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韶关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0201)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韶关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 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韶关应对风险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坚定平 稳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多起本 土疫情、历史罕见洪涝灾害、持续高温干旱等多重超预期 因素叠加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 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二次 全会工作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 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 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稳增长、防疫情、保稳定、 惠民生,以空前力度和超强措施抓好各项工作,打赢了疫 情防控、抗洪救灾、森林防灭火三场硬仗,经济保持住了 积极回稳的发展态势,实现扭负转正,经济社会各项事业 取得新进步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对实体 经济支持力度,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经济保持平稳运 行。全力稳增长。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 ,及时出台《韶关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 》等系列文件,精准实施103条稳经济配套措施,逐步扭转 了经济持续下行趋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564亿元、增 长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5亿元。全力稳市场主体。深 入开展暖企活动,竭尽所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全年落实 退税减税降费54亿元,累计纾困减负8 .89亿元,惠及 13.25万户次企业,新增登记市场主体1.2万家、增长5.7%。 全力稳投资。严格实行重点项目建设总指挥部运行机制和 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机制,举办四次集中开竣工活动 ,共涵盖470个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71亿元,推动全年完 成固定资产投资583亿元。全力稳消费。出台《韶关市 2022年促进消费若干措施》,统筹财政资金5300万元开展 消费券发放、家电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活动,新能源汽车零 售额同比增长近5倍,智能家电、手机零售额同比增长超 20%,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亿元,增长1.2%。 南雄、仁化被列为全省第一批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 县。 一年来,我们坚持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坚持制造业当家,举全市之力抓招 商引资、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新招 引的炬光科技、朗圣药业、韶华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顺利 动工、投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年度考核被国家发 展改革委等5部委评为优秀等次。特别是成功争取国家数据 中心集群布局韶关,是继“小三线”建设以来国家在韶关最大 的产业布局。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92亿元,其中制造业投资 完成135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70.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 增长52.8%。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增强。全市研发投入占地区 生产总值比重连续6年居粤东西北首位,新增省级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17家、新增数量居粤东西北首位,省级新型研发 机构总量达8家、在全省排第7位。新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5家、新增数量连续三年居粤东西北首位,新入选 省专精特新企业10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5家、全市总量 达421家。启动鹏城实验室韶关网络节点建设,季华—欧莱 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挂牌运行。引进南岭团队6个,高水平研 究院总量达11家,院士及团队项目落地30个,广东省珠江 人才实现零的突破。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农林牧渔业增加 值增长4.9%。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83.4万亩、总产量75.9万 吨,实现面积、产量“四连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省级 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村等总 数均居全省第一位,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实现零的突破,高 标准农田建设考核连续两年获全省第一,乡村振兴战略实 绩考核连续三年获全省优秀等次,南雄入选国家乡村振兴 示范县创建名单。 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化对口帮 扶合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活力竞相迸发。重点领 域改革扎实推进。开展乡镇(街道)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 评价,镇域经济实现新起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施省 级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37个。推动金融改革创新 ,创建全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建立首贷服务 中心和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开展“净矿”出让改革,全市涉 矿收入超23亿元,矿产资源价值转化成效突出。推动土地 要素改革提速提质,新增审批用地1.4万亩,挣取新增建设 用地指标7800多亩,垦造水田形成指标3400多亩,拆旧复 垦1322亩,各项指标数量居全省前列。对外开放水平明显 增强。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功入选广东 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全年外贸出口总额90亿元人民币 。对外联通水平不断提升,雄信高速和武深高速始兴联络 线进展顺利,韶关港乌石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工程5个千吨级 泊位正式投产,入选国家第三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 建城市。莞韶对口帮扶成效彰显。高质量完成第三轮莞韶 对口帮扶各项任务、实现圆满收官,顺利通过省内对口帮 扶协作三年考核评比,莞韶产业共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247个、总投资1277亿元,13个共建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占 全市比重达54.5%,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营商环 境持续优化。