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1031303人才工作讲话汇编30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人才工作讲话汇编(30篇) 在校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XX年4月XX日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专门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召开校人才工作会 议,这是因为人才工作是学校迫在眉睫、重中之重的工作 。召开此次大会,就是要通过查找和梳理我校在师资队伍 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抓住突出矛 盾,抓住难点和重点问题,凝聚共识,采取有针对性的、 切实有效的举措和方法,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 师资队伍,为实现我校建设一流艺术学校的奋斗目标奠定 坚实的人才基础。 上午周斌校长和张同副校长已分别就我校师资队伍的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师资队伍建设的中长期目标 ,以及我校近期在硕士单位和硕士点授予权申报过程中所 面临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 论述,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要求。叶苹院长和汪建强院 长做了大会发言。刚才,各小组也就如何加快我校的人才 队伍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发表 了不少真知灼见。 下面,我就学校人才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谈几点意 见。 一、人才是创新和发展的第一资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 之计,莫如树人。”早在我国的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 、哲学家管仲就留下了这样一句关于人才之重要性的名言 。而大家所耳熟能详的应该还有清代思想家、诗人龚自珍 那句著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也提出了“治国经邦 ,人才为急”的重要论断。这些从不同角度关于人才之重 要性的论及,都表明了自古以来,很多富有远见卓识的政 治家和战略家早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 族的富国之本、兴邦大计。 人才工作一直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 位置。改革开放以来,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到提出 “人才强国”战略,明确我国要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 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习 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人 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指示。20XX年7月1日,习近平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强 调,“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 ,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 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 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 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 其才的良好局面。 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 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又再次强调,“发展是第一 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系统地提出 了三个“第一”的重要论断。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 第一动力,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人才这一第一资源,创 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了一流的创新人才,谁 就拥有了创新的优势和主动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和不同会议上都多次强调的 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党的XX大报告中也有充分的 体现。在报告的第十三部分中,就有一个段落专门论述人 才工作,并提出了“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 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要论断。在报告中的其他地方,也 多次、反复地强调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并对人才工作提 出了具体要求。据有心人的统计,在整个报告中,明确提 到“人才”两个字的地方就多达XX处。 随着党和国家对人才战略和人才工作的日益重视,从 各地方政府到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也包括各高校,对 人才的认识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 ,近期各地都已纷纷出台了各种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优惠政 策,掀起了一场场轰轰烈烈的人才争夺大战,有些甚至已 到了白热化的境地。 二、人才队伍建设是我校立校之本、兴校之基、强校 之源 对于以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为主要任务的高校而言 ,人才更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世界很多一流大学的成 功经验都已经表明,建设一流的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人才 。这是因为一个高水平的一流人才不仅可以带动一个团队 、一个学科,甚至可以带动一所学校,其影响力将渗透到 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因此如 何引进和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人才,不断充实人才队伍的力 量,提高人才队伍的水平,打造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始终 是高校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与头等大事。近年来,各高校 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最根本的还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 争又突出表现为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的竞争。特别是 对那些高水平的人才及团队,各高校无不是求贤若渴,在 求贤招数上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才竞争已经全方 位展开。 而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核心就是师资队伍建设。 特别是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 涵式发展,更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20XX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 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意见》,就明确提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 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 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 为此,目前很多高校都纷纷提出了“人才强校”的战 略,推出各种大力引进各学科专业、各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的优惠政策,而且普遍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目光投到国际 上的一流人才上,且不惜重金,其中不乏自身高水平人才 数量和实力都已经十分雄厚的很多985和211高校。 近年来,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我校对加强人才队伍 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也日益重视,在加强师资队伍 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和质量方面出台了不少的 政策和举措,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有力推动了我校教学质 量和科研水平的初步提升,学校的声望也在不断提高,体 现在招生方面,今年校考的报考人数就几乎比去年翻了一 番。 但从上午两位校领导的分析报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我校目前人才队伍和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以及层 次和结构,不仅与其他高校相比仍有不少的差距,与硕士 单位和硕士点授予权申报对师资和科研方面的指标对比 ,存在不少的短板,离我们要建设一流艺术大学的目标更 是有很大的距离。这些差距和短板包括学科领军人才和高 层次人才偏少,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队伍的 竞争力有待提高等等。 为此,我们必须对我校的师资队伍的现状及问题始终 保持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的危机意识和忧患 意识,要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一战略思想和人才 是我校的“立校之本、兴校之基、强校之源”这一认识高 度,深刻认识我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对当 前学校建设和今后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 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引进和培养并重,不断提升我校人才队伍建设水 平 我校要实现“人才强校”的战略目标,关键在于建设 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创新活力的高水平人才队 伍,在于构建一个有利于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 教师的人才成才环境。 为此,针对我校目前人才队伍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 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长远发展及奋斗目标,我校 在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个 坚持: 首先是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健全人才工作的 领导机制和落实机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一流 学科建设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切 实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 设计和规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加大对人才的服务力度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才和切实发挥作 用的体制和机制,努力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 好、流得动”的良好制度环境和氛围。 其次是要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并重。人才引进,特别 是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是弥补学校高层次人才队 伍的不足,快速提升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师资梯 队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人才队伍的良性流动和动态发展 的最现实、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为此,我们要把 加快引进高水平紧缺和急需人才作为学校当前和今后较长 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一个中心内容。要进一步优化引进高 层次人才的环境,研究提出有利于吸引和发挥高层次人才 作用的政策,建设好高层人才发展平台,增加对高层次人 才的吸引力,汇聚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快学校自身高层次人才,特别 是中青年人才的培养。中青年人才是学校的未来,代表着 一所高校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中青年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决定了一所高校的未来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为此我 们在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同时,还要把加快学校自身高 层次人才和中青年人才的培育、培养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 一个重要任务,要为中青年人才拓宽发展空间,创造更多 成才的机会,积极发挥中青年人才的作用,通过“压担子 ”、“高要求”、“定目标”,鼓励、帮助和促使中青年 人才快速成长。各学院要充分发动,鼓励教师承接科研项 目,特别是省部级以上项目,并形成高水平成果。努力培 养造就一批中青年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优化学 校人才队伍的梯队结构。 三是要坚持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我们一方 面要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需要,并结合学校人才队 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做好学校人才队伍和各学院人才队伍 建设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同时还要根据当前人才队 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紧迫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实行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策略,全面提升人才队伍建 设的整体水平。如我们今年人才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要 对标我校2020年硕士单位和硕士点申报工作的指标要求 ,加快紧缺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引进,而且这项工作必须在 今年年底完成。 四是要坚持以用为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 念,进一步完善我校专兼教师结合的机制,充分利用和发 挥好兼职教师的作用。如可以通过设置“讲座教授”、 “短聘教授”等岗位,鼓励各学院采取合作研究、短期聘 用、讲座讲学、学术咨询等方式,“柔性”引进在国内外 有较高知名度的高层次人才和行业大师。同时,重视营造 温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教师多一些人文关怀,不仅引 得进,还要留得住,更要用得好。 五是要坚持以德为先的人才标准,把“德才兼备、知 行合一”作为认识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评价人才 、造就人才的基本标准,进一步加强师德和学术道德建设 和学风、学术规范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以科学的人才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同时以完善各类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建立健 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改革用人和分配制 度,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的择优和淘 汰机制,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同志们,百舸争流,时不我待,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 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竞争,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工作 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紧紧围绕学校 建设一流艺术大学的奋斗目标,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 需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切实做好人才引进、人才培 养、人才使用、人才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全面加强学校人 才队伍建设,力争在今后的几年时间内,通过积极集聚和 培育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 良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促进人才队伍规模和结构的全面优 化,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加快 建设一流艺术大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强 有力的人才支撑。 谢谢大家! 在烟台大学人才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党委书记  崔明德       同志们:   经过一天的紧张工作和所有参会人员的共同努力,全 校人才工作会议的大部分议程基本完成。上午房校长的工 作报告,全面总结了学校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学 校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影响学校人才队伍建 设的主要原因,并对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提出相应的措施 ,对下一步工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四个学院院 长介绍了本单位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值得学习和 借鉴。这次会议,还提出了学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 见、选拔和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等文件 的讨论稿。全体参会人员从学校发展的大局出发,针对房 校长的报告、两个会议文件材料,围绕学校人才工作进行 了充分讨论,从刚才几个组长的汇报来看,大家对人才工 作的一些问题已基本达成了共识,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改 进意见和建议。希望职能部门把大家的建议吸收补充到相 关文件中去,落实到工作之中。从总体上看,会议取得了 预期效果,相信会对学校今后的人才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 作用。下面,就如何落实好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人才工 作,再强调三点:   一、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国以才立,校以才兴。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 程不断加快,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 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问题已成为关系党 和国家事业的重大问题,取得人才资源优势比其他任何资 源优势都更为重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胡锦涛 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才 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 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 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我们 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人才 队伍建设对事业兴衰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高校在建设 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深刻 认识从学校实际出发建设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的紧迫性。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 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也已经发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十二五”发展的目 标、思路和任务。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必须有高水平的 人才来支撑。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千方百 计引进人才,多措并举培养人才,统筹规划使用人才,人 才的数量大幅增加,结构明显改善,总体水平稳步提高。 从目前我校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师资队伍来看,总体是不错 的,有一批学术水平比较高的学者,有些还是国内比较著 名的学者。从教师的数量和博士比例来看,在全省同类高 校中也是比较高的。但是,领军人物、在全国有影响、有 话语权的重量级人物还是太少,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人才 还是太少,团队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大,现有人才作用的发 挥还不够充分,等等。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进一 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 和紧迫感,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切实抓紧抓好 。      二、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工作理念   科学的人才观,就是对于什么是人才、人才在学校发 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 。科学的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上的深化和拓 展。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既是重要理论问 题,又是重大实践任务。   一是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树 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就是要充分认识人才是推 动学校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学校发展 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切实把学校发展的 重心放在依靠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类人才上,形成人人 重视人才、各类人才都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人才作为 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必须树立“人才优先发展 ”理念,必须把人才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努力 做到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政策优先落实,人才资本优 先积累。   三是要牢固树立“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人才队伍 建设关键在于充分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活力。 树立“人才以用为本”理念,就是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 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用科学发展的思 维,不断探索人才使用新机制,真正使人才引得来、留得 住、干得好、上得去,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 台,干成事的有价值。   四是牢固树立“人才竞争”的理念。竞争是促使人才 脱颖而出、实现人尽其才的有效切入点。当前,国内外的 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已呈白热化趋势。树立“人才竞争 ”理念,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参与 国内外的人才竞争,以海纳百川的气魄凝聚各类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竞争机制,积极搭建公平、公 正、开放、有序的人才竞争平台,变传统的人事管理为现 代的人才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公平竞争 ,鼓励人才冒尖。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要以更加 宽广的胸襟和气度,不仅要引进比我们自己更强、更有实 力的人才,还要正确对待冒尖的人才,做到你冒尖,我高 兴、我加油、我学习、我追赶,努力形成你追我赶出成绩 、快速成长的生动局面。   三、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校 ”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团队建设为重点,以提 升创新能力为关键,以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根本,以体制 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提升 人才效能,为学校实现新的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 证。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通过制定政策,健全激励机 制,大力营造激发创造活力的工作环境,形成人才辈出、 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学校要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相关职 能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学院党政一把手要亲自研 究部署人才工作,直接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人 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发现人才 ,全力集聚人才,真心爱护人才,积极培养人才,带头用 好人才,同时要以博大胸怀包容人才。各部门各单位都要 努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人才 的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校要加大人才工作的改革力 度,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的机制,努力破除影响人才发展的 瓶颈。要继续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在下大力气引 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更加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提高及 作用的发挥。   同志们,时代召唤人才,事业需要人才,发展依靠人 才。我们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真抓实 干,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坚定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 努力开创学校人才工作新局面 ——在学校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编 党委书记 翟文豹 (20XX年4月XX日) 一、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人才 强校主战略 我们一直强调: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 科,不可能有一流的学院,更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去年 我们申报博士授权单位的过程非常艰苦、非常困难,可以 说一波三折。