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发〔2022〕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 机构: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趋势、引领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社会建设、营造良好 数字生态、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网络强国 、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 和方式、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 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党中 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现提 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现状和总体要求 (一)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出发,准确把握全球数字化、网 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和特点,围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 大数据战略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经过各方面共同努 力,各级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数据共 享和开发利用取得积极进展,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 大幅提升,“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 网协同”、“接诉即办”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数字技术在新 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数字治理成效不断 显现,为迈入数字政府建设新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但同 时,数字政府建设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顶层设计 不足,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创新应用能力不强,数据壁垒 依然存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还有不少突出短板,干部队 伍数字意识和数字素养有待提升,政府治理数字化水平与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新征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适应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的更 高要求。要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 数字化发展红利,进一步加大力度,改革突破,创新发展 ,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 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 国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 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 发展格局,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进政 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构建数字化 、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 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 ,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数字政府建设各领域各 环节,贯穿政府数字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全过程,确保数字 政府建设正确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破解企业和 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坚持数字 普惠,消除“数字鸿沟”,让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 及全体人民。 坚持改革引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着力强 化改革思维,注重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技术创 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 ,促进政府治理各方面改革创新,推动政府治理法治化与 数字化深度融合。 坚持数据赋能。建立健全数据治理制度和标准体系 ,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促进数据依 法有序流动,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 用,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和管理服务效率,催生经济 社会发展新动能。 坚持整体协同。强化系统观念,加强系统集成,全面 提升数字政府集约化建设水平,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 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 、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做好与相关领域改革和 “十四五”规划的有效衔接、统筹推进,促进数字政府建设与 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安全可控。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促进 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严格 落实网络安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全面构建制度、管理和 技术衔接配套的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守住网络安全底线。 3.主要目标。 到2025年,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 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健全,政府数字化 履职能力、安全保障、制度规则、数据资源、平台支撑等 数字政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政府履职数字化、智能化水 平显著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 务高效化取得重要进展,数字政府建设在服务党和国家重 大战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 型政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到2035年,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 的数字政府体系框架更加成熟完备,整体协同、敏捷高效 、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数字政府基本建成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 全面推进政府履职和政务运行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 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 动,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政府履职效能。 (一)强化经济运行大数据监测分析,提升经济调节 能力。 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宏观调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 分析、投资监督管理、财政预算管理、数字经济治理等方 面,全面提升政府经济调节数字化水平。加强经济数据整 合、汇聚、治理。全面构建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加强对 涉及国计民生关键数据的全链条全流程治理和应用,赋能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运用大数据强 化经济监测预警。加强覆盖经济运行全周期的统计监测和 综合分析能力,强化经济趋势研判,助力跨周期政策设计 ,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提升经济政策精准性和协调性。 充分发挥国家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作用,强化经济运行 动态感知,促进各领域经济政策有效衔接,持续提升经济 调节政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二)大力推行智慧监管,提升市场监管能力。 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支撑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建立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 链条全领域监管,以有效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加强监管事项清单数 字化管理,运用多源数据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强化风险 研判与预测预警。