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富阳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0131)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富阳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疫情要 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按照区第二次 党代会和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克难攻 坚、加速奔跑,经受住了超预期冲击和挑战,各项工作取 得新成绩。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 长2.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1742元和 44661元,分别增长3.5%和6.2%。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区排 名第49位,投资潜力排名第55位,连续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 福感城区。 一、“防”“控”并重,抗击疫情坚决果断。始终坚 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折不扣执行“七大机制”“五快循 环”“五个一小时”等要求,以最短时间、最小范围、最小代 价打赢了“1•26”“8•25”“10•7”等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 歼灭战,有力处置周边地区多轮次疫情冲击,战疫经验全 省推广。疫情防控转段后,有效贯彻“二十条”“新十条”等优 化防控措施,快速提升医疗救治和应急能力,全面完成定 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和重症床位设置,千方百计加强药品 储备,不遗余力做好保健康、防重症等各项工作,为60岁 以上老人免费发放防疫包,疫苗接种率全市前列。 二、“稳”“进”同步,经济大盘持续巩固。连续3个 月在全市“开门红”“开门稳”赛马激励中领先,在全省稳进提 质行动中率先作典型交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施数字 经济“一号工程”,推进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 ,盘活低效工业用地1307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 66.7%。服务业加快恢复,分类施策做好纾困工作,发放各 类消费券7000余万元、购车补贴2000余万元,服务业增加 值增长2.6%。农业“双强”有力推进,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 23.01万亩、总产量2亿斤,创获全省产粮大区。招大引强有 力突破。招引产业项目123个、总投资超500亿元,超10亿 元项目15个,其中超50亿元2个、超100亿元1个。宝冶、中 铁等3家央企子公司落户富阳。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实施项 目全过程提速行动,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200%和 170%,分别为全市第1和第2,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7%、制造业投资增长36.7%,获全市唯一的省政府投资赛 马激励。产业平台能级提升。开发区实施兵团化作战行动 ,引进高新产业项目51个、总投资170亿元。富春湾新城积 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引进主导产业项目49个、总 投资235亿元。深化滨富合作,富芯一期提前试运营。药谷 小镇创获省级特色小镇。企业培育成果丰硕。新增上市企 业2家、国高企13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53家,累计认 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4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6家。创新动能集聚成势。迭代 升级人才政策,招引大学生1.8万人、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 1813人,分别增长65%和19%,新增市级以上领军型人才 25人、技能人才5538人。西湖大学首个校外研究院落户富 阳,杭州光机所成为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新增省级以上 研发机构10家,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96%。 三、“扶”“服”共举,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减税降 费直达快享。第一时间、全面顶格落实税费支持政策,为 企业减负53亿元,惠及企业80万家次。产业扶持精准有力 。出台产业强区“黄金20条”、稳经济55条等一揽子政策,兑 现产业扶持资金26亿元、增长50%。实施重点投资项目预兑 现机制,拨付时间提前2个月。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中长 期贷款分别增长22.2%和59.4%,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4.52%,为历史低点。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开展省级“歇业 一站式”试点,努力帮助企业恢复经营,市场主体累计达 11.9万家。深化公民企业“一件事一次办”,“放管服”考核全 省第1。营商环境改革案例获全国工商联肯定。政务服务“一 网通办”率达97%,获全市最佳创新争先奖。企业服务暖心 暖情。建立重点企业专班化、全流程服务机制,深化“区领 导定点帮扶”“万名干部助万企”等行动,走访服务企业 6169家次,解决各类问题591个。 四、“内”“外”兼修,品质城区展现新姿。亚运攻 坚高效有序。“迎展行动”411个项目完成节点任务,银湖体 育中心和北支江水上运动中心正式启用,东洲样板段、新 桐示范段精彩亮相。北支江沉浸式夜景游、亚运山居景观 带获全市赛马优胜。规划编制有力开展。完成“三区三线”划 定,新增建设用地空间3.83万亩。23个重点区块控规、专项 规划、城市设计有序推进。立体交通加快呈现。湖杭高铁 、大盘山隧道、富春湾大道、灵桥新互通建成投用,汽觃 线、新中线、环金线整治二期完成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 18.1公里、道路大中修75.8公里,启动万牧线、徐西线建设 ,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区。重点板块亮点纷呈。秦望 “城市眼”全面实现地下向地上转段,过江隧道西线顺利贯通 ,地下综合体有序推进,科技馆启动建设。