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中小学幼儿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研训工作计划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中小学幼儿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 期研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党的二十大及系列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聚焦“打造新时 代教育开放发展新标杆”定位。以推动XX教育高质量发展为 主题,以深化教育改革开放为引领,切实提高我市基础教 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的教科研工作和师资培训工作水 平,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及师资队伍素质水平稳步提升,为 加快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推进XX自贸港建设做出积极的 贡献。 二、教科研工作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 担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 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 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总体方案》和“六项管理”的精神,以及国家、省、市教育工 作会议的部署。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 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以及教育评价改革工 作为重点,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引导育人方式变革,为促进我市各类教育教学质量稳步 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二)工作目标 1.围绕“一个”目标,更新教育理念。围绕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的目标,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 要的核心素养,真正实现从学科到人、从知识到素养的转 型。从过于关注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指导,转变为聚焦“如 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 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重点问题的研究指导”;积极探索 新技术背景下的学习环境与方式的改变,增强学习内驱力 ,助力育人方式变革。 2.加强“两个”研究,深化教研改革。根据教育教学改革 需要,组织开展对全面育人的研究,对课程、教学、作业 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的研究,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课堂生态,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发挥我市25个教研工作 室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施教能力,教学研 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发挥科研的促进作用,借助课题研究 的成果开展系列主题教研活动,推广运用课题研究的成果 ,逐步实现教研活动向科研活动的转变,以研究的成果提 高指导的水平。 3.做好“三个”改进,强化责任担当。一是要改进调研方 式,把经常性调研、阶段性调研、跟踪性调研结合起来 ,运用科学的方法考察教育事实,掌握实际情况,找出规 律,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地教研指导工作。二是要改进教 研方式,摒弃浮躁、蜻蜓点水、走过场式的教研,提倡伴 随式、沉浸式、融通式、蹲点式等深度教研方式,精准指 导、有效提升。三是要改进引领的方式,强调教研员“进课 堂、抓质量”,以示范引领为主,引导教师真正落实“课内增 效,课外减负”目的。 4.落实“四个”常规,以“常规”促“长远”。以落实“四个常 规”为抓手,发挥学校教研室、备课组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引导学校通过开展集体备课、问题诊断、课题研究、教 学交流等活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校抓好教学过程管理,强化 教研活动的目标意识、问题解决意识、成果提炼意识。同 时,落实好《XX省中小学校线上教学管理常规》,规范中 小学教师线上教学行为和学生线上学习行为,技术赋能 ,夯实常规,促进长远的教育教学改革。 5.坚持“五育”并举,改进评价方式。全面落实新时代教 育评价改革要求,推动我市高中“双新”、义教“双新”工作有 效实施开展;加大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和培训的力度,以“五 育”并举为核心,引导学校和教师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坚 持科学有效,统筹推进中小学校评价改革、学生评价改革 ,构建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 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三)具体措施 1.围绕重难点,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有效实施 (1)着力骨干培训,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副校 长、教学主任等骨干的义教“双新”培训。 (2)推进全员培训,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小学9个学科 、初中14个学科教师的义教“双新”全员培训。 (3)开展各级各类研训活动,组织各学科教师参与各 级各类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线上线下培训和教研 活动。 (4)开展校本研修,指导学校定期开展校本研修,发 挥学科教研组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方向 ,钻研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依标施教。 (5)开展专项调研,开展我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 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的专项调研工作,了解实践过程 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学校推进落实。 2.