月,将抵押权首次登记办理时限由 3个工作日压缩至2个工作日, 变更登记、更正登记及金融 联办平台受理的抵押权首次登记均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 工作日。 在此基础上,丹东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落实不动产登记 “容缺受理”“首问负责”“一次告知”制度,在办事大厅和网站 公示办事流程、办事指南、收费标准,设置“综合受理窗口 ”等举措,做到办事流程简单易懂、提供材料清楚、收费标 准公开;为有需求企业、群众提供证书邮寄服务;采取实 名制领号、增加办理窗口、干部值班巡检等方式,切实提 高服务企业群众效能。 “十一”假期刚过,丹东“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就恢复了往 日的忙碌,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窗口成立之初只有8名员 工,现在已经服务群众5万多次。今年,这个窗口被列入“中 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在丹东百姓心中,这里更是解“急难 愁盼”,治“疑难杂症”的兜底窗口。丹东市在全省首创“办不 成事”反映窗口,将历史遗留问题、应该办但有政策瓶颈的 个案, 规范程序特事特办,将应该办但有政策瓶颈的共性问 题创新机制解决。遵循这样的思路,丹东“办不成事”反映窗 口不断追求新突破。 如今,“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在全市38个县级以上各类政 务服务中心全面推广,已提供服务8万余人次,解决企业群 众办事过程中的“疑难杂症”800余个。与此同时,“首问负责 制”“以函代证”“告知承诺”和“容缺后补”等制度在实践中普 遍应用,1732个事项实行“容缺受理”,248个事项实行“告知 承诺”。 近年来,丹东市强化数字赋能,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 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 8 . 2 %, “最多跑一次 ”事项比例达 99.6%,平均事项办理时限压缩81.5%,“即来即办”业务达 到44.1%,125个联办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好”。全国首 个5G智慧办税服务厅、东北首家“无人警局”、24小时在线 社保自助服务、115个高频事项上线“辽事通”等举措,打破 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就近 办成为新常态。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唯有下 大气力、久久为功,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才能让 市场主体本固根深、枝繁叶茂。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 之“稳”、发展之“进”,丹东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 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堰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工作综述 (2022年9月21日) 2020年、2021年,我市连续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 杆城市。 今年前8个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7万户,同比 增长257.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1.4个百分点;新签约 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落地11个,各县(市、区)均 实现突破。一串串喜人的数字闪亮耀眼,“数”说着我市营商 环境的不断优化。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持 续优化营商环境,以营商“软环境”成就发展“硬实力”。 一、深化改革高效办成一件事 日前,市民张先生登录微信小程序“商事确认登记一链 通”平台,通过“网上办、零见面审批”的方式,顺利完成企 业营业执照登记办理业务。“以前开公司,要提交很多纸质 申请材料,现在只需一张本人身份证,在手机上就能搞定 ,省时又省力。”他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成立以 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创新建立优化营商环 境“指标长”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紧紧围绕企业和 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积极推进“一事联办”,提升办 事便利度,增强企业获得感、群众幸福感。 市、县(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受理事 项达80%以上,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受理事 项达50%以上。通过“十税合一”等创新举措, 纳税申报次 数减少到5次,纳税人申报时间压缩至90小时以内。常态化 推广“51 本证照证明材料免提交”工作措施,减少群众办理 业务所需提交的纸质材料, 证照证明材料免提交率达 94.29%。工程建设领域审批事项、全流程申请材料由改革 前的81项、407项精简整合为38项、69项,减幅分别达 53.1%、83%。工业项目从立项到验收,平均审批办理时长 为16个工作日。 以“智慧城市”为支撑,建成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 “i武当”APP,上线51个“一事联办”事项,服务对象跑动次数 、办理时限、申请材料、办理环节分别减少8 3 . 3 %、 70.7%、40.5%、75.1%。建成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大厅 ,推进不动产登记“指尖办”“掌上办”,“不动产电子证照 ”“一码管房管地”经验在全省推广。 二、优化服务倾力当好贴心人 焊接、打孔、冲铣 日前,记者在位于张湾区辖内的金 骥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正铆足干劲赶制 订单产品。公司产销两旺,离不开该区“创新驱动发展十条 政策”的支持。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一样,须臾不可 缺少,是优是劣,直接影响着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 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对于地方发展而言,好的营商 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软实力。 竹山县“八证同发”为企业节约成本超80%;房县先行先 试开展“无证明城市”创建;茅箭区免费赠送“企业开办大礼 包”;张湾区探索限额以下政府投资项目备选承包商随机抽 取新模式。市税务局清理、合并、减少纳税人缴费人报送 资料15类233项,升级发布“非接触式”办税事项236项、“全 程网上办” 涉税事项10类112项。市行政审批局将企业简易 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至20天,注销申请材料压缩 40%以上。国网十堰供电公司当好“用能管家”,为企业节约 电费成本约210万元。我市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在全省率先 推出“碳汇收益权+”贷款模式,“科创贷”实现零突破。 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深入开展“双千”活动,巩固提 升“首席服务官” “重大项目包保”“土保姆”“业务帮办协办”等 经验做法,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制度,建好用好“十堰 亲清企业服务信息平台”,出台《十堰市营商环境问题投诉 联动处理办法》,帮助企业解决合理合法诉求2436件。 三、强化保障提升市场公平度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市积极推动“办事找关系”向 “办事靠法治” 转变,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稳定市 场预期、增强企业信心。 建立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信用修复管理 等机制,对85类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 创新“大证管小证,一证管多坊”小作坊监管模式,不断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1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6万 家,同比增长113.5%。 提升获得信贷便利度,建立企业金融服务方舱7个,入 舱企业2139家,为入舱企业新增贷款合计35亿元。 建立破产审判“府院联动”工作机制,市中级人民法院出 台“破产案件审理指引”“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实施办法”。开辟 破产重整“绿色通道”,市财政局拨付资金100万元,为“无产 可破”案件提供费用支持。 全市1811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一企一警”,500名执业 律师深入3000余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小微企业提供精 准法律服务。2021年,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受理涉企案件 1.6万余件,结案近1.5万件。 梧高凤至,花香蝶来。我市将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 招牌”,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 ”,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 的支撑。 连云港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推进大会侧 记 (2022年9月29日)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为向广大市场主体展示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改善营 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昨日上午,我市举行优化营商环境攻 坚年推进大会,发出号召——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务实的 举措、最严实的作风、最扎实的成效,全力以赴坚决打赢 营商环境建设主动仗、翻身仗,为加快新时代的“后发先至 ”、建设人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凝聚磅礴力量。 在全市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大会吹响 “冲锋号”,必将推动各级各部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市 场主体活力,提升城市吸引力、凝聚力与竞争力。 厚植沃土待君来,期望企业家们看好连云港、投资连 云港、深耕连云港。 一、以背水一战的决心打好主动仗 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无需赘述。但是,对于今天的连云 港来讲,营商环境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着眼当前,一系 列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为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稳住经 济大盘、推动经济持续回稳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 从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都把“持续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作为加快发展的制胜法宝。 立足连云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承压的现实形 势,要求我们义不容辞打好优化营商环境主动仗。再加上 周边地区竞相发力,不进则退的竞争态势, 要求我们拿出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打好优化营商环境主动仗。 奋起而行之、实干而为之,以背水一战的决心真正打 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动仗、翻身仗,切实推动全市营商 环境大改善、大提升。 “将营商环境考评结果与单位绩效考核、干部提拔使用 、评优评先等挂钩, 倒逼各责任单位更加主动服务市场主 体、优化营商环境。”副市长、东海县委书记宋波表示,东 海将坚决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以打造“东陇 海产业带营商环境新高地”为目标,担责尽责挑大梁,冲锋 在前显担当,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营商环境 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再 怎么抓也不为过。”市市场监管局局长王波表示,作为承担 营商环境考核指标数量最多的市直部门,他们在工作中深 刻体会到“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意义,将不折不扣落实好攻 坚年部署安排, 坚决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 二、举措贵在务实管用重在落地见效 当前,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但有小幅波动,正是 顶风爬坡的关口,必须以更强紧迫感夯实经济恢复基础。 稳经济要靠市场主体,要在纾困保市场主体的同时,为市 场主体创造需求、提振信心。 信心比黄金更宝贵。信心从哪里来?一是从市场主体 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上来;二是来源于政府系统性、及时 跟进、无微不至的支持。 今年,我市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和相 关《办法》,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专项行动,推 出一揽子惠企政策,一系列温暖贴心的举措给市场主体注 入了发展信心。此次大会又提出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 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为完成目标任务、争取最 好结果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坚实基础。 ——在政策落实时打通“最后一公里”,防止“上热、中 温、下凉”。 连云区委书记华宏铭表示,连云区将快速推进 问题整改,坚持约法三章: “不乱给好处乱办事,不给好处办好事,做不到前两条 ,纪委监委办‘他’事”; 严格“五个严禁、五个必须、七个严 肃处理”纪律要求,用好“红黑榜”,推 行“意见码”,对损害 营商环境的,严查严办、追责问责,全力构建“亲”“清” 政 商关系。 ——营商环境建设好不好,就看市场评价、看企业感 受、看群众满意。 营商环境的好坏,企业和群众最有发言 权。精准瞄准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优化营商环 境不留“死角”,提升利企便民的水平。 用法治为各类市场主体保驾护航,让法治成为营商环 境建设的最好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宋金林表示,将纵深推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 ”1+4专项行动,开展“树牢群众观念、转变执行作风”大讨论 活动,大力压降执行案访比。 三、政企同心,让企业专注经营成长 企业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城市的包容与扶持,离不开城 市高效精准助力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只有阳光充足、土壤 肥沃,才能萌生创业种子、激发创新活力, 进而长成参天 大树,构成连云港高质量发展的别样风景。 其中,政企关系是决定营商环境优劣的关键。直奔问 题、破立并举,治乱象、强作风、提效能、清障碍、创优 势,只有真正通过深层次、实效化、系统性的治理和变革 ,才能推动全市营商环境迅速改善、持续优化。 强身必先除病,治乱要用重典。大会提出许多破坏营 商环境的案例,当事人拿的是蝇头小利、个别部门赚的是 眼前好处,但损害的是全市的环境和口碑, 危害的是一个 地方的长远发展,对于这些人和事,无论大小、无论背后 是谁, 必须坚决打击,绝不姑息。 “我们将抓住营商环境专项督导这一契机,深度聚焦当 前码头功能欠缺、堆场资源匮乏、物流链网不密等短板 ,紧盯价格优势不大、作业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不优等弱 项,重点整治部分现场人员态度粗暴、行为懒散、吃拿卡 要等不端行为,围绕客户体验做好港口文章。”港口控股集 团董事长杨龙说,港口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 作风,积极参与到全市营商环境改善工作中。 “对在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存在的工改统筹不够 、制度创新突破不大、系统兼容需要加强等问题,我们将 对标找差、重点攻坚,强化统筹、优化流程,提升工改系 统运行效率。”