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1040500《解放军报》2021年3月评论范文汇编42篇(申论范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解放军报》2021年3月评论范文汇编42篇 (申论范文) 第01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系列谈① ■裴晓昌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习主席在党史学习教育 动员大会上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 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重要论述告诉广大官兵,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 ,我党我军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无往而不胜。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 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在 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共产党人、革命军人深刻 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 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军作为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党旗所向 就是军旗所向,军队的历史就是党领导下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无论走多远 ,共产党的军队,从来都不会忘记:是老百姓的“千层底”送我们过了雪山草地 ,是“红嫂”的乳汁养好了我们的伤口,是人民的“伟力”让我们赢得了战争。在 每名官兵心中,从来都有一颗不变的初心,他们永远把人民放在心上,用爱民 、护民、为民的实际行动回答了“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 纵观党史军史,到处都留下子弟兵与群众同舟共济、生死相依的感人故事 。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谢益先,把仅有的一袋干粮,全部给了带着两个孩子的 妇女,母子3人活了下来,他自己却饿死在茫茫草地。还是在长征路上,3位红 军女战士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一位大娘家借宿,她们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 半给了大娘。这些故事充分体现了我党我军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 可以说,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人民子弟兵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我军 有许多以地名命名的荣誉称号,其中都饱含着感天动地的鱼水深情。“刘老庄连 ”闻名全军,当年新四军某部四连82名官兵用自己的牺牲,保护了刘老庄的乡亲 们;还有“马石山十勇士”“狼牙山五壮士”,在这两个地方,子弟兵把死亡留给 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乡亲。 赢得江山,更要守好江山。一代代官兵接续而来,一样视人民如亲人,一 样把人民利益举过头顶。1976年唐山大地震,子弟兵紧急驰援;1998年特大洪 灾,子弟兵奋战向前;2008年汶川大地震,子弟兵生死救援;2010年玉树地震 ,子弟兵为民奋战;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军队医护人员挺身一线……哪 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人在冲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军旗在飘扬。 这就是革命军人的宗旨意识、大爱情怀。刘伯承有一句名言:“老百姓不是 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为什么不跟别人走呢?”正是在我党我军初心的感召下 ,才有了当年苏区“八子参军”的壮烈故事,才有了国民党军队在解放区成为瞎 子聋子,才有了临汾附近六县农民卸下26万副门板助我军攻城,才有了老百姓 用小船划出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如此深情厚谊感召后人:历史从不偏爱哪 一个政党,战争也从不眷顾哪一支军队,谁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谁 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今天,党和国家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军队开启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新征程,正聚焦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新时代强军事业。但不管时代如何 发展,军队如何变革,子弟兵都不能忘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不 能忘了“人民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力量”。特别是现代战争,是一体 化联合作战,需要激发更多的战争潜力,需要汇聚更多的智慧力量。倘若丢掉 宗旨、背离初心,就会失去人心、远离胜利。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当下,全党全军正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革命 军人来说,学好党史这门必修课,最应该做的就是回望原点、擦拭初心,牢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要广大官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 ,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清晰地认识到“我 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切实强化军魂意识,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基因 ,矢志精武强能,就一定能赢得人民这个“江山”和“靠山”,不断从胜利走向胜 利,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第02辑:战将是重要的威慑力 ■王梓旭 前不久,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又一次让我们见识了我国开 国战将的独特魅力。 军之大事,命在于将。军有名将,三军之幸。韩先楚是我军一名骁勇善战 的指挥员,打仗很有一套,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他被称为“旋风司令”,令 敌人闻风丧胆,其一大功绩是推动并指挥部队提前解放了海南岛。抗美援朝战 争结束后,毛泽东任命韩先楚为福州军区司令员,很多人都明白:就是要让台 湾方面看一看,打下海南岛的那个人,现在到台湾岛对面的福州军区当司令了 。从1957年到1973年,韩先楚任福州军区司令长达16年。 一支军队要形成威慑力,这是强军的标配。一说到威慑,很多人都会想到 各种新装备、“撒手锏”武器等。事实上,除了大国重器、颠覆性技术之外,战 将也是重要的威慑力,是一种极具震慑性的存在。 两军战场对决实为战将博弈。战争的前台是血与火的拼杀,背后则是战将 之间的对抗。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取决于战将的智慧、勇敢、韬略和兵法。 一个有声望、有才能的战将,本身就是胜战的重要砝码。反之,一个平庸的指 挥员,不仅带不来荣誉,还可能葬送士兵的生命。 在人民军队的战史上,我军很多战将让对手为之胆怯、为之畏惧。蒋介石 的得意战将王耀武、张灵甫何其狂妄,甚至被誉为“常胜将军”,但在粟裕面前 ,总是“矮了几分”,在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中纷纷败北。国民党悍将胡琏晚 年曾感叹:“土木不及一粟。”“土木系”乃蒋介石发家部队及其嫡系将领。这些 所谓的“蒋家军”,在粟裕将军面前一个个败下阵来。还有刘邓大军,很多国民 党部队一听是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打仗就少了底气。可以说,战将走到对手 前面,胜利的天平就开始倾斜了。 现代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被称为“秒杀战争”,情况瞬息万变,对战 将的科学决策、战场应变、指挥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真正深知对手 、精通现代战争的指挥员,才能既震慑敌人,又能带领部队打胜仗。否则,就 像有人所言:“如果指挥员的判断错了,胜利的希望就变得渺茫,这时候只能靠 浴血奋战的士兵来力挽狂澜。” 当下,我军正在深入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通过军事斗争一线拿敌练兵 ,与强国军队开展联合训练,组织多种形式的实兵实案实装演习,锻造和培养 了一大批懂打仗、善打仗的指挥员。然而,我军还存在打现代战争能力不够 ,各级干部指挥现代战争能力不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根子还在指挥员。 指挥员只有具备打赢现代战争的过硬本领,才能带出一支精兵劲旅,在未来战 场上让敌人闻风胆寒。 强军,最显著的标志是强指挥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军之所以能打败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很重要的是有众多像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 这样能力出众的战将。今天,我们应对风险挑战、化解矛盾危机,打赢现代战 争、维护国家安全,迫切需要更多的强将猛将智将。 锻造具有威慑力的指挥员,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今天,我军很多指挥员 没有经历过实战历练,更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弥补知识短板、技术弱项、实战 经验、战争素养。