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长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长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 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主要议题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 神和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讲话以及中央、全省农村 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和全市经济 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去年的“三农”工作,安排部署今年 农业农村发展。前不久,市委常委会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 现代农业建设和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两个意见,这对 我们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将起到很好的指导 作用。前面,有关部门结合实际作了会议发言,我完全同 意,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 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做精一产”战略部署 ,围绕“服务城市、富裕农民”工作目标,聚焦发展现代农业 、夯实发展基础、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四项重点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全市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面貌发 生新的变化。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1.7亿元,增长5.3%;农 民人均纯收入12283元,增长13.2%,实现十一连增,继续 在全省保持领跑状态。主要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农村改革 持续深化。农村水权水价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 革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新 增土地流转6.7万亩,累计流转面积达到50万亩,占承包面 积的28%,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00多个。二是现代农业 亮点纷呈。全市优势特色产业达到2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82%,新建日光温室1万亩、钢架大棚2.9万亩,新增肉羊 100万只,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34个。全市建成现代农 业示范园区120个,全省现代农业建设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 。三是产业化经营纵深推进。全市新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 社示范社45家,扩建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26个,建成冷藏 保鲜企业65家,保鲜仓储能力达到35万吨,农产品加工增 值率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60%。四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 善。争取涉农资金30多亿元,发放“双业”贴息贷款16亿元 ,组织实施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生态保护、康居工程、 公共服务等项目600多个,新建农村公路848公里,改建干 支渠67公里,新增高效节水面积11万亩,新建楼居式中心 村22个,改造危旧房1万多户,完成人工造林10.45万亩,封 滩育林8万亩。 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市“三农 ”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 业转变,农村已从城乡分治逐步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 ,农民收入已由过去单纯依靠农业向农、工、商、贸等多 领域转变。尽管这样,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 板,农业基础不牢和农村发展滞后仍然是“三农”工作的主要 矛盾,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一是农业 增效和农民增收压力大。去年以来,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 下降,棉花、葡萄、肉羊、生猪等增产不增收。加之,我 市农民收入经过近些年的持续增长,去年已达到12283元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全省的2倍多,高位增收面临较大 压力。二是农业规模化程度依然偏低。农村土地碎片化、 农户经营分散化和务农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凸显,农村空心 化的问题也逐步显现。目前,全市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 体仅有2000多户,占农户总数的2%左右,一村一品、一乡 一业规模化生产仅占优势特色产业规模的32.5%。三是农产 品精深加工依然不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体数量少、 规模小、初加工产品多、带动作用不强,全市年销售收入 超亿元的企业只有4家,大多企业卖的还是“原字号”产品。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现有基础设施不足和已建设 施老化问题并存,全市农村通村道路硬化率仅为37%,超期 服役、破损严重的乡村油路达20%,需要改建的水利设施达 到60%,特别是长达1.5万公里的末级渠道衬砌率不足一半 。五是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移民乡村土地盐碱化严重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水利道路设施薄弱、支柱产业支 撑力不强,脱贫致富任重道远。 在正视困难和矛盾的同时,我们更要充分把握经济发 展进入新常态对“三农”工作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可以说 ,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总体来讲,就是“四 大制约因素”、“四个增长机遇”和“四项利好政策”。从挑战 来看:一是农产品价格接近峰值的“天花板”和农业成本不断 攀升的“地板”,对增收形成的“双重挤压”效应日益凸显;二 是长期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增长,使生态环境和资源 条件“双重约束”的刚性越来越强;三是农业面临的自然和市 场“双重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持续显现;四是基础设施投 入不足和农业补贴水平接近极限“一低一高”的“双重瓶颈”问 题更加突出。这“四大制约”警示我们,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已难以为继,必须狠下功夫予以破解。从机遇来看:一是 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着力夯基础、补短板、惠民生,将 从财政、金融和社会多个渠道持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二 是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 求将持续增长,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空间;三是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为输转农 民务工创业、增加收入提供广阔舞台;四是随着市场竞争 效应在农业领域的深刻影响,传统生产效益低下的问题日 益显现,倒逼农业经营主体自觉转方式调结构的积极性持 续增长。这“四个增长”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现代农业 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重要动力。从宏观政策来看 ,一是支持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 项目特别是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支持标准化规模 养殖和草牧业发展,扶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种植;三 是支持甘肃等三个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四是支持开 展西北旱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新一轮退耕 还林还草工程,继续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重点公 益林补助政策。同时,省上将全面启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 ,计划用3—5年的时间,集中培育10个上市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创建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1000个特色优 势产业基地、扶持10000个示范性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 社等。这些政策机遇与我们多年来坚持的发展方向高度吻 合,并业已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只要我们科学研判形势 ,准确把握走势,在统一思想中凝聚共识,在破解难题中 提振信心,在发展变化中捕捉机遇,在深化改革中激发活 力,就一定能在新常态下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的新局面。 二、明确任务,抓主抓重,着力推进“三农”工作取得新 突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迈向“后 疫情时代”的过渡之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以党的二十大 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 全省农村工作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做精一产、 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总要求,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农 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努力在优化产业 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 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 ,有力支撑新常态下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农业增加 值增长5.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移民人均 纯收入增长20%左右。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围绕农民增收调结构 从现阶段我市农民收入的构成来看,经营性收入占到 农民家庭收入的66.6%。各县市区要依托优势资源和发展基 础,大力培育壮大高效瓜菜、现代制种、优质林果、特色 中药材和草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力争新增优势特色产业 10万亩,新增肉羊60万只,规模化生产面积占到40%以上 ,肉羊规模养殖量占到60%以上。一要大力发展高效瓜菜产 业。在人多地少的城郊和近郊区,集中规划建设一批蔬菜 瓜果生产基地,新建日光温室5000亩、钢架大棚1.5万亩 ,建设17个300万株工厂化育苗基地。二要振兴提升现代种 业。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甘肃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 建设,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抢抓机遇,稳步推进5万亩XX国家 级四化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加快建设国家级瓜菜花卉种子 繁育基地,启动实施中国XX种子产业园,着力打造国际一 流的现代制种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三要加快发展现代畜牧 业。坚持因地制宜,在人少地多的区域大力发展设施养殖 业,深入开展牛羊大县建设和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加快建设XX现代畜牧业肉羊产业示范县,扶持发展规模 养殖大户和家庭牧场,年内新建8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XX县要围绕草原生态保护,减少放养规模,增加设施养殖 ,实现草畜平衡。四要持续推进优质林果产业。坚持改良 品种、提升品质、创新品牌的发展方向,以XX为重点辐射 周边区域发展鲜食葡萄、红枣、李广杏、优质梨等名优果 品,其它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发展特色果品 ,推进贮藏加工业发展,培育特色优势品牌,新增特色林 果4万亩。五要扶持壮大特色中药材产业。坚持统一规划 ,集中连片推进,以XX移民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枸杞、甘 草等特色中药材,推广优良品种,加强科学管理,推行标 准生产,新增中药材3.5万亩。 (二)围绕农业增效夯基础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让农 业“精”起来的关键。一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 加大对农村固定资产投入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XX水资源 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项目,全面完成XX河道恢复与归束及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继续抓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病险水 库、水闸除险加固、移民区斗农渠改造及库区移民等水利 项目,继续解决1.2万名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确保全市 农村居民全部喝上放心水。积极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新建 改建农村公路600公里,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达深度和畅通能 力。坚持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