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3年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202301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3年市中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市中发展历程中极具考验、极 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全区上下克难奋进、破题起势的一年 。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 ,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 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第十三次 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21234”总体发展思路,全力做好稳 增长、保稳定、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团结带领全 区广大干部群众尽最大努力争取到了最好的发展成果。 (一)着力打基础、谋长远,活力品质强区建设稳健 开局。坚持把中央活力区、中央商埠区、能源互联网产业 集聚区三大战略作为最有效的核心支撑,创新推进机制 ,成立三大战略发展促进中心,推动活力品质强区建设迈 出坚实步伐。中央活力区实施“交通、产业、生态、配套”一 体规划、一体推进,设计方案基本形成,片区拆迁有序推 进,交通设施部分完工,37个产业项目相继落地,配套住 宅一期年底交付,育英中学、南上山街小学、省妇幼保健 院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签约入驻,生态园林景观初步成 型。中央商埠区立足“片状更新、梯次推进”,济南宾馆、上 新街项目开工建设,中山公园、经四小纬二等征收工作稳 步启动,大观园“两市一街”重装开市,商埠核心区空间、产 业、文化三大生态正重塑升级。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依 托资源优势,落成智能电网、电能智慧应用两大技术创新 中心,产业联盟企业扩充至136家,成功晋升“双省级战略 ”产业集群。 (二)着力抓经济、促发展,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坚 决扛牢“经济要稳住”政治责任,奋力保持全区经济稳中加固 、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经济总量稳居全市前列,预计地 区生产总值可达1300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23亿 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亿 元;市场主体增至12.6万家,“四上”企业达1122家;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987元,增长4.1%。现代金融多元发展 ,储备上市资源企业43家,新落地金融、类金融项目21个 ,预计金融业增加值实现266亿元,增长7%。数字经济持续 拓展,中国铁塔北方数据中心落地运营,新建5G基站793处 、累计建成4067处,山东省确定性网络等17个项目入选省 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能源互联加速集聚,落地碳电(山 东)能源科技等项目20个,打造绿色校园分布式光伏试点 等应用场景20个。都市工业加快转型,大力实施创新企业 培育计划,预计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5家,新增市级以上 专精特新、瞪羚企业73家。高端商贸提档升级,“潮领市中 ·乐享生活”引燃消费,领秀公馆美丽汇等6个商贸综合体加 快建设,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总量达359亿元。外资外贸持 续扩大,引进中建国际山东总部等招商项目249个,实际使 用外资4.8亿美元,实现进出口总额112亿元。招才引智深入 实施,新引进知名院士2名,引育国家级人才5名,成功入 围“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强城市”。 (三)着力上项目、抓建设,城乡发展稳步前行。牢 固树立“管行业就要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理念,建立 项目“策划—储备—开工—投产”全链条推进机制,城乡建设 更加高效。1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全速推进,预计完成年 度投资计划的130%;119个区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实现投 资205亿元;新策划储备项目118个,总投资837亿元,山东 未来云谷等12个项目顺利开工。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完成 征收拆迁62.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171套,建成保障 性租赁住房2616套;改造老旧小区134万平方米。乡村建设 成效显著,创新打造“花漾市中”“玉水原乡”特色品牌,举办 中国北方(济南·市中)花卉盆景博览会;开展农村人居环 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成小庄等5个齐鲁样板村和袁庄省 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18公里,55个村 庄用上放心水,清洁村庄覆盖率达到100%。 (四)着力优服务、强治理,环境品质稳中有升。持 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暖企、助企、兴企”行动,制定 出台楼宇经济、重点产业、使用外资等扶持政策,创新实 施“惠企纾困25条”,实现留抵退税10.4亿元,帮助4000多个 市场主体获取纾困复工类贷款12.36亿元,减免中小微企业 房租近2000万元。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开设服 务套餐2887件,“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事项拓展至444项。 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新渣土管理运行机制,设立建筑 垃圾消纳场,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340个无物业小区纳入 城市综合保洁体系;新建改造公共卫生间17处、垃圾分类 房12座;实施省道103和英雄山路景观亮化提升工程,市容 市貌更加靓丽。深入开展生态治理,完成森林修复保护 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30.7%,山体公园、口袋公园累计达 到13处和225处,总量居全市首位,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及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居全市前列。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 卫战,全区良好以上天数243天,农村黑臭水体实现清零 ,环境综合指数全市最优,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生态文明建 设示范区”荣誉称号,石崮沟村获评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五)着力办实事、惠民生,群众生活平稳和谐。持 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民生支出达52.05亿元,占财政总支 出的82.2%,22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2.4万人 ,发放稳岗等就业类补贴1.95亿元,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 1701个。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补助标准分别提高 至每人每月995元和1560元。实施养老机构“银龄管家”试点 75处,建成社区养老机构13处、农村幸福院8处。新建、改 扩建学校、幼儿园10处,创新推进全省首批全环境育人改 革实验区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全市领先。新建医保工作点 206个,新增定点医保机构5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中医科覆盖率达100%。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 动,创新打造农家书屋、泉城文化驿站等公共设施,扎实 开展“八五”普法和道德法治教育,公民素质明显提升。 (六)着力防风险、保安全,“一排底线”持续稳固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贯彻“疫情要防 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全面提升核酸检测 、流调溯源、隔离转运、社区服务、医疗救治等能力,成 功打赢“3.29”疫情阻击战,有效应对秋冬季疫情冲击,顺利 实现防控政策措施平稳转换,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 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 响。在这次抗疫大考中,全体医务工作者舍身忘我、英勇 奋战,广大党员干部、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冲 锋在前、无私奉献,与全区群众共同筑起坚实可靠的严密 防线。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所有抗疫一线的英雄们致以 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 治三年行动,全面落实“审计式”监督检查,加强防灾救灾应 急救援体系建设,“大应急”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努力化解历 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积案,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赢党 的二十大等重要时期安保维稳攻坚战。全力抓好经营性自 建房和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大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严厉 打击食药领域非法行为,守牢粮食、能源、金融、意识形 态等红线底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 强。民族宗教、台港澳侨、统计物价、史志档案、慈善老 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 役等工作也都取得新的成绩。 (七)着力转作风、抓落实,政府效能稳步提升。坚 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 ”,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 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重大事项向区委报 告,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 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 表建议55件、政协提案155件。修订《政府工作规则》,健 全法律顾问制度,实施数字政府、综合执法、行政审批等 改革创新。严格执行财政预算管理和执行审计、重大政策 落实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从 严控制行政支出,逐年压减“三公”经费。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全年承办12345市民服务热线31万件,综合满意率达 99.94%。健全区、街、社区(村)三级政务公开体系,群 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以上 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 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 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 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锐意进 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 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干部、 老同志,向驻区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向全 区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市中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 ,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诸 多困难和挑战。当前,发展环境复杂严峻,经济恢复的基 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 然较大。我区发展空间亟需拓展,城市更新任务繁重;经 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新兴产 业尚未强力突破,未来产业有待谋划布局,经济活力尚未 充分彰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存在短板;教育、卫生 、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仍需提升;城乡精细化管理 和公共治理能力有待提高;还有不少历史遗留难题和群众 急难愁盼的问题尚未解决;一些重点领域的风险隐患不容 忽视,等等。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发展信心、激 发市场信心,以高质量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二、2023年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各位代表,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 局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承前启后之年,也是加 快活力品质强区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 。当前,我区已进入全面突破瓶颈制约的关键期、加快高 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提升能力作风的关键期和凝心聚力筑 势的关键期。区委第十三届四次全会把2023年确定为“深化 落实年”和“提速增效年”,我们必须拿出深化落实之举,用 足提速增效之力,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时代党的建设为引 领,以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为主线,自信自强、守正 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在战略实施、城乡建设 、产业提升、生态建设、社会治理、民生保障上深化落实 ,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拓展空间、有效壮大资源、强 化环境支撑、稳定发展大局、增进民生福祉上提速增效 ,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品质强区而团结奋斗 ,奋力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中走在前、作 表率。 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 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 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 12%,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长5.5%。确保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 境质量改善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捍卫“两个 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 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市、区委工作要求,坚定 不移锚定“21234”总体发展思路,以强烈的政治自觉和政治 责任,奋力扛起强省会建设的使命担当。 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 关键。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活力品质强区建设的首要 任务,紧紧围绕新型城市化这条主线,牵好产业升级这个 “牛鼻子”,扭牢城市更新这个“主抓手”,全面增强高质量发 展的创新驱动力、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 质的有效提升。 