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如何写好网络舆情回复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如何写好网络舆情回复 网络舆情工作十分重要,党和政府需要,各类企事业单位也需要,这使得撰写 网络舆情报告成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网络舆情报告指的是针对一个 主题,或是一段时间,或是一次重大事件,或是某一领域、地域的网络舆情进行搜 集、整理、分析、总结,并报送上级机关或者予以发布的书面报告。网络舆情报告 以意识形态、社会热点、国计民生等方面的问题为分析对象,通常着眼于突发事件 和重大政策的出现,力求及时准确地拿出一份报告。完成好网络舆情报告的写作 ,需要从全流程各环节进行努力。 一、加强网络舆情信息搜集整理,为报告写作准备材料 网络舆情报告写作的基础环节是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在此环节中 ,为报告写作找出所需的足量信息,整理成用于写作的材料。 (一)网络舆情信息搜集整理的内容 首先,广泛搜集与工作主题或本地域范围相关的舆情信息。对舆情进行内容和 行业分类,主要筛选和党政工作及政策密切相关的涉政、涉稳、国家安全等信息 ,还有老百姓关注的经济、民生信息,尤其要注意负面、敏感话题,以及民族宗教 类舆情信息等。其次,从传播量、讨论热度、主要媒体关注度等角度对舆情信息进 行分类,筛选出热度较高的热点信息。再次,对重点、热点舆情信息的传播情况进 行整理,主要是筛选出官媒、大型商业门户网站及移动客户端、主要社交平台等发 布、转载的信息,尤其是被众多媒体转载的报道、新闻评论等,对其主要观点、网 民跟评、转发量等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对官方媒体、意见领袖、专家、网民的评 论观点进行整理,辅之以数据、图表,总结出各方观点倾向。 (二)网络舆情信息搜集整理的方式 首先,加强对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研究,提高政治敏锐性,有 助于提高舆情信息搜集、整理的能力;重点关注网民对舆情的讨论,熟悉网民的常 用表达方式,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搜集网络舆情信息;重视重要媒体、意见领袖、 专家学者的言论,他们对舆情影响力往往较大。 其次,网络舆情搜集的范围应覆盖多种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平台,在官方媒体、 主流商业门户网站及新闻客户端之外,加大对直播网站、弹幕网站等受众快速增长 的新兴网络媒体与音视频网站的舆情信息的关注力度。新兴媒体因传播形式直观、 形象,容易激发情绪,造成网络舆情激化,是搜集重要、敏感网络舆情信息之处。 再次,在搜集整理网络舆情信息时要把人工搜索和舆情监测软件结合起来。一 方面,搜集网络舆情的关键词,需要工作人员根据舆情实况来进行。对使用谐音、 缩写等隐蔽形式发布的网络舆情信息,要想不遗漏,需要人工检索。舆情整理中比 较精细深入的工作,如筛选建设性意见、建议等也需要人工进行。另一方面,运用 舆情监测软件能提高舆情搜集整理的效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避免信息遗漏,并 且这类软件通常可自动生成统计图表。 二、重视网络舆情信息研判,打造舆情报告重点内容 网络舆情报告写作中,网络舆情信息研判分析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决定了舆 情报告能否做到主题符合工作大局需要、重点内容富于参考价值、分析深入精当等 ,从而决定舆情报告的实用价值。 (一)网络舆情信息研判的内容构成舆情报告写作的核心网络舆情信息的研判 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传播情况、受众反应、舆情应对、舆情预测或预警。网 络舆情的传播情况包括:舆情的信源;舆情传播的平台或渠道;促使舆情扩散、发 酵、热度上升的关键因素,如主流媒体的报道、意见领袖的关注等;舆情热度的变 化趋势等。分析网络舆情的受众反应,主要是对网民的跟评进行分析,视具体需要 采用定性或定量方式,整理出主要观点、倾向的分布局势。网络舆情应对分析是对 舆情相关部门(当事人)已有的应对方式、特点、经验或教训等进行梳理分析;或 者对新近发生的、有关部门尚未回应的舆情,提出帮助其恰当回应的建议。网络舆 情预测、预警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当前尚未解决的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群体性、敏 感类的,未来可能再次激化的网络舆情;已公布将要开展的重大活动、项目,关注 度高,可能出现争议的事项;周期性的涉政涉稳舆情,每逢敏感时间节点,就会有 利益群体发布的相关信息;有的网民发布信息时,无意中可能会预告一些将引起舆 情风波的事件。 (二)掌握网络舆情特点,加强网络舆情报告的针对性 首先,网络传播中把关大为削弱,降低了在公共媒介平台发布言论的门槛,未 经把关的各种言论汇聚于网络,使得网络舆情成分复杂,存在网民偏激观点、利益 方伪造“民意”的发言等情况。网络舆情研判应当密切关注网民的偏激言论,及时 从中鉴别、判断出舆情恶化的苗头。同时,要准确识别水军等试图扭曲舆情的言论 ,挖掘真实的网民倾向。 其次,网络舆情存在去中心化现象的同时,意见领袖影响显著。一方面,在一 些网络舆情信息的传播中,普通网民存在感显著,网民通过微博、论坛等进行爆料 ,也是常见信源,网民的群体聚合可能使得一些话题讨论发酵出热点、敏感舆情事 件。另一方面,网红、主流媒体、专家等意见领袖发起议题或介入会对舆情的扩散 、发酵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因而舆情研判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主流媒体、自媒 体大V等意见领袖对舆情的关注度、评价倾向等。 最后,网络舆情中存在参与者对话题了解程度和发言理性正相关的现象,研判 时应注意对不同类型发声者的观点进行梳理,在对话题了解较多的参与者的发言中 更易于发掘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三、提高网络舆情报告编写能力,形成精品 (一)主题明确,为决策服务 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始终应当提高政治站位,注重政治性,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辅助等服务。对网络舆情的点评,应当揭示出舆情事件发展、应对中的风险点、 经验、教训等重点内容,给服务对象以启示。写作者要真正理解紧扣主题的重要性 ,把握紧扣主题的方法。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舆情报告的材料如何取舍,结构 如何措置,语言如何运用,使整个报告的材料、结构及语言等紧扣主题。 例如,人民网在2019年2月21日发布的《一线视角:社会治理要下好“绣花 功夫”》紧扣“社会治理的重难点在于基层”这一主题,以上海警务工作中对细 微小事的处理引起部分观众疑惑为例,引用相关警察对这一做法必要性的说明后 ,将主题上升到政治性高度,说明这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治理工作的指示。 结尾引用中央领导指示的写法有助于凸显主题,从而指导其他地方有关部门加强基 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精细化。 为服务于领导决策,网络舆情报告写作应当围绕主题处理好体现正面和揭示负 面的关系。网络舆情报告既有展现党和政府的政策、重大活动、成就等方面的正面 网络舆情,又有反映有害言论、敏感话题、突发事件、社会问题、负面现象苗头、 社会思潮偏向等负面网络舆情。要从实际情况来编写舆情,对正面和负面的舆情既 不忽视又不夸大,帮助有关部门和领导全面了解网络舆情状况。例如,新华网舆情 频道在2018年6月19日刊登的《“2018高考”网络舆情分析——互联网上的 “全民高考”》,对当年高考相关正面、负面话题的舆情都进行了反映,正面类包 括高考作文试题在价值观引导上获得专家肯定等,负面类包括高考招生内部指标等 高考相关谣言大范围