对一名指挥员来说,要把自己锻造成战将,必须具备军事职 业精神,心无旁骛投身现代战争,最大限度抵近战争前沿、技术前沿,坚决摒 弃守旧观念、守常思维、守成思想,努力使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 联合制胜等观念在头脑中牢牢扎根,真正在敌情研究、战法训法、临机决断上 走在前列。如此,一旦有事,才能带兵出征、纵横战场,做到慑敌于前、料敌 于先、胜敌于胸。 第03辑:看问题不能一格一格地看 ■臧峰 看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多打胜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观全局,善于从整 体上、系统上看待问题,而不是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陇东战役结束后,彭 德怀在总结会议上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他用手指着自己的脑袋说:“彭德怀呀 ,彭德怀,你的马列主义就是没有学通啊,看问题一格一格的(意即孤立地看 问题)。只看胡(宗南)马(步芳)相互矛盾的一面,忽视了胡马两军在反共 反人民这一基本点上完全一致的一面。”当然,彭老总并不是看问题不全面,也 许是这一次有所忽视。但他的这种自我批评,至今仍深刻地警醒领导干部,看 问题绝不能一格一格地看。 任何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仅仅盯着问题的一部分,如同盲人摸象那样 抓不住全貌,就可能解决不了问题,甚至是按下葫芦起了瓢。比如,我们所说 的人才缺乏问题,如果只盯住某个人能力素质不够,再多的批评,也是解决不 了问题的。人才能力不够,牵涉到人才的培养、选拔、锻炼、实践等诸多方面 。只有不孤立地看待问题,多从全局上、系统上考虑,才能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 现实生活中,很多单位拉了一些问题清单,这些问题清单列得很详细,划 分得也很明确,但就是很难解决,甚至久拖不解,成为棘手问题。探究起来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看问题的视角不对,总是一格一格地看,看 到的是问题的枝叶,而不是问题的全部。由此,他们开出的药方,总是头痛医 头,脚痛医脚。殊不知,头痛的症结可能并不在头部。坚持用辩证思维,不拘 泥于一人一事,才可能抓到事物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措施和办法。 今年,我军建设进入“十四五”时期,将聚焦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走好国 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越来越注重系统化 、体系化。比如,我们要构建新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新型军事训练体 系、新型军事人才体系等。构建好这些体系,贵在坚持系统观念,发展地而不 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观察事物和把握问题。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防止只顾一点、失去其余,切实形成“1+1>2”的体系能力。 军队战斗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格一格地看问题只会阻碍发展进程。 领导干部只有树牢系统观念,坚持体系思维,把提升整体效益贯穿于工作实践 各方面全过程,统筹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系统谋划推动,才能不断化解难题 、打通淤点堵点痛点,书写强军事业发展新篇章。 第04辑:讲热情也要讲科学 ■蒋振梁 前不久,一位领导干部在检查年度开局工作时谈到,要想干出名堂、干出 成效,很重要的就是把干事热情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既讲干劲闯劲,又讲科 学规律。 新时代强军事业是干出来的,没有干事热情、工作激情是不行的。然而 ,仅有热情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科学精神作支撑。现在的工作,大都具有开 拓性,而且技术含量很高,专业要求也高,仅凭一股热情难以铸就精品、成就 卓越。唯有既讲热情又讲科学,才能使工作成效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官兵利益 、符合战斗力标准。 今天,我军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期。干事创业必须打破 陈旧思维、摒弃路径依赖,更加需要讲干劲、讲科学。如果盲目蛮干,不注重 把握规律,看似出了不少力气,很可能适得其反。 苦干实干有了科学支撑,必定效力效益大增。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把干 事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就是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 风,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把握规律 、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提升部队各项建设质量效益。 第05辑:以奋斗成就伟大 ■李克亮 今年是我们党百年华诞。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拓前进,一步步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 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我们生逢伟大时代,最应该做的就是以 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成就伟大事业。 伟大,十分崇高卓越谓之为伟大。一个人如果在平凡岗位取得非凡成就 ,造福社会、让人敬仰,可谓之伟大;一个民族如果自强自立,傲立于世,可 谓之伟大;一个政党如果能做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可谓之伟大。而一个时代之所以谓之为伟大,就在于它有着蓬勃向上的不竭 力量,有着广泛厚实的发展基础,有着广阔无垠的机遇空间,有着国人愿为之 付出的家国情怀、甘为之牺牲的豪迈气概。 人间正道是沧桑。2017年10月18日,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掷地有声 地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的时代。”当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人民经济生活、幸福指数、民族尊严、国家地位、社会发展活力,任何一个 历史时期都难以望其项背,这样的时代堪称伟大。 伟大时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辛勤耕耘的结果。100年前 ,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红船扬帆起航,从此中华民族有了复兴希望;72年前 ,我们党带领人民走过28年的艰难历程,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人民当家做主人 ;40多年前,一位古稀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从 此全国人民奔向小康之路;9年前,习主席创造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从此把国家、民族和个人紧紧耦合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凝聚起 14亿人民的力量和梦想。如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正以空前的自 豪感、荣誉感,团结拼搏、奋发有为,在这个伟大时代的舞台上找寻属于自己 的机遇和荣光。 躬逢这个伟大时代是吾辈之幸。然而,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 发。百年历程,英雄辈出。李大钊无惧屠刀,因为他坚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 旗的世界”;彭湃放弃“鸦飞不过的田产”,因为他向往“千家兴,万家好”的新世 界;瞿秋白笑对生死,因为他梦想“从今后,福音遍天下,文明只待共产大同 ”。还有杨靖宇、赵一曼、江竹筠、刘胡兰、董存瑞……无数共产党人用牺牲奉 献、忠诚担当换来了今日强大之中国、强盛之民族,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 美好生活、珍爱这个伟大时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今天,党 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距离目 标越近,风险越大,任务越艰巨,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须知,通向成 功的道路必将是荆棘丛生、崎岖坎坷。我们唯有保持定力、坚定信心,以“狭路 相逢勇者胜”的果敢、“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众志成城、披荆斩棘,努力在 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才能不断提高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的能力 ,乘风破浪、大道直行。 时代要前进,必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助推力量。作为这个伟大时代 的一分子、受益者,助推时代人人有责、人人有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 交汇点,我们必须立志于创造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 旗帜为旗帜,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追随党的脚步,听党话、跟党走。共产党 人、革命军人只要既注重过程导向,又注重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既有“功成不 必在我”的境界,又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既立鸿鹄志,又做有为者,自觉 肩负起我们这代人的职责使命,必定能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为实现中 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06辑:把那些“夸夸其谈”扫掉 ■南加洛珠叶建波 近日,战友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延安时期的调查报告——《鲁忠才长征记 》。