原因是什么?据我了解,归根结底还是人才 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高端人才引进培养以及人才队伍储备 的问题! 我们必须承认,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从纵向来看,也就 是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和过去比,是有进步、有成效的。 但是横向比较,包括和省内其它高校、和国内同行业院校 比较,我们就乐观不起来了。和同类高校比,师资规模虽 然较大,但是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相对偏低——总体上说 ,如果不算院士,我们在学术造诣上,根本没有形成一批 作为强校本应该具有的,有较大学术建树、有广泛影响力 、有业内外话语权、有较高地位的学术名师、行业专家 ;在教育教学上,也根本没有出现一批以学生为中心、教 学能力一流、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名师、领域专家;在社 会服务方面,更缺乏一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政府决 策提供咨询建议的智库专家、知名智囊。 我们必须承认,我校在强化绩效管理、推进人事制度 改革方面做了有益探索,但从总体情况来看节奏慢、力度 小,人才人事政策与当前人才激烈竞争的态势还不适应 ,甚至说我们制定的政策还上升不到制度创新的层面。在 高端人才引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教师发展及激励机制 创新等方面还面临较大挑战。 大家知道,我们的博士授权单位有严格的建设期,有 明确的八大指标,其中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完成生师比 1:XX、博士学位教师占比45%的艰巨任务。我们也都知道 ,近几年,由于经济等原因,东北地区高校发展面临着巨 大压力,也存在着巨大困难,与江浙地区高校快速发展形 成了鲜明对比。所以,我们取得了获批博士授权单位这样 的成绩,本该弹冠相庆。可是,我们没有时间喘息歇脚、 没有时间贪图安逸、没有时间乐而忘忧!因此,我说“人 才强校主战略”就是我校的第一战略,做好人才工作、弥 补人才短板是学校当前的第一要务,全校上下必须形成共 识、统一思想、汇聚合力。 二、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极端艰巨性,全力打赢人才 引进培养新战役 构建“人才金字塔”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构建沈航 “人才金字塔”,学校近些年相继推出了《青年骨干教师 博士化工程》、《师资队伍国际化成长计划》、《中青年 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和 《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计划》。通过“中青年拔尖人才支 持计划”、“骨干教师国外访学工程”等做壮“塔身 ”,使这个层次人才逐渐成长为本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 知名专家。通过“国内高端人才引育计划”、“海外高端 人才引进计划”等做强“塔尖”,使人才成长为在国家乃 至国际层面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学术权威。根据测算 :未来两年,我们要实现博士以上人才净增120人;未来五 年,我们要实现博士以上人才净增200人。其中,“长江 ”、“杰青”等高端人才不仅要实现零的突破,而且要达 到一定的数量!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才不是提几个 工程、出几个计划,说说就能培养出来的!要打出人才政 策组合拳,付出真情实意、投入真金白银,以虎口夺食、 猛虎扑食的气魄,全面升级现有人才计划、人才政策、人 才平台,引人才、争人才、抢人才,打赢人才引育的新战 役”。全校上下必须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 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谋划 和推进好沈航的人才工作。 为了打赢这场人才工作的新战役,我们必须认真思考 并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如何做大增量,二是如何激活存量 。 做大增量,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吸引人才,特别是引进 高水平人才,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切实落实引才目 标任务。学校今年将把人才引进的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一个 学院,落实到每一位校领导。 激活存量,就是要立足校内、创造条件、挖掘潜力 ,下大力气加强在职人才培养培育。我们要切实鼓励校内 教职工根据自己的志向、能力、特长和自我发展形势进行 自主选择,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师的学历提升、教学科 研能力提升、国际化能力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等,加 大培训和送学力度,努力实现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充分认识机制创新的极端必要性,努力打造人才 成长软环境 我们常讲: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 才散、事业衰。所以,全校上下要积极营造渴求人才、重 视人才的强烈氛围,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要健全机 制、匹配待遇、提高温度,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 其才的生动局面,打造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一流软环境。 打造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软环境,我们要关注几个关键 词: 一是观念。全体教职员工,必须牢固树立“人人都是 人才,人人都可成才”的“大人才观”,营造“人人爱才 、人人护才、人人惜才”的人才文化和校园风气。 二是规律。人才成长和发展有其规律可循,如人才成 长过程中的扬长避短规律,发展成才过程中的最佳年龄规 律,争取社会承认的“马太效应”规律,人才管理过程中 的期望效应规律等。 三是分类。人才工作要统筹抓,但决不能搞一刀切。 要关注个体差异,克服用“一把尺子”量所有人才的弊端 ,进一步为人才“松绑”,让政策有的放矢,而不是让政 策成为众矢之的。 四是和谐。我们要努力推动“量”与“质”的和谐 ——既要全力完成博士授权单位达标建设的任务,更要关 注学校长远发展的结构性需要,要坚持学科牵引,为学校 “双一流”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在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XX年1月4日 中共河南南阳卧龙区委书记    高贤信 今天,我们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年度述职 评议会议,就是要再次强调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树 立人才强区的理念,坚决把“诸葛英才计划”、“龙腾行 动”推进下去。下面,就做好全区人才工作,我讲三点意 见。 一、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南阳市的黄钫市长 ,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然后又读了博士。到南阳工作以后 ,他分管城市管理等工作,把自己在郑州市惠济区当区委 书记的实践结合南阳实际,作出了一系列实现城市建设又 好又快发展的举措,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乡 村振兴、规划建设管理及土地资源和生态保护等。他胸怀 大局,理念新,有担当,通过创新举措,助推城市管理工 作跨上新台阶。再比如,武昌三镇这几年快速发展,一个 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原市委书记阮成发,市长唐良智。他们 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宽松的环境造就了武 汉的人才优势,人才优势又进一步加快了城市的发展,从 而形成了良性循环。武汉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580多平方公 里,“千人计划”专家60余人,博士数千人,可以说是人 才聚集之地,各项高新技术都在那里落户,一年GDP7000个 亿。各种生产要素的汇集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最重 要的资源还是人才。我读了多遍阮成发的文章《我心中的 “武汉2049”》,他说武汉在历史上抓住了两个重要的发 展时期,一个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武汉开埠,五口通商 ,在带来西方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人 才。第二个是张之洞督鄂时期,他不拘一格用人,给人才 破格的礼遇,为武汉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形成了“驾 乎津门,直逼沪上”的局面。所以说,助推卧龙快速发展 ,形成我们卧龙发展的加速度,主要还是需要人才的支撑 。在这一点上,大家首先得提高认识,得切实增强实施 “人才强区”战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定要强化“抓人 才就是抓发展,兴人才就是兴卧龙”的理念。 二、要形成重才爱才的氛围        要真正地做到求才若渴。曾国藩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 方就是他爱才如命,他之所以能够实现同治中兴,根本的 问题就是爱才如命。他认为人生的三大乐事之一,就是“宏 奖人才,诱人日进”。历史上还有很多类似的美谈,比如 郭隗“千金市马骨”、“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 茅庐”等等,都是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的范例 。 要尊重人才。前两天我到七里园去调研,对在场的企 业家说,古代怎么对待人才?一是发现他,二是尊重他。 我们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他们都有一定境界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怎样把它留在卧龙、扎根卧龙,服务卧龙的经济社 会发展,根本的问题是满足他的尊重需要。古人说:“帝 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者与役处 ”,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各级,特别是各个局委,一定 得有发现人才的慧眼,培养使用人才的胸怀,更要注意营 造尊重人才的氛围,让人才留下来发挥作用。 要有包容心。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 格降人才”。卧龙要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而且凡 是人才都有专长,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短板。我们对待 人才,要扬人之长,容人之短。古人说:“天不可能为巧 匠而独生异木”,我们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同时,也 要做到容人之短。 要注意人才的培养。在引进人才的时候,也要注意培 养人才,特别是一把手,必须懂得培养人才。最近区委宣 传部正在策划读书活动,在全区,特别是党员干部中营造 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评选出一批书香家庭。诸葛亮在《 诫子书》中有一句话:“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投入到这个读 书活动中。要把干部培养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干部,懂得 法治思维的干部,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 撑。 三、要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引进       一是要用好用活编制资源。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 想,针对卧龙实际抓紧制定方案,拿出具体的措施,大批 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充实到各个岗位上去。看看武汉高新 技术开发区,有编制情况下怎么引进人才?没有编制怎么 用待遇留住人才?我们也可以对标看齐,通过运作人才专 项编制、周转编制等方式,把全区的编制资源统合管理 ,把有限的编制用到需要的岗位和人才上去。对有的高端 人才,我们也可以重金聘请,用待遇引人留人。 二是要营造人尽其才的氛围。把梧桐树栽好,让金凤 凰有栖息之地,叫人才觉得一到卧龙就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武汉高新技术开发区招商局XX个人,8个硕士,10个博士 ,有共同的知识结构、理念和价值观,相互支持,工作成 效非常显著。我认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是要继承和弘扬 改革开放初期那种魄力和氛围,大家可以再回忆一下,那 个时候是怎样对待人才的。所以说大家一定得注意,一定 得从内心深处来增强对人才工作的认识、重视,增强做好 人才工作的能力。 三是要有引才用才的紧迫感。我们要把改革开放的精 神薪火相传,通过我们的努力打造一支“卧龙牌”的人才 队伍,这样卧龙才能不断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 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10次学习时发表的讲话中说 :“为政之要贵在得人,育才造势为国之本。”诸葛亮说 :“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智。”我们马上要搞机构 改革,一定要抓住机遇,大力引才,敢于用才,真心留才 ,把作风优良、敢于担当的年轻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优 化全区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改一改精 神风貌,提一提精气神,用只争朝夕的干劲推动卧龙经济 社会向好向快发展,不辜负卧龙这个名字,不辜负市委、 市政府对我们的期盼,实现卧龙经济社会的真正腾飞。 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上的讲话 郭 文 奇 今天,我们召开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XX年度第2次 (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对深入推进 “人才新政26条”落地落实作出安排。省委对这次会议非 常重视,省委李强书记提出明确要求。一会儿,敬华副省 长还要作讲话,对下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出要求,大家要 抓好贯彻落实。 到江苏工作时间不长。这段时间,听了人才工作面上 的汇报,参加了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到连云港、无锡和 苏州,还有部分省直单位作了调研。总的感觉,江苏人才 工作起步早、起点高、基础好,很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切实起到了引领创新、支撑发展的重要作用。刚才,3家 单位、5个设区市委组织部的主要负责同志都作了很好的交 流发言。从中可以看出,大家围绕学论述、谋改革、做格 局、聚人才、强队伍,动了很多脑筋,下了很大功夫。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印象比较深刻:一是责任要求具体,措 施有力。围绕“人才新政26条”、111个政策点,履行好各 自职责,从各个点上推进改革、谋求突破,出台实施意见 ,完善政策措施,做到了层层传递压力,级级狠抓落实。 二是配合中心工作,借势发力。积极策应江苏发展大会、 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等省委、省政府重大活动部署,高标 准高质量开展人才摸排推荐、联系对接和跟踪服务等工作 。聚焦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产才融合、双招双引等工作 ,取得积极进展。三是主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各成员 单位之间,特别是产业主管部门和人才办之间的协同意识 不断增强、联系渠道更加通畅、合作成效日益凸显。四是 加强氛围营造,宣传给力。国家有关媒体刊发专版,介绍 我省人才工作。我省主流媒体开设专栏,各地各部门积极 提供素材,常态化宣传人才政策,讲述人才故事,江苏人 才工作的认知度、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 对全省人才工作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 务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思想,认 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既定的改革 目标和时序进度,扎实推进省委“人才新政26条”的贯彻 落实。这里,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坚持政治引领,牢固树立正确的人才工作方向 人才问题是发展问题。党的XX大提出,广开进贤之路 ,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 从“根本之举”的高度来看,做好人才工作,不仅要有深 厚的实践本领,更要树立坚定的政治意识、大局观念,始 终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 做人才工作,要把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论述作为根本 遵循。XX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120多次对人才工作作 出重要指示,就人才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 列重大战略思想。总书记作出了“两个比”的科学判断 ,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 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 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提出了“三个关键”的重要 论断,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 在人才,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 人才松绑,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 起来;作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决断,(微信 号:jsswzzblls)强调要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 ,有时还要招人聚才优先,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灵活有效 的办法,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让更多千里 马竞相奔腾。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极大地丰富发展了 中国特色人才理论,为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 供了根本遵循,我们都要旗帜鲜明地学习好、贯彻好。 做人才工作,要把服务“两聚一高”作为中心任务。 “两聚一高”,是江苏未来五年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和 奋斗指向。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人才工作,必须围绕服务 “两聚一高”来谋划和推进。省委李强书记在江苏发展大 会上强调,江苏发展最突出的优势、最可依赖的支撑,就 是人才,要致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人才集聚高地。在省 委组织部调研时强调,要继续落实“人才新政26条”,切 实推动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近日,李书 记在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提出 要集中精力下大功夫来抓好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能够培 育和强化发展动能的改革,二是能够保障民生、让群众更 有获得感的改革,三是能够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 改革。第一项针对的是聚力创新,第二项针对的是聚焦富 民,第三项针对的就是人才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省委部 署和李书记指示精神,准确把握人才在“两聚一高”新实 践中的战略定位,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 创新,广泛集聚各方面人才,进一步形成人才促发展、发 展兴人才的生动局面。 人才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具根本性的战略资源,更是 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要从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视 角看人才第一资源,看到科学技术越是向前发展,人才的 地位和作用越是凸显。任正非奠定了中国在国际通信领域 的“一哥”地位,马云助推了电商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 革。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对开拓新领域、新技术、新产 业,越来越起到关键性作用。要从经济工作的内在要求谋 人才工作,看到产业的背后是人才,事业的背后也是人才 ,要以人才支持产业,以人才支撑事业,促进人才发展与 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推 人才改革,认识到人才改革是最深层次的改革,要通过健 全完善科学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引领和保障其他改革任 务顺利完成。要从党的建设的政治高度抓人才队伍建设 ,认识到抓人才既是抓生产力,也是抓生产关系,人才工 作也是政治工作,要坚持党管人才,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 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二、把握工作重点,着力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体制机制是人才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面对世界创新格 局、产业分工深刻调整的新形势,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契机 ,构建江苏人才集聚比较优势,不仅是应尽的责任,更是 难得的机遇。 一是拓宽国际视野。强调人才新政,其中的“新”主 要体现在哪里?我理解,除了具体举措上的突破,更重要 的是整体格局的跃迁,展现了聚天下英才的气魄。江苏十 年引才,积累了深厚基础。下一步,要突出国际竞争力和 世界影响力,把引才聚才的目光瞄向国际前沿,加快推进 人才国际化,重点做到三个接轨。理念要接轨。现在,留 学人员回国比例逐年提高,外籍人才来华意愿不断升温 ,这里面蕴藏着丰富的人才金矿。我们应当重视这一新机 遇,摸清全球顶尖人才的分布和流向,掌握人才国际流动 的特点和趋势,以更加积极、开放、自信的姿态参与国际 人才竞争。政策要接轨。赢得竞争主动权,开放的人才政 策是前提。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特殊政策更具吸引力,通 行政策更加便利。比如,对引进顶尖人才,“26条”提出 了顶尖人才顶级支持计划、凤还巢计划、外国人才智力引 进工程等特殊政策,含金量很高,关键是遵循规律,积极 推动,力争早出成效。围绕构建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 、简化外籍人才办理签证和停居留手续、扩大人才国际交 流便利,“26条”也提出了很多举措,这些基础工作都要 一步一步推进落实,最大限度地为人才提供便利。工作要 接轨。对接国际人才资源,江苏籍海外专家是其中的重要 方面。要按照李书记指示精神,建立海外江苏人才信息库 ,加强联系对接,推动他们更好地为江苏发展贡献智慧和 力量。要建立健全双招双引工作机制,对招商引资和招才 引智,做到同等对待、同步谋划、同时推进。当前,随着 “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与欧洲各国的联系交 往不断加深。很多省市都抓住有利契机,比如浙江、广东 等地与乌克兰、波兰等东欧国家,我省与芬兰、瑞典等北 欧国家,都在积极探索人才与经贸合作。这些国家都有一 个共同特征,就是创新性强,但国内市场狭小,人才和技 术输出的意愿很强,与我们正好能够彼此互补。围棋中有 一句谚语,“后先有变宜从紧,彼此均先路必争”,讲的 是布局落子、争夺实地的战术。对这些必争的创新实地、 人才高地,我们要抢先对接、抓紧推进,建立长效合作机 制。 二是突出发展取向。引领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 ,是人才工作的重心所在。“人才新政26条”提出,要推 动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并特别强调围绕产 业链布局好人才链。产业的根基在人才,没有创新人才的 集聚,产业发展就好比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人才的舞台 在产业,没有产业的集聚,人才就缺乏足够的空间施展才 华、成就事业。在推动产业和人才融合发展方面,江苏是 走在全国前列的。最近,中国组织人事报以一个整版,重 点报道了我省这方面的经验做法。我们要把这个理念坚持 下去,不断提升内涵、创新举措。要进一步推动园区与人 才对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开发区已成为我省的产业 高地、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 ,下半年将举办全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进一步推动全 省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开发区的创新发展,根本 上还是要靠人才。除了商务厅、科技厅等主管部门外,我 们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其他部门和各设区市,都要积极策 应,在人才政策支持、平台打造、资源导入等各方面给予 倾斜,推动开发区打造成为人才改革先行区、产才融合新 高地。要进一步推动资本与人才对接。有了资本的参与 ,人才和产业才能活跃起来。现在,上海、浙江、深圳等 地在人才金融方面都有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我省省级层面 在推出“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等“人才号”金 融产品的基础上,积极谋划与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创业 投资协会合作,并借助江苏高科投集团等专业机构力量 ,组建人才创投联盟,将为人才企业上市、投融资搭建更 便利的支持平台。各地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与创投机 构对接,完善人才金融平台,帮助人才解决创业融资难、 融资贵等问题。要进一步推动“两张地图”的对接。最近 我了解到,有几个市的产业部门、有关园区与人才部门合 作,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物联网、 纳米材料等产业,同步绘制产业地图和人才地图,力求摸 清行业发展最领先、科学技术最前沿、创新人才最顶尖的 国际国内分布。推进过程中,双方对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 、积极性不断提高,合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产业对人 才的需求是内生的、自发的,很多时候对接的障碍不是条 件谈不拢,而是信息不对称,找不到相匹配的人才。要紧 扣产业发展所需,注重依托社会力量,运用大数据技术 ,继续谋划推动两张地图的绘制工作,为产才精准对接夯 实信息基础。除了高科技人才和产业,还要高度关注乡土 人才和历史经典产业发展,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着重强 调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在富民增收上 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围绕实施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 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三带行动计划”,制定特 殊政策,给予重点支持,让乡土人才更好地投身乡土产业 、造福乡里百姓。 三是坚持市场导向。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关 键是调节政府侧,拉动市场侧,真正让市场主导人才资源 配置。激活市场主体。企事业单位的主体角色不激活、作 用发挥不充分,我们做再多工作都将事倍功半。一方面 ,要强化政策激励。按照“26条”规定,加快推进简政放 权,让企事业单位在人才评价、管理和录用上真正说了算 。逐级建立引才奖补制度,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企事业单 位,通过跟奖、跟补等方式给予支持。另一方面,要强化 刚性约束,健全企业人才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将人才工作 考核与产业政策兑现进行“捆绑”,推动企业成为人才集 聚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实施市场评价。李强书记多次强调 ,人才不是在房间里打分打出来的,用人单位愿意花大价 钱去雇佣的,就是人才。去年以来,组织部门从双创计划 、“333”工程改起,把人才享受的薪酬待遇、创造的市场 价值、缴纳的所得税收、获得的创业投资等作为重要衡量 指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地各部门的人才工程也有不 少,都要按照市场化理念,加快调整评价标准、评审方式 。落实市场配置。市场调节之所以是高效的,关键就在于 要素自由流动,资源自主配置。