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主题党日党课讲稿:深刻领悟“三个务必”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主题党日党课讲稿:深刻领悟“三个务必” 一、“三个务必”提出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开宗明义地指出:“全 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是习近平 总书记对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党情发展变化进行 深刻分析作出的重大论断,彰显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对管 党治党的高度警醒和战略自觉,具有深刻的意蕴与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是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概括出 来的宝贵经验,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牢牢把握时代和人民赋予的 使命任务的历史自觉。19xx年x月,在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 浴血奋战,即将完成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重 要历史时刻,面对掌握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国家新的历史 任务,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告诫全党同志在胜 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经受住执政考验。我 们党执政xx多年来,“两个务必”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 史时期不断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重要政治保证,成为中 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党面临的 历史任务又有了新的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 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 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 远。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我们的事业越是伟大、任务越是艰巨,越要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了“三个务必”,是对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出的新要求,深刻体 现了我们党牢牢把握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的历史自觉。 “三个务必”是基于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基础上的创新 发展,深刻体现了我们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自 觉和忧患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国共产党人直面“四 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 严治党,经过不懈努力,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 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人 民衷心拥护、全党高度团结统一、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历史主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同时,一 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 依然艰巨。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 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 独有难题的政治清醒和忧患意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确保 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三个 务必”的重要意蕴在于:它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 政治本色;它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它践 行着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哲学理念。 “三个务必”是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的根本政治要求,深刻体 现了我们党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重大考验的高 度警醒。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 关键时期。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 有的方式展开。从外部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 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 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内部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 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黑天鹅”、“灰犀牛 ”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 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 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 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 斗争新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 实现的。历史的事实证明,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 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 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三个务必”,体现出强烈的使命担当、忧 患意识和斗争精神。新时代的考卷已铺展开来,赶考永远在路 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时代呼唤着我 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始终保持“三 个务必”的警醒,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新时代的大考中 经受考验,努力交出无愧时代、人民满意的优异答卷。 二、“三个务必”的内涵 “三个务必”既有对党的优良传统的坚定继承,又有基于党 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已走过 百余年历史,在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 标基础上,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再次发出动员令,以“三个务必”告诫全党 。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人民而生、 因人民而兴,百年党史告诉我们,人民始终是我们党由小到大 、由弱变强的磅礴力量与坚强后盾。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我们重 申党的初心和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要让9600多万名党 员从中获得强大原生动力,在坚定初心使命、不负人民的公仆 情怀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 开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必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 仆情怀,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自觉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幸 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依靠人 民群众创造历史。党员干部作为党的各项事业的“急先锋”,在 工作中要坚定初心使命,在学习思考中体悟党的初心使命,将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价值目标,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不负人民的公仆情怀融入到艰苦奋斗 精神之中,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在推动社会 全面进步中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1.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的思想前提 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的思想前提首先是深刻了解、 切实感悟党的初心使命是什么、为什么,把自己置身于实现党 的初心使命的伟大实践中去。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人 民群众一脉相承的艰苦奋斗精神的鼓舞下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 星之火。红军时期,人民群众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敌后堡垒;抗 战时期,人民群众是抵抗日本侵略的“血肉长城”;淮海战役的 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 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用“青砖铁 瓦”筑起来的;改革开放的奋斗赞歌是人民群众共同谱出来的 ;新时代的恢弘画卷是人民群众共同绘就的。从“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 系、利为民所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 标”,追根溯源,人民群众是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 点。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体会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明 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职责。党员干部要把是否以人民为中心作 为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 重心就在哪里,群众的期盼在哪里,我们努力的方向就在哪里 ,保持好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始终把一心一意为人民服 务作为头等大事,永远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与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将艰苦奋斗 精神切实贯彻到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之中。二要把实现人民群 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为奋斗目标,要把切实为人民化 解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为己任。美好生活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 和谐之本,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重要的就是解决 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实际工作中 ,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聚焦人民群众最 为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民生、环境等现实问 题,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丰富工作经验 ,将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与中华民族“民惟邦本”的优秀基 因浸透到为人民而艰苦奋斗的事业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 党的领导的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与群众根 基。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保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紧 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 于思想之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倾听人民呼声,与人民心 心相印、同甘共苦,在切实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 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 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 以来,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中,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价值遵循。为中国人民 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当历史的巨轮航行至工业革命时代,西方世界利用科学技术的 进步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称霸世界的工业强国。然而世界的东 方,这个文明古国却闭目塞听,依旧徜徉在华夏帝国独尊的幻 想中。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决然肩负起了 实现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正是因为这一初心和使 命的呼唤,才能使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 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28年血与火的战争洗礼,最终迎来新中 国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不仅预示着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的 独立,同时也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与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 的历史新篇。新中国的成立同样预示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第 一次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了人民的解放和独立,极大地 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 ,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 着以人民为主、为人民建设新社会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社 会主义建设和探索,这些建设和探索为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 人民幸福、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 中华民族谋复兴,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这一初心和使 命深刻地体现于改革开放40多年辉煌的历程中。基于人民群众 对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 大创举,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赶上 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改革开放xx多年,中国的面貌 、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军 队的面貌得以极大的改变。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力量得 以凝聚并迸发出强大的创造力,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 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由不可能到成为可能 的巨大转变。改革开放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xxxx年的 xxxx亿元增长到xxxx年的xx.x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高达 x.x%,同时社会建设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居民预期寿命由xxxx年的xx.x岁提高到xxxx年的xx.x岁,人民 幸福与国家富强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 亲历者,也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 2.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的现实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改革开放40年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时代,改革开放再起航,党的领导是坚定不移的,以人民 为中心的思想也必须是坚定不移的。正如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 策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一样,新时代改革 开放同样必须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尊重人民主体地 位、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满足人民现实需求,党的初心和使命 才能得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才能够实现。以 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 “人民主体论”基础上的新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立足于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也是 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做到在学思践悟中牢记 初心使命的重要现实思想指导。 3.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的实践检验 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是否真正体悟到党的初心使命是需 要回归到实践的检验的。最为鲜明的体现就是一个干部能不能 在实践中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是关系到群众 生产生活的最为急迫性的问题。党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社 会主要矛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将满足群众需求和维护人民利 益作为党一以贯之的工作主线,无论是革命年代推翻“三座大山 ”、实现民族的独立与人民的解放,还是在建设与改革时期解决 温饱问题和满足物质文化需求,都是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逐步 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期盼。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们为之奋 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中国共产党早已将为人民谋 利益内化为一种思想与行动的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 义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人民生 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 生了深刻的转化,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也在动态发展着 ,这对党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注重倾听人 民的呼声、回应人民的期待,抓住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增强 我国经济发展的创造力与竞争力,同时兼顾好社会、文化、生 态等领域的整体性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 、满足其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激发出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实 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发展。 今天,改革开放再出发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 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开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 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确保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不断满足人民 群众的需要,真正实现人民的党为人民的庄重誓言。必须始终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 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 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 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解决的是承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 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回答“发展为了谁”的根本指向,只有承认 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找到发展的主体目标。对此,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 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 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使人民群众参与到国家治 理的历史伟业之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 是党的治国理政理念的重要转折点,把“治理”纳入国家统治之 中以取代“管理”,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人民主体力量的 巨大进步,使人民群众更好、更广泛地参与到社会治理的一切 领域之中,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