这篇调查报告,开门见山、直击问题,内容简洁、语言朴素,全文包括标 点仅2700多字,却讲了7个方面的情况。这一文风,值得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学 习。 写文章是一种领导方式。要想达到预期的领导效果,文章就要条理清晰、 简洁明快、清新朴实。如果夸夸其谈、不知所云,或者长篇累牍、不见问题 ,那还叫文章吗?又怎能凸显领导效能?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写调查报告,有时 把调研单位夸成“一朵花”,而最该呈现的短板弱项、经验教训、对策意见等寥 寥无几,“想看的没几句,不想看的堆成山”。 文风里蕴藏着兴衰成败。对军队来说,文风彰显战斗作风、体现作战效能 。打仗需要精当缜密、精准明确,写文章同样需要高度概括、简洁有力。不在 日常工作中养成实事求是、战味浓厚的文风,到了战时再想准确表达、高效指 挥就难了。 毛泽东同志在《鲁忠才长征记》发表时的按语中写道:“现在必须把那些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作风扫掉,把那些‘夸夸其谈’扫掉,把那些主观主义 ,形式主义扫掉。”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深入推进练兵备战,必须摒弃党八股 ,扫掉“夸夸其谈”,建立起服务打仗、适应战场的文风作风。 第07辑: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克敌制胜的法宝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系列谈② ■史建华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 记录,是汇聚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百科全书”。正如马克思、恩格斯 所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如何从党史这本党的“百科全书”中获取更多营养,习主席在党史学习教育 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从历史经验中提 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文化传统。“索道于当世者,莫 良于典”“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一句句古语告诉我们,注重以史为镜、以 史为鉴,善于以史资政、以史惠治,就能在汲取历史智慧中书写新的历史。 百年风展红旗如画,百年峥嵘岁月如歌。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 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 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00年来,我们党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 再出发,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书写了一个个传奇。那些启人心智的思想、根植 实践的理论、出奇制胜的创造、机敏应对的韬略……无不闪耀着“以往知来,以 见知隐”的智慧之光。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视这些成功经验,没有任何理由 不去汲取党史中蕴含的宝贵精华。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党史,从来都是一面以史鉴今、资政 育人的镜鉴。正如习主席深刻指出的,我们要把党和人民90多年的实践及其经 验,当做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 我们常说,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但须知,知识消化了才是营养,不然就 是脂肪。学习党史,了解党的身世、感受党的成就等固然重要,但不能把历史 当故事读、当鸡汤读,只武装嘴巴不指导实践。只有求知求新更求用,“择其善 者而从之”,才能收获“知治”之效,从而更加自觉地在“历史之变”中探寻和把握 “历史之常”。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小推车里 的伟力、苹果里的纪律、酸菜里的模范,“嘀嗒”声里的忠诚以及“半截皮带”里 的信仰,蕴含着党领导我军不断夺取胜利的真理之光、胜战之道。一棵树,树 冠有多高,树根就有多深,这是历史和现实的隐喻。今天,尽管“黯淡了刀光剑 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但党史军史中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背后隐藏的启发打 赢未来战争的制胜之道,仍需要我们去挖掘、借鉴、传承和发扬。 当前,部队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建设的关键期。新的指挥体制、新的力 量编成、新的规模结构、新的作战思想等,既给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工作带来难 得机遇,也提出严峻挑战。如何攻克强军征程上遇到的一个个难题,不妨先静 下心来多学学党史军史。因为细读党史军史,既是和时间同坐,更是与智者共 谈,因为“我们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 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当探源究理了、结合实际了,过去史就会在我 们的现时思想活动中获得复苏,难题的答案就可能从“青山缭绕疑无路”中“忽见 千帆隐映来”。 每一次向党史军史的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点名、精神的整队。学到了智 慧才是真正学习了历史。党史学习教育中,不被浮云遮眼,用历史规律的望远 镜眺望;不被乱花迷眼,用历史意识的显微镜细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 史崇德、学史力行,我们就一定能从党史军史中汲取智慧、经验和意志,汇聚 起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 第08辑:“成绩自己会说话” ■刘元旦 一个人成长的关键路径是实干与作为。有成绩不用说,没成绩说没用。多 挑担子,才有位子;只有出类拔萃,才能脱颖而出。 成长进步靠什么?近日,某单位一批新提拔的干部,用他们的亲身经历给 出了答案:“成绩自己会说话,进步靠实干、靠实绩。” 笔者由此想起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年轻人对一位老者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 ,老者把一粒沙子扔在沙滩上说:“请把它找回来。”“这怎么可能?”年轻人说 道。接着,老者又把一颗珍珠扔到沙滩上,年轻人马上指着珍珠说:“在那里呢 !”老者告诉年轻人:“你没有展露光芒,就别怪别人没有眼光。” 追求进步,希望在更高的职位上发挥作用,既是人之常情,也是我们事业 前行的动力。但须知,一个人成长的关键路径是实干与作为。有成绩不用说 ,没成绩说没用。多挑担子,才有位子;只有出类拔萃,才能脱颖而出。 重实干重实绩,是我党我军选人用人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党我军的一 个优良传统。战争年代,我党多次强调在扩充干部队伍时务必把打过胜仗硬仗 的人提起来。1947年,罗荣桓同志在部队视察时指出:“对那些成绩不好的人 ,他们说的再好也不能提,提了就会坏大事。”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我军选拔任 用了大量默默无闻但实绩突出的干部,才取得了轰轰烈烈的胜利。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在《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突出实践实干实效,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 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近年来,各级党委严格选人用人标准,一大批成绩突出的 干部得到重用,极大地凝聚了强军兴军正能量。 然而,应该看到,个别干部用成绩说话、靠实绩进步的思想还树得不牢 ,总担心组织上看不到自己,害怕“干得好不如说得好”,靠跑说谋进步的现象 还没有完全杜绝。由此可见,执行规定还必须继续在“严”字上下功夫。试想 ,如果在选人用人时一边鼓励干部以干立身,一边又对投机取巧者提拔使用 ;一边鞭打快牛,一边又让老黄牛干部吃亏;一边强调为战选人、以战用人 ,一边又认为“反正不打仗,用谁都一样”,怎能形成“吃苦的吃香、实干的实惠 、优秀的优先、有为的有位、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的良好氛围? 古人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成绩是硬实力,具有不可替代性。组织 的考察是严格的,群众的眼睛是明亮的。谁取得了成绩,组织肯定看得见。没 有成绩,自己“吹”不行,别人“捧”也没用。在没有被选用时,不怨天尤人,常 “反求诸己”,与其汲汲于更高的职位,坠入“升迁焦虑”的深渊难以自拔,不如 立足本职,用一个又一个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当成绩特别突出时,又何愁水 到不渠成、组织不认可? 需要指出的是,“位”总是有限的,也是暂时的,而“为”是不可估量的。党 员干部不论有没有“位”,不论“位”高还是“位”低,都应该把有“为”作为奋斗目标 ,而不能只为了“位”而工作,更不能“无位”而“不为”。无论何时,党员干部只 有想为、敢为、善为、能为,不断提高“为”的能力,才能最终实现“无位者可成 其为,有为者终得其位”。 第09辑:装备脾性须摸清 ■蔡建奇 近日,某部采取逐人考核的形式,详细了解每名干部对所属装备各类性能 的掌握情况。该部领导说,对装备性能知之不细,一杆“好枪”就可能会被舞成 “烧火棍”。 武器装备之于军人,好比犁耙之于农民,机器之于工人,是否对各项性能 熟知,决定着战场上能否活用。二战期间,苏联元帅朱可夫接到几十辆KB坦克 因缺乏炮弹而不能使用的报告后,当即告知“这种坦克可以打野战炮兵的1930式 炮弹”,一句话让这些坦克重新投入战斗。电视剧《亮剑》中,看到日寇指挥所 进入了迫击炮射程之内,李云龙立即喊来迫击炮手端了敌人的指挥所。试问 ,如果朱可夫和李云龙不熟知手里家伙的详细性能,能指挥得如此得心应手吗 ? 陈赓大将曾说:“优秀指挥员之所以能打胜仗,原因之一就在于熟知所配的 所有武器装备。”然而,一些干部对所属装备的性能还掌握得不够好。有的只知 道有什么、有多少、在哪里,装备在表格里而没在脑子里;有的对装备只知基 本用途,不知关键性能,一体化平台当手机用,北斗手持机当电子地图用,把 装备大材小用了;有的在装备性能考核前恶补背记,考核后不理不睬,把熟知 装备性能当应付考核。 每一场战争的胜利都离不开人对武器装备的熟悉掌握。同样一件装备,由 于操作者熟练程度及精神状态不同,其发挥的效能也不尽相同。