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191002公文库每日理论把握新中国七十年发展的历史逻辑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把握新中国七十年发展的历史逻辑 在新中国 70 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两件决定党、国家、 人民、民族历史命运的大事:一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一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开,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折。由此,我们可以将新中国 70 年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 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两个历史时 期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 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 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 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这是我们一脉贯 通地整体把握新中国 70 年发展历史逻辑的根本遵循。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看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 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 20 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 。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尽管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 重曲折,但就整体建设速度而言是旧中国无法比拟的。新 中国成立时,我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 年,我国国内 生产总值仅为 679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 119 元 。经过长期努力,197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 3679 亿元,居全球第十一位。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成 就,集中体现在两大历史性突破上。一是实现了工业基础 “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我国用了 20 多年时间,基本 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二是 在核技术、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国防科技领域实现了 零的突破。与此同时,新中国还抓住历史机遇,在上世纪 70 年代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迎来了西方国家对华建交热 潮,促进外交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为后来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创造了有利外部环境。在制度建设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等。在理论探索上,提出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 戒,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 合”, 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的东方 大国进 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党 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其 中就包括改革开放前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的艰辛探索。没有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提供的 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其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 、制度成果,改革开放就难以顺利推进。正如邓小平同志所 指出的:“没有中国共产党,不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 会主义革命,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今天我们的国家还会是 旧中国的样子。我们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都是同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分不开的。” 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看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 党 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一 脉贯通的一条红线。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人民生活水平、 教育水平、健康水平等稳步提高,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带领人民迅速恢复生产。到 “一五”时期结束时,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49 年的 99.5 元增加到 1957 年 的 254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949 年的 44 元增 加到 1957 年的 73 元。到 1978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43 元,比 1957 年名义增长 35.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 134 元,比 1957 年名义增长 83.1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 国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 20 左右。经过 20 多年的努力,到 1978 年小学教育基本普及,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5.5 。从1949 年到 1976 年,小学校从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