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阳江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02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阳江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 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为不易、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面临抗疫 三年来最复杂最严峻的防控形势,宏观经济经受“三重压力 ”和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一些深层次问题和重大风险凸显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 要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 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按照市委“123+N”工作安排 ,守正创新谋开局,勠力同心解难题,立足长远打基础 ,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展现新气象。 ——经济运行顶压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535亿元 ,增长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5亿元,增长1.1%。地 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7.2%。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495.6亿元,增长2.7%,增速居全省第三。 进出口总额268.7亿元,增长0.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 次突破3万元。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1%和13.2%。铁路货 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分别增长13.8%和12.8%。快递业务 量居全省第十、增速跃居全省第二。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 、登记失业率2.2%。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入选首批省级产教融合试点 城市。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阳春产业转移工业 园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省实验室建设成效突出,累计承 担科研项目42个,居粤东西北地区前列。培育高新技术企 业6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8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6家。创新成果加速落地,全球最 大单体碱性水电解制氢装备、亚洲最长抗台风型海上风电 叶片等成功下线。全市授权发明专利增长46.7%,成立全省 首个风电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拓必拓公司成为全市首 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阳 江蓝、生态绿成为最亮丽的城市名片。森林蓄积量超 3039万立方米,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6平方米,阳东寿 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成为全省首个河流型 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阳春获评“岭南生态康养胜地”。绿色 能源再创新绩,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一期等项目并网发电 ,全年提供“绿电”近650亿千瓦时。污染防治提质增效,第 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全部办结,固废处理环境 园一期建成运营,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超95%,地表水国考 断面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 ——乡村振兴硕果累累。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投 放再贷款10.1亿元、筹资12.7亿元、实施项目900多个,带 动1.4万脱贫户持续增收。复耕复种撂荒耕地2.7万亩,新增 高标准农田7万亩,粮食产量创近十年新高。现代农业积厚 成势,阳西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单位,阳东大 沟、阳西沙扒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新增1个国家级海洋 牧场示范区,获批创建广东省海洋渔业跨县集群产业园、 阳西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漠阳味道”入选2022中国 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2022“蚝美阳江•时尚生 活”美食周等活动顺利举办。美丽乡村展现新貌,全部镇 街完成乡村振兴规划,11个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首批 11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建设,建成农村公路“单改双 ”516.8公里、错车台9000道。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面对一场又一场疫情大考 ,我们因时因势优化防控举措,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 足于快,采取果断措施,坚决遏制住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用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防控效果,全力守护群众生 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我们将重心转 向“保健康、防重症”,全力统筹医疗救治资源,及时保障群 众就医用药,抓好老年人等重点群体防控,确保防控措施 调整转段平稳有序。全市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广大 医务人员、基层工作者、志愿者枕戈待旦、勇毅坚守,付 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淬炼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赢得了 主动、增强了信心、增进了团结! 一年来,我们以“六大攻坚行动”为突破口,主要做了以 下工作。 (一)综合施策全力稳住经济大盘。高效落实国家、 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制定实施市“稳经济132条”系列措施 ,推动组合式税费支持、稳岗降费等惠企政策落地见效 ,为企业减负40.1亿元,延期还本付息金额19.4亿元,新发 放贷款平均利率下降近10%,用真金白银支持市场主体纾困 发展。出台“服务业44条”等促消费措施,组织2022“乐购阳 江”消费等活动,发放消费券17轮、拉动消费3.3亿元,促进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通过“阳商·市长面对面”等多渠道高频 对接服务企业,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经过各 方面尤其是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努力,全市经济顶住巨大压 力、实现平稳增长。 (二)迎难而上强力推动工业振兴。大力实施工业振 兴行动,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出台国际风电城规划,粤电 青洲一、二等海上风电项目加快推进,中材叶片等12个装 备制造项目动工、投产。持续壮大合金材料产业,年产值 达1200亿元、增长16.8%,甬金冷轧(二期)等4个项目投 产。做强做优电力能源产业,装机规模突破1850万千瓦 ,阳西电厂7、8号机组动工建设,“风光水火气核储”多能互 补。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阳江五金刀剪”区域品牌正式 发布,王麻子科技、金龙鱼(金厨)等14个项目动工、投 产。全面升级产业园区,投入34.4亿元建设78个基础设施项 目,新建成12.9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阳东经开区认定为省加 工贸易产业转移园。175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改投资增 速跃居全省第一。新增2家百亿级企业,87家企业实现“小升 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开展招 商引资三年行动,成功举办阳江市(深圳)产业招商推介 会等活动,全年签约内外资项目173个、投资总额超1226亿 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40个。 (三)高位统筹促进项目提速增效。深入实施项目建 设提速行动,成立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举办多场 现场会,推动122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投资358亿元 。强力攻坚38个重点交通项目、完成投资120亿元,广东滨 海旅游公路山外东至海陵大堤段等4个项目竣工,广湛高铁 阳江段等一批项目超序时进度,阳江机场等项目扎实推进 。