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枣阳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212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枣阳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 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 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枣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具挑战、极富 成效的一年。面对数轮疫情冲击、极端高温干旱侵袭、刚 性支出增加等复杂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 下,锚定“百强进位、千亿突破”目标任务,攻坚克难,负重 奋进,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这一年,我们踔厉奋发“打头阵”,县域经济实力持 续攀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0亿元,可比增长 6%。我市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跃升至一 类县(市、区)第5位;在赛迪县域经济百强榜中前进6位 ,居第84位、中郡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中 前进3位,居第83位;襄阳都市圈唯一百强县市的地位更加 巩固。 ——这一年,我们守正创新“当先锋”,核心竞争优势显 著提升。坚持实体筑基、产业兴城,枣阳经济总量占襄阳 比重达14%,在襄阳2022年第一次项目建设观摩交流中夺 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枣阳化工园区作为一般风险的C级化工 园区成功通过省级专家组评审验收,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 新材料产业集群跻身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枣阳高质量发 展迸发出澎湃动能。 ——这一年,我们勇毅前行“做标杆”,区域中心能级蓄 势跃升。充分发挥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和作用,“七个 区域性中心”建设全面推进,我市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 市”等多项全国性荣誉,勇挑“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等多项 国字号改革重任,襄随南毗邻地区中心城市集聚力、辐射 力、带动力明显增强。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抓项目、蓄势能,经济发展在应对挑战中 稳健运行。招商引资成果丰硕。预计全年完成新签约亿元 以上工业项目100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突破500亿元。重 大项目高歌猛进。华夏通用航空机场及航空产业园项目、 华润大力风电钒液流电池产业园项目、双登集团10Gwh储能 锂离子电池建设项目等一批重量级、引爆性项目落户我市 ,枣阳发展蓄力腾飞、势头强劲。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67个项目开工建设,45个项目建成投产,12个省、襄阳市 重点项目预计全年完成投资36亿元。枣阳被表彰为“全省投 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地方”。 (二)着力优结构、促转型,现代产业在巩固提升中 链式集聚。工业经济扩量提质。扎实推进产业链“链长制”。 港利制冷等6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技改,万通棉纺荣获省级智 能制造示范企业,双登润阳获评湖北省绿色工厂,博大纺 织荣获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1-11月,新增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35家,总数达278家,工业销售产值达914亿 元。现代农业高效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14.45万亩。全力 克服极端高温旱情影响,投入抗旱资金3730万元,连续 87天调水4.4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180万亩,全年粮食总 产预计达到130万吨。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模式广泛应用 ,京东科技助力丰满园皇桃基地建成数字化、标准化农场 ,配套农业保险资金6011万元。出台产业振兴奖补办法 ,17个项目签约落地,11个项目建成投产,枣阳获评“省级 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现代服务业突破 性发展。新增限上商贸企业73家。供应链金融服务全面推 行,为实体经济投放贷款31.7亿元,枣阳连续19年保持“全 省金融信用县市”称号。加快推动区域交通物流中心建设 ,枣阳通用机场已纳入省、襄阳市通用航空规划,相关前 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公铁换乘中心投入使用,“县乡村”三 级寄递物流体系持续完善。预计全年接待游客460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5%。我市入选第二批省级全域 旅游示范创建单位。 (三)着力优环境、求突破,发展活力在改革创新中 不断释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审批时 限平均压缩77.5%,网办率达95.1%。新增市场主体1.8万户 。围绕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用电成本、稳岗就业、出口 物流,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实际,率先出台“枣五条”稳住经济 稳岗增产补贴政策,拨付各类惠企纾困政策资金5601万元 ,“无申请兑现”各项奖励资金1853万元,“减退缓”税费 5.11亿元。我市“一业一证”、诉讼执行协调机制、“信用 +风险”税务监管体系等五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事项获湖北 省通报表扬。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市、镇两级城市运行管 理体系快速搭建。深入推进“扩权赋能强县”改革,126个下 放事项全部承接到位。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国投新增资产 120亿元。探索试行征迁安置“房票政策”,在加速商品房去 库存的同时,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安置“选项”。清理处置批而 未供和闲置土地1380亩。枣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获 商务部发展外向型经济补贴。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科 技型中小企业69家,飞龙摩擦等5家、三三电气等31家企业 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武汉工 程大学(枣阳)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大学隆胜四 海“襄阳市揭榜制”项目等一批校企、校地合作项目落地见效 ;市一医院、米朗科技成功获批襄阳市“重点实验室”。大力 实施“白水龙腾”人才工程,引进“高精尖”人才79名。 (四)着力提品质、强功能,城乡建设在内外兼修中 协调共进。城市能级持续增强。“三区三线”划定已形成初步 成果。交通路网更加便捷,全年共打通5条断头路,完成 8条城区道路建设,枣潜高速襄阳北段计划年底通车。基础 设施更加完善,新增停车位882个、充电站10座、充电桩 38个;环卫市场化保洁项目顺利完成。城市更新全面推进 ,完成征迁646户、11.4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66个、背 街小巷61条,新建城区菜市场8个,枣阳被纳入省级城镇老 旧小区改造融资试点城市名单。美丽县城建设卓有成效 ,9处立面改造工程完工,新增口袋公园6处;沙河流域城 市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全面建成,实现“四水连通”;沙 河湿地公园建成开放,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 镇村面貌大幅改善。新(改)建镇区道路80公里、游园广 场71个、公厕20座、农贸市场10座,完成管线入地改造 160余公里、国省道干线公路提档升级29.5公里,建成农村 公路310公里。11个“共同缔造”省级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全 市556个行政村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我市被列为省级“擦亮小城镇”整县推进示范试点。生态底色 更加靓丽。