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文章莫写“断头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文章莫写“断头话” 最近,我在审改一篇理论文章的时候,发现其中有一种非常典型的“病症 ”——前言不搭后语,上气不接下气。 我一边改一边想,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种病症呢?想着想着,“断头路 ”这个词突然从脑海中跳了出来。 所谓“断头路”,指的是前面被截断的不能通行的路。“搜狗百科”中进一步 指出: 断头路分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断头路彻底与外界成型路网隔离,处于在断 头路的车辆无法驶入其它交通线路;如海南省的环岛铁路就是断头路,因为它没有 通过桥隧工程与陆地铁路网连接,火车只能轮渡。间接断头路虽然没有与外界成 型路网彻底隔绝,但该路段在等级上与其它成网路段不兼容,或本该直通某地却绕 了大弯。 看到对“断头路”这个词条的解释,我就想:文章中前言不搭后语、上气不接 下气的现象,是不是可以称为“断头话”呢?“断头话” 也有两种具体情形: 第一种是该说的话没有说完。不是“意尽言止”,而是“戛然而止”,在语义 表达上打了埋伏、打了折扣,来了个急刹车,给人的感觉是“话到嘴边留半句 ”,影响了表达的完整性。这种情形,就是“直接断头”。 第二种是与下面的话接不上茬。写文章,不仅文思、文气要连贯,语义也要连 贯,即使用标点符号断了句,上下句之间的意思也要连得起、接得上。所谓“笔断 意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的文章,单纯看每句话,意思都是完整的,但句与 句之间意思连不上,这就属于“间接断头”。 比如,我修改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围绕加 强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特别是在GX视察时强调要“扎 实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注:此处断了,话没说完〗在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加强新时代领导班子建设,必须把增强整体功能作为着力 点,努力锻造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 我所标注的“断头”之处,不仅话没有说完,更带不出下面所表达的意思。下 文与上文也接不上话茬,让人感觉一下子“梗”住了,“梗”在了断头处。下面是 我的修改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加强领导班 子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强调“要重视班子的优化配备,增强整体功能 ”,为新时代领导班子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整体功能是衡量班子配 备和建设质量的核心要素,也是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的集中体现。当前,我国正 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必 须把增强整体功能作为着力点,努力锻造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堪当时代重任的坚强领导集体。 文中下划线部分,是我改写和增写的内容。改写,或者说是“换话”,目的是 引出“增强整体功能”这个话题;增写的内容,相当于两个路段的衔接部,起到了 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去修改,就把“断头路”修通了。 有的读者可能会想:你把“断头话”说得那么复杂,其实不就是个语言承转问 题吗?是的,“间接断头话”的出现,与语言承转不到位、不自然有一定关系,但 很多问题特别是意思表达不完整的问题,并不是一个承转词、承转句所能解决的 ,上文中的情形就是如此。 至于语言承转的问题,我审改的这篇稿子中也有不少。原稿作者在上下句的衔 接处,往往习惯性地使用“要”“必须”等祈使性词语来硬接硬转,说得轻一些是 “生硬”,说得重一些是“霸蛮”,有点儿强词夺理的味道。在机关文稿中,特别 是部署工作、提出要求的时候,“要”字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