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3年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202301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3年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罗湖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 ,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举 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一 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 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 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防疫情、稳增长、惠 民生、保安全等各项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 锋城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年来,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 2630.2亿元、增长3.4%,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金融业增 加值近千亿元、增长9.2%,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增量持续,产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 ——一年来,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全年新增上市企业 1家,引育国高企业188家。金融、精密制造领域3名人才成 功获得国家级项目支持,实现国家级人才培养“零的突破”。 ——一年来,大事要事精彩不断。成功举办罗湖区招 商大会,1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罗湖,洽谈签约优质项目 60个,意向投资总额突破1000亿元。承办疫情防控“转段”后 全市首次新开工项目启动活动,吹响全市经济发展大干快 干冲锋号。深圳国际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正式挂牌,为 深圳打造“世界宝都”强势赋能。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 双年展(深圳)精彩启幕,全方位展现新罗湖新活力。 ——一年来,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全市率先出台行动 纲要,协同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区建设和现代产业高 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入选全市十大优秀改革案例 。制定2022版“1+3+N”产业政策体系,投入产业扶持资金 7.3亿元。搭建融资对接平台,举办“融·易·罗湖”品牌融资活 动12期,为263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1.3亿元。推动人才、 企业服务领域40个事项纳入“反向办”,服务商事主体近万家 。 ——一年来,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九大类民生支出预 计完成16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近八成。建成中小学、幼 儿园12所,新增学位10155个。近半常住人口签约家庭医生 ,每万名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增至6.1名。建设筹集公共住 房6111套、供应4029套,超额完成年度筹集任务。新增养 老床位240张,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点覆盖率位居全市前 列。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 击战 面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持续冲击,医护人员日夜坚 守、党员干部带头拼搏、全区人民共同努力。一年来,我 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率先建立“平急结合、梯 次响应”工作体系,开通24小时暖心服务热线,组建小区力 量群和楼栋服务群,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做好医疗、生活 保障。出台抗疫助企惠民纾困“十条”措施,投入1.3亿元为 20多万城中村居民和1.2万家市场主体排忧解难。作为口岸 城区,外防输入压力尤为突出,我们仅用7天时间完成文锦 渡口岸全接驳改造,开展隐匿传播“斩链、断链”行动,加大 偷渡走私打击力度,有效切断疫情输入风险。 根据疫情形势变化,我们因时因势调整防控措施,迅 速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新十条优化措施,落实 “六个一”工作机制,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全区短时间内迅速 建立“医格”81个、发热门诊(诊室)153家,实现从防控感 染向医疗救治平稳“转段”,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中向好态势更加 巩固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有效投资力 度,实现战略平台能级跃升,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经济运行总体稳健。固定资产投资超370亿元,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1258.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9亿元 (含体制结算部分)。规上工业增加值77.4亿元,增长 6.0%。经济产出持续提高,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达33亿元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人均GDP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资源 能耗持续下降,万元GDP水耗下降14.9%,加快形成高产出 、低消耗、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 产业活力不断迸发。引入持牌金融机构7家,新增营收 超百亿元。万象城三期、粤海天河城、万象食家等商业综 合体开业,新增首店60家,激发零售经济新动能。举办“新 春”“五一”“十一”汽车集中促销等活动,拉动汽车零售额增 长超30亿元。成立珠宝玉石首饰国检深圳研究所,与中国 地质大学共建珠宝现代研究院,水贝珠宝影响力不断提升 。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创新载体10家。国家城市 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创新中心筹建工作顺利推进,中欧创新 药物与精准健康研究院落地取得实质性进展。 