在全省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中排第13名、比上 一年度前进4位,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6.5%、一窗综 合受理率90.5%,99.9%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 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实现乡镇 (街道)和行政村全覆盖、业务量稳居全省前三,新丰、 乳源政务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区县级标杆大厅、获评数居 粤东西北首位。 一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全域生 态保护修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粤北生态屏障更加牢 固。生态林业建设稳中有进。全面落实林长制,大力推进 南岭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推动建立自然保护 地管护机构61个。完成造林和生态修复21.9万亩、森林抚育 46万亩、水源林建设12.6万亩,反映森林总体质量的森林覆 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面积三项指标稳居全省前列,荣 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入选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扎实推 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获批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家,打造 省级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5个、数量居全省第一。生态修 复成效明显。高质量完成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 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梅关古驿道重点线路生态修复项目上 榜省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在全省率先超额完成矿山石场治 理复绿任务,完成率达273%。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 成效明显,成为全省五个正面典型案例之一。污染防治攻 坚战深入推进。市区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连续5年达90%以 上,全市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 5年达 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荣获国家生态文 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一年来,我们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绣花功夫 实施城市更新,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城乡面貌发生显 著变化。中心城区品质持续提升。高质量划定“三区三线 ”,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完成韶州体育中心建设、芙蓉山拾 贝湖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32个,新增公 园绿地面积3.1万平方米。芙蓉北环山路、教育路、韶关高 新区宝园路等城市交通“毛细血管”建成通车,水电气供应、 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一批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落地建设 。县镇功能不断完善。持续提升县城品质,新建县级以上 生活污水管网173公里,县城生活垃圾每日清运率、生活污 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 100%。“县县通工程”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推进,新改建农 村公路648公里,乐昌九峰镇入选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 镇,南雄帽子峰镇获批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1.1万个自然 村“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完成率、农村保洁覆盖率均达 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累计打造乡村风貌提升 示范带10条、美丽乡村精品路线示范带6条。 一年来,我们坚持一心为民、共享发展,大力发展社 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不断增强。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 预算支出达77.2%,全面完成十件民生实事。城镇新增就业 2万人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4万元、增长 4%。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87.7万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创建强镇富村镇级公司133个,全面做好3.2万户8.3万名 脱贫人口监测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教 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新改扩建公办学校31所,提质优化 小规模学校89个,新增学位1.65万个,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 标率全省第三,仁化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 衡先行创建县。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扎实推进,完成基层医 疗机构升级改造112家,引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255人,新 冠疫苗全程接种率91%。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改造提升 体育场馆15个,圆满承办广东省第十三届中学生运动会、 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参赛成绩取得历 史性突破。新建一批风度书房,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在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中位居粤 东西北首位,丹霞山、车八岭、南岭一峰科普生态园被评 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始兴、仁化、南雄入选全国科普示 范县。社会治理全面提升。扎实推进“八五”普法、村居法律 顾问工作,顺利完成“村改居”试点建设,“双百工程”社会工 作服务站点实现100%覆盖。推动一大批信访积案难案有效 化解,实现了“三个不发生”目标。全面巩固扫黑除恶斗争、 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全民禁毒成果,安全生产态势平 稳,食品药品安全考核获“双A级”,“双打”考核获全省第一 档次,平安韶关、法治韶关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一年来,我们坚持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全面加强服 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工作提质增效。始终牢记政府机关是 政治机关的属性,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 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 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充分 发挥审计和统计监督作用,廉政为民作风持续改进、政府 公信力稳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 和社会监督。全面支持人民武装工作,军地协同高效密切 、双拥共建成果丰硕。国防动员和退役军人、民族宗教、 气象地震、外事侨务、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地方志 、档案、老龄、红十字、慈善、残疾人保障等工作取得新 进展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极不平凡,成绩来之不易。