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建设 ,根据企业信用实施差异化监管。加强重点领域的全主体 、全品种、全链条数字化追溯监管。以一体化在线监管提 升监管协同化水平。大力推行“互联网+监管”,构建全国一 体化在线监管平台,推动监管数据和行政执法信息归集共 享和有效利用,强化监管数据治理,推动跨地区、跨部门 、跨层级协同监管,提升数字贸易跨境监管能力。以新型 监管技术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充分运用非现场、物联感 知、掌上移动、穿透式等新型监管手段,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强化以网管网,加强平台经济等重点领 域监管执法,全面提升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 式的监管能力。 (三)积极推动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社会管理 能力。 推动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 转向线上线下融合,着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防 控、公共安全保障、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 。提升社会矛盾化解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提升网上行政复议、网上信访、网上调解、智慧法律援 助等水平,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排查化解。推进社会 治安防控体系智能化。加强“雪亮工程”和公安大数据平台建 设,深化数字化手段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打击犯罪、 治安联动等方面的应用,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的能 力。推进智慧应急建设。优化完善应急指挥通信网络,全 面提升应急监督管理、指挥救援、物资保障、社会动员的 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精准化水平。实 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构建新型基层管理服务平台 ,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提升基层智慧治理能力。 (四)持续优化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提升公共服务 能力。 持续优化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全面提升公 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 多样化服务需求。打造泛在可及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 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枢纽作用,推动政务服务 线上线下标准统一、全面融合、服务同质,构建全时在线 、渠道多元、全国通办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智慧 便捷的服务能力。推行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推广“免 申即享”、“民生直达”等服务方式,打造掌上办事服务新模 式,提高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协同服务、智慧服务能力 。提供优质便利的涉企服务。以数字技术助推深化“证照分 离”改革,探索“一业一证”等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新途径 ,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强化 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涉企审批一网通办、惠企政策 精准推送、政策兑现直达直享。拓展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务 。探索推进“多卡合一”、“多码合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数 字化应用,积极打造多元参与、功能完备的数字化生活网 络,提升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服务能力。围绕老年人 、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需求,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推进 信息无障碍建设,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 遇到的突出困难。 (五)强化动态感知和立体防控,提升生态环境保护 能力。 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提升生态环境承 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和资源利用科学性,更好支撑 美丽中国建设。提升生态环保协同治理能力。建立一体化 生态环境智能感知体系,打造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 台,强化大气、水、土壤、自然生态、核与辐射、气候变 化等数据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进重点流域区域协同治理 。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精准感知、智慧管控的协 同治理体系,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 础信息平台,持续提升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 实施、海洋资源保护利用、水资源管理调配水平。推动绿 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碳排放智能监测和动态核算体系 ,推动形成集约节约、循环高效、普惠共享的绿色低碳发 展新格局,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六)加快推进数字机关建设,提升政务运行效能。 提升辅助决策能力。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 制,统筹推进决策信息资源系统建设,充分汇聚整合多源 数据资源,拓展动态监测、统计分析、趋势研判、效果评 估、风险防控等应用场景,全面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 。提升行政执行能力。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行政执行 方式,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加快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建 设,全面提升内部办公、机关事务管理等方面共性办公应 用水平,推动机关内部服务事项线上集成化办理,不断提 高机关运行效能。提升行政监督水平。以信息化平台固化 行政权力事项运行流程,推动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共 资源交易等全流程数字化运行、管理和监督,促进行政权 力规范透明运行。优化完善“互联网+督查”机制,形成目标 精准、讲求实效、穿透性强的新型督查模式,提升督查效 能,保障政令畅通。 (七)推进公开平台智能集约发展,提升政务公开水 平。 优化政策信息数字化发布。完善政务公开信息化平台 ,建设分类分级、集中统一、共享共用、动态更新的政策 文件库。加快构建以网上发布为主、其他发布渠道为辅的 政策发布新格局。优化政策智能推送服务,变“人找政策”为 “政策找人”。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保密 审查制度,严格审查标准,消除安全隐患。发挥政务新媒 体优势做好政策传播。积极构建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形 成整体联动、同频共振的政策信息传播格局。适应不同类 型新媒体平台传播特点,开发多样化政策解读产品。依托 政务新媒体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和政务舆情回应工 作。紧贴群众需求畅通互动渠道。以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 统一知识问答库为支撑,灵活开展政民互动,以数字化手 段感知社会态势,辅助科学决策,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三、构建数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强化数字政府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 障,强化安全防护技术应用,切实筑牢数字政府建设安全 防线。 (一)强化安全管理责任。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统筹做好数字政府建设 安全和保密工作,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构建全方位 、多层级、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形成跨地区、跨部门、 跨层级的协同联动机制。建立数字政府安全评估、责任落 实和重大事件处置机制,加强对参与政府信息化建设、运 营企业的规范管理,确保政务系统和数据安全管理边界清 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 (二)落实安全制度要求。 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风险评估、检测认证等 制度,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