重点片区全面提速。成立“一主两区三带”建设指挥部 ,建立“1+5+3+N”大兵团作战机制,全面启动10大重点片区 、167个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深港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初步 形成空间规划成果,莲塘片区2.3平方公里纳入重点区域 ,过境土地B1地块成功纳储并启动规划调整,罗湖口岸升 级改造加快推进,深港融合发展交流中心等一批示范项目 启动建设。笋岗-清水河重点片区开发步入快车道,玉龙-小 坑1.1平方公里纳入重点区域,玉龙地块环境修复和开发建 设纳入市重大项目。湖贝片区A4地块取得预售许可,蔡屋 围片区完成首例新版更新条例行政征收。大梧桐生态融合 区纳入市重点区域,成立市区两级工作专班,谋划项目 96个,总投资427.3亿元,大望桥拆除重建工程顺利开工。 “双招双引”成绩显著。年初召开全区招商引资动员大会 ,创新组建7支青年干部招商先锋队,构建“1+5+10+N”全区 联动大招商工作体系。全年引进优质项目278个,预计实现 年营收329亿元,创历年之最。坚持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 带项目,引进全职院士2名、双聘院士6名,新增市院士(专 家)工作站1家、省科技专家工作站3家。全年新登记商事 主体3.7万户,其中“20+8”产业企业占比55%。发起罗湖招 才引智联盟,建立6个市外引才工作站,不断扩大罗湖人才 “朋友圈”。 (三)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活力更加强 劲 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27项市级、区级改革呈现 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态势,不断释放发展新活力。 综合改革试点蹄疾步稳。成立全国首家黄金流转综合 服务平台,建设钻交所深圳延伸平台,以“全链条”业务模式 推动产业集成创新。探索开展深港保险服务合作,实现跨 境车险服务便利化。探索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开发模式 (EOD),打造全国首个中心城市“环境治理+开发建设+产 城融合+创新引领”发展样本。开展大梧桐生态融合区体制 机制改革,探索生态空间保护发展新路径,打造生产、生 活、生态“三生融合”示范标杆。“五个聚焦推动深圳综合改 革试点走深走实”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 典型案例。 深港深度融合步伐加速。出台实施《加快罗湖深港深 度融合发展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3年)》,45项具体 举措推动两地规则制度衔接。启动“深港消费金融高质量发 展示范工程”,全国首发罗湖跨境消费综合指数,先行先试 深港跨境信用融通。发行粤港澳大湾区首笔蓝色债券、碳 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尚创峰 港医医疗城签约80名港医,成为大湾区首个规模化港医诊 疗中心。开设香港工商专业和青年团体服务中心以及全市 首个港澳婚姻登记服务专窗,为港澳同胞提供精准贴心服 务。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国 资监管体制更趋完善。设立全市首支由市、区国有企业、 股份合作公司共同出资的股权投资基金,促进股权投资和 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创新“物管城市”改革试点,首创季度、 年度环卫企业奖励制度。深化群众诉求服务体系改革,实 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解决在小、预防在先”,化解率超 97%。深化“智慧用水监测”守护孤寡、独居老人安全,获评 第十九届深圳关爱行动“十佳创意项目”。 (四)不断完善城区功能品质,生态宜居建设更加深 入 坚持高水平规划引领,优化城区肌理和功能风貌,打 造有温度有气象有格局的现代化城区。 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地铁14号线罗湖北站建成通车 ,深汕高铁罗湖北站开工建设。罗沙路复合通道、雅园立 交改造、红岭路交通改善等项目加快推进,深南东路东延 项目开工。开展道路拥堵整治85处,完成“机非分离”改造 20处,推动建设立体停车库25处。推进全市首个街区型立 体慢行系统“围岭公园—东湖公园连廊天桥”规划建设。 城区面貌更增靓丽。建成地埋垃圾收集点15座,升级 改造公厕15座,完成楼宇建筑外立面综合整治21栋。垃圾 分类密闭化标准桶全覆盖,家庭厨余垃圾分类实现全过程 信息自动采集。建成共建花园15个、自然教育中心2个,新 增立体绿化超5000平方米。粤海体育休闲公园(一期)完 成建设,儿童公园、围岭公园品质提升顺利推进。新建远 足径、郊野径20.1公里、碧道6.8公里,让居民畅享绿色空 间。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降至15.8微克/立方 米,空气质量优良率94%,是全市唯一没有中度及以上污染 天气的城区。生态文明考核断面全部达标,深圳河河口达 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深圳水库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全市率 先出台实施《打造“低碳先锋城区”行动计划》,完成转运车 清洁化替代46辆,知汇广场低碳产业园区建成投产,锦田 小学、怡景幼儿园等一批近零碳改造试点项目加快建设。 (五)持续提升城区治理能力,平安稳定基础更加扎 实 坚持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科技赋能,以“绣花”功夫不 断推进城区治理更精细、更智能、更有温度。 智慧治理效能不断提升。打造城区治理一体化平台 ,健全民生诉求智慧管理体系,实现“解决一件事”向“解决 一类事”转变。深化视频智能识别应用,超8000个社会多元 主体参与事件处置,处置时限提速到1小时内。健全水情智 能监测管理体系,实现罗湖水务智慧化管理。打造罗湖智 慧交通项目,创新救护车优先、安心斑马线系统,为患者 就医、师生安全保驾护航。 城区安全屏障有效筑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 产15条”,开展自建房、城镇燃气等13个高风险领域安全整 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数及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0%、 37.5%,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持续开展地 质灾害和危险建筑边坡全天候自动化监测,成功防御20年 来最强“龙舟水”。统筹推进问题楼盘等11类社会矛盾问题专 项治理,成功破解市工人文化宫物业纠纷等“老大难”问题。 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香港回归25周年等特别防护期安保 任务,实现四个“零发生”。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刑事治安 警情下降14%,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罗湖公安分局荣膺 “全国优秀公安局”。 基层治理能力持续增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建设攻坚行动,统一权责清单、综合网格改革等 取得突破性进展。