富春湾新城中 轴城市心、杭黄未来城、洋浦江生态修复等工程加快推进 ,龙湖天街签约落地。银湖科技城新注册企业3500家,新 增产业人口超8000人。新登、场口获全省小城市培育试点 优秀等次。成功创建2个省级未来社区。城市管理精益求精 。实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建成区级指挥中心 ,执法力量下沉率达2/3,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全覆盖。 深化“美丽杭州”建设,建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片区1个、示 范小区16个,新增市级“美好家园”小区9个。完成渣土消纳 681万方,整治内涝积水点26个,消除燃气领域安全隐患 3191个。改造城市小公园4个,新建绿道52公里,完成4个 老旧小区改造、5个区块有机更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80台 。工程质量不断提升,获评国家优质工程1个、钱江杯6个 、西湖杯5个。 五、“美”“富”联动,乡村振兴蹄疾步稳。生态底 色持续擦亮。完成137件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富春 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空气优良率达93.2%,PM2.5平均 浓度30.6微克/立方米,捧回“清源杯”,勇夺“大禹鼎”,连续 4年获评“美丽浙江”优秀区,建成全市唯一全域“无废城市 ”。乡村建设日新月异。全省率先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全覆 盖,15个标杆点精彩亮相,创建省市级未来乡村13个、省 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省市级美丽城镇样板9个、省3A级 景区村庄11个。古东安、公望富春分别创获省、市级县域 风貌样板。美丽经济多点开花。成立研学产业联盟,培育 露营、研学基地75家,阳陂湖、万市银杏古村落入选全国 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拔山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渔 山稻香节成为全国丰收节庆特色活动。开展28个村庄经营 试点,银湖“乡村美丽大厦”、富春湾“飞地”抱团项目有序实 施,97%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 六、“量”“质”齐抓,共同富裕先行先试。社会保 障扩面提质。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稳控在 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放创业贷款4099万元 ,新资助大学生项目156个。发放各类救助金超2亿元,惠 及困难群众1.5万人,低保标准提高10%。西湖益联保参保 率达53.4%,全市第2。新开工6个公租房项目,完成3个公 租房和9个安置房区块建设,回迁安置2356户,137户农村 困难家庭得到建房救助。发放新富阳人住房补贴,惠及3万 余人。构建一站式优抚服务体系,荣获全省烈士褒奖工作 成绩突出单位。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建成5个共富基本单元 “一老一小”服务场景,落地全省首家乳儿托育机构,入选全 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平稳完成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 范工作,试点推进9所小学集团化办学,杭师大富阳基础教 育研究院落地揭牌,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改革开班。 12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4500余个,杭 二中富春学校开工建设。劳动教育入选教育部“双减”典型案 例,教育满意度测评全市第2。省人民医院富阳院区和省中 医院新院区等项目有序实施,浙江中医药大学总部来富加 快推进。完成重点人群脑卒中筛查1.8万人、结直肠癌筛查 超4万人。培育本地名医47人,开设乡贤名医工作室14个 ,家庭医生续签率全市第1,创获全省首批医疗保障服务示 范窗口,健康浙江考核全省第4。文化强区魅力彰显。深入 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建成区非遗馆,“富春山居”“新 登千年古城”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富春江被命 名为全省大花园人文耀眼明珠,成功创建钱塘江诗路文化 传承生态保护区,荣获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区。“公 望两岸圆缘园”开放运营,湖源“村播学院”获评首届全省最 美乡村文化空间。启动图书馆提升改造,编纂出版“富春山 居文化丛书”,开展文体惠民活动2743场,建成“15分钟品质 文化生活圈”90个,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6.7万平方米。全国 文明城市复牌迎检高分通过。社会治理精细精准。持续加 强除险保安,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 9.3%和6.8%。健全常态化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省级 以上信访积案动态清零。村社智治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 案例。有效做好防汛、防台、抗旱等工作。常态化推进扫 黑除恶,有力处置金融风险,全面落实“保交楼”,圆满完成 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段安保任务,平安建设获“十七连冠”。 协作共富扎实用心。持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山 海协作和区县协作,捐助援建资金6100万元,缙云“消薄飞 地”投入使用。 七、“忠”“实”双优,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政治建 设纵深推进。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以实际行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全面深化宣讲活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支部、传达 到党员、飞入寻常百姓家。高标准做好“七张问题清单”整改 ,问题管控力评价全省第2。法治政府稳步推进。主动接受 人大和政协监督,强化监察、司法、审计、统计、舆论和 社会监督,办理人大建议251件、政协提案229件。深化“两 高一低”整治,全市率先推进诉前引调,化解率达58.8%。 全省率先出台区级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标准,三级述法、行 政执法专项巡察获全省最佳实践,群众法治满意度实现全 市“三连冠”,成功创获法治浙江优秀区。