深入开展“双处置”行动,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7万 亩,获得省奖励用地指标1.1万亩,推动54个已供地未动工 项目动工建设。强化资金保障,争取专项债40亿元、政策 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4亿元、省级以上交通补助资金16.9亿元 ,有力支持一大批项目建设。 (四)力度空前改善提升营商环境。把营商环境提升 作为“六大攻坚行动”之首,围绕16项指标135项重点工作开 展攻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水电气等时间压减25%以上 ,开办企业免费刻章、证照批文免费寄,在粤东西北地区 率先推行深化“一照多址”改革,市场活力持续激发,新登记 市场主体逆势增长8.8%。主动对接服务“双区”和三大平台 建设,开通“服务大湾区投资者绿色通道”,获批建设广东自 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复制推广投资便利化等领域43项改 革创新事项,双向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圆满完成第三轮珠 海阳江对口帮扶工作任务,建立完善联合招商机制,累计 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2个,产业协作、园区共建向更高层次 迈进。 (五)多措并举优化城市功能品质。扎实推进全国文 明城市创建,荣获“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全省唯一 入选地级市。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三区三线 ”划定。加快构建“六横六纵”快捷路网,打通河堤北路等一 批断头路,振兴路下穿隧道等12个项目竣工通车,东风三 路和三环路人行天桥基本建成。着力完善市政配套,改造 老旧小区79个,共青湖公园、竹篙山森林公园和9个社区体 育公园建成开放,新建成污水管网102公里、碧道60.8公里 ,新增5G基站1213座。推动全域旅游纵深发展,“四季海陵 ”建设有序铺开,阳春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运 会阳江代表团获得12.92枚金牌。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推动广东海丝馆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世界一流博物馆 ,加快推进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项目,中国水 下考古活化利用研究院挂牌成立,新增市级非遗项目118个 、非遗工坊19个,城市文化魅力全面彰显。 (六)用心用情办好实事为民解忧。基本完成十件民 生实事。大力发展优质教育,着力解决优质学位不足特别 是高中学位不足问题,新(扩)建学校33所、增加学位 1.5万个,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二期、阳江高级中学等一 批项目动工建设。稳步提升健康服务,市人民医院高水平 医院三年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市中医医院二期等一批项目 建成。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城南公租房一期工程、危房改 造等惠及700多户家庭,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不断提高。 织密“一老一小”保障网,92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投入使用 ,未成年人四级关爱服务网络基本建成,阳西双鱼城村获 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顺利收官,房地产市场、金 融业平稳有序。妥善做好“福景001”轮事件善后处置工作。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深入开展阶段性社会面治安整治行 动,禁毒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金奖。食品药品安全、质 量强市等工作扎实有效,信访秩序持续向好,新一轮全国 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 对台、港澳、人防、审计、供销、地震、档案、地方志、 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科协、残联、红十字会等工作 取得新成绩。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 面从严治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 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具体行动 上。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建立健全立法工作机制 ,《阳江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2部地方性法规颁布实施 。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 ,74件市人大代表建议、156件市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提升 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常态化职能部门讲课评分制度 。持续加强廉洁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 施细则精神,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过去一年 ,面对各类风险和重大考验,我们顶压前行、主动作为 ,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赢一场又一场 硬仗、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 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有省委、省 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在于有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在 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 、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阳单位、驻阳人民解放军、武 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以及港澳台同 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向多年帮扶阳江发展的珠海市 及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发展仍存在一 些短板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新旧动能转 换较慢,有效投资后劲不足,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资源环 境硬约束明显增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产业发展带动 不足,高水平创新平台和人才不多;城市精细化管理有待 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教育、医疗、文化体 育、养老托幼等民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仍有差 距;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压力较大,干部的进取精神和能力 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快解决。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当前,“两个大局”加速演变,内外部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危中有机、危机并存,有压力更有动力,有挑战更有机 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 展是阳江的根本出路,也是阳江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出路。 新年伊始,省委、省政府擂起奋进催征的金鼓,为全省高 质量发展描绘壮阔蓝图。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 嘱托,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按照省委、省 政府和市委的工作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进一 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努力推动阳江高质量发 展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阔步前进 、行稳致远。 根据市委工作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 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 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 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 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对接融入“双区 ”和三大平台建设,奋力在新征程上谱写阳江现代化建设新 篇章,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 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阳江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 长4%,进出口总额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内;相 关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 工作: (一)聚焦制造业当家,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 设 抢抓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重大机遇,聚焦大产业、大 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实施“五大工程”,挺起高 质量发展“硬脊梁”。 