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调研报告汇编(5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调研报告汇编(5篇) 1.XX区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2 2.XX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我市医保基金运行现状 的调研报告5 3.XX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14 4.关于XX街道城乡发展工作的调研报告 24 5.关于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31 XX区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关情况的调 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区辖17个乡镇、363个行政村,总人口95.4万,其中 60岁以上(含60岁)9.5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0%;80岁以 上(80岁)1.2万人,占老年人的12%;老龄人口大多分布 在农村,空巢老人较多。全区现有各类养老机构13家,其 中公建民营养老院5所、民办养老院8所,能够容纳老年人 967名。目前,该区在工业园区西南区建设了“三院合一”的 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住院老人足不出院即可享受初步诊疗 、日常用药等服务;慈善医院养老院在原慈善医院的基础 上,配备了一定数量医疗检查仪器和化验室、药房、康复 中心等设施,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医疗和保健需求 ;永寿养老服务中心距离永洋公司自办医院仅200余米,可 随时为入住老人提供日常诊疗、急救、康复等服务。全区 养老机构中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 %,60岁以上老年人 签约家庭医生达5.5万。 二、存在问题 (一)医养服务资源供给总量不足。医养结合的服务 重点在“医”,全区大多数养老院由于缺乏医疗设施,只能与 邻近门诊合作,为入住老人提供打针、输液等基本诊疗服 务,重大疾病只能转往区医院或者市医院进行救治。有的 机构即便配置了医护人员,往往数量少且多为全科医生 ,而护理人员短缺更是养老服务领域面临的难题。 (二)医疗资源统筹配置不均衡。目前,“医养结合”机 构和模式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政府型和社会型机构通常定 位于服务普通基层老人,一方面由于优质医疗的门槛高、 投入大,养老机构启动“医养结合”困难大;另一方面,对医 疗机构而言,参与养老服务的风险大、收益有限,其动力 不大,出现了“医养”资源配置不均衡、供需不匹配的情况。 (三)医养结合制度机制不完善。一方面,民政、卫 生、老龄和社保等部门政策衔接不够,有效协同不足,导 致“医养结合”资源分散和服务碎片化。另一方面,医疗保障 制度不健全,导致养老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时,面临医务人员执业窘境和人身安全等风险,签约家庭 医生能提供的诊疗服务极为有限。 三、工作建议 (一)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制。 建议健全完善卫健、民政等部门医养结合工作协调机制 ,强化医疗服务对养老服务的支撑作用,在有条件的医疗 机构依法开设养老服务,设立养老护理床位,为入住老年 人提供医疗、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 (二)鼓励支持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建设。加强政策引 导、资金扶持,通过新建、转型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方 式,加快标准化医养结合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 养结合机构,并在土地供应、医保定点、税收优惠、资金 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养老服务能力。建议在乡镇 卫生院设置老年病床,配备老年病医护人员;在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建立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制度,为辖区老年人提供 基本医疗咨询、健康教育、常见病防治。建议基层医疗机 构为社区(村)高龄、重病、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 等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保健护理、健康管 理等服务。 (四)提高老年人医疗及康复护理保障水平。完善城 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符合规定的医疗 、康复和护理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养老机构内设医疗 机构(含医养结合机构)符合基本医保定点机构条件的 ,按规定纳入定点范围。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 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 本医保范围,为失能、失智、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疗和康复 提供相应保障。 