在打破人才流动体制机制 障碍方面,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点。比如,选派优秀科 技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是江苏的一项创举,教育 部多次在全国推广江苏做法。实践证明,这项探索对于创 新人才培养、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受到了企业、高校和人才欢迎。在继续深化这项工作的 同时,也希望各地和其他部门加强学习借鉴,加快打破户 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人才流动渠道 ,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强化市场回报。以市场价值回 报人才价值,是增强人才获得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势 所必然。省农科院改革收益分配机制,发明团队可以拿到 70%的成果转化收益,极大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今年截至目前,该院成果转化金额已突破5000万,接近前 年全年总额。希望这样的改革案例在江苏不断涌现。要大 力推广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鼓励实施股权、期权、 分红激励,提高人才待遇的市场竞争力,让更多的千里马 竞相奔腾起来。 四是注重环境优先。“26条”的标题就鲜明指出,打 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贯彻落实过程中,要 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努力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 支持、打好人才发展环境牌。营造拴心留人的社会环境。 前不久,中办下发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 意见》。按照文件精神和李书记批示要求,我们正在抓紧 制定贯彻实施意见,争取尽快报请省委研究审定,印发各 地执行。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进一步健全党委联 系服务专家制度,加强对专家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做 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 生活上关心照顾。要妥善解决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 就业等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高房价已经 成为不少城市引进人才的障碍。前段时间,南京市推出人 才安居办法,多渠道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受到广泛关注 和广大人才好评。其他地方都可以立足实际,探索采取行 之有效的办法,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营造成就人才 的创业环境。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大力 加强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 建设,积极推进特色小镇打造、国际性学术会议永久落地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以一流的平台载体吸引一流的 人才。进一步健全充满活力的科研、创业和管理机制,让 高层次人才能够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实施首席科学家制、项目经理制、股权激励制等接轨国际 的制度机制,吸引了近200位全球高层次专家加盟,其中包 括29位国内外院士,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了新材料、生物医 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30多个前沿研究所。希望各地 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为全省创造出更多的集成改革、集 成创新的实践载体。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吸引人才 ,不光是给钱、给物、给待遇,法治生态如何,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方面。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人才 工作,创新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流动配置、科研管理、创 业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快建立人才 维权快速援助机制,更好地维护各类人才和用人主体的合 法权益。 三、履行主体责任,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改革作用 中央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连续召开36次领导 小组会议。中央出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就是在 全面深化改革大背景下作出的重要部署。省委深入贯彻中 央要求,出台了“人才新政26条”。在座各位都是各级人 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要成员,是推动改革落地落实的中坚 力量,要担负起这一代人应有的责任,认真履职、积极作 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一是顶层要设计好。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是党委政 府抓人才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要明了情况、发现问题 ,出好主意、当好参谋。无论省级层面,还是市级层面 ,针对一地一域的实际,都有一个宏观设计和整体谋划的 问题。省委“人才新政26条”,从面上作了整体部署,但 “26条”涉及的111个政策点,涵盖人才工作的方方面面 ,事关人才工作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如何让这些政策点集 全国各家所长,破人才发展所难,应“两聚一高”所需 ,需要我们把准自身实际,摸清基层情况,下大力气去再 谋划再设计,让江苏人才改革更有浓度、更有深度、更有 质感。在配套政策和落实措施上,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舍我其谁的责任感,高质高效加快推进。目前,有的部 门已经制定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有的地区结合实际出台 了自己的人才新政,其他部门和地区要主动对标、加速行 动,拿出具体的办法来。 二是机制要运行好。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能不能很好地 发挥作用,关键要把工作机制构建好、运行好。一方面 ,要健全联动机制。今天的人才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更需要协调联动。我们每季度召开领导小组(扩大)会 ,实际就是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互相推动、共同促进的联 动平台,让大家共同分享推动人才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做法 。改革是破与立的过程,必须在联动配合中实现整合、释 放效应。各部门要加强横向之间的协作配合,打破本位主 义思想,相互支持,共同给力,推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提高人才工作系统化、整体化水平。比如人才投入 ,“26条”规定产业类引导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工作 ,财政厅为此作了很大努力和积极推进,其他产业主管部 门也要有所行动。还要强化纵向联系,加强与上级对口部 门的协调联动,努力争取政策倾斜和支持;加强对下级部 门、主管单位的联系指导,推动政策在受众面落地落实。 另一方面,要强化督察机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抓落实绝不是按下开始键后等结果,而是需要全过程监控 。中央高度重视督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对改革进 行“三督三察”,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察认识、察 责任、察作风,并强调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 里。年初,省委把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列入今年重点 督察任务之一,将于第三季度组织开展专项督促检查。现 在每个季度的领导小组(扩大)会,其实也是督察的一种 形式,让大家集中晒一晒做法、比一比成效。各地、各部 门也要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人才新政推进落实情况的督 察,该传导的压力要传导下去,该突破的关节要有力突破 ,真正打破改革梗阻,打通改革之路。 三是责任要落实好。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施工高峰期 ,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也是如此。责任是否落实到位,要用 硬尺子来衡量。要看“一把手”有没有亲自过问。改革是 “一把手”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政主要负责 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 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省 委李强书记经常过问“26条”贯彻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指 导,给大家放了样子,带了好头。各地、各部门“一把手 ”是否亲自过问、亲自谋划、亲自推进,情况大不一样 ,效果也大不一样。要看人才有没有获得感。改革成效如 何,不是简单看发了多少文件、开了多少会议,关键看用 人单位有没有融进来、动起来,人才有没有获得感。职称 评审是否下放到位、科研经费能否用得起来、科技成果能 否转得出去、科研人员能否顺利兼职兼薪、股权期权有没 有成为激励手段,这些都是用人单位和广大人才普遍关心 的重点焦点问题,要下力气切实解决。要看人才工作有没 有争先进位。人才工作可量化、可比较,各项指标排名情 况一目了然。比如,从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人数来看 ,我省总体上始终保持位居前列,但“青年千人”方面 ,浙江大学连续两年以33人、40人高居全国高校和科研机 构榜首,而我省所有高校这两年一共才入选48人、49人 ,入选的人数和占比都不高,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 面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要举一反三,认 真对比对照,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补差补短 ,确保我省各个领域、各个板块人才工作在全国的位次不 降、排名不落、影响不掉、成效不减,以各条块人才工作 的领先继续保持全省人才工作的领先。 同志们,做好人才工作意义重大,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周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开拓创新,扎实工 作,推进全省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推动“两聚一高 ”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坚实支撑,以全 新成绩迎接党的XX大胜利召开。 落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命的思考 ——在20XX年第五次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上的发 言 (20XX年5月XX日) 党委组织部部长 霍庆生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强调大学要围绕“一个根本任务 ”,明确“两个标准”,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强调 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青年的 使命和责任,讲话充满了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鲜明的时代 感。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 义 20XX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提出了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等重要思想。时隔四年,20XX年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到北京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 讲话。他提出,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这个根本,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 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 一流大学。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等学校办学提供了根本遵循 ,阐明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奋斗方向与发展路径。讲 话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学习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高等学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 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德智 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10次强调培养“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评价办学成效的根本标准,强调 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优秀人才,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创建中国特色世 界一流大学。结合本部门的工作,我认为组织部应该在四 个方面着重落实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一)在强化中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突出 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办学使命 中层领导干部是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中坚 力量,中层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关系到学校各项事 业发展的成败,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高度,更关系到人才培 养的质量。 组织部将落实党委部署,强化中层领导干部深入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X大精 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讲话,使 全体中层领导干部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明确办学使命,完善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组织 部门要以干部教育培训为有效载体,切实把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融入到干部 教育培养的全过程。 (二)在强化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中,突出培养建 设者和接班人使命,指导基层组织主动融入中心、服务大 局 指导和调动各级党组织要主动发挥作用,融入育人工 作。要发挥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深入学习习近平 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XX大精神,学习 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讲话,作为高校基层组织日常 学习宣传贯彻的重要内容。 基层组织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工作,把思想政 治工作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 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 学风,确保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毫不含糊地站稳立场 。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强化使命担当,强化对学生进行 理想信念、历史责任教育。 (三)在发挥教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中,突出培养建 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教职工党员要强化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要强化使命 担当,努力在“共产党员任务工程”“党员先锋工程 ”“亮身份、树形象、作贡献”等实践载体中切实发挥先 锋模范作用,主动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 使命。教职工党员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根据 教学要求和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因课制宜选择课堂 教学方式方法,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并根据学 生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及时改进课堂教学。 (四)在教育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工作中,突出 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激励学生党员强化使命担当 意识 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 “爱国、励志、求真、力行” 的四点希望,也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和 积极分子的工作方向。我们要培养学生忠于祖国,忠于人 民的品质;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的志向;求真学问,练真 本领的功夫;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的作风。 培养教育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要把“四点希望 ”融入日常教育培养之中。要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在青年 学生中选树先进典型,注重用身边人教育影响身边人,形 成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使学生明确承担的时代责任、历史使命,从而主动把建 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和使命记在心里扛在肩上。 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XX 年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XX 年 3 月 7 日 根据录音整理) 李建勤 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亮点突出。特别是出台《 人才新政七条》,产生了积极效应,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 度肯定。 二是围绕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集聚了 人才。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和紧缺专业 人才,培养了一批本土人才。 三是采取“走出去”和 “请进来”的方式提升了干部人才能力。组织市党政代表 团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派出一批干部赴中央国家机关、 央企和省级机关、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从三个多月的情况 来看,赴外挂职干部学有所获、干有所成、抓有成果、宣 有成效。同时,我们从中央国家机关、知名企业请进来 31 名干部进行“传帮带”,发挥了“鲶鱼效应”。总的来看 ,过去一年,全市人才工作有招数、有措施、有成效,值 得充分肯定。 20XX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 革开放 40 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 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再上 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中心抓人才 国与国、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 。党的XX大把人才强国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小康的七大战略 之一,把人才摆在事关民族振兴、国际竞争的战略位置 ,与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直接联系起来,赋予了人才工作 新的战略定位,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XX届 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 革的决定》,对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 们要自觉把人才工作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去审视,放在更 好地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的高度去谋划,放在更好地落实省委“一二三四”战略谋 划、市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中去推进和抓好落实。 对照中央、省委的新部署新要求和攀枝花发展需要 ,目前我市人才工作存在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高素质专 业化人才短缺甚至匮乏。 钒钛、康养方面的专业人才不 多,金融类人才难找,管理型人才、经济类人才不足,有 的干部能力不强,不会干事、不能干事, “推一下,动一 下”“工作永远在路上”的现象比较突出,延误了发展良 机。 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党政干部人才在年龄、知识 、专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三是环境还需进一 步优化。 在吸引人才、招揽人才的政策上,与成都等发 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缺乏竞争优势,需要增强政策 级差效应;在干事创业的环境上,还要进一步鲜明选人用 人导向,不转观念就换位置,不转作风就调岗位,不提能 力就摘帽子。最近,省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凝神聚力狠 抓落实的通知》,我要求市督查办优化目标考核办法,弱 化发了多少文件、开了多少会议等过程考核,把重点放在 项目落实了多少、经济发展了多少、民生改善成效如何等 效果和结果考核上来,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 ,切实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 二、坚持“招、借、培、用”,为做好“钒钛、阳光 ”两篇文章、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攀枝花提供人才保障 第一是“招”,即招揽人才。 一方面,要分领域、 分层次开展宣传解读,宣传好、落实好《人才新政七条》 ,增强在市內外的知晓率、影响力,充分发挥其招才引智 作用;抓好政策落地和跟踪评估,发挥好引领带动效应 ;实施差异化引才策略,注重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下的 人才流向,充分发挥我市的钒钛、阳光等比较优势,重点 面向东北、西北等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招才引智。 另一方面,要加强事业招人力度,善于筑巢引凤,既筑好 温暖的“巢穴”,又提供干事的平台,让人才在攀枝花能 够大展其能;加大对已引进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大力宣 传他们在攀枝花干事创业的典型事迹,发挥好他们的示范 、引领和带动效应;强化服务保障,为人才提供个性化、 精细化服务,解决好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待 遇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第二是“借”,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要破除 “大山意识”“峡谷意识”,不断提升干部人才工作的对 外开放水平。去年,我们在借才引智方面走出了坚实的一 步,今年要继续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推进与名校、名院 、名企和发达地区的合作,结合钒钛“五个一工程”建设 、五个“康养+”产业发展,对接争取中科院局级、处级干 部和高端人才到我市挂职,选派干部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上级单位、大型企业学习锻炼、提升能力,积极推进与北 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 学等高校的人才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攀枝花的“朋友圈 ”,大力引进先进理念、高端技术和优秀人才。 第三是“培”,即培养现有人才。 招人才、借人才 的数量有限,更重要的是抓好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持续推 动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提升能力。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 ,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力度。 “走出去”方面 ,三月底四月初,市委、市政府将组织党政代表团到浙江 考察学习,各县(区)也要行动起来。同时,要积极把有 发展前途的干部和人才送到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高校 进行培训,探索开展委托培养。 “请进来”方面,要积极 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知名专家和企业家来攀开展访问、 交流、培训。要抓好“钒钛之光”优势工业人才、 “大地 飘香”现代农业人才、 “情满金沙”康养产业人才等重点 人才工程实施,大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统筹推进各 类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在学中培养,在干中提升,造就 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第四是“用”,即让人才各尽其能。 对人才要用其 长、避其短,让有文字功底的去搞文字工作、会协调事的 去搞统筹协调、有点子有思想的去搞策划、懂群众工作的 去做群众工作。要营造好“用”的环境,让想干事、能干 事、干成事的受激励和重用,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坚决调 整,对乱作为的坚决处理。要用当其时,尊重人才成长规 律,优化人才结构,继续建好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孵化、 专家服务基层等平台,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 。要加大人才服务基层和脱贫攻坚力度,鼓励和引导人才 到基层一线和贫困地区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要深化人 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人才管理中行政化、 “官 本位”等问题,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要认真贯 彻中办、国办最近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 革的指导意见》,改进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评价方 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建立人才功勋奖励制度,让有真 才实学、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现“名利双收”。 三、坚持合力推动,确保各项人才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市委提出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得到了省委的充分 肯定和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现在关键是要抓落实。对刚才 讲的人才工作“招、借、培、用”四字诀,各级各部门要 认真梳理,明确具体刚性的措施,一条一条抓好,集众智 、汇众力,推动“一二三四”工作思路落地落实。 一要压实人才工作政治责任。 