持续深化基层治理“渔邨模式”,高标准建 成水贝、金岭社区一体化党群服务中心,获得“以人民为中 心——深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022年度十佳案例”。全市率 先实现居委会下设环境与物业管理委员会,推进公共卫生 等社区治理领域专业化建设。“i罗湖”平台集成3760项政务 服务、94项公共服务事项,服务群众超200万人次。全力推 动重复访治理、信访积案攻坚化解,中央信联办交办重复 件认定化解率全市第一,实际倒流率全市最低。 城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文明创建和新时代 文明实践,交通秩序、集贸市场等十大专项整治成效明显 。依托洪湖公园打造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东门商 圈、东湖绿道等2个特色站点,实现文明实践所(站)社区 全覆盖。举办首届文明实践嘉年华,吸引超15万人参与 ,形成经典诵读等特色实践品牌。全市率先挂牌成立首个 区级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馆藏各类红色文化 藏品近万件。 (六)用心用情办好利民惠民实事,民生改善成效更 加明显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事业短板进一步 补齐,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 及人民群众。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翠园中学本部完成改造提升,新 校区建设正式立项。深圳市美术学校实现独立办学,罗湖 外国语学校全寄宿制高中顺利开工。翠园东晓教育集团、 莲南教育集团正式揭牌,中小学教育集团增至8个,优质教 育资源辐射面更广。充分发挥深圳中学名校优势,推进区 属学校与深中开展深度合作。大力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办基 础教育,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礼文学校揭牌办学。 “健康罗湖”底色更足。布局实施医疗卫生重大基建项目 10个、总投资36亿元,较“十三五”期间投入增长171%,区 属公立医院、疾控中心改扩建等项目进展顺利。区人民医 院建立国家级胸痛诊疗中心。改造升级4家社康机构,建成 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罗湖医院集团“党建+紧密型医联 体”获评全国公立医院党建创新案例。区人民医院互联网医 院入选全国第一届互联网医院实践百强案例。 文化体育精彩纷呈。新增金啤坊艺术街区等基层文化 设施6个,面积超8000平方米。梧桐山毛棉杜鹃花会、首届 荷花音乐节成功举办。文艺精品佳作频出,全年累计获国 家、省、市各类奖项45个,戏剧作品《烟》获第十九届中 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金奖,为2015年全国性文艺评奖 改革以来全市首次获奖。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考核中 位列县(市、区)第一名。158所体育场馆、478片体育场 地上线“一键预约”平台,订单量超25万宗,服务超40万人次 。校园足球开展有声有色,在全市青少年足球精英联赛男 子组中连夺U13、U15、U17三个组别冠军。 社会保障网络织密织牢。多渠道筹集资金1.35亿元,推 动老旧小区成功更新电梯302台,获得市民一致好评。15个 城中村、211个小区的6.2万户居民“瓶改管”通气点火。开展 1.9万栋房屋建筑结构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改造整治老旧小 区68个,惠及居民2.6万户。建成渔邨、水贝、金岭、金鹏 4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服务站点覆盖率超70%。 举办42场线上就业招聘会,确保疫情期间就业服务“不打烊 ”。顺利完成东西部协作和省内驻镇帮镇扶村任务,携手结 对帮扶地区开启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决策落实运转更加高 效 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 各领域,全力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政治意识不断强化。坚定不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深刻领悟“两个 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自觉拥戴核心、信赖核心、忠诚 核心、维护核心。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自觉用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 工作。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结合罗湖实际开展弘扬“先 锋精神、奋斗文化”大讨论活动,激励党员干部展现新担当 新作为。 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172件、政协委员提案179件。扎实推进行政检查和执法流 程简化案件办理全市试点工作,提升执法效能。用法治思 维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有序推进围岭公园73万平方米土地 整备、罗投公司破产清算、市人民医院周边片区更新改造 、港莲路工业区征收。建成行政调解组织8个,商事调解组 织入驻京基100、水贝珠宝等商圈。笋岗街道湖景社区、东 门街道东门社区获评2022年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 作风建设扎实有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 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 件,作风建设更严更实。加强审计监督,以全周期管理理 念护航项目建设,在重点项目施工阶段立行立改问题138个 。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要求,“三公”经费持续下降,财 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提高。区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七年荣获 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区县级)第一名。 此外,统计、民族、宗教、人防、外事、档案、地方 志、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奋斗饱含艰辛,汗水凝结硕果。过去一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我们担当 作为、砥砺前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 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 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罗湖区人民政府,向区人 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 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各界朋友,向驻区部队官兵 、政法干警和消防指战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 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 难和挑战:一是产业发展要素保障还不够充分,城区能级 和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城区基础设施老旧 ,城区面貌、人居环境与中心城区的定位还不够匹配。