XX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我市医保基金 运行现状的调研报告 XX市人大常委会: 全民医保是保障人民健康、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 革发展成果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医疗 保障制度改革,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今年9至 10月,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对我市医保工作,重点 是医保基金运行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掌握的 情况看,我市自19XX年6月实施医保制度以来,通过完善政 策体系、优化经办服务、取消药品耗材加成、集中带量采 购、改革支付方式、加强基金监管等一系列措施,遏制了 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减轻了地方财政和用人单位经济负 担,保证了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促进了医疗卫生事 业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医保、医疗、医药”事业高质 量协同发展还不够,“医、保、患”之间一些深层次矛盾日益 显现,医院反映“医保差钱、结算率低”,患者反映“看病难 、看病贵”,企业反映“缴费压力大、负担重”,医保部门反 映“基金支付压力大、提高使用效能难”等等。针对这些问题 和矛盾,调研组多次到市直有关部门深入座谈交流,广泛 收集卫生事业发展相关数据,调查走访部分医疗机构、参 保企业和参保人员,进一步深入了解当前我市医保基金的 运行现状,并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现将有关情 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医保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医保基金增长速度放缓,基金征收压力持续加 大。 一是参保扩面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截至目前,全市参 加基本医疗保险542.93万人,其中职工参保72.63万人,城 乡居民参保470.30万人。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 523.12万为应参保基数,参保率为103.78%。二是基金筹资 标准已“拉满弓”。从20XX年起,我市医保缴费基数一直执 行社平工资的90%、100%至300%(社会保险法规定为 60%至300%),执行缴费基数的下限在全省最高。即便如 此,全市20XX年、20XX年、20XX年医保基金收入分别为 57.60亿、60.29亿、63.85亿,20XX年、20XX年医保基金增 长幅度仅为4.67%、5.9%。三是政策因素导致医保基金征收 总量阶段性减少。省政府要求,各地市州自20XX年7月起 ,统一执行省定缴费工资基数的上限和下限。我市将由原 来的省定标准(5000元/月)的90%即4500元/月,直接下调 至2700元/月,下调幅度为40%,预计全市职工医保年度减 少医保基金收入2.35亿元。四是人口持续老年化导致医保缴 费人员结构不合理。我市参保人员在职与退休人员供养比 为1.60比1,而全国在职与退休供养比为2.82比1。退休人员 不缴费人数占比持续增加,据统计,全市退休人员不缴费 人数20XX年、20XX年、20XX年分别为194291人、 224434人、242101人,分别占职工医保参保总人数的 29.02%,32.60%,34.12%。在职退休供养比过低,退休不 缴费人员增多,加大了我市参保企业和个人缴费负担。 (二)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基金支付压力持续加大。 20XX年1至6月,全市医保住院总费用较20XX年同期 (因受疫情影响,未对比20XX年数据,下同)增加32444万 元,增幅达到了8.5%,其中职工医保住院总费用比20XX年 同期增加16909.29万元,增长20.23%。市直九家公立医疗机 构20XX年1至6月住院总费用为21582.75万元,与20XX年同 期相比增幅达16.71%。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其增速远高于 医保基金的收入增速,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医保基金支付 医疗机构的结算率降低,即医保基金支付的数额与医疗机 构实际医疗消耗支出的差距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异地就 医住院总费用持续增长,仅20XX年1至6月对比20XX年同期 增幅达15.25%,这也导致医保基金可支付本市定点医疗机 构住院费用占比下降,医保基金对本市医疗机构的支付压 力将越来越大。 (三)医疗服务供给主导需求,参保人员负担持续加 重。 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在取消药品耗材加成、集中带量 采购、扩大药品目录范围、增加门诊慢性病病种、扩大减 免住院起付线范围、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等方面,采取了一 系列改革措施,努力提高参保人员门诊和住院待遇保障水 平。但在实际成效方面,由于医疗服务供需双方信息不对 称,医疗服务供给实际上主导着医疗消费需求,这也导致 改革惠民的红利未显现出来,参保人员住院个人负担水平 不但未减轻,反而还在持续加重。20XX年1至6月,职工医 保与居民医保次均费用分别为12457元和8242元,对比 20XX年同期,综合增长率达26.49%,远高于全国、全省平 均水平;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实际报销比为67 .32%、 64.18%,对比20XX年同期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职工医保实 际报销比下降0.94%,比全国平均水平75.6%低8.28个百分点 。