围绕驱动力打造阳江国际风电城。全面推进海上风电 及电网配套送出项目建设,力促明阳青洲四项目年内建成 ,加快粤电青洲一、二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广核帆石二和 三峡青洲五、六、七等项目加快动工,力争全年海上风电 完成投资超170亿元。加快国际风电城规划落地实施,谋划 推进核心区建设,促进东方电气整机等11个项目加快建设 ,打造国际一流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持续完善“一港四 中心”生态体系,加快建成风电运维母港,拓展国家质检中 心服务。阳江是广东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我们要 全力以赴推动国际风电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争取以一 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围绕支撑力打造千亿支柱产业集群。推动合金材料产 业集群强链延链,力争甬金冷轧(三期)、广青不锈钢技 改、新钢铁120万吨球团等项目分别在4月、6月和9月前建 成投产,加快硬质合金等项目建设。扩大装备制造产业集 群规模,培育发展海洋制造产业,力促大金重工、中远海 运重工等项目动工,支持阳春建设中国标准化数控机床产 业基地。拓展绿色能源产业集群优势,建成中能建35万千 瓦光伏项目、天然气管道“县县通”工程,加快阳西电厂7、 8号机组等项目建设,抓好阳江抽水蓄能电站二期等项目前 期工作,力争全市总装机规模超2000万千瓦,建设市域新 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围绕竞争力打造百亿优势产业。打造世界级五金刀剪 产业,加快推进王麻子科技、木森智能工厂扩产等项目 ,推动五金刀剪产业高品质发展。持续壮大食品加工产业 ,抓好致美斋一期、高技食品等9个项目建设,推动妙多食 品等项目早日投产。加快发展新型建材产业,推进阳西凤 凰岭绿色矿区开发项目二期,同步抓好江城、阳东、阳春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聚力推动轻工纺织、智能家电、生物 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智能 化发展水平。挖掘培育激光增材、电子信息、储能电池等 一批十亿以上成长型产业,抓紧推进明轩光伏玻璃项目 ,积极招引深加工企业落户,打造硅能源产业园。 围绕承载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坚持拓空间 ,实施园区扩容提质工程,完成土地征储4000亩,推动资 源要素集中投放,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坚持强 特色,加快阳江高新区省高端装备特色产业园、阳东区省 五金刀剪特色产业园建设,支持江城、阳春、阳西推进园 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坚持促升级,实施年度投资39.5亿元 的73个基础设施项目,新建成标准厂房14.2万平方米,提升 园区道路、排水管网、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推进园区“九 通一平”建设。坚持重效益,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 ,加强履约监管,强化以亩均论英雄。坚持细管理,建立 年度工业投资项目、园区基础设施项目等台账,实行工业 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围绕吸引力打造招商引资强引擎。实施招商引资一号 工程,落实领导挂点联系招商项目制度,力争签约内外资 项目150个以上、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开展产业链招商 ,加强与珠三角重点国企、大型民企、商会协会联动合作 ,引进一批链主企业、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开展委托 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拓宽招商渠道。开展“走出去 ”招商,建立常态化外出招商机制,在深圳、广州等地开展 驻点招商,在重点地区增设联络处。开展小分队招商,围 绕“一个产业链,一支招商队”,建强专业招商队伍。 围绕凝聚力打造企业发展新高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市属 国有企业参与重点领域建设,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优 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 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领军优质企业培育工程 ,建立激励约束兼具的制度机制,提升“个转企”“小升规”工 作实效,力争全年新增80家规上企业、20家专精特新企业 ,推动形成大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型企业承天启地、小型 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生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 动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0家。 支持150家以上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建立中 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二)聚焦创新驱动,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 教育公平。实施整体教育水平提升行动,推动“学有所教”向 “学有优教”转变,建成阳江高级中学、阳江一中初中部等 13所学校(幼儿园),增加学位1.9万个。加强特殊群体学 生教育,建成阳江市专门学校。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 ,完善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配套设施,推进市第一职 业技术学校、阳东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迁建。抓好技工教 育“强基培优”计划,加快阳江技师学院第四、五期工程建设 。推动高等教育跨越发展,加快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二 期建设,推进阳江职院新校区建设。大力实施“新强师工程 ”,发挥教师发展中心作用,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分层分类 组织培训,培养一批本土名优骨干教师。 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力争阳江高新区成功创建国家高 新区,推进阳东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推动江城、阳 东、阳西加快创建省级高新区。支持省实验室精准对接产 业需求,新增3个以上省级科研项目。探索建设海上风电科 技创新试验区,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省科 学院阳江产业技术研究院、广东海洋大学阳江研究院、阳 江职院海洋河口渔业研究院、先进合金材料产业孵化园等 创新平台建设。在阳江滨海新区建设中一体谋划科学城 ,加快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主动融入大湾区协同创新体系建 设,争创大湾区科技创新延伸区。鼓励企业组建内部研发 机构,新增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家。提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力,加快阳东、阳 春、阳西孵化载体建设,构建协同高效的科创孵化体系。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五金刀剪产业知识产权快维 中心服务能力,谋划建设阳江高新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 心。全面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开展质量强业、质量强企活 动,加快建设广东省不锈钢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开展“漠阳优才计划”,进一步完善 “揭榜挂帅”项目管理机制,吸引更多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和 团队到阳江创新创业。加强校企合作,深化省实验室与广 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共建共享机制,培育更多适应我市产 业发展的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抓好2个博士后创新实践 基地、32个博士工作站建设管理。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保障 体系,解决好人才的住房、社保、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 ,让各类人才在阳江成就事业、实现梦想。 (三)聚焦扩大投资,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取得更大突 破 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导向,加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