人才工作是党的建设 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人才工 作专项述职、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 特别是“一把手”抓好人才工作,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 要求的“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 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今天,会议审定了全 年 25 项重点人才工作任务,下来以后,各责任单位要逐 一明确责任人、时间进度,逗硬考核。 二要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各成员单位要在人才强市 格局中承担应有职责,发挥应有作用,推动形成统分结合 、上下联动、协作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组织部(人才办)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切实履行管 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在当好参谋、统 筹协调、调研指导上下功夫。各成员单位要抓好本领域、 本系统、本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在制定人才政 策措施、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培育和发展人才资源市 场等方面的职责。 三要切实保证人才投入。 建立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 制,加强对人才新政、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的保障,发挥好 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用人主体 和个人共同投资人才开发,构建多元化的人才投入体系 ,共同推动人才事业发展。现有的人才经过培养和合理使 用能够成长起来,外面的人才能够招得进借得来,通过多 方发力,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 同志们,人才聚则事业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务实高效地抓好人才 工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 才队伍,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攀枝花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 人才保障。 抢抓转型发展新机遇 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我市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 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主战 略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毛小平同志就当前及今后一段 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和安排,我完全同意,各 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会上颁发了“优秀人才贡献 奖”、“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奖”、“高技能人才成就奖 ”和“引进人才贡献奖”,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 向获奖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为无锡现代化建设施展才华 、建功立业的全市百万各类人才表示衷心的感谢。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几年来,我们坚持实施 了“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主战略 ,大力推动“530”计划和“7+1”政产学研联盟两大抓手 ,全面启动了党政干部的“双新”工程,以建设“人才特 区”为契机,致力把人口增长压力变成人才集聚动力,把 人才辈出之地变成人才荟萃之地。全市党政人才、企业管 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人才队伍不断壮 大,成为推动无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当 前,无锡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担负着由全面小康向 建设基本现代化转变、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两大 历史任务。实现转型发展,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 技人才,全市上下要根据特别尊重人才、特别政策、特别 环境、特别机制的要求,以求贤若渴、只争朝夕的精神 ,建设“人才特区”,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下面,就加 强人才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资源”的两个 认识,增强抓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江泽民同志2001年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 学判断;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两院院士代表大会上提出 ,“人才是战略资源”的科学判断。两个科学判断,一个 从历史发展高度,强调人才的基础性、根本性地位;一个 是站在世界发展的视野,强调人才的战略性、全局性作用 。两个判断本质相同,都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新概 括、新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有机结合的新 境界、新体现。深刻把握“第一资源”和“战略资源”两 个判断的核心内涵,关键要用历史眼光、全球视野和战略 思维强化对人才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的认识。结合无锡实 际,就是要充分认识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 位关键作用,充分认识当前抢抓人才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 和严峻挑战,充分认识无锡做好人才工作不可多得的比较 优势和现实条件,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牢牢把握新时期人才工作的主动权。 充分认识人才在无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关 键作用,就要增强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于斯为 盛,惟才是兴”。发展经验表明,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 才。从无锡发展的实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一大 批眼界开阔、胸襟宽广的领导干部,一大批有勇有谋、敢 于创新的经营管理者,一大批知识丰富、成就卓越的专业 技术带头人,推动了无锡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速了我市 农村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苏南模式”。我们 的现代化建设之所以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都得益于我 们拥有一大批具有战略思维、全球眼光,善于同国际接轨 的各类人才。无锡转型发展更加需要人才的支撑和引领。 从国际经验来看,二战后美国之所以跃居世界超级大国 ,是因为战时美国吸纳和集聚了大批国际领军人才和精英 人才,形成了吸纳全球人才的文化传统,增强了不断创新 、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日本毁于二战,崛起在上世纪六 十年代,20年快速崛起,主要得力于战时留存的科技管理 人才的支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评论日本崛起时 讲过“二战可以毁灭日本的物质财富,但无法毁灭日本的 创新资源,这就是人才和知识”。台湾上世纪七十年代成 功转型,悄然跃起,主要依靠了海外留学人才的回归和国 际高素质人才的集聚。古往今来的科技创新实践反复表明 ,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学科的创建者、 新产业的开拓者、新途径的引领者。谁能够培养、集聚、 用好创新型人才,谁就能抓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新产业 发展 的制高点。 充分认识国内外人才流动的新变化,就要增强做好人 才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全球产业结构大变动、大组合 ,带来国际人才大流动、大循环。当前我们面临着金融危 机背景下国际人才溢出的机遇,也面临着长三角新一轮改 革开放、人才区域集聚的机遇,但也面临着国内城市抢抓 人才的挑战,特别是周边地区紧紧抓住长三角新一轮改革 发展机遇,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力度之大、出手 之快、先声夺人。上海以“海纳百川、服务全国”的精神 ,努力营造开放、宽松、宽容的社会氛围和育才、聚才、 用才的体制环境,强力扩大人才集聚效应;杭州立足吸引 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着力推进思想观念、创业环境、体 制机制三大创新,大力构建“创业天堂、休闲之都”的独 特优势。苏州、南京依托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致力形成集 聚人才新“磁场”。机遇可遇不可求,稍纵即逝,逝之不 再。只有早一步,快半拍,才能抓住主动权、制胜权。 充分认识无锡自身优势和现实条件,就要进一步增强 做好人才工作的自信性和坚定性。无锡具有重才兴教、崇 工尚文的历史传统。无锡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教育发达 ,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之地,载入史册的就有近百位政 治、文化名人。近代以来,无锡在全国有影响的政治家、 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就有260余人。目前,无锡籍的 两院院士有67人,已位列全国地级市前列,具有集聚人才 不可多得的人文环境。无锡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东 接上海,西连南京,地理相近,文化相通,既可以接受上 海全方位辐射,又可以保持差别化、特色化的城市定位和 产业分工。特别是随着沪宁城铁、京沪高铁开通,时空距 离进一步缩短,同城效应进一步放大,无锡对人才吸引力 、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无锡人才工作具有扎实基础,近几 年来,我们在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使用人才上进行了卓 有成效的探索。“530”计划的城市名片,“7+1”政产学 研联盟的特色品牌,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城 市和打造人才特区的典型实践,使无锡对海内外人才的吸 引力、集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只要充分发挥和提升 无锡现有优势,就能变成集聚人才的强大合力,变成转型 发展的强大动力。 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资源”的两个认识 ,必须以超前的眼光、世界的眼光、 竞争的眼光来思考、谋划人才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 思想、更新观念,探索新时期人才工作新思路。结合无锡 实际,当前有必要在思想上破除三个意识、确立三个观念 :要破除重物轻人意识,确立以人为本观念。目前在我们 部分地方和干部中还存在着引进人才不如引进设备、企业 发展靠人才不如靠技术等偏面认识,忽视了人才在推动技 术创新创业中的主体作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 ,挫伤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造成人才流失,本质 上是“见物不见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满足人、服务 人。体现在人才工作上就是尊重人才、支持人才、重用人 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在人才实现自身价值 中使社会获取更大的价值。要破除急功近利意识,确立长 远发展观念。在我们一些工作中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 ,重现成人才、轻潜在人才的倾向,片面追求人才即期效 应和投资回报效应,怕投资、怕风险。既不能储备人才资 源,又不能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其实质是功利主义思想 和经济发展的短视行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开发培养 人才需要战略眼光,长远考虑。要舍得投资,舍得时间 ,用发展的眼光引人、育人、用人。超前谋划,厚积薄发 ,以人力资源优势变成创新发展优势。要破除安于现状意 识,确立大胆创新观念。现在有些单位和地方对人才工作 满足现状,恪守常态,甚至还有些同志对“530”海外人才 引进计划心存疑虑,对“7+1”政产学研合作信心不足,等 等。所有这些,本质上是墨守成规,拘泥路径依赖。同时 还必须看到,我市现有人才工作与发展形势、目标定位还 不尽适应。人才投入的力度不大,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 比重2004年为2.25%,2008年不升反降,仅为2%左右。人 才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作用有所增强,但对推动 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不尽明显,缺少引领产业创新的战略 型、领军型人才。形势发展,变动不居,人才工作,唯有 创新。过去产业外延扩张、粗放增长需要吸引一般技能人 才,现在产业高端攀升、转型升级需要吸引大量科技创新 创业人才。只有跳出传统的引人、用人、育人思路,才能 更大范围更宽视野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只有创新体制机制 ,才能充分调动人才和用人主体的两个积极性。 可以说,无锡肩负转变发展方式的时代重任,比任何 时期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望人才;建设基本现代化的历史 使命,比任何城市都更加需要集聚人才、用好人才。 二、突出企业载体和“三创”载体建设的两大重点 ,着力构建人才辈出的平台 企业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体现了企业集 聚人才、使用人才的主体作用。“三创”载体是科技研发 、成果转化的新高地,体现了政府吸引人才、服务人才的 导向作用。两者相辅相成,有机互动,缺一不可。 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载体创新功能建设。企业是科技创 新创业的主体,又是各类人才集聚的主阵地。充分发挥人 才创新创业的作用,就必须推动企业的人才建设。要结合 企业转型引进人才。传统生产制造型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 业转型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立足转型,加大企业科 技投入,加强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通 过推进企业“三站二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 、研究生工作站,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建设,为招才引 智搭建平台;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为引进各类应用人才拓展空间。要围绕提高企业素质用 好人才。牢固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凸显尊重人才的 理念,体现求贤若渴的真情,放心使用、放手发展。特别 要尊重高层次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切实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用当其时。要依托企业创新经营集聚人才。 要加快推进企业组织经营方式发展转型,大力推动企业由 “两头在外、中间在内”向“中间分离、两端延伸”转变 ,以打造企业科技研发、市场营销、资本经营等核心功能 ,吸引科技研发、市场经营、战略管理高端人才,为各类 人才提供迸发创意、展现才华的用武平台。要围绕增强企 业后劲培养人才。企业后劲在于人才储备。积极探索企业 人才培养开发新机制、新途径。要利用“530”计划,加快 引进人才,利用政产学研合作加强培养人才,扩大人才引 进规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储备,为企业发展 积蓄后劲。 要进一步强化“三创”载体的服务功能。如果说开发 园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平台,那么“三创”载体则是发 展创新型经济的平台。如果说外向型经济是兄弟城市脱颖 而出的优势,发展创新型经济则是我们后来居上的优势。 要进一步加快“三创”载体建设进度。前期“三创”载体 建设推进较好,基础很好。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要继 续加快建设步伐,优化建设布局,提高质量水平。确保年 内累计完成600万平方米,确保“五年目标四年完成”。要 进一步创新建设开发机制。要按照投资建设、管理运行分 开的要求,实行公司化运作、项目化管理。提高起点,拓 宽视野,积极探索“三创”载体的运行模式,把政府公共 服务和“三 创”载体的科技招商结合起来,以良好服务功能吸引 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和科技含金量高的项目。要进一步完 善载体综合配套功能。要围绕各类人才的需求,将环境、 生活设施配套作为科技综合体来建设,优化创业条件,完 善公共服务,创新生活环境,推动科技专业园区向科技社 区转变,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满意度和归属感,使“三创 ”载体成为创业的热土、生活的天堂、成长的乐园。 三、强化“530计划”和“7+1”政产学研联盟两大抓 手,更高起点推进“人才特区”建设 “530”计划是以吸引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人才为重点 ,实行科技创新创业;“7+1”政产学研联盟是以利用国内 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科技力量、科技项目为重点,加速成 果产业化、市场化。从长远视野看,它颠覆了科技创新的 传统发展路径,走出一条把国内外各类创新资源转化为无 锡转型发展创新资本,以国内外人才集聚带动新兴产业集 群的新路子。 要做强做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的品牌。以深入 推进“530”计划为抓手,加快实施后“530”、泛 “530”计划,不仅要重视引进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也 要重视国内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不仅要加快 “530”项目研发孵化,而且要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 带动更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深入研究海外高层次 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推进机制,增强示范功能,放大品牌 效应,把基地建设与打造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相衔接,工 作目标与体制机制创新相配套,人才结构与产业升级相协 调,增强人才的集聚效应。 要大力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的综合环境。着眼于满足国 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的基本需求,着力解决创新 创业的后顾之忧。以创新创业团队建设为重点,致力加快 培养、开发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优化创新创业 企业的人才结构,提高科技创业成功率。以完善政府采购 、信息沟通、业务对接为重点,推动海归企业与地方企业 技术创新有机对接,与本土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合作互动 ,助推科技创新创业企业长入地方经济发展。以满足国际 型创新创业人才生活需求为重点,通过利用外资、对外合 作等形式,加快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和国际社区建设,提 高层次,扩大规模,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 要拓展拓宽政产学研合作的领域和途径。要把 “7+1”政产学研合作计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 ,明确目标要求,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结合产业结构和 发展要求,各市(县)区都要建立和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 产学研合作共建的科技研发平台、成果转移基地和科技创 新园区。创新思路,拓展形式,通过人才“柔性流动”、 成果作价入股、专利授权经营、技术联合攻关,使更多企 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形成战略合作。要更加注重政府导 向和政策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支持知识 、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分配。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 使用方向,科技扶持、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重点向政产学 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设施建设、知识产权运用等 方面倾斜。 要着力构筑激励创新成才的社会环境。要以开放、宽 松、宽容、服务为重点,形成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 境。开放,就是要大力弘扬“大气开放、包容和谐”的文 化氛围,大力表彰和宣传重大创新成果和人才,形成创业 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的社会舆论导向,吸引国内外 各类人才到无锡创新创业、成就事业;宽松,就是提供相 对宽松的政策和机制,加强人才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切实 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实行政策聚焦,研究制定引进掌 握国际尖端技术的顶级人才和领军人才的重点政策,坚决 突破不利于人才引进的政策障碍,打破不利于人才引进的 体制束缚。宽容,就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给人以信心 ,让在创新创业中受挫的人倍感关切和鼓舞,让新思想、 新技术、新产业获得生长和发育良好的土壤,让人才深刻 感受到快速发展的无锡有舞台、有奔头,能干事、干大事 。服务,就是立足以提高入驻率、成活率和成功率为目标 ,努力做到“成立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 后当保安”,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人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 ,尊重和保护一切造福于人民的创造活动,放手让一切生 产要素潜能竞相迸发,让一切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要改进和强化人才工作推进机制。坚持“科教兴市、 人才强市,知识产权和质量立市”的主战略,把人才工作 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摸清家底,把握需求,做好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把精力 和财力、物力、人力更多地用于人才培养、使用和建设上 来。进一步突出人才工作的重点抓手,通过服务平台建设 ,引导激励政策和市场运作体系等途径,在较短时间内扩 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以一流人才 带 动一流团队、提升一流学科、发展一流产业。进一步 加强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改进和加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建设,强化工作责任和目标考核,细化工作环节和督促检 查。各单位各部门要更加强调大局,更加强调协作,更加 强调服务,多一些支持配合,少一些推诿扯皮,真正做到 工作上合拍、服务上合力,确保人才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同志们,过去30年,无锡成为中国乡镇企业家的摇篮 城市;未来30年,无锡要努力成为中国科技创业家(企业 )的摇篮城市。使命任重道远。我市的人才工作要紧紧围 绕努力把无锡建设成为中国科技创业家摇篮城市的目标 ,更好更快地引进和培育科技创业者和科技创业家队伍 ,精心选拔和任用致力推动科技创业家摇篮城市建设的党 政人才队伍,积极培养支撑科技创业企业发展的专业技术 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大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业家茁壮成 长、科技创业企业做大做强的综合环境。 同志们,识才用才,历代被视为治国安邦之方略。古 人讲“经世之道,识人为先”,“举贤荐才,为政之要 ”。毛泽东同志更是精辟地指出“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 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站在今天的视野,就是管政策 方向,管使用培养人才。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加 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 管协调、管服务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 集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制度保障人才、用真情吸 引和留住人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营造环 境、整合力量、改善服务,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 的发展机遇,让一切创新因素充分涌流,促进各类人才成 长。让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理念、更开拓的思 路,强力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质量与知识产权立 市”主战略,荟萃各方英才,构建人才高地,为把无锡建 设成为中国科技创业家(企业)摇篮城市、实现“一当好 、三争创”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区委书记在全区组织暨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区组织工作暨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 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和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 ,进一步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组织部门,以改革创新的 精神、扎实有力的举措,大力抓好组织人才工作,提升干 部素质,强化队伍建设,为“三快三先”提供坚强的组织 保证和人才支撑。刚才,宣瑞部长作了工作报告,客观总 结了去年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任务,讲的很好,我完全 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抓好落实。5家单位从不同层面 、不同角度就加强基层组织工作作了很好的经验交流,发 言各有亮点,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推进组织 工作再上新台阶。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 下以“争先进位、跨越发展”为主题,以“融入主城区、 建设副中心”为目标,大力实施“十大行动计划”,深入 推进“八件大事”,开创了贾汪跨越发展的新局面,呈现 出“综合实力增长快、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生活改善多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突出特点。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 值XX0亿元,增长XX%;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1亿元,增长 51.6%,增幅居苏北24个县(市)第6位;主要经济指标增 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以区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 功争取到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政策扶持,实现了 “xx”发展的良好开局,经济社会发展迈入了快车道。   一年来,全区各级组织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 区委决策部署,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 显著成绩,为全区发展大局作出了新的贡献。一是党委集 中换届圆满成功。镇党委换届成功率达100%,换届风气测 评满意率达98%。