市住建局局长王友君表示,根据市委优化营 商环境攻坚年工作部署,他们将对标全省最优标准,进一 步激发住建领域改革创新活力,全力推动住建领域营商环 境大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非常关键、十分迫切、必须打赢 的硬仗,我们一刻也等不得、一刻也慢不得、一刻也耽误 不得。只有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回应市场主 体的呼声,为加快新时代的“后发先至”、建设人民期待的现 代化新港城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 述 (2022年9月24日)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现代化 程度和治理水平的集中体现,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地方高质 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 境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出台政策措 施、强化工作落实,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理州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一、市场环境不断改善 十来年,我州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企业登记和注销更 加便利。通过推行全程网办、设置综合窗口,实现线上线 下并联审批,将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3个环 节耗时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完成。州级、大理市为新设立企 业提供免费刻制公章及邮寄营业执照服务。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持续优化。在全省率先实现工程建 设项目审批“省、州、县三级联动网办”,全州工程建设项目 全流程审批时间由改革前的平均258.5天压减至50个工作日 内。 用电用水用气服务稳步提升。全面推行“互联网+供电 服务”,实现用电业务全部线上办理。 2021年,大理州用水用气报装及改造时间分别为1.43和 2.44个工作日。 土地要素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扎实推进规 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 改革工作,将规划用地审批行政许可事项减少到2个 ,办结时限压缩到8个工作日。全力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开 辟重点工程项目“绿色通道”,保障全州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及重点产业用地。 不动产登记便利度逐步提高。十年来,州、县两级相 继成立不动产登记中心,压缩不动产登记流程和步骤,全 州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压缩到3个、1.5个工作日,查 封、注销、异议登记即时办结。12县市全部上线“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 纳税服务进一步优化。推出《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 单》,搭建“银税互动”信息共享平台。十年来,通过“银税 互动”共为小微企业贷款5.59亿元。 获得信贷质效得到提升。建立“线上+线下”“现场+非现 场”多种形式的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加大对生态环保项目 融资支持力度,开展绿色信贷创新, 截至2022年6月,全州 绿色信贷余额294.07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公共资源交易全面推开。十八大以来,大理州建成 12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 ,由现场开评标转变为网上开评标,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 息共享,实现州县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与国家和省互联互通 。 二、创新环境持续向好 十来年,我州创新环境持续向好。人才引进和服务力 度不断加大。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苍洱人才“霞光计划”推 动新时代大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构建出独具大 理特色的“1+29”政策体系;推行党政储备人才引进计划, 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推行“白州惠才卡”,在配偶安置、子女 入学等12个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 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得到优化。成立云南省园区人才服 务工作站(大理站)、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工作服务 站,为人才及其团队提供创业创新资金补助、办公场所免 租等服务。 创新创业平台全面建立。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及 创业团队,激发全州创新创业活力。目前全州有国家级众 创空间1个、省级众创空间4个、省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1个 。 三、政务环境明显提升 十来年,我州政务环境明显提升。政务服务体系不断 健全。十八大以来, 建成14个州、县市、经开区政务服务 中心,11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158个村(社区)便民服 务站。 政务服务效能更加优化。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 ”同步运行,并向“网上办、掌上办”拓展。2021年全州政务 服务年度办件802.63万件,较2012 年增加472.8万件。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2021年接听群众来电12.39万人次 ,较2012年增加8.04万人次。权责清单制度全面建立。目前 ,州政府门户网公布了41个州级部门行政职 权共5851项,涉及责任事项共45020项,追责情形共 43685项,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精简。“十二五”期间,州级精简行政 审批事项475项, 全州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取消。“十 三五”期间,州级精简行政审批事项67项。2021年州级精简 行政审批事项37项。 四、法治环境日益规范 十来年,我州法治环境日益规范。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 《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操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开展优 化营商环境立法调研,为大理州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做前期 工作准备。 监管效能全面提升。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建立了监管对象库和执法人员库。纠纷化解机制逐步健 全。全面推进民商事案件多元化纠纷机制创新和诉讼与非 诉讼衔接的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推行网上立案、 网上阅卷等电子诉讼平台建设。目前,建成1275个州、县 、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与民营企业密 切相关的法律服务事项在网络平台一站式办理。 法治宣传不断强化。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相关 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内容,大力宣传有 关平等保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知识产权保护、外商投 资等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服务更加多元。搭建律师事务所与企业的对接平 台,整合全州56家律师事务所,建立了以中共党员为主体 的100余名优秀律师服务团,为有需要的民营企业提供法律 服务。 五、人文环境更加友好 十来年,我州人文环境更加友好。沟通反映渠道不断 增强。健全畅通高效的投诉举报受理服务渠道,推行州委 主要领导“双月茶叙”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挂钩 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听取意见建议,着力解决营商环境领 域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基本公共服务日益改善。全州教学水平和育人管理能 力切实提升,积极做好引进人才和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 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异地就医更加方便,目前已开通 跨省门诊慢特病结算定点医药机构201家;公共文化服务设 施全面覆盖,全州建有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14个、乡 镇综合文化站112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1157个,覆盖率达100%。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加强。2020年,建成“信用中国 (云南大理)”网站。同时,与国家同步开展行政处罚信息 信用修复工作,帮助更多失信主体消除不良社会影响。 惠企政策服务初步形成。在州、县(市)、乡镇政务 服务大厅设立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专窗131个,全州各级 政务服务中心已初步形成助企惠企政策清单。 榆林市持续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2022年9月14日) 上半年全市累计减免税费2 9 1 . 7 3亿元,同比增长 122.08%;公积金业务实现掌上可办,“通缴通取通还”业务 实现全覆盖;自主研发推出发票自助盖章机, 实现自助办 税全程“零接触”。 近年以来,榆林市紧紧围绕“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 ”工作目标,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统筹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一件事” 改革,深入实施营商环 境评价指标领域对标改革,着力构建项目落地全流程服务 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与促进“六稳”“六保”、化解疫情不利 影响相结合, 积极融入“双循环”,聚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 版”,倾心倾力为重点项目建设和市场主体发展保驾护航。 一、政务服务效能再提升 近年来,榆林各级各有关部门聚焦“审批难”“审批慢”堵 点难点,凝心聚力打造“榆快办”政务服务品牌,推行“一件 事一次办”和“信易批”、承诺办理等新模式。减材料、减时 限、减环节、减人员、减跑动次数 “五减 ”平均超过 50%,“综合窗口”实现全覆盖,“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到 93%。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精细化管理,完成市级528项、县 级4696项政务服务事项“颗粒化”梳理。市政务服务中心创服 务面积最大、入驻部门单位最多、办事窗口最多、办理事 项最多四项全省第一,日均接纳3000名群众进厅办理大小 事项近5000 项。 其间,榆林还与黄河流域五省十市及扬州、长治等 16个地市建立“跨省通办”机制,300项“全省通办”事项全面 落地,不动产登记、婚姻登记、公积金等高频事项实现“全 市通办”,372项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跨境贸易服务稳 步提升,实现报关单修撤现场审批“一步作业”,单一窗口申 报率达100%; “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10分钟办税服务 圈”“报关一步作业”“不动产登记零收费”等改革举措广受好 评;“靖快办”“绥时办”“米直办”“佳快办”等县域特色政务服 务品牌正加快创建,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的氛围加快 形成。 二、信用工作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榆林紧扣夯基础、拓应用,全面建立以“信用 榆林”App为平台、以“桃花分”为核心的守信激励服务体系 ,聚力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 的信用大格局;建成“信 用承诺一网通办”业务系统,信用信息归集突破3.6亿条、服 务企业1.6万户,“双公示”合规率达到99.99%,“信用红利换 市民福利” 等3个案例获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同时,积极构建“政银企民”四位一体的智慧信用生态圈 ,推出“信易影” “信易购”等20余款“信易+”应用场景,惠及 30万群众,“1分钱坐公交”“信用停车”等深受市民好评,在 能源、交通、文旅、食药等23个行业领域推行信用分级分 类监管试点示范;“信易贷”平台为企业线上融资70余亿元 ,推开公安等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试点。常态化举办诚 信红黑榜发布,开展“榆林市名优产品信用品牌”“诚信之星 ”典型选树评选等活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社会信用 环境加速形成。 三、推行项目全流程服务 近年来,榆林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优服务,持续压缩 企业开办、水电气暖报装等事项办理流程、时限,全面推 行电力报装“三零”“三省”服务,小微企业报装容量提升至 160千伏安。完善以项目落地为核心的全流程服务机制,推 行“标准地”改革、亩均效益评价,探索土地要素保障、项目 审批等关键领域全程代办和保姆式、一站式服务机制,推 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三个一”督导服务机制,确保项目快速 落地。充分利用冬春季休工期,开展项目冬季攻坚行动 ,推行市县两级联审联批机制,实施重大项目要素配置动 态调整,做实做细项目前期,打破“项目冬眠、干部冬闲”和 “项目等手续、资金等开工”怪圈。 围绕打造企业融资“一张网”目标,榆林还依托中小企业 融资服务平台成功上线“政采贷”“银税贷”等106款金融产品 ;推行“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等创新改革,2022年市本 级30余宗新供应土地全部实现“交地即交证”; 打造“10分钟 办税服务圈”,推行“信用承诺书”代替投标保证金,并在全 省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零收费”。 党的十八大以来汉中市优化营商环境推动 重点项目落地综述 (2022年10月18日)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天汉大地上,一个 个重点项目持续快速推进,建设成效喜人。据了解,今年 1至8月底我市46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和386 个市级重点建设 项目开工率100%、居全省第1,分别完成投资143.41亿元、 932.15 亿元,投资完成率分别居全省第2、第3,拉动全市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5%、高于全省11.8个百分点,增速连 续18个月稳居全省第1。 一、多点发力,促市场主体总量和活力稳步攀升 “企业能那么快投产,得益于高效的政务服务。”“我们 选择在汉中投资兴业,主要是看重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 记者走访企业时,不断听到项目、企业负责人对我市 营商环境的称赞。点赞的背后,是我市坚持优化营商环境 的生动缩影。 据悉,我市建设金融超市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等7项做 法,作为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的做法被省市场监管局 作为壮大市场主体的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城固县以 高效率行政审批服务助力高质量项目建设的做法,在全省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视频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 在2021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营商环境满意度 全省第一。一份满意的答卷来自我市坚持优化营商环境的 坚定决心和强烈担当。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我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通过持续优化服务以激 发市场主体活力,助推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今年1至 9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6354户,同比增长94.4%,市 场主体总量达到33.9万户。 