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读书心得体会汇编(7篇)(《乡土中国》等)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读书心得体会汇编(7篇)(《乡土中国》 等) 读《乡土中国》有感 借读书活动,读到《乡土中国》,让“乡土”一词在我心 中又多了几份意蕴,乡土在费孝通先生笔下是那么的客观 、冷静,那么的单纯、温暖。我是土生土长的乡土孩子 ,对乡村的了解随着童年刻进我的乡土记忆里。大学毕业 后,我回到家乡xx县,去到xx镇工作,再次沉浸式生活在 “乡土”农村,让我在读《乡土中国》时对费老的观点和对事 物的看法有种无法言喻的谋和,其中的专业知识和概念也 不觉晦涩艰深,这些对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或多或 少得到解释或是受到启发。 认识抽象,把握具体 费孝通先生在书中探讨了现实与理论的关系,在我看 来就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他尝试提炼具体事物中的认识 现象,并给出定义,因此这些理论可以随着历史的变迁而 给出不同的诠释,经久不衰。就如本书序言中费孝通先生 所说:“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中国社会的素描 ,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 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具体到抽象”是钻 研书本文字的过程,那么“抽象到具体”便是走出书山的过程 ,这也是我们在工作生活过程中应该学习的方法。例如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进行新民主 主义革命、抵抗外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指导思想与体系,它用过去百年来“具体 ”的事提炼成未来千百年可供学习、指导实践的“抽象”理论 ,为我们今后做好“具体”的事提供理论支撑。这也在提醒自 己,理论学习是在现代的时空中感受历史的智慧与力量 ,明晰理论融于实践的重要性,从而明白理论不是文字堆 砌的泛泛而谈,而应当成为我开展工作的底气。作为一名 95后年轻人,身上的标签随着社会责任越来越多,对抽象 的把握被具体的事物挤压,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患得患 失仿佛成为了年轻人的通病。在镇上工作时,我也时常反 思自己的这些问题,反问自己在开展工作遇到群众不理解 时,是否能拥有“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的积极心态 ;在心态浮躁时是否拥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从 容;在学习理论时是否拥有“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的精神;在走向远方的过程中是否能保持“志不立,天下无 可成之事”的信念,是否拥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 千里”的勇气。我想答案来自于对抽象理论认识的深度,对 具体事物参与的广度。 拥抱乡村,心怀都市 “社会是在历史中演变而来的,探求我们现在的社会 ,就要探求社会的本源。探求中国社会,就要追根溯源到 中国的乡村去,深入到中国的乡土社会去。”,这是费老在 书中谈到的乡土社会,强调了农村是社会演变的重要天地 ,但随着交通、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乡村的传统乡土性也 在土崩瓦解之中。我从小生活在乡下,仿佛《乡土中国》 就是我家乡的缩写,日常生活杂活琐事之中,都能看到《 乡土中国》乡的影子。“文字下乡”便是例子,前些年农村的 互联网还未普及,村里的爷爷奶奶们并不擅长在屏幕中用 指尖感受世界,尽管这样,他们之间的生活也不受干扰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语言,眼神,乡邻的熟悉 、了解、动作都可替代文字,乡邻们住在一起,靠的就是 了解、靠的就是几十如一日都在一起的乡情。所以,每次 下村遇到社保不知如何在手机APP上缴纳的群众,疫情防控 摸排时不知如何打开健康码的群众,我都会耐心教他们 ,不会嘲笑他们与时代脱节,更不屑炫耀自己的那一点学 问,这便是乡土的包容、乡情的力量。十九大以来,乡村 振兴战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参 与者,我见过村集体经济拉动就业换来百姓幸福笑脸的动 人实践、见过高山村巧借风力发电发展旅游业的智慧、也 见过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的宣传样板。但我想 我们在费力对乡村进行环境美化与文化投资以外,更应该 关注乡村乡土性的变迁,不止让文字下乡,更要让理论下 乡、科技下乡,拥抱城市的先进理念和便捷属性,改变落 后封闭地区的文化观念,从根本上助力乡村振兴,解决三 农问题。 铭记历史,珍惜现在 在再论文字下乡一章中,费孝通先生这样定义历史文 化:“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 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 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这点明了历史对 于个人的重要性。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不只是口号,联系到 近期部分艺人在台湾问题面前不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行 为,漠视历史和传统,是绝对错误的。中国的社会也是历 史发展的结果,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华夏文明发源于大河 流域,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适宜的气候为耕种提供 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小农经济的基础。