换出了干部队伍的精气神、换出了领导班 子的战斗力、换出了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二是干部人事制 度改革深入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成为常态,基层一线和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进一步加大。三是人才工作取得新 突破。实施研究生企业集聚工程、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和创 新创业平台打造工程,为人才发挥才干提供了崭新的载体 ,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四是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坚 持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有机结合,深入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 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五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形成品 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专门来我区视察 大学生村官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党 的生活》等党报党刊多次宣传报道我区经验,产生了广泛 影响。对组织系统一年来的工作,区委是充分肯定的。在 此,我代表区委,向受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个人表示 热烈的祝贺!向全区组织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 亲切的问候!   今年是党的XX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是区镇人大、政府 和区政协集中换届之年,也是贾汪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 关键一年。23日,区委召开了全委(扩大)会议,结合省 委罗志军书记对徐州工作提出的“两快两带三先”的新要 求和市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提出了“三个坚持”、 “三快三先”的新目标,要坚持“稳中求快、又好又快 ,争先进位、跨越发展”总定位不动摇,坚持“融入主城 区、建设副中心”总目标不放松,坚持创建“全国资源枯 竭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总要求不懈怠,进一步加快发展 步伐,在全市“两个率先”中争先进;进一步加快跨越步 伐,在苏北全面小康建设中做先导;进一步加快转型步伐 ,在全省科学发展中当先锋。实现以上奋斗目标,关键在 人、关键在干部。组织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切实做好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 打基础的工作,为“三快三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 才支撑。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以迎接党的XX大为主题,高标准完成人大政府政 协换届   召开党的XX大是今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 一件大事,组织部门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任务。全区各级党 组织和组织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扎扎实 实做好迎接党的XX大有关准备工作。要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积极推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 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活动,努力构建创先争 优长效机制;组织好“七一”前后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 工作,树立一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引导广 大党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经济社会 发展的实践中去,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XX大胜利召 开。XX大召开后,要深入学习XX大精神,迅速组织全区党 员干部认真学习大会文件,以XX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 践、推动各项工作。   根据省市统一部署,今年上半年,我区人大、政府、 政协和镇人大、政府将进行换届。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事 关大局、事关长远,是今年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 组织和组织部门要按照省、市委统一部署,认真总结运用 党委换届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抓紧时间、精心组织,抓细 抓实,确保全面完成区镇换届工作。一要形成一个好报告 。认真组织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等各类报告,把省、市 、区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 ,使起草和审议报告的过程,成为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 过程,成为发扬民主、增进团结的过程,成为进一步明晰 科学发展思路、激发“三快三先”热情的过程。二要选出 一个好班子。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进一步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合理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切实增强 整体功能;统筹考虑班子成员专业特长、能力结构、工作 经验上的互补性,合理把握班子主体年龄结构,注重大力 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切实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三要营造一 种好风气。严格执行换届纪律,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 、预防在先,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各 级领导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正确对待个人进退 去留,严格执行“5个严禁、XX个不准、5个一律”,严密 防范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全力维护风清气正的换届环 境。   二、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提 升各级领导班子素质和水平   组织部门担负着选好干部、用好人才的重要使命。随 着人大政府换届陆续展开,一大批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 部走上领导岗位,要根据换届后的新情况新特点,大力加 强领导班子建设。随着贾汪大发展大建设的快速推进,一 些重要领域和岗位,亟待充实一批专业人才,要根据发展 的新形势,大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推动科学发 展的领导核心和人才队伍。今年,要在全区开展“领导班 子建设年”活动,区委组织部要切实发挥牵头作用,认真 制定实施方案,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   一要加强党性建设。切实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科 学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根本宗旨教育、民主集中制 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 ,推动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始 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坚定信心,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 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真正经受住执政考验、 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   二要加强能力建设。突出抓好新一届党政正职培训和 新进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培训,全面提高领导干部谋发展、 抓大事、惠民生、促和谐等方面的能力,以能力素质的大 幅度提升,推动各项事业的大踏步前进。要坚持“缺什么 补什么”的原则,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重点围绕推进 “三重一大”、促进转型升级、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破 解发展瓶颈制约、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积极推行 “专题化培训、案例式教学”,不断增强干部实战技能 ,全力打造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的领导班子。   三要加强作风建设。各级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深入开展“三联三解三促”活动,带头深入群 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面对面倾听民声,心贴心化解 难题,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领导 干部的良好形象。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解决领 导干部在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等方面存 在的突出问题。要不断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 设,进一步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具体制 度,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 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四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贾汪跨越发展、转型 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切实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使 用力度,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壮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 队伍,为推动贾汪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要 抓好招才引才,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联动 ”,在项目洽谈中引才,在人才合作中招商,努力做到招 来一个龙头企业、聚集一批优秀人才,引进一批领军人才 、带动一个产业崛起;紧紧围绕实施“三重一大”,加快 “四个转型”,推进“十大行动计划”和“八件大事 ”,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力度。要抓好 培才育才,着力培养一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 理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着力培养青年拔尖人才,继续 完善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相关扶持政策。要优化人才环境 ,进一步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区财政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 金,全力保障人才优先发展。   三、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着力提升组织工 作科学化水平   中央确定今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各级组织部门 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使组织工作更多地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一是着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行动计划落实。各 级党委要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 实区委出台的《“基层组织建设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切实加强对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要大力推进村 党组织“四有一责”建设,落实社区“三强一化”要求 ,坚持在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产业 一线创新党组织设置,注重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加强城乡统筹共建。要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认 真贯彻落实李源潮同志与大学生村官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 神,坚持热情关心与加强管理相结合、支持干事与扶持创 业相结合,引导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群众,染牢“农民底 色”。要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切实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 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夯实党的基层基础。   二是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组织部门,是党委 负责选用干部的重要职能部门,虽然不直接在发展主战场 发挥作用,但却承担着为主战场调兵选将的任务,从这个 意义上讲组织部门的效率是最高的。组织工作的特殊性质 决定了对组工干部的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全区各级组织 部门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把“讲党性、重品 行、作表率”的要求落实到组织部门的各项任务和组工干 部的实际行动中去,围绕中心、发挥职能,内强素质、外 塑形象,树立“模范部门、过硬队伍”的良好形象,真正 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每 位组工干部都要善于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高知人善任 、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把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坚 定、业务精通、公道正派、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是进一步强化对组织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 着眼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对组织工作的组织 领导和工作指导,及时研究和解决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高度重视组工干部队伍建设,为组织部门开展工作创造 良好条件。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 作格局。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组织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 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 贾汪实现“三快三先”、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以优 异成绩迎接党的XX大的胜利召开! 在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区委书记 龙 勇   同志们: 刚才,我们书面传达了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志 强同志总结了“十二五”期间西区的人才工作,安排部署 了今后五年的新任务。总的来看,近年来,区委深入实施 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 进的政策和文件,实施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大学生和科技 人员创新创业等重点人才项目,深化了拓展与名校名院、 地企共建的人才合作交流,紧扣产业发展集聚培养使用人 才,实现了战略储备、能力提升与事业发展的精准对接。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在座各位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与 我区各类人才的艰苦奋斗是紧密相连的。在此,我代表区 委、区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区各级各类人才 致以亲切问候!对广大人才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 献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我区人才队伍建设讲三点意见 。 一、深刻把握形势任务,切实增强建设区域人才高地 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充分认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 关键作用。人才资源是吸引资本、带来项目、激发活力的 关键因素。中山先生曾发自肺腑地说:“治国经邦,人才 为急。”人才作为高级生产要素,对社会的综合推动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随着经济全球化 的深入发展,美国把人才列为比美元、军事更加重要的国 家核心战略。日本自2011至今,三次推出放宽外国人签证 、居住限制以及降低永住资格申请门槛的政策,专门吸引 急需的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和高收入人才。此外,国内 经济实力遥遥领先的东部沿海省份,如江苏、广东在 2010年全国人才发展状况统计中,人才贡献率在全国分别 排在第3、4位,2个省的经济总量(GDP)在全国排名也分 别为第2、1位。从全省来看,为了赢得雄厚的人才资源 ,赢得竞争优势和创新动能,各地在人才工作上纷纷发力 、你追我赶。成都新出台了“成都人才36条”重大政策 ,绵阳实施“千英百团”计划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广安公开招录引进全日制博士担任县处级 领导干部,攀枝花市也围绕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人 才高地”的战略目标,出台了人才发展项目管理办法。可 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谁能够培养、集聚、用好人才 ,谁就能抓住竞争的主动权、发展的制高点。西区要想在 这场竞争中占一席之地必须进一步加快步伐。 (二)充分认识我区人才工作面临的不足与挑战。从 我区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人才工作有了较大的突破,但 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与周边兄弟区县相比,与转型跨越 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人才总量还相对偏少。全区现有各级各类人才不足 全市的1/20,属于“人才资源小区”。二是人才结构还不 够优化。专业技术人才只占30%,硕士研究生仅占1.2%;高 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明显不足 ,成为制约转型跨越发展的主要瓶颈。三是人才载体平台 建设相对滞后,缺少高层次科研机构,人才的作用得不到 充分发挥,人才引进与流失并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 区在人才工作上的严峻态势,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 ,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人才工作。 (三)充分认识我区人才工作的战略机遇与自身优势 。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纵深推进,“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的发展空间进 一步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 形成。特别是四川自贸区正式获批、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 发试验区纳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范围,市委系列“康养 +”工作方案的出台,我区正在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向主要 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转变,由黑色高碳 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变,由采掘文明向“智”造文明转变。 这些战略开发不仅仅只是有利于区域发展,更有利于发现 、培养人才。要充分利用以上战略机遇来引才、聚才。除 区域战略优势外,我区自身特点也有着长足的进步。目前 ,我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机械装备制造、钒钛材料、康 复康养器具、新型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已初步显现出良好 的发展态势。特别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阳光康养 、生态旅游的环境优势将更加突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加之,我区人才政策不断完善,人才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人才利用率相继提升,人才与区域发展愈加融合。因此 ,我们要坚定信心,勇于担当,顺势而为,围绕建成“产 业兴盛、城市繁荣、环境优美、民生殷实”的现代幸福美 丽城区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为区委 、区政府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把握人才工作关键,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海纳百川“引人才”。 要放宽视野、主动出击、大力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 域的人才引进战略。用西区实施“三大产业集群”巨大发 展潜力和“四大为民工程”的美好前景,吸引人才、感召 人才、集聚人才。一要围绕转型升级抓引进。抢抓我市加 快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和全国阳光康养旅 游目的地”的机遇,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围绕 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大课题和重大工程 ,特别是机械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型能源、钒钛材料 、阳光康养旅游、现代物流等领域,面向全国广揽一批专 业技能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加快集聚一批能够推 动重点产业提升、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团队,形成以 高层次人才引领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二要着眼技术合作 抓引进。以发展和提升我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 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从科技合作、技术入股、知识产权 等方面入手,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提 升我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三是要立足创新创业抓引进。采 取技术引进、项目引进、课题引进等形式,吸引更多掌握 关键技术、拥有自主创新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入驻西区,促 进项目建设和人才引进良性互动。 (二)不拘一格,竞相发展,多措并举“育人才”。 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领军人 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对我区来讲十分迫切,但培育 一支总量大、素质高的本土人才队伍,也同样重要。一是 要依托基本教育“育”人才。牢固树立大教育理念,把高 等院校、科院院所、职业学校作为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 地,通过系统培训、专业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 ”等方式,加快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 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者等六支人才 队伍建设中创新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二是要围绕企业和项目“育”人才。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 的脊梁,企业中经营管理人才、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缺乏 是我区人才工作的短板,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 要按照高端引领、重点培养的思路,依托现有企业人才规 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入实施西区工业优势产业人 才培养工程和特色农业人才培养工程,努力打造一批立足 本土、具有战略眼光、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和农业 拔尖人才,使其成为引领转型发展的领头雁、脱贫致富的 带头人。要结合“项目推进年”工作的开展,在项目引进 中发现人才,在项目推进中检验人才,在项目推进中考察 人才,在项目达效中选用人才。三是要立足实践锻炼“育 ”人才。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引导他们向乡镇、农 村、企业、社区流动,向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流动,让人才 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磨炼意志、增长才干。要认真总结 我区上挂、下派、到企业挂职等跨行业、跨条块、跨领域 多途径、多渠道培养锻炼干部的举措和办法,统筹推进党 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社工人 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类人才比学赶超、创新争优,为转型 跨越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三)创新机制,搭建平台,优化环境“聚人才”。 培养、引进人才很重要,留住、用好人才更关键。要因地 制宜,制定出既能适应当地发展战略,又能促进人才发挥 效力的人才政策,做到人能尽其才、才能尽其用。一是要 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把品质、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 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在 人才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的时候让他们在重要岗位上 挑大梁、唱主角。要突出抓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 ,建立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评激励机制,推动人才在锻炼 中成长,在成长中创优。二是要打破体制机制束缚,突出 问题导向,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突破人才身份 限制,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要尊重人才成 长规律和创新规律,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履行本单 位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与本单位业务领 域相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等兼职,或者利 用与本人从事专业相关的项目在职创办企业。三是要把载 体建设作为用好人才的重要抓手,以产业重构为核心,把 握格里坪工业园区被授牌“四川康养器具产业园”,成为 我省唯一专业康复辅助器具制造园这一优势,加快国家康 复辅具研究中心的合作在西区成立分中心的步伐,打造西 南地区康复辅助器具生产基地,同时积极推进专家服务示 范基地、教育系统工作室、2个科技孵化载体建设、“西区 众创服务中心”建设,切实为现有重点行业领域人才搭建 干事创业的平台。