数字政府迭代升级 。“162”与“141”体系加快贯通,医检互认升级为浙医互认并 获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商业预付卡”获评全省共富最佳实 践,“富春风尚汇”成为全省优秀应用,老旧房智治应用扩面 提质,低效工业用地数字化监管成效明显,9项改革经验全 省推广。作风建设从严从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 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严肃整治作风漂浮、政策执行机 械、“三不”等突出问题,加大房产开发、工程建设、国有企 业等重点领域治理,全年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33人。坚持厉 行节约,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14.3亿元,公用经费下降 25%。 同时,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 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老干部、档案、气象、科 普、社科、文艺等工作成效明显,外事、对台、民宗、人 防、退役军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一 年,全区干部群众都过得非常不容易,但我们顶住压力 ,砥砺前行,用辛勤的汗水,集聚了产业之势,催生了城 市之变,浇灌了生活之美。最令人欣慰的是,在疫情防控 中,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赢得了战略主动,最大程 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令人激动的是,交 通网络体系日趋完善,富阳人民期盼了十多年的大盘山隧 道建成通车,富春湾大道精彩亮相,富阳正式进入了“三铁 ”时代。最令人自豪的是,招引的项目多而实,10亿元以上 破记录,超100亿元项目再落地,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 “一定能”。这片充满希望的富春大地上,处处洋溢着生机与 活力,正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 、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 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 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坚守在一线的广大医 务工作者、基层工作者,向各驻富单位,向关心、支持富 阳发展的各位乡贤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 各位代表,思危才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清醒 地看到,富阳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受宏观形 势影响和疫情冲击,部分经济指标没有完成年初预期目标 。同时,对标高标杆,各地竞争态势更加激烈,“不进是退 ,慢进也是退”的忧患意识亟待增强。对标高质量,产业结 构有待优化升级,龙头型企业还不够多,科技创新力、要 素集聚力和产业竞争力迫切需要提升,不少市场主体存在 较大的经营困难。对标高能级,城市特色还不够鲜明,精 细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仍存在较大短板 。对标高品质,教育、医疗、养老、托幼、文化、体育等 公共服务还未达到群众期盼,社会治理、安全生产等领域 风险隐患仍未根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还需进一步加 强。对标高效能,部分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化水平 亟待提升,干事创业热情还需深度激发。对这些问题,我 们已经采取了系列有效措施,并认真加以解决,今后将进 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2023年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 是亚运举办之年,更是富阳进一步立起来的关键之年。党 的二十大提出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提出要以“两个先 行”实干实效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市委十三届三次全 会提出要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前不久闭幕 的区委二届三次全会,提出了要“打好五大攻坚战、实现五 个高质量”,加快现代产业、现代城市、现代治理立起来 ,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中央、省 、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富阳当前所处的历史方 位,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清醒、精准发力,以更加 昂扬的姿态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 今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围绕打造“重要窗口”、推进“两个 先行”,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区主战略 ,全面加快现代产业、现代城市、现代治理立起来,全力 打造创新活力、都市田园、山水人文、幸福宜居“四大图景 ”,高水平描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践行好中国式现代化发 展道路。 建议2023年全区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6%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6%和7%;万元GDP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 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根据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围 绕“打好五大攻坚战、实现五个高质量”,着重坚持和把握以 下五个方面: ——必须始终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要 做大总量,企业是创新主体,把稳企业、稳增长、稳发展 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用好政策组合拳,努力让企业卸下包 袱、轻装上阵、快步前行。