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调研报告】突围 突微 突危——海陵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突围 突微 突危 ——海陵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调研报告 泰州市社科联(院)集中调研组 2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乡镇工业园区。正 因为位于城市之中,又较其他园区经历了“要不要搞”“让不 让搞”“能不能搞”的诸多争论和质疑。 20年来,这里担负着市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产兴城、工 业强市的使命担当,聚焦发展,聚集资源,聚合要素,聚 力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城市园区转型发展之路。破茧化 蝶,已逐步成长为一个现代都市型产业园区、科创智创型 活力新区、宜居宜业型城市片区,以新的形象崛起于城市 之东。这里,就是海陵工业园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开发园区是 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近期我们对海陵工业园区进行 调研剖析,并提出工作建议,以期对全市园区转型发展有 所启发。 上篇:突围之路 杀出重围,是每个园区面临的一道必答题。海陵工业 园区的突围,不仅有工业园区面临的共性问题,而且作为 城市园区,面临着更多个性问题,是绕不开的关口、等不 得的瓶颈、推不掉的难题。他们咬定发展不放松,选择了 适合自己的能够彰显特色和优势的突围之路,逐步成长为 具有现代产业特征的都市型工业园区、产城深度融合的城 市新片区、多元要素集聚迸发的创新活力区。从全省开发 区的激烈竞争中成功突围,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为承载中心城区产业发展和完善城市功能,2003年4月 ,园区在原泰东镇应运而生;2006年4月,升格为省级开发 区;2011年8月,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挂牌成立。目前总面 积约40平方公里。他们坚持把重心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 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和用创新的方法驱动发展 ,坚持活化存量,优化增量,注重质量,突破总量,坚持 接二连三,优二强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互动并进 ,从当年微不足道的乡镇园区逆袭成为举足轻重的现代园 区。在全省91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排名中,由2016年的 60位跃升到2020年的27位,4年内上升33位,综合实力不断 增强。2021年,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58.3亿元、工业 开票销售292.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亿元,分别同比 增长14.5%、19.6%、22.5%,实现了逆势上扬。 从低端低效的传统产业中成功突围,城市经济显示度 不断提高。 园区发展初期,以机电配套、机床加工、建筑材料等 传统产业为主打,高耗能、高污染、低收益,资源消耗型 发展方式明显。他们壮士断腕,腾笼换鸟,双招双引,培 大育强,一方面聚焦发展智慧家电、新能源、新材料、现 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一方面重点打造文创园、科创城 、信息城等新型产业载体,大力引进博士科技、江苏亿蜂 信息科技、泰科检测、华设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加快 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努力打造一个承载和体 现城市经济、城市产业的现代都市型工业园区。文创园加 强招引数字经济、广告文化、影视制作、总部经济等项目 ,强化税源经济培育,从业人员由原来400多人跃升为 1000多人,盈利水平明显提升。科创城以科创社区、科技 人才广场等载体为抓手,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 —产业化的全链式孵化平台,放大创新溢出效应。信息城 重点建设泰州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园,招引一批新一代信息 技术产业项目,打造信息产业新高地。2021年,园区已拥 有400多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 ,招引高科技高层次人才项目10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07人 ,主要指标在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名列前茅。 从参差不齐的城市环境中成功突围,产城互动融合度 持续优化。 园区从当年乡镇基础上建设起来,周边环境可谓脏乱 差。他们立足于整个城市发展的大格局中加快产城深度融 合,一手抓园区内部综合环境的建设改造,一手承担园区 外部城市环境的优化提升,致力于产城共建、城园共融、 资源共享、功能共优。突破困难阻力,实施阳光搬迁,治 理整顿公共环境,完善交通、医院、学校、商业等基础设 施和生活配套,提升人居生活舒适度,吸引留住外来人口 约8万人,城市变新变大变美,园区变优变高变强,加快发 展要素配置由“产-城-人”向“人-城-产”的转型。据对云涌电 子等企业的调研,80%的员工选择5公里内买房居住,实现 员工职住平衡,体现出城市空间与产业空间的深度融合度 和内在匹配度。随着园区所在海陵东部新城地位和辐射力 的逐步提升,以城引人,以人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 ,将进一步助推泰州中心城区首位度整体提升,成为不可 或缺的城市发展热土和产业发展高地。 从矛盾重重的基层治理中成功突围,资源要素集聚度 日益彰显。 园区内拥有温泰市场、苏北商业广场等12大市场,门 店7000多家、市场主体近4000个,占地总面积达42.8万㎡ ,商业业态丰富,日均人流量2.6万人,年零售额近60亿元 。同时,还下辖18个社区,户籍人口4.5万人,常住人口 12.6万人,一段时期,矛盾不断,隐患不少,形象堪忧。他 们在抓产业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强化 公共服务职能,优化温情民生功能,转化基层治理效能 ,激发共建共享动能,实现从粗犷式管理向现代化治理转 型。通过为8万多新市民提供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一 揽子服务,形成宜居宜业宜商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一批 优质项目、高端资源、高层次人才落户。2021年,园区招 引市级以上人才数100余人,5亿元以上项目7个,固定资产 投资81亿元,与3年前相比均大幅增长。特别是10万人在此 创业就业,追逐梦想,将是一个活力涌现、潜力无限的发 展磁场。 