作为一名指挥 员,平时摸不准装备的脾性,到了战时难免乱点鸳鸯谱。实践证明,指挥员对 武器装备的性能参数如数家珍,上了战场方能在操作装备时“如身使臂,如臂使 指”,把装备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过去,我们手里的装备就那么几杆枪、几门炮,做到“一口清”“一摸准”不 会很难。现在,新装备种类型号多、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不下一番苦功 就难以做到了如指掌。当年,秦基伟“当支队长时玩迫击炮,当纵队司令时玩汽 车,当军长时玩无线电,守上甘岭时玩喀秋莎”,善学新技术、痴迷新装备,才 帮助他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每名指挥员 只有走进训练场,在摸爬滚打中了解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掌握作战运用的实 际本领,武器装备才能真正成为制胜利器。 第10辑:解难是最好的服务 ■谷向阳 “节日常收到慰问信,来基层召开的座谈会次数也不少,但我们更渴望领导 机关用解决难题表达对我们的关心。”前不久,一名基层官兵这样的心声让领导 机关下定决心——多用解难服务基层。 党的许多政策都强调,要真心实意为基层解决难题。《军队基层建设纲要 》也明确要求,“主动为官兵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关心成长成才”“对基层 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应当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说,能不能为基 层解难,是检验机关作风的试金石。一个对基层难题推来推去的领导机关,肯 定不是心系基层的领导机关;一个对官兵困难漠不关心的机关干部,肯定不是 情系官兵的机关干部。 “患难见真情。”解难是最好的关心,帮困是最好的服务,这个道理显而易 见。个别机关干部服务基层之所以掩耳盗铃回避难题,不头脑清醒正视难题 ;息事宁人敷衍难题,不釜底抽薪解决难题,对基层的难题怕、躲、拖,既有 能力不够的原因,更是作风不实的表现。 哲人有言:“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你将找到方法。如果你不很想,你将 找到借口。”加强新时代我军基层建设,是强军兴军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真 心出真情,真情蕴真力。服务基层,当领导机关把基层的难题当作自己的难题 时,就会尽最大努力、以最快速度,在解决难题中树好形象、锤炼本领。 第11辑:愿你有一双美丽的眼睛 ■谭然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面部表情能够传情达意,而神情的表露莫过于眼 睛。 正如东晋画家顾恺之所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有人评论 这一论断抓住了人物绘画的本质,而顾恺之则以“以形写神”,赢得“神妙无方 ,以顾为最”的美誉。京剧大师梅兰芳学艺时,苦练眼盯飞鸟,终于练得顾盼生 辉,能够传递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可谓一目传神。 正由于眼睛对神情的展现如此重要,许多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研究“运眼 ”的艺术。常有这种情形,当学生回答问题心情紧张时,老师投以鼓励的目光 ,学生很快就镇定下来;当学生的回答跑题时,老师则以制止的目光使学生改 正;当学生发言犹豫不决时,或赞许、或提醒,老师以不同的眼神“教”给学生 不同的答案。这正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眼神的力量可谓绝 妙。 然而,如同脱离了身体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一样,如果孤立地看眼 睛,也失去了它所以为美的本质,因为“脸上的神气总是心灵的反映”。“清澈的 爱,只为中国。”说出这句话的是一位牺牲的边防战士。他稚气未脱的脸庞、阳 光帅气的表情、清澈明亮的眼眸,叫人喜欢更叫人痛惜,许多人看过照片都流 下了眼泪。 边防战士“清澈的爱”,说到底是根植于心中“只为祖国”的信仰。对于这一 道理,古人早有深刻见解,《孟子·离娄上》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胸中正,则眸子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焉。”它告诉我们,人身上存于内而 表现于外的,没有哪一处比得过他的眼睛。心正,眼睛就明亮;心不正,眼睛 就昏暗。反之,如要让自己的眼睛明亮纯洁,就必须做到内心正直坦荡;如果 眼神迷蒙躲闪,甚至流露邪念,其内心必然是奸诈险恶的。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当一个人眼神清澈如水,额上还没有一道皱痕的 时候,纵使最无情的法官,最不轻信人的讼师,最难相与的债主,也不敢贸然 断定他的心已老于世故,工于计算。”然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的外表与 内心并不总是完全一致,表里如一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为我们虚构了一个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他不但眼睛难看,有“被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细小左眼,被一个大瘤所遮 盖的右眼”,而且还长着“四面体”的鼻子,“残缺不全、乱七八糟”的牙齿,“像 开叉似”的下巴。然而,这样一个天生丑陋的人却有着美好而真挚的心灵,用庄 子的话来说,就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与卡西莫多相反的是,老舍《四世同堂》里的冠招弟。乍一看,冠招弟的 眼睛长得的确好看,“一对很亮很黑的眼珠,转到眶中的任何部分都显得灵动俏 媚,使全身都灵动起来”。这双眼,“能替她的口说出最难以表达的心意与情感 ,替她的心与脑开出可爱的花来”。然而正是这个“灵动俏媚”的大眼睛女孩,跟 着母亲不断出入汉奸和日军的交际圈,耳濡目染,一步步从邻家女孩变成日本 特务,人生结局丑不堪言。 原来,眼睛美不美丽,不仅在其自然的长相,还在于怎样来用。一位作家 说过:“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指点 ;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吴运铎从保尔·柯察金那里吸取力量 ,战胜伤残,立志把一切献给党;雷锋用黄继光激励自己,终于成为伟大的共 产主义战士;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壮举中,也有英雄的影子,他的日记本里就 写有江姐“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的豪言壮语。做人总要有个榜样。与好人 相伴,走光明正路,努力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平凡业绩,才是优秀青年应有的眼 力。 社会总有复杂的一面,人生之路更不会一直平坦。有一双美丽的眼睛,才 会看到美丽的风景。 第12辑:育人是最实的关心 ■范承达 近日,某部规定,遇到基层主官因休假、学习、借调等原因离岗时,尽量 不安排机关干部去代职,而尽可能让所在单位的副职代理主官履行职责。规定 一出,机关基层双双叫好。 基层主官暂不在岗时,让机关干部去代职,既能传递党委关爱,也能更好 帮带基层,好处不言而喻。但凡事都有度,特别是我军“脖子以下”改革完成后 ,部队是“小机关、大部队”,机关干部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还按惯例安排机 关干部去代职,难免影响机关工作。更何况,机关干部代职时,基层事务必须 管、机关业务不能丢,兼顾不好,就可能顾此失彼,甚至两头皆失。 “主官不在,副职代理”,这是我军的一贯做法。副职不是闲职,更非虚职 ,他们原本就对所在单位情况比较熟悉,他们暂代主官之责时,机关指导不主 导、统揽不包揽、到位不越位、帮建不代建,这样既能保证基层正常运转,还 能在对副职的全面锻炼中培养、储备人才。 人才学中有个查普曼定律:要是无法替代,你就无法离开。意思是说,别 让自己无法替代。这句话道出了培养接班人的重要性。很少有人能一年四季天 天在位,战场上也有减员的可能。领导机关只有树立“育人是最实的关心”的理 念,充分利用代理等时机,抓好副职的培养,才能为打赢奠定厚实的人才基础 。 第13辑:传承红色基因滋养精神家园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系列谈③ ■魏上海 “深深地沉思往事的意义,我们才能发现未来的意义。” 一部百年党史,记录着艰辛奋斗和惊世奇迹,记录着光辉理论和宝贵经验 ,也见证了信仰之美、使命之重、英雄之气、崇高之志。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 大会上,习主席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 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 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翻开风云激荡的党史篇章,红色基因源远流长,耀眼夺目。百年前的中国 积弱积贫、精神委顿,“中流之砥柱伊谁”。谁能想到一艘小小红船承载千钧 ,摆渡了暮霭沉沉的神州华夏,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航。从 深山翠竹中孕育井冈山精神,到雪山草地上熔炼长征精神;从宝塔窑洞中生发 延安精神,到进京赶考路上锤炼西柏坡精神;从建设时期的干劲豪情,到改革 岁月的激情壮志……历经百年的砥砺奋进,淬火成钢的精神品质、坚如磐石的 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构成了我们党的红色 基因谱系,在苦难与辉煌中代代相传。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驾 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者,正因有了红色基因,我们共产党人才有了冲锋 陷阵的勇气、改天换地的志气和决胜未来的底气。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让人受益匪浅。 越是深入学习,就越能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越是触摸党史,就越能知道绝处逢生因为什么、革命胜 利依靠什么、继续前进需要什么。 铭记党史,是为了更好地勇毅前行;对党史最好的致敬,就是让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 红色,是共产党人的底色,也是人民军队的本色。回望走过的不凡征程 ,红色基因激荡红色力量,打造出一支“战胜一切敌人,征服一切困难”的人民 军队。 