四是要着力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对人才 的关心关怀,完善区领导联系突出人才制度,不断完善高 层次人才在居住、医疗、社保、税务、职称申报等方面的 服务保障,使他们安心工作、专心创业。大力宣传人才政 策和先进典型,营造尚贤重才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在 西区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待遇有想头、生活有靠头 。 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各级部门要深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将 人才工作纳入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政 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重点抓好全局 性问题调研、跨部门工作协调,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遇到 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制定人才政策、构 建人才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人才资源市场等方面发挥作 用。承担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 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 要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统筹推进 全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组 织要积极发挥育人、引才、用才的牵线搭桥作用,努力形 成全社会齐心协力、协调一致做好人才工作的良好格局。 同志们!人才是强区之基,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我 们要抓住机遇、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坚定不移落实人才 强区的战略,让更多的优秀人才扎根西区、奉献西区,开 创出西区因人才而蓬勃发展,人才因西区发展而充分发挥 才干的良好局面。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在沈航思政工作研究会三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党委副书记 芮小苗 洪军处长、霍泓部长,同志们: 2013年8月,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了 重要的“ 8.XX” 讲话。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并积极筹划 ,于 2013年 12月 30日 ,召开了第三届思政工作研究会 一次会议,重新组建了新一届理事会,制定了新的研究会 章程,对20XX年全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经过 一年的努力建设,研究会各项工作逐步完善并走入正轨。 今天,经过党委同意,我们在这里组织召开三届二次会议 ,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 在此,我谨代表研究会向教育厅、市委教科工委长期以来 对学校思政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长期奋斗 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一线的全体思想政治工作者表示由衷 敬意! 过去的一年,学校的思政工作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 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围绕 中心、服务大局为总体目标,在广大师生员工当中大力开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工程,引领广大师生员 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 自信,引领广大师生员工提升对学校发展和改革的责任意 识和担当意识,为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影 响的活力现代幸福新沈航”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具体工作有以下方面: 一、实施思想武装工程,强化师生思想的正面引领 1.思想理论武装工程 一是依托思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大力推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 持统一使用《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入选辽宁省精品资 源共享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3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 ;思政课情景剧教学法获得教育部首批20项教学方式方法 改革择优推广项目之一,并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社科部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二是依托两级中心组、党 校、校内讲师团“三级”政治学习平台,全面强化教职员 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在中心组学习方面,校党委理论中心 组一年来累计集中学习11次;在党校培训方面,邀请省委 党校 教授面向全校处级以上干部进行了6次集中培训;在 校内宣讲方面,讲师团充分利用教职工“双周三”下午政 治学习时间,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围绕“XX大、XX届三 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主要内容 ,完成了2次集体备课和12场次的集中宣讲,覆盖了全校所 有基层组织的XX00余名教职工。三是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 学院,对青年大学生中的骨干进行重点引领和教育。青马 学院按照协同育人的基本模式与中航工业沈飞、中航工业 黎明、中航工业601所等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将马克思主义 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 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将取得企业实践经验融入学生的培养 全过程,使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紧密有机结合,使学员在 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综合素质提高的自觉实践者。 2.价值观教育工程 一是通过凝练“沈航精神”和“大学生价值观表述语 ”为契机,引领师生学习、宣传和自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去年,启动了“沈航精神”和“大学生价值观表 述语”的征集评选活动,并初步形成了“沈航精神”和 “大学生价值观表述语”,使其成为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 精神品质、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二是紧抓新生入学、毕 业以及传统节假日等时间节点为契机,将入学教育、国防 教育、励志教育和爱校爱师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学生处 重新修订了《大学生手册》并组织广大学生自觉学习践行 《手册》要求,有效规范和矫正了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 ,转变以往校服的选购理念,融入沈航元素,进行特殊定 制,将沈航情怀和沈航精神融入了大学生活“第一课”。 连续举办了多届盛况空前的“毕业典礼”,邀请学生家长 和校友代表参会,全体学术委员会成员为每一位毕业生授 位,上好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课”。每逢清明节,组织 全校上千师生徒步赶往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奠革命英烈 。还有五四,一二.九等都组织学生活动。三是通过开展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比赛、“中国梦”大讨论等形式 ,引领师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年11月 ,宣传部和研究生院联合承办了由市委教科工委主办的沈 阳市高校师生“学讲话·铸诚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主题征文活动,征集全市高校师生优秀征文393篇。 3.校园文化教育工程。一是通过开展发掘典型、学习 典型、宣传典型,让榜样成为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教育的标 杆。学校大力开展评选“最美沈航人”、“我最喜爱的老 师”、“沈航榜样”等校园文化活动,通过选树和宣传典 型,让典型榜样成为引领广大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先锋。本月底,学校还将隆重举办“‘最美沈航人 ’颁奖典礼”,让榜样的精神发扬光大。同时,学校还创 造性地启动了“我与校长面对面”、“航企老总进沈航 ——与沈航学子面对面”等活动,引领和培育广大青年学 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二是围绕弘扬正能量,宣传 主旋律,在师生中开展“五月的鲜花”校园文化活动。去 年的活动之一主题为“辽宁精神·沈航情怀”。著名作曲 家铁源老师走上舞台与沈航师生共话“飘扬在战火硝烟中 的乐声”,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思想情怀。三是大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用舞台 艺术的感染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多次邀请沈阳师 范大学交响乐团、辽宁芭蕾舞剧团、辽宁人艺等知名团体 莅校表演,用典型和鲜活的艺术盛宴,为师生带来了心灵 的震撼、思想的升华。 二、严格管控网、报、广播、课堂、论坛等,构建立 体式的思想阵地 1.强化宣传阵地管理。一是强化网络建设对师生思想 的引领。学校门户网站被评为“辽宁省高校优秀门户网站 ”。同时,规范了网站内容,制定了《网络信息上传管理 办法》,打造出“情景剧教学法评分系统”“航企老总进 沈航”、“最美沈航人评选投票系统”等一批思想理论教 育和学生主题教育专题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专题网”已经完成制作工作,即将面向全校师生 推出。“沈航共青团”、“沈航之声”等微信平台都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注重校园媒体全覆 盖,大力发挥《沈航报》和《沈航之声广播站》、宣传橱 窗和校内电子宣传屏的阵地作用,策划开辟了“沈航先锋 ”、“花样年华”等典型人物专栏。同时,还设置了“我 的价值观”、“理论前沿”、“特约评论”等思想专栏 ,解读大政方针政策,用沈航人固有的风格和话语解读沈 航自己的故事,为沈航的发展站脚助威,团结鼓劲。 20XX年,学校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加强阵地建设。《沈航 报》实现了对开大版出报,《沈航之声广播站》和校内广 播系统也完成了全部武装和重建,宣传思想主阵地建设得 到了有效加强。 2.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学校严格落实《教师本科教学 规范》,要求教师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中备课,严 格教师课上言论。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听课、课堂抽检 制度。一是加强督导检查,开展督学专家听课;二是坚持 处级以上干部听课;三是坚持二级教学单位教师相互听课 ;四是完善教室多媒体监控系统等等,严格课堂教学管理 。 3.强化论坛报告的管理。去年,学校层面共举办各类 讲座、报告、论坛累计XX0余场,并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学 术性论坛、讲座、报告会管理的措施》,对于学术性论坛 、讲座、报告会进行审批和严格把关。按照59号文件精神 要求,重点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类讲座、论坛和报告的管 理,并由宣传部统一审批。目前,宣传部已经制定出具体 的管理办法草案。 三、建立全方位育人格局,统筹推进思想工作队伍建 设 59号文件提出要构建五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格局。 1.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去年,结合贯彻落实习总书 记关于争做“四有”老师学习活动,学校下发了《关于争 做“四有”好老师的活动方案》,围绕落实高校教师职业 道德规范、逐步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 的大讨论。学校成立了教师培训中心,对新入职青年教师 和具有海外经历的归国教师进行入职培训。严把教师聘用 考核政治关,在教师聘用、考核过程中,着力考察思政状 况和政治倾向。目前,学校在教师评聘考核工作中,大力 推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下一步即将完善师德一票否决制的 监督考核机制,使师德一票否决制落地生根。去年,马克 思主义学院承办了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和 辽宁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专 业委员会教学研讨会。我校思政课教师在辽宁省思政课青 年教师大赛和沈阳市形势与政策课大赛中多人次获奖。 2.建设高素质辅导员队伍。一年来,学生处以辅导员 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沙龙、建设辅导员阅览室等形式为 依托,定期组织辅导员、研究生助理辅导员进行全校范围 内业务能力培训,定期选送参加省级以上培训,其中2名辅 导员赴国外开展国际交流。我校辅导员在全省辅导员职业 能力大赛中多次荣获团体二等奖。材料学院闫红敏、机电 学院周浩等先后获评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3.建设高素质宣传队伍。组建了40余人的校园通讯员 队伍,负责二级单位网络信息上传和更新工作。此外,还 建立了由近200名学生组成的校报和广播站记者团。邀请媒 体记者进入校园开展“媒体进校园”活动。为了进一步转 作风、改文风,践行八项规定要求,宣传部全体人员与二 级单位建立联系点机制,进行定期走访调研,密切掌控宣 传思想工作导向,时刻把握舆论主导权。 四、强化调研和理论研究,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走向脉 络 1.开展思想状况调查研究。去年,党委要求研究会深 入师生实际,开展真实、客观、完整、全面的调查研究 ,针对思政课教材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辅导员成 长路径等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为进一步做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研究会利用 近2个月的时间,深入学校20余个基层党组织,重点围绕教 职工的工作态度、价值观念、政治觉悟、自身素质等方面 ,发放问卷XX00份,撰写并形成了《当前沈航教职工思想 状况调查报告》。经过调查,学校80%的老师“乐于从事教 师这一崇高的职业”;67%的教师对于目前社会道德水平感 到满意;67%的教师都非常关注“‘棱镜门’事件、南海局 势、乌克兰局势、苏格兰独立公投”等,表明我校教师整 体上有着积极的工作态度,有着正向的价值观念和比较敏 感的政治自觉。但是,我们也发现,仍有少数教师在一些 方面存在片面认识。比如,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 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问题,这说明我校在思政 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差距,利己主义 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 2.开展专项理论研究。努力加强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工 作。一年来,研究会与社科联组织申报了纵向各类思政专 项课题29项,合同额11.6万元。研究会在校内组织广大思 政工作者,围绕学生工作、师德建设、价值观教育等方面 制定课题指南并组织开展立项研究XX项,有13项已如期结 题,其中3项被评为优秀研究成果。 以上是一年来的工作整体情况。固然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也反映出一些实际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思想教育的工作力量和手段方式需要进一步加强。 当前学校思想工作力量和技术手段都相对薄弱;思想政治 工作的理念仍然停留在防、堵、守阶段;如何抢占舆论话 语权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2.网络新媒体和舆情监控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网络新媒体环境推进工作进展不够;对师生的真实思想动 态掌握不够准确,信息反馈不及时。 3.形成“五位一体”的育人格局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党组织基层政治学习抓得不够实,没有落地生根。对于文 件要求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科技育人 、实践育人”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认识不足,特别是在科 技育人方面,科研指导教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没 有切实发挥出来。 在全市人才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曹春光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主要领导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主要任务是落实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和朝阳市人才工作联席 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人才工作的 主要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强 化措施,着力推进人才工作实现重大突破,为推动凌源转 型发展、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为开好这次会议,市委组织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先后召开了5次专题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市人才工作领导 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园(景)区的意见建议,摸清全市人才队 伍建设的实际情况,查找制约人才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 寻找破解我市人才工作瓶颈的有效办法。同时,市委组织 部就朝阳市人才工作联席会议精神和我市贯彻意见向市委 主要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市委书记郭天玺同志就深入贯彻 会议精神,加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下面,结合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和我市人才工作实际 ,我主要讲四个方面问题。 一、强化“第一资源”意识,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 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各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在人 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 力推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 清醒地认识到,全市人才队伍的总量和总体素质还不能满 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要 实现建设开放、活力、大美、幸福凌源的目标,我们还有 很多工作要做。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竞争,说 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 优势。因此,我们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 思想、凝聚共识,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意识,把 抓好人才工作作为事关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积极谋划和 推进人才工作。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是中央和省市 委做出的新的重大部署。XX大以来,中央对人才工作做出 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先后 60多次对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树立强烈的人 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 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尤其是去年5月,就深 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指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 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辽宁省委对人才工作高 度重视,年初以来,连续召开2次常委会研究人才工作 ,1月21日,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 实施意见》,2月10日,审议通过《关于弘扬“工匠精神 ”加强全省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全省上 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 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扎实推进全省人才事业发 展。朝阳市委对人才工作可以说是空前重视,2月XX日,朝 阳市委组织部就成立考察组,赴苏州市就人才工作进行考 察学习,深入了解了苏州市及昆山市人才工作的有关情况 ,吸收借鉴先进经验,研究提出了加强朝阳市人才工作的 意见建议,明晰了“补齐短板”的思路和举措。4月7日专 门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提出了坚持“盘活存量、扩大 增量、改善结构、提升质量”的人才工作总体思路,在加 强领导、发挥本土人才作用、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改善人 才结构和强化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20项具体工作中要实现 突破。中央和省市委的一系列举措,传递这样一个信息 ,就是要自上而下全面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抓 紧、抓实、抓细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动力。因 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充分理解把握加强人才工作的 重大意义,从骨子里切实把人才工作重视起来,落实好上 级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要求。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是实现全市经济 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 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 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 有实力上的优势。对于我市来说,也同样适用。我市是经 济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工业结构不优,农业产业化程度不 高、新兴产业培育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等诸多困境。 尤其是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创 新创业和民营经济等方面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任务繁重而艰巨。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只有2家(利浩 管业、九通新型摩擦材料),规模小,仅占朝阳市7%;经 济技术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园区没有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 体制机制,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孵化器和技 术转移服务机构。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谁拥有 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和竞争的主动权。引进一位 高层次人才,就能引进、开发一个高科技含量的产品项目 ,就能带来、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团队,可以催 生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那么作为我们欠发达的凌源 地区,就更应该做好人才工作,我们要以人才引领创新 ,以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 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人才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为经济发 展增添内生动力、激发生机活力。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是对各部门各 单位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人才工作党委负总责,组织 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只有这样 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我原来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深感 这项工作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虽然我们也做了一些 工作,但是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欠账还是很多,各领域、 各行业人才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人才总量少、素质不高 等,工作中也存在着重视不够,职责不清,机制不规范等 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加以研究解决。去年以来,从 中央到地方都在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XX年 3月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今年2月省委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 实施意见》,要求市县两级要制定实施细则。无论是制定 具体实施细则还是落实好中央、省市委要求,对我们来说 都是一个新的课题、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在我们还存在 这么多欠账的情况下,就更需要我们集中时间和精力,跳 出禁锢、打破传统,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举措,主动作 为、真抓实干。这次会上专门印发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 成员单位职责和工作规则、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XX年工作 要点,就是要明确职责、落实任务、齐心协力把这项工作 做好。请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切实负起责任,回去后 一定要认真研究一下,本部门、本单位的人才工作职责是 什么,工作任务有哪些,具体该怎么抓,一定要亲力亲为 ,主动担责。 二、坚持问题导向,正视人才工作存在的差距 过去的一年,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在推进全市经 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通过出台制度、搭建平台 、组织专家服务产业项目,开展各类人才队伍培训,提高 了人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实现了人才工作的整体推 进。其中,出台《凌源市高层次人才享受企业股权激励的 优惠政策》,中航汽车与朝阳师专签定校企合作协议,小 城子农产品加工园区启动昱旸天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昱 旸天地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与国家级创业创新孵化示范 基地——内蒙古赤峰市建立了创业项目合作机制,成功举 办2期“辽宁凌源·内蒙古红山”创业项目推介会等活动很 有地方特色,得到了市委领导和企业的认可和欢迎。但按 照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也要 正视人才工作中存在的5个方面问题。 