发展项目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更要有接地气的务实 举措。 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发力。近年来,我市优化行政审 批服务情况,全面推动“证照分离”改革,直接取消审批事项 27项、审批改为备案事项7项、实行告知承诺事项19项、优 化审批服务方式事项112项。推行集成便民服务,推出106 个“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事项,累计办件12928个,50个行业 “一业一证”改革累计办件80个,材料和时限均压缩60%以上 。积极推进政务服务跨区通办,建立“异地通办”工作机制 ,与铜川、榆林、安康等地市签订《政务服务“异地通办”合 作框架协议》,推动70项事项异地通办和省级300项行政许 可事项在汉中收件转办。不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情况,推 动人社业务自建系统与政务服务通用平台成功对接、省级 行政许可事项在市级业务办理系统收件转办;建成汉中市 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新增“天汉优才卡”“安薪在汉”等应 用。市税务局推出372项“非接触式”办税清单,45个税费种 “一网通办”,152项税收业务“最多跑一次”,8类118个涉税 事项“一次都不跑”,以此扩大“一网通办” 和“最多跑一次”改 革覆盖面。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企业获得感 在统筹推进全市重点项目高质量建设中,我市坚持以 市场主体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制定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 营商环境年度工作要点,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坚定不移 地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我市不断完善新型监管机制,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 开”监管工作全覆盖,建成“一单两库”,全面推行信用承诺 和告知承诺制,开展新增市场主体承诺。不断规范执法行 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梳理出22个市级部门827项行 政处罚事项,加强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监督。不断加强营 商环境建设情况, 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对《条例》落实情况进行任务分工,启动新一轮优化营 商环境三年行动,全面推广低压小企业客户“三零”(零上门 、零审批、零投资)服务,以及大中型企业客户“三省”(省 力、省时、省钱) 服务。不断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开展政 务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加大政府失信责任追究,稳步推进 清理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助企纾困强化保障,督 促相关部门兑付各类奖补资金1.85亿元,协调解决政策落实 类问题188项、惠及企业260户。 我市将“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工作与实际相结合 ,完善“改革体验官”制度,由协调小组各专题组组长单位和 各县区政府负责组织具体体验活动, 并建立常态化工作机 制。坚持廉政风险防范化解,积极开展清廉汉中建设、法 治政府示范创建等工作,扎实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围 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行政审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 入开展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治理。依托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 体、12345政务便民服务热线和电视问政节目等平台,收集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问题线索并落实整改措施 ,以权威信息引导社会正面舆论。 三、适应发展新常态,吸引企业来汉投资 营商环境就如经济发展的培育之土,有了肥沃的土地 ,我市的招商引资成果犹如破土春笋般形势喜人。 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践 行“生态、人文、融合、市场”的招商发展理念,紧扣内资、 外资两类指标,奋力追赶超越,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实 现了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成功引进京东、新城控股、启 迪控股、国动集团、东方希望、北京同仁堂、大唐集团、 顺鑫农业等世界或国内500强企业、行业100强企业。 我市积极与西安广泛建立长效开放平台对接机制,引 导西安企业在汉建设“汉中飞地”“分部经济”“配套基地”和西 安产业承载基地,吸引了诸如中建丝路、陕汽、大唐电力 等一批西安的大企业集团来汉投资兴业。 我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 展、央地融合、高铁开通、乡村振兴等战略机遇,依托大 平台,做好大招商,全面加强外资招引和落地服务,在日 本东京、名古屋和以色列特拉维夫设立招商办事处,与津 村制药、汉方新药、NEC集团、普汇中金、美国科勒等知 名海外公司持续对接, 取得丰硕成果。 我市每年围绕“汉商回归”主题策划赴粤港澳大湾区、西 成渝、乌鲁木齐及丝路沿线地区的投促活动,持续掀起汉 商回归热潮,先后有西安魏家餐饮、太一国际、深圳三洲 电子等一批汉商企业落户汉中。 我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追赶超越的“一号工程”和“一 把手工程”,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普汇中金(汉 中)国际生态商贸物流港、北京首铝总部、大唐电力新能 源开发、新城吾悦广场、东辰外国语学校、东方希望现代 化生猪养殖循环产业链、香港卓越声纹指纹识别芯片生产 线、龙头山森林公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为我市 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城市经济、民生保障等方面集聚了 优势。 近年来,我市紧扣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定位 ,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坚持以高质 量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为载体,围绕“四个在汉中”“两新一 重”等重点领域,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大盘和保障经济社会高 质量发展,为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乌兰察布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2022年11月3日)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就 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近年来,市委、市 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论述 ,严格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头号工程”,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 面深化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环境、保护市场主 体,着力破解营商环境“痛点”“难点”, 全力推动我市经济 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变“反复跑、多头跑”为“最多跑一次” 1月中旬,市政务服务新大厅正式启用。走进大厅,综 合服务台前的工作人员热情地迎接着前来咨询的每一位市 民,楼层指示牌、自主取号机,让市民从进门开始就感受 到了温暖和便捷。市政务服务大厅集党建党群、综合审批 、民生事项、税务办理等功能于一体,各类行政审批事务 可在这里实现“一门受理、一章审批、一次办结”,让办事群 众切实感受到了更为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 为破解群众办事“多头跑”痛点,我市设立了政务服务实 体机构,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政务服务体系,涉及 行政审批、行政服务、事业性收费项目以及银行相关业务 、水电气暖报装业务,全部集中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推 动“一枚印章管审批”,基本实现从过去办事“多头跑”向“办 事只进一扇门” 转变。同时,积极推动“跨省通办”,目前全 市共实现15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的“跨省通办”,161项政务 服务事项实现“呼包鄂乌”异地可办,24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 现“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异地互办。 出租车司机郭师傅的从业资格证即将到期,来到市政 务服务中心更换证件。等待叫号、填表、领证在工作人员 的引导下,不到十分钟郭师傅就在指定服务窗口办好了新 证,过去这样的业务至少要跑两趟。 简政放权,流程再造,破解办事“反复跑”痛点。我市深 入开展“五减一优”,即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 减次数、优服务,全市行政权力事项压减率达到35.4%,各 类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材料数量压减33.23%,办理环节 压减35.36%,办理时间减少37.59%,跑动次数减少77.2%。 全面推行“一次办”,全面清理烦扰群众和企业的“奇葩”证明 、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容缺受理制和代办帮办制,梳理公布“企业用电报装”“个体 工商户参保”等118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244项事项实现 “最多跑一次”。积极推进“一网通办”,与自治区一体化在线 政务服务平台完成对接,与自治区共建共享共用电子证照 和电子印章系统,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 74%,办事逐步由“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变,推动“让数据 信息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腿”。 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破解市场“准入难” 我市始终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根本出 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市场“准入难 ”痛点,企业办事便利化程度逐步提升, 市场活力持续迸发 。 打出商事制度改革“组合拳”,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完 成了注册资本改革、企业住所改革、企业名称改革、全程 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有效降低了市场主体的制度 性交易成本。深入推行“先照后证”改革,将全部226项工商 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或取消,放宽住所(经 营场所)申报限制, 实行全业务、全流程无纸化网上注册 ,创新推出“政银合作”模式,利用银行网点就近办理注册登 记等业务。严格落实“审核合一、一窗通办”制度,实行一次 性认证、全网通办理和简化登记手续,企业开办时间压缩 至1个工作日,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等政务服务事 项实现“跨省通办”,有效降低了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持续深 化“证照分离”改革,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 ”“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完成了全市涉及 的779 项“证照分离”改革涉改事项任务,积极破解“准入不 准营”问题。 三、优化服务,护航市场主体前行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 我市创新纳税便利化服务模式,建立税务、人民银行、邮 政、人社、医保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开设24小时 自助办税服务和各类代开代征服务点,对减免退税、社会 保险费延期缴纳及退费等工作实时跟进,推出“远程可视”办 税服务和中心城区通办服务模式,努力打造税费负担更低 、办税时间更短、办理次数更少、办税流程更简、税收执 法更优的税收营商环境。 “没想到现在办税还有专门的‘管家’服务,申报过程中 遇到问题,5分钟内就得到了解决,非常贴心。”市众利汽车 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龚建霞在办税时发现电子税 务局申领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无法下载,对此,她通过“远 程可视化”服务联系到税务部门。税务人员通过视频进行了 系统模块查找和操作指导,精准解决了发票下载的问题 ,并解答了龚建霞关于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咨询。 “远程可视化”办税服务是市税务局为推进办税缴费便利 化的新举措,也是办税服务厅线上解答纳税人办税咨询的 新模式。“远程可视化”办税服务极大地压缩了纳税人的办税 时间,减少了纳税人办税次数,提升了纳税人的满意度。 同时,远程服务拓宽了“非接触式”办税模式,通过“远程可 视”在线咨询辅导,精准宣传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打通纳税 服务“最后一公里”。 同时,我市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重点整治“红顶中 介”,建立乌兰察布市中介服务超市,将符合资质范围及入 驻条件的中介服务机构全部纳入中介超市。降低担保费率 ,制定出台《乌兰察布市中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实施方案 》,借助“助保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资金撬动扩大银行信贷规 模,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因抵押难造成的融资难问题。 本溪市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纪实 “一网通办”实办率达81.67%,位于全省前列、清偿中 小企业拖欠款项在全省率先清零、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 至1.5天以内、12345热线平台即时转办率达100%,按时反 馈率达100% 今年以来,本溪市以“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围 绕深化“放管服” 改革、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只提交一次材 料”改革和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强营商 环境监督评价,补短板、提指标,持续激发了市场活力和 社会创造力。 一、“智慧人社”让办事效率倍增 9月19日上午,在本溪市平山区胜利路世佳商务大厦 19楼的办公室里,一鸣人才服务公司本溪分公司的工作人 员高明正和同事们紧张忙碌着。这是一家为客户提供劳务 派遣、人事外包、人才招聘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可以帮 客户代办员工的录用、调档、社保开户变更手续、年检手 续等业务。 工作性质的原因,高明与本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局打交道算是工作的常态了。 前不久,公司总部发来85名客户员工的信息,需要本 溪分公司为客户办理社保开户手续,要求三天内办结。 高明花费一天时间收集了员工们的身份证复印件、户 口簿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等参保材料,当天就进入了下 一个工作环节:录入员工个人信息,上传合同扫描件。 “只需要把收集来的证件信息输入电脑,然后批量上传 ,一天时间就能搞定。”高明告诉记者,“公司要求的时间还 能有富余,效率比先前提高了很多。” 高明所说的“先前”,其实是指8个多月前,当时个人信 息录入并不能通过公司的电脑终端完成,“我和同事们必须 要前往本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厅,通过大厅窗口进 行人工办理。”据了解,到窗口办理业务,需经历排队、叫 号等环节,“既费时又费力,即使顺利排上了也可能出现参 保材料没带齐不能办理的尴尬。”高明说,“办理85人的社保 开户手续涉及五六个窗口,算下来,至少需要十多天。” 让高明和同事们工作效率倍增的秘密在于,一鸣人才 服务公司联通了一个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 台的系统。