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典型材料的写作技巧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典型材料的写作技巧 一、典型材料的写作过程 (一)调查了解,胸有成竹 典型材料的写作,也象其他文体一样,首先要调查了解。包括普遍调查、重点 调查、专题调查、统计调查、个别调查、开会调查、当面调查、背后调查等。在写 典型材料之前,主要调查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了解典型的主体事迹。使典型事迹在作者的脑子里形成一个笼统的 ,然而又是美好的印象,从而产生对典型热爱的感情和写作欲望。 通过调查,了解典型事迹的具体情节。使典型材料中的人、物、事、状,全面 具体、生动形象。 通过调查,了解典型的心理活动。典型,特别是典型人物,在他们创造英雄业 迹的过程中,总是有其心理活动。如果把这种真实的心理活动挖掘出来,就能看出 典型成长的曲折过程,或者看出他高大形象的思想基础,从而使笔下的典型更真实 、更丰满、更令人可信。 通过调查,了解典型的矛盾和斗争。先进人物(集体)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 总是在矛盾和斗争中成长的。这种矛盾和斗争,包括对敌斗争,对人民内部落后现 象、错误思想的斗争,对大自然的斗争,也包括典型自我完善过程中的斗争。对这 些矛盾斗争了解得越具体、越深刻,典型材料也就写得越成功。 通过调查,还要了解典型同周围群众的关系。一般说来,先进典型在群众中的 威信是高的,印象是好的,影响是大的。但也不能排除群众对典型的看法是会有分 歧的。这就需要作者进行鉴别,进行分析,听取正确意见,纠正错误意见。 (二)选准角度,提炼主题 所谓主题,从应用文角度来讲,是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 象时,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典型材料提炼主题的基本方法有: 从典型所具有的材料中提炼主题。主题是蕴藏在众多纷繁的材料之中的,没有 材料就不可能产生主题;作者要把调查中得来的大量材料进行一番分析比较,潜心 思索,看这些材料贯穿着一根什么样的“红线”,潜藏着一个什么“思想”。作者 把这根“红线”、这种“思想”抽取出来,就是这个典型材料的主题思想。 根据形势的需要提炼主题。典型是时代的印记,是为促进各项事业的进步而树 立的。因此许多典型的树立,是形势任务的需要。当然,从形势的需要写典型,也 是在有这种“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作者为了赶形势而在那里有意夸大或 胡编乱造,人为地创造典型。 根据人们存在的疑难问题提炼主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碰到一些疑难 问题,使得人们的认识变得模糊起来,有时手足无措,这就是常说的“迷惘”现象 。为了拨乱反正,澄清人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作者要在这些方面提炼主题,写出 有说服力的典型材料。 (三)精心设计,布局谋篇 布局谋篇主要包括: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哪些先说、哪些后说,分多少层次 ,划多少段落,相互之间怎样衔接、怎样照应等等。但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选好典型事例。典型材料的重要标志是事例生动,事迹感人。因此,一定要把 最典型的事例写到材料中去。事例的选择在精不在多。其方法是:先把能找到的事 例都找到;从所有的事例中找出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事例;再从这些事例中找出最能 说明主题、最有思想内涵、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例。 选好典型情节。典型情节主要是指对典型的思想、行动、语言,以及事物发生 的环境和过程具体说明、叙述、描写。通过典型情节的表述,使听众、读者有一种 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这就要作者正确处理好概述和描述的关系 ,进行过细的调查。同时,作者还要对被写对象的业务有所了解,对个别深奥的学 术、技术项目也要熟悉。 选好典型语言。典型材料中人物讲的话,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人物的语言 表达一般有三种形式:人物自白,即一个人自言自语;对话,即两个人对答;会话 ,即众多的人交谈。在选择典型语言时,一定要选择那些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有 个性的语言和让人接受的语言。要防止公式化的语言、生硬呆板的语言。 二、典型材料的写作要求 典型材料,是一项复杂的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以下三 点: (一)不违心,不造假 典型材料的写作要求有良好的文风,任何时侯都要把“真实”作为自己的神圣 职责。这是对写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倘若观点不鲜明,内容不充实,语言不流畅 ,结构不合理,议论不深刻,这都是可以原谅的,也是可以通过加工、修改来提高 的,而唯独不真实是难以弥补的。 造成不真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一是调查研究不深入,不 细致,得来的材料不可靠;二是名利思想作怪。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诸如合理想 象、添枝加叶、张冠李戴等问题就容易出现;三是作者迫于某种压力,违心制造假 典型。 (二)不拔高,不夸大 典型材料既不能有啥写啥,又不能想啥写啥。这就需要作者在尊重客观事实的 基础上,把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 加工。经过这样加工整理的材料,才能问题集中,内容充实,条理清晰,文脉畅通 。但是,必须反对材料不够就“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