三 是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 服务尚未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四是部分 干部“先锋精神、奋斗文化”有所弱化,学习意识、担当意识 、责任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此 ,我们将正视问题、直面矛盾,采取有力措施,持之以恒 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 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 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更是罗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之年。近期,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中央、省、市围 绕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对外开放作出系列部署,为罗湖 赶超奔跑、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刚刚召开的区八届二次党代会上,区委明确提出 ,要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前行,锚定罗湖发展的目 标定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罗湖的显著特征、高品 质生活成为罗湖的亮丽底色、先锋精神和奋斗文化成为罗 湖的鲜明标签,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努力打 造“三力三区”,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明晰了路径。我们要按照区委部署,提振信心、激发斗志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以赴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活力。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 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 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省政府、市 委市政府和区委部署,突出“聚焦”“聚集”两大关键点,以推 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以金融业、商贸业、现代服务 业等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战新产业“新引擎”,以服务 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为主要形态,构建 有产业链影响力和价值链控制力的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 ,努力创建具有世界潮流引领力的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区、 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力的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具有国际市 场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 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新篇章。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是: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6.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完成12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0亿元,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 .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3.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基本同步。 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联通提速、优势互补,加快建设深港融合 发展先行区 抢抓“双区”建设历史机遇,主动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 展规划,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携手推动融合发展项目加 快落地。 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加快深圳火车站-罗湖口岸片 区升级改造,优化环境设施,提升通关效率;推动文锦渡 口岸生鲜货运功能转移,实施片区整体升级改造,打造跨 境商务精品口岸;推动莲塘口岸24小时通关,试点开通“港 车北上”,启动生鲜货运设施改造前期工作,推行跨境货运 无人驾驶新模式。统筹推进口岸片区交通、环境品质等基 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地铁17号线和深南东路东延、罗沙 路复合通道改造工程,探索小运量轨道接驳串联口岸与周 边轨道站点、核心商圈街区。 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快推进45项深度融合举措落 地见效,真正让香港同胞“走过来、留下来、融进来”。加强 深港教育交流合作,推动粤港澳姊妹学校走向深度融合、 形成品牌。推动区人民医院纳入香港病人转诊服务深圳定 点医疗机构,加快深港共建“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建设人民 南片区港医医疗平台,助力香港医生北上发展。加快深港深 度融合展示中心、深港妇女儿童交流活动中心、深港家事 调解服务中心等民生项目落地。在口岸周边区域、港人聚 集社区推行深港政务“一站式”服务,开展港人社区融入服务 。推动深港智库交流合作,举办“港澳学子罗湖游”“深港文 化月”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吸引更多港人来罗湖就业创业生 活,增强港人认同感、向心力。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制定面向港澳各领域人才的专项 政策和服务计划,打造罗湖特色的港澳青年双创基地,积 极吸引青年人才到罗湖创新创业。推动与香港优势产业互 补,加强跨境消费、金融商贸、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 ,联合港方建设国际商品采购和集散中心。推进口岸沿线 商业城、购物中心、工业区业态提升、转型升级,发展集 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