这是一个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 术手段,实现“智慧经办、智慧服务的后台+数据反馈”工作 模式,本溪市人社局作为平台的主管单位,把它称为“智慧 人社”信息系统。 本溪市人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开发“智慧人社”信息 系统之前,市人社局曾专门进行调研,发现影响企业工作 效率的症结主要集中在申报材料不够精简、审批环节相对 烦琐、跑动次数比较频繁等方面,“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众多 数据孤岛导致的需要企业群众反复提交数据材料,反复到 各个部门跑腿提交。” 于是搭建一个解决反复跑腿的人社信息平台系统的工 作迫在眉睫。信息平台的总体构成主要包括业务采集与受 理系统、任务调度系统、业务电子档案系统、消息推送平 台、业务协同平台、数据交换平台等13个子系统,可以实 现统一受理和统一办理,企业群众均可通过市一体化平台 无缝对接到智慧人社系统。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目前,本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公共服务平台已经接入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 服务平台,这使得本溪市的“智慧人社” 信息系统功能更加 强大,效率进一步提高。 数据显示,通过本溪市“智慧人社”信息系统的采集推送 ,时间上实现了全月受理、全月经办,地域上做到了县 (市)区业务直接推送,共同经办,减少了环节衔接。目 前本溪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和市社保中心线下已经办理办 结业务3万余个,每个业务均通过系统以短信方式告知办理 结果;线上累计办结业务4万余件,市社保中心前台受理量 降低了70%左右。 二、让营商环境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 事实上,“智慧人社”在本溪的开展和实施并非一时心血 来潮。据了解, 今年初本溪市开展了“营商环境提升年”活 动,市人社局积极响应,并以“智慧人社”为载体为群众提供 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当时,本溪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就是生命线、就是城市名片”的理念,聚焦“办事不找人、 审批不见面”,开始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 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2月15日,本溪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 本溪市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 内启动了“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 本溪市营商环境建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活动启动后 ,本溪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营商环境提升 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面设置了4个专项推进组 :“办事方便”推进组、“法治良好”推进组、“成本竞争力强 ”推进组、“生态宜居”推进组。同时设立考核组,并设置了 35项工作任务、42项具体工作举措,每月对全市各县区、 各单位工作任务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到了三四月份,本溪市营商局对各县区、各部门分别 进行了4次书面调度, 之后每半月组织召开“营商环境提升 年”活动工作例会,目前已组织召开工作例会6次,梳理各部 门存在问题41个,均已制定整改措施。 三、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便民利企 正是在本溪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本溪市“营商环境 提升年”活动开始有序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本溪市营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本溪市“打造办事方 便的政务环境”正在推进中,加大了简政放权力度,目前已 经分15个批次对市本级39家单位、1450 个事项进行全面梳 理,调整高新区行政职权事项648项。 在“一网通办”改革中,以“点对点”的方式向本溪市41家 单位印发了《“一网通办”问题整改落实函》,并进行实地督 导检查,目前本溪市“一网通办” 实办率达81.67%,位于全 省前列。 同时,包括本溪市人社局在内的自建系统对接和数据 共享应用也在积极推进中,本溪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 市社保中心工伤系统、本溪县不动产登记系统和桓仁县不 动产登记系统已全部实现跳转对接。 “营商环境提升年”中提到的“店小二”式服务模式,已基 本完成与省“政企直通车”平台对接,现已完成100881家市场 经营主体和374个“项目管家”信息的录入工作,市场主体数 量已占本溪市总量的80%左右,并已通过平台实现了企业 (项目)与管家的匹配,为“项目管家”数字化赋能创造了基 础条件。 对于市民广泛应用的“12345”热线,本溪市也全面推进 平台升级改革,12345 热线平台共受理诉求8.78万件,即时 转办率达100%,按时反馈率达100%,办结率达91.58%,满 意率达96.86%。 在实施总费率为1%的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中 ,本溪市7350家参保缴费单位享受此项政策,累计减征失 业保险费2706.5万元。同时推出五大类、118条便民办税缴 费新措施,简化了退税手续,将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 1.5 天以内。 四、持续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使得营商 环境正日益成为本溪市的新名片,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 据了解,本溪市本着营商环境建设“优” 无止境的认识,接 下来还将持续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升企业开办便 利度,推进企业登记等高频开办事项在线上多环节同步办 理,实现工程审批系统与相关系统平台互联互通。 另外,本溪市积极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全面实 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和 实施清单标准化,将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 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事项范围,编制并公布市、县两 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 在“一网通办”工作中,本溪市将加快完成市、县两级自 建系统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任务,推进各级、各单 位全面做到“进厅上网”“应上尽上”, 切实提升网办业务数 量和质量。 在法治环境方面,本溪市继续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机制,日常涉企执法检查全部采用双随机方式开展,严打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全面保护好企业知识产权合法权 益,提高行政执法实效和群众对行政执法满意度,营造公 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本溪市将持续整治政府失信行为,重点整治政府拖欠 款、招商引资承诺不兑现等政府失信行为,对“互联网+监 管”平台、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继续加 大建设力度,建立可查询的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建立健康 良好的信用环境。 本溪市营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本溪市将继 续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为目标 ,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精神,推动形成营商环 境共建共治、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 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吕梁市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综述 (2022年9月21日) 一路春风相伴,一路向阳而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 市税务部门连续9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扎实推进“放 管服”改革,不折不扣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相关政策,税收征 管体制改革从合作到合并再到合成,办税缴费从“上门办”到 “在家办”再到“指尖办”,纳税人缴费人的满意度获得感不断 增强, 全市税收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税动力”。 一、合出“满意度”,并出“获得感” “以前国地税没合并时,光办个三方协议就得在国税局 、地税局、银行之间来回跑几趟。现在我们随便进哪一个 办税厅的任何一个窗口都能办理所有业务,比以前方便太 多了。”兴县益尔财务咨询有限公司的张亮亮高兴地说。 十年中,税务部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改革就是“合”。 2018年,分设24年的国税、地税合二为一,税务机构大幅 “瘦身”,彻底解决了纳税人“办税多头跑”“政策多口径”“执 法多头查”“资料多头报”的“四多”问题。从“国地税来回跑 ”到“跑一次厅办两家税”,再到“最多跑一次”,群众的办税 成本在大幅“减值”,税收机关的服务“含金量”在不断“增值 ”。 税收改革每前进一步,纳税人的“获得感”就增进一分。 随着国地税的合并,税务部门持续推进减环节、减材料、 减时限,统一了涉税流程,减并了表证单书,明确了岗位 职责,集中了税收数据。这些集约化、要素化的办税模式 大大减少了申报次数、缩短了办税时间、减轻了办税成本 。通过持续深化税收领域“放管服”改革,全市税务行政审批 事项减少93%,纳税人报税资料压减50%。“我们的目标是 让办税更简单化、更省事、更智能,让每个有需要的群众 都能省心办、快速办、无感办。”吕梁市税务局党委书记、 局长史龙俊表示。 二、减负“有力度”,落地“有温度” “这些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政策支 持力度越来越大, 税务部门的服务越来越贴心,咱的营商 环境越来越优质。”在柳林县税务局举办的“税费服务体验日 ”活动上,龙瑞特枣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龙感慨地说。 2013年实施“营改增”,2017年开始持续降低增值税税率 ,2019年实施减税降费,2022年推出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一系列力度大、内容实、范 围广的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有效推动了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更为各类市场主体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政策 支持。 为了让国家、省市出台的惠企政策精准落地,全市税 务部门以问卷调查表、成效测算表、问题反馈表、政策汇 编辅导手册“三表一册”为抓手,建立了“任务推送清单”管理 模式,深入开展入企服务,通过“立体式”宣传、“专业化” 辅导和“滴灌式”宣讲,全力确保全市纳税人、缴费人对各项 税费支持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同时,税务部门与财 政、人行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交换数据信息,确保退税 资金及时到位,通过有“温度”的税收服务,让纳税人获得更 有“质感”的减负体验。 三、企业“活起来”市场“火起来” “和以前比起来,我们的感觉就是办税更加高效、服务 更加贴心,我们企业更有活力,市场环境也更加成熟。”在 交口县落户8年后,山西南山百世食安农牧业有限公司总经 理师国栋感慨地说出这番话。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作为与市场主体业务交 流最频繁、工作对接最紧密的部门,全市税务系统着眼于 企业需求和地方发展,持续在抓落实、优服务、提质效、 强督促、防风险上用心用力,以务实行动和管用举措助力 市场主体立起来、强起来、活起来。 为有力引导市场主体落户吕梁,税务部门不断深化简 政放权,在新办企业申领营业执照、首次申领发票、首次 使用电子专票、税务登记信息变更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 ,降低办税成本,实现企业开办涉税事项的全程智能化“无 感式” 办理,让市场主体开办“无需跑、零成本”;为了让市 场主体发展壮大,税务部门积极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 ”“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并将全市13个县(市、区)税务局 长的手机号码设置为“办不成事找局长”服务热线,由局长 “兜底”解决办税缴费的“难点”“堵点”问题,持续为企业送服 务、优环境。在此基础上,税务部门还联合建行和国网 ,创新推出“税银电”全新服务模式, 为市场主体提供减税 降费、电费优惠以及综合金融服务等协同支持,为全省市 场主体倍增工程向纵深推进提供了“吕梁经验”。 市场主体有活力,经济“引擎”才有动力。在各项优惠政 策全面落地和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吕梁新旧动能 转换加快,经济发展量质齐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 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今年上半年主要 经济指标位于全省前列,经济增速更是跑出了全省第一的 速度。 回首税收十年路,扬帆起航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 点上,全市税务部门将始终把服务纳税人缴费人作为根本 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打造负担更轻、办 税更快、服务更好的税收营商环境,让纳税人的“满足感”更 可持续,让群众的“获得感”盛满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克苏地区提升营商环境 工作综述 (2022年10月11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摆在事关 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 聚焦制约企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 的痛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明显 改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走在全疆前列。 2020年全疆首次“放管服”改革考核中,地区在地州评比 中名列全疆第一; “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诉即办”工作模 式被广大群众认可,并在全疆复制推广。2021年度地区在 自治区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调查评估中位列全疆第一; 在 自治区首次开展的第三方地(州)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 ,阿克苏地区总体评价位列第一梯队。 一、高位推动,解决难点问题 “工作人员一天就给我们办好了企业开户等相关手续 ,速度非常快,感觉特别方便。”拜城县德运物流有限公司 工作人员生东伟说,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软实力和综 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2019年年初,地区成立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 ”改革协调领导小组,设立6个专题组,明确职责、压实责任 ,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工作交流,做到各项改革任务统一 安排、同步推进。2022年,地区又专门调整充实了领导小 组,统筹协调、高位推进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针对企业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地区制定印 发了《阿克苏地区2022 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重点围绕扩大政策宣传、落实政策兑现、提升政务诚 信、规范监督执法、优化政务服务、规范公共设施报装、 优化融资信贷、推动用工稳岗和强化园区服务等10个方面 的突出问题,制定40条具体治理措施,全面提升政府行政 效能,为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随着一份份投资协议的签署和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建设 ,营商环境愈发成为阿克苏的“金字招牌”。 二、强化监督,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久久为功。 “通过义务监督员机制,可以更好地搜集影响营商环境 的热点、堵点、难点问题,汇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促进 行政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积极构建‘亲清’政商环境,助力地 区营商环境全面优化。”地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党组书记、副主任刘春说。 为进一步拓宽营商环境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提 高监督效率,推动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为营商 环境、处处都有营商环境”的良好发展氛围,地区结合实际 建立了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机制,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 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2021年,地区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及 中层骨干、行业协会(商会)负责人、个体工商户和党政 机关干部中聘任125名代表作为地区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 ,全方位对影响地区营商环境情况进行实时了解。发布《 阿克苏地区关于广泛征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的公告》 ,充分利用地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和“12388”地区纪委监 委投诉举报电话,及时了解掌握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线索 ,建立问题清单,督促问题涉及单位加快整改。 2022年,地区新增聘任律师和新闻媒体营商环境义务 监督员加强监督力度。自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机制建立以 来,监督员累计走访企业280余家次,共收集问题线索和意 见建议31条,督办23条、转办10条,办结30条,正在办理 1条; “12345”政务服务热线受理涉及营商环境投诉问题 86件,办结86件;通过召开座谈会收集监督员反馈问题 10类42条,县(市)及地区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协调办理并 答复监督员。 公平公正的办事、高效便捷的流程、优质到位的服务 、及时有力的帮助, 对市场主体来说,真切感受胜得过千 言万语。软环境和硬实力的“双翼齐飞”, 激活市场主体活 力,汇聚发展的澎湃动能。 三、立足需求,提升营商环境 地区一系列“大动作”让企业办事更加方便、更加顺畅 ,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是打造富有活力的市场环境。积极推进“银税互动 ”“政采贷”“信易贷”和“政银保担企”融资贷款模式,开发更 多符合小微企业需要的贷款产品。 二是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 革,实现企业开办由原来2个工作日办理6个事项,压减至 1.5个工作日内并联办理6个事项;推行项目联合验收,将工 程项目全流程审批事项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大力提升 政务服务水平,探索实施“全领域通办”,101项高频政务服 务事项“跨省通办” “全疆通办”,117项“乌阿通办”,541项 “全地区通办”,458项地区、阿克苏市“同城通办”;深化“一 件事一次办”改革,围绕自然人和法人生命周期,梳理打造 116类“一件事”套餐;深化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试点推行 “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145项延伸事项乡镇基层 群众“就近能办”;开通运行地区7×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厅 ,实现860项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事项自助办理;进一步拓 宽“12345”热线承办体系,提升转办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 ;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推动实现房建市政类 工程项目全流程电子化开评标,推进地、县远程异地评标 ;在地区本级推行投标保证金减免举措。 三是打造公平公正的监管环境。积极推进部门联合“双 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加强重点领域和网络交易平台监 管,严厉打击网络交易欺诈行为,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 及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转 移转化,着力推进专利转化项目申报。 四是打造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法院服务 ,设立一站式电子送达中心,简化小微企业破产案件审理 程序,提高办理破产便利度。 五是打造包容普惠的创新创业环境。大力开展创业培 训和招聘活动,围绕地区优势、主导产业,加大科技计划 项目组织实施力度;探索推行“揭榜挂帅” “点将配兵”等人 才项目申报实施模式,加大人才引育力度。 六是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加快推进城市交通基 础设施建设,推动实现全地区8个自治区级以上园区开通公 交车或班线客运车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困难残疾 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 进基础教育巩固提升,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改善。 今年1 - 8月,共减免2 2 6家中小微企业投标保证金 726.4万元;使用电子保函替代投标保证金,释放企业现金 流12.8亿元;累计27个牵头单位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 查任务事项58个,完成9家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征集企业专利转化项目6件;全地区新增创业8066人,农 村劳动力外出务工24.86万人次一串串耀眼的数据,一项项 实打实的便民措施,背后是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 个有力举措。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下一步,地区将认真贯彻 落实国家、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治区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办法》,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能力水平,不 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 环境,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赣州市打造新时代“第一等”营商环境纪实 (2022年11月1日) “赣州出台一系列惠企利企的优惠政策,给了我们很大 支持。”近日,江西粤磁稀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青说,公司不仅享受到了省级发展专项资金、销售奖励 、用工用电补贴等补助资金400多万元,还获得了赣州市重 大项目引导资金1亿元的贷款支持,极大地缓解了资金压力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赣州市“亲清赣商”掌上兑现平台 为57.28万家企业兑付各类惠企资金103.41亿元。 奏响“干就赣好”最强音。去年以来,赣州市坚持“大湾 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目标要求,创新机制、改革攻 坚、优化服务,持续开展对标提升专项行动,深化营商环 境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凝心聚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 号改革工程”,为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助力高质量 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如今,赣南大地成为投资 兴业的热土,先后引进吉利科技、佳纳能源等一大批 “5020”项目,特别是总投资达101亿元的富士康工业互联智 能制造项目落户赣州经开区,成为赣州市迄今为止规模最 大的现代高端智能制造企业项目。据统计,今年1月至9月 ,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1.29 万户,同比增长27.10%,市场 主体总量达80.68万户,居全省第一,注册资本(金) 达 16786.41亿元,同比增长11.7%。 一、锚定蓝图,创新机制,提高效能 今年6月29日,位于南康区的格力电器(赣州)智能制 造基地迎来首套空调顺利下线。从项目洽谈、签约到开工 建设仅用75天,从总装车间打下第一根桩到首台空调下线 仅用12个月。“没有想到这里的政务服务这么好,让我们在 老区也能享受到比肩大湾区的服务,政府对企业是有求必 应、有叫必到。”谈及赣州的营商环境,格力电器总裁助理 王晓彬感慨地说。 企业点赞的背后,是赣州作为江西省对接融入粤港澳 大湾区的“桥头堡”, 努力提供与大湾区无差别的办事体验 。 一是锚定“一号工程”改革蓝图。赣州在今年初组织各地 各部门全面对标国内先进城市及省内兄弟设区市先进做法 ,梳理现状差距,明确目标任务,制定235项对标提升改革 清单,锚定了全年改革目标和攻坚方向。市政府与各县 (市、区)、18个评价指标责任单位签订责任书,进一步 压紧压实责任,推动目标任务落实。 二是夯实“一号工程”政策基础。赣州全面对标粤港澳大 湾区等国内先进城市经验做法,先后印发实施了“放管服”改 革、对标提升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建立任务台账 ,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出台《赣州市领导干部 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项目登记和备案报告制度(试行)》 ,进一步规范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秩序。严格落实“安静 生产期”制度,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安静生产期 ”制度落实的通知》,细化工作举措,明确“安静生产期”适 用范围,规范监管方式和执法行为。加快融湾步伐,夯实 融湾基础,积极推动深赣合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推 进营商环境等多层次多领域对接合作,县区之间、园区之 间签订多项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编制深赣对口合作五年实 施方案,制定重点推进事项清单,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 战”。 三是筑牢“一号工程”机制保障。赣州夯实主体责任,狠 抓责任落实,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半年一督查 、全年一考核”推进机制,并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各地 各部门年度综合考核内容,纳入各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考核述职评议内容,形成倒逼效应。 二、聚力攻坚,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一是对标提升,开办企业便捷高效。赣州市东之方装 饰有限公司的段观秀在今年初就感受到了,她领到营业执 照只用了半天。这是赣州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专项 行动的具体实践。 成效好不好,数字来说话。企业开办实现0.5个工作日 零费用办理,将照、章、票、保、金合并为一个环节,实 行企业歇业备案制;获得用水、用气报装流程分别由9个、 7个环节优化为2个环节,办理时限由12个、13个工作日精 简至 3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实现一般登记压缩至3个工作 日,20项业务60分钟内办结目前,赣州年初制定的235项改 革清单已完成185项,办事时间、环节、材料、费用持续减 少。18项评价指标基本达到年初确定的对标提升进度要求 ,整体排名在全省设区市靠前,上半年开办企业、招标投 标、跨境贸易、政务服务等多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 二是改革创新,办理业务方便省事。“以前办个特种设 备登记业务,要跑到赣州市区,距离远、不方便,现在不 用出县就能全部办完,避免了来回跑的麻烦,既节约了时 间又省去了成本。”安远县圣邦燃气有限公司代表郑女士说 起“市县同权”改革带来的好处,她连连称赞。 三是大刀阔斧改革,大张旗鼓创新。赣州创新推出“市 县同权”改革,建成市县联动审批平台,将118项市级权限下 沉至各县(市、区),实现同一事项“全市通办、同标准办 理”。“全产业一链办”改革全面推行。20个县(市、区)全 部设立“全产业一链办”专区,将首位产业全链条审批服务事 项纳入专区受理,已为格力、吉利、威高等600余家重点招 商引资企业提供“一企一策” 定制式全链条五星级政务服务 。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市县两级政务大厅 全面设立“一站式集成”审批专区,建成了“项目策划生成平 台”, 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策划生成管理办法,“一站式集 成”审批优化为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只需一张申报表、一套 材料。在全省率先实行“不动产见面+司法查控” 不见面办 ,建立线上通道的执行联动机制。 四是数字赋能,政务服务触手可及。赣州成立市政务 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集成优化,推 动更多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智能办。打通电力、社 保、不动产登记等15个省、市级业务系统,建成“数字政务 指挥舱”,151个高频事项“跨省通办”,127个深圳事项在赣 州自助可办。实现“1+N”通用综合窗口全覆盖,162个事项 纳入综合窗口受理,全市共设通用窗口917个。建立市县乡 村四级帮代办、兜底办机制,为企业群众在“企业开办” “工 程报建”“跨省通办”“惠企政策”等六大重点领域开展帮办代 办。创新研发首个政务“数字人”,探索政务“数字人”逐步替 代一窗受理人员的数字化改革新模式。 三、优化服务,助企纾困,提振信心 “不久前才递交了账户信息资料,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 了一笔高新技术奖励资金!”日前,研创光电科技(赣州 )有限公司享受到了一笔奖励资金。 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让企业增强获得感。这 是赣州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的其中一招。赣州以扶实体、 优环境为重点,以政策落实落地为抓手,提振企业发展信 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一是系列纾困政策密集出台。赣州在全面落实国家、 省、市减税降费政策举措,制定出台市级应对疫情助企纾 困“34条”、稳经济促发展保就业“35条” 等政策措施的基础 上,新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负纾困助力小微企业平稳发展 的若干政策措施》,通过降低运营成本、加大行业帮扶、 强化金融支持等有力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支 持力度。同时,在全国首创“跨省、跨关区、跨陆海港”通关 新模式,实现同港同价、同等效率,为企业节约物流时间 成本40%、物流资金成本30%。 二是干部为企业排忧解难当“店小二”。赣州充分发挥政 企圆桌会议、产业链链长制、驻企特派员等帮扶机制作用 ,建立顺畅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 中的难点痛点。今年1月至9月,全市共召开政企圆桌会议 210次,协调解决问题761个。率先在全省推出惠企政策“线 上一网、线下一窗” 集中兑现改革,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 享、即申即享、直达企业”。赣州建成“亲清赣商”掌上兑现 平台,市县两级全面设立“惠企政策兑现专区”。 三是以刀刃向内的决心除顽瘴痼疾。赣州深入开展“新 官不理旧账”、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 境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四个专项治理, 建立健全即诉即办 受理机制,全力抓好问题诉求化解。“新官不理旧账”问题专 项治理办结销号56件,维护企业权益3420万元,得到江西 城瑞项目管理公司、江西天剑司法鉴定中心、兴满医疗等 企业给予的好评。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让赣南大地成为要素集聚磁场 、企业成长沃土、投资兴业宝地,赣州一直在努力。 珲春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2022年10月11日)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重 要发展要素。 