这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 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省有关单位大力支持 的结果,是东莞市倾力帮扶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 、奋斗出来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 部群众,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 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向中省有关单位和东莞市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韶关发展的 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市发展仍面临不少困 难和挑战。一是我们干部队伍谋发展、抓经济的能动性还 有待激发调动,“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与新 时代新征程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亟待 突破,钢铁、水泥、火电等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 加值比重高达三分之二,电子信息、大数据、新材料、生 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改革的力量、人 才的集聚、要素资源的配置没有体现优先性。三是营商环 境有待优化,行政审批环节还不够精简,项目落地建设耗 时偏长,企业运营成本偏高,办事“多头跑、反复跑”现象仍 然存在。四是民生事业短板突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基 层医疗水平有待提高,养老、托育和就业保障不够充分。 五是生态环保压力较大,环保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市区 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偏低,臭氧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 污染物。这些问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 开局之年,也是我们韶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窗口 期,做好今年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从发展大环境看,党的二十大站在统筹“两个大局”的战 略高度,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宏伟蓝图,重点部署了未来5年战略任务,提出深入实 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 ,国家将在宏观政策层面更加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在基础 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采取更多有力措施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大宏观政策”调控 ,作出了“五个纲举目张”重要部署,为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 定向领航,必将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省委 、省政府大力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加快发展,印发《关于 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韶关建设 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若干 意见》《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 措施》;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作出了坚持制造业当家、启 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 建设等决策部署,高度符合我们韶关发展实际需要,必将 为我们培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带来重 大机遇和政策支持。 从自身发展看,我们拥有相对完备的制造业基础,韶 关是老工业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涵盖30个行业大 类的工业制造业体系,产业配套能力强大、综合成本较低 ,具备支撑中高端产业链发展的硬件基础。我们拥有比较 优势的要素供给,韶关工业用地成本较低;工业供电价低 质稳;技工人才培育充分,市域建有大中专院校超30家 ,每年毕业学生近3万人,且住房、用工、生活成本处于低 价水平。我们拥有丰富优质的自然资源,韶关矿产资源禀 赋居全省前列,金属矿、石英、辉绿岩等特色矿种储量丰 富;风光资源优越,大风天数较多,每年有效日照时间长 ;水资源总量和人均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 、林业用地面积稳居全省前列,资源价值化前景广阔。我 们拥有通达内外的便利交通,韶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深 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辐射内陆地区发展 的枢纽位置,基本建成“八高三铁两航”为主骨架的现代立体 综合交通网,已融入大湾区城市1小时生活圈经济圈。我们 拥有赶超发展的政策红利,迎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 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省支持韶 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等重大发展战略叠加,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利好因素不断 集聚。我们拥有敢于斗争的拼搏意志,面对疫情汛情火情 的大战大考,全市上下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坚决打赢疫 情防控、抗洪救灾、森林防灭火三场硬仗,充分展现出我 们韶关的干部群众是能担当、能吃苦、能战斗的。这是我 们做好韶关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信心所在、 底气所在。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 前行,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大胆开拓中把握主动,在 积极作为中赢得先机,就一定能开创新时代韶关现代化建 设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 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 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高 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省委书记黄坤明在韶调研指示要求 ,按照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部署安排,坚持和加强党的全 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 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 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县域富 市“三大战略”,开展绿美韶关、产业攻坚、科教人才、营商 环境优化、要素保障、资源盘活“六大行动”,推动基础设施 水平、基层治理水平、民生事业水平“三大提升”,全面对接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 抓好产业有序转移承接主平台建设,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 ,着力促消费扩投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强县促镇 带村,全力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 级示范区,奋力推动韶关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工业投 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完成省下达 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做好九方面工作: (一)以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牵引,加快塑造韶 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坚定不移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 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优化营 商环境,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更多的项目、资本、技术、人 才落户韶关。 