无线电台的“嘀嗒”声,传递着对党的忠诚;大渡河上的铁索,闪耀着不怕 牺牲的精神;长征中的雪山草地,展现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锦州老百姓的 苹果园,见证着高度自觉的纪律;淮海战役的小推车,蕴含着人民战争的伟力 ;宝塔山的煤油灯,闪烁着不灭的真理之光;井冈山挑粮的扁担,彰显着官兵 之间的一往情深……这些来之不易的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经受过炮火的考验 、岁月的洗礼,拓展出“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伟大 抗疫精神……衍化为边境自卫作战中血染的风采,辽宁舰上舰载机起降时“刀尖 上的舞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冲锋号角……红色基因已成为人民军队 的筋和骨,比宝石更珍贵,比子弹更有力。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是螺旋式上升、曲折式前进的 。应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传承红色基因也会遇到各种新情 况。当下,人民军队面临着新的复杂严峻挑战,固根与拔根的较量、铸魂与蛀 魂的拉锯、扛旗与改旗的掰腕一刻也没有停歇。有的领导干部在忠诚与背叛的 较量中败下阵来,有的青年官兵对光荣传统知之不多、知之不深。越是众声喧 哗,越需要头脑清醒;越是迷雾重重,越需要目光如炬。广大官兵只有把学习 党史作为必修课,以史励志、以史铸魂,把红色基因作为心灵基石、灵魂灯塔 ,不断滋养精神家园,才能确保我军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就是力量所在。当此“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 ,我军将聚焦实现建军100年奋斗目标,走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步 。面对前行路上的风险和挑战,与其说考验的是勇气与智慧,毋宁说考验的是 理想与信念。打磨忠诚担当,不妨对照革命前辈“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 给党去了”;激励奉献付出,不妨从“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探寻自我 价值;严以修身用权,不妨学学亲自起草、躬身示范《干部十不准》的焦裕禄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从革命理想中感悟崇高,让红色基因永不褪色 ,我们就能激发矢志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面对再多风吹浪打也能“胜似闲庭信 步”。 “我们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要满怀敬意地将其举起。”穿越时空,中 华民族从苦难中走来,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去;人民军队从浴血荣光中 走来,在强军兴军之路上阔步前行。只有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始终 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不忘初心,不懈奋斗,才能写下勿忘昨天 、无愧今天、不负明天的雄浑篇章。 第14辑:既要“算数”,更要“算术” ■张西成 最近看到一则事例,说的是某部组织官兵手枪射击考核。一位战士发问 :“让我们在25米距离上瞄准胸环靶下8环处,但战场上目标哪能正好在25米的 距离上等我们打?比如40米、60米距离上,又应该瞄准哪里呢?”这个问题看似 简单,却问到了根子上。打仗哪有一厢情愿、天随我愿,一分不少、一米不差 刚刚好的事情呢?这提醒我们,在重视定量分析和战术数据量化的同时,千万 不可忽视战场上“形”与“势”的随机变化,要注重变量分析。 战争是神秘的万花筒,它既能显露出诸多已知数,也必会隐匿许多未知数 。常识告诉我们,任何战役战术决策都不能仅仅以当前已经发生的情况为前提 ,必须将当前尚未发生但未来非常可能发生的情况纳入作战运筹和量化分析之 中。即便如此,战争中的随机性、偶发性,以及人为压缩或伸展某些既有恒量 ,导致数据变异的事件仍大量存在。战场比输赢,关键看应变。在变量多、变 数大的现代战场上,谁具有强烈的数据变量观,能够因时因地因敌我态势变化 而变化,甚至在没有数据支撑之下仍可通过自身的感知力、应变力灵活自如地 处置各种情况,谁就能赢得战争的主动。 战争是游走于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实践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定量分析属 于科学的范畴,变量分析属于艺术的范畴。科学具有规律性、规定性、共知性 ;艺术具有创造性、独特性、非规范性。尽管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数据可 依,但战争毕竟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战场上的任何问题都不存在标准答案 ,任何出奇制胜的最佳方案都是对现有兵力兵器数量及战场资源条件的艺术性 调遣。就像田忌赛马,齐威王与田忌都有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这是一个 众人皆知的定量。然而比赛开始,田忌用下等马对付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付中 等马,用中等马对付下等马,结果三局两胜。田忌之赢,不是赢在定量比对上 ,而是赢在变量运筹上。 从战争实践看,周密的逻辑推理和严格的量化计算,只是决策方案制定的 基础,真正能使军事行动出彩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奇思妙想的孕育。 1981年,以色列空军远程奔袭巴格达。飞行途中,14架战机组成几乎是翅膀挨 翅膀的超常规密集编队,伪装成大型民用客机,成功骗过约旦雷达,成为整个 行动顺利实施的关键。打仗没有“标准案”,战法鲜有“通用版”。记住几条战术 法则、战术数据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孙子兵法 》提出一条基本原则:“十则围之”。但倘若遇到智谋与实力均不如自己的对手 ,“二围”就已足够,还机械到只有“十倍”才能“围”,岂不贻笑大方。 克劳塞维茨提醒人们,千万不要以为战争只是计算的游戏,摆摆数字就能 解决问题。数字是单一的,战争是综合的;数字是固化的,战争是发展的;数 字是显性的,战争是隐秘的。作为新时代的指挥员及指挥机关,只有针对信息 化智能化战争特点,努力做到既心中有“数”又不唯“数”是从,既善于“算数”更 善于“算术”,既善于“计算”更善于“算计”,才能筹谋出精妙的韬略和出奇的战 法,从而赢得胜利。 第15辑:研究战例须“沉浸”其中 ■文/赵仕林杨波图/周洁 空降兵某部在组织新战士跳伞前,不仅进行理论讲解、动作训练,还会让 新战士们背上伞具,借助VR系统进行沉浸式虚拟训练,模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从而最大程度抵近战场、锤炼心理。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和探索,适用于我们工作、学习的许多方面。对于战 例的学习研究,在常规模式和手段基础上,不妨尝试开展“沉浸式”研究,以第 一人称视角进行探索,以此获得更加深刻的体会,更加丰厚的收获。 研究古今中外战例,是提升指挥员军事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常情 况下,研究战例采用的是宏观视角,从时代条件入手,从军事思想、组织指挥 、战术运用等方面展开,全面审视一个经典战例所蕴含的智慧与经验。而“沉浸 式”研究,是指在尽可能多地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让自己以某方参战者的身 份,身临其境地观察整个作战过程,从而更好地感知战斗原貌、强化战斗意志 、理解制胜机理。 在“沉浸”中感知战斗原貌。很多时候,虽然我们从全局上对一些战例的背 景和过程进行了掌握,但仍止步于“感觉到了”,并没有真正“理解”。只有更进 一步、更深一层,用“亲历”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细节、“走进”每一段进程,才 能深度感知战斗的原貌,使战例由二维的文字、影像资料,变为全维全息、深 入肌理的感受,为理性思考的构建积淀最准确的感性认识。 在“沉浸”中强化战斗意志。影响一场战争胜负的因素往往是多元而联动的 ,对战例的“沉浸式”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战争中人的因素,感受意志和精神 的力量。“巨大的困难”“恶劣的气候”“强大的敌人”……从这些概括性的描述中 ,我们固然能感知军人在战斗中的勇敢精神和顽强意志,但对如何困难、怎样 恶劣、何以谓之强大,代入感并不强。第一人称式的“沉浸式”研究,有助于我 们把自己放到同样的时代条件下、同样的战场环境中,在同样的艰难险阻面前 考量自己的智慧和意志,在对比、分析和反思中实现传承和扬弃,从而进一步 强化自身的战斗意志。 在“沉浸”中理解制胜机理。克劳塞维茨曾说:“光辉的战例是最好的老师。 千万别让理论上的偏见像乌云一样遮蔽住这些战例。”“沉浸式”研究,如同给头 脑戴上“VR”,能够有效帮助我们清空思维中的固见和偏见,告别条件已备、过 程已知、结果已定的客观设置,以原始、真实的史料为依据,细致推演战争实 际进程。当我们以一名指挥员、战斗员的视角设身处地进行思考时,才能尽量 将思维、认知拉回到当时战场,避免以“今天的标准”判断“昨天的战争”。这种 原汁原味理解、身临其境研究,有助于我们超越时代条件和技术发展进程,从 本质和规律的层面理解战例中所蕴含的制胜机理。 第16辑: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 ■樊伟伟 “要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 ,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主席深切勉励中青年干部立志做党的光荣传 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 勇争先、建功立业。全军官兵特别是中青年干部只有勇于担苦、担难、担重、 担险,在履行岗位职责上坚持高站位,在解决矛盾问题上立足高起点,在完成 工作任务上确保高标准,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 绩。 每一个岗位,都是一副担子;每一个职务,都有一份责任。中青年干部能 否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既是事业心、责任感和党性修养的“试金石 ”,也是衡量素质高低、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尺。老一辈革命家任弼时,长期带病 坚持工作,他说:“我们共产党员肩负着革命的重任,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 走九十九步”。叶剑英称赞他为“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 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 。”