近年来,珲春市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简政放权,不断创新工作举措,进 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努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 为的新型政商关系,确保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 断提升。 珲春市聚焦改革创新、企业开办便利度、企业开办成 本、项目审批优化等核心要素,推动简政放权改革再深化 。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扎实推进行政许可事 项清单梳理编制工作,组织全市34个职能部门,认真梳理 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220项,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健全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持续提升 市场主体登记规范化水平,依托吉林省市场主体“e窗通”系 统,不断优化企业注销服务,全面实施简易注销,降低市 场主体退出成本。 设立“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窗”“个转企服务专窗”,设 置企业服务专员指导企业申报,提高行政效能,大幅缩短 企业申请时间,实现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将企业开办时 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免费向企业邮寄首套5枚印章及营业 执照,实现企业开办登记零成本。今年以来,已免费发放 270套公章,为企业节约成本约26.4万元。 为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结合实际制定了 《珲春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设 立联合审批办公室和受理窗口,通过网上审批、不见面审 批,让大数据“跑腿”,使企业办事更便利。同时,不断推进 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及时动态调整更新政务服务事项库 ,建立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负面清单,加强对各级政务 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及日常管理。切实完善“吉事办”服务功 能,推动更多办理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 珲春市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作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的关键环节,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 ,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 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政府监管逐步 向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转变。 为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珲春市制定数据共享 协调机制,指导全市各部门单位在原有267条目录基础上归 集今年数据共享内容,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新增数据共享 目录条目31条。年初至今,共享数据达46万余条。 为提升窗口服务效能,珲春市创新举措,进一步规范 “窗口无否决权”服务的标准和流程,制定珲春市政务大厅 “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推进综合性实体政务服务中心和 专业分中心全部实行“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新设“办不成事 请找我”窗口,公开受理群众在政务大厅办事过程中遇到的 “疑难杂症”, 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珲春市积极拓展便民服务应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便 利化水平。协调市税务局与房产、不动产共同建立组合式 窗口,实现线下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纳税人可通过电子 税务局进行网上房产交易申报及缴税。积极探索整合企业 所得税和财产行为税综合申报表,目前,已完成财产行为 税报表合并。建立税务系统监管体系,进一步压缩办税时 间,减轻企业负担。加强数据共享,落实容缺办理。同时 ,扎实开展重点领域涉企收费整治,针对供水、供电、供 气、供暖4 类领域企业开展收费专项检查,着力规范违规收 费,切实增强收费企业合规经营意识,督促其做好自查自 纠。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开展网上征集线索活动,向 社会公开征集涉企违规收费线索,深入挖掘涉企违规线索 。 珲春市积极营造“亲”上加“清”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推进 改革、改进作风、优化服务,全力为企业办实事,不断提 高政务服务水平。 珲春市成立营商环境监督及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对 60家中小企业和招商项目开展“一对一”帮扶,为企业和项目 建设解决实际困难。今年以来,珲春市建立了“营商环境监 督暨企业服务平台”微信群,积极宣传省州扶持政策,为企 业答疑解惑,协助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不断提升企业的获 得感和满意度。目前,已有350家企业入群。 为推动“双创”平台高质量发展,珲春市积极参与全省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活动,推动双创基地建设,筹备开 展珲春市创业项目、示范基地认定、年度创业活动等,现 已形成初步方案。采取“一企一策”措施,深入了解项目建设 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为满足企业、个人及重大事项办事需求,珲春市实行 政务大厅全员在岗, 预约式“一对一”办公模式,做到即来 即办、即办即走,减少在大厅内滞留时间。今年以来,接 待群众6132人次,办理业务5372件,日均办件量近400件、 日均接待人数500多人,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事、难事、操 心事。同时,成立“民生保障工作专班”,建立全市涉疫诉求 办理督导工作机制,提高涉疫群众诉求办理时效。梳理汇 总群众诉求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推动“即接即办、日清 日结”机制,指派专人跟踪民生诉求办理反馈情况,确保群 众诉求事事有跟进、件件有回音。今年以来,共受理 “ 1 2 3 4 5 ”政务服务热线6 1 9 9件。 革故鼎新东风劲,策马扬鞭再奋蹄。展望未来,珲春 市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探寻具有珲春特色的优质营 商环境之路,真正提升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让群 众办事更快捷,让市场主体更活跃,让发展势头更强劲。 武山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2022年10月16日) 一流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 ”,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武山县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最大的硬资源、最大的软实力、 最大的降成本来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 点强力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 理等重点任务落实,着力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服务 ,助企纾困解难,以“优”无止境的实干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 境,为市场主体增活力、为人民群众添便利,助力全县经 济行稳致远。 一、“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办事更舒心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近日记者走进武山 县政务服务中心, 便看到工作人员面带微笑询问前来办事 的群众,并把他们带到办事窗口。工作人员耐心地解答疑 问、办理相关手续,细致温馨的服务只是为了让群众少跑 路。 前来办事的张明告诉记者,以前要办理新企业登记手 续,需要先到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三四天后再到税务局 办理开业登记,最后才到政务大厅领取发票,整个过程最 快需要一周时间,但现在只需两天就能顺利办结。 “与过去相比,办事更方便了。”这是近年来办事群众的 普遍感受。 政务服务工作一头连着群众生产生活、一头连着政府 审批服务,既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更是转变政府 职能的重要渠道。县政务中心副主任马文强向记者介绍 ,县上筹集1800多万元对政务大厅进行搬迁改造,进驻大 厅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单位达39家,设置开放式服务窗 口118个,授权审批服务事项1331项。来政务服务中心办事 ,报送资料更少、时间更短、渠道更多、成本更低、服务 体验更优。 一是梳理审批清单。参照中央和省、市行政许可事项 清单,逐项进行比对、认领和完善,明确县级层面主管单 位、实施部门、设定和实施依据等基本要素, 共梳理县级 行政许可事项235项,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规范化、便利 化。 二是下放审批事项。按照机构改革后政府部门权责调 整情况,梳理出取消、调整和下放事项清单。机构改革以 来取消、调整和下放事项21项,承接省、市下放行政审批 事项4项,向乡镇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3项。 三是优化办理流程。严格落实“一网办”“一窗通办”,对 网上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持续优化提 升“三减一优”等指标,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推动政务服务 从网上“可办”向“好办”转变。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材料平均 数压减至2.9件,承诺时限压缩比为92.14%,即办件率达 88.02%。 四是推进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和群众在甘肃政 务服务网、“甘快办” APP等线上平台办事效率,投入460多 万元,建成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如期上线运行,房产交易、不动产登记等系统与一体化平 台实现互联互通,对政务服务数据进行全量归集,推动“掌 上办、指尖办”,实现由“群众跑路”变为“数据跑路”。 一系列改革举措,让办事群众更真切地感受到营商环 境不断优化,打造了“办事不求人”的武山名片,释放出更多 发展新活力。 二、“主动式”服务让企业感到更贴心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更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 围绕企业的“痛点”“难点”,如何让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成 效,如何让群众舒心、企业顺心,让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武山县一直在努力——唐人神集团武山年产100万头生猪 绿色养殖项目在2020年重大项目谋划会上成功签约。这一 项目是省列重大项目,也是武山县着眼发展“十大生态产业 ”招商引资实施的现代循环农业项目。自项目启动以来,武 山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 目领导小组,严格按照《框架协议》要求,筹措资金 5187.96 万元,配套完成了项目建设“三通一平”工作。目前 ,一期项目已建成洛门邓湾母猪场、榆盘马寨育肥场、沿 安草滩养殖场,沿安西沟养殖场、高楼八营四养殖场、高 楼斗底养殖场均已完成场区内土地平整工作和产业路建设 。二期项目正在进行市场调研、项目选址等工作。 武山县招商引资中心副主任韩喜德告诉记者,在招商 引资工作中,实行了县级领导担任招商引资“项目管家”,主 动帮助解决手续办理慢、图纸审查慢、征地拆迁慢、政策 兑现慢等问题,确保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得下、推得动、 建得快、运营好。同时,开展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制 定项目代办服务流程, 派驻人员开展代办服务。目前,为 唐人神生猪养殖项目二期、乡村产业振兴耕地提质改造、 新泉康制鞋、花样年华韵邸、万星小镇、浆水饮料研发生 产、日昌升年产3000万吨绿色生态环保新材料(骨料)制 造项目、宝武医疗用品产业园等项目开展企业注册、项目 备案等前期手续代办帮办服务,办结事项9项。 武山县均力塑料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0万条新型 包装材料项目是全县第一个“出城入园”重点建设项目。该项 目总投资5542万元,于去年8月开工建设,受疫情影响,资 金流动困难。 了解到均力塑料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困难后,武山县 税务局主动上门服务, 核实困难产生原因、分析具体风险 ,为该公司加速办理退税。“近175万元的退税‘红包’解决了 我们的燃眉之急,使企业的研发队伍更加稳定,推动了项 目的进展。”该企业负责人尹向峰说道。 “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时候,通过增值税留抵退税,增 加一些现金流就盘活了部分企业,让其在市场上继续生存 下去,而且让上下游产业链之间贯通、畅通起来。”武山县 税务局负责人桑小国表示。 企业点赞的背后,是武山县努力以高水平营商环境助 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一窗通办”“减税 降费”等各项政策,到出台《“十要十严禁”优化营商环境要 求》,再到听取企业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组织企业 外出招商,武山搭建了良好的政企沟通平台,亲商、爱商 、重商、安商的氛围日益浓厚。不难看出,武山优化营商 环境,就是让企业舒心,给企业充分的发展空间。 记者了解到,武山县全面落实“不来即享”政策,为企业 做好政策推送、在线咨询、实施办理等服务,完成省中小 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注册325家企业。积极推行“非接触式”办 税服务,实现纳税人办税从“审批办理”到“不来即享” 转变 。精准对接企业融资等需求,推出“银税快贷”等信贷产品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为小微企业发放“银税互动”贷款 3000万元,减免410户纳税人“六税两费”224.11万元,增值 税留抵退税7018万元。 三、“全方位”服务让软环境成为发展硬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塑造转型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 ,在提升发展竞争软实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方面发 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从细微处 入手,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努力形成人人都说武山好的 营商环境。”武山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地处洛门镇郭家庄村的“蔬菜产业诉讼服务站”,每月都 会迎来联络法官杜永娟的两次“蹲点”,重点针对蔬菜种植、 贮藏、营销、物流等产业全链条进行司法指导,并开展“绿 色巡回审判”,就近、就地及时化解生产经营中引发的各类 矛盾纠纷。 杜永娟是武山县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她介绍说,受 疫情影响,今年以来, 郭家庄村农户种植的蔬菜滞销,经 村委会多方联系,蔬菜经销商麻某某收购了村里30户村民 种植的蔬菜。但麻某某只支付了部分价款,欠付农户20余 万元一直未付。为此,农户们与法院“菜产业诉讼服务站”对 接,经多方联系,法官联系到麻某某,通过耐心调解、沟 通,最终麻某某与各农户达成调解协议,并在调解一星期 后将欠付款支付到位。 郭家庄村党总支书记李小东认为,联络法官就像菜农 与经销商的“媒人”, 让他们懂得,彼此并不是对立关系 ,诉前调解使得当事人免去了部分诉讼费用, 双方关系也 得到缓和,这为以后双方能够更好地合作打下基础。再者 ,调解的案件履行起来也相对容易,这将意味着能够更好 地保护菜农利益。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武山县‘蔬菜产业诉讼服务站 ’,正是一站式诉讼服务建设的缩影,打通了便民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李小东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武山县坚持监管并重,严格依法进行整 顿,全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促进市场秩序根本好 转,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一是网络监管无盲区。