要做强增量,进一步优化营商 环境,持续加大五大产业生态圈项目招引力度,尽心竭力 引进符合富阳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更大力度推动科技成 果孵化转化,推动发展从“夯基垒台”向“立柱架梁”转变。要 做优存量,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发展 信心,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更好推动老树发新枝、新芽成 大树。 ——必须始终把品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要 全面融入大都市,坚持交通先行,放大亚运效应,建好十 字轴,唱好双城记,统筹推进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城乡 风貌建设,加快成为都市核心新区。要全面提升建设质量 ,强化城市设计,融合美学理念,用匠心品质打造城市名 片,不断增强城市的产业承载力、文化感染力和消费吸引 力。要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对标杭州主城区,实施城市气 质塑造工程,推动城市从“大刀阔斧”建设向“精雕细琢”管理 转变,实现环境更优美、更整洁、更有序,促进城市更宜 居、更宜业、更宜游。 ——必须始终把美丽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要 放大自然生态之美,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 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废组合拳,发展绿色产业,建 设绿色家园,还富春山居以本色,让山温水暖、鸟语花香 成为常态。要点亮人文底蕴之美,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 ,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气质 ,讲好“五个一”故事,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城市品格与人文精神相得益彰。要提升“两山”转化之美,加 快农文旅融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将秀美山水转化 为发展优势,实现美丽城乡、美丽人文、美丽经济各美其 美、美美与共。 ——必须始终把幸福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要 坚持人民至上,聚焦老弱病残幼,推进“七优享”,用心、用 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着力办 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关键小事,真正把群 众所盼变成我们所为,把我们所为变成群众所得。要推进 精神富有,着力缩小“三大差距”,加快推进“扩中”“提低 ”,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持续擦亮“全国最具幸福感城 区”金名片。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一叶知秋”的敏锐性和 鉴别力,以工作确定性应对风险不确定性,切实守护万家 灯火,不断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必须始终把共治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要 夯实治理基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小脑 +手脚”工作体系,加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 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要抓住关键环节,聚焦政治安全、 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健全完善风险闭环管控机制,进一 步提升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要强化改革赋能,围绕经济 发展所需、政府职能转变、人民群众所盼,通过党建引领 、改革撬动、整体智治,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辅相 成,数字赋能与治理效能齐头并进。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区”主战略,大抓 经济、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推进各项工作提 标、提档、提速、提效,加快推动“三个现代”立起来,重点 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紧扣稳进提质,提高经济发展竞争力 1.强化招商硬核支撑。聚焦更高目标,全年招引产业 项目120个、总投资300亿元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15个 ,含50亿元以上2个,力争100亿元以上再突破,加快实现 主导产业串珠成链、集链成圈。聚焦更广渠道,完善招商 机制,强化招商力量,深化专业招商,探索“基金+基地+招 商”模式,实现从“守株待兔”向“猛虎扑食”转变。聚焦更强 保障,完成产业基金投资3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50亿元 ,力争工业用地出让2000亩以上,平台内新建标准厂房 60万方以上,确保项目招得进、落得下。聚焦更优服务 ,建立健全“招、落、投、服”一条链,优化项目评价体系 ,加强合同履约监管,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2.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把稳预期作为稳增长重要前提 ,全面落实“8+4”政策体系和“2+X”集成政策,精准完善区 级产业政策,推动“抢先机、拼经济”38条政策落地见效,引 导市场主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振信心,确保主要经 济指标实现“开门红”“半年红”“全年红”。充分发挥投资对稳 增长的关键作用,积极对接落实全省“千项万亿”工程,切实 抓好500个项目建设,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其中 制造业投资140亿元、增长40%以上。认真谋划一批交通、 水利、城建等领域补短板、优结构项目,推动更多项目纳 入国家和省市盘子,积极争取更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政 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深化项目全过程提速“1231”工程,省 市重大项目前三季度开工率分别达到30%、60%和85%。充 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