老子向往无为而治 的社会,孔子倡导社会的礼治都符合傍地而生、田地相合 的环境,是“土气”的象征,是小农经济的写照,差序格局也 在文明和社会的交融中成长。“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如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今天的 城市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美丽乡村 建设的号召越来越有力量。中国新青年应一手握紧乡土情 ,体会中国乡土发展历程,一手立于当今,为中国发展蓄 力,为个人梦想拼搏,保守乡土本心,踏上万里新征程。 中国是你的中国,乡土是你的乡土,保守乡土本心,感今 日之风,续乡土情丝。 读《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有感 锦书云中来,尺牍传深情。《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 卷选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的书信 共239封,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与全党全国各族各界干 部群众、各国政党政要和各界人士的深情交往与友谊表达 。特别是对青年人、航天科技人才及教师等行业人士的的 深切关怀和期待。一纸信笺满载隐隐期许,读来给我印象 最深刻的是五四青年节时,习近平总书记写给中国航天科 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的回信,在信中,他向航天战 线全体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并向他们提出殷切的期望。 在回信的落款,标注为“你们的同志习近平”,更让人倍感亲 切,拉近了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 青年团队青年科技人员的距离。一纸书信,情怀万千也力 量磅礴。 温暖的书信,点亮了一个个希望,也让多彩的梦想照 进现实。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 信,勉励全国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 、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习 近平总书记的复信给全国大学生村官们莫大的鼓舞。 读习近平总书记的书信,我感受很大,一是他非常谦 虚,平易近人。二是让人增添“奋发图强”的力量,激发了 “献身祖国建设”的决心,激励我们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强国贡 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多关注青年人的身心和发展,青年强 则国家之幸。 “青年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作为一名十五年党龄 的致公党员,我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作为致公党xx省直 艺术支部的一名主委,我鼓励、支持年轻的党员组织、主 持支部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青春活力、主观能动性。如 支部年轻党员朱莉组织主持的两次“书香支部”读书分享会及 撰写的读书心得感人至深,受到了致公党省委会、省直工 委的领导赞赏和支部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我们,都是读信人。 读《教师第一课》有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师 风,为师之本。为夯实教师人文底蕴,增强教师立德树人 、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培养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 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市师德师风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开展了读书 征文活动。微言常德教育开设《新时代教师风采》专栏 ,选登部分一等奖获奖作品。让我们从这些走心的文字中 ,读懂新时代教师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一起在阅读 中成长,为推动常德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 量。 《教师第一课》,乍听之下,实难有阅读的兴趣,甚 至会在心里嗤之以鼻;读过之后,我要说,这是一本读起 来十分轻松,甚至可以说十分有趣的书。虽名为“教师第一 课”,却实在是一本值得我们老师一读再读,终生不定时翻 阅的好书。 这本书的封面上用红底对话框标识了这么一句话“这是 一所教师朋友们自我培养的理想学校”,此言诚不欺我。通 读全书,深刻的感觉到它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滔滔不绝 地教育我如何做一个幸福又优秀的教师,平易近人而又充 满智慧。 一说到教师,大家会立刻在脑海里构画出这样的形象 :穿着中规中矩,伏在案前不停地备课、改作业,不是在 上课就是在准备上课。可是,在《教师第一课》这本书里 ,教师是专心阅读的人,是愉快写作的人,是和学生畅快 交流的人,是口生莲花、妙语连珠的人,是拥有智慧的人 。是的,这就是幸福教师的模样,这就应该是教师优秀的 模样。其实,这也就给我们指明了教师通向幸福和优秀的 大道:经常阅读,随时写作,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积 累一定的生活智慧。 书中明确指出:写作是卓越教师和平庸教师的分水岭 。