做好收官工作,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 级示范区(校)建设验收指导 (1)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 迎检工作。召开XX市普通高中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监测反 馈会,启动普通高中学校云享课程建设项目。梳理具有区 域或学校特色的实践模型,积累指向问题解决、具有示范 作用、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成果。 (2)继续推进《XX市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22年版)》实施,落实落细高中“双新”视野下的学科教 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按计划继续组织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各 学科新教材市级培训。 (4)继续充实“XX教师研训云平台”学科教研空间,为 我市教师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5)召开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 建设工作阶段性总结大会。 3.抓好“常规”管理,继续落实“双减”等教育教学改革任 务 (1)抓好“常规”。继续落实“四个常规”,引导学校抓 实教育教学各环节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中小学 校教学质量。 (2)未雨绸缪。结合中小学疫情防控和教学实际,进 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学校线上教学管理指导,规范中小学教 师线上教学行为和学生线上学习行为。 (3)整合区域资源,丰富学校课程建设,指导学校开 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社团活动等,提高校内 课后服务质量。 (4)搭建交流平台。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12个学 科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和有关中小学教师作业论文 征集评选活动。 (5)提升作业设计与实施水平。继续组织开展作业设 计与实施的教师全员培训;指导各学科教研组把作业研究 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邀请省内外专家围绕作业管理 主旨开展培训活动。 (6)总结提升。开展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回头看 ”暨作业设计与管理经验交流会,提升作业设计及作业管理 水平。 4.加强示范指导,有序开展系列教研活动 (1)开展主题教研。围绕全面育人、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改革、作业和考试评价,以及教 师专业发展等等主题,有序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2)引领校本教研。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各级各类 学校引领学科开展校本教研,围绕“四个常规”和《XX省中 小学校线上教学管理常规》以及“双减”的推进落实,不断规 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融合网络教研。借助XX教师研训云平台,整合各 类教学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教研,增强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研的融合,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发展。 (4)倡导深度教研。改进教研方式,加强示范指导 ,组织教研员到学校讲授示范课、公开课,组织开展研究 课、听评课等实践示范指导活动,用伴随式、沉浸式、蹲 点式等深度教研方式,精准指导学科教学,有效提升教育 教学质量。 (5)创新学科教研。基于市—区—校三级教研、网络 教研、主题教研、沙龙教研、联片教研、跨学科教研等方 式创新学科教研,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科市级教研 活动的实效性和丰富性。 5.规范课题管理,重视成果推广运用 (1)加强市—区—校三级教育科研管理。明确学校与 区域在课题立项评审、推进实施、结题过程中的责任要求 ,发挥区、校两级教育科研机构的作用。制定并发布《 XX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 (2)开展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训。关注《义务教育课程 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推进实施、“双减”背景下 的作业管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 (校)建设等当前及未来教育发展热点问题,开展有针对 性的科研能力提升培训,帮助学校和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 的实际问题。 (3)组织2023年度省、市规划课题立项申报;组织省 级、市级课题2023年结题申报;组织市直属学校2023上半 年小课题立项备案及结题评审。 (4)继续做好教育科学“十四五”市级课题的中期检查 和跟踪指导工作;监督检查“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的省 级课题开题论证活动。 (5)继续开展教学成果的转化运用。发挥教育科研的 功能和作用,搭建成果推广运用平台,继续组织开展XX市 省级优秀课题成果推广活动,推进成果的转化应用和可持 续发展。 6.推进综合学习,深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1)坚持立德树人,抓好校本课程建设。落实义务教 育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融合作业管理 改革,培育学校特色课程;推进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课 程改革。 (2)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生态。以任务为导 向,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整合学 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优化教学方式,融合信息技术因 材施教,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让技术真正 作用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3)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链接核心 素养与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主题化、项目式 学习等综合性、学科融合的教学活动。 (4)发挥教研人员专业引领作用。依托我市21个基础 教育阶段学科教学研究工作室和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 殊教育、教育质量评价4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室的学科教研员 、兼职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队伍,组织开展市、区教研 员和学科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课、研讨课、示范课等活 动,注重示范引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上好每一堂课。 (5)总结线上教学经验。按照《XX省中小学校常态化 线上教学管理常规》等“线上教学三个《常规》”要求,梳理 各区、各校线上教学工作,总结线上教学经验,整改存在 的问题。开展线上教学案例评比活动。 (6)促进优质均衡发展。借助“XX教师研训云平台 ”,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和农村教师一起借助信息技术探索在 “双减”背景下农村学校教学提质增效的模式。 7.聚集市区教研力量,提高教研帮扶实效 (1)完善教研员薄弱学校联系点制度。根据学校实际 ,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学校、城区及高中薄弱学校联系点 教研工作,以解决学校和教学问题为抓手,进行专业引领 。制定并发布《XX市教研员薄弱学校联系点制度》。 (2)采取综合教学视导和学科教学指导方式,对新办 学校进行教学教研帮扶和指导工作,促进学校教学常规、 课堂教学和校本教研的规范化和特色化。 (3)联合各区教研室,采取措施组建乡镇中心学校学 科教研组,推进“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 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 (4)继续开展康安学校蹲点帮扶工作。按照学校需求 ,充分利用学科专家指导团队,开展送教、送训、送研活 动,提高蹲点教研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8.增强质量意识,加强各类监测考试备考调研和质量评 价工作 (1)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测评)工作。根据XX市 教育局《关于本学期期末考试(测评)工作的通知》以及 《XX市小学一二年级学业质量测评指导意见(试行版)》 的要求,提前做好义务教育阶段考试(测评)准备。 (2)做好考试(测评)质量分析。各区、各校在义务 教育阶段考试(测评)之后一个月内要形成本区、本校的 考试(测评)质量分析报告,为诊断学情、改进教学提供 依据。 (3)加大教育评价改革研究。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印 发《XX省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规定》意见的通知(X〔 2022〕X号)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增 值评价,以及新时代、新评价、新技术背景下如何进行试 卷质量分析研究培训等活动。 (4)提高命题质量。增强质量意识,加强对考试命题 的研究,组织开展学科教师命题技术培训,增强学科教师 命题能力。 (5)用好2022年高考、中考、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质量 分析报告, 2 0 2 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结果报告 ,2022年XX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报告,根据各级各类 “报告”中反馈的问题,做好以下工作。 ①加强新高考备考调研工作。围绕新高考新课程新教 材的实施,扎实有效开展2023届高考备考调研、学科备考 研讨工作,了解各校2023年高考备考情况,重点落实各校 各学科课堂备考复习和培优补短工作情况。 ②开展中考备考调研工作,重点对近两年中考低分率 较高、合格率较低的农村或薄弱学校,进行调研指导,有 针对性地进行帮扶。 ③继续对2022年我市首次开展的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 低分率较高、合格率较低的农村或薄弱学校进行指导帮扶 。 ④各区要做好2021年XX市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的解读和跟进整改落实。 (6)组织有关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完成高考、中考模拟 试卷的命制工作,为学校分析学情教情、诊断教学质量和 备考工作提供服务。 9.加强艺术、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教研工作,促进学生 素质全面发展 围绕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 方面重点问题,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内容、 策略、方法、机制的研究。 (1)聚焦核心素养,凸显美育功能,促进音乐教师对 义务教育艺术(音乐)课程(2022年版)的学习理解,让 艺术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积极组织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开 展本学科教学视导活动,指导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继续开 展XX市中小学班级合唱培训和“琼剧进校园”活动;以“联动 教研、问题导向、成果辐射”为路径,扎实推进XX市高中音 乐学科“双新”工作等一系列教研工作。带领兼职教研员与骨 干教师指导、参与XX市高中、初中、小学音乐工作坊和高 中音乐“双新”示范区基地校、XX市美育名师工作室等各项 活动,引领XX市中小学音乐教师,通过各式各样的研修和 交流活动,创新思路,开创教科研工作新局面。 (2)继续推动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美术教师学习、实施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义务教育艺术 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对市直属学校(尤其是民办 学校)实施义教“双新”情况开展专项视导。组织教学研究工 作室、中心教研组成员继续探索基于素养导向的教学评一 体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继续推进我市普通高中美术“双 新”实施,通过开展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同课异构”活动规范 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促进高中美术教学常态化实施。着 力打造“一校一品”美术特色课程,逐步推出“一校一坊、一 校一案、一校一课”,即学生美术工作坊、美育创新案例、 优质课等美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