打造产业承接大平台。全力落实好省关于推动产业有 序转移系列政策,坚持“全市一盘棋”,高起点规划建设1个 省级重点主平台和6个特色产业园,积极承接大湾区大数据 及软件信息服务、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 新材料、现代农业、商贸物流、医疗康养和文化旅游9大产 业,实现与大湾区的功能互补、产业分工、市场对接和错 位发展。以莞韶产业园和翁源产业园为基础,采取“一平台 多片区”的形式,打造“万亩千亿”量级的首批省级重点支持 建设的产业承接主平台;以乐昌、南雄、仁化、始兴、新 丰、乳源等6个县(市)产业园区为载体,聚焦产业细分领 域,每个园区重点培育1—2个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成为省 级特色产业园。抓好新一轮莞韶对口帮扶协作,发挥莞韶 两地互补优势,高水平谋划建设“产业飞地”,统筹推进华南 装备园开发建设。建立主平台和重点园区项目土地要素保 障提速提质审批机制,推进工业用地控制线划定,实施产 业用地分级分类保障,强化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用地支撑。 全面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稳妥开展工业园区扩园工作 ,完成土地收储1万亩、处置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500亩以上 、园区基础设施投资40亿元以上。 开展新一轮产业大招商。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深化全员招商,办好高质量发展 招商大会、第二届“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算力产业大会等 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围绕现代农业、新能源及节能减排、 大数据、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商贸物流、林业 经济、文化旅游、现代轻工、生物医药健康和先进材料等 十一条重点发展产业链,搭建全产业可视化智慧化招商引 资信息平台,建立产业链图谱清单和产业载体清单,大力 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 引进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项目,开工一批招商引资重 大项目、全年完成实际投资270亿元以上。做好项目招引“后 半篇文章”,市县两级领导同志都要牵头联系1个以上大项目 ,对引进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让项目引得进、落得 下、能发展。创新招商利益共享机制,支持市县镇三级招 商项目因地制宜落地,共享项目落地投产收益。优化调整 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企业总部落户、技术改造、上规上 市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支持,让来韶企业得到更多实惠、 实现更大发展。 优化产业发展大环境。开展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学习 借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在数字政府、政务审 批、服务企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大改革力度,力争在 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走在粤东西北地区前列。优化政务服务 环境,深化线下“一窗综办”和线上“一网通办”,拓展“跨省 通办、省内通办、市内通办”渠道,实现“粤智助”服务事项 增至190项,让广大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持续开展系列 暖企服务活动,精准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完善领导挂 点服务重点项目、企业和解决企业诉求“一跟到底”工作机制 ,优化服务供给,助力企业加快发展。用好政务服务“好差 评”制度,力争好差评综合评分达9分以上,打造国企敢干、 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一流营商环境。 (二)以更有力举措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创建国 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狠抓传统产业改造 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开展产业攻坚行动,落实“制造 业投资10条”,强化“制造业当家”考评,全面推动工作力量 和政策资源向制造业集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当家产业优势,聚 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大数据、先进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招引建设一批高 质量项目,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着手打造产值超1000亿 元的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 50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全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大数 据产业要加快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建设,完善供电、供水 、路网、管道等基础设施,推进四大运营商、万国数据、 中瀚云等12个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要加 快韶关模具创新创业产业园、南兴装备高端制造基地、比 亚迪汽车模具生产基地、明德电器高端智能化配电设备产 业基地、宏大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等项目建设,建成广汽 集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中心,加快推进一批汽 车零部件和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设备制造项目建设;生物 医药产业要以高新区甘棠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和翁源创新 原料药科技产业园作为核心发展载体、韶关综合客运枢纽 一期作为孵化创新平台,形成“两园一平台”的发展格局,加 快朗圣药业、岭南先创制药、一品红药业等项目建设,支 持东阳光药业、丹霞生物、利民制药等龙头企业增资扩产 ,打造生物医药项目集聚新高地;先进材料产业要支持仁 化建设新能源材料绿色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园,加快锌基新 材、南源铜材、欧莱新材等一批新材料项目建设,推动东 阳光、盛祥等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始兴推进忠信覆铜板全 产业链项目建设;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要积极承接大湾区电 子材料、电子信息元器件及终端产品加工制造环节的转移 ,推动韶华科技、朗科科技等项目尽快形成有效产能。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保持战略定力,以“厂区变园 区、产区变城区”改革为牵引,以实施“百企技改”“百企提升 ”为抓手,大力开展“工改工”、技术创新、产业孵化和引进 上下游企业,加快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绿色矿业、烟草 、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力 争在装备水平、核心技术、产品品质、工艺设计等方面取 得新突破,全年完成技改投资50亿元以上。钢铁产业要支 持中南股份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