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应 用,常态化开展监管行为信息录入推送,做到应录尽录 ,认领“互联网+监管”事项目录557条, 认领率100%,检查 实施清单完成数538条,完成率95.73%,录入执法人员 572人, 用户注册572户,注册率100%,录入行政许可信息 152条,行政处罚信息36条, 实现掌上监管标准化、规范化 、智能化。 二是重点监管零容忍。聚焦食品、药品、特种设备、 工业产品等重点领域质量安全问题,严厉打击各类不正当 竞争、不正当价格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重 点加强防疫用品和粮油、蔬菜等价格和计量监管,督促经 营者依法经营、规范经营。 三是项目审批抓效率。制订《全县投资项目服务指南 》和“一表清”“一册明”,建立投资项目联审联批会议制度 ,从项目立项审批、规划许可、土地使用、施工许可等环 节全面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工程项目全部实现工改系统 在线办理。截至目前,通过工改系统办结事项183件,投资 在线平台申报项目97个,总投资87.18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句号。武山县当前正处于经济结构 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 只要能够坚定不移地持续优化营商 环境,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在武山安家,让各种资源优势 得到充分释放,武山就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加速崛 起。 蒲县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 纪实 (2022年11月5日) 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是省委、省政府作出 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事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牵 引性工程。今年以来,蒲县县委、县政府以全方位推动高 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高位引领、高标谋划、高质推动市场 主体稳健发展,通过“搭平台、创载体,强要素、保支撑 ,建机制、优服务”,全县市场主体呈现蓬勃增长态势。 今年1至10月,蒲县各类市场主体新增3956户,其中企 业3 3 7户,个体工商户3 6 1 9户,全市排第十;新增率 61.12%,全市排第三;净增3593户,全市排第九;净增率 55.52%,全市排第三。市场主体新增率及净增率居全市前 列。 一、优先谋划把“软环境”摆在突出位置 今年初夏时节,力度空前的市场主体倍增工作在蒲县 全面铺开。一个个部署会、推进会、调度会、碰头会、培 训会等专题会议密集召开;一项项减税降费、金融服务、 招商引资、资金奖补等有力措施相继出台。 蒲县县委、县政府把市场主体倍增工作摆在全县工作 的突出位置,作为全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 善民生的重要抓手。 蒲县县委书记杨晓舟多次调研、批示,向全县各级各 部门提出:“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工作部署,解放思 想,务实苦干,奋力追赶,加快推进蒲县市场主体培育进 程,全力促进县域营商环境更好更快发展。” 蒲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薛向阳主持召开全县优化营 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推进会并多次专题调度,他 强调,要真正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用心用情优化 服务,全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培育打 造发展的“沃土”。 蒲县印发了《关于成立蒲县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 体倍增工作专班的通知》,成立县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 专班,下设4个行政工作组、4个行业服务组和6个要素保障 组,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实行牵头单位负责制,统筹农 业、工业、服务业、商贸业4个行业领域和金融、财税、 用地、环境能耗、科技创新、政务服务6个要素领域内 的市场主体倍增工作。各分管副县长召集4个行业服务组和 6个要素保障组分别召开行业领域市场 主体倍增专题工作推进会,制定落实本行业市场主体 倍增工程实施方案和要素服务保障工作措施,落实“六定 ”“四清单”。 23%——这是蒲县确定的年净增长率。这个数字,体现 了自我加压的魄力, 更承载着奋力向前的信心。 为力保年底全县市场主体实现至少净增长1489户,蒲 县围绕“稳住现有、开发新增、激励壮大”的基本目标,紧扣 区位特点、资源优势、人文因素、经济基础等因素,制定 印发了《蒲县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强化市 场主体倍增要素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细化政策要求 ,明晰方法步骤,在年初要求按2021年存量同比例增长基 础上,按省、市定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基本目标进一步调 整目标、压实责任,实现全县“一盘棋”、一直干。同时,实 行每日市场主体增减通报,督促各乡镇、各行业主管部门 对市场主体倍增工作“时时放心不下”、天天抓在手上。 随即,一场“无证个体工商户清零行动”在全县展开,各 乡镇、行业部门组织骨干力量系统指导讲解政策、宣传典 型、提供服务,各便民服务中心、市场监管所、农商行支 行和村社携手作战深入排查、引导帮扶、帮办代办,形成 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握指成拳”、活力迸发浓厚氛围。 二、优惠政策让企业群众应享尽享 国庆前夕,地处吕梁山的蒲伊大地秋意渐浓。怀着对 未来几多期许的贺先生走进蒲县政务服务大厅,准备给自 己新筹备开办一家服装零售企业办理注册手续。 让贺先生倍感温馨的是,从复印材料到信息填报,每 一个环节都有专人指导;从政策宣讲到答疑解惑,每一个 问题都有专人解答。不到一个小时,贺先生就完成了所有 手续的办理。他感动地说:“没想到能这么方便、这么快捷 , 工作人员认真、耐心,态度也特别好,就连企业的公章 都免费给刻好了。” 免费刻章是蒲县减少市场主体负担、提升企业便利度 的举措之一。新登记企业需要刻制4枚印章,个体工商户需 要刻制3枚印章,其刻章费用全部纳入政府买单范畴,并将 印章刻制企业引进县政务大厅,让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的 同时,即可同步申请印章刻制,刻章时间也缩短为1小时以 内。这样一套印章,目前已经为企业减负38万余元。 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不断巩固窗口预约、电话预约 、信箱预约等渠道的预约服务,深化“领办、帮办、代办、 一网通办”服务机制,推行“一件事” 集成服务,发布“一件 事一次办”服务套餐240项。做优“事情办完再下班”延时服务 ,探索在工作时间以外建立简易事项智能办理,打造了 “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超市。 “我们健全完善了企业开办便利化、水电气热通信电视 报装驻厅联办、全代办、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涉企经 营告知承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跨省通办等 10项服务机制,全力打造优质发展环境。”县行政审批服务 管理局局长刘成旺说,“在‘一枚印章管审批’后半篇文章里 ,我们出台了《第一批划转行政审批事项清单》《蒲县行 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办法(试行)等9项制度》,完成首批 21个部门307项事项划转。” 在8个乡镇市场监管所、便民服务中心、农商行支行设 立24个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代办点,打造市场主体极简登记 注册环境;针对以往群众办理证照“费时费力、审批过程繁 琐”等问题,在法律关系明确、材料简单、事实清楚的行政 审批事项中,推行“独任审批员”制度;推行“证照分离”改革 全覆盖,梳理改革事项69项,直接取消审批2项、审批改为 备案1项、实行告知承诺14项、优化审批流程52项,切实解 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出台《蒲县推 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实施方案》及相关工作制度,通过 审批大厅评价器实时评价,促进审批部门服务提升;提升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质量,设立三级工作站37个 ,配备专职或兼职处办人员65名。 蒲县收集汇总国家、省、市、县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 程相关政策和措施, 编制成册,提供政策依据;梳理汇编 2019年以来全县在减税降费、金融服务、招商引资、生产 要素、资金奖补、人才引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便民 服务、权益保障10类365条惠企便民政策,制定《蒲县惠企 便民政策汇编(2022年)》;在县政务服务平台、融媒体 中心、微信等媒体平台开辟专栏,讲解政策规定;各乡镇 、各部门因地制宜,开展入企服务、上门服务;在全县公 开征集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的“金点子”,吸收好思路好方 法,全面助推市场主体倍增工作。 三、优质服务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 高大的生产厂房内,一条条生产线整齐陈列,几名技 术人员正相互配合着调试生产设备。这里是位于蒲县产业 集聚区的山西中兴铸业有限公司,该企业实施的年产10万 吨市政工程铸件、5万吨空调压缩机配件项目总投资12亿元 ,主要生产市政工程设备、汽车配件、压缩机铸件、农机 铸件、轻工纺机配件等产品。目前,项目一期已累计完成 投资4亿元。 公司董事长杨云潮说:“蒲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服务中心 为项目专门成立服务小组,通过‘标准地+承诺制’‘要素跟着 项目走’‘全代办、一网通办’三项机制,帮助我们办理用电 报批、社保开户等十余项手续,真正做到了让企业‘少跑腿 、不跑腿’。” 蒲县坚持将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与“三大行动”结合起来 ,并稳步在全县推广“我为市场主体倍增作贡献”宣传调研服 务活动经验,持续进行宣传动员、领办帮办代办、收集建 议、查找反思问题、发现推介市场主体和服务工作的先进 典型等,扩大影响。 县四套班子领导对项目进行包联,及时带领相关职能 部门深入企业工地, 现场办公,疏通堵点,加速建设,协 调解决重大问题;每周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例会,紧盯企业 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深化工作措施,主动跟踪服务 ,集体研判帮助,推动重要政策和重点措施落到实处;发 改、工信、行政审批、住建等职能部门及产业集聚区班子 成员坚持下沉一线,与企业负责人沟通情况,及时解决企 业在建设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全县各乡镇、市场主体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要素保障 部门积极发挥区位优势,紧扣职能定位,深入企业进行服 务指导,动员企业申报创新项目,为企业健康发展、规范 运行保驾护航。 蒲县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对外来企业、个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蒲县境内投资兴办 、缴纳税费的独立核算企业,给予财税、土地、转型经济 、人才、优质服务等方面的奖励,创造引得进、留得住、 干得好的“三无”“三可”发展环境,深受企业好评。 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联合县市场监管局推行“政银合 作”,在银行各网点设立企业开办代办点,既服务企业、个 体工商户的开办申请递交,也及早介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 资金需求;县财政局建立电子卖场,实现与全省政府采购 电子卖场“同一平台、同一规则、同一标准”,当前成功入住 电子卖场供应商100余家,入住商品4600余种,预算单位通 过县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累计成交1000 余笔;山西地方电力 有限公司蒲县分公司针对辖区范围内居民客户和低压小微 企业用电报装推行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对 高压客户用电报装推行省力、省时、省钱“三省”服务,实现 客户用电报装“一次都不跑”, 业务办理“零上门”,实现了 “一证办电”;蒲县税务局简化业务办理,充分利用“一户式 ”信息归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方式,对首次开具或接受电子 专用发票纳税人,通过系统获取信息后精准快速推送任务 ,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县人社局聚焦主业精准施策 ,大力度推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了订单式、菜 单式、项目制培训等方式;人行蒲县支行深耕“金融为民 ”,用足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增加涉农、民营 小微信贷有效供给,实现民营小微企业“量增、面扩、价降 ”,持续推动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蒲县充分发挥已聘请的 、来自各行各业的营商环境督察员作用,赋予督察员政策 宣传、工作指导、监督落实、问题协调、情况反映、氛围 营造等职责作用,建立“有事请找我”责任担当机制,拓宽了 企业群众困难问题反映咨询渠道,构建了更加规范、透明 、高效的营商环境建设监督体系,进一步推动了全县营商 环境持续好转,真正把服务做到企业群众心坎上。 四、优良环境给市场主体提供多重支撑 “我们企业在银行的一笔贷款即将到期,因生产持续扩 大,流动资金不足, 无法正常归还贷款,如果出现逾期情 况,将会对企业后期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这关键时刻 ,有关部门帮企业申请了应急周转保障资金,给我们帮了 大忙。” 蒲县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笔资金切 实帮助企业缓解了压力,解决了燃眉之急。 同样受惠于“蒲县中小微企业资金链应急周转保障资金 ”的还有主营食品加工销售的山西实美功能食品有限公司。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应急金周转困难, 县中小企业服务中 心及时向县财政部门申请了应急周转保障资金,凡是在蒲 县范围内依法设立、诚信经营,企业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和信贷政策、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资 金周转暂时困难的企业均可申请使用。截至目前,已累计 办理10笔、1.01亿元。 蒲县坚持创优就业、人文、生活、生态环境,广泛引 才聚才留才,用心用情打造开放开明的“养人”县城,聚焦 “留得住人才和市场主体”,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提供 多重支撑。各部门、板块多方联动形成合力,通过全面深 化要素保障,持续做优创新发展“软环境”。 ——在加大金融支持方面,蒲县精准施策,引导辖内 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针对农商行 基层网点覆盖面大、数量多、服务条件好、人员素质高等 优势,在15个营业网点设立企业开办代办点,实现了县、 乡和社区“政银合作”网点全覆盖,同时聚焦普惠金融,提升 金融服务民生水平,持续扩大创业担保贷款业务规模。搭 建银企信息对接平台,企业根据自身项目融资需求精准定 位金融机构,择优选择信贷产品,有效缓解了金融机构和 客户信息不对称、“企业贷款难、银行找项目难”两难问题。 ——在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方面,蒲县出台《广聚 人才的十条措施》, 包括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加大县 校合作力度、引进储备优秀青年人才和激励专业技术人才 干事创业、规范人才工作平台管理、打造人才技术共享基 地、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加强人才政治吸纳等,努力为各 类人才提供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做到以感情留人、以待 遇留人、以事业留人。同时,建设高标准人才公寓30套 ,办理入住24套,发放“蒲子英才卡”108个,认定“蒲子名匠 ”30名。 ——在入企服务方面,蒲县出台《2022年度入企服务 实施方案》,采取专人专班、定责定时的方式实施精准对 接服务,强化运行监测,通过对主要行业、重点企业、主 要产品月度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运行走势,及时发现运行 中倾向性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及时解决企业在建设运 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推动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开工、 投产达效。 ——在招商引资方面,蒲县持续优化奖励政策,最大 力度吸引外来投资, 对外来企业、个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 蒲县境内投资兴办、缴纳税费的独立核算企业,给予园区 内入驻企业全部“拎包入住”,建设标准地、标准化厂房,创 造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三无”“三可”发展环境,深受 企业好评。 土沃则稻香,优质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沃土。 如今的蒲伊大地,处处都是生机勃勃、花开满园的新面貌 。蒲县,正以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的身姿,释放出更多发展 活力,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凤阳县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述 (2022年11月16日)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项目支撑,项目落地离不 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凤阳县积极落实省、市工 作部署,坚持不懈转作风、优服务,全县营商环境工作取 得显著成效,市场主体满意度和投资信心不断提升,县域 经济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1到9月份,全县实现地区生 产总值379.8亿元,同比增长5.5%,总量全市第2、增速全市 第3;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4个,完成市下达全年目标任务 的88%;新增市场主体7981个;民间投资增长33.2%,高于 全市平均水平17.6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一。 一、持之以恒转作风 “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用电问题,凤阳县干部真抓实 干,作风务实,有求必应,真心把企业家当家人,把企业 的事当家事,让我们非常感动。”在快速解决用电问题后 ,凤阳佳和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 今年7月21日,凤阳佳和科技有限公司反映,企业建设 基本完成,拟在7月底投产,目前企业工业用电尚未通电 ,急需帮助解决。凤阳县企业服务中心了解到企业诉求后 ,立即联系国网供电公司凤阳分公司。经了解,该企业用 电负荷较大,需要提前一个月报计划,由国网供电蚌埠分 公司审批,当时该企业用电计划尚未申报。考虑到企业实 际情况,7月25日上午,县企业服务中心会同县营商办,出 具《关于商请解决凤阳佳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用电问题的 函》至国网供电凤阳分公司,国网供电凤阳分公司提请该 企业工业用电申请至蚌埠分公司审批,申请特事特办,快 批快供。7月27日下午,国网供电蚌埠分公司对该企业用电 申请予以批复。7月28日,国网供电凤阳分公司为企业接通 工业用电,解决了企业用电问题。 年初,全省发出了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的动员令 。凤阳县闻令而动、高位推进,建立以县政府主要负责同 志为组长的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今年10月 ,县政府领导班子及县六大产业链负责同志带头参加全省 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工作培训,强化干部能力,聚力打 造专业化队伍。建立“四上”企业和重点项目全覆盖包保机制 ,29名县级领导化身“企业管家”,定期上门走访,主动靠前 服务,全面收集、解决企业急难堵点。依托省创建一流营 商环境服务平台,夯实线上线下“一口收办”。今年以来,收 办企业诉求2118个,办结率100%。 二、精益求精优服务 8月10日,在凤阳县“夏助助企”活动中,安徽鸿德铝业 有限公司反映, 今年受疫情及市场行情影响,企业产品 (铝锭)市场价格下降幅度较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 业申请提前兑现扶持资金。县包保单位了解到企业诉求后 , 立即协调相关事宜。8月19日,1058万元企业扶持资金 拨付到企业。 凤阳县聚焦企业急难愁盼,树立“将心比心”“真情真意 ”理念,用心用情用力为企服务,以新引擎激活营商环境新 动力。该县深入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落实,逐条对 标对表中央、省、市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县级政策文件, 明确县级干部包保、专班推进、定期要账工作机制,构建 政府搭台、部门服务、主体受益的工作格局,全县106名领 导干部持续深入447个重点企业和项目开展助企纾困活动 ,解读、宣贯、落实各项政策举措,全面提升宣传到位率 、政策知晓率。全面落实税费减免、融资扶持、稳岗返还 、留工补助等各项助企纾困政策,降低市场主体运营成本 ,助力企业渡过难关,累计为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办理减 、免、缓、退等各类税费18.9亿元;助力守信企业获得授信 贷款94笔3.05亿元,投放创业担保贷款90笔2414万元;稳岗 返还718个企业653.77万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打造政务 服务“五办两窗”机制,实施“365天不打烊+周末节假日延时 服务”微改革,构建高效贴心的服务流程体系,持续提升市 场主体获得感。 三、锻长补短创一流 干就干最好,争就争一流,走就走前列。凤阳县学习 借鉴沪苏浙先进地区创新举措和典型做法,提倡大胆“拿来 ”、及时“改造”,累计提出营商环境领域改革优化举措45条 ,全力创建一流营商环境。 凤阳县围绕“问题收集、诉求解决、督查督办、办理反 馈、总结评价”五个环节,严格执行清单式、闭环运转管理 ,累计收办省市县三级“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 ,稳经济”现场办公活动中企业反馈问题418个,办结率达 98.6%。全县上下坚定树立“新官要理旧账”思想,强化挑重 担、“啃骨头” 意识,开展营商环境“大起底”专项行动,压 茬推进涉企历史遗留问题“见底清零”,有效解决名都置业、 万世生态公司2宗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同时,设立3000万元项目前期保障专项资金,推行重大 项目“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考核”制度,1到9月累计解决问题 186项,推动新开工项目36个,新投产项目17个,28个新入 库境内省外项目到位资金158.8亿元。围绕产业人才, 同步 绘制光伏等六大产业图谱和人才地图,大 力实施人才“关键小事”暖心行动和人才安居保障行动 ,完善8项人才政策及安家补助、子女入学等配套政策,真 心真情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泸溪县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纪实 (2022年11月2日) 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地区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 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近年来, 泸溪县始终把 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服务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持 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攻坚年”活动,坚 持打造具有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高地,全 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政务化服务环境优化群众“来评判” 民有所需,政有所应。泸溪县由主要领导牵头调度指 挥,相关干部主动靠前服务,坚持做到“干部多跑腿,群众 少跑路”,以务实的作风、踏实的举措, 推动优化营商环境 不断迈上新台阶。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的优 化营商环境攻坚年行动领导小组,组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推进专班,出台了《泸溪县2022年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管理 机制工作方案》,建立“一把手”负责制, 大力开展“走流程 、解难题、优服务”行动,部门“一把手”每两月至少到政务 中心部门窗口现场办公1次以上,分管领导每月现场体验窗 口办事流程1次以上。通过主要领导的亲身感受,及时发现 办事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高位推动、高效落实 ,打通服务群众、企业“最后一公里”。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和群众说了算!泸溪县实行优 化营商环境职能部门述职测评机制,职能单位对自身工作 进行述职,服务对象以现场直接打分的方式,对职能部门 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测评,现场为职能部门打分,包含了 服务态度、工作作风、服务效能、严守纪律四个方面,涵 盖了“非常满意” “满意”“一般”“较差”四个等次。通过以评促 改、以评促优、以评促建, 推动职能部门不断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着力打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 今年7月和9月,泸溪县连续两次召开优化营商环境职 能部门述职测评会议, 全县300余名市场主体负责人,分别 为25个职能部门进行不记名评价投票打分, 以最直观的反 馈,督促职能部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4家评议得分排名靠 后的单位主要负责人,接受了县人民政府县长的提醒式约 谈,对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强烈震慑。 二、智能化服务办事流程呈现“一体化” 营商环境一边承载着城市的发展,一边孕育着企业的 未来。近年来,泸溪县始终聚焦便民利企,在减事项、减 材料、减流程、减时限、减成本上下功夫, 进一步打造办 事环节更少、流程更优、时限更短、成本更低、服务更一 流的政务服务环境,促推企业、群众办事“一窗办、一网办 、简化办、马上办”,切实提高群众、企业办事满意度。 今年以来,泸溪县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着力 保市场主体、保就业, 企业开办服务不断优化提速,办事 环节压缩至3个以内,申报材料压缩至5份以内,线上、线 下办结时间分别压减至0.5和1个工作日。同时,持续深化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优化办事服务流程,制定了涉及登 记注册、核准备案、环保标准等151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 事项的全流程办理指南,实现“一扫便知、一码通晓”,全县 各项审批事项承诺时限在法定办理时限基础上提速70%,上 半年新增市场主体3000个以上。 政务服务大厅是直接服务群众和企业的第一窗口,也 是全县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沿阵地。泸溪县先后采取部门实 体进驻、部门授权和开办分设中心相结合方式,全面整合 单设办事窗口,推行“综合窗”一体化无差别受理,做到了 “一窗受理、综合服务”。目前,实现职能部门实体进驻18个 、涉及事项271项,事项委托授权15个、涉及事项78项,进 驻分设中心5个、涉及事项131项。同时, 不断完善政务服 务大厅建设,在泸溪县最大的沅水湾小区,占地面积 7000多平方米的新政务服务大厅,正紧锣密鼓建设之中 ,预计年底全面建成。届时,所有服务部门窗口将全部实 现实体进驻,极大方便办事群众。 在创新智能服务平台上,泸溪县以数字赋能为着力点 ,将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设 立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网上专区, 坚决做到同一件“事 ”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积极开发“e泸有我”app, 上线 服务事项200余项,可实时通过手机“线上点单”,即刻获取 “一对一”全程代理服务,并在规定时限内反馈办理结果,上 门送达办结材料,实现了“办事指掌全程、结果实时畅达”。 三、心贴心服务企业优享高效“帮代办” 泸溪县一直以来都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坚 持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以“暖心”的政策、“贴心”的服务、 “舒心”的环境,为企业纾困解难、铸就坦途,让企业“进得 安心”“留得放心”“干得开心”。 在泸溪,有《泸溪县工业强县奖励政策》《泸溪县优 化营商环境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泸溪县招商 引资优惠政策十五条》《泸溪县推进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 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5年)》等一系列惠民利企文件。 在泸溪,投资可以享受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湖南自 贸区建设、武陵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示范区、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各类优惠政策 ,为企业发展全方位“保驾护航”。 在泸溪,围绕乡村振兴突破年、产业项目加速年、营 商环境攻坚年、招商引资提升年、“五好”园区建设年“五年 ”活动,县委县政府把招商引资、优化环境提高到战略地位 。县委书记、县长与企业建立联系“直通车”,成立了企业 “帮代办”服务中心,对企业审批服务事项由帮代办中心实行 交办制,职能部门“一把手”负责限期完成,全面实现“企业 事园区办、帮代办、限时办”。大力开展优化政务环境、市 场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投资环境、人文环境“六大 攻坚”行动,全县249名干部对160家企业实现联企“全覆盖 ”,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 在泸溪,有风景优美的沅江,有美轮美奂的十里画壁 ,有景色宜人的武水国家湿地公园,有国家4A级景区浦市 古镇,5个国家3A级景区,生态环境优美, 资源禀赋独特 。全县已有高新技术企业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新 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进入 省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5家。 今年来,县委主要领导带队多批次赴经济发达地区精 准招商,成功签约项目19个,引资50.6亿元,项目落地、企 业发展奔涌奋进如今的泸溪,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映 射在悠悠沅水中,绽放出璀璨光芒! 十堰市张湾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2022年10月8日) 让企业有获得感,让企业家有归属感。 这是张湾区委、区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的郑重承 诺。把投资者当作“出题人”,让全区党员干部成为“答题人 ”。这是张湾区委、区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确定的角色定位 。 从东风公司“摇篮”到“商用车之都”,张湾区作为我市汽 车工业发展的核心板块,始终把良好的营商环境作为推动 产业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张湾区委、区政府准确把握新发 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湖北省建设全国构建 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要求和我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定 位,围绕“引领主城繁荣、示范乡村振兴”主线,在优化营商 环境上持续发力,将政策利好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 发展的实际成效,为我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增添强 大动力。 一、向改革要效率,政务服务便捷高效 “真没想到,不到1个工作日就办好了施工许可证等手续 ,为项目投产赢得了宝贵时间,为你们的高效优质服务点 赞!”近日,十堰市远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拿着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对张湾区政务服务中心工程建 设项目“一站式”服务专区工作人员连连称赞。 十堰市远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实现“双碳”目标、引领 行业快速发展、助推地方经济倍增的省市区重大项目。为 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见效,张湾区重点项目工作专班主动与 企业对接,协助企业整理报建资料,不到1个工作日就办好 了施工许可证,为项目开工提供保障,为企业如期投产“再 加速度”。 一直以来,张湾区委、区政府把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一 号工程”来抓,聚焦“放管服”改革, 成立由区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