一是重视不够、观念陈旧的问题。党管人才落实不到 位,一把手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人才工作紧紧抓 在手上,人才工作处于“自然状态”。有的单位不知道有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这个机构,有的单位不知道自己 是不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的单位认为人才工作又大又 虚、无从下手,不想抓、不愿抓、不会抓,实际工作中处 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状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思想僵 化、观念陈旧,视野不宽、办法不活。 二是总量小、密度低且流失严重的问题。目前我市人 才总量3.9万人,仅占全市人口总数的6%,低于朝阳市1个 百分点,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由于受经济欠发达、就业机 会少、收入低等因素影响,人才外流严重,这里既有机关 事业单位的,也有企业的。凌源籍的高校毕业生,回到凌 源就业不足20%。现在人才工作的情况就是“外地引进难、 本地不回来、在职往外走”,这也是整个朝阳市普遍存在 的问题。 三是整体素质低,高精尖人才短缺的问题。素质教育 起点不高,职业教育不经常、不规范,特别是农村实用人 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受高科技含量企业少、工资待遇 低等因素影响,对高精尖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明显不足 ,导致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 四是资源配置不均衡,分布不合理,引领和支撑能力 弱的问题。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农林水 等传统行业。高新技术、冶金制造、高级企业经营管理等 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的分布呈现城市优于农村、教 育卫生和涉农部门优于其他行业。专业和行业分布不合理 ,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的成果不多,难以达到带动辐射作用 。 五是管理体制机制落后,服务环境不优的问题。没有 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管理办法,人才激励办法 不多、工作力量不足、经费投入不足、活动难组织,导致 人才积极性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甚至存在人才闲置浪 费现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工作中也 存在方向不清、目标不明、运转不规范的问题,人才工作 效率不高、效果不好。 以上这些问题是长期累积形成的,我们不可能毕其功 于一役,需要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韧劲,逐步加以解 决。 三、明确目标,主动作为,全力推进人才工作实现新 突破 谈到人才工作,大家总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很难做 ,很难做好。人才工作难做也得做,难突破也得突破。没 有人才的支撑和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我们的发展就很难 赢得主动,很难抢占先机。为此,全市要紧紧围绕振兴发 展的中心任务,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盘活存量、扩大增量、 改善结构、提升素质”总体思路,坚持解放思想,主动作 为,综合施策,重点抓好引进、用好、培育三个环节,确 保人才数量快速增长,人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布局更趋 合理,切实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一,精准施策,筑巢引凤。习近平总书记讲:聚天 下英才而用之。这就要求我们抛弃“等、靠、要”的落后 思想,主动出击,敞开胸怀,不拘一格降人才。要学会用 市场化思维招才引智,充分发挥用人主体作用,形成以需 求为导向、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 进机制。 一是依托产业引。重点实施产业引才工程,我市的 “五个一工程”涵盖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和新市镇 的各个产业和领域,是引进人才的最大平台。我们一定要 瞄准“五个一工程”中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如汽车及 零部件、冶金铸造、玻璃精深加工三大产业集群企业,摸 清这些企业项目属类和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面向国内重 点大学、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及国家有关部委,通过联办 、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运用市场手段柔性引进高 层次人才,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支撑一 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市直各部门,特别是经济开发 区、农产品加工园区,要改进招才引智方式,坚持招才引 智同招商引资并重,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企业需求 为核心,针对企业的某一件产品、某一项技术,充分发挥 中介组织、用人主体的作用,实施小型化、专业化、常态 化的招才引智活动。 二是挖掘潜力引。我市有红山花卉研究所、京源新技 术推广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蜂产品保健研究所等十余 家民营科研机构,有省科技厅派出花卉、葡萄2支特派团 ,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他们正处于单打独斗、各自为 战的状态,这是典型的资源闲置和浪费。我们一定要想办 法把他们组织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的科技人员更多地为 我市企业和项目服务,让他们的成果更多地在我市转化、 推广。我市有1个专业技术创新平台、2个朝阳市级企业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朝阳市级“劳动模范工作室”、7个 朝阳市级“名师工作室”,我市与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 学、大连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等10余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在这些平台、中心、室和高校背后,都有一支强大的高 层次人才团队,都是我们难得、偏得的资源和财富。 三是完善政策引。对于政策,大家普遍会理解为狭义 的给钱、给物、给方便。其实除了这些之外,拿过来就好 使、管用的办法,社会各界提出的有见地、能够促进发展 进步的意见和建议等,都可以纳入政策范畴。我们完全可 以创造性地应用到引才聚才工作之中。再就是针对引进高 层次人才,我市去年出台了《凌源市高层次人才享受企业 股权激励的优惠政策》,其中也不乏具有较强吸引力的优 惠条件,但实际效果却不明显,没能真正发挥出应有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要对相关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根据新形势 、新任务的需求做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使政策真正发挥导 向、保障作用。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把凌源的优势、待 遇、环境宣传出去,在更广的范围、让更多的人才了解凌 源、关注凌源、来到凌源。凌源处于三省7市区交界处,特 别高铁通车的后,距京沈两大都市群1个多小时车程,为凌 源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为凌源人才引进带来一个难得机遇 期。要开展高端引领活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发改局要抓 住全国标杆企业、先进园区、服务型政府、创新院所、金 融机构等系列“东北行”活动契机,深入宣传凌源、宣传 凌源的人才政策、创业平台和服务环境,特别是加强营商 环境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同企业家、专家对接洽谈,开 展项目合作和技术开发、推广等活动。同时也要进一步制 定符合市情的人才政策,目前,朝阳市正在研究探索,博 士毕业生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经有关 部门考核直接聘用为事业编制。硕士生面试加考核、本科 生笔试加面试加考核方式进行招聘。如果上级政策允许我 市每年可以拿出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定向面向全省甚至全 国进行公开选聘,这些办法都可以逐步尝试。市深改办和 市委政研室会同人才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合制定《关于深 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细则》,努力在政策上有 大的突破,出台一项政策就管事、有用,进一步为人才工 作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强化“双创”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是拉 动经济的新引擎,更是引进人才的新载体。在“双创”热 潮中,我市创业创新孵化基地12500平方米,入驻企业55家 ,带动就业330人,已晋升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我们一定 要充分利用好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吸引更多掌握关键技术 、拥有自主创新成果高层次人才入驻。特别是对那些真有 成果、真带项目、真能推动我市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 壮大的高层次人才,要实行特殊政策、建立特殊机制、采 取特事特办,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真 正让优秀人才来了顺心、干得舒心、留下放心。市人社局 要牵头搭建引才聚才平台,以企业和用人单位为主体,每 年暑假前赴省内外重点高校,了解毕业生就业去向、需求 、就业愿景,有的放矢制定引进政策,也可以直接带着岗 位进行现场招聘。同时每年要组织赴发达地区、重点高校 和有关科研院所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团市委要牵头,大力 实施“凤还巢”工程,开展“爱我凌源、建我家乡”主题 活动,通过组织考察、提供信息、项目、资金、政策等支 持,吸引凌源籍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吸引凌源籍在国内 外工作的各类优秀人才返乡创业。 第二,强化措施,人尽其才。习近平总书记讲:要放 手使用人才,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 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引进人才 、选拔人才目的是为了使用,使用人才的目的是为了进一 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动力,促进各项建设跨越发 展。所以,对怎样使用人才,要有一个科学理念和方法措 施。 一是摸清底数,增强人才使用的针对性。目前我市人 才队伍基础数据还没有准确统计,每支队伍现状如何、优 势是什么、短板在哪里,我们心里没数,给人才工作的精 准分析和研判带来极大影响,对人才的使用和发挥作用也 造成了失准、失常。为此,我们要建好凌源智囊库,4月 21日已开展了人才普查工作,将建成一个功能完备、分类 齐全、数据详实、检索便捷的人才库,在为市委、市政府 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也为精准选才、用才提供 靶向。 二是盘活存量,激发现有人才队伍活力。我市目前发 展思路非常清晰,“四大任务”、“五个一工程”既是我 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主攻目标,也是引才聚才最 好的平台。以往我们总在抱怨没有人才可用,事实上我市 拥有专业技术人才近万人、高技能人才近5000人。同志们 可以认真想一想,他们都在哪、都在干什么、发挥作用情 况怎么样?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缺乏引导、缺乏组织。所 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本土专家组织和动员起 来,按照专家与项目契合度高、匹配性强的要求组织好对 接,真正让他们有才可用、才尽其用。今年朝阳将深入推 进“千名专家进园(景)区活动”,我们要立足现有专家 ,搞好与相关项目的对接,逐步探索专家支撑项目、项目 拉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才模式,实现人才圈撬动产业链。 今年拥有5名副高以上职称的部门单位至少与园(景)区新 对接1个项目,力争对接专家不少于50人,对接项目达到 10个以上。要开展专业技术人才智力支持行动,组织科研 单位和职专等教育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到经济社会发展一线 发挥作用,每年至少组织1次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人才培 养等活动。要注意发现和使用好青年人才。省选调生、大 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和“大学生志愿者”,都是优秀 的青年人才,对服务期满已经安置的,要进行重点培养 ;对服务期满等待安置的,可探索乡镇或市直事业单位定 向招聘办法,作为储备人才和后备力量进行安置,让他们 在基层、在实践中得到培养锻炼。 三是强化激励和保障,形成人人渴望成才的良好局面 。今年朝阳市将全面启动“市级优秀专家”“自然科学学 科带头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创业创新先锋 ”“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朝阳工匠”等系列评选表 彰活动,各部门要认真组织符合条件人员申报,让优秀人 才脱颖而出,让有才华的人尽展其才,让有突出贡献的人 得到应有的回报。要做好保障工作,在人才就医就学、住 房交通等方面提供周到服务,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要把 优化人才服务保障纳入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坚 持完善市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和专家制度,建立健全鼓励创 新创业的人才激励机制,细化完善帮助优秀人才解决子女 就业、配偶就业、安居住房、社会保障等实际困难的政策 措施,以优质服务引才聚才。 第三,注重培育,提升素质。培育是人才成长的重要 环节。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既要有坚定的决心,又要有科 学态度和求实作风,注重实际效果。聚焦我市,就要把现 有资源利用好,探索最适合、最高效的培育方式,统筹推 进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们将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请 相关单位认真组织,不断提升各领域人才素质和能力。 一是依托各类“阵地”开展培训。充分发挥党校、职 业院校的作用,分不同职业、行业和专业,采用不同的方 式、不同的内容,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培训,让各级各类人 才在集中培训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加快完成农产品加 工园区昱旸天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昱旸天地院士专家工 作站建设,力争实现科研成果转化;要加快推进中航汽车 同朝阳师专的校企合作,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与中航汽车 联系,确保暑期5个专业班次如期开班。推动一汽凌源与辽 宁工程技术大学信息工程技术学院技术合作;职教中心要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主动对接“五个 一工程”,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请进校园 ,将校内专业教师送进企业,通过深度融合,创新技能人 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职教中心与辽宁交通大学、北京航 空学院、锦州铁道学院技联合办学,定单培养能人才。要 充分利用各类农技推广和培训机构、各类农业生产基地和 园区的示范引领功能,大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二是坚持在生产一线重点培养锻炼。高技能人才是支 撑企业发展、增强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在我市人才队伍结 构中,高技能人才明显偏少,甚至是严重缺乏。要开展 “凌源工匠”评选活动,市总工会、市人社局等相关单位 和部门,要拿出切实可行办法,面向生产一线广大高技能 人才,立足岗位成才,通过开展“技术带头人”评选、 “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塑造技工品牌,培育“凌源工 匠”,弘扬工匠精神,培养职业素养,激发广大高技能人 才在朝阳振兴发展中建功立业的劳动热情。 三是组织高层次人才传帮带。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突 出问题之一就是缺乏梯次培育举措,有些专业的高层次人 才退休后,这个专业就没有了领军人物。梯次培育、团队 打造这块短板一定要补齐。市人才办、人社局要牵头组织 实施“传帮带”工程,通过在各行各业,特别是文化、教 育、卫生、农业、林业、畜牧等系统要深入开展名师带徒 弟,专家带团队等活动,每个系统行业要制定活动方案 ,创设活动载体,充分发挥本土高层次人才传帮带作用 ,培养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构建梯队式 培养人才队伍模式。 四是采取“走出去”办法学经验长本领。市委组织部 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从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文 化旅游开发、园区规划建设、投资融资等工作的年轻干部 到我市的“五个一工程”一线,到江苏对口帮扶市进行挂 职锻炼。目前已有24名同志到园(景)区和扶贫工作一线 挂职锻炼。 四、主动担当,密切配合,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今年人才工作的思路、任务、措施,工作指向具体明 晰。请各部门、各单位以扎实的作风,务实的手段,全面 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第一,要主动作为。人才工作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 工程,各部门单位一定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团 结协作、密切配合,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为加 大人才工作的领导力度,市委重新调整了市人才工作领导 小组,郭书记任组长,具体抓、负总责,市委副书记、常 委副市长、组织部长任副组长,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 同志为成员,同时制定了《凌源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 员单位职责和工作规则》,人才工作谁来管、怎么做已经 非常清晰。请大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政治意识和 大局意识,按照职责要求,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市发改 委要在全面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 的同时,重点争取国家、省市在人才及项目、资金方面的 支持(如九通摩擦研发中心项目建设),促进重大项目与 优秀人才的结合,做好项目引才和急需人才引进工作。市 科技局要重点抓好全市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创业创新工作 ,组织开展好科技人才服务企业行动,引导和鼓励科技人 才基层创业。市人社局承担的任务比较重,要在全面推进 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的同时,重点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和 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及国外智力引进工作。还有经信局、 教育局、卫计局等单位和部门,既要做好本系统人才的培 养、引进工作,又要兼顾全市大局,同心协力推进全市人 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市人才办要切实发挥作用,做好 沟通协调和宏观指导工作,对各单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 问题,要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各部门单位开展工 作创造良好条件。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人才办是综合协 调机构,有些工作虽然是人才办牵头,但是具体工作要各 部门、各单位落实,人才办要时时掌握各部门、各单位的 工作进展,发挥好服务协调、督促引导作用。 第二,要履职尽责。抓责任落实,关键在“一把手 ”重视。各部门单位要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职 责,落实好“一把手”的责任项目,制定具体推进措施。 本次会议印发的《凌源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XX年工作要 点》,共5个方面24条。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逐条 进行细化,列出“任务清单”,制定落实办法,落实责任 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各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明确具 体措施,排出时间进度,保证工作有序推进。各配合单位 要不等不靠,主动上手完成自己所分担的任务,积极向牵 头单位沟通汇总有关情况。市人才办要落实好人才工作每 季度召开1次联席会议制度,6月中旬的联席会议将重点听 取各部门、各单位推进情况汇报。 第三,要强化考评。朝阳市委今年考核各县(市)区 人才工作将重点突出5项内容。一是市委书记抓人才重点工 程或重大项目,要求要有战略性和引领性,并且要有具体 项目书。二是大型引才活动,要组织开展赴重点高校、科 研院所的定向引才活动。三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包括 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大师工作室等,要求都是省 级或省级以上的。四是制定《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改革的实施细则》,中央和省委分别制定了《意见》和《 实施意见》,要求各县(市)区委要制定符合本地特点的 《实施细则》。五是人才宣传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在 各媒体包括省和国家级媒体,广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大工 程或重大项目,宣传人才创新创业典型,宣传人才工作的 好做法、好经验。根据朝阳市委的考核重点和内容,我市 对市直部门的考核要增加人才工作内容,而且指标设置全 部实行项目化、数量化,最终打分不再听汇报、看总结、 查文件,直接照单算帐。市直党委各部门主要领导“抓基 层党建述职”要述人才工作,形成“一把手”真正重视人 才工作、直接抓人才项目的工作局面,逐步推进人才工作 项目化管理,推动人才工作任务具体化、责任明晰化、管 理规范化。 第四,要强化保障。目前我市振兴发展任务非常繁重 ,经济压力又非常大,各级各类人才发挥好作用至关重要 。希望各地、各部门从全局出发,改进作风、转变观念 ,以一切工作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 为着力点,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工作。要努力打造人才培 养引进、成长进步和发挥作用的优良环境;充实人才工作 力量,改进人才工作方法;探索多元化投入方式,增加人 才工作投入,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同志们,今后人才工作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希望大 家以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人才就是抓未来的共识,进一 步完善措施、加大力度,团结协作、扎实工作,确保全市 人才工作取得新突破,为全市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强 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谢谢大家。 市委书记在人才工程表彰会发言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市“1XX人才工程”创业创新表 彰会,这充分说明了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 ,我们表彰了27位在创业创新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市“1XX人 才工程”的人才,3位代表发了言,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 议,我听了很受启发。“1XX人才工程”在我市深入实施 “创业创新、富民强市”总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 进科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出了很大贡献。在此 ,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获得表彰的市“1XX人才工程”的 人才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各类人才表示诚 挚的慰问! 一、充分肯定“1XX人才工程”取得的重要成绩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紧紧围 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推行人才强市战略,找到了一 条选拔、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高 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方面,我们抓住国家实施“百千万人 才工程”、省实施“XX1人才工程”的契机,加强了以市 “1XX人才工程”为重点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积 极成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市“1XX人才工程”已经成为 我市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和人才工作的一个 品牌,形成了一支层次分明,涵盖学科门类齐全的梯级人 才队伍,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 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养造就了一批学术技术拔尖的领军型人才。目 前,市“1XX人才工程”队伍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有11人 、入选省“XX1人才工程”的有XX3人,获得省有突出贡献 中青年专家称号的有6人。这批人才为我市争了光,取得了 荣誉,值得大家学习。 二是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培养期 内,“1XX人才工程”的人才为我市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 献,在科教文化、医卫等社会领域的贡献也十分突出。虽 然人才的价值很难用一个确切的数据来体现,但我们能够 体会到整个“1XX人才工程”队伍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所作 出的积极贡献。 三是技术学术成果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市“1XX人才 工程”的人才先后完成项目、课题469项,取得各级科技资 助1.3亿多元,获省科技进步奖40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 208个,国家级和省级学会、协会奖222个。这些成绩的取 得,对推动我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核心技术的研发起到了 关键作用。 四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队伍基本形成。通过选拔培养 ,我市已基本形成一支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层次结构较为 合理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队伍,真正成为我市 学术和技术领域的“领头雁”,推动了全市的人才培养工 作。 二、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 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 资源和强大推动力。自古以来,“得人才者得天下”,现 代社会更是如此。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 济社会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中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XX%,增幅位居全省第二。规模以 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37.5亿元,在全省中所占比重提高了 0.8个百分点,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增长 11.3%和11%,另外,在城乡建设、生态建设、平安建设等 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 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群众的共同努力。 “十二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关键期、转型 升级的突破期和民生事业的提升期,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按 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这一要求,坚持走高起 点、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两个崛起”,实现 “三大目标”,打造“五个”,力争“六个翻番”。实施 好规划,实现各项预定目标,就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 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 和用才的良好环境。 要把人才工作作为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来抓 ,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增强人才工作的服务意识和保障意 识,切实把人才工作放到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加快 科学发展中统盘谋划,统筹推进,进一步增强实施人才强 市战略,加快科学发展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 。要进一步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进一步整合资源,创 新机制,切实增强人才工作对推动科学发展、实施“十二 五”规划的强大合力。 要以深入实施“1XX人才工程”为抓手,把人才优先发 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工作的始终,加快培 养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打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为我市形成发展新优势,实现《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纲》(2010-2020年)提出的目标要求打下扎实基础。 三、明确要求,提高人才创新能力 要围绕《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加大“1XX人才工程”、海内外领军型创业人才引进 计划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健全和 完善工作措施,全面提高人才的创业创新能力。 一要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岗位育 才、岗位成才,培养一个,带动一批,辐射周边”的原则 ,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要坚持边培养、边提高、边使用的做法,围绕我市 构筑大平台,培育大产业,发展大企业,推进经济转型升 级、打造生态的要求,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 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注重提高培养人员的原始创新能力 ,突出增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为我 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三要鼓励和引导人才到基层一线开展“三服务”活动 ,在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中开展创新工作 。要抓住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 ,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大的气魄,突破常规,开拓创新 ,努力开创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四、完善机制,推动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工作的体 制机制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坚 持不懈地抓紧抓好。目前,我市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 还不相适应,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 一步创新和完善,人才队伍规模、结构远远不能满足高起 点、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 的重点就是要探索人才发展规律,建立人才引进、选拔、 培养、使用和评价的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 度,明确工作责任,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 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 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一要在人才选拔机制方面有新突破。要打破以往唯资 历学历的评价体系,坚持“量质并重,服务发展,创新机 制,以用为本,多方联动,协调发展”的原则,探索“以 项目技术引才、以能力业绩选才、以学用结合育才”的新 路子。特别是要紧紧抓住经济主体这个“牛鼻子”,把抓 好企业人才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健全和完 善分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统分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 体系。 二要在人才发挥作用的途径方面有新突破。要积极为 人才的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科研基地建设创造条件,引 导人才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为当地的经济发 展、技术进步、产业调整等作出贡献。要为人才创造良好 的工作生活环境,妥善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让人才全身心投入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中去,争取早 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三要在人才的使用配置上有新突破。要在发挥本地人 才作用的同时,着力引进和我市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海 内外高层次人才,吸引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 等方面的技术人才,积极推行人才柔性流动,为我市可持 续发展积累人才资源。要努力加强各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 ,最大限度地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四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经费投入。要努力拓展人才 使用平台,提高人才待遇,增加人才专项经费,改善人才 发展环境。要加大人才创业创新奖励的力度,要重点奖励 那些成果档次高、业绩效益好、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的 项目。鼓励企业高薪聘任尖端人才,配备必要研发设备 ,建立试验基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五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各县(市、区 )党委政府、各“1XX人才工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提高 认识,拓宽思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才工作,找准经 济对人才的需求点,把握做深做实人才工作的着力点,研 究创新人才工作的生长点,促使人才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 设服务。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传媒的舆论 宣传作用,大力宣传我市人才工作的政策,宣传各类人才 成长创业的成功事例,宣传人才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 ,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干 大事业的人才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才工作才能 欣欣向荣,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我市经济社会才能 迈向快速、科学、和谐的发展轨道。 借此机会,我想向市“1XX人才工程”的人才和全市各 级各类人才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志存高远,爱乡敬业。我们必须目光远大,有宏 大的抱负。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创造一流的业绩。要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继续发扬热爱家乡 、热爱本职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 二是敢于创新,助推科学发展。要敢于想前人没想过 的事,敢于做前人没做过的事。中青年是最富创造性的时 期,全市各类人才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主 创新能力,要拿出敢于超越自我的气概,掌握一流的技术 ,创造一流的业绩。 三是善于帮带,积极培养年轻人才。各类人才尤其是 高层次人才,要做好传帮带作用,帮助、引导单位的技术 骨干密切关注国内、国际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坚 持不懈地做好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建立团体协作、联 合攻关的机制,促进年青技术骨干快速成长。 同志们,我们已经进入“十二五”的新征程,任务光 荣而艰巨。让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勇于拼博 ,开拓进取,为加快我市“两个崛起”、实现“三大目标 ”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聚焦博士授权单位和一流学科建设 全面提升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人才队伍 整体水平 ——在学校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编 校长 孙小平 (20XX年4月XX日) 会议的主要任务:贯彻落实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第二次 党代会精神,认真总结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客观分析现实存在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强 校战略,为加速博士授权单位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实现把 沈航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 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十二五”以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总体稳定 (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稳中向好 (三)人才引进的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四)人才培养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五)人才发展的保障措施不断增强 二、“十二五”以来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高端人才严重匮乏 (二)青年人才储备不足 (三)人才队伍结构优化不够 (四)人才人事制度改革明显滞后 (五)服务人才发展的软环境不够完善 三、未来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 (一)落实“三项计划”,加大领军人才引育力度 实施国内高端人才引育计划。通过培养和引进,重点 支持5-10名左右学术领军人物,在5年内引进、培育长江学 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青年千人、万人计划 项目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3-5人。 实施海外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在5年内引进10-20名左 右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符合我校学科建设及国际化发展要 求的海外高端人才,以适应我校国际化发展需要。 实施流动专兼岗位聘任计划。在重点建设的学科设置 流动特聘教师岗位,5年内选聘5-XX名左右海内外客座教授 ,以弥补重点学科建设中研究生培养、课题研究等高层次 人才之急需。 (二)推进“五项工程”,全面强化骨干教师能力建 设 实施“中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工程。学校将加强 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 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实施“教师工程能力提升”工程。倡导学校和企业联 合引进、培养人才,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发展提供智力 支持。 实施“骨干教师国外访学进修”工程。加大选派青年 骨干教师研修力度,进一步增强选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 实施“学历学位提升”工程。根据各学院、学科教师 学历的不同层次,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教师到国内外重点 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实施“师资队伍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利用“教师发 展中心”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学校的 整体教学水平。 (三)落实目标责任,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强化高层次人才与队伍建设。三年内,要新增辽宁 “攀登学者”1-2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千层次10-XX个 ;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 家千人、万人计划2-3人,辽宁省高校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入 选者10-20名;培育50名左右,35-45岁,具有发展潜力的 中青年学术骨干。强化师资队伍总量与结构。“十三五 ”末,补充博士学历教师200人以上,生师比达到XX:1。强 化国际化视野与工程实践能力。“十三五”末,国外或国 内高水平大学进修培训计划覆盖全部教学单位,具有三个 月以上国外研修经历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强化师 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 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四)健全内部管理,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学校管理重心下移至学 院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学校与学院的权责利关系,校变全 面管理为宏观管理,变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 完善岗位聘任管理制度。用考核指标规范、引导教职 工行为,确保教职工在不同的岗位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 (一)校院联动,落实人才引进责任机制 1.加大学校层面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明确工作任务 、路线图、时间表,聚焦人才的外引、内培和用好,层层 分解任务,狠抓工作落实。 要在拓宽人才招聘渠道上“下功夫”。要在提高人才 待遇上“加力度”。要在发挥人才引人才作用上“动脑筋 ”。 2.强化学院人才引进工作的责任制。 要将学科建设规划与人才引进紧密结合。重点引进优 秀青年人才,人才引进的目标要与学校的发展定位以及学 科专业建设目标相一致。要将教师队伍结构调整优化与人 才引进相结合。整合资源,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要将学院 人才引进与学院领导班子工作成效相结合。要切实履行 “一把手”责任,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方案亲自审定、人才 引进进展亲自把握、重点高层次人才意向引进亲自拜访会 见,同时还要尽快调动多方资源形成以院领导班子牵头 ,学院教授出力,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政策牵引,建立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1.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2.发挥高端人才传帮带 作用。3.构建人才发展服务体系。 (三)深化改革,健全人才评价多元机制 1.深化人才评价与考核机制改革。逐步推动教师分类 管理、分类评价,构建以能力、贡献和效率为导向的人才 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2.健全柔性引进人才管理和考核机制。优先引进重点 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和紧缺专业急需的人才,本 着“为我所用”原则,实行目标责任合同管理。 3.设立人事制度改革“试验区”。全校上下要进一步 明确,学校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革的重 点是人事制度改革,要在人才队伍的考核、评价、激励机 制上有超常规的动作。 集聚人才 落实保障 切实担负起复兴交大重任 ——王顺洪书记在西南交通大学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 在学校工作中,我经常提醒自己思考四个问题:一是 我们的总目标是什么?二是我们实现总目标的途径是什么 ?三是我们实现总目标的途径的支撑条件是什么?四是我 们开展这些工作要预防的风险是什么? 我们的总目标是什么?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已经说得 非常明确,学校今后三十年发展总目标是:到建校XX0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前夕,分“三步走”将学校 建成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 我们实现总目标的途径是什么?这次全国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会进一步明确,高校的历史使命是人才培养、科学 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我 想,我们要通过争创这五个方面工作的一流,从而实现学 校的一流,这就是途径。当然,对于我们西南交通大学来 说,还有一条必须遵循的特殊途径,那就是必须牢牢把握 住我们的特色强校战略。就目前而言,西南交大要在全国 乃至全世界扬名,要为中国乃至全人类作出应有贡献,还 必须牢牢坚持轨道交通特色,以轨道交通特色带动、拓展 学校的复兴和振兴。 我们实现复兴的支撑条件是什么?我认为,除了学校 文化、教职工精气神等因素以外,最最核心的是把稳办学 方向,是广聚人才,是筹措复兴学校必须的资金支撑。 关于学校文化、关于教职工精气神和学校办学方向问 题,我以前讲过不少。今天我主要讲讲最最重要的人才强 校主战略和发展学校的资金资源保障问题。 一、关于人才强校主战略,全校各单位和全体师生务 必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广聚人才的极端重要性 ,牢固树立大学必须依靠大师才能兴旺的思想。古往今来 ,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 未来”。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更是学校事业 发展的第一资源。对西南交通大学来说,广聚人才是立校 、强校最重要的工作,是学校加快建成交通特色鲜明的综 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的关键支撑和根本保证。没有一流的 人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科,不可能有一流的学院,不可 能有一流的大学。人才强校主战略突出一个“主”字,这 是学校所有战略中的主体战略,是基础性战略、根本性战 略、引领性战略,是第一战略、核心战略,全校上下务必 认识到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二是要深化改革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全面激发学校内 生动力,鼓励冒尖,敢于创新。人才工作要“敢”字当先 ,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就要敢想、敢干、敢试、敢 闯,敢于胜利、敢于冒尖。要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啃“硬 骨头”,勇于向“老大难”问题开刀,打破束缚人才工作 体制机制的条条框框,完善人才分类评价、分类激励的工 作机制。 入职性评价方面,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尤其是我们的 特色学科、全国领先的学科,要不唯出身、不唯C9、不唯 国外学历;选才育才时还要更加注重德才兼备,更加注重 综合素质,更加注重发展潜力。 晋升性评价方面,要不唯资历、不唯工作时间长短、 不唯年龄,还要注重师德师风,注重爱国爱校情怀,注重 工作的创新能力和胜任高级职务的能力,要考核业绩与成 果成效。 聘期考核评价方面,应充分发扬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 ,要根据学校与各类人才签订的聘用合同进行考核,同时 注重教书育人,注重聘期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 激励机制方面,要以教育部直属高校绩效工资改革为 契机,彻底改变当前“大锅饭”的分配格局,充分发挥人 事分配制度总杠杆作用,加大成绩、成果、成效在分配中 的话语权和力度,并在考核学术的同时,加大以德立人、 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方面的内容,要坚持向高水平、高素 质人才倾斜。 三是要营造人人、事事助力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 ,则人才散、事业衰。”可以说,人才发展环境在人才工作 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长期性、根本性、战略性作用。良 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驱动力,对 外是吸引力、竞争力、生产力。全校上下要积极营造渴求 人才、重视人才的软硬环境,要健全机制,鼓励创新,宽 容失败,匹配待遇,加强保障,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的软实 力,构建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 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四是要将人才强校主战略落细落小落实。习近平同志 强调,“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光有立场和态度还不行 ,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举措。”人才强校主战略是实现学校 复兴的关键之路,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句口号。人才 工作要做到,与学校发展目标紧密结合,与学校学科实际 紧密结合,想方设法增大人才队伍数量,想方设法提高人 才队伍水平,想方设法解除人才的一切后顾之忧和力量分 散,想方设法营造人才都愿意到西南交大来工作的软硬环 境,并使之成为一种舆论。要加大对引才工作的奖励。总 之,人才工作要落细落小落实。 五是广大教师要继承大师风范,恪守职业道德,爱校荣 校兴校。大家都知道,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 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 书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责任。所有的这一切都依赖于一支品 德高尚、思想坚定、素质过硬、知识渊博的教师队伍。大 家要多向“交大五老”等先辈们学习。在学校的老教授中 ,我一直很敬佩朱铃教授,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教 育教学工作当作终身事业,一生呵护。今年是长征胜利 80周年,朱铃教授不顾耄耋之年,不要学校一分报酬,长 时间备课,又走上讲台,给成都、峨眉两地师生演讲。在 120周年校庆的前一年,当时我特别想推动推选西南交大新 时期的“五老”,我就想推荐朱铃教授成为新时期“五老 ”之一。还有学校的几位院士,工作精益求精,爱校如家 ,不仅孜孜不倦做学问,还想方设法谋学校发展与振兴。 还有电气李群湛教授、公管陈光教授、电气王豫教授等等 ,我这里挂一漏万了,他们都战胜癌症病魔,坚持工作在 一线,还不断出成果,为学校发展努力奋斗,奉献才智。 他们都值得我们学习!我希望我们全体教师尤其是拔尖人 才,要有大师风范、大师胸怀、大师品格,要有卓越追求 、练就卓越能力、做出卓越贡献,在学校复兴路上,个个 都是德才兼备的表率、师生学习的楷模。 老师们,同学们!关于人才工作,我个人还是非常努 力的,是不用扬鞭自奋蹄,无论是长江、杰青评选还是院 士申报,无论是招聘院长还是有关人才引才,我真正是主 动揽工作,主动揽任务。但我觉得有关单位发挥的作用力 度还不够。我最近主动与一位很有思想和管理水平、学术 造诣也很好的副部级人才谈心,也与一位长江、杰青谈心 ,均有非常好的交流,均能说得热血沸腾,且一锤定音 ,决定来校!在人才工作方面,我希望人事部门能多多给 我安排任务,你们要想想,“一把手”与人才见面,效果 不一样啊! 二、关于筹措学校办学资金 老师们、同学们!放眼全球,总体上人才都是跟着资 源走的,哪里有资源,那里就有人才。各国各校均是依靠 提供丰厚的条件来吸引人才。同时,古语说:“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意思是征战之前,要先筹措好足够的粮草 才能去打仗。同样,学校要加快发展步伐、实现历史性复 兴,必须要有持续的、强有力的经济支撑。经济支撑是我 们建设学校复兴大厦的重要基础,没有充足的经济支撑 ,复兴伟业就无法实现,万丈高楼不可能空中起。所以 ,虽然今天是人才工作会,我还特别想讲一讲学校的经济 工作,因为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一切都无从谈起。 老师们、同学们!关于引资和经济工作,我的自我评 价是不好的,最多60分。在此,我先做自我批评。我上任 后,关于引资工作,提的次数也不少。但是,说实在话 ,得到班子和全校的响应并不多。在总结学校120周年校庆 工作时,我给予了大篇幅的99%的表扬与肯定,剩下1%是什 么?是不足!是自我批评,我说120周年校庆的筹资工作 ,做得比105周年、110周年校庆差;120周年校庆的筹资工 作,学院比学校做得好。虽然现在有“八项规定”等新的 要求,但我认为关键还是班子筹资的主动性、积极性、使 命感、责任感都比过去差!筹资工作好像只有我和健梅在 忙,这项工作没做好,我作为班长,我做自我批评。同时 ,关于节约,用好学校已有资源,用好峨眉校区,用好九 里校区,全校响应也远远不够,几大学院让我欣慰一些 ,帮学校分了忧;土木、机械、信息、电气、外语、运输 、经管,还有几大基础课学院,不愧是学校中坚、学校骨 干,关键时候能顶得上。我个人的观点是,孩子还在成都 上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去峨眉会有些现实困难,我完全理 解这些教职工,但是,其他任何教职工去峨眉工作,困难 有多大?我认为,都没有大的困难。在此,我要专门肯定 和表扬国际教育学院和竺可桢书院,表扬贺平、甘霖和李 志辉等,他们真正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服从组织安排 ,不讲任何条件,到峨眉校区工作,他们认真执行常委会 决定,已到峨眉校区挂牌,并帮助峨眉校区解决、推进了 不少工作,一本学生已完全进入正常轨道,下学期几十名 留学生也将入驻峨眉!当然,也要看到,至今还有不少单 位,常委会决定要去峨眉的,没有行动。在今年的校领导 述职考评中,对这些单位的分管领导,我准备要问责。中 纪委王岐山书记说,20次教育抵不过一次问责,所以,我 今年要先问责分管校领导,这些工作为什么没有落实和推 进。 老师们、同学们!关于经济工作,希望全校务必要注 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务必要加大引资力度。学校最近三年的引资工作 ,虽然有120周年校庆的极好契机,但是效果与结果并不理 想,无论与兄弟高校相比,还是与学校改革发展的需求相 比,与目标值的差距很大。我认为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 是全校上下没有完全行动起来,包括校班子成员的重视程 度都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有些人总觉得引资筹资工作不是 自己的事,是合联处的事,是分管校领导的事,其他部门 和校班子成员筹资进项不多却仍未有足够压力,对维系学 校未来发展的资金筹措责任与任务认识不到位。我一直说 ,复兴交大,我的责任,交大兴衰,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 关,学校的每件事都应该是人人有责、人人有份,每一个 交大人都要与学校同甘苦、共患难、齐奋斗,学校复兴才 有希望。下一步,校班子每位成员都要积极地行动起来 ,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带头筹资,我和徐校长更是责无旁贷 ,要争当引资标兵,各学院也要行动起来,全校上下要把 引资工作作为保障学校改革发展的一项硬任务努力往前推 进,让学校资金“蓄水池”不断增加“入水口”和“积水 量”。同时,合联处要在本学期完成引资工作激励办法的 修订,引导全校重视引资工作,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 江河。 二是务必要加强管理,勤俭办学。学校经济“蓄水池 ”要不断注入新水源,同时还要拧紧“水龙头”,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