这里的写作,其实就是记录,记录我们的课堂,记录发 生在我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故事,记录我们自己对教 育教学的所思所想;可以写下自己或别人成功的教育教学 案例,也可以写下自己对不理想的教育教学个案的反思。 简而言之,就是写日记,写教育日记。有的人可能会说 ,这我做不来。我也觉得写作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一件事。 可是,当我鼓起勇气开始拿起笔写,纯粹地写给自己看的 时候,心中对写作的恐惧和压力也就慢慢消失了。最初的 写作会让人无从下笔,只要坚持,我们终究会变得条理清 晰、文思泉涌。不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吗,把自己放在 一条定速的轨道上,无论前行的速度多慢,即便目的地十 分遥远,也终有一天能到达。那么我们一天一点地记录教 育教学故事,积累自己的点滴思索,我相信过不了多长时 日,我们的教学工作会变得轻松,甚至在某些时候会感觉 犹如神助。 受此思想的引导,我开始记录自己的教学见闻和思考 ,虽只是偶尔为之,却也让我有所收获。曾经就有这样一 个教学反思被记录。几年前,我对如何导入《最后一课》 甚为苦恼,参考了网上诸多案例,付诸我自己的教学实践 ,发现反应极为惨淡——丝毫不能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情感 。当时我就写下了自己的反思:“这样的导入不符合我的风 格,这样的导入语无法弹拨动学生的心弦,还是题材实在 缺乏时代感?那如何导入才能撩拨动学生脑袋里的那根弦 ?”最要命的是,学生对文中要重点理解的这句话:“对于亡 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来说,母语是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 匙”完全无感,能赏析,却缺乏一种情感上的沟通和共鸣。 上完课后,我当时是这样写的:《最后一课》讲完了,却 总有种遗憾萦绕心头,“对于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来说 ,母语是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像洪钟大吕在 幽幽空谷间回响一般一遍又一遍地在我耳边回荡,我似乎 看到了作者都德那双有期盼有怨怼的眼神。这节课毫无疑 问地没有讲好。一定有其它的办法让这篇文章更好地呈现 在学生面前。这一篇反思日记当时并未形成解决的方案 ,但如何更好地导入这堂课,如何更透彻地讲解这篇课文 却在我的脑海里生下了根,无时无刻不在留意着、思考着 。最近孟晚舟回国的消息在校园里刮起了一股国强与民安 的思潮和写作热潮,乘着这股东风,我找到了在合适的时 机利用合适的素材导入这堂课的方案。我们的课堂如能结 合时下的热门事件,就一定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收到 春风化雨、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对于那句话的深刻理 解,孟晚舟的朋友圈不就正好作为它的辅助材料吗? 一个问题在脑海里产生必定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 在记录这些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我收获的不仅是如何清晰 、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教学 及时反思的习惯,保持虚心学习的心态和不断追求进步、 永不满足的状态。 诚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成为卓越的老师,但我们 都拒绝成为一个平庸的教师。常写作确实能让我们收获一 方心灵的净土,边写边与自己对话,叩问自己从事教师这 一职业的初心,时刻提醒自己守住本心和使命精神,用师 道尊严去赢得尊重,用广博高深的学识去争得钦佩。我始 终记得曾经有个老师跟我说过的一段话:作为一个老师 ,当学生需要一碗水的知识时,你需要储备一桶水的学识 。我也一直用这段话鞭策自己,走在不停学习的道路上 ,不时翻阅《教师第一课》这本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 能力和教学水平。 也许我们不能成为一个卓越的教师,但我们绝对都想 成为一个幸福的教师。在如今教师备受非议的社会背景下 ,教师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越来越力不从心。那就阅读 《教师第一课》吧,这本书里有丰富的教学案例,能让你 有愉快的阅读体验;多读读这本书吧,它能让你找到幸福 的滋味。记住:多阅读,常写作,重积累。相信在不久的 将来,你我都能收获智慧和幸福! 读《百年大党面对面》有感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映射着真 理的光芒,透射出智慧的真谛。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 织撰写的《百年大党面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为遵循,聚 焦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13个重大问题进 行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回答。它以生动优美的语言 ,清新自然的文风,活泼新颖的形式,带领我们以崇敬的 心情重温党的百年历史,以虔诚的态度触摸党的历史经验 ,以笃定的信仰感悟《决议》的思想真谛,对于推动党史 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筑牢历史记忆,增长历史智慧 ,坚定历史自信,砥砺斗争精神,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时代的新篇章,具有重大意义。统观全书,它有三 个鲜明特点。 