对中青年干部来说,勇于担苦,方能以苦砺心志;勇于担难,方能克难显勇 毅;勇于担重,方能承重展宏图;勇于担险,方能遇险敢冲锋。 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就是要勇担强军之责、打 赢之责。当前,我军正处于强军兴军的加速推进期、转型发展的攻坚克难期、 履行使命的严峻考验期。中青年干部能否知难而进、知责思为,检验的是忠诚 品格和政治担当,考验的是责任意识和实干精神。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 越重,就越应带头把使命扛在肩上,把责任记在心头,真负职位之责,敢尽使 命之责,善担干事之责。 打仗要练打赢,担当要有真本事。如今军事变革加速推进,战争形态深刻 演变,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快速提升,部队多样化全域化使命任务日益 拓展,对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中青年干部必须有“本领恐 慌”的危机感、“升级扩容”的紧迫感,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素质结构,扫除认知 盲区,不断练精手中武器、练强专业技能、练就制胜本领,努力提升与职责使 命相匹配、与未来战争相适应的能力素质。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面对同样的任务,有 的人把任务当包袱,躲躲闪闪、喊苦喊累,结果越干越累;有的人则把任务当 磨练,善于从工作中学习进步,越是艰难,干劲越足。实践证明,最终在事业 上有所建树的,是那些把任务挑战当成磨练的人。军队中青年干部想要当攻坚 克难的闯将、猛将,就应该敢挑别人挑不动的担子,多挑别人不愿挑的担子 ,始终盯着备战打仗最紧迫、部队发展最急需、基层矛盾最突出的重难点问题 ,迎难而上、锐意进取,锻造能干事能扛事能成事的硬脊梁、铁肩膀。 “进藏先遣连”党代表李狄三曾说:“什么叫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是在最困 难的时候,向党要副担子挑在肩上的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人 民军队将聚焦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走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步。 广大官兵要以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的姿态,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 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在强军兴军征程上不断创造新业绩、书 写新辉煌。 第17辑:善于重新学习 ■骆兵 当下,学习党史的热潮正在华夏大地蓬勃兴起——9100多万名共产党员投 身党史学习教育,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激发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世界上很少有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学习”二字看得如此之重。正因 为高度重视学习,始终善于学习,不断重新学习,我们党才能实现自身力量的 逐渐发展壮大,不断推进革命事业走向新的胜利。学习,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 。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号召全党 来一个学习竞赛。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指示,将每年5月5日马克思生日定 为“干部学习节”。学习节的设立,使党员干部普遍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 性,正如陈云所说,认为不学“不得了”、学了“了不得”的人日渐增多。在全党 范围内掀起的学习热潮,凝聚了思想共识,巩固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员素质 ,为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越是重大历史关头,越是重视抓紧学习,是我们党的一项鲜明特质。西柏 坡时期,我们党即将走向全面执政,而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知识文化水平 ,还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为适应时局发展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号召全党重新学 习。“胜利之后再赶考”体现的是一种归零的心态。那些从战火中走出来的革命 家,从零开始重新学习、拼命学习,肩负起了新中国建设的繁重任务。他们中 不少人最终成为杰出的法官、检察官、教师、工程师、外交家,等等。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学习也要与时俱进。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面对这场 深刻的伟大的革命,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著名讲话中,向全党发出了重新学习的号召。他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 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 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公报发表的当天,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伟大转变和重新学习》。 可以说,改革开放就是从重新学习起步的。我国改革开放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 成就,正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勇于学习、勤于学习,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结果 。 回望来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兴党史,就是一部重视学习、不断学 习、善于学习的历史。从宝塔山下“改造我们的学习”,到西柏坡“必须学会自己 不懂的东西”;从改革开放后“认真建立学习制度”,到新世纪“在全党大兴学习 之风”……将学习进行到底的精神,使我们党一次次达到解放思想的新高度、形 成凝聚人心的新动力、实现攻坚克难的新发展,锻造成引领中华民族从被压迫 走向独立,再从独立走向复兴的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党的十 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 习、重新学习的优良传统,突出学习的重点内容和目标要求,创新学习的组织 形式和制度安排。特别是党中央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仅中央政治局集体 学习就不下70次。接续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 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 ,更是推动全党学习呈现新气象。 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加强学习都是我们党应对挑战、夺取胜利的法宝 ;每一次学习热潮,又都推动着我们的事业取得大进步大发展。当前,我们党 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 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党员干部只有坚持学习永不停歇、重新学习永不 止步,才能获得继续前行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才能成为新时代合格的“答卷 人”。 在学习这件事上,我们从来不缺乏榜样。毛泽东同志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 争年代,还是在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都手不释卷。习近平同志在农村插队时 ,单《资本论》就看了3遍,还为借阅一本《浮士德》而步行了30里地。党的领 导人对待学习孜孜以求、久久为功的态度,为我们立起了示范引领。广大党员 干部要真正把学习当作“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始终坚持学习,善 于重新学习,努力提高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能力素质,依靠学习赢得中华民族 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18辑:呼吸英雄的气息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系列谈④ ■关应祥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一朝梦圆。前不久,北京人民大会堂,雄壮的《向 祖国英雄致敬》乐曲声中,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这个历史性 的时刻属于英模:授予10名个人和10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1981名“先进个人”,1501个“先进集体”。 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或“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或“聪明秀出,胆力 过人”。中华民族向来崇尚英雄,也盛产英雄。从“壮志饥餐胡虏肉”的岳飞,到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到“须把乾坤力挽 回”的秋瑾……英雄身上所展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 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如丰碑、如灯塔,高 悬天际、灿若星辰,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天际线。