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分析 (一)政府投入不足与保障公益性的矛盾比较突出。 截止20XX年底,全市公立医院负债45.26亿元,其中流 动负债18.10亿元,固定负债27.16亿元。由于政府投入不足 ,加之医疗机构规模持续扩大,建设资金投入巨大,公立 医院长期靠银行贷款和拖压医药企业应付货款维持运行。 医疗机构长期负债经营,其公益性难以保证,过度医疗现 象比较普遍,最终加重了医保基金和参保人员的负担。 (二)卫生资源快速扩张超出了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 。 根据湖北省卫生规划,到20XX年末即“十三五”期末 ,XX市每千人床位数配备标准为5.5张,实际每千人拥有床 位6.54张,超过省定标准的18.9%。以全国20XX年统计公报 中公布的平均住院率19%、平均住院天数9.1天测算,全市 参保人员543万人预计所需实际床位数2.58万张,保留5%应 急后,实际需要床位2.72万张。目前全市编制床位数3.35万 张,实际开放床位数为3.42万张,开放床位数比实际需求数 多0.7万张,超过参保人员所需床位数的25.73%。据测算 ,全市平均每增加一张床位,全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 30.43万元,增加医保基金支出21.55万元,增加患者负担 8.88万元。全市多开放的0.7万张床位,将增加医保基金支 出150850万元,增加患者负担62160万元。 (三)医疗服务行为不够规范导致不合理费用增加。 一是部分医疗机构将费用指标分配到各临床科室,科 室奖金与收入挂钩,这也造成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行为中 ,难以完全做到因病施治,还存在“套餐式”检查、过度用药 、过度治疗和小病住院现象,导致医疗费用虚高。二是医 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不够严格。近年来,由于医疗机构 规模扩大、竞争激烈,同城医疗机构往往重复购置几十万 、数百万、上千万的高端诊查设备,导致医院运行成本越 来越高。从20XX年1至6月全市职工本地住院发生总费用情 况看,发生费用与20XX年同期比,市本级增长21.86%,江 陵、公安、洪湖分别增长31.45%、29.49%、26.77%。与此 同时,也出现了住院人次减少、费用上升的不合理现象。 如XX市某三级医院20XX年1至6月住院人次较20XX年同期 减少1077人次,减少比例12.05%,但患者住院均次费用较 同期却增长了31.27%。三是部分医疗机构为获得更多的医 保支付,规避卫健、医保等部门对药品耗材占比、患者住 院非医保费用占比、例均费用控制考核,要求住院患者自 费在医院门诊或院外购买治疗用的国家谈判药品和医用耗 材,导致参保群众个人实际医疗负担加重。 (四)大医院虹吸效应,导致异地就医基金支出快速 增长。 近年来,基层医疗机构规模和就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步伐不快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不够,服务能力不强,基层参 保人员大多自行选择在异地和直接转往武汉、北京、上海 、广州等发达城市就医,造成异地就医基金支出快速增长 。全市参保人员20XX年、20XX年、20XX年异地住院总费 用分别为11.15亿元、17.23亿元、13.28亿元,20XX年、 20XX年增幅分别为54.53%、-22.93%(20XX年疫情因素呈 现负增长)。20XX年上半年异地就医住院费用,与处于高 位的2 0 X X年同期相比,增幅仍达到了1 5 . 2 5 %,预计 2 0 X X年底增幅将达到3 0 %以上。 三、几点建议 推进我市“医保、医疗、医药”事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必 须坚定不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百姓可以接受、 财政可以承担、基金可以运行、医院可以持续”的基本思路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源头治理,建机制、堵浪费、调结 构、增效益,增强“三医联动”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 性,保障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医药服务。 (一)坚定决心勇气,坚持高位推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系统工 程,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不回避矛 盾,敢于触碰利益,真抓实干,一抓到底。一是由市主要 领导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把“三医联动”改革拿在手上抓 ,充分发挥医改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二是认真落实 《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深入推广福 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国 医改发〔20XX〕2号),学习借鉴三明等地医改的成功经验 ,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市情的改革方案。三是适时成立由医 保、卫健、财政、发改、市场监管、纪检监察、医疗机构 、“两代表一委员”、法律专业人士等各方面代表组成的公立 医院管理委员会,对公立医院的发展规划、重大项目、重 大决策等进行评估审核,避免资源配置重复浪费,减轻政 府隐性债务风险。