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3年全县教育工作要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3年全县教育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X教育工作 的总体要求是:在X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 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奋力推进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为谱写现代 化X建设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教育高 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把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落实中小学党组 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党建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基层 党建“规范化、标准化”。夯实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链 条,全面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健全廉政风险排查与防控机 制,推动警示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和过 硬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 (二)聚焦师德师能,健全教师发展体系。扎实推进 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加强教育,思想引领,激发教师热爱 教育事业情怀;通过健全师德师风考核机制,激活教师内 生动力;通过楷模培育,选树一批师德典型,培养一批品 质“良师”。多措并举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健全骨干教师培养 体系,培养一批区级骨干教师、名校(园)长、名教师、 名班主任。发挥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示范带动作用 ,开展驻点指导、定点带徒、“送培送教下乡”等形式,引领 乡村教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常态化人员补充机制 ,逐步提高招入教师的学历层次,按照“增减平衡、缺一补 一”的原则,及时公开招录补充教师。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 程,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办好思政课,把好学生成长“方向舵”。全面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 、进头脑,系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构思政 课授课模式,推进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培养和课程研究,提 高思政育人成效。 (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 作责任制,确保校园政治安全。落实教育部学校新冠病毒 感染防控专项行动要求,加强师生健康监测与高校健康驿 站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做好校园疫情防控与 传染病防治工作。完善学校维稳安全考核制度,常态化开 展重大决策稳定安全风险评估和分析研判,分阶段开展校 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发挥校园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作用 ,加大对校园周边隐患问题的治理。 二、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促进教育高 质量发展见到成效 (五)聚焦管理提效,创新机制体制。创新办学模式 。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咬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继续借 鉴先进地区经验,通过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名校效 应,提升办学品位和教育质量,打响教育名气。推进集团 化办学,以“优质均衡、特色兴校、提升质量、共享发展”为 目标,建立教育联盟办学共同体,实行管理互通、师资共 享、教研一体、质量共进、文化共建、特色发展,不断满 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六)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紧紧抓住青少 年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 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强化教育 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 活动,弘扬爱国传统,引导青少年学生不断增强爱国意识 和爱国情怀,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 观、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探索美育与 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融合,逐步推进中小学生艺术 素质测评,开展中考美育改革调研。强化健康第一的教育 理念,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升心理危机预警预防 、咨询服务、干预转介能力。实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 询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开展“阳光护航”心理育人宣传季实 践活动,努力降低严重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率。组织开展 X,办好学生运动会和艺术展演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持续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加强劳动教育课 程建设、基地建设。 (七)巩固义务教育“双减”成效。围绕X的目标,聚 焦提质减负,抓好校内质量提升与校外培训监管。开展作 业展评大赛、课堂创新大赛和精品课程评选,推动校内课 堂革命。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不断丰富课后服务 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加强学科类校外培 训隐形变异治理,严防反弹。打击违规培训,进一步规范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八)大力发展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进一步完善德 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加 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全 省大中小学排球、足球、篮球联赛及“合唱艺术节”,办好学 生运动会和艺术展演活动,省市县校各级联动,促进学生 身心健康。持续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加强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基地建设。 三、坚持发展素质教育,推动各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