我们必须坚持战略引领。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 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 量发展战略以及省市重点战略,坚定不移以中央活力区战 略引领城市布局优化、发展空间拓展;以中央商埠区战略 引领老城有机更新、产城深度融合;以能源互联网产业集 聚区战略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活力提升,着力构筑市 中发展新格局。 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要牢 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依靠 民力,努力解决一批长期没有解决的难事,办好一批群众 急难愁盼的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共同富裕取得 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时刻 保持清醒头脑和敏锐眼光,勤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 、善于解决问题,用心用力攻难关、破瓶颈、解难题,着 力化解发展空间不足、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后劲不强、城 市活性不够等突出矛盾,努力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中推进高质量发展。 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 ,坚持闯字为先、干字当头,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 力、优化创新环境、拓展创新路径,以理念创新、制度创 新、管理创新推进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 创新,在全社会营造形成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 、群众敢首创的良好氛围。 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 想和工作方法。要全面贯彻“六个统筹”,不断提高战略思维 、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做到 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重点突破,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 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真正在应对风险挑 战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三、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围绕上述目标和总体要求,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的原则,着重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活力市中建设。深 化落实三大战略部署,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 动能,努力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推动市中经济高质量发展 。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强 力突破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实化细化产业链、 创新链、价值链,深入实施“链长制”,推动五大主导产业集 聚发展。巩固提升现代金融,持续做大银行、保险、证券 等传统金融,依托省市级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发展培育园 区产投基金,大力发展私募基金、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 新金融、类金融业态,支持企业、金融机构、技术平台及 社会力量设立天使、风投、创投基金,力争新引进培育新 金融、类金融机构12家。积极拓展“政银企”对接合作,支持 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探索建立“多元资本创新、多维 金融供给”的融资体系。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力 争新引进科创金融机构10家。转型升级都市工业,着力打 造汽车制造、电力装备、通信设备、工程机械、医疗器械 、增材打印、新型建材、服务型制造等重点产业链,实现 都市工业链式集群发展。加快中央活力区产业导入,推动 工业4.0产业基地、京东产业园、建材产业总部基地等优质 项目尽快落地。全面拓展数字经济,坚持数字产业化、产 业数字化、算网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加快实施数据中心 、5G基站等数字新基建工程,引导通信骨干企业与山东未 来集团等数字企业深化合作,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推动中 移铁通智慧产业园等项目尽快落地。依托未来网络研究院 、区块链研究院等科创平台,优化提升山东数字经济产业 园、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山东科创大厦、山东未来 云谷等载体业态布局,大力实施名园、名企、名品、名人 工程,推动数字经济集聚化、品牌化发展。全面开展“上云 用数赋智”行动,大力实施数字智造工程,着力打造数字化 工厂,推动现代农业、建筑业、图书出版、文化传媒、商 务贸易等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布局元宇宙、区块链 、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产业,培育发展未来网络、未来能 源、未来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努力开辟经济发展新赛道 。集聚发展能源互联,深入实施能源互联网集聚区战略 ,加快“电、油、气、网”协同发展,推进国家管网集团山东 总部、洁源国能PACK电池等项目落地达产。依托国网电力 、国家管网、中石油、中化工等龙头企业,加快能源类区 域总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研发设计、双碳金融、储 能配送、工程建设等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着力培育“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链条、集聚化产业生态,力 争集聚能源互联企业200家以上。充分激活高端服务,坚持 把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积极对接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建 设,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有机结合起来,巩固 拓展通信技术与信息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文体娱乐等 重点服务业发展优势。以商圈载体重塑、高端业态转换、 多元产业融合为重点,加快老商埠商业金带振兴崛起,启 动省体育中心、新世界小吃城等文体休闲街区更新,做强 做活万达广场、领秀城贵和、中海环宇城、欧亚大观等优 势商圈,积极引入知名首店、品牌店、旗舰店,促进瑞蚨 祥、聚丰德等“老字号”创新发展,优化提升高品质消费有效 供给。加快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推动家政 、医养、托育、护理等现代家居服务业转型发展。 加快壮大市场主体。立足保存量、提增量、扩总量、 强质量,加大留企、育企、引企、强企力度,积极开展企 业梯次培育计划,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 上市,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增市场主体1.5万家以上 。大力引进培育技术引领型、市场主导型链主领军企业 ,着力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总部企业,新增区域性总 部10家,认定市级总部2家以上。培植发展专精特新企业 ,新增瞪羚、独角兽、单项冠军企业20家以上。扎实推进 上市后备资源培育“荷尖行动”,力争新增上市后备资源企业 10家。持续加大“小升规”企业培育力度,净增“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