中篇:突微之招 “致广大而尽精微”。园区突围远非一朝一夕之功,更 非一蹴而就之能,既要锚定方向,增强定力,从最大处着 眼发力,更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痛点堵点难点关键点爆 发点,从细微处入手,向精微处努力,啃下一个个拦路虎 ,积小胜而成大胜,方能华丽转身,浴火重生。海陵工业 园区为此实施关键之招,激发发展动能。同时,海陵工业 园区面临的一些发展难题,也值得其他园区重视和克服。 坚持“改”字当头,在管理机制上致力出新。 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园区高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创 新园区机制改革,2020年8月,园区坚持刀刃向内的自我改 革,在全市率先启动“两集中三剥离”体制机制改革,精简机 构和人员,推行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的“京泰路 街道+集团公司”管理模式。园区管委会主要强化经济工作 统筹作用;京泰路街道主要承接民生社会事务;东城集团 聚焦招商引资、开发建设、资产运营管理及投融资等工作 ,实行公司化运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 务。通过厘清园区、街道及集团的职责边界,确保权责明 晰、权责对等,各司其职、联动协作,以改革为园区发展 添活力增动力聚合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成立为民服务 中心,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设立项目审批服务专区,优化 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 投产”“投产即上规”。针对流动人口较多、异地参保就医需 求大的痛点,设立医保经办专用窗口,实现异地就医业务 、城乡居民参保等13项医保服务均可办理,2021年被确定 为省级“15分钟医保服务圈”示范点。 坚持“链”字为要,在创新生态上致力出彩。 重点培育产业链。受疫情及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影响 ,产业链区域化、本地化倾向明显。园区围绕“链主”企业 ,引培“链核”企业,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打造特色主导产业 链,推动产业经济向产业链经济的转变。如,以泰州乐金 为链主,招引压缩机部品、注塑件、电子线束、智慧家电 配件等“链核”企业,建设集研发、生产、服务等功能于一体 的华汇智谷(泰州)智慧家电产业园,拓展家电产业范围 ,避免依赖冰箱产业一支独大导致一损俱损的风险。 加快打造创新链。推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以科技创新“智高点”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倒逼招商 引资向招才引智转型。园区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设 科创社区、科技人才广场、上海虹桥时代广场离岸孵化基 地等载体,打造从“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的 科企孵化链条,已成功孵化云涌科技、科化新材料、济远 医疗等10多家科创型企业,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主导支 撑。2021年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2亿元,占规上企 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8.3%,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做新做特基金链。为了招引优质项目,东城集团与信 达风投、赛泽集团等多家基金公司合作,组建各类基金 13只、基金总规模47亿元,采用“基金+产业”的对赌招商模 式,依托头部基金机构的专业水平,发现或跟投优质孵化 项目,把控项目风险,提高国有资产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 ,更重要的是培育新兴产业。近两年,累计通过基金招引 落户科技型项目近20个,涵盖医疗器械、新材料、半导体 等新兴行业,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加速集聚。 坚持“特”字为重,在产业形态上致力出众。 为了做精做深特色产业,营造园区品牌效益,先后建 成运营文创大厦、科创社区、新材料产业园、鑫宝智能制 造产业园、鼎鑫人工智能科创园(S-PARK产业园)等一批 专业园、小微园,形成“一区五园”的发展格局,致力实现 “一楼一主题”、“一园一特色”,提高产业集中度,取得 “1+1>2”的成效。文创大厦于2015年建成,致力发展总部经 济、楼宇经济。2021年入住企业45家,入住率达80%,纳税 1020万元,其中以“慧钢网”、江苏福宇园林、泰州东升新能 源等骨干企业为代表,2022年预计新增纳税4000万元。科 创社区原是中节能环保产业园区,主要用于科创企业孵化 。目前已招引公安部三所、济远医疗等10多家科创型企业 ,2022年预计实现开票销售10亿元,新增纳税2000万元。 鼎鑫人工智能科创园(S-PARK产业园)以发展生产性服务 业为主,目前入住企业近50家,如江苏亿蜂信息科技和泰 科检测、华设设计等,入住率达90%。 坚持“盘”字为魂,在集约发展上致力出效。 在当前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园区积极主动盘 活低效闲置用地。2020年9月,园区以全市开展“三比一提升 ”行动为契机,率先启动“亩均论英雄”改革,综合运用嫁接 、升级、置换、倒逼、收购、招引等多种盘活方式,实行 差别化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实现“腾笼换凤”,提高园区 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园区盘活的不仅是闲置低效土地 和厂房,最为关键的是,盘活自身的观念和思维,用真情 、真心去招引高科技产业与高层次人才,敢于自我解剖问 题,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2020年以来,已盘活低效利用 土地3000亩以上、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 收同比增长30%,2021年新认定的7个5亿元以上项目用地用 房来自于此,落户高层次人才产业化项目20多个,盘活后 开展的22个民生实事项目,每年为社区集体经济增收近 200万元。 坚持“考”字引领,在营商环境上致力出色。 通过厘清园区、街道及集团的职责边界,建立不同的 考核评价体系,确保权责明晰、权责对等。对园区管委会 ,出台考核细则规定,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 的竞争机制,落实刚性淘汰;对街道社区,制定《京泰路 街道机关工作人员绩效管理考评办法》,落实机关干部、 社区干部、非编人员“三大绩效考核”举措,打破身份管理上 的限制,突出对机关、社区、非编人员的实绩考核;对东 城集团,制定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