结构设计匠心独运,体现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思想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百 年大党面对面》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第三个历史决 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切入,把历史、现实与未来相贯通 ,以建党百年为历史基点,按照《决议》的叙述逻辑,通 过历史回望,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是怎样成 功的。通过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 历史性变革的深刻总结,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处在什么方位 、是什么、要干什么。通过对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系统反思 和未来展望,深刻阐明了党未来继续成功的秘诀。在这种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述逻辑中,娓娓道出了其中隐含的 一系列深刻道理与历史规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走 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伟大人物的引领,就一刻 不能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地位,”“‘十个坚持’是我们过去之 所以成功的秘诀,也是我们未来继续成功的秘诀。” 问题导向,环环相扣,层层剥茧,引人入胜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矛盾的表现形式。《百年大党 面对面》坚持鲜明的问题导向,从百年党史中提炼出13个 重大问题: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 决议?为什么党的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 最恢宏的史诗?为什么说“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什 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如此等等,这些时代之问、中国 之问、人民之问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呼唤 理论的回应。《百年大党面对面》直面这些问题,以丰富 翔实的历史事实,权威准确的科学观点,接地气有底气冒 热气的鲜活语言予以全面解读,条分缕析,透彻分析,情 理交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直抵人心,在解决问题、 化解矛盾、消除困惑中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科学理论的解渴 管用,达到精准滴灌、春风化雨、入心入脑、启智增慧、 坚定信念的传播效果。 大视野、大格局、大担当、大笔触观百年大党,立体 化全景式呈现百年奋斗史 《百年大党面对面》博古通今,驰骋中外,以五千年 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大视野贯穿百年沧桑,在宏阔的 大视野中把百年党史故事讲得更清楚、更明白、更透彻。 例如,第二章在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赛的四个 阶段时,把它与欧洲三十年战争后德意志崛起的200多年历 史相比较,在更为宏阔的人类文明视野中彰显党领导人民 创造历史之伟大。《百年大党面对面》从世界大格局透视 党的百年历史变迁。例如,第十章在阐述党的百年奋斗历 史意义时,把对“世界进程的深刻影响”作为五个维度之一 ,分别从促进世界革命、以自身探索开辟文明新路、以至 大理念引领人类未来三个方面展开深入论述,彰显党胸怀 世界的历史大格局。《百年大党面对面》在阐述新时代的 丰富内涵时,从时代高度赋予百年大党大担当,它深刻指 出,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展宏图、中国共产党大道直行、 中国人民大有可为的大时代。“站在世界地图前”的中国共产 党,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自觉承担起为人 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职责。《百年大党面对面 》还以雄浑洒脱的大笔触,抓住百年历史的主线主题,把 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融入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大潮,把党 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图景描绘得波澜壮阔,让读者置 身时代洪流看世事沧桑,察风云变动,悟历史规律。这些 宏大而壮阔的描绘全方位立体式再现了党百年奋斗的壮美 画面,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问道百年历史,镜鉴未来奋斗 ,必将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读《毛泽东年谱》有感 读领袖年谱,对于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很有启迪意义。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作为国内外首次详细记述 毛泽东的思想和生平业绩的编年体著作,由中共中央文献 研究室用8年时间精心编撰而成,是一部集资料性、学术性 、权威性于一体的高水平年谱,对于系统了解毛泽东对中 国革命的丰功伟绩,多侧面多角度把握他的科学思想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