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 整改,交办信访件销号率达100%。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战,截至11月底空气质量优良率87.7%。滚河出境断面水质 持续稳定达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全年新增造 林3.28万亩,我市顺利通过省级森林城市规划评审、省级生 态文明示范市预验收。 (五)着力惠民生、暖民心,百姓福祉在共享发展中 日益增进。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4万 人。医保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7%,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 实现“十八连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 不摘”,防贫保险理赔218万元,枣阳在全省巩固脱贫成果后 评估中获 “综合评价好 ”等次。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 1-11月,民生支出5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71.6%。4个新(改)建教育项目全面完工,新增学位 3240个。常态化疫情防控防线持续筑牢,打赢了太平、新 市、随阳等数轮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 建设,新增床位359张。我市消除疟疾工作被国家三部委通 报表彰。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8392张。筹集公租房 105套、人才公寓69套。市图书馆、文化馆新馆主体工程完 工,琚湾获评“湖北省首批非遗特色村镇”。市全民运动健身 中心年底投入使用,顺利完成省级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整 县(市)推进”项目。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全市安全生产 形势总体持续向好,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枣阳被继续 命名为“湖北省食品安全县”。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常态化 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扎实推进平安建设行动,破案1115起 ,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4100余件,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3%。2022年上半年全 市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9.18%,再创历史新高。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 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扎实开展“下基层 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全市共收集并解决企业反 映问题197个,办结12345政府服务热线诉求4.5万余件,满 意率达98.8%。枣阳被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 策措施先进典型,并获国务院“免督查”激励。坚持重大问题 向市委报告,自觉接受市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办 理人大代表建议145件,政协委员提案105件。全面加强廉 政建设,开展重大政策落实、重点民生资金使用等审计监 督,对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应压尽压、应减尽减,一般性 支出和 “三公 ”经费在连续三年压减的基础上再度压减 3%,共计压减支出1.1亿元。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奋进年”活 动,干部作风不断改进。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族宗教 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实现新进 步,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 委、省政府,襄阳市委、市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 ,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 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 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 员,向离退休老同志、驻枣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 和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枣阳发展的社会 各界人士和海内外朋友,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 谢! 各位代表!回顾2022年,我们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 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亟须解决的矛盾和问 题,主要体现在:新兴产业规模不大、比重不高,发展平 台、创新要素支撑不足,本土上市企业还未实现零的突破 ;城乡发展还不均衡,公共基础设施仍有不少短板,城市 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区学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 学位缺口较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与常态化疫情 防控的要求仍有差距;干部队伍专业素养有待加强,系统 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还需提升……。对此,我 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准发力,取得实效。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 精神,一丝不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襄阳市工作 要求,按照市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 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 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强县工程 ,扎实推进四化同步,全力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全国百强 持续进位,加快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做强襄阳都市 圈高质量发展东翼支撑。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 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 算收入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增长13%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7%以上;城乡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全面完成防范化解重大 风险、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目标。在实际工 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实体经济作为立足之本,加快建设现代化产 业体系 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 ”,围绕七条先进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深入研究发展方向 ,加快推进链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聚焦麦面、大米 、油脂、畜禽、皇桃、油茶等特色农产品,推动从初级单 一加工向精深加工升级,力争产值尽快突破400亿元;汽车 及汽车零部件产业,聚焦改装车、摩擦密封材料、轮毂等 优势领域,推动生产向智能化、个性化发展,力争产值突 破200亿元;精细化工产业,聚焦有机硅、聚氨树脂、农药 医药中间体等领域,以化工园区为载体,打造差异化、绿 色化、数字化发展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努力建设安全风 险最低的D级化工园区,力争产值突破150亿元;高端装备 制造产业,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