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 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 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泱泱南湖、莽莽井冈、滔滔湘江、茫茫雪山、漫漫草地、高高六盘、巍巍太 行,抗外侮、斗强敌、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应变局 ……每一寸土地都留下英雄的足迹,每一步征程都浸染英雄的鲜血。岂曰无碑 ,山河为碑。英雄不惧渡沧海,谱写了时代的慷慨悲歌;英雄精神海天张,铸 造了民族的血脉精魂。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人民军队征途如虹,人民军 队英雄辈出。回望我军铁血征程,万里长征“三军过后尽开颜”,抗日战争“驱逐 倭儿共一樽”,解放战争“天翻地覆慨而慷”,朝鲜战场“击溃强敌奏凯歌”,没有 一场战争不是惊心动魄的英雄传奇,没有一个故事不是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试想,如果没有十七勇士敢坐“第一船”的血性胆魄,红军如何惊险越过天堑大 渡河?如果没有众多像邱少云一样的钢铁战士,志愿军如何坚守上甘岭43天岿 然不动?如果没有空降兵十五勇士在汶川上空的惊天一跳,抗震军民如何打通 重灾区与外界的生命通道?英雄所在,即是力量所在、胜利所在。 英雄不是点燃的蜡烛,而是一束纯净的阳光。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 一次唤醒初心使命的自我点名;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一次砥砺责任担当 的郑重宣誓。革命事业是英雄的事业,人民军队是英雄的军队。没有革命英雄 主义就不可能铸就英雄军队。英雄身上舍生取义的伟大抉择、视死如归的牺牲 精神、公而无私的宽阔胸襟、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最能树立忠诚于党、敢打 必胜、献身使命的精神坐标,最能凝聚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强大 力量。这是强国强军之动力,也是战旗不倒之根本。 “血脉流贯弦歌不辍,爝火传薪松竹常青。”铭记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传 承是对英雄最好的纪念。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英雄之举气壮山 河;汶川抗震中,高举“长大我当空降兵”横幅送别官兵的程强,后来成长为“黄 继光班”的班长;强军征程上,“黄继光连”第37任指导员余海龙,带领连队官兵 传承英雄精神,牢牢守住新时代“上甘岭”阵地……这是薪火相传的血脉赓续 ,这是割舍不断的基因谱系,英雄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 “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回望历史,不只是采摘耀眼的花朵 ,更是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强军事业需 要榜样引领。英雄精神越光大,强军兴军就越有力量,强军事业就越辉煌。奋 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 光荣,更加迫切呼唤群英荟萃,更加需要激荡英雄浩气。 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写道:“打开窗子吧!……呼吸一下英雄们的 气息!”打开百年党史之窗,找回英雄记忆,捍卫英雄认同,继续踏着英雄的足 迹,不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雄精神,凝聚奋进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 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19辑:即刻把自己的担子挑起来 ■范建立 博采众议,宏伟蓝图已绘就;强军兴军,乘势而上开新局。 “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主动性,把我军建设年度计划安排的各项工作往 前赶、往实里抓,确保早日落地见效。”全国两会已经落下帷幕,军队代表委员 们带着习主席的殷殷嘱托,带着广大官兵的深切期待,重新回到大江南北的座 座军营,传达两会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开启新的征程。 “要赶路,先看路。”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是实施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国防 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起步之年,多个重要节点叠加,方位非同寻常,意义 十分重大。目标越伟大、蓝图越宏伟,任务就越艰巨、挑战就越严峻,越需要 强化责任担当,弘扬实干精神。正如我党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所言:“不要说一句 推诿的话,今天,此时,便即刻把自己的担子挑了起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现在向前看,我们 不仅要看一年,也不只看5年,还要看15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是,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即刻”不是他日他时,就是“今天”,就是“此时”。只有从现在做 起,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只争朝夕、勤勉奋斗,把百米跑的冲劲和万米 跑的韧劲结合起来,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做好每一项工作、解决好每一个问 题,发展蓝图方能从纸面落到地面、从规划变成现实。 肩上有千斤担,脚下须实打实。实现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任务异常艰 巨繁重,每一项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每一步都是难越的“娄山关”。征程已开 启,奋斗正当时。定下的事,等不得、慢不得、虚不得。如果说建言需要“登高 望远”,那么落实则需“脚沾泥土”。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实干是最美的语言。开 局起步,就好比建造大厦的第一块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真抓才能攻坚 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唯有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 声,才能迈好第一步、呈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演员张光北批评演艺圈“骑着板凳就把戏演了 ”的现象,一句“骑假马练不出真演技”更是收获大量点赞。“没有赤兔马哪来吕 布?”这一刺耳的反问,同样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落实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是 一项宏大工程,系统性强、牵扯面广,离不开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 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如果也热衷于“骑假马”,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 实差,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敷衍应付、投机取巧、弄虚作假、 效率低下,再美好的蓝图也将是空中楼阁,再宏大的目标也难以如期实现。 “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一个时代的气质与风貌,是由实 干定义的。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清谈客没有舞 台,实干家未来无限。每一名官兵都争当“挑山工”,争做“主人翁”,亮明实干 的态度,拿出实干的姿态,坚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砥砺滚石上山、 爬坡过坎的意志,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实干笃行、奋发向上,我们 就一定能够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 第20辑:强军打赢甘脱“三层皮” ■朱金波杨杨 “一层皮为自己,为让青春能无悔,老了有回忆;二层皮为胜利,征服大山 去杀敌;三层皮为祖国,为了军人的荣誉……”最近一段时间,一首名为《三层 皮》的军歌走红网络,唱出了戍边将士的赤胆忠心,也点燃了青年官兵的青春 热血。 “自古军旅多艰险,从来为武少安闲。”军人总是与战争、牺牲、奉献相随 ,剑戟不离手、铠甲为衣裳乃生活常态。熔炉炼硬钢,磨砺生斗志。英勇善战 的部队是打出来的,闻战则喜的官兵是练出来的。“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背 后,是“当兵不怕苦、训练不怕累、打仗不怕死”的千锤百炼、“流血流汗不流泪 ,掉皮掉肉不掉队”的钢铁意志。从某种意义上讲,“三层皮”凝聚着军人的血性 ,象征着战士的荣誉,镌刻着成长的艰辛,指引着打赢的方向。 “尽管苦是人生的补药,但因为这种药太苦了,因而不少人在心里还是很不 愿意吃苦的。”然而,不经荒凉,难抵繁华,当兵就意味着吃苦,不吃苦就成不 了好兵。不流汗,不付出,不吃苦,如何让青春年华在军营精彩绽放?如何让 军旅岁月成为永恒记忆?“天寒地冻何所惧,笑向苦累觅甘甜”,你脱下的每一 层皮,都会“落在春的泥土里”,在未来的日子里“开出下一个花季”。 一首诗这样赞颂神枪手长满老茧的手:“那是岁月赠予他的礼物,带他寻找 打赢的答案。”军人生来为战胜,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打赢 要靠真本领,不吃苦中苦,哪来硬功夫。脱掉千层皮,才能成为钢铁利刃。平 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每一次势如破竹的冲锋,每一次酣畅淋漓的大捷,都 离不开日复一日“寂寞的长跑”,摸爬滚打、血火淬炼,与伤痛为伴、携伤疤同 行。 “兵者,国之大事”。军人的肩上扛枪扛炮,也扛着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 衰。“为了新中国,前进”的视死如归,“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忠诚呼叫,是 血性的迸发,也是使命的召唤。军人吃苦是为自己,更是为祖国。平时不吃苦 ,训练不刻苦,上了战场连自身都难保,还谈何履行“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使命 。脱掉一层皮,练就一身胆,钢铁长城方能固若金汤。 “他们说三层皮无关于身体,而是心和祖国早已连在了一起。”为了自己 ,为了胜利,为了祖国,甘心情愿洒热血,无怨无悔脱层皮。这是铁血军人的 使命担当,这是强军打赢的必由之路。 第21辑: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 ■危立平 一条红船静静泊在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下的堤岸旁,每天迎接着中外慕名 而来的瞻仰者。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 殷殷雷。” 董必武为南湖会址题写的这副对联,叙写了这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 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 巍巨轮的光辉历程。 “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红船领航一百年,搏风击浪一帆悬。一个大 党诞生于一条小船,从南湖启航,多少探索,多少奋斗,多少牺牲,风雨兼程 ,乘风破浪,开辟了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航道。 这是一条初心之船,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法国哲学家阿兰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到底是什么在造船?船不是人造,事 实上,船是由大海造成的。 对于党的红船而言,这个“大海”就是人民。 “吾中国四万万人……为奴隶,为牛马,为羊犬,听人驱使,听人割宰。 ”山河啜泣、民众悲苦、民族危亡之际,“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走到历史前台,肩负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的一只小船上闭幕时,场景令人感怀:“让我们再喊一 遍口号吧!记得声音要轻点。”“嗯!”“中国共产党万岁!”…… 红船上通过的党的纲领明确表述:“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 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中华民族的烫金史册上,从此标明 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历史是公正的筛子,淘尽狂沙,只留真金。 从上海石库门和南湖游船上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 ”,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行程万里,初心如磐;征途如虹,使命在肩 ,一只船壮大成了浩浩船队,全速开进,威武雄壮。 这是一条民心之船,启航靠人民支持,远航更离不开人民拥护。 民主人士黄炎培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面对如何能跳出新政权“其兴 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之问,毛泽东回答:“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众。” 红船启航的源与流、道与路、舟与水,时刻提醒共产党人“源远”方可“流长 ”,须依水行舟,风雨同舟。 蒋介石曾自信地宣称:只需3到6个月便可以打败共产党的军队;以美军为 首的“联合国军”曾断言:中国不敢出兵朝鲜。 的确,敌人拥有强大的战争实力:先进的武器装备、充足的后勤供应、庞 大的人员规模。然而,中国共产党坚信“兵民是胜利之本”,坚持“根基在人民 ,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与人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 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把人民利益书写于党章、宣示于誓词、贯彻于行动 的政党,用小米加步枪赶走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国民 党反动派,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走出了一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 依靠人民的制胜之路。 这是一条破浪之船,“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谁愿意坐第一船去?”大渡河边,肖华问红一营官兵。既要战胜惊涛骇浪 ,又得冲过弹雨火网,谁都知道坐第一船意味着什么。然而,全营官兵争先恐 后答道:“我愿意!”“我是党员我先去!” 强渡大渡河、浴血娄山关、飞夺泸定桥、血战平型关、坚守上甘岭……正 因为不乏敢坐“第一船”、敢于慷慨赴死的勇士,中流竞渡、力挽狂澜,开天辟 地、敢为人先,我们党才一次次绝处逢生、化险为夷,从没路的地方踏出一条 新路,于荆棘丛生处开辟一条通途。 当年,只有50余人的中国共产党从红船启航,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勇往 直前、勇立潮头;一次次突破生死危难,凤凰涅、浴火重生,由小到大,由弱 变强,四海翻腾,五岳震荡,发展成为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 百年航船,千秋伟业。风正易举帆,水阔好行舟。如今,嘉兴南湖的一叶 红船已驶入历史,中国巨轮正击楫奋进、破浪前行,驶向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 彼岸。 第22辑: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士兵朋友 ■全范成钟拥军 “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 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习主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 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启示部队干部特别是领导和 机关干部,要多交一些能掏心窝子的士兵朋友。 有谚云:“要认识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交什么朋友。”善交士兵朋 友,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领导机关了解基层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早 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曾倡导“所有军队干部每年下去当一个月兵”,并强 调“这样,我们的军队就是永远打不败的军队”。当时某部一份巩固下连当兵成 果的决议中写道:“对当兵期间交的士兵朋友,应经常通信,有机会时去探望。 ”我军的根子在基层、力量在兵中,多交“兵朋友”,常坐“矮板凳”,方能凝聚起 “上下同欲者胜”的强大力量。 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改进作风的不断深入,大多数领导和机关干部心往 基层想,人往基层跑,劲往基层使,交了不少士兵朋友。但是,仍有不少机关 干部曾遇到这样心塞的情况:明明自己已经尽了心、出了力,可下基层听取意 见、了解情况、检查工作时,有时还是听不到真实声音、得不到真心回应。士 兵朋友为什么不说心里话?“群众不讲真话,不怪群众,只怪自己。”领导和机 关干部应多从自身找问题,在“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中找差距、知不足、受警 醒。 俗话说,锅不热,饼不贴。交士兵朋友贵在一个“真”字。只有真贴心,才 能无话不说;只有真用心,才能推心置腹;只有真交心,才能敞开心扉。如果 当面平易近人,背后自以为是,如何让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果口号响 当当、服务冷冰冰、办事慢腾腾,如何做到“你靠近我,我温暖你”?如果只交 “一次性朋友”,蹲连住班过后便老死不相往来,如何能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忽略兵的感受,流于泛泛之交,就难以听到真心直言,就会失去许多东西 ,滋生许多问题。 古人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现实中想要嗅到如兰之香并不容易,交 真朋友、听真心话,不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求之以“常”和“长”。周 恩来同志到河北武安县伯延公社调研时,曾对敢说真话的农民张二廷动情地说 :“二廷,你是我下来遇到的第一个敢讲真话的人。好!咱俩交个朋友吧。”官 味越浓,兵味就越淡,兵就离你越远。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做一个有情人、 有心人,以心换心、以心交心,隔三差五常联系、有事没事常沟通,方能做到 “居庙堂之高也懂兵心,处千里之外亦知兵情”。 孔繁森有句名言:“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 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军队建设重心在基层,履行打赢使命靠官兵。 不是兵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兵。扎到兵堆里、与兵心贴心,把问题当 收获、把意见当阶梯,得兵之心、集兵之智,强军兴军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第23辑:掌握斗争艺术提升斗争本领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系列谈⑤ ■刘海涛 “斗则得,服则失。”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习主席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 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 ”。这一重要论述告诉共产党人、革命军人,学习党史就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艺术,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 斗争是破和立的纽带,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毛泽东说过:“什么叫工作,工 作就是斗争。”党员干部不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遇到的斗争必然是多 方面的。没有斗争,就无法防范风险,就难以赢得主动,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