四是全面加强对县市区医改工作的考核 ,以高位督办来强力推进改革。 (二)加大政府投入,做强医疗机构。 一是更好落实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责任,特别 是从政策层面固化政府办医责任,细化财政投入项目,将 基础建设、重大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等大额支出纳入 政府预算管理,让公立医院能够心无旁骛提升医疗服务水 平、减少创收冲动。二是认真研究医院存量债务处理、社 会保险、基建投资、大型设备购置更新等方面存在的突出 困难和问题,想方设法多渠道逐步化解,帮助医院轻装上 阵、健康发展。三是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加快健全维 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疗机构运行 新机制。着力改变公立医院重创收、轻效率的导向,严格 控制医疗机构大规模投入、无序扩张,严禁将费用指标分 配到各临床科室。大力支持医疗机构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 建设,推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完善薪酬制度,健全激励机制。 认真落实《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 见》(人社部发〔20XX〕52号),全面深化公立医院薪酬 制度改革。推动公立医院合理确定内部薪酬结构,注重医 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完善薪酬向重点岗位、骨干专家倾斜 的办法,逐步建立充分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 系,让医务人员靠专业技能就能获得正当体面的收入。将 服务质量和效率作为决定薪酬的重要指标,切断个人薪酬 与科室收入之间的联系,杜绝以创收指标决定收入分配。 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每年对医院领导班子和相关 责任人进行考核,对医院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评价 ,考核结果与医院薪酬总额、院领导班子成员薪酬及任免 挂钩。 (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基金效能。 一是科学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立足盘活存量,充分考 虑区域范围、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设置各类卫生机构 ,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的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医 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科学编制医保基金收支预 算,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加强基金中长期精算,构建收支 平衡机制,健全基金运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科学使用 医保累计结余资金,合理合规合法化解医疗机构有关历史 问题。三是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医疗联 合体建设,增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能力,创新分级诊疗和 医防协同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有序就医,逐步 提高县域就诊率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四是加强大 型医用设备重复投入的监督管理。强化卫生资源配置规划 ,引入准入约束机制,严格执行关于公立医院不得举债建 设的要求,控制卫生资源的重复投入。五是全面落实医疗 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将我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大型 仪器检查、生化检查结果,在全市医疗机构范围内实行互 认,减轻参保患者的就医负担,提高大型医用检查设备的 使用效率。 XX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 业,涉及农业、工业和流通等领域,产业链条长,附加值 高,上游主要在中药材种植和化工原料获取,中游聚焦于 医药制造,下游主要在医药流通和服务板块。“十四五”时期 是全面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人口总量增长 、老龄化程度提高、人们保健意识增强、医保机制不断完 善,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医药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阶段。加快推进XX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将生物资源优势 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我市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打造绿色循 环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一、我市XX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1.资源禀赋优越。