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专题党课: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史 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XX服务成效(含精美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专题党课: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史 将党史学 习教育成果转化为XX服务成效(含精美 PPT) 党的历史是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 党史生动记录了一百年来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充分反映 了我们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历史功 绩,系统总结了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深刻彰显了党在各个历史 时期淬炼锻造的伟大精神,对于我们学好党史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全市X部门党员干 部要充分认识学习中国共产党史的重大意义,回望百年辉煌,赓续精神血脉,将党 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X服务成效,推动新时代X工作创新发展。 一、深刻感悟党的伟大历史贡献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 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 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一百年来,共产党人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 基立业,创造辉煌、开创未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 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 百年辉煌,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一)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 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夺取了土地革命战争、抗 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推翻了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 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彻底结束 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 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彻底改变了近代 以后一百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 伟大跨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由此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 1.辛亥革命后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这场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民主主 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伟 大的意义:它推翻了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清王朝的统治;它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 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它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社会 变革;它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上的大解放。 2.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后改为《新 青年》)杂志出版,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狂飙。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启蒙 性的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 ,但是客观上为传播和接受适合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革命所需要的新思潮创造了条 件。 3.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917年10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随后,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 伟大胜利。十月革命不仅让中国人民看到了社会主义是如何变成活生生现实的,更 重要的是,还给中国送来了指路明灯——马克思主义。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马克思这个19世纪 西方人的名字,在中国先进分子中越来越深入人心,他的思想的光亮,让人们越来 越清晰地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前进的道路。 4.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 会,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五四运动是自鸦片战争 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首次重大胜利。五四运动伟大意义和历史作用在 于:五四运动表现了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 命的终结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这 也是五四运动最伟大的历史功绩。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的逐步扩大,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步伐。 5.中国共产党的创建。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 海举行。当时,对党的创立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 ,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 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1921年7月2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 尔斯基出席了第一天的会议(马林后来又出席了第六次会议)。他们代表共产国际 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马林还介绍了共产国际的情况。接着拟定了会议日 程。1921年7月24日,各地代表汇报了工作,并交流了经验。1921年7月25- 26日,由党纲起草委员会起草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1921年7月27-29日 ,连续3天详细讨论了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各地代表在党的性质、纲领和组织原则 等主要问题上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1921年7月30日,举行第六次会议时,突然 有一陌生男子闯进了会场,当询问他时,他答称走错了地方。其实这个人是法租界 巡捕房的一个暗探。他的行动引起了与会人员的警觉。会议立即中断,代表们迅速 分头离开。十几分钟后,法国巡捕赶来,包围并搜查了会场,但一无所获。当晚 ,代表们商量改换会议地点,在李达夫人王会悟(浙江嘉兴人)的提议下,决定到 嘉兴南湖去开完最后一次会议。1921年7月31日,代表们来到南湖,在一艘游船上 举行了第七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 》,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至此,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间经过中国共产党创立、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五个历史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 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期间经历了从大革命的 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 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 性的胜利。 6.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党史上,通常从1923年6月党 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到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这段历史,称作“大革命时期 ”或者“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过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兴起和低落,中 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广泛的同盟军,没有革命的武装力量,就无法战 胜全副武装的反动势力。党经过慎重的选择,把联合的主要对象确定为孙中山领导 的国民党,并经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到20日在广 州召开)和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召开)实 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合作实现后,工人、农民、学生运动得以迅猛发展。 1925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发起的五卅运动带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大革命高潮。北伐 出征前,北伐出征前,在周恩来主持下,1500多名共产党员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各 军政治部,他们改革部队中的军阀习气和制度,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意义,激发士兵 的作战士气。中共广东区委领导省港罢工工人组织了3000多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和 卫生队随军行动。中共湖南区委组织1000多人的工人保安队,在长沙市区维持治安 ,组织5个运输队,协助北伐军运输物资;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工人组织数千人的运 输队、侦察队、破坏队,跟随北伐军。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 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 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使中国大革命受到 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党史上,通常将从1927年8月 到1937年7月的这个时期称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正规军事武装力量,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革命军队的序幕。9月 29日,起义军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毛泽东在这里进行了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于一 体的“三湾改编”,缩师为团,把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士兵委员会,制定行军纪律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10月24日,毛泽 东站在荆竹山雷打石上,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 红薯;打土豪要归公。这三条纪律后来逐渐完善成为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军事上和领导上 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 成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姜台堡会师,红军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长 征。 8.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 争时期从1937年7月起到1945年8月止,历时八年。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一个特殊的重要历史阶段。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进攻卢沟桥,标 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全民族 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和中国共产党倡议国共合作抗 战的情况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1937年9月22日,发表了周恩来等送交给蒋介石 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 式形成。距离北平30里的宛平,是一座掩映在茂密庄稼地里的小城,作为京南门户 ,“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1937年入夏以来,日军在宛平城附近频 繁进行军事演习,同中国守军第29军进行了多次紧张对峙。7月7日深夜零时许,日 军以“仿佛”听到宛平城发出枪声、一名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 中国守军理所当然地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天刚破晓,日军就气势汹汹向卢沟桥 一带扑来,并用大炮轰击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反抗。“卢沟晓月”胜景刹那间被 打碎,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日本由此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底,抗日 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开始把对国民党军事打击为主的策略改为政治诱 降为主,把主要力量转移到对付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上来。在日本诱降、英 美劝降的影响下,国民党发生了严重的动摇和分裂,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在 1938年公开投降日本,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也转而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 共的政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 ”、“反共”的方针,开始了第一次反共高潮。抗战初期,八路军和新四军配合国 民党军作战,共同打击日军,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在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在 日本的诱降下,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1940年冬至1941年春,国 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并于1941年1月4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 变,给敌后抗战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困难。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 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七大制定了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确立毛泽东 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 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 克思主义。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最后 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八年抗战,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壮大。中国 共产党在对敌斗争、统一战线、根据地建设以及党自身建设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 的斗争经验。党的领导能力大为提高,自身锻炼得更加成熟,能够掌握民主革命的 发展规律,纯熟而恰当地处理种种复杂问题,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 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也达到了成熟。这些都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9.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革命 进入了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的时期。党史上把从1945年8月15日到1949年10月这 段历史称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或者“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军事方面 ,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在政 治方面,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建立最广泛的民 族民主统一战线,彻底孤立国民党反动集团。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 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 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 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1949年10月 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会上宣读中央 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 利。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 革命和反法西斯世界大战后的重大历史事件,使中国结束了几千年来极少数剥削者 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 国人民的历史,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成为新国家和新社会的主人,建立和巩固 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辟了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道路。 (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 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性地提出过渡时 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由新民主 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带领人民转入大规模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在探索过程 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 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 物质基础。这一伟大历史贡献,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 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过度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建国伊始,新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迅速恢复 国民经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展开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在接 管城市的过程中,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建立了新中国的国营经济。在党中央的领导 下,中央财经委员会成功地进行了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重大斗争。到1950年6月 ,党和国家在统一国家财政经济方面的大量工作,使国家财政收支和市场物资供求 基本平衡,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为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工农生产,创造 了有利条件,打好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场经济仗。“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 12月1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 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 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 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 础。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依靠中国自己的努力,加上苏联和其他友好 国家的支援,同样取得了成就。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 工业建立了起来。从1953年到195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 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 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 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 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 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国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 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 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从 1965年起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 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并逐渐 收到成效;中国农业用拖拉机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 ;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7年的4.9倍;经过整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科学技 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大跃进运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 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中 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在这次会议前 后,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 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