安康素有“XX生物基因库”“天然中药 材之乡”等美誉。境内有中药资源1299种,其中,镇坪黄连 、宁陕天麻、宁陕猪苓、白河木瓜、旬阳拐枣、平利绞股 蓝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黄连、当归、麝香 、玄参、独活、黄姜等10余种中药材产量居全省首位,“八 仙党参”“鸡爪连”、厚朴、杜仲、天麻被历代药家视为优品 ,苦味绞股蓝为全国独有品种,野生葛根品质和葛根素含 量居全国首位。全市现有野生药材面积约100万亩,人工种 植面积75万亩,国家级中药材基地3个,中药材年产量超过 18万吨。 2.组织领导有力。我市历来高度重视XX医药产业发展 ,市政府成立了全市生物医药(中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 小组,相继印发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实 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 于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实施意见》,将XX医药产业链 作为全市重点产业链之一进行培育,并成立工作专班牵头 推进。市工信局平均每年争取省级各类支持重点医药企业 和生物医药产业园项目资金逾千万元,并从市级工业稳增 长奖补资金中,切块专项资金用于支持XX医药等重点产业 发展,有力促进了XX医药产业提质增效。 3.产业初具规模。经多年发展,我市初步形成了涵盖成 药生产、医药中间体和中药饮片加工三大领域的XX医药产 业体系。20XX年,全市XX医药产业实现产值66.5亿元,同 比增长34.6%。有规上企业18户,其中成药生产企业4户 ,具备年产50亿片、胶囊、剂生产能力。中药饮片加工 (含保健品)企业7户,年产能10000吨,主要加工白芨、 桔梗、杜仲、天麻、柴胡等中药饮片和艾灸制品。医药中 间体企业7户,年提取能力14670吨,主要包含皂素企业、 植物提取企业及化学原料生产企业三类,还发展了一批医 疗器械生产企业。 4.创新进步明显。全市医药行业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 业5户,占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16.67%。拥有发明专 利25项,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北医大获批全市首家国家企 业技术中心,其产品绞股蓝总苷胶囊成功申报省级医药优 势产品。智宇寰宸等2户企业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 正大制药、汉阴华晔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北医大、智 宇寰宸、美康医疗为20XX年“隐形冠军”培育库企业。 (二)存在问题 一是总体规模偏小。多年来,全市医药行业规上企业 年产值在60亿元左右徘徊不前。至目前,仍没有产值过 10亿元的医药企业,且缺乏亿元的医药单品,产业引领、 带动能力不强。二是基地建设滞后。全市除绞股蓝、杜仲 、厚朴、黄连等少数品种基建设初具规模外,其它大多处 于无规模、没商品量、少而散的零星栽培态势,尤其是 GAP种植基地尚未得到有效推广,市内医院所需中药饮片 也大多从外地采购,甚至市内医药制造企业所需的地域特 色中药材原料也处于“等米下锅”窘境。三是产业链“短弱散 ”。全市中药材基地、医药加工制造企业小弱散,存在低水 平重复建设现象,医药专业市场缺失,尚未形成现代医药 产业体系。现有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上游、低端,市场竞 争力普遍较弱。部分“链主”企业同质且“内卷”,创新发展动 能不足,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四是市场竞 争激烈。国际国内企业纷纷抢占医药市场高地,西安、武 汉、重庆、成都等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和汉中、商洛、襄阳 、达川等周边地区的同质化竞争加剧,加之我市尚未形成 优势医药产业集群,在未来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局面。五是 科研投入不足。全市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占比仅0.5%,远 远低于全国3.13%和全省1.29%的平均水平。行业创新平台 数量较少且层级较低,医药企业和医院缺乏有效沟通,开 放协作共享的医药创新生态尚未形成。 二、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 发展思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 践行“两山理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链为抓手,聚 焦现代中药、生物医药、健康产品重点领域,守正创新 ,通过抓实基地,抓好主体,抓靓品牌,抓强创新、抓长 链条,抓优环境“六抓”实现做专现代中药、做精中间体、做 特大健康产业、做强创新成药、做大医疗器械发展目标 ,不断提高产业集群化、绿色化、现代化水平。到2025年 ,全市XX医药产业总体规模达到200亿元,其中医药工业总 产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基本建成XX优质天 然药物、现代中药研发生产基地和XX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一核心+多园+多基地”发展格局 。一核心:将安康高新区建设成为医药创新研发中心、精 深制造中心、物流服务中心、康养示范创新中心,打造生 物新药、化学药和特色中药成药研发生产和流通基地。多 园:将汉滨、旬阳、石泉、平利、汉阴、恒口等开发区建 设成为中药饮片和医药中间体加工基地、中药材加工集散 基地、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